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勾股定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数形结合,让学生每做一道题都画图形,并写出应用公式的过程或公式的推倒过程,在做题过程中熟记公式,灵活运用。

2.分类讨论,让学生画好图后标图,从不同角度考虑条件和图形,考虑问题要全面,在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培养思维意识,发展数学理念,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作图工具

四、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复习勾股定理的文字叙述;勾股定理的符号语言及变形。学习勾股定理重在应用。

预习新知(阅读教材第66至67页,并完成预习内容。)

1.①在解决问题时,每个直角三角形需知道几个条件?

②直角三角形中哪条边最长?

2.在长方形ABCD中,宽AB为1m,长BC为2m,求AC的长.

问题:(1)在长方形ABCD 中,AB 、BC 、AC 的大小关系? (2)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1所示.

①若有一块长3米,宽0.8米的薄木板,问怎样从门框通过? ②若薄木板长3米,宽1.5米呢? ③若薄木板长3米,宽2.2米呢?为什么?

(二)新课教授

例1、在Rt △ABC 中,∠C=90° ⑴已知a=b=5,求c ; ⑵已知a=1,c=2, 求b ; ⑶已知c=17,b=8, 求a ; ⑷已知a :b=1:2,c=5, 求a ;

⑸已知b=15,∠A=30°,求a ,c 。

分析: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

清边之间的关系。⑴已知两直角边,求斜边直接用勾股定理。⑵⑶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求另一直角边,用勾股定理的便形式。⑷⑸已知一边和两边比,求未知边。通过前三题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后两题让学生明确已知一边和两边关系,也可以求出未知边,学会见比设参的数学方法,体会由角转化为边的关系的转化思想。

例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

和12,求第三边。

1m

m

C

分析:已知两边中较大边12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因此应分两种情况分别进形计算。让学生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例3、已知:如图,等边△ABC的边长是6cm。

⑴求等边△ABC的高。

⑵求S△ABC。

分析: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注意要

创造直角三角形,作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

法。欲求高CD,可将其置身于Rt△ADC或Rt△BDC中,

但只有一边已知,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可求

1AB=3cm,则此题可解。

AD=BD=

2

例4:如图2,一个3米长的梯子AB,斜着靠在竖直的墙AO上,这时AO的距离为2.5米.

(1)求梯子的底端B距墙角O多少米?

(2)如果梯的顶端A沿墙下滑0.5米至C.

算一算,底端滑动的距离近似值(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三)例题讲解

例1.填空题

⑴在Rt△ABC,∠C=90°,a=8,b=15,则c= 。

⑵在Rt△ABC,∠B=90°,a=3,b=4,则c= 。

⑶在Rt△ABC,∠C=90°,c=10,a:b=3:4,则a= ,

b= 。

⑷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

别为 。

⑸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 和5cm ,,则第三边

长为 。

⑹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cm ,

则它的高为 ,面积为 。 解:

17;

; 6,8; 6,8,10;

4

例2.已知:如图,在△ABC 中,∠C=60°,AB=34,AC=4,AD 是BC 边上的高,求BC 的长。 解:8;

例3.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是10,底边长是16,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解:48。

(四)巩固练习

1.填空题

在Rt △ABC 中,∠C=90°, ⑴如果a=7,c=25,则b= ; ⑵如果∠A=30°,a=4,则b= ; ⑶如果∠A=45°,a=3,则c= ; ⑷如果c=10,a-b=2,则b= ;

⑸如果a 、b 、c 是连续整数,则a+b+c= ;

A

B

⑹如果b=8,a :c=3:5,则c= 。

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AD ⊥DC ,

AB ⊥AC ,∠B=60°,CD=1cm ,求BC 的长。

答案

1.(1)24;(2) 43;(3) 32;(4) 6; (5)12;

(6)10;

2.

3

3

2

(五)课堂小结

1、进一步了解勾股定理的含义。

2、学会利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3、学着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B

七、课后作业

1.填空题

在Rt △ABC ,∠C=90°,

⑴如果a=7,c=25,则b= 。 ⑵如果∠A=30°,a=4,则b= 。 ⑶如果∠A=45°,a=3,则c= 。 ⑷如果c=10,a-b=2,则b= 。 ⑸如果a 、b 、c 是连续整数,则

a+b+c= 。

⑹如果b=8,a :c=3:5,则c= 。

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AD ⊥DC ,

AB ⊥AC ,∠B=60°,CD=1cm ,求BC 的长

3.已知:如图,在△ABC 中,∠C=60°,

AB=AC=4,AD 是BC 边上的高,求BC 的长。

4.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是10,底边长是16,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答1.24;

; 6; 12; 10; 2

3

3.8; 4.48。

八、教学反思

荷兰数学教育家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

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