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理论与实践的美学探索-电影专业课复习讲义共58页文档

合集下载

外国电影史复习大纲

外国电影史复习大纲

科目九:中外影视艺术发展史(待定)题型:简答3道,10分每题。

论述2道,20分每题。

作品分析30分(3题选1)复习重点:电影诞生、早期活动人物、意义。

早期叙述形式、旧好莱坞40—60年代、新好莱坞、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卓别林喜剧观念、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发展技术中的改进(尤其是声音的出现及发展)1第二章第四节:查尔斯.卓别林的喜剧观念卓别林简介:1889年出生,23岁赴美演出被启斯东老板凯塞尔和塞纳特发掘,在《谋生》中开始他第一部影片的拍摄。

后自编自导《阵雨之间》,转向爱赛耐公司,后又转缪区尔公司。

1917《安乐街》是一个转折。

后拍摄《移民》、《狗的生涯》《摩登时代》等。

一生拍摄80余部影片,1962获牛津大学荣誉学位,1971年获法国政府荣誉军团高级绶带,1972年获奥斯卡荣誉金像奖。

1975年伊丽莎白授予他“爵士”称号。

他深刻地表现了个人与未卜命运的冲突、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与强权政治的冲突、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以及与工业文化之间的冲突。

@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富有人性,有血有肉。

@影片的结构观念:视觉结构观念,强调画面动作等。

@影片的空间观念:喜欢单镜头,强调画面内部的场面调度。

特点有四:一是善于使用全景镜头;二是借助全景镜头交代不同的与人物相适应的空间环境;三是以长镜头的形式表现喜剧冲突的连贯性;四是画面内部信息很多。

@电影的时间观念:注重具体动作实际时间的表现。

2第三章第三节: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理论与实践的美学探索诞生的背景:推翻沙皇的国内革命成功;共产主义集团建立社会主义诞生无产阶级成功;他们在欧洲先锋主义的文艺革命精神的感召下,富有创造性地将革命的思想内容,将宣传和规劝形式美学化了。

@不同的实验场所:国有化的体制为苏联电影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受先锋运动中的未来主义(时空新观念)和构成主义(代表人物罗德钦柯——照像蒙太奇)的影响。

~库里肖夫的“实验工作室”,他的创作纲领:影片结构的基础不是来自现实素材,而是来自空间结构和蒙太奇。

2007 外国电影史 第四章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

2007 外国电影史 第四章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

二是世界电影创作的发展为前苏联蒙太奇学 派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这主要是卢米埃尔、梅里爱、鲍特,更重要的是格里 菲斯的电影中已经有了蒙太奇手法的实验,而法国的路 易· 德吕克也曾提到过蒙太奇,这一切对前苏联蒙太奇学 派开展其创作实践与理论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在20 年代前苏联爱森斯坦等人对蒙太奇的研究达到很高的理论 程度。 有人就说,前苏联20年代的创新电影似乎全是对蒙太 奇的理论研究。 正是这一时期电影大师的创作与研究,才形成了前苏 联蒙太奇电影学派。
他的其它实验和理论还有: 1、蒙太奇可以制造人为景观。他把这称为 “人为景观”或“创造地理空间”。 拍摄 第一部影片时剪辑得出的结论。 2、蒙太奇可以创造人 ,他说,他能用第一 个人的面部,第二个人的背部,第三个人 的手和第四个人的腿造出一个现实中并不 存在的女人。但当时的时代和社会不需要 这样做 。
这个艰难的一生是指他很早成名,20岁时
就是一个老电影人了。后来受到排挤一直 未能拍片。但他在学校的教学使他得到一 定的安慰。最大的慰籍是他的学生后来拍 了一部表现导演和老师的创作的纪录片, 名字就叫《库里肖夫效应》。而对他最大 的安慰还有1965年让他为前苏联影协第一 次代表大会做开幕剪彩。
西方先生的奇遇
第三节
蒙太奇电影学派的代表人物 及其理论和创作
代表人物: 库里肖夫 维尔托夫 爱森斯坦 普多夫金 杜甫仁科等
一、库里肖夫 理论:库里肖夫效应 库里肖夫的生平(1899-1970)
生于塔姆波夫市一个破落的贵族之家。由于家庭的贫困没有上 完中学就到革命前的电影企业家汉荣科夫的制片厂工作,在导演鲍乌 艾尔的手下学习。因为工作努力,1917年获得了拍片的机会。所以, 苏联电影起步时,他已经是具有工作经验的老电影人了。这也是尤列 涅夫说他是最年轻的革新者的原因。

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

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

▪叙事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也是作为技术手段的蒙太 奇。是指将时间、空间终端的胶片联结起 来,以保持叙事的连贯性。
画面与 画面
场面与 场面
段落于 段落
画面与 声音
声音与 声音
▪ 艺术蒙太奇
作为艺术手段的蒙太奇,被称之为艺术蒙 太奇。在这个意义上,蒙太奇作为一种电影 修辞手段,可以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 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取舍、修改、 加工,创造出独特的电影时间和空间,并且 通过象征、隐喻和电影节奏产生强烈的艺术 效果,进而创造出电影艺术(包括后来的电 视艺术)所独特的叙事方式与艺术形式。

▪ “电影眼镜派”还强调,电影真实的记录 现实并不局限于简单地记录生活,电影眼 镜应当在保持镜头内容真实的条件下,通 过对镜头的选择、剪辑、组接,以及配加 字幕等方式赋予生活素材以特定的含义。
▪ “电影眼镜派”的意义: 意味着蒙太奇在纪录片中不再只是连接镜头 的技术手段,而是成为分析概括生活的意识 形态工具。
“《一个国家的诞生》首次在美国上映的日 子乃是好莱坞统治世界的开始,同时也是至少 在以后几年间好莱坞艺术称霸世界的发端。”
——乔治▪杜萨尔
▪《党同伐异》
格里菲斯在影片《党同伐异》中。有意识地将影 片分解成一系列不同的镜头,用全景、远景来介绍 环境,用近景、特写来突出细节,并创造了镜头的 快速交叉剪接。这部影片由四个独立的故事组成, 并充分的利用蒙太奇的时空跳跃性,完全突破了戏 剧美学的“三一律”,从而在电影艺术史上开辟了 一个新时代——蒙太奇的电影时代,它标志着电影 作为一门全新的独立艺术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3、库里肖夫

库里肖夫( 18991970),苏联蒙太 奇学派的创始人之 一,他的研究成果 为蒙太奇电影美学 理论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

蒙太奇学派(含电影眼睛、奇异演员养成所)

蒙太奇学派(含电影眼睛、奇异演员养成所)

“奇异演员养成所”和“电影眼睛派”恰恰 相反,它不仅不排斥舞台上的手法,而且还 采用了市集表演、马戏团和游艺场中最强烈 夸张的演技,同时还将各种特技摄影运用到 电影方面。
含义:关键在于“奇异”,建立一种奇异化 电影观念,制造惊人视觉效果。使用仰拍、 俯拍以及蒙太奇的奇突变化组接。其次,使 用布景及夸张演技,是一个纯形式主义的学 派。
1931年的《一个女性》是一部配上了肖斯塔科维奇优美音乐的 有声片。柯静采夫和特拉乌别尔格在这部影片里部分放弃了他 们以前的“奇异派作风”,而更多地着重于主题的描写,使主 题具有丰富的人情味。影片描写一个年轻女教员在阿尔泰山区 与封建势力和官僚主义做斗争的故事。
之后,他们完成了《马克辛》三部曲,即《马克辛的青年时代》 (1934)、《马克辛的归来》(1937)和《革命摇篮维堡区》 (1939)。这三部影片形成一个整体,描写一个在战斗中受到 锻炼而成长起来的英雄,影片健康的幽默缓和了主题的严肃性, 对每一次会议都用一种细密熟练的手法进行分析描写,这为卡 普拉创作《斯密士先生来到华盛顿》提供了借鉴。
2021/6/16
16
2.“敖德萨阶梯”剪辑特征
1.以视觉节奏的造型因素突出影片的主题, 创造影片的情绪,形成影片视觉感官的冲 击力。
2.以蒙太奇视觉结构的形式强化影片的视觉 形象,扩大影片的空间效果。
3.以多角度反复重复的延续动作使得影片的 时间抽象化,造成影片的延时表现。
2021/6/16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理论与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理论与实践的美学探索实践的美学探索上世纪上世纪2020年代中兴起的前苏联蒙太奇学派年代中兴起的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由于其产生的土壤与法国德国有着明显的由于其产生的土壤与法国德国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注定它是一种最革命最积极的不同所以注定它是一种最革命最积极的电影运动他们创造的蒙太奇理论和依此为电影运动他们创造的蒙太奇理论和依此为基础的实践创作影响了世界电影的整个面基础的实践创作影响了世界电影的整个面苏联蒙太奇学派苏联蒙太奇学派苏联蒙太奇学派

第四章 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

第四章 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


普多夫金
• 普多夫金还是苏联最早的电影理论家和批评家 。他研究的问题包括电影特性、蒙太奇、电影 表演和声音等。其中有关电影表演的理论占据 着中心地位,他在自己的理论和大量的演员实 践中,确立了戏剧表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 系同电影表演规律的有机联系。


谢尔盖· 爱森斯坦 米·
• 首部影片《罢工》(1925)被称为“第一部真正 无产阶级的影片”。他用“杂耍蒙太奇”、群 众场面、外景拍摄代替了先前电影中一般的“ 情节”、主人公、明星表演和布景,体现了他 的纪实风格。 • 影片《战舰波将金号》(1925)进一步发展了《 罢工》的思想主题倾向和美学原则,塑造了推 动历史前进的人民群众的综合形像。影片中的 石狮子、敖德萨阶梯等一系列场面,已成为电 影史上的经典。

普多夫金
• 此后,《圣彼得堡的末日》(1927)和《成吉思 汗的后代》(1929)都继续发展了《母亲》中 的那些美学原则,也是苏联20年代的杰作。 • 1932年,他拍了并不成功的有声片《普通事件 》,但在《逃兵》(1933)中,却实现了声画对 位。

普多夫金
• 之后,普多夫金拍摄了一系列历史题材的影片 ,如《米宁和波札尔斯基》(1939)、《苏沃洛 夫大元帅》(1941)、《海军上将纳希莫夫》 (1947)等。 • 他最后一部作品是《瓦西里· 鲍尔特尼科夫的归 来》(1953)。

普多夫金
• 普多夫金,著名导演、演员、电影理论家。 1922年进入库里肖夫工作室学习与工作,协助 库里肖夫进行电影语言方面的探索、实验与创 作。 • 之后,由于观点的分歧,普多夫金离开库里肖 夫工作室,于1925年先后导演了《棋迷》和科 普片《大脑的功能》。

普多夫金

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

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

1.电影探寻表现方式的过程(代表人物)Biblioteka ▪卢米埃尔兄弟▪梅里爱
▪格里菲斯
▪卢米埃尔兄 弟发明电影以 后,一直致力 于纪录片的拍 摄,并在纪录 电影的拍摄过 程中,开始了 对电影语言的 探索和追求。
▪梅里爱却走上另 一条开启未来艺 术电影发展的道 路。他是电影史 上第一位把电影 引向戏剧的人。
▪美国著名导演格里菲
END
谢谢观看!

▪ “电影眼镜派”还强调,电影真实的记录 现实并不局限于简单地记录生活,电影眼 镜应当在保持镜头内容真实的条件下,通 过对镜头的选择、剪辑、组接,以及配加 字幕等方式赋予生活素材以特定的含义。
▪ “电影眼镜派”的意义: 意味着蒙太奇在纪录片中不再只是连接镜头 的技术手段,而是成为分析概括生活的意识 形态工具。
斯(1875-1948)继承 了自电影诞生以来艰 难探索所取得的经验, 创作出具有永恒生命 力的艺术作品,且对 后世的电影创作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从而 使电影真正登上了艺 术的殿堂。他堪称电 影艺术史上的一座丰 碑。
2、蒙太奇电影美学观的诞生
▪技术层面 人们发现胶片可以剪开,用药剂融合起来, 这样就可以把摄影机放在几个不同的位置, 对一场从不同的距离、不同的角度拍摄,然 后再把这些镜头连接起来,于是就有了镜头 的“剪接(cutting)”。

▪艺术层面
人们进一步发现,镜头的这种变换连接绝不 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操作问题,不同的接法 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还可以体现创作 者的思想意图,于是又出现了“剪辑” (editing)。

美国导演格里菲斯开创蒙太奇的电影时代 ▪《一个国家的诞生》 ▪《党同伐异》
▪《一个国家的诞生》
美国导演格里菲斯在影片中交错地使用远景 和大特写,使得片中画面富有史诗的情调,特 别是“平行剪辑”、“最后一分钟营救”等叙 事手法影响巨大,成为经典叙事模式。

浅谈前苏联早期电影的蒙太奇学派

浅谈前苏联早期电影的蒙太奇学派

浅谈前苏联早期电影的蒙太奇学派班级:电视节目制作专科班学号:136703090115姓名:朱博冲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

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

在艺术创作中则是由苏联摄影家罗德钦柯第一次提出,他通过将不同的照片拼贴以造成新的效果,称“照相蒙太奇”。

一、蒙太奇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1896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就已经在莫斯科和彼得堡等城市开始放映,同时俄国的电影爱好者(如沙申、费捷茨基等)也做了拍摄电影的尝试。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这一次推翻沙皇统治的国内革命的成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创作方向和创作激情。

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极为重视电影事业,不同于好莱坞式的大众娱乐性商品,它承载着宣传和认知功能,传达社会信息和教育广大人民,对电影事业实行了国有化,苏联的艺术家们面临的不是经济危机和生活的惨剧,苏联电影起步早,投入大,成就高,战前的发展,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技法,尤其是在蒙太奇的理论发展方面。

而且当电影问世后,经由卢米埃尔、梅里爱、鲍特甚至格里菲斯,已在蒙太奇作为一种电影表现手段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前苏联蒙太奇学派在活动期间,也同许多欧美先锋派的电影艺术大师们相互借鉴,更是把蒙太奇的实践与研究推上了蒙太奇思维和电影美学的新高度。

二、前苏联蒙太奇理论第一位研究家和“库里肖夫肖效应”库里肖夫是前苏联电影界的前辈艺术家,代表作品为《死光》、《西伯利亚人》,他的研究成果为现代蒙太奇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结合者自己的拍片实践,完成了著名的“库里肖夫肖效应”和“电影模特儿”理论。

库里肖夫拿俄国“电影皇帝”莫兹尤辛的一张没有任何表情的脸的特写镜头,分别同桌上一盆汤、棺材里的女尸、一个小女孩的镜头相互组接起来。

《外国电影史》复习纲要

《外国电影史》复习纲要

《外国电影史》复习纲要第一章:电影的诞生#年月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公映了他们的影片,标志电影的真正诞生#路易·卢米埃尔的作品按题材和内容分类:.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工厂大门》(被称为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影片).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婴儿的午餐》.政治、文化、新闻实录:《代表们登陆》.自然风光和街头实景的拍摄:《火车进站》#卢米埃尔作品的特点: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而成、不同叙事形式的可能性。

#卢米埃尔的贡献:发明活动电影机、把电影与商业结合#梅里爱作品分类:魔术片《贵妇人的失踪》;排演的新闻片《哈瓦那湾战舰梅茵号的爆炸》;神话故事片《灰姑娘》;科幻探险片《月球旅行记》。

#梅里爱作品的特点:“乐队指挥的视点”、“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梅里爱的贡献:创建电影史上第一个摄影棚,并把戏剧方法引入电影;在电影技巧方面的贡献(停机再拍、二次曝光、合成照相、叠印、溶入溶出等)#卢米埃尔与梅里爱的比较:不以艺术为目的,“再现生活”创造艺术,“改变生活”;表现生活完全是写实的、纪录性的“银幕戏剧”是幻想的、浪漫主义的;再现主义表现主义;纪录片先驱故事片先驱。

#早期欧洲电影的两种倾向:“布莱顿学派”的美学探索;艺术电影运动。

#“布莱顿学派”的口号:“我把世界摆在你眼前”。

特点:现实主义萌芽;向电影化迈进(多视点的时空观念的突破,户外拍摄与情节表现相结合)。

#斯密士:交替使用特写镜头和远景镜头,视为最早的“分镜头”原则;威廉逊:强调运用物体运动感来造成景别变化,用蒙太奇手段将不同情境的形象交替出现;柯林斯:“移动摄影”和“反角度”镜头(后来成为经典情节剧的主要叙事语言)#艺术电影运动:《吉斯公爵的被刺》()。

其创作倾向和原则是“银幕戏剧”的发展,传统戏剧观念在电影中的延伸。

对电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在美学观念上的根本否定。

第二章:电影叙事形式的发展#鲍特《火车大劫案》():画面内部信息的组织上,在镜头与镜头之间时空交错切换技巧上,创造性地发展了电影叙事地流畅性和连贯性。

第二章-苏联蒙太奇学派PPT课件

第二章-苏联蒙太奇学派PPT课件
这5个镜头通过蒙太奇手段将完全不同的时空表 现为一个连贯而统一的时空。这一实验表明,通过 镜头的合理组接,蒙太奇不仅具备叙事功能,而且 在电影时空方面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功能。
-
8
2、“库里肖夫效应”
将前苏联演员莫兹尤金的没有任何表情的特定镜 头分别与一碗汤、一口棺材、一个婴儿的镜头组 接在一起。观众看后对演员的演技大加赞赏,认 为面对汤时,表现出了饥饿,而对棺材时表现出 了悲痛,面对婴儿时则表现了慈爱。
库里肖夫借助此项实验证明,有目的地将不同镜 头加以并列,便可以获得一种新的涵义,一种新 的艺术。蒙太奇是电影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更 为有效的手段。
库里肖夫效应视频
-
9
通过大量实验,库里肖夫得出结论是:“蒙 太奇原则是电影特性的基础”。他认为,拍 摄完成胶片仅仅是影片的材料,是影片制作 的开始,电影艺术并不是从演员的表演或镜 头的拍摄开始的,这只是影片制作的准备过 程,而真正的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从剪辑开 始,将拍摄完成的胶片按照不同的次序组接, 将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出现与20年代前苏联的政治形势与意识 形态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
“十月革命”胜利后,1919年8月27日,列宁签署法令, 将电影的生产和发行移交给人民教育委员会,电影事业 实行国有化。1922年,列宁指出:在所有的艺术中,电 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
电影已不再是好莱坞式的大众娱乐性商品,而是负载着宣 传和认识功能、传达社会信息的媒体。因而,已有的电影 表现手法和电影语言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制度的需要,必须 创立一种崭新的电影语言。蒙太奇学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产生。
-
4
一、维尔托夫与电影眼睛派
吉加·维尔托夫,原名丹尼斯·考夫曼。吉加·维尔 托夫是他的笔名,意为推翻、旋转。1918年开始在 莫斯科电影委员会新闻电影部工作,曾参加最早的 苏联新闻片《电影周报》的剪辑工作。20世纪20年 代初,维尔托夫与妻子伊里沙维塔·斯维洛夫、弟弟 米哈依尔·考夫曼组成“三个小组”。不久,在“三 人小组”周围,又吸引了一批富有挑战精神的纪录 片艺术家,形成了闻名世界的电影眼睛派。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的特点默认分类2007-09-03 15:41:08 阅读1236 评论2 字号:大中小订阅十月革命胜利不久,旧俄国的电影企业即被收归苏维埃政权。

以列宁“在所有的艺术中,对于我们,电影是最重要的”指示为行动纲领,前苏联电影艺术家改革了旧俄国电影以拍无聊的娱乐片为主的制片路线,电影开始担负起宣传、教育和组织人民的责任。

前苏联电影艺术家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实践,以蒙太奇手段为主,拍摄了反映革命斗争的影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世界电影这首交响乐谱写了华丽多彩的乐章。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的创立和发展应归功于库里肖夫、维尔托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这四位艺术大师。

库里肖夫(1899—1970)早在1916年进入电影界之初,就开始致力于研究电影艺术的规律。

他在前苏联国立电影学校任教时建立“库里肖夫工作室”,带领学生进行剪辑实验。

1919年《党同伐异》冲破反苏封锁,进入电影学校课堂。

师生们反复观看此片,仔细研究格里菲斯大胆而细腻的剪辑手法,他们甚至重新剪辑影片的片断,观察由此产生的效果,以确定格里菲斯的剪刀舍此取彼的理由。

经过这番努力,库里肖夫和他的学生掌握了这位美国导演的剪辑规律,为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库里肖夫在课堂上所用的某些电影片断已成剪辑的经典之作,著名的“库里肖夫效应”就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库里肖夫是一位甘为人梯的良师,他不仅培养了包括普多夫金在内的一批优秀电影人才,还不遗余力地指导过维尔托夫拍摄新闻纪录片。

此外,爱森斯坦也深受其蒙太奇理论的启迪和影响。

库里肖夫的理论著作《电影导演基础》曾是新中国电影工作者和电影院校师生必备的参考书。

维尔托夫(1896-1954)是在领导编辑《十月革命周年纪念》(1918)这部新闻纪录片之后创立“电影眼睛”理论的。

他宣称电影摄影机犹如人的眼睛,它是万能的:“我是一只眼睛,一只机械眼睛……我从时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我协调宇宙中个别的或所有的点,由我主宰他们的立足之地。

一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

一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

电影画面是通过电影摄影机的镜头拍摄下来的,因此,画面的再现性和表现性首先是通过使用镜头来体现的,镜头的运用不仅代表了创作者的观念,同时也制约着观众的体验。

我们可以说电影是伴随着长镜头而诞生的,而蒙太奇的运用却使电影成为一门艺术。

长镜头与蒙太奇两种截然相反的艺术手段,给影视艺术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与表现力。

第一节长镜头和空镜头一、长镜头(一)长镜头的涵义长镜头是影视创作中比较重要的表现手段。

要想深入理解长镜头的涵义,必须先探寻长镜头本原含义上的美学概念。

所谓长镜头就是与蒙太奇相对而言的长镜头,其本原是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提倡的景深镜头。

巴赞在他的《蒙太奇运用的界线》一文中,对构成景深镜头的美学要素作了规定,即空间统一,同时展现两个以上动作。

后来的电影家们在此基础上,扩展了长镜头的艺术表现力,是长镜头的形态多样化。

因此长镜头在本原意义上扩展的概念是:在一个统一的时空里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或事件,这里包括两层意义。

一是长镜头都是单镜头,即银幕画面在时间延续过程中,没有切割时空,保持了时空完整性;二是在这个单镜头内展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动作和事件,或表达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含义。

景深镜头即长镜头的本原形态景深镜头:是一种使画面由近至远都很清晰的镜头。

常用短焦镜头结合其他条件产生大景深效果,能够强化银幕的真实感和场景规模,从而保留了现实空间的完整真实。

把长段落镜头与景深镜头结合起来,就构成一种深焦距风格的长镜头。

巴赞所提倡的景深长镜头的主要特征是:(1)强调时空的完整性,银幕的空间真实在现实时间流程中展现,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真实感。

(2)景深长镜头带来多层次立体空间,能如实展现客观事物的多义性和透明性。

景深镜头根据空间透视原理,运用声、光、线条、色彩、构图、场面调度,造成大小、虚实、浓淡等各种对比,使画面具有纵深感,引导观众向画面深处探究。

其中常见的方法是采用多层次场景,使景物处于不同的位置,在同一镜头中显示出不同的景别。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理论与实践的美学探索-电影专业课复习讲义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理论与实践的美学探索-电影专业课复习讲义

实现手段是”通过不同质的画面的组合”, 以”冲突”为核心来组织故事,通过对观众 的情感的冲击引导到激发观众对事物本质 的理性认识. 镜头成为某种符号,产生概念,从而代 替艺术形象。
理性蒙太奇典型范例

代表作品《十月》 集中体现: (25’’—35’’)
如,对于亚历山大三世的雕像的前后处 理; 将将军与拿破仑、机器孔雀与克伦茨基、 克伦茨基与列宁等对列。







1925年25岁时拍摄《战舰波将金号》; 在1958年布鲁塞 尔国际电影节上被评为电影问世以来12部最佳影片之首。
1929年到1932年到欧美访问.拍摄了纵贯墨西哥2000年历 史的史诗片《墨西哥万岁》 。 1932年回国后,他在莫斯科苏联国立电影学院导演系任教, 他制定的导演实习课方法,为电影导演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1945年拍摄了3集片《伊凡雷帝》;这部多声部的影片, 特别是近卫兵宴会的场面以及第二集的声音色彩蒙太奇, 都使它成为世界电影的高峰之一。 苏联出版了《爱森斯坦文集》(6卷),集中了他电影理 论的成就;主要理论贡献:”杂耍蒙太奇”和”理性蒙太 奇”.
影片叙述1905年沙皇时代的一次水兵起义,由五个部分组成:人与 蛆;甲板上的戏剧性场面;死者激发人们;敖德萨阶梯;与舰队相遇。 其镜头的剪辑手法不是遵循叙事逻辑的需要,而是建立在激发观众 心理,完全以”冲突”为核心的组织故事.
以”敖德萨阶梯”段落为例:

“敖德萨阶梯”段落表现了水兵与群众 欢庆胜利以及沙皇军队残酷屠杀群众的场 面。
观摩


一个问题: 在这个段落中,有哪些可以激发 观众情绪和心理的镜头?

体现了其杂耍蒙太奇的艺术思想的镜头表 现:
手的特写、右眼流血的老妇眼睛的特写,暗示残 忍与死亡;一个被打中的学生眼中的主观镜头与 踩着尸体的马靴;婴儿车滚下阶梯,营造紧张气氛; 用局部(战舰)来表现整体(时代);老百姓的奔 跑与沙皇军队的逼近;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迎接沙 皇军队而被枪杀等.

2苏联蒙太奇学派

2苏联蒙太奇学派

2苏联蒙太奇学派爱森斯坦提出, 任何艺术, 无论是文学、诗歌、戏剧, 还是音乐、舞蹈、绘画都有自己的表现语言和表现技巧, 而电影的表现技巧是什么呢? 他认为就是蒙太奇.蒙太奇是一种组织镜头的方法, 即`一种并置原理的运用, 把不同性质的两个电影底片连接在一起, 很自然地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概念, 一种新的总体(爱森斯坦《电影感》)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来的意思是装配、构成,引申用在电影里局势剪辑与组接。

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维尔托夫和库里肖夫为代表的准备,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高峰,以普多夫金为代表的完成。

第一节维尔托夫与库里肖夫的电影实验维尔托夫,苏联纪录片大师,著名的“电影眼睛派”的创始人。

认为:电影镜头比人的眼光更客观,主张实况拍摄的方法,反对一切虚构和编造。

他特别倡导将摄影机隐蔽起来进行拍摄,也就是在被拍摄者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来拍摄。

但是,又强调指出,电影真实地记录并不局限于简单记录生活,电影眼睛应当在保持镜头内容真实的条件下,通过对镜头的选择、剪辑、组接以及配加字幕等方式赋予生活素材以特定的涵义。

也就意味着,蒙太奇不再只是作为连接镜头的技术手段,而是成为分析概括生活的意识形态工具。

乔治.萨杜尔这样评价电影眼睛学派:在电影眼睛学派看来,电影艺术只存在于解说词和蒙太奇之中。

库里肖夫是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建立了一个实验工作室,擅长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实验来论证电影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段和表现潜力。

例如,1920年库里肖夫曾将下面的一些场面连接起来构成一部短片:一个青年男子从左向右走来。

一个青年女子从右向左走来。

两人见面、握手,青年男子用手指点着。

一幢白色大建筑物(白宫)。

两人向台阶走去。

这些片段按照前面的次序连接起来,然后放映在银幕上,结果,观众认为这完全是在同一地点、连续发生的一场戏,认为两个青年是在白宫门前相会。

实际上,上面人物的每一个镜头都是在苏联拍摄的,只有其中的白宫那个镜头是从美国电影上剪下来的。

《蒙太奇理论》课件

《蒙太奇理论》课件

蒙太奇的历史背景
起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影艺术开始萌芽 发展:20世纪20年代,苏联导演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将蒙太奇理论系统化 应用:20世纪30年代,蒙太奇理论在好莱坞电影中得到广泛应用 影响:蒙太奇理论对电影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太奇的基本类型
平行蒙太奇:将两个或多个同时发生的事件 进行交叉剪辑,形成对比或平行关系
交叉蒙太奇:将两个或多个不同时空的事件 进行交叉剪辑,形成对比或平行关系
重复蒙太奇:将同一镜头或场景进行重复剪 辑,强调某种情感或主题
隐喻蒙太奇:通过镜头或场景的隐喻,表达 某种情感或主题
心理蒙太奇:通过镜头或场景的隐喻,表达 人物的心理活动或情感
象征蒙太奇:通过镜头或场景的隐喻,表达 某种象征意义或主题
表现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通过同时展示两个或多个场景,表达不同人物或事件的关系 和情感
对比蒙太奇:通过展示两个或多个场景,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主题和情 感
隐喻蒙太奇:通过展示两个或多个场景,表达隐喻和象征意义
心理蒙太奇:通过展示两个或多个场景,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交叉蒙太奇:通过展示两个或多个场景,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事件的发展
视觉效果
人工智能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 技术,实现蒙 太奇的自动生
成和优化
跨媒体融合:将 蒙太奇与其他媒 体形式相结合, 如电影、动画、 游戏等,创造全
新的艺术形式
互动式蒙太奇: 让观众参与到蒙 太奇的创作和欣 赏过程中,增加 互动性和趣味性
未来蒙太奇的展望
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蒙太奇技术将更加先进和智能化 应用领域:蒙太奇技术将应用于更多的领域,如电影、广告、游戏等 创新趋势:蒙太奇技术将不断创新,出现更多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法 教育普及:蒙太奇技术将逐渐普及,成为更多人了解和掌握的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