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教育文档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教育文档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解深度融合是在经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抛开应用谈深度融合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不科学的,融合是更高层面的应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深度融合,这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经常要面对的最实际的问题。

在教学中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其他的课程中,能给其他课程能带来思路的拓宽,知识面的拓宽,教学方法的改变。

尽管信息技术已经很早在教育教学中使用,但它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确不显著,教学的模式以及教学的方法也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对教学环节的实施也没有根本性的突破。

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信息技术似乎是可有可无,绝非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也无从谈起对教育产生的革命性的影响。

很多教师也都接受过岗位上的各种培训,各种性质各种内容结果都差强人意。

说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还没有真正的应用,尚未与教育教学深度的融合在一起,导致教师不能体会信息技术给教学效果带来的快乐,学生也体会不到信息技术带来的学习的快乐。

我们之前提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只是改变了教学环境或者教学角度,仅是表面的适用了信息技术,并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改革。

真正的融合不能只停留在这些较低的层面上,而是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教育教学的结构,从传统的教学结构中破茧而出,构造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型教学结构,这才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本质和内涵。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我国教育部公开表示的基本思路就是采取应用驱动,首先是要着眼于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在教与学的主战场中开展应用。

这种应用应该是师生广泛参与的日常教与学的活动,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应该是对即有教学方法的改造与提升。

其次是在融合的过程和发展中不断提出新的应用以及实现新的应用。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一、概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针对提升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等核心目标,系统性地将信息技术深度嵌入学科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一种理念与实践。

这一融合旨在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知识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新型教学环境,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和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并非简单地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而是要求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习资源、评价体系等多维度进行全面革新。

它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引导者、合作者与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自主、协作地开展学习活动,实现个性化、深度学习。

教学内容数字化:将学科知识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如电子教材、互动课件、在线课程等,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和交互学习资源,打破传统纸质教材的线性结构,实现知识的立体化、动态化展现。

教学方式多元化:运用信息技术支持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通过线上预习、实时互动、远程协作等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与风格。

学习过程个性化:借助智能推荐、学习分析等技术,实现学习路径的个性化定制,精准推送学习资源,及时反馈学习进度与效果,促进每个学生在其能力范围内实现最佳发展。

教学评估科学化: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对学习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认知过程、学业成就的全方位、实时评估,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教学环境智能化:建设智慧教室、虚拟实验室等智能化教学空间,整合各类软硬件设施,为师生提供沉浸式、交互式的教学体验,促进深度学习与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旨在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地应用信息技术,重塑教学流程,变革教学关系,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培养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的优势,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面、系统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在多个层面进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教育教学内容方面,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要求教育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
展和科技进步的步伐。

教育教学内容应当融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如通过在线教育平台、网
路教学资源等,扩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丰富教育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
主动性。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要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工具与方法,创
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室、在线作业
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要求学校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
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统一管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学校可以对课程安排、学生成绩、教学资源等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还需要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培训和能力提升。

教师需要通
过专业培训,提高他们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教学设计的水平;学生也需要通过信息技术
的学习和实践,提高他们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方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和创新,使教学更加生动、有效。

为了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下是一份实施方案。

一、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1.设立信息技术培训中心,定期举办信息技术培训班,培训教师熟练掌握基本的应用软件和教学工具的使用。

2.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案例分享活动,优秀教师分享自己在信息技术应用上的经验和教学案例,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二、构建全面的信息技术基础环境1.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畅进行。

2.配置高性能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和互动白板等教学设备,满足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需求。

3.建立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进行记录和评价。

三、优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1.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设计出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

2.制定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指导与评价标准,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价。

3.推广信息技术辅助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技术学习资源,促进个性化学习。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1.开设信息技术选修课程,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元素,帮助学生将信息技术融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3.组织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如编程比赛、信息技术文化创意设计等,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五、建立评价体系1.设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评价机构,负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评价工作。

2.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包括传统的考试评价,也包括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

六、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间的合作1.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联动机制,共同推动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加强家长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支持和引导。

2.举办家庭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他们对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解和支持。

如何使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如何使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如何使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如何实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而教育信息化则是实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

但目前来看,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还不够显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研究方式等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

因此,需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并加以实施。

一、构建优质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优质的信息化环境是开展有效信息化教学的先决条件。

为此,需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研究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这样可以营造设施一流、技术先进、资源充足的优质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

二、提升教师素质教师是信息化教学的关键环节。

为了实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思想,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并愿意研究信息技术并将之付诸于教学实践中。

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

只有教师素质得到提升,信息化教学才能真正顺利进行。

三、加强机制和制度建设学校应该加强机制和制度建设,做好顶层设计,保证经费投入,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工程。

只有建立完善的机制和制度,才能够保证信息化教学深度融合的顺利实施。

3.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展示他们的反思,包括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延伸。

师生可以互相访问,并实时交流沟通,从而提高研究效率。

此外,“三段式”教学方法也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课前预新知,在课上交流问题,在课后巩固知识并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合作研究,从而成为研究的主人。

五、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讲求实效,避免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造成形式脱离内容的现象。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一、专家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一)教育信息化的意义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所以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这种动力与支撑体现在三个方面:⑴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从而促进教育公平;⑵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⑶能在创新教育模式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手段、途径和方法手段是指,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途径、方法则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战略研究体系,具体包括五项内容:⑴建设若干教育信息化技术与装备研究和成果转化基地。

⑵开展新技术教育应用的试验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育信息化关键技术与装备。

⑶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规律,深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⑷通过信息化试验区与试点校的集成创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促进信息技术、装备与教育的融合。

⑸建设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机构,跟踪、分析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评估教育信息化进展,提出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为教育信息化决策提供咨询与参考。

既然用“深度融合”观念取代“整合”观念的目的是想要找到一种真正有效的、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方法——也就是能真正触及到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而不是只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修修补补”)的途径方法,可见“深度融合”观念和传统“整合”观念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要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而后者则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从来不敢去触动(或根本没有想到要去触动)更深层次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众所周知,这也是除远程教育以外,各级各类教育的主阵地),所以,“课堂教学”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既然“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那么“课堂教学结构” 自然就应当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既然“课堂教学结构”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那么,实现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 自然就等同于实现了学校教育系统最主要的“结构性变革”,这应是合乎逻辑的结论。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方案弦歌小学一、理念概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体现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二、指导思想: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融合对于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意义重大,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创建新型的师生间“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实现学科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整体改革,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结合我校实际,为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使全体师生在信息化中受益,本着“关注重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制订此方案。

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运用到各学科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内容的融合;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形式、教法的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生学法的融合。

三、工作目标:(一)普及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二)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整合,改革教与学的模式;(三)通过网络进课堂实现资源共享,构建高效课堂。

(四)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文化;(五)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四、实施步骤阶段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初步融合学校负责多媒体使用方法与技巧的培训,力争达到全体教师能做基本的教学课件。

阶段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高度融合1、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育理念培训,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发生变革。

力争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2、学校参照“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高度融合课堂评分标准”(见附件一)不定期对所有老师进行普及多媒体使用的课堂教学检查,阶段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举行信息化教学优质课评比,推出示范课。

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

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

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其与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提质与创新。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深度融合的核心是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包括文本、图片、视频等形式,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互动,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变得更加灵活、高效。

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在实践中,要实现深度融合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创新。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在线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在线作业、在线交流等服务,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多媒体教学,通过使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评价,通过在线测验、课堂反馈等方式,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深度融合还需要学校提供支持和保障。

学校可以建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专业团队,负责教师培训、技术支持等工作。

学校可以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保证教师和学生能够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

学校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管理措施,规范教师和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方面的行为,保护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

尽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如教师的培训和适应、教育资源的选择和管理等问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和实践,不断改进与创新,相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会为教育事业带来更多的新机遇和挑战。

这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加速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资源。

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本文将就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信息化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信息化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信息化教育的深度融合中,教育教学活动将更多地依托于信息技术平台进行。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更加方便、高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学生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可以获取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还能够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打破时空的限制,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信息化教育的深度融合还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的学习方式和途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学习节奏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二、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应注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要注重教育教学手段和资源的丰富化和多样化,更应注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中,教育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应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时,应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设计出更加生动、有趣、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实验技术等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使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如何使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如何使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小编为你整理了如何使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家要实现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必须先行。

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

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今天,信息技术正全面进入教育教学领域。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 - 2020年) 》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全新理念。

“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更深层次的应用,而从目前来看,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却不显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

这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并加以实施。

一、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构建优质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

营造设施一流、技术先进、资源充足的优质信息化外部环境是开展有效信息化教学的先决条件。

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必须要充分满足教师持续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条件,充分满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能促进有效学习的条件。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方向就是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三通两平台”建设的完备程度和技术水平直接决定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优劣。

二、教师要转变思想,提升素质。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思想,在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愿意学习信息技术并将之付诸于教学实践中。

只有教师的思想转变了,信息化教学才会真正顺利进行。

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变得无足轻重,相反,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应当扮演好以下角色:学生的良友、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帮促者、课堂组织者和协调者、激励者。

同时,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必须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解经过10余年的实践与总结,中国政府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仅仅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是不够的。

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而且对教育的发展带来更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

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与模式,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并根据社会发展和研究者的需求,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选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这一变革的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只有融合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

“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

一方面,信息技术要进入教育教学过程,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XXX教授提出:以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同时从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还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

他认为要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觉地认识到:不能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用的有效途径及模式研究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用的有效途径及模式研究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用的有效途径及模式研究一、融合途径研究1.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实质性融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例如使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2.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的协同融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例如利用大数据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二、融合模式研究1.混合教学模式:结合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通过在线学习和面授教学的互补,以提升教学效果。

2.自主学习模式: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在线协作学习模式:利用在线平台,学生可进行跨地域的协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三、信息技术应用策略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以提高教学效果。

2.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设施:建设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和多媒体教室等,提供稳定、高效的网络服务和计算服务。

3.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定期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1.制定各学科的信息技术整合方案: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相应的信息技术整合方案,以实现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2.建立学科教学资源库:通过建设学科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再利用,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1.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资源:组织教师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学视频等,以满足教学需求。

2.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利用网络上的开放教学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和改编,使之符合教学需要。

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1.制定培训计划: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技术水平,制定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计划。

2.培训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常用软件操作、网络资源利用、在线教学平台使用等。

3.培训方式:可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视频教程、专题讲座、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也开始逐渐引入信息技术,并且迫切需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深度融合”。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第一,完善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他们需要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因此,学校和教育机构需要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支持,使教师能够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拓宽教学手段和方式。

第二,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仅限于计算机课程中,而是应该成为所有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育机构可以创建跨学科的信息技术教学团队,由专业的教师组成,共同开发和实施相关的课程,使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的内容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第三,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环境,使教学更加灵活和个性化。

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通过网络课程、在线讨论和互动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创造沉浸式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学科知识和技能。

第四,积极推广和应用教育技术工具。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许多教育技术工具,如智能白板、学习管理系统、在线测评等,这些工具能够辅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部门可以对这些工具进行评估和筛选,从中选出最适合教学需求的工具,并推广到教育机构,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受益。

第五,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践。

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开展教育技术研究项目,发起教师实践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在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参考。

总之,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包括教师、学校、教育机构和政府等。

只有通过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跨学科整合、创新教学模式、应用教育技术工具以及开展研究和实践,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解析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解析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解析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并融入到教学、学习和管理中,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下面是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析:1. 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可以数字化,通过网络进行共享和传播。

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取各种在线教育资源,如电子书籍、在线课程、教育视频等,丰富了学习内容和形式,提高了学习效率。

2. 改变了教学模式和方法: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方式,例如通过多媒体课件、虚拟实验室、网络课堂等,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参与讨论、合作学习,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和合作性。

3. 个性化学习和智能化评价: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并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4. 提升了管理和服务效率:信息技术可以应用于学校的管理和服务中,例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提高了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综合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5. 拓宽了教育的边界:信息技术可以将教育带到传统教学无法涉及的地方,例如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等。

通过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方式,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普及和均衡发展。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对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改变传统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个性化学习环境,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普及,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所谓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地深度融合的做法和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演示的工具,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来呈现社会、文化、自然情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例如,我在进行选修4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一节的教学中,我利用信息技术向同学们演示了用动画模拟的电解氯化铜溶液时整个回路中带电微粒的移动情景,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讨论总结以下问题:(1)电解过程中溶液中阴阳离子各向哪一极移动?(2)电子的流向是什么?(3)阴阳两极各有什么现象发生?(4)请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

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原先深奥难懂的微观理论,一下子变得浅显易懂,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开阔学生的思路,实现学生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了解各种观点。

例如,我在进行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性质教学时,设计这样的问题:(1)铜与稀硫酸能否反应?与浓硫酸呢?(2)在进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3)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原理是什么?之后,我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实验,并告诉学生,如有疑问可以上网查找解释。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实验室,从实验室出来,又满脸凝重地进入了微机室,当学生从微机室出来的时候,我看见他们脸上洋溢着会心的微笑,我知道他们找到了能够解释现象,说服他们的答案。

三、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例如,我们使用的必修教材后均附有光盘,光盘内有实验、检测、精讲、电子书。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教育教学领域也不例外。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具有重要意义和巨大潜力。

本文将从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深度融合的意义以及实现深度融合的路径和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关系信息化是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利用的过程。

而教育教学是培养人才、传递知识和技能的活动,是信息传递和知识传授的过程。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不可分割的关系。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保障,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信息化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工具。

通过互联网,教师和学生可以轻松获取到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学视频、电子文档、网络课件、虚拟实验室等,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质量。

信息化技术还为教学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教学工具和软件,如智能黑板、智能课件、多媒体教学等,提高了教学的多样性和互动性。

信息化技术提高了教学效率和便利性。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电子邮件等方式随时随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准备和布置,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在线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提高了学习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信息化技术提高了教育教学的互动性和个性化。

通过网络课程、在线教学和智能教学工具,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更加紧密的互动和沟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而且,信息化技术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推荐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和分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辅导。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意义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深度融合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整合。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各地的教育资源进行共享和整合,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解
教育就是较早接触信息技术得领域之一,比如信息技术学科得出现、课程得设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应用等。

但就是信息技术对教育所产生得影响却不显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对教育得正能量没有突显。

某种程度上来说,信息技术似乎成了可有可无,有它不多、没它不少,绝非必不可少得因素,更谈不上对教育发展产生得革命性影响。

几乎80%以上得教师都经历过各种形式得培训,比如计算机操作、软件应用、课件制作等,但就是培训得最终结果并不理想。

而通讯行业得手机,也就是信息技术终端,每个人接受它之前并没有接受培训,功能开发得都很完美,能够用到淋漓尽致得程度,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教师没有真正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我们得教育教学效果所带来得真正实惠,学生也没有真正体会到应用信息技术给学习带来得乐趣,因而导致一段时期以来大家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得迷惑于茫然。

何克抗教授提出: 以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得整合”,就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
变“教与学方式”得角度(最多也只就是同时从改变“教与学环境”与“教与学方式”得角度)去强
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应用,只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得修修补补”上,还没有触及到教育得结构性变革。

她认为要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觉地认识到:不能只就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得较低层面上,而必须
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与“教与学方式”得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得结构性变革—
也就就是要“改变传统得‘以教师为中心’得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得‘主导一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

这正就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之所以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全新观念与做法得基本出发点,也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得本质与确切内涵所在。

二、网络环境下“三段式”教与学
“三段式”教与学就是把教与学得过程划分为三个部分,课前、课上与课后。

如果以教师得教与学生得学来划分,就就是教师得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反思,学生得自主学习(预习)、课堂学习、知识拓展与延伸,因此把它称作网络环境下“三段式”教与学(下面简称“三段式”)。

调查数据显示乡镇以上学校,小学三——六年级得学生有上网经历得占40-60%(随着年级得增长比例加大),初中占85-90%。

这些数据来自几所学校,也许不具有代表性,但也说明一
半以上中小学生就是会上网得。

但就是遗憾得就是上网得学生几乎100%不就是为学习,所以现在有个现象:家长一听到学生上网,坚决反对。

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我们对网络得认识还存在一定得问题,一就是学生缺少教师正确得引领,二就是学习软件得设计界面不友好,兴趣点偏低等,导致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得所作所为与学习没有任何关联。

因此,如果每位教师在这方面都能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上网,上网解决教育教学问题,那么打破时空得局限,有效地利用网络实现自主学习与知识得巩固将就是一件很容易得事。

有些学校得教师、学生都建有自己得博客或QQ空间,其实利用好了,就就是一个很好得网络学习空间。

现在得问题在于不就是大家不会用,而就是没有把它与我们得教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没有真正把它当做实施教育教学得有效载体。

也有部分教师与学生尝试着,在博客里写一些教学反思,学习体会,试着用自己博客进行教学,但仅仅就是某一专题,没有形成常态化,不成系列。

但就是这种做法很好,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很有帮助。

博客或QQ空间这一类网络工具所面对得就是所有人群、具有开放性、随意性强、个性化,非实名制等特点;而网络学习空间更具针对性(学生、教师、家长等),实名登录,在同一平台下,格式基本相似,内容主要以教育教学为主,师生之间互访简单快捷等。

我省全力打造得“龙学网”,既可以为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得广大师生搭建一个全天候得学习平台,同时也为师生注册自己得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提供了很好得平台。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来体现这一点,我们就是否做到了?学生得主体作用就是否真正得到发挥?答案就是“NO”。

我相信大家都会有共同得感受,就就是不管就是教材改革还就是课程改革,到头来都只就是一种形式,教学结构、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得变化,只就是环境、方式方法得改变,因此学生得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

“三段式”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给教师得教与学生得学提供了合理得解决方案。

(一)“三段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程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是学习得主人,所以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得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她们良好得学习习惯,学会学习。

“三段式”对学生而言,“课前”就就是学生根据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提供得“导学案”,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预习新知、自主学习; “课上”就就是利用课堂有效得时间交流预习、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得问题,从其她同学与教师那里得到解决问题得方法;“课后”就就是学生完成所学知识得巩固,并按照教师得要求利用网络实现知识得拓展与延伸,当然这些拓展与延伸得内容要有梯度、有层次,既照顾全体又照顾个体。

借助网络环境实现在课外得有效时间内,既可以与教师沟通与交流,实现个性化教学,又可以实现同学之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多数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得理解受到很多因素得影响,仍然存在一定得偏差,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导致学生围绕教师讲得内容
学,学生思维能力得培养受到局限,进而不会学习。

“三段式”解决了传统教学得弊端,把更多得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得主人。

(二)“三段式”有效发挥教师主导地位
教师就是学习得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是课程标准对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地位得界定。

对于教师来说,“三段式”就就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与课后反思。

(1)教学设计
“三段式”对教师教学设计得要求更加严格,设计得过程既要考虑到教师、学生、技术、媒体,又要考虑知识内容等多种因素。

多数教师缺少教学设计得理念,教学设计得过程仅仅就是一种形式,只注重课堂教学得设计,忽视了课前准备得过程与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基本都就是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来实施,很少照顾到学生得预习与知识巩固与延伸,所以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课外时间学习。

利用常规得网络通讯工具,比如QQ空间、博客或网络学习空间,这些学生易于接受,耳熟能详得网络工具,将预习要求、教学设计、重点难点、教学资源、知识拓展等内容上传到空间(绝不仅仅就是文字教材得复制品)方便学生预习,让学生在课前知道如何预习与自主学习,对于课堂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2)课堂教学
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得现状来瞧,95%以上教师信息技术得应用仅仅就是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上(这里指得就是在教学中应用得教师,没用得就更谈不上了),而且大部分都只就是在教学内容得呈现方式得环节上得应用,比如图形、图片、视频、声音等等,还有些条件较好得学校试图尝试利用网络教室完成课堂教学过程,也只就是形式得改变,课堂教学没有发生结构性变化,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因此以夭折而告终。

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得认识与理解多数教师仍就是停留在公开课、赛讲课、教研等活动中。

要想让所有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正确认识、理解与使用,确实还需要大量得工作要做。

因此信息技术得应用要具前瞻性,尤其就是理念更要适度超前。

课堂教学仍然就是信息技术应用得主战场,应该尽可能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

“三段式”所呈现得课堂教学:课堂上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体会、每个学生都呈现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得问题、收获,教师解难答疑。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是主动参与,教师只就是这一过程得参与者与指导者,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得新课程理念。

这种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得培养,要比常规得课堂教学好得多,三维目标得达成会很轻松。

(3)课后反思:教师得教学反思、学生学习体会、知识巩固与拓展延伸,以不同得形式呈现在教师或学生得空间,师生可以互访,并可以实时交流沟通。

如龙沙小学快乐作文博客,就就
是属于课后知识拓展与延伸方面得,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对学生作文能力得提高有很大得帮助。

(三)网络环境为“三段式”提供保障
没有网络环境下得信息技术作支撑,“三段式”将无法完美实现。

无论就是课前、课上,还就是课后,良好得网络运行环境就是实施“三段式”得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保障网络得安全快捷至关重要。

“三段式”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得案例之一,它改变了传统得教学结构,构建出了“主导-主体相结合”得新型教学模式。

其中有些内容就是教师现在已经在做得,而有些内容就是经过教师理念得转变很快就能够实现得,所以具有较强得操作性,只要积累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得丰富经验,“三段式”就是很容易就实现得。

一种新技术得诞生听到得不可能都就是赞美声,同样一种新得教学模式得构建也需要一些得勇气与坚持不懈地努力,所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还要靠广大教师得不断实践与摸索,真正探索出适合自己得“融合”新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