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司

土——土人,即当地人;司——管理:土司——任命当地头人为管理者,负

责当地行政,赋税,官司,招兵等等的责任。

土司是中国边疆的官职,元朝始置,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头目。

土司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土司既指少数民族地区的土人在其势力范围内独立建造的且被国家法律允许的治所(土衙署),又指“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土官。狭义的土司专指“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土官。

简介

官名。元朝始置。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首领,土司的职位可以世袭,但是袭官需要获得朝廷的批准。元朝的土司有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三种武官职务。明朝与清朝沿置土司,自明朝起,增加了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三种文官职务。土司对朝廷承担一定的赋役、并按照朝廷的征发令提供军队;对内维持其作为部族首领的统治权利。

清朝雍正年间,开始了改土归流的改革进程,将世袭的土司改为由朝廷任免的流官,所谓流官,是指任职者来来去去、不断流动的意思。为了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清朝发动了对少数民族的多次战争,但是土司制度直到清朝结束也没有完全消失,中华民国时期宁夏、青海一带的马步芳武装接受民国政府的任命,但对于其辖地仍然自行管辖,实际上和前朝的土司制度没有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剿匪、土地改革、民族区域自治等阶段,土司制度彻底被废除。

元、明、清各朝在少数民族地区授予少数民族地区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该族人民的制度。也指被授予这种官职的人。

"在桂西少数民族地区,宋王朝平侬智高起义后,派狄青部下和加封土酋为土官,成立许多土州,县,洞。这些土州县洞,社会经济,政治组织,文化制度以及民情风俗等都与流官的州县不同,故称为土司。司者主管其事,或官署之称。

含义

第一,宗族大姓之长不是土司。识别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族要在“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袭其职”基础之上加入“世统其兵”四字。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豪强首领一旦具备“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特征,就成为土司。可以说,地

方族姓配合政府军事行动以及某一族姓的将领世代镇守边关,为土司重要来源之一。

第二,少数民族国王不是土司。

第三,土官不是土司。

第四,流亡政权首脑不是土司。

第五,中央政府拨款建造的衙署不是土司。

第六,没有中央政府认可的衙署不是土司。

土司文化

“土司”一词已存在了一千余年。中国封建王朝采取“以夷治夷”、“以蛮治蛮”政策,利用当地酋长以其势力管辖所及的区域,分别授予官职,准其子孙相继承袭,形成中国历史上的“土司制度”。由于这一制度沿续了千余年,因而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土司文化”。

土司文化是历任土司在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接受汉民族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使壮族文化与汉族文化融合在一起,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得到不断的修正,逐渐形成了一种被社会集团成员共同接受的理念及行为,形成了特有的土司文化。

“土司文化”历史遗存最完整的当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来宾市忻城县,被誉为“壮乡故宫”的莫土司衙署。

历史沿革

唐代时期,统治阶级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羁縻统治制度,施行“以蛮制蛮”政策。在忻城境设置芝州,委任流官管理,同时设纡州、归思州两个羁縻州,用土酋治理,土流并存。

宋、元时期,统治阶级废州设县,派流官治理。

明弘治九年(1496),朝庭革流官,以莫氏土司为知县,给予世袭,改忻城为土县。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朝庭废土官,改流官弹压,最后于民国十七年(1928),将忻城改为正县,结束莫氏土官统治的历史。

制度形态的土司文化

中央王朝对土司地区的统治,一是对土官承袭问题有严格规定,二是对土官反叛、拘衅之犯罪,都要从重处罪“或诛、或降职使用”;三是土司无傣禄,朝廷赐予土地,使人佃耕,四是奉旨征调士兵,不如期而至者;朝贡不按期、按质、按数者等等,都将受到朝廷的追究并处罚。“忠君效国”、遵守国家法令是历代土司为官的宗旨。

精神形态的土司文化

精神形态的土司文化是土司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思想理念、价值观念、礼仪习俗,以及人际关系等等,所有精神形态的东西它影响内部成员的价值取向、道德情感,体现出其个性特色。

(1)推崇孔孟之道,遵循“忠、孝、仁、爱”。

(2)以农为本,勤俭持家。

(3)为人处事要以礼相维,以心相许

(4)宗教信仰

(5)民俗文化

墨黑之战

解放前夕的阿坝雪域大小部落星罗棋布,各部落互相兼并,烽火连天,在雪域高原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史诗。

解放前,麦桑土官为了提高自己在川、甘、青边境地区政治角逐中的地位,增加辖区的税员收入,采取了保护商业的措施,使阿坝镇成为川、甘、青边区一带的商业中心和货物集散地。咸集天兴隆、苏家等草地有名的大商号,还有中、小商户300余家,当时日成交额上万银元,商品除百货、茶叶、粮食、土特产品外,大烟、枪支、弹药经销数量也很大。

麦桑部落的最后一任土官,也是麦桑土官最为辉煌的时期。麦桑官寨的最后一任主人就是麦桑·华尔功臣烈饶布登,通称华尔功臣烈。

麦颡的华尔功臣烈,是川西北草地最有实力的土官。多吉巴让·苏永和头人。(又作道尔吉巴桑)是黑水地区最有权势的人物。两家素有宿怨,经常械斗。齐哈马部落小土官河修王洛,在苏永和支持下,决心置华尔功臣烈于死地,掠其领地人畜。

1948年5月4日,(民国37年)藏俗"煨桑",王洛趁机设伏刺华,因雨,华尔功臣烈未下山,幸免。华尔功臣烈发兵追王洛至黄河之滨,杀王及王婿等。齐哈马部落无人敢应战,降华。齐哈马沦为华外寨。苏永和丧权失地,决心报仇。

发兵前,从黑水、毛儿盖向墨颡进击,双方大战于壤口、查针梁子、龙日山口一带,苏永和初败毛儿盖本木沟,再败于龙日山,加之劳时远征,弹粮不济,故望风披靡,全线崩溃。华尔功臣烈军凯旋,归途中趁机袭击麦昆部落,逼麦昆母子投降,沦为外寨,与黑水彻底决裂。苏一败再败,急请甘南夏河拉卜楞寺保安司令、土头势力者黄正清和拉卜楞寺嘉木洋大活佛支助。黄时有正规军500人,声势强大。华临危不惧,沉着应战。选精骑两千,演习于黄河之滨。进退有方,威风凛凛。黄295观察再三,感叹道:"此子不可与敌",踌躇而还,墨颡士官名声大振,川境黄河一带,均成领地。苏永和彻底失败。

如今的阿坝市场比解放前管理井然,再不会有贩卖枪支、弹药的"商人",而是千余家个体自由商场点缀着这座川西北草原上新兴的城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