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推荐单位专家项目简介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钢研纳克-进步2-高性能飞行时间质谱仪器研制及产业化
协助完成针对于冶金领域的炉气在线分析飞行时间质谱仪开发,主导完成在线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在冶金领域的推广。
单位名称
上海大学
排名
5
法人代表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
罗宏杰
所在地
改进了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协助完成 PM2.5 在线源解析方法开发。
上海
五、推广应用情况:
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已在我国 44 个城市、涉及 16 个省、市自治区广泛 应用,装备到我国第一个大气监测超级站,首次现场观测获得多城市大气颗粒的 混合状态,应用于广州亚运会、南京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应用于粤北地区重大 血铅事故中的源解析,应用于黄渤海科考。在国防和核工业领域服务国家重大战 略需求,解决微秒级多种同位素同时快速测量的难题,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核工业理化研究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1 基地等单位广泛应用。目前占 国产飞行时间质谱仪市场份额 80%以上,实现直接经济效益 1.1 亿元,间接经济 效益逾 20 亿元。
排名
4
法人代表
李波
所在地
单位性质
国有大中型企业
传真
010-82475810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丰贤中路 11 号钢研纳克永丰产业基地
联系人
沈学静
单位电话 010-82472910 移动电话
电子信箱
shenxuejing@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
北京 100094
六、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获奖项目名称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奖励等 级
主要获奖人
授奖单位
大气压基体辅助 激光离子源高分 辨飞行时间质谱
项目名称
一、项目名称复杂环境铁路线路实景智能设计与精准维护技术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国家铁路局提名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均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要求。
项目针对复杂环境铁路建设中多时空尺度多维要素的快速感知认知、多目标综合最优的线路智能设计,以及铁路运营过程中高精度自动化线形维护的难题,通过理论与技术创新,突破了多时空尺度高精度可交互实景三维构建技术,创立了复杂环境线路多层级多目标智能设计方法,研发了铁路线路精准维护技术及装备,形成了一整套全新的复杂环境铁路线路实景智能设计与精准维护技术体系,全面支撑了我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复杂艰险地区的铁路建设与维护。
该项目成果已在国内80%铁路勘察设计单位及全部铁路局推广,在兰新、拉日、西成、宝兰、银西等艰险环境铁路,及沙特、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海外铁路的勘察设计与维护中成功应用。
设备出口17个国家,创造经济效益累计达42亿元。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38项、软件著作权42项,出版专著4部,主编2部国家标准和3部行业标准。
相关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
社会效益显著,为我国铁路的发展及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一带一路”、“走出去”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铁路线路设计与维护是从根源上保障运营安全,决定项目经济与社会效益、环保合理性的核心工作,对铁路的全生命周期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我国铁路运营线路已达13.1万公里,并规划了4.4万公里的建设任务,铁路建设与维护规模世所罕见。
特别是随着青藏、兰新、哈大等复杂环境铁路的建成开通,铁路建设与运营环境日趋复杂。
如何在地形复杂、灾害频发、生态脆弱、气候恶劣的复杂环境中,实现高精度的全息感知,搜索多目标综合最优的线路方案,并长久保持运营线路的光滑平顺性,一直是世界性难题。
团队历经10 余年技术研发,突破了多维复杂环境的实景感知,线路多目标智能设计,智能化精准维护的难题,形成了线路感知-设计-维护的智能化技术体系。
项目名称、推荐奖种、项目简介、全部完成单位及排序、全部
1、项目名称: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推荐奖种及等级: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简介:花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及油料作物,但其生产机械化程度严重滞后。
表现为:播种环节精度低、伤种率高,联合作业效果差;分段收获损失大、效率低;联合收获技术不成熟、适应性差等。
针对上述问题,本项目历时10年,在3个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的支持下,根据中国不同区域花生的种植模式与土壤特性,创建了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的关键技术体系,撰写了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农业部已颁布),创新研发出了实现本套技术体系的系列机械化装备,开发、推广、应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8种机型,实现了花生播种与收获两大环节的机械化生产。
主要技术创新如下:1.发明了花生单双粒内侧平滑精确充种、膜上苗带覆土、多垄仿形联合作业等机械化关键技术,创建了花生机械化播种的技术体系,显著提高了机械化播种的质量,实现了高效低损作业,提高效率23倍。
研制推广了适应不同种植要求的2BFD-2B、2MB-2/4、2BFD-2S、2BF-2/4、2BFD-2L、2MB-1/2、2BFD-2C、2BFD-2G等8种花生联合播种机。
2.首创了挖夹拔送组合式收获、摆拍去土、甩捋式摘果等关键技术理论,发明了挖掘铲与链(带)组合夹持式、L型链式分离输送技术等11项机械化收获关键技术,创新研发出了花生分段与联合收获机械装备,实现了分段轻简化收获与多环节联合收获作业。
在改变传统收获方式、提升作业效率、减少收获损失方面获得突破。
研发并推广应用了适应不同种植特点的4H-2A、4HFS-150、4HT-2、4SHWZ-1800、4HTZ-950等5种花生分段收获机以及4HBL-2、4HB-2A、4HBL-4、4HQL-120、4HLZ-140等5种花生联合收获机。
3.构建了国内首个集品种筛选、种植模式、收获方式等多信息融合的花生机械化生产专家信息系统;撰写完成了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并由农业部颁布实施(农办机[2013] 37号);形成了完善的花生机械化播种、收获技术装备框架体系,为适应不同生产模式的花生机械装备研发与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一、项目名称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关键技术
研究 临海区地下水资源评估
关键技术研究
智能水网调控技术研究
岩溶区地下水资源探测 关键技术研究
暴雨洪水计算方法 研究
暴雨洪水计算方法 研究
岩溶区地下水资源探测 关键技术研究
智能水网调控技术研究
智能水网调控技术研究
3
十、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单位(人)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表
序号 合作方式
Island of Beihai
张顺福、刘昌军、李
2018.8-
City, Guangxi 论文专
7 论文合著 传科、龙四立、周剑、
2018.12 Province, Part I: 著
张启义
Theory and Mode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4
职称 /职务
农卫红
1
教高 /副院长
刘昌军
2
教高
张启义
3
高工
李传科
4
高工/所长
周剑 张顺福 邢立亭 陈宏明 龚家国 黄先波 龙四立 杨志凌 曾晓波 蒋华波 张龙辉
5
研究员
6
高工
7
教授
8
教高/总工
9
高工
10
高工
11
高工/室副主 任
12 高工/所长
13
高工
高工/室副主 14
任
15 高工/室主任
工作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电力 勘测设计研究院
表水分析系统(FFMS)列入《2018 年度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
认定为水利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七、主要知识产权:项目已获授权发明专利 8 项,软件著作权 7 项,发表学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推广应用
根据河北省科学技术厅要求,需要对拟推荐项目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进行内部公示,公示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推荐单位(专家)、项目简介、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推广应用及经济社会效益情况、曾获科技奖励情况、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高烈度区复杂地层条件茅坪山隧道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二、推荐单位:河北省教育厅三、项目简介:本项目围绕高烈度区复杂地层条件隧道稳定性控制技术问题,通过产学研结合进行技术攻关和工程应用,攻克了系列技术难题,提升了我国隧道穿越复杂地质条件稳定性控制技术水平,促进了复杂地层隧道快速掘进技术的发展。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成果如下:1.基于模糊数学理论,考虑地下水、地形地貌、岩性和降雨等因素,建立了富水破碎充填岩溶隧道涌水风险评判模型,提出了岩溶隧道涌水风险分级方法。
2.创新性应用了“大管棚+小导管+中台阶拱脚纵梁加固+超短三台阶法+浮力自动启闭单向反坡排水+废水循环再利用”技术体系,解决了高烈度复杂地层条件隧道结构稳定、变形有效控制及自然环境保护的技术难题。
3.分析了高烈度活动断层隧道抗震减震机理,优化了活动断层区段全环间隔注浆加固参数,研发了充气堵水注浆止水装置,丰富了我国高烈度富水活动断层区隧道设计和处治方法。
4.基于位移突变理论和空间变形监测技术,创建了富水软岩隧道变形控制基准,提出了软弱围岩隧道超前支护、掌子面加固、拱脚稳定、支护补强和空间变形监测反馈等变形控制综合施工技术。
五、推广应用及经济社会效益情况:该成果总体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处于成熟应用阶段,主要应用高烈度复杂地层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中,对公路、水工隧道修筑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本项目自2011年01月开展研究,成功应用于沪昆客专贵州段10余条隧道修筑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周围环境,实现了复杂地层隧道高效、安全、快速修筑,社会效益显著,通过应用课题组一系列研究成果,直接经济效益显著。
1、项目名称:复杂地形下长距离大运力带式输送系统关键技术
1、项目名称:复杂地形下长距离大运力带式输送系统关键技术2、提名者与提名意见:提名单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名意见:该项目攻克了复杂地形长距离大运力带式输送系统永磁电机直驱、沿线张力控制、空间转弯和安全保障等共性关键技术难题。
研制的带式输送系统满足了《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规划》要重点研制矿山长距离及大运力带式输送机的战略需求,实现了我国大型带式输送系统的跨越式发展。
相关成果授权国外发明专利4件(美国1件、澳大利亚2件、南非1件),中国发明专利32件,软件著作权9件;发表SCI/EI论文17篇;获国家重点新产品2个;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研制的复杂地形长距离大运力带式输送系统,支撑了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千万吨矿井斜沟煤矿、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黄登水电站的建设,在山西焦煤集团、新汶矿业集团、华能集团、中建材集团等企业推广应用。
产品出口到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项目简介:带式输送是煤炭、金属与非金属等矿山物料运输的主要方式。
传统带式输送系统难以适应复杂地形下的长距离大运力物料输送的要求,多采用接力运输方式,转载次数多、故障点多,污染大;在大坡度大转弯地形条件下甚至采用车辆运输方式,增加了运输距离和道路建设投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安全问题频出,不能满足国家发展大型现代化矿山的战略需求。
《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规划》(2005)明确提出:重点研制矿山长距离及大运力带式输送机。
项目通过产学研联合自主创新,突破了长距离大运力带式输送系统永磁电机直驱、沿线张力控制、空间转弯和安全保障等共性关键技术难题。
主要技术创新如下:1. 发明了长距离大运力带式输送系统永磁电机直驱、分布式张力调节、空间转弯等本体关键技术,解决了传统大型带式输送系统起动力矩小、冲击大、张力波动大等问题,增强了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
重庆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二、提名单位意见该项目团队依托中国科学院水库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跨尺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学科平台,聚焦食品中违禁添加物、农药残留、能源环境特征物质等特征物质的现场、快速、实时、准确的筛查需求,针对传统分析手段监测费用昂贵、操作过程复杂、分析处理时间长、分析数据更新缓慢、不适于现场在线监测,不能满足动态数据分析要求等问题,系统研究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食品安全、能源环境监测领域的理论创新及技术创新工作,历时5年,获得了一系列理论与技术成果,建立了新的光谱处理方法,设计了新型的芯片,建立了食品安全、能源环境安全领域的监测方法,形成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领域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累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SCI学术论文16篇。
我单位严格按照《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对推荐书内容及全部附件材料进行了严格审查,确认该项目符合《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中的申报条件。
经审查核实,申报的各项内容及材料符合重庆市科技进步奖的提名条件。
综上所述,同意提名该项目为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食品安全问题、能源环境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突出难题。
其特征物质的快速、现场监测需求增长迅速。
目前食品以及环境监测领域主要采用传统的实验室分析手段。
这些方法的监测设备费用昂贵、操作过程复杂、分析处理时间长、分析数据更新缓慢,不适于现场监测,不能满足动态数据分析的要求。
因此本项目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课题的支持下,系统研究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能源安全领域的算法理论、芯片技术以及现场检测方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性成果,主要发明和创新内容如下:1. 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拉曼光谱与处理方法,通过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阈值去噪算法实现拉曼光谱原始信息的高频噪声滤波,采用基于非对称最小二乘的基线校正算法,去除荧光背景对光谱分析的干扰,进行标准归一化处理以及基于三次平滑样条拉曼光谱数据拟合,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拉曼光谱的噪声,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度。
2、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临沭县东泰机械有限公司协助青岛农业大学研发了花生联合收获机和花生 播种机的研制,完成了样机试制与试验改进。研发的花生播种机采用了膜上苗带 覆土、多垄仿形联合作业等机械化关键技术,解决了排种精度差、伤种率高、幼 苗破膜难、生产率低等技术问题。显著提高了机械化播种的质量,实现了高效低 损作业,大大提高了效率;研发的花生收获机的研制采用了挖掘铲与链组合夹持 式、直流分离技术与直流导风清选技术,解决了挖掘不净、夹持率低、秧果含杂 高、摘果损失大的等重大技术难题。在改变传统收获方式、提升作业效率、减少 收获损失方面获得了突破。
应用单位名称
主要应用单位情况表 应用技术 应用的起止 应 用 单 位 联 应用情况
时间
山东省农业机械 花生机械化播种 2008~2014
技术推广站
与收获技术
系人/电话
陈传强 /13655311760
河南省农业机械 花生机械化播种
技术推广站
与பைடு நூலகம்获技术
2008~2014
马勇 /18538177669
辽宁省农业机械 花生机械化播种
(1)创新研发了花生单粒和双粒内侧平滑精确充种、膜上苗带覆土、多垄 仿形联合作业等播种机械化关键技术,提出了筑垄、施肥、播种、覆土、喷药、 展膜、压膜、膜上覆土等机械化联合作业策略,形成了通用、标准的播种机械化 技术;与对照机型相比,漏播率降低了 3.1%,排种均匀性、播深合格率、膜上 覆土合格率分别提高了 57%、1.69%、6.04%,解决了排种精度差、伤种率高、 幼苗破膜难、生产率低等技术难题。研制出适应不同种植要求的 8 种花生联合播 种装备,提高效率 23 倍;实现了花生高效低损播种作业。
协助研发的系列花生播种和收获机械,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并获得了很 好的市场推广效果。目前,产品覆盖我国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辽宁省、安 徽省、广东省、江苏省、四川省等我国主要花生产区,近几年的合计销量约 35299 台。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国家技术发明奖一、项目名称:大型电力变压器智能化关键技术及应用二、推荐单位(专家)意见该项目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大型电力变压器智能化的体系架构,实现了智能传感器自适应接入、网络通讯与分布式计算,解决了变压器信息感知、信号处理、故障诊断等硬件的一体化技术难题。
提出了大型电力变压器状态信息的多种智能感知方法,包括发明了局部放电超高频智能传感器、F46中空毛细纤维管及MQ 型气体智能传感器、绕组暂态电压与套管绝缘参数集成智能传感器等。
提出了基于混沌振子滤波和最优小波去噪的变压器状态监测信息自适应去噪新方法;提出了基于统计模型、状态模型和寿命模型的大型电力变压器健康指数评价模型。
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基于热点温度估计、油纸水分平衡和油纸加速老化因子的电力变压器负荷调度辅助决策方法,实现了变压器冷却系统及在线滤油系统的智能化运行控制。
项目成果整体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已在广东、云南、重庆、河南、甘肃、安徽、山西等20 多个省市的200 多个变电站(升压站)使用约1300 多套。
近三年,部分成果应用单位新增产值约10亿元,新增利润1.3亿元,新增税收6000余万元,同时,由于减少停电试验每年可创造间接经济效益约30多亿元。
经形式审查,该项目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推荐资格条件。
特推荐该项目申报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电气工程学科。
智能电网对电力系统关键设备智能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电力变压器是变电站设备智能化最复杂和最具挑战的课题,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状态参量智能感知、运行状态智能评估、运行维护智能决策等方面。
电力变压器智能化对保障电力变压器良好的运行状态,支撑变压器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本项目通过“产、学、研”合作,采用“应用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攻关”相结合的方法,为解决目前高压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技术及产品存在的关键问题,对电力变压器智能化关键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公示内容
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高端热镀锌合金清洁高效制备和热镀锌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二、完成人苏旭平、王建华、刘文德、苗华磊、张盈、涂浩、孙天友、刘亚、刘志祥、吴长军、陈爱国、彭浩平、谌可颂三、完成单位常州大学(苏旭平、王建华、涂浩、刘亚、吴长军、彭浩平)、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刘文德、苗华磊、孙天友、刘志祥、陈爱国、谌可颂)、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盈)四、项目简介连续热镀锌因镀层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漂亮的外观和优异的成型性等特点,汽车和家电外板均采用该方法提高其抗腐蚀能力。
近年,我国汽车和家电行业快速发展对高端热镀锌钢板(连续热镀锌汽车板和家电板)需求大幅提升。
但是,由于热镀锌质量难以满足需求,10年前我国高端热镀锌板还主要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热镀锌合金制备的主要技术瓶颈是锌中杂质含量多,冶炼效率低,污染环境;热镀锌合金设计缺乏理论依据,合金制备技术落后;热镀锌质量控制依赖经验、管理不科学,产品质量不稳定。
以创新高纯锌的冶炼技术为基础,开发高质量镀锌合金和先进的热镀锌质量控制系统是我国热镀锌行业的重大需求。
针对上述挑战,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下,项目组突破了锌的高纯化冶炼、锌合金制备和热镀锌质量控制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如下主要创新成果:1)创建溶液BT值调控法和联锁控制模式,发明绿色除杂新技术,显著提升纯锌品质。
制备出超过欧美标准的99.996%高纯锌,其中Cd、Sn、Sb <0.0005%、Cu≤0.0006%,Pb≤0.001%,为制备高端热镀锌合金奠定基础。
有害杂质金属回收率和品位可分别提高12.8%和40%,每年可减排镉150吨、砷200吨,有效减少有害杂质的排放。
2)建立钢板/锌液界面反应模型,创新镀锌合金设计思路和制备方法,大幅提升镀锌合金质量。
创新地将扩散通道理论与镀锌过程中界面反应相结合,揭示合金元素的作用机理;设计无底渣高质量热镀锌合金,并发明高效除渣除气和减少元素烧损的合金熔炼技术,使镀锌产品的耐蚀性和成型性大幅提升,缺陷率下降25%左右,产品质量明显改善。
项目简介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
项目名称:下颌下腺移植治疗重症干眼关键技术体系的创建及应用推荐单位:北京大学项目简介:本项目属口腔颌面外科领域。
干眼,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眼科常见病,重症可致盲,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难题。
将自体下颌下腺移植到颞部,分泌导管转移到眼眶,用下颌下腺分泌的唾液替代泪液,是治疗重症干眼的新技术。
本项目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下,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历时17年,创建了关键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
1.创立和系统改进下颌下腺移植术式,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下颌下腺移植属头面部小器官移植,手术精度高,项目组①系统改进血管处理技术,提高移植下颌下腺的成活率:在国际上率先应用增强CT静脉成像技术并建立血管处理的“3步法”,提高术前预测和术中判断下颌下腺主要回流静脉及供受区静脉管径匹配的准确率;创建头静脉搭桥术解决颞部静脉过细的难点,明显降低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移植腺体成活率达92.5%;②创立部分下颌下腺移植新术式:明确下颌下腺血管和导管的显微解剖结构,国际上创立部分下颌下腺移植的新术式,明显降低术后泪溢的发生率;③完成世界上病例数最多的一组临床研究:目前已治疗187例患者的202侧重症干眼。
90%患者腺体成活并导管通畅,怕风畏光症状明显减轻,眼干缓解,眼表结构改善,56.3%的患者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手术量及成功率居国际领先。
2.揭示调控正常及移植下颌下腺分泌的新机制,提出人工调控移植下颌下腺分泌的新策略经系列基础研究:①揭示调控下颌下腺分泌的新途径:首次提出激活辣椒素受体和脂联素受体可促进下颌下腺的分泌;揭示多种分子对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家族的调控机制,从分子水平拓展了对下颌下腺分泌机制的认识;②明确移植下颌下腺分泌异常的新机制:揭示神经介质和主要受体信号通路改变是“休眠期”和“泪溢期”分泌异常的重要机制;蛋白质组学分析明确了移植腺体分泌液成分的改变;提出以受体和紧密连接蛋白为靶点调控下颌下腺分泌的新策略。
四、项目名称废轮胎修筑高性能沥青路面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一)申报
四、项目名称:废轮胎修筑高性能沥青路面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一)申报奖种: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所在专业评审组名称:交通运输(三)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公路路基、路面工程科学技术领域。
废轮胎是一种可利用的再生资源,它其中富含的优质橡胶和抗老化剂等材料可以替代当前普遍应用但价格昂贵的SBS改性材料,广泛应用于高性能沥青路面的修筑.据统计,每修筑1km橡胶沥青路面可消耗近万条废轮胎,从而代替了传统高污染、高耗能的废轮胎处理方式,实现了废轮胎资源化升级利用。
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橡胶沥青应用技术标准、工业化生产装备、橡胶沥青混凝土设计方法和施工工法等关键技术,严重制约了废轮胎筑路技术及规模产业化的发展.自2001年起,本项目依托国家及行业科研开发、节能减排和技术推广任务开始立项研究。
主要技术创新如下:(1)攻克了橡胶沥青互逆反应的控制机理等核心技术难题.(2)研发了高性能、大功率橡胶沥青生产装备并实现产业化。
(3)创建了橡胶沥青混凝土设计理论和方法。
(4)开发了低噪声、抗开裂、钢桥面铺装及预防性养护等功能型高性能橡胶沥青混凝土。
2007年本项目成果即被列入首批交通运输部“材料节约和循环利用专项行动计划”重点推广项目,修筑了科技示范工程,并成功应用于北京奥运会、长安街大修等重大道路工程。
编制国家标准1部,行业和地方标准 6 部,指南 2部,形成国家及行业工法6 项,地方性规范10余项。
本项目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8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 4项,二等奖 2 项;出版原创性专著1部;培养博士9名,硕士26名,培训工程技术人员3000余人。
在引领绿色交通技术发展的同时,促进产业全面升级,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依据本项目成果先后编制标准7部、指南2部,形成各级工法6项。
“橡胶沥青及混凝土”已被许多地区纳入地方推广应用的典型材料和结构。
2007年,本项目成果即被交通运输部列为首批“材料节约和循环利用专项行动计划”重点推广应用技术之一。
专家项目简介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名称:寡肽的基础和应用推广研究推荐单位:北京大学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营养学、食品副产品加工技术领域。
1. 主要内容:能同时满足生物活性和食品加工需求的蛋白产品是食品工业、保健食品产业寻求的理想原料。
本项目针对我国食品工业的共性难题,以国内现有蛋白资源,特别是副产物蛋白资源为研究对象制备生物活性寡肽。
采用多学科交叉方式,运用生物工程、营养学、毒理学等学科,针对生物活性寡肽的食用安全性、生物活性作用、在食品保健食品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历经20年的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并被国际同行认可的寡肽研发体系并实现产业化,使我国寡肽研究和产业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特点及应用推广情况:1)本项目以动、植物蛋白为原料,开发系列复合酶制剂,采用酶工程控制降解工艺,多级膜工程分离技术,精制纯化技术生产小分子生物活性肽。
完成工程化设计、生产线调试、实现工业化生产。
工业化水平的生物活性肽平均分子量为1000 Da 以下,产品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本项目首次制定出生物活性肽产品9项质量企业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国家标准。
开发出低聚肽HPLC标准检测方法应用于各类肽原料标准中,并被国家标准物质检测方法所采纳。
玉米低聚肽成为我国首个食源性低聚肽类新资源食品。
3)本项目明确生物活性寡肽的功能,首次发现:①海洋胶原肽可改善血脂和血糖代谢;②海洋蛋白肽可通过增强Th细胞功能、调节细胞因子分泌增强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③海洋骨源寡肽可减少因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丢失,发挥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④海洋胶原肽可通过调节学习记忆相关分子的表达改善衰老和窒息引起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⑤海洋胶原肽、乳清蛋白肽可促进糖尿病及剖宫产术后皮肤伤口的愈合;⑥海洋胶原肽和玉米低聚肽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起到降血压的作用及明确主要功能性肽段;⑦海洋胶原肽和玉米低聚肽可保护酒精引起的大鼠肝损伤;⑧海洋胶原肽可延缓腺嘌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损伤。
推荐项目公示内容
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推荐项目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中国粮食生产水足迹时空演变与区域虚拟水流动二、申报奖种:■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推荐专家王浩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康绍忠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四、项目简介:该项目涉及农业水土工程、水文与水资源等学科。
以创新和发展农业水资源管理理论、方法与策略为科学目标,重点研究区域多尺度粮食生产水足迹与虚拟水流动相关基础性问题,形成中国粮食生产水足迹时空演变与流动过程科学成果,发展了水足迹与虚拟水理论,为推动实施管理节水提供了新策略与新路径,也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主要内容如下:(1)构建基于水文过程的粮食生产水足迹多尺度量化模型,弥补了现有水足迹计算未考虑尺度效应的缺陷,实现了旱作与灌溉农业用水效率一体化评价。
在解析粮食生产耗用水过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水文过程的粮食生产水足迹多尺度量化模型,弥补了现有水足迹计算缺陷;提出基于水足迹框架的农业用水综合效率评价新指标,实现了多尺度旱作与灌溉农业用水效率一体化评价,为农业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新工具;构建了粮食生产水足迹与虚拟水流动大数据平台,实现了数据资源汇交共享,为农业水资源管理研究提供了基础支持。
(2)揭示多时空尺度粮食生产水足迹演变过程,发现经济发达、水资源丰富地区粮食生产水足迹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的客观事实,解析了形成机制。
系统分析了灌区、流域、全国长时间序列粮食生产水足迹时空演变过程与变化特征,发现经济发达、水资源丰富地区粮食生产水足迹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的客观事实;在揭示区域粮食生产过程蓝、绿水消耗与变化规律及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发现技术潜力挖掘差异是导致区域间粮食生产水足迹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提出降低粮食生产水足迹应作为管理节水的主要抓手。
(3)建立区域粮食虚拟水流动通用解析方法,破解了区域间虚拟水流动路径矢量化难题,阐明了虚拟水流动伴生效应并提出调控策略。
2019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申报项目公示
2019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申报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设施蔬菜生态环境智能调优控制技术及装备二、完成单位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三、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项目完成单位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围绕设施蔬菜生态环境智能调优控制相关内容承担完成多项国家与省部级项目。
经过多年的项目研发与实施,研制了一批设施蔬菜生态环境智能调优技术及装备,总结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推广应用模式。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作为项目第一完成单位,在设施蔬菜生长环境实时监测、远程控制,以及对设施蔬菜生态环境的优化与控制研究方面,开展了理论、方法、产品等多项创新,总结形成了番茄、黄瓜等设施蔬菜栽培技术参数智能化控制规程。
已将项目成果应用到河北石家庄等多个地市,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作为项目第二完成单位,主要突破了设施复杂环境下低功耗可靠传输、设施蔬菜种植智能决策等系列关键技术,制定了设施蔬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采集与共享利用规范,研发了国产化、低成本、轻量化、可定制的设施蔬菜精准信息服务云平台,并进行了产业化应用。
四、项目简介设施蔬菜突破了水、土、大气、生物、阳光等自然生产环境要素和肥、药等非自然生产投入要素的限制,充分发挥生物种性、反季节性、抗减灾能力等优势,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益,对实现我省蔬菜生产淡季不淡、周年生产、保障供应、菜农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集成创新与应用,补齐自动化管理技术水平落后、精准化决策指导不足等短板,实现设施蔬菜生产的精细化、智能化管控,全面提升设施蔬菜生产效益和产业现代化水平。
主要科技进步和创新点:(1)低能耗自诊断设施蔬菜环境感知传输设备。
攻克了设施温室集群高可靠感知传输和故障自诊断技术,研制了适合于设施蔬菜环境监测的低功耗感知传输设备,突破了设施蔬菜环境感知传输设备多协议接口自适应等低成本技术,实现了设施温室长效化稳定可靠监测。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简介、候选人及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简介、候选人及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推广应用情况)、获得知识产权情况、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冶金炉窑强化供热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来源:国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计划成果类型:技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推荐申报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完成单位:昆明理工大学,中国铜业有限公司,北京赛维美高科技有限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人:王华,王冲,刘日新,刘玉强,饶文涛,施哲,孔徳颂,王仕博,杨伟,黄夏兰,张博亚,徐建新,舒波,杨世莹,朱道飞项目简介冶金炉窑种类多,其中熔池熔炼炉和加热炉最为典型。
强化供热是决定冶金炉窑节能增效的关键,以加大富氧/燃料供应量的现有方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加大熔池熔炼炉富氧供应量导致搅拌过度喷溅冲刷影响炉体寿命、搅拌不均匀炉渣中金属含量高;2、加大加热炉燃料供应量导致炉温过高且不均匀、金属工件过热过烧及产品成材率低。
针对此难题,进行了长达24年的持续科技攻关,取得了如下创新成果:1、建立了冶金炉窑最低燃耗强化供热理论模型。
针对传统的强化供热是用增大热负荷的方式来实现因而导致能耗高等问题,基于混沌数学提出了旋流混沌强化方法,建立了冶金炉窑最低燃耗强化供热数学模型,并用于指导技术研发,以实现用最小的搅拌动能达到充分搅拌熔池减小喷溅,促进氧-硫的放热反应和自热熔炼或用最低的燃料消耗达到均匀加热、提高质量。
2、研发了熔池熔炼炉富氧旋流混沌搅拌强化供热技术。
针对熔体喷溅导致设备寿命短的难题,提出了旋流混沌搅拌方法,开发了富氧浸没式顶吹旋流混沌搅拌强化供热技术、炉膛底部富氧旋流脉动振荡混沌搅拌强化供热技术、富氧侧吹射流泉涌混沌搅拌强化供热技术、全氧超音速旋转射流顶吹混沌搅拌强化供热技术和富氧旋流混沌搅拌效果测控技术。
产业化表明:用最小的搅拌动能促进了氧-硫的放热反应,达到了均匀搅拌熔池、减小喷溅;炉体寿命提高了42.8%,喷枪寿命提高了120.0%,渣中金属含量降低了22.4%,金属直收率提高了0.68%,产能提高了44.3%、能耗下降了26.1%。
专家项目简介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名称:专家帮你降血压推荐单位:北京大学项目简介: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以及肾脏病的最重要、最常见的慢性疾病。
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在三级医院中仅约为30%,基层社区中不足15%。
通过推广医学科普书籍进而推动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是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重要措施。
基于此撰写《专家帮你降血压》系列科普书籍,以指导医生和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管理及综合因素的管理。
为提高本书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依据高血压相关指南和共识编写,并邀请国内权威专家(心血管专家和营养学专家)参与审阅和评估;本书以科学知识抵制伪科学知识的传播,充分体现知识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书中病例均为临床真实病例;为最大程度地提高可读性,在出版前进行了大规模的患者阅读测试。
因此,本书是一本科学的、可读、可学、易懂的高血压科普读物。
本书的创新性是在国内首先提出高血压治疗的“三驾(套)马车方案”,即生活方式调整、健康教育、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案。
从传播高血压防治知识的角度告诉患者“如何吃”、“如何行”、“如何就诊”、“如何治疗”的核心思想,进而全方位地管理好自己的血压。
“三套马车”的治疗理念已被广大医学媒体、大众传播媒体以及网络媒体等接受并广泛推广和传播,此理念还被《专家帮你降血糖》、《专家帮你降胆固醇》等书籍所采用。
本书一个重要特征是,首先以病例作为导读,通过精选的典型病例将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进行简单的介绍,系统阐述高血压发展每个阶段的特点,呈现不良生活方式和高血压危险因素对人体逐渐造成侵害的过程,由此引发读者对不良生活习惯的反省和调整。
本书深入浅出地引导患者对自己的疾病进行了解、认识、重视、自我管理和治疗;在色彩及文字的巧妙结合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高血压对心、脑、肾的损害,并将血压与血脂、血糖的关系和心血管综合危险的概念介绍给患者;通过详细解释医院常用的检查方法,使患者能够进行和接受明明白白的检查、清清楚楚的治疗。
另外,本书第二版引入我国著名营养学专家编写的与高血压患者相关的饮食方面的营养学知识;并在饮食调整方面,详细地提供最科学、最简单的针对高血压患者的饮食食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病情综合评估及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建立与应用推荐单位:北京大学项目简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的损伤或退行性疾病,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PFD是涉及生殖、泌尿及结直肠三大学科领域的解剖结构及功能的科学问题,其临床表现及复杂的神经肌肉生理功能涉及多学科。
通常这类患者除了有妇科器官脱垂方面的症状外往往还合并有泌尿系统以及结直肠消化系统方面的问题,因此,关注解剖结构的复位、功能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目前国内对于PFD临床诊疗工作尚存在不足。
主要包括①缺乏规范的病情整体综合评估;②治疗手段多样而不规范;③重视手术技巧而轻视手术效果和功能康复;④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的盆底修复材料。
近10年来,本课题组在国家卫计委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北京市首都医学发展基金、中华预防医学会重大项目、科技部十二五规划项目、教育部新教师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北京市科委以及北京大学“985工程”等项目的支持下,对PFD病情评估方法的改进及多学科诊疗模式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并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多学科联合的诊疗模式,制定规范实用的评估体系,通过学术交流及到兄弟医院推广讲学,渐渐地在全国范围内应用开来,是为国内领先,具体如下:1.PFD病情整体综合评估体系:课题组对尿动力学检查、肛肠动力检查的适应证、盆底电生理检查、影像学尤其是盆底超声及动态核磁在PFD中的价值、适应证等进行了系列研究。
科学客观的评价了临床上尚有争议的辅助检查方法的适应证,探索了MRI和盆底超声对盆底器官脱垂(POP)和尿失禁的诊断价值,通过动态MRI对POP的解剖缺陷进行研究并建模,为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并在临床中推广。
发表相关文章,研究水平紧跟国际先进。
2.成立多学科联合诊治专家组: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医生追踪病人”的理念,避免患者多次多部门就诊的问题。
由妇产科牵头在国内率先组建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PFD多学科联合诊治专家组对患者采取综合病情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追踪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判,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益。
该诊疗模式在全国推广应用。
2011年以来,联合专家组诊治解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复杂疑难病例。
3.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组织工程补片:课题组近3年着重研发新型自主知识产权的盆底组织工程补片,先后制备出了以天然蚕丝为支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诱导分化种植的补片,动物实验证实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和生物学力度,已获国家发明专利(见附件),临床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Qi Li,et al.2014 ,Cell Tissue Res;李琦,2014年,中华医学杂志)4.举办全国盆底重建于微创学习班及手拉手培训班:项目组培训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学员逾5000名。
发行光盘1000余套,更新理念,制定了尿失禁和盆底器官脱垂的诊治规范,在全国范围进行了大力的推广,有力促进了我国女性盆底疾病的诊疗水平。
研究成果在国内核心期刊及相关领域的前沿SCI杂志陆续发表。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北京大学:一直以来坚定的支持妇产科以及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诊疗中心,开展临床及科研工作,领导项目组最早在国内开展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吊带手术、全盆腔重建手术以及腹腔镜骶骨固定术,并创新了传统盆底手术,创立并实施女性盆底疾病综合诊治模式,主持举办十届北京大学盆底学习班,创立并实施全盆底手拉手学习班。
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组织工程补片,并获国家级发明专利。
主持卫生部重点项目、科技部、北京市首都发展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以及北京大学985项目,对于本项目全部创新点做出了贡献。
推广应用情况:项目组多年来致力于引领全国女性盆底疾病诊治工作,推广新的盆底整体理论、病情综合评估体系和多学科诊治模式,旨在提高我国盆底诊治的整体水平,赶上国际先进,为广大患者造福。
推广模式尽量多样化,使其适合多层次的医务人员。
推广应用方式包括有举办全国盆底学习班、举办盆底疾病手拉手学习班、招收进修医生及下基层帮扶等。
培训学员5000余人,涵盖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及大陆26个省市自治区,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盆底疾病的诊治工作。
有至少40余家医院通过以上推广形式开展了盆底疾病诊疗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医疗效果,造福一方盆底疾病患者。
曾获科技奖励情况:无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姓名:王建六排名:1技术职称:教授工作单位:北京大学完成单位:北京大学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从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10余年,领导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以及盆底疾病诊治中心进行了本项目全部基础及临床研究,最早在国内开展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吊带手术、全盆腔重建手术以及腹腔镜骶骨固定术,并创新了传统盆底手术,创立并实施女性盆底疾病综合诊治模式,主持举办十届北京大学盆底学习班,创立并实施全盆底手拉手学习班(见附件35)。
带领研究生和科研人员,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组织工程补片(见附件1-附件3)。
主持了卫生部重点项目、科技部、北京市首都发展基金(见附件4)、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见附件5-附件6)以及北京大学985项目,出版著作(见附件36-附件39)投入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65%。
对于本项目全部创新点做出了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姓名:魏丽惠排名:2技术职称:正高级工作单位:北京大学完成单位:北京大学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做为国内知名妇产科专家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前任主任,大力推荐帮助盆底疾病诊疗工作,积极培养,扶持年轻大夫。
建立了盆底疾病的诊疗团队。
参与盆底重建专辑光盘的编辑(见附件39),投入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50%。
对于本项目全部创新点做出了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姓名:孙秀丽排名:3技术职称:副高级工作单位:北京大学完成单位:北京大学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协助举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泌尿学与盆底重建研讨会及女性盆底疾病手术学习班(见附件35),规范和推广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度及盆底重建术2.探讨聚丙烯网片对于Prolift在盆底器官脱垂手术中的应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但术后新发尿失禁应引起重视(见附件34-2)。
3.探讨生物网片猪小肠粘膜下层在女性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无侵蚀发生,对年轻患者更适用(见附件34-16)。
4. 通过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尿动力学结果进行研究,总结盆底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尿动力学表现,对术后新发尿失禁的高危因素进行研究。
投入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60%。
对于本项目第二,三,四创新点做出了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姓名:杨欣排名:4技术职称:正高级工作单位:北京大学完成单位:北京大学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从2004年开展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对于尿失禁微创手术的疗效,手术技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手术的少见并发症进行了研究与报道;对于盆腔器官脱垂的术后疗效,并发症特别是对于盆腔器官脱垂导致的下尿路症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同时在国内较早调查了子宫切除术对尿失禁的影响,并调查了不同分娩方式如阴道分娩,产期助产及剖宫产对尿失禁及下尿路症状的影响,研究结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发表论文(见附件34-18)投入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80%。
对于本项目一、二、三创新点做出了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姓名:苗娅莉排名:5技术职称:副高级工作单位:北京大学完成单位:北京大学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自2007年开始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特别是对盆底组织生物力学特征的研究,并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盆腔MRI的诊断进行研究,同时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宫骶韧带细胞力学进行研究,对于盆底手术改良阴道闭合术、中盆腔重建P-IVS手术治疗及疗效评价做出了贡献。
作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盆底疾病诊疗中心一员,参与了10届北京大学盆底学习班(见附件35),参与盆底手拉手培训班,培训全国医师盆底疾病诊疗能力,推广适宜技术。
发表论文(见附件34-6,13)投入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60%。
对于本项目第一、二、四创新点做出了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姓名:张晓红排名:6工作单位:北京大学完成单位:北京大学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主要研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非手术治疗以及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术前术后的肌电变化。
2.国内较早开展了应用补片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手术治疗。
主要论文(见附件34-9)投入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40%。
对于本项目第一、二、四创新点做出了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姓名:李晓伟排名:7技术职称:中级工作单位:北京大学完成单位:北京大学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辅助检查方法进行科学评判,如尿动力学检查对女性POP合并排尿功能障碍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肛门直肠测压检查能够客观的评估POP合并便秘患者的直肠功能等研究做出了贡献。
2.对POP患者子宫骶韧超微结构变化进行研究。
主要论文(见附件34-1,3)投入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30%。
对于本项目第一、二创新点做出了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姓名:耿京排名:8技术职称:副高级工作单位:北京大学完成单位:北京大学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运用盆底超声三维检查对盆底功能评估的价值做出了贡献。
2.参与第七、八、九、十届北京大学盆底学习班,协助推广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超声诊断及评估技术。
主要论文(见附件34-4,5)投入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35%。
对于本项目第二、四创新点做出了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姓名:许克新排名:9技术职称:正高级工作单位:北京大学完成单位:北京大学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做为盆底疾病诊治中心专家和泌尿外科专家,积极参加疑难复杂病的诊治,提高了治疗效果。
参与学习班的开展(见附件35)。
投入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30%。
对于本项目第一个创新点做出了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姓名:武靖排名:10工作单位:北京大学完成单位:北京大学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是对部分POP患者应用T2 FRFSE序列分别行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MRI扫描,获得连续二维图像,并进行盆底器官脱垂的判定,对盆底隔组织器官进行形态观察、径线的测量,确定MR评估序列,辅助建立受试者完整的盆底三维几何模型,并参加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多学科会诊及讨论。
参与学习班的开展(见附件35)投入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30%。
对于本项目第一、二创新点做出了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