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基础第三章汇总

合集下载

化工基础(张四方),吸收

化工基础(张四方),吸收

吸收尾气 (A+B)
溶剂S和溶质A。
气体B和少量的溶质A。
吸收尾气:吸收后排出的气体,主要成分为惰性
吸收液(A+S)
吸收过程在吸收塔中进行,逆流操作吸收塔示意
图如右所示。
吸收是一种典型传质过程
物质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的过程叫传质。传质是在不同的 相态间进行的。
按相态划分
液-固相传质过程
气-固 液-液 气-液
NH3
方平衡分压低;
溶解度 g溶质/1000gH2O
PSO2 =780Hg PO2 =8000Hg ,表明难溶气体,溶液上
方平衡分压高。
溶液上方分压越大的物质越难溶。
由图看出: P*↑溶解度↑;T↓ 溶解度↑ 对于同一种气体,分压一定时, 温度T越高,溶解度越小。
对于同一种气体,温度一定时,
如:气相中有A、B两种组分,A 为吸收质,B 为惰性组分, 则它们的摩尔分率为:y a=n a/n,(n=na+nb)
y b=n b/n
比摩尔分率:指每摩尔惰性组分中所带有吸收质的摩尔数。气 液两相中惰性组分(或溶剂)的量可认为不变。通常以Y代 表气相比摩尔分率,以X代表液相比摩尔分率。
x 1 x 气相中溶质的摩尔数 y Y 气相中惰性组分的摩尔数 1 y X Y x , y 1 X 1Y
气体吸收是混合气体中某些组分在气液相界面上溶解、在 气相和液相内由浓度差推动的传质过程。
吸收质或溶质:混合气体中的溶解组分,以A表示。 惰性气体或载体:不溶或难溶组分,以B表示。 吸收剂:吸收操作中所用的溶剂,以S表示。 吸收液:吸收操作后得到的溶液,主要成分为
混合尾气 (A+B) 吸收剂(S)
吸 收 塔

化工基础第三章(精馏过程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化工基础第三章(精馏过程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2018/6/9
1.0
0<q<1
q=1
q>1
a
q=0
d
e
y
q<0
b
c 0 xW xF x 不同加料热状态下的 q 线
2018/6/9
xD
1.0
4、 操作线的作法
用图解法求理论板层数时,需先在x–y图上作出精馏段和提
馏段的操作线。
前已述及,精馏段和提馏段的操作线方程在x-y图上均为直
线。
作图时,先找出操作线与对角线的交点,然后根据已知条 件求出操作线的斜率(或截距),即可作出操作线。
Dx D A 100% FxF
塔釜难挥发组分的回收率ηB:
W (1 x w ) B 100% F (1 x F )
2018/6/9
二、 恒摩尔流的假定
精馏操作时,在精馏段和提馏段内,每层塔板上升的汽相 摩尔流量和下降的液相摩尔流量一般并不相等,为了简化精
馏计算,通常引入恒摩尔流动的假定。
2018/6/9
将以上两式联立后,有:
y n 1
L D L D xn x D xn xD V V LD LD
令R=L/D,R 称为回流比,于是上式可写作:
y n 1
R 1 xn xD R 1 R 1
以上两式均称为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2018/6/9
两点讨论 (1)该方程表示在一定操作条件下,从任意板下降的液体组 成xn 和与其相邻的下一层板上升的蒸汽组成yn+1 之间的关系。 (2)该方程为一直线方程,该直线过对角线上a(xD,xD)点, 以R/(R+1)为斜率,或在y轴上的截距为xD/(R+1)。
(1)恒摩尔汽流

化工基础第三章传热过程

化工基础第三章传热过程

(3) 常压下气体混合物的导热系数估算式为
m
式中 yi ——组分i的摩尔分率。 M i ——组分i的摩尔质量,kg/kmol。 ④.一般规律 (1)
1 i yi M i / 3 1 yi M i / 3
金 非金 (2) s l g (3) 晶 非晶 (4) (气体除外 ) 纯 混
第三章 传热过程 23
t+△t dt/dn n
t
t-△t
Φ dS
图 温度梯度和傅里叶定律
第三章 传热过程
24
3) 导热系数:表征物质导热能力的物性参数。
①.固体
式中:0为固体在0C的导热系数,W/(mK),W/(mC); α为温度系数, 1/ C。 金属的导热系数最大,其中以银和铜的导热系数值最 高;若金属材料的纯度不纯,会使λ大大降低。固体非 金属次之。(绝热材料λ<0.23 W/(mK) ) ②.液体 导热系数较小 (1) 金属液体: t , (2) 非金属液体(除水、甘油外):t, (略减小) (3) 有机化合物水溶液的导热系数估算式为
第三章 传热过程 19
二、传导传热
1、导热基本定律 傅里叶定律
1) 温度场和温度梯度
温度场(temperature field):某一瞬间空间中各点的温度
分布,称为温度场(temperature field)。
物体的温度分布是空间坐标和时间的函数,即
t = f (x,y,z,τ) 式中:t —— 温度; x, y, z —— 空间坐标; τ—— 时间。
T2
t1 T2
T1
套管式
T1 T2
t2
列管式
夹套式
第三章 传热过程 13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3版》第三章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3版》第三章

T
Ip
max
T Wt
Wt I p / R
1 D3
16
空心轴


Wt I p /(D / 2)
实心轴与空心轴 I p 与 Wt 对比
Wt
Ip
/ R 1 D3
16
Wt I p /(D / 2)
§3.4 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
扭转强度条件:
1. 等截面圆轴:
max
Tmax
W2.t 阶梯形圆轴:
交线。
纯剪切
三、切应变 剪切胡克定律
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单 元体的直角将发生微小的
G
τ
改变,这个改变量
应变。
称为切
G

剪切弹性模量(GN/m2)
当切应力不超过材料 的剪切比例极限时,切应
变与切应力τ成正比,这
个关系称为剪切胡克定律。
各向同性材料, 三个弹性常数之间的 关系:
G E
2(1 )
§3.4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Pa
21.98MPa
满足强度要求。
§3.5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条件
一、圆轴扭转的变形
相对扭转角
抗扭刚度
n
Tili
i1 GIPi
二、圆轴扭转的刚度条件
单位长度扭转角
' d T
dx GI p ' T 180
GI p
rad/m ⁰/m
扭转刚度条件
' max
[' ]
[ ' ]许用单位扭转角
§3.1 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扭转受力特点 及变形特点:
杆件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平 面垂直于杆件轴线的力偶作用, 杆件的横截 面绕轴线产生相对转动。

第七版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三章知识总结

第七版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三章知识总结

第七版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三章知识总结首先,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三章介绍了静态设备的结构和功能。

静态设备是指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保持固定位置的设备,主要包括容器、塔器、换热器等。

在静态设备中,我们学习了它们的基本构造和主要功能,如容器的截面形状和容积计算方法、塔器的结构类型和塔板的工作原理,以及换热器的换热原理和传热面积的计算方法等。

其次,还介绍了传动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传动机构是指将能量传递给设备的机构,包括传动件和传动方式。

在传动机构中,我们学习了常见的传动方式,如齿轮传动、皮带传动和链传动等,以及它们的主要特点和适用范围。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传动件的选择和设计原则,包括轴的材料选择、轴承的选用和联轴器的设计等。

最后,介绍了密封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密封装置是防止化工设备泄漏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静密封和动密封两种类型。

在密封装置中,我们学习了常见的密封形式,如填料密封、机械密封和波纹管密封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密封性能的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工设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化工基础 第三章 传质过程-I

化工基础 第三章 传质过程-I

如果没有实验数据,物质的分子扩散系数值 D可以由 经验或半经验公式进行估算。 (1)扩散组分A在气体B中的扩散系 T 1 1 2 D [ m / h] 1/ 3 1/ 3 2 P(v A vB ) M A M B 式中:D - 扩散系数 [m2/h];
首先建立虚拟膜的概念。 浓度的变化也逐渐减慢,至 湍流流体经过固体壁面时, 外流区后几乎不存在浓度梯 在壁面附近有一个层流底层, 度了,如图3-I-1所示。 或称流体膜。若有扩散物质 从固体表面扩散出来(例如 食糖溶于水中,或萘升华到 空气中),则扩散物质只能 靠分子扩散通过层流底层, 分子扩散速度小,所以层流 底层中浓度差很大,即浓度 梯度大。在层流底层外,从 过渡区到外流区(湍流主 体),逐步依靠流体质点的 图3-I-1 位移和混和进行传质,
作用。
§2 传质设备
经验公式( 3-I-2 )虽然误差较大,但能说明影
响扩散的诸因素中,既有物质本身的性质如分子量
和摩尔体积,又有外部条件如温度和压力,而且使
用也比较方便,可用于估算D值。
从式( 3-I-2 )也可以看出,扩散系数与气体浓 度无关,但随温度升高和压力下降而加大。 如果已经知道在热力学温度T0和压力P0下的扩散 系数D0,则可按下式计算出它在热力学温度T和压力 P时的扩散系数D的数值:
有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膜层已经不复存在。
( 2 )在上述情况下,物质传递主要靠漩涡来进行,
即传质方式主要是对流扩散,而分子扩散很少。此时的 传质速率主要取决于流体力学条件,而与流体性质的关 系极小。
继双膜理论之后又陆续提出了一些理论,如溶质渗透
理论,表面更新理论,界面动力状态理论,无规漩涡模
型等。这些理论在说明自由界面的非稳态漩涡扩散和流 体力学影响因素等方面又大大向前发展了。它们所提出 的传质机理和实际情况更为接近。但是由于这些理论所 依据的主要参数(如表面单元暴露时间,新表面的形成 速率等)还难于直接测出,因此直接根据它们进行计算 来解决实际问题尚有困难,而只是在指导研究上有较大

《化工技术基础实验》课件-第三章正交试验法

《化工技术基础实验》课件-第三章正交试验法

投曲量w/%
八、正交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法
★适宜操作条件 发酵时间取4水平:72h
初始pH值取1水平: pH=4 投曲量取2水平: 10% 发酵温度:20~50℃ ★ 进一步试验方向
发酵时间>72h 投曲量>10% 效果怎样? 方差分析与极差分析的比较: ①在方差分析中必须有不安排因素或交互作用的空列,作为误 差列;②在极差分析中以极差大小确定因素或交互作用的重要 性,而在方差分析中,以各因素的显著程度决定因素或交互作 用的显著程度。
1
三种方案 数据点的分布
全面搭配法 简单比较法
正交设计正法交的实数验据法点分布
正交试验法能回答的问题:
用正交表做实验,除了搭配均衡、实验次数少之 外,还可以回答以下问题: ▲ 因素的主次,即各因素对指标影响的哪个大
哪个小; ▲ 指标随因素取不同水平的变化规律; ▲ 适宜的操作条件; ▲ 进一步的实验方向。
接上表
列号 1 试验号 T
2
3
456 789
总酸度/ %
τ
pH e e e e e w
y
9
3
1
3 122 22
1
12.08
(30) (12) (5)
(5%)
10
3
2
4 121 11
2
13.13
(30) (24) (4)
(10%)
11
3
3
1 212 21
2
8.03
(30) (48) (7)
(10%)
大于所考察的因素和交互作用列;用极差法分析 实验结果时,正交表的列数要大于或等于因素和 交互作用列。 ★对试验精度要求高的,要选实验次数多的大表。
五、正交表的表头设计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三章习题解答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三章习题解答

第三章 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分析一、 名词解释 A 组:⒈薄壁容器:容器的壁厚与其最大截面圆的内径之比小于0.1的容器。

⒉回转壳体:壳体的中间面是直线或平面曲线绕其同平面内的固定轴线旋转360°而成的壳体。

⒊经线:若通过回转轴作一纵截面与壳体曲面相交所得的交线。

⒋薄膜理论:薄膜应力是只有拉压正应力没有弯曲正应力的一种两向应力状态,也称为无力矩理论。

⒌第一曲率半径:中间面上任一点M 处经线的曲率半径。

⒍小位移假设:壳体受力以后,各点位移都远小于壁厚。

⒎区域平衡方程式:计算回转壳体在任意纬线上径向应力的公式。

⒏边缘应力:内压圆筒壁上的弯曲应力及连接边缘区的变形与应力。

⒐边缘应力的自限性:当边缘处的局部材料发生屈服进入塑性变形阶段时,弹性约束开始缓解,原来不同的薄膜变形便趋于协调,边缘应力就自动限制。

二、 判断题(对者画√,错着画╳) A 组:1. 下列直立薄壁容器,受均匀气体内压力作用,哪些能用薄膜理论求解壁内应力?哪些不能?(1) 横截面为正六角形的柱壳。

(×) (2) 横截面为圆的轴对称柱壳。

(√) (3) 横截面为椭圆的柱壳。

(×) (4) 横截面为圆的椭球壳。

(√) (5) 横截面为半圆的柱壳。

(×) (6) 横截面为圆的锥形壳。

(√)2. 在承受内压的圆筒形容器上开椭圆孔,应使椭圆的长轴与筒体轴线平行。

(×)3. 薄壁回转壳体中任一点,只要该点的两个曲率半径R R 21=,则该点的两向应力σσθ=m 。

(√)4. 因为内压薄壁圆筒的两向应力与壁厚成反比,当材质与介质压力一定时,则壁厚大的容器,壁内的应力总是小于壁厚小的容器。

(×)5. 按无力矩理论求得的应力称为薄膜应力,薄膜应力是沿壁厚均匀分布的。

(√) B 组:1. 卧式圆筒形容器,其内介质压力,只充满液体,因为圆筒内液体静载荷不是沿轴线对称分布的,所以不能用薄膜理论应力公式求解。

化工基础第三章(精馏原理和流程装置)

化工基础第三章(精馏原理和流程装置)

0
xA
xf x(y)
yA
1.0
当温度达到该溶液的露点,溶液全部汽化成为组成为 yA= xf 的气相,最后一滴液相的组成为 xA。
2013-9-10
部分气化和部分冷凝的结果 气相中轻组分的浓度增大,重组分的浓度降低; 液相中重组分的浓度增大,轻组分的浓度降低。
2013-9-10
2、精馏原理
(1)多次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
2013-9-10
2013-9-10
溶液的汽化过程
在总压一定的条件下,将组 成为 xf 的溶液加热至该溶液的 泡点 TA,产生第一个气泡的组 成为 yA。 继续加热升高温度,物系变 为互成平衡的汽、液两相,两 相温度相同组成分别为 yA 和 xA 。
气相区 露点
t/C
两相区
露点线
泡点 泡点线
液相区
2013-9-10
(3)维持精馏操作稳定的必要条件——回流 多釜串连模型中每一个釜的工艺控制要求: ①各釜内的料液处在沸腾状态; ②上一级蒸馏釜内料液温度应低于下一级蒸馏釜的料液温度。 欲达到上述要求,则应: ①上一级的蒸馏釜中的轻组分浓度应大于下一级; ②每一级蒸馏釜中的料液组成在操作过程中维持不变。
);部分液体被汽化,产生上升蒸汽,依次通过各层塔板。 塔顶蒸汽进入全(冷)凝器被全部冷凝,将部分冷凝液用 泵(或借重力作用)送回塔顶作为回流液体,其余部分作为
塔顶产品(称为馏出液)采出。
2013-9-10
板式精馏塔.swf
2013-9-10
几个名词:
进料板:通常,将原料液加入的那层塔板称为进料板。
2013-9-10
2013-9-10
2013-9-10
2013-9-10

化工基础第三章(精馏过程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化工基础第三章(精馏过程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精馏塔的热力学效率决定了其能源消耗,因此设计时应考虑如何提高热力学效率。
操作压力
操作压力的选择会影响精馏塔的分离效果和能源消耗,因此需要合理选择。
通过建立精馏塔的数学模型,可以模拟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性能,从而进行优化。
数学模型法
通过实验测定精馏塔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性能,找出最优的操作条件。
实验法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对精馏塔进行优化。
在实际应用中,操作线方程的精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进料组成的变化、温度和压力的波动等。
使用操作线方程时需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误差和提高计算精度。
精馏塔的设计与优化
CATALOGUE
04
分离效率
精馏塔的设计首要考虑的是其分离效率,即塔顶和塔底产品之间的质量差异。
热力学效率
1
2
3
操作线方程在精馏过程中用于描述原料液与塔顶、塔底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进行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的基础。
通过操作线方程,可以计算出原料液的进料量、塔顶产品的采出量以及塔底产品的采出量,以满足生产需求。
操作线方程还可以用于优化精馏过程,通过调整操作参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操作线方程的应用有一定的限制,例如在处理非理想溶液时可能会出现偏差。
原理
基于溶液的蒸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蒸汽压是组分的蒸汽压之和。通过加热溶液,使部分溶液汽化,利用组分蒸汽压的不同,使轻组分随蒸汽一起汽化,重组分留在母液中,再经冷凝得到各组分的液体产品。
分类
按操作方式可分为连续精馏和间歇精馏;按进料位置可分为原料液、加料液、回流液和釜残液。
特点
01
操作线方程

第三章 化工生产过程基本知识

第三章 化工生产过程基本知识

池州学院化学与食品科学系
7
第一节 工业催化剂
一、催化剂的基本特征
定义:在化学反应体系中,因加入了某种物质而 使化学反应速率明显加快,但该物质的数 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该物质称 为催化剂。 这种作用称为催化作用。
能明显降低反应速率的物质称为负催化剂。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度的原因:改变反应途径,反应活
举例:乙烯环氧化生产环氧乙烷。见教材p21
池州学院化学与食品科学系
10
④用于正反应的催化剂不一定能直接应用于逆反应。 举例:加氢反应和脱氢反应。见教材p22 ⑤催化剂具有一定的使用周期。
催化剂的中毒和流失等使得催化剂的使用周期 有限。
池州学院化学与食品科学系
11
二、催化剂的组成与性能
催化剂的分类:
汽油 脱硫净化 CH3OH 环境保护 醋酸 药物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新型聚烯烃
沸石 CoO-MoO3/Al2O3 Cu-Zn/Al2O3 贵金属 RhI2(CO)2 络合催化剂 V2O5-TiO2 Pd,Pt,Rh/SiO2 茂锆等
池州学院化学与食品科学系
6
第二节 工业催化剂
• 一、催化剂的基本特征 • 二、催化剂的组成与性能 • 三、催化剂的使用 • 四、工业生产对催化剂的一般要求 • 五、催化剂制备方法简介
Vg cm3 / g 。
池州学院化学与食品科学系
18
固体催化剂
2)孔隙率 pVg
孔隙率是催化剂颗粒的孔容积和颗粒的体积之比。式 中 p g / cm3 为表观密度(假密度),是以颗粒体积计 算的密度。
池州学院化学与食品科学系
19
固体催化剂
3.孔径及其分布 催化剂中孔道的大小、形状和长度都是不均一的,催化剂孔 道半径可分成三类: 1)微孔,孔半径为1nm左右; 2)中孔,孔半径为1~25nm左右; 3)大孔,孔半径大于25nm的孔。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三章习题解答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三章习题解答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三章习题解答(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三章 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分析一、 名词解释A 组:⒈薄壁容器:容器的壁厚与其最大截面圆的内径之比小于的容器。

⒉回转壳体:壳体的中间面是直线或平面曲线绕其同平面内的固定轴线旋转360°而成的壳体。

⒊经线:若通过回转轴作一纵截面与壳体曲面相交所得的交线。

⒋薄膜理论:薄膜应力是只有拉压正应力没有弯曲正应力的一种两向应力状态,也称为无力矩理论。

⒌第一曲率半径:中间面上任一点M 处经线的曲率半径。

⒍小位移假设:壳体受力以后,各点位移都远小于壁厚。

⒎区域平衡方程式:计算回转壳体在任意纬线上径向应力的公式。

⒏边缘应力:内压圆筒壁上的弯曲应力及连接边缘区的变形与应力。

⒐边缘应力的自限性:当边缘处的局部材料发生屈服进入塑性变形阶段时,弹性约束开始缓解,原来不同的薄膜变形便趋于协调,边缘应力就自动限制。

二、 判断题(对者画√,错着画╳)A 组:1. 下列直立薄壁容器,受均匀气体内压力作用,哪些能用薄膜理论求解壁内应力哪些不能(1)横截面为正六角形的柱壳。

(×) (2)横截面为圆的轴对称柱壳。

(√) (3)横截面为椭圆的柱壳。

(×) (4)横截面为圆的椭球壳。

(√) (5)横截面为半圆的柱壳。

(×) (6)横截面为圆的锥形壳。

(√) 2.在承受内压的圆筒形容器上开椭圆孔,应使椭圆的长轴与筒体轴线平行。

(×) 3.薄壁回转壳体中任一点,只要该点的两个曲率半径R R 21=,则该点的两向应力σσθ=m 。

(√) 4.因为内压薄壁圆筒的两向应力与壁厚成反比,当材质与介质压力一定时,则壁厚大的容器,壁内的应力总是小于壁厚小的容器。

(×) 5.按无力矩理论求得的应力称为薄膜应力,薄膜应力是沿壁厚均匀分布的。

(√) B 组:1.卧式圆筒形容器,其内介质压力,只充满液体,因为圆筒内液体静载荷不是沿轴线对称分布的,所以不能用薄膜理论应力公式求解。

化工原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工原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工原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了化学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

下面是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化工原理的定义和基本任务2.化工原理的基本性质和特点3.化工原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第二章:化学平衡和能量平衡1.化学反应平衡的条件和表达式2.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3.能量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热力学和热力学函数5.熵和化学势的概念和计算第三章:物相平衡1.物质在不同相之间存在的平衡条件2.相平衡的相图和相平衡计算3.蒸馏和萃取等物相平衡的应用第四章:质量平衡和物质迁移1.质量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方程2.质量平衡的应用:反应工艺和物料平衡3.物质迁移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第五章:流体力学1.流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3.流体的能量方程和压力损失4.流体的流动和阻力的计算第六章:传递现象1.传递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传递现象的数学模型和方程3.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的计算第七章:反应工程基础1.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速率方程2.反应速率的测定和表达3.反应工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4.反应器的分析和设计第八章:传热和传质1.传热的基本机制和传热方式2.导热和对流传热的计算3.汽液传质和固液传质的计算第九章:流体传动和流动分布1.流体传动的基本方式和流动性质2.流体传动的计算和分析3.流动分布的原理和应用第十章:分离工程基础1.分离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平衡分离的基本理论和计算3.萃取、吸附和蒸馏等分离工艺的应用第十一章:生化反应工程基础1.生物反应器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酶反应和微生物反应的基本原理3.生化反应器的分析和设计以上是化工原理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化工原理的核心内容。

化工基础课第三章 流体流动及流体输送设备

化工基础课第三章 流体流动及流体输送设备
为 1.5m,管路阻力损失可按 hf = 5.5u2
计算(不包括导管出口的局部阻力),溶 液密度为 1100kg/m3。
试计算:送液量每小时为 3m3 时,容器 B 内应保持的真空度。
pa
1
22
p真
抽真空
1.5m
B
1
A
解:取容器A的液面1-1截面为基准面,导液管出口为2-2截面, 在该两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有
z2 g
u22 2
5.5u22
1.5 9.81 6.01.182 1100 2.54104 Pa
ZYNC 化学系
3.3流体压力和流量的测量
1.流体压力的测量---U形管压力计 2.流体流量的测量---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
转子流量计
ZYNC 化学系
1.流体压力的测量---U形管压力计
ZYNC 化学系
⑴ 粘度μ的物理意义:
y
设有上、下两块平行放置、 面积很大、相距很近的夹板,板 间充满流体,下板固定,以一推 动力F推动上平板以u恒速运动。
y y
经实验证明,此时: 引入比例系数μ,有:
F u A y
F u A
y
ZYNC 化学系
⑵ 粘度 : 单位:Pa·s,泊P:g·cm-1·s-1
量,其原理与孔板流量计相同。
结构:采取渐缩后渐扩的流道,避免使流体出现边界层分离而
产生旋涡,因此阻力损失较小。
qv u0S0 cvS0
2gR(i )
ZYNC 化学系
文丘里流量计
ZYNC 化学系
⑶ 转子流量计 原理:
流体出口
转子上下截面由于压差(p1-p2)所形成的
向上推力与转子的重力相平衡。稳定位置与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流体的流动状态 2) 流体的对流状态 3) 流体的物理性质 4) 传热壁的形状、排列方式和尺寸
3、对流给热系数的准数关联式 f (, d , , , ,t,Cp , )
因式分析法得出在无相变时:
L
K(
L
)a (CP
)b
(
gtL3 2
2
)c
L Nu ds准数
K为热交换器总的传热系数,单位:W/m2•K
对于复合平面壁:
1
K 1 n i 1
1 i1 i 2
对于圆筒壁:
q
2L(T t)
1 1 ln r2 1
1r1 1 r1 2r2
对于多层圆筒壁:
q
1
2L(T t)
n
1 ln ri1
1
1r1 i1 i ri 2r2
2、传热的平均温差 1)恒温传热
第三章 传热过程
3.1 概述
1、化工生产中的传热问题
1)要求热量的传递速率要高,以减少传热设备的 面积,降低生产费用;
2)要求减缓传热速率,以维持保温、保冷的操作 条件。
要求掌握:传热的机理、影响因素、强化传 热的途径、传惹设备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设备 传热面积的计算。
2、传热过程中的基本物理量
1)热量:Q,单位:J 1J=1牛顿/米, 1J=0.2389cal
2)传热速率:q,单位:W 1W=1J/s
3)热强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传热量, 单位:W/m-2
4)焓: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具有的热量, 单位:J/kg,或J/mol
5)比热:CP,单位: J/kg•K,或J/mol•K
3、稳定传热和不稳定传热
稳定传热: 传热面上的各个点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
不稳定传热: 传热面上的各个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
3.2 传导传热
传热机理:依靠物体内自由电子的运动或分子 的振动来传递热量。
热传导发生在固体壁面之间 1、热传导的基本方程
dQ d A dt dn
dQ
d
A dt
dn
该式称为Fourier定律
稳定导热时:
q Adt dn
λ:导热系数,单位:W/m•K
2、平面壁的稳定热传导
1) 单层平面壁的稳定热传导
(t3
t4 ),ort3
t4
q3 A
3 3
(3)
稳定热传导时:
(1)+(2)+(3)得:
t1
t4
q (1 A 1
2 2
3 ) 3
q
(t1 t4 )
1 2
A
3
At
n i
1 2 3 i1 i
例1、若炉灶的炉壁顺序地由24cm的耐火砖 (λ=0.9 W/m•K),12cm的绝热砖(λ=0.2 W/m•K), 和24cm的建筑砖(λ=0.63 W/m•K),砌成.传热稳定后 耐火砖的内壁温度为940℃,普通砖的外壁温度为 50 ℃,试求每秒每平方米壁面因热传导而散失的热量, 并求各砖层交界面的温度。
3、圆筒壁稳定热传导 1)单层圆筒壁稳定热传导
q Adt dn
A 2rl
q 2rl dt dr
r2 qdr t2 2ldt
r1 r
t1
q ln
r2 r1
2l(t1 t2 )
q 2l(t1 t2 )
ln r2 r1
r2
r1
, rm
r2 r1 ln r2
r1
q
2lrm (t1
例3、在常压下空气在内径为25.4mm的管中流动被 加热,温度由180℃上升到220 ℃。若空气的流速 为15m/s,求空气与壁面的给热系数。
3.4 热交换器的计算
1、总传热方程
q1
1 A1 (T
t w1 ) ,T
tw1
q1
1 A1
(1)
q2
Am
(tw1
tw2
)
,
tw1
tw2
q2 Am
(2)
q3
CP Pr
gtL3 2 2
Gr
Prandtl准数 Grashof准数
自然对流
Nu=f(Pr,Gr)
强制对流
Nu=f(Pr,Rr)
在圆管、无相变、湍流时
Nu 0.023Re0.8 Prm
同时要求: Re 104, Pr 0.6 ~ 160, L 50
d
管中流体被加热:m=0.4 管中流体被加热:m=0.3
2 A2 (tw2
t),tw2
t
q3
2 A2
(3)
(1)+(2)+(3)得:
T t q1 q2 q3 1 A1 Am 2 A2
稳定传热时:q1 q2 q3 q
q
1
T t
1
1
1 A1 Am 2 A2
对于平面壁: A1 A2 Am A
q KAt 1
K 1 1 1 2
t2)
Am (t1 t2 )
(t1 t2 )
Am
三层或多层传热壁:
q
2l((t1 t2 )
1 ln r2 1 ln r3 1 ln r4
1 r1 2 r2 3 r3
n
2lt
1 ln ri1
n
2lt
1 ln di1
i1 i ri
i1 i
di
例2、Φ38×2.5的蒸汽管(钢的λ=50 W/m•K), 包有绝缘热层.第一层是40cm的矿渣棉(λ=0.07 W/m•K),第二层是20cm的石棉泥(λ=0.15 W/m•K), 若管内壁温度为140℃,石棉泥外壁温度为30 ℃, 试求每米管长的热损失速率.若以同样的石棉作 内层,矿渣棉作外层时,情况如何?试做比较.
t T t
2)变温传热温差
当 t1 t2
2时,tm
t1 t2 2
当 t1 t2
2时,tm
t1 t2 ln t1
t2
对于错流和折流:
tm tm逆
R
热流体的温降 冷流体的温升
T进 t出
T出 t进
P
冷流体的温升 两流体的初始温差
t出 T进
t进 t进
例4、用套管方式加热器来加热原油。原油在管外 流动,进口温度为120℃,出口温度为160 ℃。机油 在管内流动,进口温度为245 ℃,出口温度为175 ℃。 试计算并流和逆流时的平均温差。又若单位时间内的 传热量一定,问逆流和并流所需的传热面积相差多少?
q
Q
A dt
dn
qdn Adt
qdn
t2 Adt
0
t1
q A(t2 t1)
q
t2
t1
A
2) 多 层 平 面 壁 的 稳 定 热 传 导
q1
1 A1 1
(t1
t2 ),ort1
t2
q1 A
1 1
(1)
q2
2 A2 2
(t2
t3 ),ort2
t3
q2 A
2 2
(2)
q3
3 A3 3
3.3 对流传热 发生在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是由于流体质点 的运动并相互碰撞,从而使能量传递.
方式:1)自然对流 2)强制对流
1、对流传热的机理
传热层: t b f
q
t
A(tw
t)
令 t
q A(tw t)
该式也称为牛顿给热定律
α给热系数,单位: W/m2•K
2、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