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学案
热力环流导学案(示范课)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过程。
2、能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等地理现象。
【重点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利用。
【自主学习】(一)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第29-31页热力环流的相关内容,并完成1-3问题。
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______差异。
3、热力环流的形成:地面间________不均→空气的________运动→同一水平面的________差异→产生__________________力→大气的________运动。
(二)师生共同学习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思考并回答4-8题4、近地面气温与气压的关系?5、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的关系?6、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7、通常所说的高压和低压是水平方向比较还是垂直方向比较?8、等压面发生了什么变化?【探究讨论】(一)海陆风a b1、在图a和图b上标出白天和夜间海洋与陆地气压的高低,画出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
2、一天之内,海岸边何时吹海风,何时吹陆风?3、(拓展延伸)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二)山谷风c d1、在图c和图d上标出白天和夜间山谷与山顶气压的高低,画出山顶与山谷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
2、一天之内,何时吹山风,何时吹海风?(三)探究——城市热岛效应1. 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 这种环流会对市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哪些影响?3. 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影响?【课堂小结】【达标检测】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热岛环流。
下图为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A.气温高,气压高B.气温高,气压低C.气温低,气压低D.气温低,气压高2.为了减少对市区空气的污染,该城市火电厂厂址应选择在()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读海陆风形成图,回答3~4题。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通用5篇)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热力环流教学设计(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热力环流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1一、教学准备:(一).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普通全日制高级中学,学生原初中地理的学习乃至高中其他文科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学习存在较多的问题高一新生的物理基础知识还不是十分好,要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必须掌握物理学习中有关“大气受热不同对气压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常言道:“牵牛要牵牛鼻子。
”要突破教学难点,就要抓住关键,搞好关键知识的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具体实验和例子的分析来理解“热力环流”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教材分析热力环流的学习过程中,既要用物理知识来理解环流的形成过程中气温、气压的关系,又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来理解气温、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教材的编写明显是建立在初中物理之上的,且是建立在对气温与气压关系已掌握的基础上的。
教材没有解释空气受热就上升、冷却要下沉的根本原因,特别是新教材,对热力环流的描述不到二百字,文字基本是对结论的阐述。
上课时如不把温度与空气运动方向的关系;温度、高度与气压的关系给学生讲透,学生学的过程就会云里雾里。
(三)、设计理念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选用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来实现教学目的,包括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征的地理问题等。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2.2热力环流学案高一地理人教版
第二章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热力环流撰稿人课型新授课使用日期一、标学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1.回顾前知,熟悉气压的概念、影响因素和等压线的相关知识。
2.观察实验,分析出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会绘制等压线。
3.能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和山谷风等地理现象。
二、互学板块一(对应目标1)回顾前知1、气压(1)概念: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层顶的空气柱的总重量。
(2)影响因素:2、高压、低压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空气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由向运动3、等压线(面)(1)等压线:大气中气压值相等的点所构成的线(2)等压面:空间气压相等的线组成的平面。
等压面弯曲原则:2)热力环流板块三(对应目标3)《我是大侦探找真凶》某郊区度假村晚上10:3011:00发生一起纵火案。
警方通过走访和调查,最终锁定三位嫌疑人,判断其中一人必为真凶。
可是从三位嫌疑人的笔录来看,三人都有不在场证明。
现在请你作为一名侦探,利用地理知识帮助警方判别说谎者,找到真凶。
嫌犯A:……这个时间我一个人在海边散步,哦对了,我的帽子还被风吹到了海里……嫌疑人B:虽然我家住在郊区……我加完班从市区回家,在路上,我才闻到了火烧的烟味……嫌疑人C:……我在半山腰的旅馆阳台上,看山下的风景,凉风迎面吹来,非常舒服。
验证嫌犯A:锦囊:海洋的比热容大于陆地,故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海洋的温度变化要比陆地慢。
验证嫌犯B:锦囊:由于城市人口较多,建筑物比较密集,地面硬化过多,导致城市气温普遍比郊区温度高。
验证嫌犯C:锦囊:山坡上的大气因离下垫面较近,与同海拔的山谷相比,升温快,降温也快。
热力环流学案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学案【学习目标】1、能绘制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图;2、运用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说出热流环流形成原理和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3、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重点、难点】1、绘制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图,并说出热流环流形成原理和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学习过程】活动一:阅读教材图2-1-6及一、二两段,思考下列问题。
1、如果A、B、C三地气温相同,图示环流会存在吗?2、A地近地面为什么形成低压,而B、C近地面则相反?3、A地高空气压比近地面气压高吗?4、在水平方向上,大气运动与气压有何关系?在垂直方向上也存在这种关系吗?活动二、图解分析1、请根据地表冷热状况画出大气运动风向,完成热力环流图;2、在适当的位置画出高空和近地面的等压面。
活动三、热力环流的常见实例绘图1、城市风:久居城市的人们都有类似的体验:夏季里市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
为了躲避酷热难耐的暑气,人们不得不跑到绿树成荫、河湖交错的郊区或乡村去享受一份清凉和惬意。
为什么在享受现代城市的舒适与便利的同时,市区人要忍受比郊区更为炎热的酷暑呢? (1)在图1中画出热力环流图。
(2)根据图文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写出主题词(限4—6字) ____________,并解释该问题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近地面高空A CB图12、画出下列图中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规律小结】1、等压面的分布或判读规律:气压 的地方等压面向 处弯;气压 的地方等压面向 处弯曲——高高低低。
2、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原因:地面 过程:【巩固训练】(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 .海拔高低差异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 .太阳辐射能纬度差异D .各地的气压差异( )2.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A .低纬环流B .大气环流C .热力环流D .季风环流 ( )3.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4.有关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气高空气压的高低状况与地面相同B .高空气压高,近地面气压低的地方空气就会做垂直下沉运动C .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高压,冷的地方形成低压D .气流在水平方向上总是有高压指向低压( )5.下列示意图等压面标注正确的是(多选)地面 不均气流 或____运动____气压差异大气的 运动。
热力环流导学案
热力环流导学案 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2.过程与方法本课遵循由实验现象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预习案:1、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
同一垂直面上近地面的气压 高空的气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注意:高压和低压一般是相对于同一 而言的。
2、思考: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有哪些?(1)、 :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空气运动:膨胀上升——溢出——气压 ;收缩下沉——流入——气压 ;3、大气运动的分类: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气流由 压区流向 压区(类似水往低处流);垂直运动,空气受热会 ,空气冷却会 。
4、形成降水条件之一是饱和空气有 (升温、降温)过程,即垂直方向上有 (上升、下沉)运动。
5、 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源。
太阳光照射大地,各地获得太阳光热是一样吗?为什么?学习案一、读图思考(1)A 地空气上升,将会使其近地面、高空的气压发生什么变化?(2)BC 两地空气下沉,会使其近地面、高空的气压发生什么变化? (3)这样,ABC 三地气压还是一样吗?等压面还是水平的吗?如何变化?(4)同一高度的气压不一样会使空气如何流动?二、:读图讨论回答,图中黑色实曲线为等压面,虚线为某一等高面 1、根据地面状况和等压面弯曲特征, 判断图中虚线附近为高空还是低空。
2、比较ABA ′B ′四点气压大小。
3、补充相对的另一条等压面,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4、判定A 、B 两地可能的天气状况A 受热B 冷却 A 'B ' 900hpa 800hpa 700hpa 1000hpaA 热B 冷C 冷 低压高压高压低压 低压 高压合作小结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1、气温:在水平方向上,气温高气压 。
热力环流学案
热力环流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热力环流原理,能够画出热力环流图2、理解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能够画出风向图。
【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完成热力环流(1)用箭头标出垂直方向上空气流动的方向(2)根据实验现象,标出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空气流动方向。
【新知学习】第一节第二课时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原理:【知识补充】气压P:单位面积上垂直空气柱的压力(hPa)思考:比较图中A与A'的气压大小?PA________PA'结论:海拔越高,气压越_______【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0,完成热力环流图(1)用箭头标出空气垂直流动方向;(2)在字母A ~ C’处标出气压的高低状况;(3)用箭头标出空气水平流动方向热力环流原理:【小组合作探究】3、热力环流的应用:(1)海陆风。
完成书本30活动部分。
(2)山谷风。
完成山谷中白天和夜晚的热力环流图,并回答下列问题:①白天,山坡和山谷在同以水平面上哪个温度高,为什么?夜间呢?②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完成图:一天之内何时吹山风,何时吹谷风?③“巴山夜雨涨秋池”,盆地中多夜雨的原因?(3)城市风。
观察上海气温分布和城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①为什么城市的气温较周边郊区地区高?②用箭头在图中画出城市的热力环流图③在城市规划中,应将绿化带布局在A\B\C哪个位置?有空气污染的企业呢?BA BC等压面:气压值相等点组成的面叫做等压面。
特点:当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与地面平行; 近地面的气压永远高于高空的气压。
当地面受热不均匀,等压面弯曲变形; 把1至4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等压面高压向___凸,低压向___凸根据等压面特点,用曲线画出下图中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
结论:热力环流中,高空和近地面气压状况__________。
【及时练习】右图中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C 、D 气压值高低 (2)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3)把A 、B 、C 、D 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CBD。
2.1.3热力环流导学案高中地理必修一
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结合P31图文,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
2.结合P32图文,理解并绘制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二.教学难点: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的形成过程。
【导学流程】
一、知识链接
P31说明什么是气压,同一等压线上气压相等。
二、基础感知
1.结合P31正文最后一段,找出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
2.结合P31图219示意图,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同一水平面上凸高为高:凸向高处为高压、凹地为低:凹向低处为低压。
3.结合P31第一段,地面冷热与空气垂直运动关系:热升冷降。
地面冷热状况与气压高低关系: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高空气压运动状况与近地面相反3.气流水平运动方向:同一水平面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4.结合P31第一段,大气运动分类:垂直运动(上升、下沉)、水平运动。
5.结合P32内容,绘制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6.结合P32内容,思考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
三、探究未知
就本节课所学,你还有哪些疑惑?请至少写出2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力环流学案.docx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一、学习目标及重点: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2、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原因,熟练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
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二、学习方法指导:地理学习中很重要的方法是“图文互换法”,就是将课本的文字描述的过程或规律用简图来表示,又能根据图表说出过程和规律。
本节课我们要学习根据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用简图来描绘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三、学习过程【知识准备】复习旧知识:(1)、大气层由、、三部分组成。
(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部分。
(3)、太阳辐射是一种-(4)、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在经过大气层时大部分被层中 (成分)吸收。
第一部分大气I(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太阳辐射穿过、然后到达、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再把热量传给O(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会有-部分被大气、、 oa、云层、大尘埃主要对光具有作用,云层愈厚,云量越多,反射越-b、空气分子、小尘埃对可见光具有作用,其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oc、大气的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 ,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因此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3)、用简图(图1)表示上述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P34_35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完成下列内容:(1)物体辐射原理:物体温度愈高,辐射的最大能量部分的波长愈,反之依然。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推断: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短波,大气和地面辐射为波。
(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地面长波辐射经过大气时几乎全部被大气中的和吸收,从而使大气增温,因此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热源。
(3)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
高中地理_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学案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第二节(第2课时)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学案主讲教师:指导教师:【课程标准】1、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一、发现生活通过观察生活中走马灯和冰柜冷气运动的现象我们得到:某区域,空气受热会膨胀,垂直方向上做运动→气温高空气密度___空气遇冷会收缩,垂直方向上做运动→气温低空气密度___二、探究原理1、运动(记忆2分钟)受热处:大气上升运动,部分空气外流,形成低气压。
近地面大气密度减小,周围空气过来补充,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遇冷处:大气下沉运动,部分空气进入,形成高气压。
近地面大气密度增大,空气向周围扩散,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由此得出结论:风的运动方向由密度大的地方流向密度小的地方。
即风由高压吹向低压。
这就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请记住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动力来源——太阳辐射2、气压联想:潜艇下潜,随着水深增加,压强会;上浮过程中,压力逐渐。
请你依据上句完成描述: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逐渐,随着海拔降低,气压逐渐。
3、气压变化均质的条件下,等压面相互平行,用平滑的直线表示;当近地面大气出现受热不均,会怎样?小组讨论: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
(爬黑板)1)请标出近地面气压高低,那等压面会如何变化呢?2)请你尝试添加等压面形态,并标注高空气压变化,完成等压面变形。
4、思考:近地面和高空四处气压由大到小该如何排序,你是如何判断的?5、总结规律(记忆2分钟):1)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2)在水平方向上,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3)近地面与对应高空的气压状况和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相反;三、实际应用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可以用热力环流解释。
将一块大石,与一盆水放在太阳下暴晒一个小时,猜一下谁的表面温度高?因为海洋与陆地的比热容不同,导致了升降温速度不同,所以有了气温的差异,我们叫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热力环流导学案
热力环流导学案【学习目标】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及原理,熟练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课前知识储备】1.气压是指大气施加于单位面积上的力。
所谓某地的气压,就是指该地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层顶的空气柱的总重量。
在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_____。
2.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的密度和气压成_______(正相关/负相关),密度越大,气压值越_____。
3.同一水平面上,气流始终由压流向压。
4.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
5. 引起的空气环流,称为。
6. 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学习过程】一、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1.完成热力环流示意图(1)画出地面冷热均匀时的等压面,思考此时等压面与地面的位置关系。
(2)若A地受热,BC两地冷却B(冷却) A(受热) C (冷却) (1)画出ABC三地空气运动方向(2)ABC三地近地面和高空大气密度如何变化?气压如何变化?(3)画出ABC三地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二、热力环流实例1.海陆风:在图中陆地与海洋之间画热力环流图,并标出陆地与海洋冷热状况,近地面和高空的高低压。
(陆地和海洋的热容量(比热)不同。
陆地比热小,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海洋比热大,白天升温慢,夜晚降温慢。
白天,近地面风由吹向,夜晚近地面的风由吹向,属于风(海或者陆)属于风(海或者陆)《军港之夜》: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的吹,海浪你轻轻的摇…探究: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判断歌词中的风向正确吗?2.城市风:因人类工业生产、生活和交通运输排放出大量的废热而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
根据材料信息,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热力环流的方向,并考虑:若在图中布置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该在ABC四位置中哪个位置布置相对比较好?1、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应建设在A、B、C中的地,为什么?2、要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最好在地进行植树造林,为什么?(3)山谷风白天,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山谷增温缓慢;夜间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山谷空气降温缓慢。
《大气热力环流》学案
第三章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学案【考情分析】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影响,以选择题为主,中等难度,预测热度三颗星。
风的形成以选择题为主,中等难度,预测热度三颗星。
试题以生活实例为载体,考察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影响,风的受力情况。
【学习目标】1.观察实验,运用物理知识,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基本原理。
2.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等现象。
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自主预习】一、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1.引起大气运动的原因:在地球表面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2.大气运动的表现形式: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或,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
3.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1)概念:由于地面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的形式。
(2)形成过程①图a:当地面不受热时,空气没有相对上升和相对下沉运动。
②图b:当A地接受热量多,B、C两地接受热量少时,A地近地面空气,到上空聚积,使上空空气增大,那里的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周围地区的气压都高,形成;B、C 两地空气,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
于是,在上空,空气便从气压高的地向气压低的两地扩散。
③图c: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向外流出后,空气密度减小,气压比周围地区都低,形成;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空气密度增大,形成。
于是,近地面的空气从两地流回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空气,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二、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1.山谷风:在天气晴朗的山地区域,风向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
白天空气自山谷沿山坡,形成谷风,夜间空气沿山坡流向山谷,形成。
影响与应用:山谷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大气污染型工业。
2.海陆风: 地区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
白天为,夜晚为。
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热力环流学案
第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识记—基础梳理]读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能量来源(1)根本来源:A______________。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B_________________。
2.两大环节(1)地面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___________。
(2)大气增温:________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地理意义(1)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作用。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C______________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知识拓展]1.辐射逆温发生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或黎明,地面不断向外放出辐射能量而冷却,近地面的空气也随之降温。
越靠近地面,所受影响越大,降温幅度越大,而离地面越远降温幅度越小,进而形成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逆温现象。
这种辐射逆温的厚度一般在几十米到几百米,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以冬季最强。
日出后,逆温层逐渐消失。
辐射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2.阳伞效应原理悬浮在大气中的烟尘,一方面将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使地面接收的太阳能减少;另一方面吸湿性的微尘又作为凝结核,促使周围水汽在它上面凝结,导致低云、雾增多。
这种现象类似于遮阳伞,因而称“阳伞效应”。
[理解—要点突破]1.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因素(1)大气成分:主要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等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和对大气逆辐射作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就是温室气体对大气受热过程影响的典型表现。
(2)天气状况:主要是大气中云层、尘埃对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的影响。
昼、夜云量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很大,可用下表比较。
作用对象集中表现时段作用过程保温作用 地面辐射 夜间 大气逆辐射 削弱作用太阳辐射白天反射等(3)地面状况: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状况的差异影响大气受热过程,进而影响气温状况。
热力环流 学案设计
热力环流学案【学习目标】目标1 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目标2 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并能绘制热力环流图目标3 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能力目标】1、读图分析,自主归纳变化规律;2、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课前完成同步学案P35热力环流部分)【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一)体会生活,寻找结论结论一:空气受热, 冷却结论二:同一水平面上大气由压流向压结论三:同一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
结论四:若下垫面性质均一,且受热均匀,等压面(线)应该是。
(二)解释原理,总结规律结合所学知识,自主完成热力环流图在热力环流图中画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线)示意图。
并找出等压线弯曲的特征!冷热不均空气运动同一平面差异空气运动【实战演练】右图是热力环流中高空等压面示意图,画出近地面等压面和热力环流图【学以致用】歌曲《军港之夜》:“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的吹,海浪你轻轻的摇…”问题探究:找出歌词中欠妥的地方。
——依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海陆风昼夜差别。
(针对案例进一步考察:白天在海边拍照时,要怎么站位才能拍出更好的效果?)【走进生活】据调查统计某城市的郊区的几个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土锅炉’,为的是给乡镇上的小鞋厂、小塑料厂、小铝加工厂提供原料。
这些郊区“土锅炉”冒出黑烟加重了市区PM2.5浓度,是造成该城市雾霾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角色扮演】相传在莫须有山,山谷里住着一个卖臭豆腐的老汉,山腰上住着一个烧炭的老翁,有一天卖臭豆腐的老汉(甲方)到县衙控告烧炭翁炭的烟气熏得他晚上睡不着觉;烧炭翁到县衙后同样控告山腰上的老汉(乙方)臭豆腐的气味熏得他白天吃不下饭。
作为甲方或乙方的律师,你怎样取证说明甲或乙说的是事实。
【小试牛刀】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体验成功】例2、下图为某地热力原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①<②<③B.气温:甲地<乙地C.气流:甲地流向乙地D.天气:甲地比乙地易形成阴雨天气。
热力环流导学案
2.3-2热力环流导学案一、几个基本概念气压: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质量。
结论一:高度升高,气压减小。
高压低压:同一高度,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高,为高压;空气密度越小,气压值越低,为低压。
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等压面:气压值相等的点构成的面。
结论二:同一等压面上各点气压值相等,等压面越往高空气压值越低。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3.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太阳辐射地区不均→地面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空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4.等压面的判读结论三:高低压指同一水平面而言。
结论四:近地面由热力作用形成的气压为:冷高压,热低压。
结论五:等压面上凸为高,下凹为低。
结论六:高空与近地面高低压相反。
例1:下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图中①~⑤点的气压________ ________。
(2)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_地,空气________;冷却的是________地,空气________。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4)画出近地面的等压面。
三、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洋上高,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空气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如图a)。
夜间,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上低,近地面气压比海洋高,使近地面空气由陆地流向海洋,形成陆风(如图b)。
(2)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图c)。
夜间因近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图d)。
(3)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热力环流学案
第2课时热力环流学案一、课程目标:根据图表理解并说明热力环流过程,掌握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掌握分析一般热力环流现象的规律二、目标解读:1.了解由于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不同地区地区间的不均匀分布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2.能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原因;3.理解并能分析自然界存在的热力环流现象三、课前自主学习:(一)基础知识1 基本知识储备:(利用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填空)(1).空气密度和气压的关系:空气密度越大,气压越,空气密度越小,气压越。
(2).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
2、热力环流过程(阅读教材P29-30页内容,完善下列知识点)(1)、直接原因:由于地面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①两地冷热不均,引起两地空气做运动(2)、基本过程:②从而引起两地近地面及高空及的高低发生变化近地面及高空在水平面上空气做运动,形成环流(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山谷风、风、风,冬夏季风(二)问题探究一.热力环流形成过程(读热力环流过程示意图,结合教材,思考)1、原始状态假设地面受热情况是均匀的时候,在同一高度空气密度相同吗?空气会不会运动起来?如下图:以上为原始状态的气温气压图,气温气压的状况表明A、B、C三地气温相等,气压相同,大气处于静止状态。
提示:等压面的概念2、空气垂直运动实际上各地受热是不均的。
如下图:思考:①A、B、C三地的近地面空气怎样运动?②A、B、C三地的近地面和高空空气密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③A、B、C三地的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④此时的等压面将如何变化?小结:。
拓深:近地面的高低压与上空的高低压在成因上一样吗?为什么?3 空气水平运动近地面B、C两处气压高,A处气压低,大气由B、C处流向A处,高空,则由A处流向B、C 两处。
拓展:讨论:从热力环流原理图中可获取哪些信息?二、热力环流的应用1.海陆风的成因原理:陆地和海洋的热容量不同。
陆地比热 ,白天升温,夜晚降温;海洋比热,白天升温,夜晚降温。
学案1:2.1.1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时1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学习目标定位] 1.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2.学会运用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过程,并能运用其原理解释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等地理现象。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①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②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和反射。
3.受热过程A ③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B ④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
4.意义⎩⎪⎨⎪⎧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⑤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思维活动1.“高处不胜寒”是如何形成的?答案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高处”离地面较远,接收到的地面辐射较少。
二、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⑥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1)冷热状况:M⑦受热,N⑧冷却。
(2)气压高低:A⑨低压,B⑩高压,C⑪低压,D⑫高压,E⑬低压,F⑭高压。
思维活动2.为什么城市上空降水比郊区多一些?试从热力环流角度分析。
答案城市人口密集,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空气受热上升,易成云致雨。
探究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探究活动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I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高一地理热力环流教案7篇
关于高一地理热力环流教案7篇关于高一地理热力环流教案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教案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地壳是自然地理环境中众多要素的基本载体。
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
地壳的物质组成主要为矿物与岩石,地壳物质的运动,构成了大大小小的物质循环过程,其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地质循环。
二、教学目的:1.了解矿物的定义及分类,能正确识别常见的矿物。
2.观察岩石标本,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3.运用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4.结合实际,理解地质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5.通过对不对矿物、岩石的对比,初步学会对常见岩石的识别方法。
6.通过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7.通过填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想像能力。
三、教学重点:1.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2.地壳的物质循环。
四、教学难点:1.正确识别常见的矿物。
2.地壳的物质循环。
五、教具:教师:矿物、岩石标本、瓷板、多媒体课件学生:采集岩石标本六、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表对比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第一章,我们从宇宙的角度了解了地球,现在让我们回到地球,站在地球上来认识人类的唯一家园--地球。
我们知道,地球从形成至今经历了46亿年,而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其地表形态、大气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呢?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就是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那么自然环境中的物质是怎样运动的?能量又是如何进行交换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程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讲授新课】一、地壳的物质组成(板书、图片、幻灯片并讲解)(一)矿物(板书并讲解结合用表格形式讲解)1、矿产的概念(板书并讲解)2、矿产的基本存在形式(板书并讲解)3、矿物的硬度等级4、矿产的形成地壳中的矿物很少单独存在,它们常常按一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形成岩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力环流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由问题→多媒体演示和地理小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给出实际生活案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通过对城市风、山谷风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形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三国故事火烧上方谷)
思考:上方谷为什么会在紧要关头下起雨来?
二、复习气压相关知识
A:气压: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
B:高压、低压:同一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压;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C:等压面:大气中气压值相等的点所构成的面
相关规律:1、高度升高,气压减小
2、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三、观察实验,解析热力环流形成过程(自己绘制大气运动简图):
四、合作探究,掌握方法(小组讨论)
1、海陆风形成过程
2、山谷风形成过程
3、城市热岛效应形成过程
?想一想: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与热力环流有关的例子?
(对流雨、孔明灯)
解决问题:上方谷对流雨的原因?
A
B C
D
受热冷却
思考:
1、图中空气在A、B、C、D四点的流
向如何?
2、A、B、C、D四点气压值由高到
低排列顺序?
知识拓展
五、当堂检测,提升能力
1、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
A 、热力环流
B 、大气环流
C 三圈环流
D 、季风环流 2. 相同海拔的市区和郊区相比,近地面( )
A. 气温高,气压高;
B. 气温高,气压低;
C. 气温低,气压低;
D. 气温低,气压高; 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A.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高
B.夏季陆地气压比海洋高
C.中纬大陆西岸往往形成季风环流
D.沿海盛夏的海陆风,晚上由陆吹向海,白天由海吹向陆 读下图(a 、b 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
(1)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 运动,再形成 运动。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4)A 、B 、C 、D 四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是 。
六、课堂小结
A
B C D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