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有效学习古诗的六种方法-精品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有效学习古诗的六种方法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对学习者来说,掌
握学习古诗方法往往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因为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会使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有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助于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学生掌握了古
诗的学习方法,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下面,我就介绍一下小学生
有效学习古诗的六种方法。
一、挖眼理线法
挖眼,即挖诗眼。古诗词教学,离不开对字、词、句的教学。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孩子揭示诗眼:有的诗歌,诗眼在他的题目上,初读时就能获得必要的阅读信息,如《忆江南》的“忆”字;有
的诗,诗眼却嵌在全诗的字里行间,需要引领孩子好好品味,才
能体会,如《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泪”、《题临安邸》的“醉”字等。
理线,即理主线,这是引导孩子走进古诗的故事层的最好办法。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我们就可以通过初读――再读――研究读等方式,在找到诗眼“送”的基础上,帮孩子梳理出与“送”相关的内容(用诗中的词语回答):
“送”的时间――烟花三月;“送”的地点――黄鹤楼;“送”的目的地――广陵、扬州;“送”的人物――孟浩然、故
人;“送”的方向――西辞;“送”的工具――孤帆。
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帮孩子找到诗眼,梳理出诗歌描写的
“主线”,教师必须对诗歌有充分的理解,才能有力地驾驭全诗,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诗中“有生命的东西”,才能给学生一个充分施展主动性的天地。
二、背景分析法
诗歌描写的毕竟是遥远的过去,在社会环境、生活特点,语
言习惯等方面与现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学生这方面知识的欠
缺,造成了学习古诗的障碍,只有把作品放在当时的背景之中去理解,教学才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带领孩子走进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诗人的生平及文学风格,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短小精悍的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例如在处理《别董大》这首诗时,教师先后向学生两次补充董大的资料:先是让
学生了解董大这个人,知道他是个出色的七弦琴琴师,但因奸人所害,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紧跟着在理解“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后,补充董大琴艺高超脱俗的资料,让学生从心底里理解这样的人是不愁找不到知音的。这样,学生就能真正理解“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诗的意思了。
每一首古诗的创作都有特殊的时代背景,鉴于此,在学习古诗前有必要弄清古诗的创作背景,这样学生在学习古诗时便有了先知先觉。比如:在学习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
相思》时,我让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学生通过
对时代背景的了解,明白了三首诗词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
念。
三、推敲现景法
诗歌充满了诗情画意,常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马
空《诗品?含蓄》)之处。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
们从语言入手,在理解句意、诗意的基础上,独具匠心地启发学
生融情于景,身临其境,发挥想象,使古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学生
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的画面,将古诗变抽象为具象,变静止为灵动,从而感受其中有声有色、有情有理的丰富
内涵,进而进行探求和艺术的再创。
诗人的创作是触景生情,缘情成诗。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悟诗情画意,可让学生进行想象给古诗配画,或者用简笔画再现诗景。比如学习《草》时,我借助简笔画描绘出“离离原上草”和“一岁一枯荣”的不同场景,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学生很快进入到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之中。将推敲诗句的基础上再现诗歌的诗情画意,称为推敲现景法。
四、诵读品味法
古人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原因就在于只有在朗读
(或吟诵)中才能充分发挥诗歌的抒情、审美艺术效果,也只有
在朗读中,学生才能辨别体味诗的语言,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古诗的内容,理解诗句的层次,必须诵读。因为诵读是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