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第五章
合集下载
理论力学第五章
r Fi
g rri q
0
由虚功原理
P1 x1 P2 x2 F y3 0
x1
1 2
l1
sin
x2
l1 sin
1 2
l2
sin
y3 l1 cos l2 cos
P1 x1, y1 P2 x2, y2 B x3, y3
1 2
P1l1
cos
P2l1
cos
Fl1
sin
1 2
P2l2
2.理想约束
虚功:作用在质点上的力F在任意虚位移上做的功
理想约束:质点上的所有约束反力的虚功之和为零
n
r Ri
g
rr
0
i 1
引入虚位移可以消去这些约束反力 3.虚功原理
受理想约束的力学体系的平衡充要条件是所有主动力 的虚功之和等于零。
W
n
r Fi
g
rri
n
Fix xi Fiy yi Fiz zi 0
速度 s&2 r&2 r2&2 r2 sin2 &2
动能 T 1 ms&2 1 m r&2 r2&2 r2 sin2 &2
2
2
注意 Qr Fr , Q rF , Q r sin F
1 2
m
d dt
s&2 r&
s&2 r
Fr
1
2
1 2
m m
d
dt
2.稳定约束时
ri t
0 a ,a 0 T1 ,T0 0, T
T2
H T V 常量(E ) 能量积分
说明: L 不显含时间,且稳定约束条件下,系统能量守恒. 具有可加性(广延量)的运动积分称为守恒量.
理论力学第五章
刚体做平面平行运动时,刚体中不在同一 直线上的任意三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存 在三个约束条件,故刚体平面平行运动的 自由度为3
• 刚体的定点转动
若刚体上只有一个点固定不动,整个刚 体围绕此点转动,则此刚体做定点转动
刚体定点转动时,由于固 定点的3个坐标已经固定, 只剩下三个可以独立变化 的坐标变量,刚体定点转 动的故自由度为3
dT dW
• 三个定理所对应的守恒
动量守恒定律:刚体不受外力作用,或 外力相互抵消时,刚体的总动量守恒。 在某一方向力的分量为零,则在该方向 的动量分量守恒。
角动量守恒定律:刚体不受外力矩作用, 或外力矩相互抵消时,刚体的总角动量 动量守恒。在某一方向力矩的分量为零, 则在该方向的角动量分量守恒。
刚体做定轴转动时,刚体中的点(除转轴 上的点外)绕转轴做圆周运动,此时描述 刚体的运动只需要一个坐标变量,故刚体 绕定轴转动的自由度为1(描述刚体的转 动)
• 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
若刚体内任意一点都平行于一固定平面 而运动,则此刚体做平面平行运动,刚 体中垂直于固定平面的直线上各点,其 运动状态完全相同,任何一个与固定平 面平行的刚体截面,其运动都可用来恰 当地代表刚体的运动
机械能守恒定律:作用于刚体的外力为 保守力时,刚体的总机械能守恒。刚体 只发生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
§5.4 刚体的定轴转动
刚体定轴转动的自由度为1
设量刚为体绕,转则轴角(速z轴度)为转:动r 的角&kr度变kr
刚体定轴转动的基本方程
质心定理:
m
d2rc dt 2
F (e)
F
FA
FB
刚体平动时的 动能
T
1 2
mvc2
1 2
mv2
理论力学第五章
30o
第一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摩擦力阻止其向下运动
∑F
x
=0
Q min cos α + Fm − G sin α = 0
− Q min sin α + N − G cos α = 0
∑F
利用
y
=0
Fm = f s N
Q min sin α − f s cos α =G = 135.31 N cos α + f s sin α
[例4] 例
宽a,高b的矩形柜放置 , 的矩形柜放置 a 在水平面上,柜重 ,重心C 在水平面上,柜重P,重心 在其几何中心,柜与地面间 在其几何中心, F h P C 的静摩擦因数是 fs,在柜的 b 侧面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 侧面施加水平向右的力 , 求柜发生运动时所需推力F 求柜发生运动时所需推力 的最小值。 的最小值。
再以整体为对象, 再以整体为对象,有平衡方程 整体为对象
∑X = 0
FAx − FBx = 0
FAx = FBx = 72.17 N
下面判断系统是否处于静平衡 脚端A 极限静摩擦力分别为 脚端 与B 的极限静摩擦力分别为 :
r y
C
Fm A = f s A FAy = 75 N
r G
Fm B = f s B FBy = 75 N
解:
取矩形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1 .假设不翻倒但即将滑动,考虑临界平衡。
y
列平衡方程
∑F = 0,
x
F − FA − FB = 0
F P
C
∑F
FB
x
y
= 0,
FNA + FNB − P = 0
FB = fs × FNB
第一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摩擦力阻止其向下运动
∑F
x
=0
Q min cos α + Fm − G sin α = 0
− Q min sin α + N − G cos α = 0
∑F
利用
y
=0
Fm = f s N
Q min sin α − f s cos α =G = 135.31 N cos α + f s sin α
[例4] 例
宽a,高b的矩形柜放置 , 的矩形柜放置 a 在水平面上,柜重 ,重心C 在水平面上,柜重P,重心 在其几何中心,柜与地面间 在其几何中心, F h P C 的静摩擦因数是 fs,在柜的 b 侧面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 侧面施加水平向右的力 , 求柜发生运动时所需推力F 求柜发生运动时所需推力 的最小值。 的最小值。
再以整体为对象, 再以整体为对象,有平衡方程 整体为对象
∑X = 0
FAx − FBx = 0
FAx = FBx = 72.17 N
下面判断系统是否处于静平衡 脚端A 极限静摩擦力分别为 脚端 与B 的极限静摩擦力分别为 :
r y
C
Fm A = f s A FAy = 75 N
r G
Fm B = f s B FBy = 75 N
解:
取矩形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1 .假设不翻倒但即将滑动,考虑临界平衡。
y
列平衡方程
∑F = 0,
x
F − FA − FB = 0
F P
C
∑F
FB
x
y
= 0,
FNA + FNB − P = 0
FB = fs × FNB
理论力学PPT课件第5章 动量定理、质点系动量定理、质点系动量矩定理
2019年11月5日
46
例2 已知 m rm ,1 ,,m 2 (m 1 m 2 )求 a
(不用隔离体法)
解: 对整体,受力如图
由
d Lo z dt
M
e oz
即, ddt(m1+m221m)r2ω
F oy m
o
F ox
r mg
a
m1
m2 m 2g
(m1m2)gr
α(2m 2(1m 12m m 22)m g)r
m 1g
arα
2019年11月5日
47
例3 均质圆柱体A和B的重量均 M 为W,半径均为r,绳重和轴O处 摩擦不计系统初始静止。 求:在圆柱体A上作用一逆时针 转向的力矩M,试问在什么条
件下圆柱B的质心将上升?
2019年11月5日
48
解: 取系统为研究对象
LO z2 W gr2A2 W gr2BW gvC2r
v1 F1 1
2019年11月5日
2
F2
G
v2
43
解:由定点O向入、出口处的二个质量微团△m的
质心 C 1 与 C 2 分别引位矢 r1 , r 2 ,则在△t内
z
O
v1 F1
1
m r1
1
C1
x
r2
y
m
FN
G
2 2 F2
C2
v2
L O q Vt( r 2 v 2 r 1 v 1 )
应用见教材问题5.8(a)(P199)
2019年11月5日
19
例3 质量为M的大三角块, 放于光滑水平面上, 斜 面上另放一质量为m的小三角块, 系统初始静止。 求小三角块滑到底时,大三角块的位移。
理论力学第五章
(1) (2)
FS1 f s FN 1 (3)
解得: F1
F 设物块有下滑趋势时,推力为, 2 画物块受力图:
Fx 0,
Fy 0,
sin f s cos P cos f s sin
F2 cos P sin Fs 2 0 F2 sin P cos FN 2 0
r (b f s c) f s Ra
例5-5 已知:均质木箱重 求: (1)当D处拉力
o P 5kN , f s 0.4 , h 2a 2m , 30 ;
F 1kN 时,木箱是否平衡?
(2)能保持木箱平衡的最大拉力.
解: (1)取木箱,设其处于平衡状态.
Fx 0
求:拉动拖车最小牵引力 F( F 平行于斜坡).
解: 取整体
Fx 0
Fy 0
F FAs FBs P sin 0 FAN FBN P cos 0
M A MB 0
(1)
(2)
M B 0
FAN (a b) Fh P cos b P sin H
共有 FD , FC , F , FND 四个未知数
在 f D 0.3 时,解得 F 4.62 N
D 即在 f D 0.3 时, 处不会先滑动.
当 f D 0.15 时,解得 FND 172.4N
FD F C f D FND 25.86N
C 处无滑动
Fmin 47.81N .
第五章
摩 擦
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干摩擦 湿摩擦
静滑动摩擦 动滑动摩擦 静滚动摩擦 动滚动摩擦
理论力学第五章
6
例1
如图所示起重杆A端用球形铰链固定在地面上,B端用绳 CB和DB拉住,连线CD平行于 x 轴。已知:CE=EB=DE,
=30,CDB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EBF=30 ,重物
P=10 kN,试求起重杆所受的压力和绳的拉力。
7
解: 取节点B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 析如图。由空间汇交力系的平 衡方程有:
通过O点作任一轴Z,则:
mz (F )mz (Fxy )2OA'B'
由几何关系: OABcosg OA'B' 所以: 2OABcosg 2OA'B'
即: mO (F ) cosg mz (F )
[mO (F )]z mz (F )
定理:力对点的矩矢在通过该点的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这力
对于该轴的矩。这就是力对点之矩与对通过该点轴之矩的关系18。
MO (mx (F ))2 (my (F ))2 (mz (F ))2
所以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为:
X 0,mx (F )0 Y 0,my (F )0
还有四矩式,五矩式和六矩式, 同时各有一定限制条件。
Z 0,mz (F )0
29
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为:
X 0 Y 0 Z 0
因为各力线都汇交于一点,各轴都通过 该点,故各力矩方程都成为了恒等式。
g
O
q
Fxy
大小: F F
作用点:在物体的哪点就是哪点 方向:
由、、g三个方向角确定
2
2、一次投影法(直接投影法) 由图可知:
X Fcos, Y Fcos , Z Fcosg
3
3、力沿坐标轴分解:
若以 Fx ,Fy ,Fz 表示力沿直角
理论力学第5章(点的运动)
包括几何静力学、分析静力学
(2) 运动学: 研究点与刚体运动的几何性质。
包括位移、轨迹、速度、加速度。 (与力无关、也是变形体运动基础)
A B
F
C
B
刚体运动
C
变形(包含刚体位移和相对位移)
(3) 动力学: 研究物体所受力与运动间的关系。
包括质点系、刚体,变形体的动力效应。
第五章 点的运动学
§5-1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速度
已知: OC AC BC l , MC a , t。 求:运动方程、轨迹、速度和加速度。
x l a cost ax v x 2 a y vy y l a sin t
2
加速度
a a a
F ( x, y) 0
二、点的速度v
又
r = xi + yj + zk
式中 v x 所以得
dr dx dy dz v i j k dt dt dt dt v = vx i + vy j + vz k
、v y
、v z
vx
dx dt
v
表明:“动点的速度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动点对应的位置 坐标对时间 t 的一阶导数”。 则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余弦为
弧坐标的运动方程sf切向加速度表示速度大小的变化三点的加速度法向加速度表示速度方向的变化匀速运动v常数常数常数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直线运动匀速运动圆周运动匀速运动直线运动匀速曲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点作曲线运动画出下列情况下点的加速度方向
(1) 静力学: 研究物体所受力系的简化、平衡规律及其应用。
△r称为在△t时间内动点M的位移。
间间隔△t内的平均速度。以 v*表示。则: Δr v Δt 平均速度表示动点在△t内平均运动的快慢和运动方向。
(2) 运动学: 研究点与刚体运动的几何性质。
包括位移、轨迹、速度、加速度。 (与力无关、也是变形体运动基础)
A B
F
C
B
刚体运动
C
变形(包含刚体位移和相对位移)
(3) 动力学: 研究物体所受力与运动间的关系。
包括质点系、刚体,变形体的动力效应。
第五章 点的运动学
§5-1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速度
已知: OC AC BC l , MC a , t。 求:运动方程、轨迹、速度和加速度。
x l a cost ax v x 2 a y vy y l a sin t
2
加速度
a a a
F ( x, y) 0
二、点的速度v
又
r = xi + yj + zk
式中 v x 所以得
dr dx dy dz v i j k dt dt dt dt v = vx i + vy j + vz k
、v y
、v z
vx
dx dt
v
表明:“动点的速度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动点对应的位置 坐标对时间 t 的一阶导数”。 则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余弦为
弧坐标的运动方程sf切向加速度表示速度大小的变化三点的加速度法向加速度表示速度方向的变化匀速运动v常数常数常数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直线运动匀速运动圆周运动匀速运动直线运动匀速曲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点作曲线运动画出下列情况下点的加速度方向
(1) 静力学: 研究物体所受力系的简化、平衡规律及其应用。
△r称为在△t时间内动点M的位移。
间间隔△t内的平均速度。以 v*表示。则: Δr v Δt 平均速度表示动点在△t内平均运动的快慢和运动方向。
理论力学第五章
vz z 4, a z 0 z
2 2 2 2 从而 v vx vy vz2 80m s, a ax a y az2 32m s2
dv at 0, an a 32 m/s 2 dt
v2 故 2.5m an
例 已知:椭圆规的曲柄OC 可绕定轴O 转动,其端点C 与规尺
AB 的中点以铰链相连接,而规尺A,B 两端分别在相互垂
直的滑槽中运动, OC AC BC l , MC a, ωt 求:① M 点的运动方程; ② 轨迹;
③ 速度;
④ 加速度。
解: 点M作曲线运动,取坐标系Oxy如图所示。
外啮合齿轮
分析齿轮上一点的运动
§ 5-3
自然法
自然法:利用点的运动轨迹建立弧坐标和自然轴系,利用它们 描述和分析点的运动的方法。 1.弧坐标 2.自然轴系
s f (t )
切向单位矢量
主法线单位矢量
n
b n
副法线单位矢量
曲线在P点的密切面形成
自然坐标轴的几何性质
l 2 a 2 2al cos 2 t vx (l a ) sin t cos(v , i ) v l 2 a 2 2al cos 2 t vy (l a) cos t cos(v , j ) v l 2 a 2 2al cos 2 t
加速度
y
v
M
2
A
a x 4 Rω 2 cos 2ωt x
a y 4 Rω sin 2ωt y
2
a
x
O
R
x y 大小 a 2 2 4Rω 2
ax cos (a,i ) cos 2ωt cos (π 2ωt) a 方向如图。 π ay cos (a,j ) sin 2ωt cos( 2ωt ) a 2
2 2 2 2 从而 v vx vy vz2 80m s, a ax a y az2 32m s2
dv at 0, an a 32 m/s 2 dt
v2 故 2.5m an
例 已知:椭圆规的曲柄OC 可绕定轴O 转动,其端点C 与规尺
AB 的中点以铰链相连接,而规尺A,B 两端分别在相互垂
直的滑槽中运动, OC AC BC l , MC a, ωt 求:① M 点的运动方程; ② 轨迹;
③ 速度;
④ 加速度。
解: 点M作曲线运动,取坐标系Oxy如图所示。
外啮合齿轮
分析齿轮上一点的运动
§ 5-3
自然法
自然法:利用点的运动轨迹建立弧坐标和自然轴系,利用它们 描述和分析点的运动的方法。 1.弧坐标 2.自然轴系
s f (t )
切向单位矢量
主法线单位矢量
n
b n
副法线单位矢量
曲线在P点的密切面形成
自然坐标轴的几何性质
l 2 a 2 2al cos 2 t vx (l a ) sin t cos(v , i ) v l 2 a 2 2al cos 2 t vy (l a) cos t cos(v , j ) v l 2 a 2 2al cos 2 t
加速度
y
v
M
2
A
a x 4 Rω 2 cos 2ωt x
a y 4 Rω sin 2ωt y
2
a
x
O
R
x y 大小 a 2 2 4Rω 2
ax cos (a,i ) cos 2ωt cos (π 2ωt) a 方向如图。 π ay cos (a,j ) sin 2ωt cos( 2ωt ) a 2
理论力学第五章
M Z Fxy M 0 Fxy Fxy d
0 OA 0
'
有两种特殊情况使力对轴之矩为零:
1 2
当力F与转 轴z平行时, 即F=Fz, Fxy=0,力对 z轴之矩 Mz(F)=0.
当力F与转 轴z相交时, 即d=0,力 对z轴之矩 Mz(F)=0.
概括为
当力与轴共面时,力对轴之矩为零。
力对轴之矩
力使物体绕该点转动效应的度量。
M O (F ) F d
M O (F ) =2⊿AOB=Fd ,
+
-
2倍⊿的面积。 在平面中:力对点的矩是代数量。
二、力对轴之矩
FZ对z轴 之矩为零。
Fx、Fy产生使 门绕z轴转动的 效应
力对轴之矩是力使物体绕该轴转动效应的度量,它等于力在垂 直于该轴的平面上的分力对轴与平面的交点之矩。
三、合力矩定理在力对轴之矩计算中的应用
将F分解为
Fx、Fy、Fz
各分力对 轴之矩
计算其代数和
M x F M x Fx M x Fy M x Fz M x Fx M y Fy M z Fz M y F M y Fx M y Fy M y Fz
R Fi
mO ( R) mO ( Fi )
rC R r1 F1 r2 F2 rn Fn
rC F1r1 F2 r2 Fn rn Fi ri R Fi
设 心 C的 标 重 坐 为 x C、y C、z C , 任 微 部 的 标 一 小 分 坐 x i、y i、z i , , 即 对x、y、z轴 别 用 力 定 分 应 合 矩 理
Z F cosg F sin
理论力学第五章分析力学
实位移和虚位移的区别: 在任意的t时刻,虚位移可能不止 一个,在稳定约束条件下,实位移 是虚位移中的一个,当对于不稳定 约束,它们并不一致。
2.虚功 作用在质点上的力在任意虚位移上做的功称为虚功。 3.理想约束 如果质点上的所有约束反作用力的虚功之和为零, n R r i 0 这样的约束称为理想约束.
i 1
4.虚功原理
受理想约束的体系处于平衡状态时,其所有主动力的虚功之和等于零。
N W (q, t ) Fi r (Fixxi Fiyyi Fizz i ) 0
N i
推论:
r 广义力 Q Fi i 0 q i
n
i
(虚功应为广义坐标的函数)
xc
c ex y c ey z c ez x
x1 x 2 2
yc
y1 y 2 2
zc
z1)e y ( z 2 z1 )ez ]
解2.
取杆在空间运动平面的直角坐标系. 杆的两端约束方程为
若n个质点的体系受k个几何约束
f x, y, z, t 0
1, 2,...k
此时,独立坐标数为3n-k个,它的自由度为s=3n-k, 其位置可用s个独立参数表示:
xi xi q1 , q2 ,...qs , t yi zi
或
i
1
y q , q ,...q , t z q , q ,...q , t
( 1,2,, s)
(对保守系)
V 0 q
(体系平衡时各个广义力均为零)
( 1,2,, s)
(平衡时体系的势对各广义坐标的导数均为零)
理论力学课件 第5章
• 2. 动滑动摩擦 • 当拉力F1超过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时Fmax ,物 体将在水平面上滑动。此时物体受到的摩 擦力为动滑动摩擦力。动滑动摩擦也与物 体受到的压力FN成正比, • F = f FN • 如果拉力与动摩擦力相等F1 = f FN,物体作 匀速运动。 • 如果拉力大于动摩擦力F1 > f FN,物体作加 速运动。
§5-2 摩擦角和自锁现象
• 1. 摩擦角 • 摩擦力也属于约束力。静摩擦力与法 向约束力(压力)的合力称为全约束 力。全约束力与法线的夹角的最大值 φf 称为摩擦角。
FRA FN Fs tan f Fmax FN f s FN FN fs
• 2. 自锁现象 • 如果摩擦力没有达到最大值Fs < Fmax ,则全 约束力在摩擦锥的内部。全约束力与法线 的夹角小于摩擦角, • 0<φ<φf 。 • 这时,如果全主动力(如重力、拉力的合力) 也在摩擦锥内部,无论全主动力有多大, 全约束力都能与全主动力平衡。此则自锁 现象。反之,全主动力在摩擦锥的外部, 无论这个全主动力多么小,全约束力都不 能平衡全主动力。物体比发生运动。
y
Fs f s FN 解得: F1max P
• 当水平力达到极小值时, • 要保证物体不能向下滑动。
F F
x
0 : F1 cos P sin Fs 0 0 : F1 sin P cos FN 0 sin f s cos cos f s sin
第五章 摩擦
• §5-1 滑动摩擦 • 1. 静滑动摩擦 • 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对物体施 加一个水平拉力F1,此时物体受到一 个静摩擦力Fs,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 体的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当拉力F1不 很大时,拉力F1与摩擦力Fs相等, F1 = Fs 。此时物体仍未运动。
理论力学-第五章ppt课件
注意,由于不可能大于90, 所以梯子平衡倾角 应满足
3068'7 900
ppt精选版
19
§5-4 滚动摩擦
由实践可知,使滚子滚动比使它滑动省力,下图的受力分析 看出一个问题,即此物体平衡,但没有完全满足平衡方程。
X0,QF0 Y0,PN0 MA0,Qr0(不成立)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实际接触面并不是刚体,它们
m A 0 ,P 2 l cm o F B i s l n cm o N i B s l n sm i 0 n i n ( 3 )
解 :N 得 A 1 P f2,N B 1 ffP 2,F B P 1 P f2代 (3 )入
得 :m ianr1 c 2fft2g ar1 c 2 0 0 .t5 .5 2 g 308 6'7
生 平移)求Q
由于
T'F1fAN1 0.550025N 0
1
ppt精选版
33
分析轮有 T0.5 50 205 n 0 iQ c n( o 1 1 s c 0 0 ) o 0
1T 5 1Q [ 0s 2i c n2 o c so ] 0 s
ff
0.4
ppt精选版
31
[练习1] 已知:Q=10N, f '动 =0.1 f 静 =0.2 求:P=1 N; 2N, 3N 时摩擦力F?
解: F m afx 静 N 0 .2 1 0 2 N
P 1 N 时 ,由 X 0 ,F P 1 N (没动,F 等于外力)
P 2 N 时 ,由 X 0 ,F P 2 N (临界平衡)
二、动滑动摩擦力:(与静滑动摩擦力不同的是产生了滑动)
大小: F' f'N
理论力学 第五章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10
y
2)、求形心
xc
Ax
A
i ci
A1 xc1 A2 xc 2 A1 A2
C2
c(-20.3;34.7)
C1 80
35 1100 20.3(mm) 10 110 80 10
i ci
x
yc
A y
A
A1 y c1 A2 y c 2 A1 A2
60 1100 34.7(mm) 10 110 80 10
§5-3
极惯性矩
y
dA
定义:I p dA
2 A
I p:极惯性矩
极惯性矩恒为正 单位:长度4
x
O
圆截面
d
2
I p A dA
1、实心圆截面——
O
d
I P dA 2 d
2 2 A A
d 2 0
1 4 2 d d 32
y 10
A2 1200mm2 , xc 2 5mm, yc 2 60mm
2)、求形心
C2
120
c(19.7;39.7)
C1
A1 xc1 A2 xc 2 zc A A1 A2 45 700 5 1200 19.7mm) 700 1200
i ci
Ax
80
2 2 A A 2 A c 2 2 A A
y
I x I xc a 2 A I y I yc b A
2
yc xc
x
b
c
a
y
dA yc
xc
——平行移轴公式
o
x
•图形对任意轴的惯性矩,等于图形对于与该轴平 行的形心轴的惯性矩加上图形面积与两平行轴间距 平方的乘积;
y
2)、求形心
xc
Ax
A
i ci
A1 xc1 A2 xc 2 A1 A2
C2
c(-20.3;34.7)
C1 80
35 1100 20.3(mm) 10 110 80 10
i ci
x
yc
A y
A
A1 y c1 A2 y c 2 A1 A2
60 1100 34.7(mm) 10 110 80 10
§5-3
极惯性矩
y
dA
定义:I p dA
2 A
I p:极惯性矩
极惯性矩恒为正 单位:长度4
x
O
圆截面
d
2
I p A dA
1、实心圆截面——
O
d
I P dA 2 d
2 2 A A
d 2 0
1 4 2 d d 32
y 10
A2 1200mm2 , xc 2 5mm, yc 2 60mm
2)、求形心
C2
120
c(19.7;39.7)
C1
A1 xc1 A2 xc 2 zc A A1 A2 45 700 5 1200 19.7mm) 700 1200
i ci
Ax
80
2 2 A A 2 A c 2 2 A A
y
I x I xc a 2 A I y I yc b A
2
yc xc
x
b
c
a
y
dA yc
xc
——平行移轴公式
o
x
•图形对任意轴的惯性矩,等于图形对于与该轴平 行的形心轴的惯性矩加上图形面积与两平行轴间距 平方的乘积;
《理论力学》课件 第5章
因而 dBA/dt 0 ,于是得
vA vB
将上式再求一次导数,则得
aA aB
例5-1
如图5-4所示的曲柄滑道机构,当曲柄 OA 在平面上绕定轴 O 转动 时,通过滑槽连杆中的滑块 A 的带动,可使连杆在水平槽中沿直
线往复滑动。若曲柄 OA 的长为 r ,曲柄与 x 轴的夹角为 t,
其中 是常数,求此连杆在任一瞬时的速度及加速度。
根据上述结论,可作出截面上各点的加速度的分布图,在通过轴心的 直线上,各点的加速度按线性分布,将加速度矢的端点连成直线,此 直线通过轴心,如图5-10(b)所示。
(a)
图5-10
(b)
例5-3
如图5-11所示,一半径 R 0.2 m 的圆轮绕定轴O 的转动方程
为 t2 4t , 单位为rad, t单位为s。求 t 1 s 时,轮
*
t
当 t 趋近于零时,刚体转动的瞬时角加速度为
lim * lim d
t 0
t0 t dt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角加速度等于角速度对于时间的一阶导数,
或等于转角对于时间的二阶导数。
角加速度与角速度一样都是代数量,它的单位是 rad/s2
若 与 的符号相同,则角速度的绝对值随时间而增加,这 时称为加速转动;反之,若 与 的符号相反,则角速度
例
设有平动的刚体,在刚体上任取两点 A 和 B ,并连成一直线如
图5-3所示。运动开始时 AB 线在 A0B0 的位置;经过极短时间间 隔 t 之后,移至 A1B1 ;依次再继续移至 A2B2 , ,AnBn 等。
首先证明这两个任意点的轨迹形状是完全 相同的,根据刚体的定义得知 A,B 两点间 的距离保持不变。 因此 AB A0B0 A1B1 A2B2 AnBn
理论力学第五章 点的运动和刚体的基本运动 [同济大学]
dv v2 τ n dt
a
r
O
`
v vτ
r
dv 2 v2 ) ( )2 dt ρ
tan
aτ an
1
例5-2 汽车以匀速度v=10m/s过拱桥,桥面曲线 y=4fx(L–x)/L2, f=1m,求车到桥最高点时的加速度。
解: aτ
例5-3 销钉A由导杆B带动沿固定圆弧槽运动。导杆B沿轴螺旋 立柱以不变的速度v0 =2m/s向上运动。试计算当θ=30° 时,销钉 A的切向和法向加速度。 解: 建立弧坐标s和直角坐标Oxy如图。 因 s=Rθ,
销钉A的加速度为
aτ v sin θ v0 θ cos θ
2 2 sin θ v0 12.32m/s 2 R cos3 θ
an
2 v2 v0 21.33m/s 2 R R cos 2 θ
例5-4
判别下图示曲线中加速度、速度矢量是否正确。
§5-4 刚体的基本运动平动,转动
则vD=vA=2rω
aDn=aAn=2rω2 aDτ=aAτ=2ra
0 dt
0
t
y x
θ θ0 ω0t
t
0 0
t
αdtdt
角加速度为常量:
两个独立方程
0 t,
1 θ θ0 ω0 t t 2 2
1 θ θ0 (ω0 ω)t , 2
t 0
'2 1 1 y " k y
切线
v r S M* + M
dτ s v lim n d t lim t 0 t t 0 s t
an
理论力学 第五章
其中t为自变量,q为力学系统的广义坐标. 当自变量t有微小增量dt时,对应 的函数q的微小增量的线性主部dq 称为函数的微分,记为
5
6
3. 变分法简介
a. 变分法
7
8
b. 变分法的研究对象
(1) 最速降线问题:重力场中 A 滑到 B 所需时间最少. 结论:最速降线为一旋轮线
xA A xB x
2 2 2
k m r
2
p
H
0
L 2 p mr c
Q Q (q, p, t ) P P ( q, p, t )
角动量守恒
变换正则变量
q , p Q , P
( 1,2, s )
要求从 H (q, p, t ) 变到
路径;在相同条件下,系统为约束所允许的与真实路径非常 临近的任一可能运动以图中虚线AM'B表示,此曲线称为可能 路径. 12
在任一瞬时t,可能路径对真实路径的偏离用等时变分 q 表
示,真实路径上M点的坐标为 ( q , t ) ,而可能路径上对应的 M' 点的坐标为 ( q q , t ) ,则
s
1
母函数 U 2 ( q , P , t ) ,且
Q p q P U 2 H * H 1, 2 , s t
U 2
U 2
3.将(1)式两端分别加上【(b)—(a)】式两端得
s
( Q dP q dp ) ( H d U ( q , Q , t )
(3) 等周问题:封闭线所围面积最大时, 封闭线的形状 .
A
1 2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O
C
l
B
x
例题
点
的 运 动
例 题 4
小船受绳子牵引向河岸靠拢,开始时小船位于M0处,
离开河岸距离l0=12 (m)。已知河岸高h=5(m),牵引小船 的绳索绕过定滑轮A以匀速u=1(m/s)向右拉动,试建立小
船的运动方程,并求小船运动到中点时的速度和加速度。
例题
点
的 运 动
例 题 4
或参考系。
一般未经说明,在工程问题中都取与地面固连的坐标系作为 参考系。
2、瞬时、时间间隔 瞬时应理解为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而时间间隔 则是指两个瞬时之间的一段时间。
()t
( )t t 2 t1
t1
t2
t
4
运动学的主要内容
(二)运动学研究内容
建立物体的运动方程 分析点的运动速度、加速度和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等
运动形式包括:
质点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最一般的情形为三维变速曲线运动
7
刚体
定轴转动
平行移动
平面运动
8
三. 学习运动学目的
学习运动学除了为学习动力学打基础外,另一方面又有 其独立的意义,为分析机构的运动打好基础。 单个物体,如子弹、保龄球 运动物体 机构,如曲柄连杆机构 本章内容: 1 机构运动简图
Δr v Δt
2.点的速度
dr v dt
动点轨迹在瞬时t 的变化率
定义:点的速度是矢径对时间的一次导数 物理意义:表明了点沿轨迹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单位: 米/秒(m/s) 大小:
dr v dt
方向:速度的方向沿着轨迹 的切线,指向与运动 方向一致
3.点的加速度 2 dv d r a 2 dt dt
– 构件
主动件
相对运动实体
从动件 —随主动件运动而运动的构件
高副—通过点、线接触
两构件组成有确定 相对运动的可动联接
—运动副
低副—通过面接触
移动副 转动副
13
机构运动模型的建立
将实物转化为力学模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机构约束的特点,即
固定数支座 滑道 铰接 滑块
(2)注意机构中构件间传动处的连接方式
例题
点
的 运 动
例 题 1
OM BM OL AB
解:取坐标轴 Ox 如图。由三角形相似关系,有
L A l O ut x
h
即
M
x x ut h l
B
从而求得 M 点的直线运动方程 h x x ut hl M 点的速度 dx h
v
dt
hl
u
而加速度 a = 0 ,即 M 点作匀速运动。
15
第五章 点的运动学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矢量法 直角坐标法 自然法
§5-1
1.点的运动方程
矢量法
点的运动方程是点运动时空间位置与时间的关系
r= r(t) 位置矢量为变矢量 单位 米(m) 单质﹑连续函数
轨迹:矢端曲线。 t = t2- t1 r = r(t+t)- r(t) 平均速度:
赠言
赠 言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赵策》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1
2
一.运动学的主要内容
运动学是从几何观点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 , 只阐明运动过程的几何特 征及其各运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涉及运动的物理原因。 运动学的任务是: 研究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几何性质。如: (1)、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描述方法; (2)、物体运动形式及有关特征; (3)、点的轨迹、速度、加速度,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相互 间的关系等。
相对运动实体
– 构件 主动件 —驱动力作用的构件
从动件 —随主动件运动而运动的构件
机构必须有一个固定件,至少有一个主动件
11
构件与运动副
两构件组成有确定 相对运动的可动联接
高副—通过点、线接触
—运动副
低副—通过面接触
移动副 转动副
B
A C E
D
12
构件与运动副
固定件 组成机构的各 —支承运动构件的构件 —驱动力作用的构件
例题
点
的 运 动
例 题 2
参见动画:点的运动-轨迹演示
轨迹演示
例题
点
的 运 动
例 题 2
参见动画:点的运动-例题2(1)
参见动画:点的运动-例题2(2)
思考题:M点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
例题
点
的 运 动
例 题 2
参见动画:点的运动轨迹-例题2(3)
参见动画:点的运动轨迹-例题2(4)
2.刚体的运动形式 平移 — 刚体运动过程中,其上的任意直线始终平行于这一 直线的初始位置。
定轴转动 — 刚体运动过程中,其上(或其延展部分)有一 直线始终保持不动。 平面运动 — 刚体运动过程中,其上各点到某一固定平面的 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定点运动—刚体运动过程中,其上某一点始终 保持不动。 6 一般运动 — 自由刚体在空间的运动。
轨迹演示
例题
点
的 运 动
例 题 2
由于=t, M点的坐标 x,y又
可以表示成
y B
x (a b) cost y b sin t
A
求导后可得点M速度的投影为 C y M
x
O
x
dx vx ( a b) sin t dt dy vy b cost dt
x
例题
点
的 运 动
例 题 2
当= t=/2 时,则有
v x ( a b) sin t ( a b) v y b cost 0 v
2 2 vx vy ( a b)
参见动画:点的运动轨迹-例题2(3)
vx cos 1, 180 v vy cos 0, 90 v
例题
点
的 运 动
例 题 2
椭圆规的曲柄OA可绕定轴
y B
O转动,端点A以铰链连接于规 尺 BC ;规尺上的点 B 和 C 可分
A
别沿互相垂直的滑槽运动,求 规尺上任一点M 的轨迹方程、
C
y M x
O
速度和加速度。
a 已知: OA AC AB 2 CM b, t.
3.点的加速度
dv dvx dvy dvz a i j k dt dt dt dt
a ax i a y j az k
2
dvx d 2 x ax 2 dt dt
d y ay 2 dt dt
2 2 a ax ay a z2
2 点的运动
3 刚体基本运动
引 论
9
机构运动简图
机械—能完成一定机械运动的装置 1.多个实体的组合 机构
2.各实体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进行能量转换或完成有效的机械功 机器必然包含一个以上的机构
机器
机构传递运动;机器进行能量交换或利用机械能作功。
10
构件与运动副
固定件 —支承运动构件的构件
组成机构的各
dvy
dvz d z az 2 dt dt
2
加速度的大小
加速度的方向
ax cos a
cos
ay a
cos
ay a
、、分别为加速度与x、y、z轴正向的夹角
4. 几种特殊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a=0 v=常数 s= s0+ vt 匀变速直线运动 a=常数 v=v0+ at s=s0+v0t+1/2 at2 v2-vo2=2as 加速直线运动 a与v同号 减速直线运动 a与v异号
定义:
动点速度在瞬时t 的变化率
点的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一次导数,或 等于矢径对时间的二次导数 物理意义:表明了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对时间的 变化率 单位: 米/秒2 (m/s2) 大小:
2 dv d r a 2 dt dt
方向:沿着速度矢端曲线 的切线方向
矢端曲线
速度 矢径矢端曲线切线
运动演示
例题
点
的 运 动
例 题 3
解:
考虑滑块 B 在任意位置,由几何关系得滑块 B 的坐标
x r cos t l 2 r 2 sin 2 t .
求导后可得滑块的速度为
dx r 2 sin t cost v r sin t dt l 2 r 2 sin 2 t r 2 sin 2t y r sin t 2 l 2 r 2 sin 2 t
(一)几个概念
1.参考体 机械运动表现为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动。物体的 位置只能相对地描述,只能说出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这 后一物体被作为确定前一物体位置的参考体,如所选的参考体不同,则对 不同参考体的运动也不同,因此在力学中描述任何物体的运动都要说明参
3
考体。
参考系
固连于参考体上的任何一组坐标系,称为参考坐标系
例题
点
的 运 动
例 题 2
dx vx ( a b) sin t dt dy vy b cost dt
再求导后可得点M加速度的投影为
y B
A
C y M
x
O
dvx ax ( a b) 2 cost dt dvy ay b 2 sin t dt
v vx i v y j vz k
dz vz dt
dx vx dt
O
C
l
B
x
例题
点
的 运 动
例 题 4
小船受绳子牵引向河岸靠拢,开始时小船位于M0处,
离开河岸距离l0=12 (m)。已知河岸高h=5(m),牵引小船 的绳索绕过定滑轮A以匀速u=1(m/s)向右拉动,试建立小
船的运动方程,并求小船运动到中点时的速度和加速度。
例题
点
的 运 动
例 题 4
或参考系。
一般未经说明,在工程问题中都取与地面固连的坐标系作为 参考系。
2、瞬时、时间间隔 瞬时应理解为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而时间间隔 则是指两个瞬时之间的一段时间。
()t
( )t t 2 t1
t1
t2
t
4
运动学的主要内容
(二)运动学研究内容
建立物体的运动方程 分析点的运动速度、加速度和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等
运动形式包括:
质点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最一般的情形为三维变速曲线运动
7
刚体
定轴转动
平行移动
平面运动
8
三. 学习运动学目的
学习运动学除了为学习动力学打基础外,另一方面又有 其独立的意义,为分析机构的运动打好基础。 单个物体,如子弹、保龄球 运动物体 机构,如曲柄连杆机构 本章内容: 1 机构运动简图
Δr v Δt
2.点的速度
dr v dt
动点轨迹在瞬时t 的变化率
定义:点的速度是矢径对时间的一次导数 物理意义:表明了点沿轨迹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单位: 米/秒(m/s) 大小:
dr v dt
方向:速度的方向沿着轨迹 的切线,指向与运动 方向一致
3.点的加速度 2 dv d r a 2 dt dt
– 构件
主动件
相对运动实体
从动件 —随主动件运动而运动的构件
高副—通过点、线接触
两构件组成有确定 相对运动的可动联接
—运动副
低副—通过面接触
移动副 转动副
13
机构运动模型的建立
将实物转化为力学模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机构约束的特点,即
固定数支座 滑道 铰接 滑块
(2)注意机构中构件间传动处的连接方式
例题
点
的 运 动
例 题 1
OM BM OL AB
解:取坐标轴 Ox 如图。由三角形相似关系,有
L A l O ut x
h
即
M
x x ut h l
B
从而求得 M 点的直线运动方程 h x x ut hl M 点的速度 dx h
v
dt
hl
u
而加速度 a = 0 ,即 M 点作匀速运动。
15
第五章 点的运动学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矢量法 直角坐标法 自然法
§5-1
1.点的运动方程
矢量法
点的运动方程是点运动时空间位置与时间的关系
r= r(t) 位置矢量为变矢量 单位 米(m) 单质﹑连续函数
轨迹:矢端曲线。 t = t2- t1 r = r(t+t)- r(t) 平均速度:
赠言
赠 言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赵策》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1
2
一.运动学的主要内容
运动学是从几何观点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 , 只阐明运动过程的几何特 征及其各运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涉及运动的物理原因。 运动学的任务是: 研究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几何性质。如: (1)、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描述方法; (2)、物体运动形式及有关特征; (3)、点的轨迹、速度、加速度,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相互 间的关系等。
相对运动实体
– 构件 主动件 —驱动力作用的构件
从动件 —随主动件运动而运动的构件
机构必须有一个固定件,至少有一个主动件
11
构件与运动副
两构件组成有确定 相对运动的可动联接
高副—通过点、线接触
—运动副
低副—通过面接触
移动副 转动副
B
A C E
D
12
构件与运动副
固定件 组成机构的各 —支承运动构件的构件 —驱动力作用的构件
例题
点
的 运 动
例 题 2
参见动画:点的运动-轨迹演示
轨迹演示
例题
点
的 运 动
例 题 2
参见动画:点的运动-例题2(1)
参见动画:点的运动-例题2(2)
思考题:M点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
例题
点
的 运 动
例 题 2
参见动画:点的运动轨迹-例题2(3)
参见动画:点的运动轨迹-例题2(4)
2.刚体的运动形式 平移 — 刚体运动过程中,其上的任意直线始终平行于这一 直线的初始位置。
定轴转动 — 刚体运动过程中,其上(或其延展部分)有一 直线始终保持不动。 平面运动 — 刚体运动过程中,其上各点到某一固定平面的 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定点运动—刚体运动过程中,其上某一点始终 保持不动。 6 一般运动 — 自由刚体在空间的运动。
轨迹演示
例题
点
的 运 动
例 题 2
由于=t, M点的坐标 x,y又
可以表示成
y B
x (a b) cost y b sin t
A
求导后可得点M速度的投影为 C y M
x
O
x
dx vx ( a b) sin t dt dy vy b cost dt
x
例题
点
的 运 动
例 题 2
当= t=/2 时,则有
v x ( a b) sin t ( a b) v y b cost 0 v
2 2 vx vy ( a b)
参见动画:点的运动轨迹-例题2(3)
vx cos 1, 180 v vy cos 0, 90 v
例题
点
的 运 动
例 题 2
椭圆规的曲柄OA可绕定轴
y B
O转动,端点A以铰链连接于规 尺 BC ;规尺上的点 B 和 C 可分
A
别沿互相垂直的滑槽运动,求 规尺上任一点M 的轨迹方程、
C
y M x
O
速度和加速度。
a 已知: OA AC AB 2 CM b, t.
3.点的加速度
dv dvx dvy dvz a i j k dt dt dt dt
a ax i a y j az k
2
dvx d 2 x ax 2 dt dt
d y ay 2 dt dt
2 2 a ax ay a z2
2 点的运动
3 刚体基本运动
引 论
9
机构运动简图
机械—能完成一定机械运动的装置 1.多个实体的组合 机构
2.各实体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进行能量转换或完成有效的机械功 机器必然包含一个以上的机构
机器
机构传递运动;机器进行能量交换或利用机械能作功。
10
构件与运动副
固定件 —支承运动构件的构件
组成机构的各
dvy
dvz d z az 2 dt dt
2
加速度的大小
加速度的方向
ax cos a
cos
ay a
cos
ay a
、、分别为加速度与x、y、z轴正向的夹角
4. 几种特殊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a=0 v=常数 s= s0+ vt 匀变速直线运动 a=常数 v=v0+ at s=s0+v0t+1/2 at2 v2-vo2=2as 加速直线运动 a与v同号 减速直线运动 a与v异号
定义:
动点速度在瞬时t 的变化率
点的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一次导数,或 等于矢径对时间的二次导数 物理意义:表明了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对时间的 变化率 单位: 米/秒2 (m/s2) 大小:
2 dv d r a 2 dt dt
方向:沿着速度矢端曲线 的切线方向
矢端曲线
速度 矢径矢端曲线切线
运动演示
例题
点
的 运 动
例 题 3
解:
考虑滑块 B 在任意位置,由几何关系得滑块 B 的坐标
x r cos t l 2 r 2 sin 2 t .
求导后可得滑块的速度为
dx r 2 sin t cost v r sin t dt l 2 r 2 sin 2 t r 2 sin 2t y r sin t 2 l 2 r 2 sin 2 t
(一)几个概念
1.参考体 机械运动表现为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动。物体的 位置只能相对地描述,只能说出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这 后一物体被作为确定前一物体位置的参考体,如所选的参考体不同,则对 不同参考体的运动也不同,因此在力学中描述任何物体的运动都要说明参
3
考体。
参考系
固连于参考体上的任何一组坐标系,称为参考坐标系
例题
点
的 运 动
例 题 2
dx vx ( a b) sin t dt dy vy b cost dt
再求导后可得点M加速度的投影为
y B
A
C y M
x
O
dvx ax ( a b) 2 cost dt dvy ay b 2 sin t dt
v vx i v y j vz k
dz vz dt
dx vx 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