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求知教学设计
《论求知》教案设计
《论求知》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求知的目的、态度和方法等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3.学习本文精炼有力的语言4.学习摘抄名言警句并制作卡片重点难点1.重点:(1)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2)学习摘抄名言警句的方法2.难点:学习本文精炼有力的语言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消遣: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消闲解闷弛惰:松懈、懒惰炫耀:夸耀梗概:大略的内容狡黠(xia2):狡诈掩饰:使用手法来掩盖缺点、错误挑剔(ti1):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加以指摘高谈阔论:指言谈高妙广博而不切实际自欺欺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博学多闻:学问广博见闻丰富2.朗读课文画出名言警句加以理解二、导入1.作者简介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是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他十二岁入剑桥大学毕业后一直为英国王室服务晚年受宫廷阴谋的牵累被逐出朝廷脱离政治生涯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集成《论说随笔文集》最初10篇短文书出后风靡一时后扩大为58简文章他非常重视知识和科学的作用“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就是他说的2.导语“求知”的话题十分广泛本文的写法比较少见分段很细谈了有关知识的许多方面的问题语言精炼有力警句较多有的已相沿成为名言三、正课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精辟的语言2.提问:本文的标题“论求知”如果改为“论知识”或“论求知的目的”行不行为什么讨论并归纳:文章的标题恰当地概括了全文的论述内容若改为“论知识”则范围过宽;若改为“论求知的目的则失之过窄3.提问: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讨论并归纳: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段):论述求知的目的第二部分(6~9段):论述求知的方法第三部分(10~11段):论述知识作用鼓励人们去求知4.提问:第一部分有些警句各告诉我们什么讨论并归纳:(1)“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演也可以增长才干”三个排比句提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求知目的(2)“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潢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三个排比句紧承上文分别论述“消遣”“装潢”和“增长才干”这些目的重点放在第3句阐述了知识与才干的关系它使人联想到培根那句流传很广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3)“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推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三个排比句分析不同的人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5.提问:作者为论证“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这个论点用了两个比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1)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2)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野生的花草”未经过人工培育用来比喻“人的天性”是恰切的;“修剪移栽”是人的有目的的行为用来比喻“求知学习”也很恰当“野生的花草”是可以“修剪移栽”的两个喻体之间配合得恰当用来比喻“求知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天性”也是很恰当的运用比喻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并使语言生动形象6.提问:第二部分写求知有几种方法讨论并归纳:(1)对粗糙的书只须浅尝、粗知、读别人的笔记摘要(2)对好书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做笔记、讨论7.提问:第二部分有些警句告诉人们什么讨论并归纳:“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三个排比句分析了读书、讨论、做笔记的不同作用 8.提问:第三部分有些警句告诉人们什么讨论并归纳:“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用排比句列举六门学科知识的作用进行论证最后归纳论点’‘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9.提问:第三部分用“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列举这些例子论证了什么讨论并归纳:列举四个例子说明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弥补同样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也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10.提问:本文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列举同类事物或比较不同事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这样写使相同或不同的观点更加明显使论述语言更为鲜明有力气势也更贯通四、小结本文以很细的分段密集的警句发表了对求知的种种看法主要论述了求知的目的、方法以及知识的作用等鼓励人们去求知本文运用排比列举同类事物或比较不同事物使观点更加鲜明语气更加贯通强烈五、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题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课时作业优化设计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还都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这过运动来弥补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辨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法 1.第1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其作用是2.第2段开头“不仅如此”“如此”指3.第2段举运动的例子证明了运用的的论证方法4.请模仿第1段的句式写一段文字.。
《论求知》课文教案
《论求知》课文教案《论求知》课文教案《论求知》课文教案教学目的1.认识求知的目的、态度和方法等。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学习本文精炼有力的语言。
4.学习摘抄名言警句并制作卡片。
重点难点1.重点:(1)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2)学习摘抄名言警句的方法。
2.难点:学习本文精炼有力的语言。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消遣: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消闲解闷。
弛惰:松懈、懒惰。
炫耀:夸耀。
梗概:大略的内容。
狡黠(xia2):狡诈。
掩饰:使用手法来掩盖缺点、错误。
挑剔(ti1):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加以指摘。
高谈阔论:指言谈高妙广博而不切实际。
自欺欺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博学多闻:学问广博,见闻丰富。
2.朗读课文,画出名言警句,加以理解。
二、导入1.作者简介。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是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他十二岁入剑桥大学,毕业后一直为英国王室服务。
晚年,受宫廷阴谋的牵累,被逐出朝廷,脱离政治生涯,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
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
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
集成《论说随笔文集》,最初10篇短文,书出后风靡一时,后扩大为58简文章。
他非常重视知识和科学的作用,“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就是他说的。
2.导语。
“求知”的话题十分广泛。
本文的写法比较少见,分段很细,谈了有关知识的许多方面的'问题。
语言精炼有力,警句较多,有的已相沿成为名言。
三、正课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精辟的语言。
2.提问:本文的标题“论求知”如果改为“论知识”或“论求知的目的”行不行?为什么?讨论并归纳:文章的标题恰当地概括了全文的论述内容。
若改为“论知识”则范围过宽;若改为“论求知的目的则失之过窄。
《论求知》教案
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论述广泛、思路清晰的写作方法。
(2)领会求知的目的、求知的方法,以知识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缺陷,鼓舞人们去求知。
(3)体会比喻论证和归纳论证的写法和作用。
(4)学会在阅读中选摘名言警句并制作卡片。
教学建议这篇文章分段很细,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诸如知识的价值,实验的重要,求知的目的,学习的态度,读书的方法,但没有大段的严密的论证,读来让人感到条理清楚,如果能从“正确对待求知”,“怎样对待求知”,“求知的作用”等方面去分析作者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头绪与结构,本文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论证方法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归纳论证的方法,以很细的分段、密集的警句,自由畅达地发表对求知(读书)的各种看法。
比喻论证,即设立比喻论述某种道理。
如第四段用“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问好比修剪移栽”一组比喻,论证“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的论点。
归纳论证,如第十段列举了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引用一句名言,归纳出论点:“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这个结论因为有了前面列举的丰富而翔实的内容作依据,所以很有说服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课一开始,老师先把一只空口袋用手提起来,然后往讲桌上连放几次,口袋都摊倒在桌面上。
后来,老师给口袋里装满书,再往桌子上一放,袋子便端端正正地立在大家面前。
这时,老师问同学们看到这一过程后有何感想,请他们用最简洁的文字把自己的感想说出来。
有的学生说:“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
”有的说:“一个人自强自立,必须有丰富的知识。
”等等。
在学生认为教师紧接着要向他们讲一番道理时,老师只是停留片刻,让他们自己去思考。
然后,把话锋一转,提出了又一个问题:同学们想获得知识吗?获得知识都有哪些方法?请看《论求知》是怎么说的。
二、阅读课文,摘抄名句,做知识卡片。
1、读标题,作诠释。
主要阐述标题表明了议论的范围。
2、谈求知,说名句。
让学生交流课外积累的有关求知、读书的名言警句。
课后在积累本上整理为“求知篇”。
《论求知》教案4
岛》、《伟大的复兴》、《论说随笔文集》、《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等。
一、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理清作者思路。
(二)品味语言,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三、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预习指导
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明确要点。
先让学生借助自读提示”,各自朗读全文,然后按小组讨论后集中意
见,来回答问题,最后经老师引导并修正后,采用投影等手段明确问题。
1.文章思路提示:
首先提出正确对待求知,然后重点论述怎样对待求知,最后从知识能对人
的能力和精神面貌产生影响这一角度鼓舞人们去求知。
2.阅读要点:
根据课文思路,文章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意思是什幺?各部
分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幺?
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找出来,说说它的作用。
本文有哪些警句名言,用曲线把它们划出来,认真诵读、品味。
更多精彩推荐:初中>初三>语文>初三语文教案
二、课时安排:二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觉。
二、正音听读
捻niǎn噗pū蜷quán簪zān琅琅láng发窘
jiǒng
抽噎yē恍惚huǎnghū抽泣q&amte;ng窸窸窣窣
xīsū
2、听读课文,要求同学听准读音,整理故事情节。
核心知识
文体知识
1.题解:本文选自《培根论人生》,有改动。有的译本写作谈读书
《论求知》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1.学习“发问的精神”。
2.学习本文引出论题后,从正面论证自己论点正确,又从反面论证了相反的论点不正确的写法。
3.学习本文在正反论证过程中采用举例和讲道理论证的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本文在正面论证过程中列举事例,归纳出论点的方法。
2.难点:学习本文在反面论证过程中讲述道理,逐层递进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介意:在意或注意。
景仰:佩服尊敬;仰慕。
平谈无奇: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特点出色的地方。
奇:特殊的。
寻根究底:寻求根由,追究底细。
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
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_是:对,正确。
典籍: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
也泛指古代图书。
潜修静想:形容专心研究,认真思考。
2.阅读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二、导入2.导语。
所谓学问,一是学,一是问,虚心求教才是应有的态度。
这篇文章的意图是提倡发问。
课文标题揭示了全文议论的中心。
三、正课1.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讲道理,设比喻,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
第二部分(4~9段):从正面论证发问精神的可贵。
第一层(4段):提出正面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
第二层(5~8段):列举四位名人的事例,论证了发问的精神的可贵。
第三层(9段):小结,强调人要求知识、明道理,不能不勤于发问。
第三部分(10~14段):从反面论证“何必多问”说法的不正确。
第一层(l段):提出“何必多问”的反面论点。
第二层(11~13段):从三个方面讲道理,逐层深入阐明了反面论点的不正确。
第三层(14段):小结,再次强调要能发问,勤发问。
2.提问:第2段用了一个比喻,把什么比作封锁在秘库石室里的珍奇,把什么比作钥匙?讨论并归纳:把事物的道理比作封锁在秘库石室里的珍奇,把发问的精神比作钥匙。
3.提问:运用比喻来说理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来说理能把深奥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论求知》教案设计:如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丰富课堂教学?
《论求知》教案设计:如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丰富课堂教学?。
一、演讲式教学法演讲式教学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适用于理论知识的讲授。
教师在讲授时,需要掌握良好的授课技巧和讲解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
当然,演讲式教学法并不是简单地把讲义放在讲台上,然后口胡一通就算了。
要想演讲式教学法的效果更加显著,教师应该将讲述的内容分解开来,进行逐个讲解和深入解释。
同时,教师还需要通过对实例的引导来帮助学生理解更加抽象的概念。
例如,在讲解“定义”这个概念时,教师可以列出一些定义的实例,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二、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是一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性的教学方法。
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布置讨论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自行讨论和交流。
在讨论中,每个学员都应该积极参与,提出发言,并且对组员的发言进行适当的整合。
小组讨论的优势在于,它能够让学生在互相探讨和交流中得到更为深入的领悟,并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
同时,组内讨论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彼此尊重和信任。
三、视频案例教学法视频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实际案例,介绍于视频上展现给学生观看。
在介绍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逐步进行观看和讨论,引导学生从视频中得到教育和引悟。
通过视频案例教学法,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轻松地理解一些理论知识,并且通过观看实际案例,使得抽象的概念更加具象化。
四、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将学习情境和学习目标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情境教学中,学习者将会被放入特定的情境中,从而让学生更快地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情境设定,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和学习。
例如,在讲解“假说”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中来,通过体验和实践来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
五、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模拟性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一些沟通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知识领域,例如谈判技巧和演讲技巧。
论求知_九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论求知_九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知识的价值,懂得求知应有的正确态度与方法。
(2)分析课文思路,了解课文的议论特色。
(3)本文语言精练,论述的范围广泛,学习时要抓住课文的特点,逐句体会,理解其深刻涵义,找出精彩的警句。
(4)学习本文以比喻论证为主,兼用其它论证方法的灵活多样的写法。
(5)体会比喻论证的作用。
教学建议这篇文章分段很细,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诸如知识的价值,实验的重要,求知的目的,学习的态度,读书的方法,但没有大段的严密的论证,读来让人感到条理清楚,如果能从“正确对待求知”,“怎样对待求知”,“求知的作用”等方面去分析作者.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头绪与结构,本文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论证方法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归纳论证、排比论述的方法,以很细的分段、密集的警句,自由畅达地发表对求知(读书)的各种看法。
比喻论证,即设立比喻论述某种道理。
如第四段用“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问好比修剪移栽”一组比喻,论证“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的论点。
归纳论证,如第十段列举了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引用一句名言,归纳出论点:“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这个结论因为有了前面列举的丰富而翔实的内容作依据,所以很有说服力。
文中多处运用了排比论述的写法,如第二段:“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
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潢。
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
”第8段:“读书使人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这样写,常用来列举同类事物或比较不同事物,使相同点或不同点更加明显,使论述语言更为鲜明有力,气势也更贯通。
排比大量使用排比,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我们初学.写作的人,好好学习这种修辞方法,无疑会使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那么什么是排比?排比的形式是什么?排比有什么作用呢?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以表达相关的内容的修辞方法,叫做排比。
《论求知》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论求知》教案一、教学目标:1.编制一张“课文语言积累卡”,积累语言。
2.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了解求知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积累语言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寻读法、整理法、练习法。
五、教学辅助手段:投影仪。
教者手记对于一篇自读课,许多教师因为课时紧张,往往读一遍课文就算完了,我则认为这样做并不妥当。
教师课时紧的原因无非是对于基本的重点课文,教师面面俱到地全盘授予,“讲深讲透”,结果占用了本该属于自读课的课时,面对这种现象,我则认为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
改变对教材把握的认识误区,大胆科学地处理教材,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其次,必须彻底更新思想观念,明确语文能力绝不是听老师讲就能“听”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读背写”形成的,一定要抛弃费时甚多收效甚微的“满堂问”的所谓“启发式”。
为此必须:①对传统的“语基”进行准确筛选取舍,加以重新定位。
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区分有效知识和无效知识,特别是强化词语识记和运用;②彻底改变课堂以教师“问”和“讲”为主的教学局面,实施以学生“读背写”为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我在设计这堂课时就遵循了这两个原则。
“语文语言积累卡”和“名言警句卡”的制作及背名言,这些都是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识记一些重要的词语,背诵一些精美的名言警句。
这对于中学生积累词汇和语句显得尤其重要。
后面分析段的结构和学习排比论述的写法两个环节则本着对于所筛选确定出来的重点语段要舍得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精雕细刻。
同时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动口动手来应用课文中学到的东西的能力,即运用重点句式、结构的能力。
多年的实践证明:语文课堂没有了熟读背诵和字词抄写,就如同一只断了尾巴的蜻蜓;没有仿写的语文教学,就如同走江湖的“光说不练假把戏”!。
《论求知》教案设计
《论求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弗朗西斯·培根的《论求知》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关于求知的观点和主张。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论求知》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关于求知的观点和主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论求知》2.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求知的理解和看法。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求知很重要?求知的方法有哪些?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论求知》,注意理解文章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a.弗朗西斯·培根在《论求知》中提出了哪些关于求知的观点?b.作者认为求知的目的是什么?c.文章中提到的求知方法有哪些?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求知的感悟文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求知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教师点评。
二、深入分析1.分析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哪些观点对你产生了启发?三、课堂实践a.设计一个关于求知的主题演讲。
b.编写一个关于求知的情景剧。
2.各组展示活动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求知的行动计划。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求知付诸实践?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教师点评。
二、课堂讨论a.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求知?b.如何克服求知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c.如何评价自己的求知成果?三、课堂实践a.设计一个关于求知的宣传海报。
b.编写一个关于求知的顺口溜。
2.各组展示活动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求知对自己的成长有哪些影响?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教师点评。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面试教案:论求知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面试教案:论求知教学目标:1、认识知识的重要性,培养求知的良好习惯。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举例论证。
3、学习编写提纲,做摘录,积累资料。
教学重点:1、本文的论证方法。
2、指导学生摘抄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从论述性或结论性语句中找出论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自古至今,人类都在求知中取得进步,得到发展。
悬梁刺股、囊萤映雪,这是中国古人求知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刻苦求知;而现代,我们又如何看待求知?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论求知》是我们的一盏指路明灯。
二、简介作家作品由学生结合解释①先读,教师指导。
三、指导自读本文富有哲理,论述广泛,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精辟,行文流畅,可分为三部分阅读。
第一步:粗读要求:小声朗读课文⑴掌握下列字词:轻鄙 bǐ炫耀 xun 狡黠 xi掩饰 sh 挑剔 tī⑵给每段标好序号,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细读要求:大声朗读课文⑴在本文名言警句下划线标记,制作名言警句卡片。
⑵梳理文章结构,编写本文写作提纲。
第三步:品读要求:细心默读课文⑴找出比喻论证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⑵找出举例论证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⑶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论求知'、"论读书'、"论学问'三个标题哪个最恰当,为什么?四、自读点拨1、本文11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论述了求知目的、方法及其作用。
第一部分(1~5段)论述求知的目的。
第二部分(6~9段)主要论述求知的方法。
第三部分(10~11段)主要论述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鼓舞人们去求知。
2、恰当地运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来论证。
①比喻论证A、"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用"野生的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栽'比喻"求知学习';"野生的花草'是可以"修剪移栽'的,两个喻体来比喻"求知学习'可以"改进人的天性'非常恰当。
九年级语文:《论求知》说课稿(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课方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论求知》讲课稿 ( 教课方案 )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知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课设计资料合用于初中九年级语文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论求知》是英国哲学家培根所写的一篇谈论文。
编在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中。
第四册主要突出训练谈论文,让学生掌握谈论文的阅读与写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
而第六单元则要点训练“论证”这一因素。
依据教育学和人类智力发展变化规律表示:十二、三岁的初二学生正处于形象思想向抽象思想转变的阶段,抽象思想发展水平低于形象思想,剖析、概括、推理能力较弱。
因此,学习谈论文广泛较为费劲。
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一定先从谈论文的“特色”下手,抓住“论证”这一重点,打破“比喻论证”、“概括论证”的使用及其作用这个难点。
这也能够说是这一节课的教课目的。
语文教育的长辈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不过是例子”、“教是为了不需教”。
详细到语文教课活动,联合此后语文教课改革的趋势,联系实质,我认为,本文没有必需精讲细读。
只要从整体上掌握,训练学生的“贯通融会”、“贯通融会”的能力。
讲堂设计及程序可按以下十个步骤进行:一、复习相关谈论文知识,为学习本节内容作知识上的准备。
由于知识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知识的掌握拥有阶梯性,只有做好了必需的准备、铺垫。
学起新知识来才会有一种瓜熟蒂落之感。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目标、要点、难点。
“目标教课”是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课理论的中心。
其目的是抛弃传统教法的缺点,以目标分类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让学生明确要求,踊跃配合教师,达到预期目标。
《论求知》教案设计: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
《论求知》教案设计: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知识的飞速发展,不断有新的知识被发现、产生和传播,学习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和职业需求。
然而,随着中国的发展,学生的求知欲却逐渐减弱,在诸如背单词和考试分数等方面,追求的是短期利益而非长期价值。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成为当今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建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孩子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教师设计有趣的学习环境和展示学习成果,可以起到激发孩子求知欲的积极作用。
1.一流的教师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其与多样性的教师联系之间存在关联,具有多领域知识的教师可能增强课堂内学生们对新知识的兴趣。
也就是说,有一批带着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学科领域的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等都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对所学内容感到兴趣。
2.舒适的学习环境学校的教室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环境。
如果教室的环境十分拥挤、嘈杂,那么学生们难以集中精神去听讲,更谈不到提高学习兴趣的问题。
相反,如果教室的环卫生舒适,那么学习效果与兴趣自然也会随之提高。
此外,场馆就是教学的延伸,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和先进的教育设施,将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
3.知识的呈现方式目前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是黑板和文字讲解。
如果采用一些更加直观、生动的呈现方式,比如科学、文化活动等,学生便会对所学内容更加感兴趣,从而进一步激发求知欲。
二、提高学习质量学习质量也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兴趣的原因之一。
如果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太过于琐碎、单调,那么兴趣就难以得到激发。
1.尊重学生给学生充足的尊重会让他们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
教学中,考对学生的问题给予认真的回答,对他们的提问也应该被认真对待。
这会让学生感到被重视,容易产生持续的学习兴趣。
2.学习目标设定学习环境越明确,对学习者来说越有方向和动力,带动学习者对学习兴趣的提高。
论求知
《论求知》教案教学目标l、了解议论文一般常识:论点、论据、论证以及三者的关系;议论文“摆事实、讲道理” 的基本论证方法2、议论文精炼、严密的语言学法引导圈点、自学——批注式阅读教学重点、难点本文的重点是论点以及论证方法的把握。
让学生反复阅读,首先找出文章举了哪些事例,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初三学生对叙述性文字,以及比喻等普通修辞方法是能较准确地把握的,然后反向推,这些事例离开课文后,你认为可以用来证明什么?再回到书本,看作者是否用来证明“什么”的,这样,论点和论据都解决了。
本文的难点、疑点是在众多的论述性、甚至结论性语句中找出中心论点。
这应结合课文的分析,教师设计问题逐步引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用投影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准确问题,示投影,作提示,学生自学课文,相互讨论形成答案,完成课文学习。
可采用批注式阅读,也就是让学生自行阅读自己注明,自我评圈,直接在课文上画上思索的轨迹,打上认识的烙印。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吸引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批注式阅读缺少思维的樊篱,极具活力,它能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想象力。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
学与思结合正是批注式阅读的一大特点。
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老师只起到引导、师范答疑明惑,重点把握的作用,这种深层次的再思考、再创造,以点带面,全面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丰富了学生的想象。
教师设计以下一些问题:l、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2、作者是如何提出论点的?首先提出了三种求知的目的,然后批改错误的看法,提出正确的观点。
3、作者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以及比喻论证。
4、摘抄自己喜爱的名句,选择其中的某句话,作论题或论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诵读名句,背诵并理解。
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学、阅读能力。
(二)整体感知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认为科学的真正目标,是给人类生活提供新的发现和力量。
《论求知》说课教案
《论求知》说课教案
《论求知》说课教案
《论求知》是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篇议论文,编在初中语文(人教版)第五册第二单元中,该单元仍突出训练议论文,让学生掌握议论文阅读与写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区分文中观点与所运用的道理、事实等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方式,即论证方法的问题。
《论求知》一文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是在以前系统学习几篇议论文的基础上出现的,学生此时已具备了较多的议论文知识,所以我认为,本文的教学,教师应适当点拨,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训练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语文教育的前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必烦琐,对文中重点分析的两句话用投影显示即可。
鉴于上述认识,我将本节课各环节设计如下:
一、关于目标的确立,包含三方面内容: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观点。
2、学习本文的论证...。
初中语文教案论求知初中三年级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论求知初中三年级教案论求知执教人:董铁军教学目标:(1)课文内容分解表rowSpan=2style="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BORDER-BOTT OM:windowtext1ptsolid;BORDER-LEFT:windowtext1ptsolid;BORDER-RIG HT:windowtext1ptsolid;BORDER-TOP:windowtext1ptsolid;HEIGHT:15.2pt ;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5.4pt;PADDING-RIGHT:5.4pt;PAD DING-TOP:0cm;WIDTH:267.75pt;mso-border-a/#83cript;:solidwindowtex t.5pt"vAlign=topwidth=357>知识点colSpan=3style="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BORDER-BOTT OM:windowtext1ptsolid;BORDER-LEFT:#d4d0c8;BORDER-RIGHT:windowt ext1ptsolid;BORDER-TOP:windowtext1ptsolid;HEIGHT:15.2pt;PADDING-B OTTOM:0cm;PADDING-LEFT:5.4pt;PADDING-RIGHT:5.4pt;PADDING-TOP:0 cm;WIDTH:147pt;mso-border-a/#83cript;:solidwindowtext.5pt;mso-bord er-left-a/#83cript;:solidwindowtext.5pt"vAlign=topwidth=196>学习水平style="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BORDER-BOTTOM:windo wtext1ptsolid;BORDER-LEFT:#d4d0c8;BORDER-RIGHT:windowtext1ptsoli d;BORDER-TOP:#d4d0c8;HEIGHT:14.8pt;PADDING-BOTTOM:0cm;PADDIN G-LEFT:5.4pt;PADDING-RIGHT:5.4pt;PADDING-TOP:0cm;WIDTH:47.25pt; mso-border-a/#83cript;:solidwindowtext.5pt;mso-border-left-a/#83cript;:solidwindowtext.5pt;mso-border-top-a/#83cript;:solidwindowtext.5pt" vAlign=topwidth=63>识记style="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BORDER-BOTTOM:windo wtext1ptsolid;BORDER-LEFT:#d4d0c8;BORDER-RIGHT:windowtext1ptsoli d;BORDER-TOP:#d4d0c8;HEIGHT:14.8pt;PADDING-BOTTOM:0cm;PADDIN G-LEFT:5.4pt;PADDING-RIGHT:5.4pt;PADDING-TOP:0cm;WIDTH:52.5pt;m so-border-a/#83cript;:solidwindowtext.5pt;mso-border-left-a/#83cript;:s olidwindowtext.5pt;mso-border-top-a/#83cript;:solidwindowtext.5pt"vA lign=topwidth=70>理解style="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BORDER-BOTTOM:windo wtext1ptsolid;BORDER-LEFT:#d4d0c8;BORDER-RIGHT:windowtext1ptsoli d;BORDER-TOP:#d4d0c8;HEIGHT:14.8pt;PADDING-BOTTOM:0cm;PADDIN G-LEFT:5.4pt;PADDING-RIGHT:5.4pt;PADDING-TOP:0cm;WIDTH:47.25pt; mso-border-a/#83cript;:solidwindowtext.5pt;mso-border-left-a/#83cript ;:solidwindowtext.5pt;mso-border-top-a/#83cript;:solidwindowtext.5pt" vAlign=topwidth=63>运用style="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BORDER-BOTTOM:windo wtext1ptsolid;BORDER-LEFT:windowtext1ptsolid;BORDER-RIGHT:window text1ptsolid;BORDER-TOP:#d4d0c8;HEIGHT:15.85pt;PADDING-BOTTOM: 0cm;PADDING-LEFT:5.4pt;PADDING-RIGHT:5.4pt;PADDING-TOP:0cm;WID TH:267.75pt;mso-border-a/#83cript;:solidwindowtext.5pt;mso-border-t op-a/#83cript;:solidwindowtext.5pt"vAlign=topwidth=357>1.指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编写提纲。
初中语文教案 论求知初中三年级教案-初三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论求知初中三年级教案-初三语文教案论求知执教人:董铁军教学目标:(1)课文内容分解表rowSpan=2 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BORDER-BOTTOM: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LEFT: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RIGHT: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TOP: windowtext 1pt solid; HEIGHT: 15.2pt; PADDING-BOTTOM: 0cm; PADDING-LEFT: 5.4pt; PADDING-RIGHT: 5.4pt; PADDING-TOP: 0cm; WIDTH: 267.75pt; mso-border-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vAlign=top width=357>知识点colSpan=3 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BORDER-BOTTOM: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LEFT: #d4d0c8; BORDER-RIGHT: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TOP: windowtext 1pt solid; HEIGHT: 15.2pt; PADDING-BOTTOM: 0cm; PADDING-LEFT: 5.4pt; PADDING-RIGHT: 5.4pt; PADDING-TOP: 0cm; WIDTH: 147pt; mso-border-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mso-border-left-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vAlign=top width=196>学习水平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BORDER-BOTTOM: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LEFT: #d4d0c8; BORDER-RIGHT: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TOP: #d4d0c8; HEIGHT: 14.8pt; PADDING-BOTTOM: 0cm; PADDING-LEFT: 5.4pt; PADDING-RIGHT: 5.4pt; PADDING-TOP: 0cm; WIDTH: 47.25pt; mso-border-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mso-border-left-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mso-border-top-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vAlign=top width=63>识记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BORDER-BOTTOM: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LEFT: #d4d0c8; BORDER-RIGHT: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TOP: #d4d0c8; HEIGHT: 14.8pt; PADDING-BOTTOM: 0cm; PADDING-LEFT: 5.4pt; PADDING-RIGHT: 5.4pt; PADDING-TOP: 0cm; WIDTH: 52.5pt; mso-border-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mso-border-left-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mso-border-top-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vAlign=top width=70>理解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BORDER-BOTTOM: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LEFT: #d4d0c8; BORDER-RIGHT: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TOP: #d4d0c8; HEIGHT: 14.8pt; PADDING-BOTTOM: 0cm; PADDING-LEFT: 5.4pt; PADDING-RIGHT: 5.4pt; PADDING-TOP: 0cm; WIDTH: 47.25pt; mso-border-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mso-border-left-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mso-border-top-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vAlign=top width=63>运用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BORDER-BOTTOM: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LEFT: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RIGHT: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TOP: #d4d0c8; HEIGHT: 15.85pt; PADDING-BOTTOM: 0cm; PADDING-LEFT: 5.4pt; PADDING-RIGHT: 5.4pt; PADDING-TOP: 0cm; WIDTH: 267.75pt; mso-border-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mso-border-top-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vAlign=top width=357>1.指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编写提纲。
《论求知》教案设计:如何将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结合起来?
《论求知》教案设计:如何将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结合起来?。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教学目标是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的而预设的学生所需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以及情感态度等各方面方面的目标。
校外实践是学生获得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它能够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和任务时,应考虑如何将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结合起来,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针对《论求知》这门课程,教师可以通过如下任务来实现此教学目标:1.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如何通过求知探究问题,并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
2.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在实际操作中探究问题。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课外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求知的过程,并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
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撰写实践报告,并参加课堂讨论,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设置课堂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中互相交流探讨疑问,并尝试解决问题。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进一步开展。
二、实践设计校外实践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此环节中,教师应选取具体的实践活动,并设计详细的实践方案,以确保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以下是本文建议的实践设计方案:1.实践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求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2.实践内容(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具体的问题(2)每周一次班级实验,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并使用《论求知》中所学的知识进行解析和讨论(3)设立自主实验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具体的实验项目,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3.实践教学方法(1)小组学习法、问题解析法、案例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2)通过指导、实践和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新问题,开展新思路。
4.实践评价方法(1)实验报告、实验记录、实践报告(2)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并从实践中摘取结论,以反映学生所学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求知
教学目标:
A.学习课文运用归纳论证和比喻论证
B.理解求知目的、态度、方法。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运用归纳论证和比喻论证。
四.媒体选择与组合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从古至今,人类都在求知是进步,在求知中发展。
中国古人求知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刻苦求知;而现代,我们以如何看待求知?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论求知>>是我们的一盏指路明灯。
彩屏显示:
课题、作者和作者头像。
2.检查预习。
彩屏显示:
(1)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轻鄙炫耀狡黠掩饰挑剔
(2)用投影出示词语,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
4.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提问:(1)作为一篇议论文,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本文也分为三部分,这三部分关系怎样?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
本文前四段是提出问题部分;中间五段是论证部分(即分析问题部分);最后一段是解决问题部分。
三部分论述,完全符合议论结构规律,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分析第一部分
提问:(1)这部分是怎样论述求知的正确目的的?
(2)从二段中,找出一句名言。
(3)找出用比喻论证方法分析求知、实验的作用等相互关系的段落。
(4)分析比喻句
(5)求知的目的从哪两方面论证的?
5、分析第二部分
主要论述什么?提倡什么?
6、分析第三部分
(1)用列举具体学科的作用,最后归纳论证法在哪一段?
(2)哪些段运用排比论述的写法?
(3)这部分分两层论述怎样理解?
7、根据课文内容“论求知”比“论学问”或“论读书”这两个标题更恰当,因为读书范围狭窄,学问范围又过宽。
8、小结:比喻论证能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
七.布置作业。
(见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