六年级传统文化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学1. 第一课:《诗经》选读2. 第二课:《楚辞》选读3. 第三课:唐诗选读4. 第四课:宋词选读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内涵。
3. 采用讨论交流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以闭卷考试形式进行,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以开卷考试形式进行,占总评的30%。
五、教学时间1. 第一单元:共4课时2. 每课时:40分钟3. 总计:160分钟教案示例:课题:《诗经》选读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背景及特点。
2. 掌握《诗经》中的经典篇目。
3. 培养学生对《诗经》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诗经》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2. 经典篇目解析。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诗经》的背景及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经》中的经典篇目。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诗经》经典篇目的掌握程度。
教学步骤:1. 导入:《诗经》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2. 讲解:《诗经》中的经典篇目。
3. 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经典篇目的意义。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讨论成果,强调《诗经》的价值。
5.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诗经》中的诗进行背诵。
六、教学内容第二单元:中国古代艺术5. 第五课:书法艺术欣赏6. 第六课:绘画艺术欣赏7. 第七课:音乐舞蹈艺术欣赏8. 第八课:戏曲艺术欣赏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感受艺术作品的美。
六年级语文学科的中国传统文化

六年级语文学科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介绍六年级语文学科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学、古代诗词、传统戏曲和传统节日。
一、经典文学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文学是指那些具有深厚内涵、广泛传播、传承千年的文学作品。
六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经典文学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风貌。
《论语》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内容涉及人生、修养、教育等多个方面。
还有《史记》、《红楼梦》、《西游记》等众多经典文学作品,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妙之处。
二、古代诗词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六年级语文学科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古代诗词,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学生可以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感受到诗词所展现的情感和哲理。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背诵和体验古代诗词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传统戏曲传统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
六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传统戏曲了解中国戏曲的历史渊源和特点。
京剧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传统戏曲之一,它以唱、念、做、打为基本表演形式,通过表演者的精湛技艺和肢体语言来传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了解传统戏曲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四、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
六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传统节日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包括庙会、赏花灯、包饺子等传统习俗。
中秋节则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灯等。
了解传统节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总结起来,六年级语文学科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经典文学、古代诗词、传统戏曲和传统节日。
六年级传统文化的知识点

六年级传统文化的知识点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的知识点,使其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本文将介绍六年级学生应该了解的传统文化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第一,中华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家人欢聚一堂的时刻。
人们会贴对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共度欢乐时光。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我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同时也会吃粽子以避邪驱瘟。
中秋节则是为了庆祝丰收而设立的,人们会一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等。
通过这些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感受中国人的团结和喜庆。
第二,中国传统戏曲中国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评剧等。
其中,京剧是最为著名的一种戏曲形式,它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艺术形式。
京剧的剧目有很多,如《红楼梦》、《霸王别姬》等,这些剧目以其精彩的表演和深入的人物刻画而享誉世界。
学习了解传统戏曲,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第三,中国的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古琴、笛子、二胡等乐器代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高雅情怀。
笛子是一种吹奏乐器,它有着悠扬的音色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演方式。
二胡则是中国最重要的拉弦乐器之一,通常用于表现民间情感和山水田园的意境。
通过学习传统音乐,我们能够领略到中华民族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审美观。
第四,传统节庆习俗中国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庆习俗,如放鞭炮、舞龙舞狮、舞狮等。
放鞭炮是中国传统节庆的重要习俗之一,它象征着辞旧迎新、驱逐疫病的意义。
舞龙舞狮是表演艺术形式,它通过模仿龙和狮子的动作和表情来庆祝节日和喜庆场合。
舞狮则是模仿狮子的动作和形态来展示力量和喜庆。
通过参与这些习俗,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喜庆热情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古代诗歌1. 《诗经》中的名篇:《关雎》、《静女》、《氓》等。
2. 唐代诗歌:《春晓》、《登鹳雀楼》、《相思》等。
3. 宋词:《水调歌头》、《卜算子》、《青玉案·元夕》等。
第二单元:古代散文1. 《论语》选篇:《学而》、《为政》、《八佾》等。
2. 唐代散文:《谏太宗十思疏》、《陋室铭》、《岳阳楼记》等。
3. 明清散文:《项脊轩志》、《醉翁亭记》、《沧浪亭记》等。
第三单元:古代小说1. 《三国演义》选篇:《桃园三结义》、《群英会》、《空城计》等。
2. 《水浒传》选篇:《梁山伯与祝英台》、《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等。
3. 《西游记》选篇:《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火焰山》等。
第四单元:古代戏曲1. 京剧选段:《空城计》、《四进士》、《贵妃醉酒》等。
2. 昆曲选段:《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等。
3. 越剧选段:《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碧玉簪》等。
第五单元:古代寓言1. 孟子寓言:《孟子·告子下》、《孟子·公孙丑下》等。
2. 庄子寓言:《庄子·逍遥游》、《庄子·秋水》等。
3. 韩非子寓言:《韩非子·五蠹》、《韩非子·难一》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2. 难点:对古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进行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知识点。
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华传统文化概述第1课:走进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价值,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第2课: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教学内容:介绍汉字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汉字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第二单元:传统文学第3课:古代诗歌教学内容:选取代表性的古代诗歌,让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人情感。
第4课:古代散文教学内容:选取经典的古代散文,使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和魅力。
第三单元:传统艺术第5课:中国传统绘画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流派及特点,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欣赏能力。
第6课: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发展及代表性乐器,培养学生对中国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3. 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传统文化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度等,占总评的40%。
2. 单元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测试成绩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期末进行传统文化知识考试,考试成绩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
2. 辅助材料:相关传统文化书籍、视频、图片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传统文化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4. 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六、教学安排第1-2周:中华传统文化概述第3-4周:传统文学第5-6周:传统艺术第7-8周:传统节日第9-10周:传统习俗第11-12周:传统思想七、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品味古代诗歌和散文的美,欣赏中国传统绘画和音乐,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理解传统思想。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册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册内容一、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重要阶段,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对他们的人格塑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六年级上册的传统文化内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传统文化概述传统文化包括诗词、音乐、绘画、建筑、民俗等多个方面。
这些内容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
六年级上册的传统文化内容主要涉及诗词、传统节日和民俗三个方面。
三、诗词学习六年级上册的学生将学习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
这些诗词具有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和价值观。
学生们可以通过朗诵、背诵、理解等方式,深入感受诗词的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意义,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和社会伦理的反映。
学生们可以通过了解节日的起源、历史和习俗,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
例如,在春节期间,学生们可以参与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等传统活动,感受节日的氛围和意义。
五、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民间艺术等。
这些内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有关民俗文化的书籍、观看民俗表演等方式,了解和欣赏民俗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书法学习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书法,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感受汉字的美和魅力。
通过练习书法,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
七、结语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重要阶段,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对他们的人格塑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wor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人教版

一单元敦厚1.温良恭俭一个人具备了温、良、恭、俭、让这五种美德,就更容易获得人们的亲近和帮助,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2泰山乔岳吕坤以自然景象比喻君子人格的八种精神特质,教导我们要具备刚正坚毅之身,宽广包容之胸,温润和悦之容,明察秋毫之目,改天换地之手,脚踏实地之足,谨慎戒惧之心,冰清玉洁之骨。
3心包万物君子修身立德,讲仁爱,遵礼义,时刻保持谦让,心胸宽广得就像天地包容万物一样,这样的话,全天下的人都会对你心悦诚服,四海之内也到处都有你的朋友。
4敦厚崇礼人们常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朴实敦厚,是君子的美德;读书求知,是明理的前提,一个人不修养德行,不努力学习,就难以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
学习需要温故知新,修得中在敦厚崇礼。
二单元崇礼5礼义者,仁之端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能践行礼仪。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又说“不知礼,无以立。
”由此可见,学礼、知礼、守礼,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一个人不懂得礼,就无法与人交往,更难以在世间立身。
6定社稷,序民人礼,不仅是治国安邦的法宝,也是维护社会秩序、醇厚社会风气的关键。
一个家庭,一个国家,如果缺少了礼,就像门没有栓轴,无法开合;就像盲人没有向导,难以前行。
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特别强调礼在治国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7恭与敬,礼之本敬,是礼的精神内核,“不敬,则礼不行”内在的敬一旦丧失,礼就会流于虚伪的形式。
有教养的君子,内心必然具有敬的意识,对天地、祖先、国家和老师的虔敬,就是礼的三个根本。
8礼从宜,使从俗。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礼俗、礼仪和礼制也要因时制宜,与时俱进。
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应时而变,不能拘泥古不化。
三单元责任9明德弘道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要达到至善的境界,必须发扬自身光明的德行,知晓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的道理,坚持修身为本,提高道德修养,才能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10恪尽职守。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愧为恪尽职守的典范。
六年级传统文化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一、《论语》(八则):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勤奋)以求之者也”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6、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9.《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是由孔子的弟子收集整理而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10、《论语》八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温故知新、择善而从、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二、《大学》(两则)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小人独处无人时常做一些坏事,可以说是无所不为),见君子向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见到君子时,却又装模作样)。
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3、慎独也可以说是自律。
只有提高自身修养,才能做到慎独。
不少名人都是严于自律的。
4、大学的三纲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三、《中庸》(二则)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看见),恐惧乎其所不闻。
(君子在别人看不到他的行为时也检点自己,在别人听不到他的言语时也警惕小心。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广泛学习,详细探讨原因,慎重思考问题,明确辨别是非)。
传统文化六年级知识点

传统文化六年级知识点中国拥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其中包括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知识点。
在六年级学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中国民间艺术、传统音乐以及传统戏剧等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瑰宝,它是通过毛笔写在纸或其他载体上的艺术形式。
中国书法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五种不同的字体,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特殊的风格和书写方式。
通过学习书法可以培养孩子笔画结构和美感的审美能力,提升写字的艺术性和准确性。
二、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源远流长,拥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绘画主要包括山水画和人物画两大类。
山水画注重表现自然景色的韵味和意境,通过墨色的渲染来展示自然山水的美景;人物画则注重描绘人物的神态、服饰和动态,通过墨、笔和色彩的运用来表达人物的特征。
学习绘画可以培养孩子观察力和艺术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创造力。
三、中国民间艺术中国民间艺术丰富多样,包括剪纸、陶艺、面塑、刺绣等等。
这些艺术形式既富有地域特色,又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学习中国民间艺术,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的底蕴,感受人民智慧的瑰宝。
同时,通过亲手制作民间艺术品,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富有东方特色。
传统音乐采用笛子、琴、鼓等乐器演奏,旋律优美动听,往往与戏曲、舞蹈结合起来。
学习传统音乐可以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陶冶情操,提高集体协作意识。
五、传统戏剧传统戏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京剧、豫剧、评剧等。
传统戏剧着重表演技巧、唱腔唱段、戏曲舞蹈等。
学习传统戏剧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表演能力和舞台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以上传统文化知识点,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知识点不仅可以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可以对孩子的成长和素质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中国的传统节日3. 中国的传统艺术4. 中国的传统习俗5. 中国的传统美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2. 教学难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1. 对比法:通过对比不同传统文化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环节一:讲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让学生了解节日的起源、习俗等。
3. 教学环节二:介绍中国的传统艺术,如书法、国画、剪纸等,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形式和特点。
4. 教学环节三:讲解中国的传统习俗,如婚礼、丧葬等,让学生了解习俗的起源和意义。
5. 教学环节四:介绍中国的传统美食,如火锅、粽子等,让学生了解美食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7.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引导。
2. 总结性评价:通过布置作业和课堂分享,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展览或活动,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和认识。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如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以及传统节日、习俗、艺术、建筑等。
2. 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孝经》等。
3.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等。
4. 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人物:如孔子、老子、庄子等。
5. 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经典著作、道德观念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如剪纸、书法、围棋等,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课时:学习传统文化经典著作《论语》选段。
3. 第三课时:探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
4. 第四课时:介绍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人物孔子。
5. 第五课时:讨论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六、教学内容6. 传统艺术:介绍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历史和特点。
7. 传统建筑: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结构和象征意义,如宫殿、庙宇、园林等。
8. 传统节日:详细讲解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庆祝方式。
9. 传统习俗:分析中国的婚嫁习俗、丧葬习俗、节气习俗等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六年级传统文化作文6篇

六年级传统文化作文6篇六年级传统文化作文1传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
有一次,我好奇的问:“妈妈,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什么?”妈妈笑眯眯地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多着呢!走,我带你去瞧瞧。
”我听了,两眼放光,兴致勃勃的跟着妈妈走了。
我跟着妈妈来到集市上,只见那里人山人海,我奇怪的问:“妈妈,我们为什么要来这里呢?“妈妈没有说话,只是拉着我往前走,终于,她在一个小摊前停住了脚步。
妈妈指着一本书法书说:“这个就是。
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随后,妈妈又指了指远处的戏台,说:“戏曲也是传统文化噢!”接着,妈妈又带我看了许多东西,使我懂得了许多。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斜,晚霞染红了天空,妈妈微笑着说:“其实,中国传统文化多着呢,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和彩塑,以及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都是呢!”我和妈妈回到家,看见爸爸坐在沙发上,我立刻跑过去,对爸爸说:“爸爸,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真多呀!”爸爸意味深长地说“是啊,其实传统文化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定会发现。
”我听了,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六年级传统文化作文2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尤其有许多传统节日。
我最喜欢端午节了。
是因为可以上好吃的棕子,糯米里有香肠、有枣子、还有肉,端午节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楚国有个爱国诗人屈原,公元前340年楚国灭亡了。
屈原很痛心,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杀了,人们怕小鱼小虾吃屈原的身体,他们用竹筒把米装起来投进江中,可是被蛟龙偷吃了,后来人们知道了蛟龙最怕苇叶和五色线,人们用这些东西把糯米包了起来。
蛟龙看见这些东西就吓走了,这样小鱼小虾不吃屈原的身体了。
于是到了这一天人们把包好的棕子投进江中,一年又一年就成了习俗。
我最喜欢端午节了,我最喜欢吃棕子了,我最敬佩屈原了。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六年级500字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六年级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六年级500字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六年级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方便大家学习,快来看看吧!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六年级1耍龙灯也叫“舞龙”、“龙灯舞”,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生活活动之一。
从春节到元宵灯节,我国城乡广大城区都有舞龙的习俗。
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经成为一种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民间舞蹈。
舞龙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古代人们用耍龙灯祈祷龙的保佑。
以求得风调雨顺,六谷丰登。
舞龙的主要部位是龙头、龙身两个部位。
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为九节龙、十一阳龙、十三世龙、多者可达二九银龙。
十六节以上的龙比较笨重,不以舞动,主要是用来欣赏,这种舞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
还有一种“火龙”。
危险性很高,用竹子先撑住内部,披上红红火火的龙衣,在竹子里面的缝上顶住蜡烛跳来跳去,欣赏性很高,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舞龙的耍法有多种,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有:江龙漫游、龙头飞舞、头尾交跳、龙身摆尾等。
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有各种的样的金龙玩珠、火龙刀蜡、一应俱全、应有尽有的花样让我们眼花缭乱,非常好看。
舞龙的习俗在海内外华人受到了发扬和光大。
每逢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他们就一向会舞起龙、耍起狮,呈现出一片浓浓的东方气概。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六年级2舞狮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文化之一,今天,老师就让我们亲眼目睹了一场精彩的舞狮表演。
瞧,这只调皮的小狮子一蹦一跳地上了台,它长得十分可爱,铜铃般的大眼睛,胖乎乎的身子,还穿着一身鲜红的“衣裳”,张着血盆大口,真惹人喜爱。
它先用前爪向大家挥了挥,好似在向我招手呢!然后,小狮子跳上一根木桩,抬了抬前爪,慢悠悠地跳了过去,突然,它的脚一踏空,我的双眼猛得一闭,然后提心吊胆地睁开,出乎了我的意料,小狮子在梅花桩上做倒立蜻蜓呢!害得我为它捏了一把汗!然后,小狮子来到了钢丝前,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轻而易举地走过了钢丝,两位舞狮的叔叔真是配合得默契,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完整wor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人教版

一单元敦厚1.温良恭俭一个人具备了温、良、恭、俭、让这五种美德,就更容易获得人们的亲近和帮助,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2泰山乔岳吕坤以自然景象比喻君子人格的八种精神特质,教导我们要具备刚正坚毅之身,宽广包容之胸,温润和悦之容,明察秋毫之目,改天换地之手,脚踏实地之足,谨慎戒惧之心,冰清玉洁之骨。
3心包万物君子修身立德,讲仁爱,遵礼义,时刻保持谦让,心胸宽广得就像天地包容万物一样,这样的话,全天下的人都会对你心悦诚服,四海之内也到处都有你的朋友。
4敦厚崇礼人们常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朴实敦厚,是君子的美德;读书求知,是明理的前提,一个人不修养德行,不努力学习,就难以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
学习需要温故知新,修得中在敦厚崇礼。
二单元崇礼5礼义者,仁之端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能践行礼仪。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又说“不知礼,无以立。
”由此可见,学礼、知礼、守礼,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一个人不懂得礼,就无法与人交往,更难以在世间立身。
6定社稷,序民人礼,不仅是治国安邦的法宝,也是维护社会秩序、醇厚社会风气的关键。
一个家庭,一个国家,如果缺少了礼,就像门没有栓轴,无法开合;就像盲人没有向导,难以前行。
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特别强调礼在治国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7恭与敬,礼之本敬,是礼的精神内核,“不敬,则礼不行”内在的敬一旦丧失,礼就会流于虚伪的形式。
有教养的君子,内心必然具有敬的意识,对天地、祖先、国家和老师的虔敬,就是礼的三个根本。
8礼从宜,使从俗。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礼俗、礼仪和礼制也要因时制宜,与时俱进。
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应时而变,不能拘泥古不化。
三单元责任9明德弘道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要达到至善的境界,必须发扬自身光明的德行,知晓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的道理,坚持修身为本,提高道德修养,才能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10恪尽职守。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愧为恪尽职守的典范。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如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以及传统节日、习俗等。
2. 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等。
3. 传统艺术:如书法、国画、剪纸、瓷器等。
4. 传统美德:如孝道、礼仪、诚信等。
5.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经典著作。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案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传统艺术和美德。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
2. 第二课时: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3. 第三课时:传统艺术。
4. 第四课时:传统美德。
5. 第五课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经典著作。
2. 学生能够理解并实践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和道德观念。
3. 学生能够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情况。
4.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欣赏传统艺术。
5.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理解。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传统文化》教科书。
2.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文章、案例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4. 实践活动材料:如剪纸、毛笔、墨水等。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趣味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六年级传统文化的知识点

六年级传统文化的知识点传统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悠久的、有代表性的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创造的文化遗产。
作为六年级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点,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六年级传统文化的知识点。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变得更加方便,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的传播更加广泛,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方式,而指南针的使用则对航海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赏花灯等。
清明节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日子,人们会去祖坟扫墓、献上祭品。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等。
中秋节是为了庆祝丰收和家庭团圆的日子,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等。
3.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常见的传统建筑有宫殿、庙宇、园林等。
例如,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另外,苏州园林以其精致的布局和独特的景观,被誉为“东方花园”。
4.中国古代的传统艺术中国古代有许多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曲艺、民间舞蹈等。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融合了唱、念、做、打、舞等艺术形式,以其宏伟的舞台布景和精彩的表演而闻名。
曲艺则包括评书、相声、快板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此外,中国还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舞蹈,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特色舞蹈。
5.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有汉服、旗袍等。
汉服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服装,它以其华丽的样式和精美的细节而闻名,被视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而旗袍则是20世纪初上海的时尚女装,它的设计简洁优雅,成为了中国传统服饰中的代表之一。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传统节日1. 《春节》: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2. 《元宵节》:学习元宵节的起源、习俗和传统食品。
3. 《清明节》:掌握清明节的由来、风俗和纪念方式。
4. 《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传统活动。
5. 《中秋节》:学习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传统食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各个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难点: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内涵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等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
六、教学计划与进度1. 课时安排:本册教材共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第一单元用5课时完成,后续单元每单元用5课时完成。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2. 参考资料:相关传统文化的书籍、文章、视频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八、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生动讲解、有趣案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注重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品尝传统美食等,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3.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九、教学拓展1. 组织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如举办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
六年级传统文化

六年级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和特点的文化体系。
它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精神财富,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六年级学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传承、教育等方面详细介绍六年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
一、传统文化的历史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传统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从古代的礼仪文化、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戏曲表演等各个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这些文化形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和发展,形成为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和使命。
在六年级学生的学习中,学校和家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例如,学习中国的四大发明、古代的经典著作、传统的节日习俗等等。
家庭则可以通过家庭教育,让孩子参预传统文化的传统活动,如包饺子、写春联、放风筝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传统文化对六年级学生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通过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身份,增强自己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其次,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优秀的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绘画等,这些艺术形式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最后,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学生可以从中吸收道德智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四、传统文化的学习方法在六年级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
首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传授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讲解传统文化的历史、特点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通用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第18课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3
三、 传统文化的发扬 途径
三、 传统文化的发扬途径
利用传统节日
社区活动的开展
利用传统文化教育资 源
三、 传统文化的发扬途径
利用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庆祝传 统节日,人们可以了解、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例如,在春节 期间,可以举办传统文化表演、展览和比赛,让孩子们亲身体 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 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它。然而,传承并不意味 着僵化,我们也需要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化形式和艺术 表达方式,使传统文化更加活力四射、富有吸引力。通过创新,我们可以让传统文化更 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我们应该传承和发 扬它。然而,传承并不意味着僵化,我们也需要创新,将传 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化形式和艺术表达 方式,使传统文化更加活力四射、富有吸引力。通过创新, 我们可以让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让更多的
2
二、 传统文化的继承 方式
二、 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
传统文化的口耳相传
传统文化的实践体验
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 承机构
二、 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
传统文化的口耳相传
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之一是通过口耳相传。这种方式是通过语 言、歌曲、故事等口头传承的形式来传递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价 值观。例如,爷爷奶奶会给孩子们讲述祖辈的故事,教导他们 如何尊敬长辈、尊重传统习俗等。通过口耳相传,传统文化得 以代代相传,保持了其独特的魅力和传统的特点。
一、 传统文化的意义
六年级传统文化

1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 有 至 道 , 弗 学 , 不 知 其 善 也 。 ( 《 礼 记 ·学 记 》 ) 1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1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宋 ·岳 飞 《 满 江 红 》 )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单元 尚德修身
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司马光《资治通鉴》)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清 ·林 则 徐 )
5 . 兼 听 则 明 , 偏 信 则 暗 。 ( 唐 ·魏 徵 ) 6.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诸葛亮) 7.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和 之 , 天 人 一 也 。 ( 汉 ·董 仲 舒 )
第二单元 砥砺品学
17.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圣 贤发奋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第二单元 砥砺品学
16.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18.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 【自主阅读课本P43—P44】
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唐 ·王 勃 《 滕 王 阁 序 》 ) 9.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 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 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晋 代 ·王 羲 之 《 兰 亭 集 序 》 ) 【自主阅读课本P21—P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论语》八则【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阅读、背诵《论语》的有关章节2.了解孔子的“仁”的基本意义3.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和实词4. 对判断句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教学重点】1.孔子的思想2.仁的意思的解读【教学难点】孔子言论中提出的加强人格修养方面的重要观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二、简介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后迁居鲁国。
三、《论语》简介儒家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乐后来失传了)四.课文讲解(一)先请一位学生朗读引言(二)让学生照书下注解,标好字音,默读课文,提醒注意句读(三)全班朗读,纠正字音和句读。
(四)讲解孔子说大概有一种人,自己不知不懂却生硬不编造,我没这么做过。
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学习,多看,把细节牢记在心,这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认知方法2、《大学》教学目标:1. 理解《大学》中的“三纲”“八目”并了解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
2.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3. 借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借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默读课本5—7页原文和文意二、知识积累1了解文化背景2. .课题释疑《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3.《大学》的论述可谓“微言大义”,精微的言辞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些深刻的道理,对现代人也是很有作用的。
请以“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为例进行分析。
三、小结本文介绍了儒学文化的主体“三纲”“八目”,两者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文章告诉人们只有通过格物致知,摆脱外在诱惑、困扰,真心诚意地培养高尚的情操,才能够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以提高,进而使自己家庭关系符合人伦道德,并最终完成为国建功立业、使天下太平的伟大理想。
3、《中庸》教学目标:1.了解《中庸》的写作背景及作者2.理解其中经典名句的含义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精神重点:理解里面的经典名句难点:对知识的学以致用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默读课本11—13页原文和文意二、学习中庸之道三、课内阅读: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四、拓展讨论:什么是"中庸"精神实质? 你心目中的“中庸”是什么呢?学完本课,你的感想是什么呢?你认为“中庸之道”有怎样的现实意义?五、中庸的主要原则(1)慎独自修(2)忠恕宽容(3)至诚尽性,请围绕其中一点谈自己的理解。
六、知识延伸:原文天命之谓性(1),率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6)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4、《列子·汤问》二则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复述故事。
2结合薛谭学讴,培养学生潜心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背诵积累教学课时:一节课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默读课本17—21页原文和文意二、朗读课文,正音把握节奏、语气,读准字音三、学生分组讨论1、疏通文意,理解文中有关字句2、学生就不懂得字词质疑,其他学生《列子·汤问》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5、《史记·淮阴侯列传》教学目的:1、学会通过事件的展开来刻画人物,凸现主旨;2、学会在叙事中融进个人的好恶褒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3、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使学生了解司马迁、了解《史记》教学重、难点:叙事中细节的表现和叙述中蕴含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导读、提问、讨论等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读《史记·淮阴侯列传》,深入体味鲁迅“无韵之离骚”一语的深刻含义,了解《史记》是“一首爱的颂歌,恨的诅曲”,是“一首用整个生命谱写成的包含着司马迁全部血泪的悲愤史诗”,从一个新的角度探索认识中国的“英雄悲剧”的本质意义。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26、29页六、活动广角:第26、29—31页七、成长阶梯:第31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6课、马援一、人物剪影:默读课本32—33页原文和注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4页六、活动广角:第34、35页七、成长阶梯:第35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7课、诸葛亮一、人物剪影:默读课本36—37页原文和注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8页六、活动广角:第38页七、成长阶梯:第38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8课、岳飞一、人物剪影:默读课本39—40页原文和注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小卡片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小卡片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1页六、活动广角:第41、42页七、成长阶梯:第42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9课、李清照一、人物剪影:默读课本43—45页原文和注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5页六、活动广角:第46页七、成长阶梯:第46页八、个人熟读自立歌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0课、辛弃疾一、人物剪影:默读课本47—48页原文和注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9页六、活动广角:第49、50页七、成长阶梯:第50、50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