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世界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哲学和文化2.1世界的物质性(共48张PPT)
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 (客观实在性)之外,还 具有自己的个性
可以被改造的,有生有灭
联 ①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 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离开具体
系 的物质形态,就没有物质。 ②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
正确处理人与自 然的关系,首先 承认自然界的物 质性,认识和利 用自然规律,为 人类造福。否则 人类就会受到自 然界的惩罚。
人类的进化史: 古猿 猿人
新人
现代人
是什么原因促进了古猿向现代人的转变 和人类会的形成?
劳动起决定性作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界
自然界是物质的
的 物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产生 构成要素
质 世界物 性 质性
方 法
意识是物质 世界长期发 展的产物
是自然界的产物 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是人脑的机能 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论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
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抢答:判断对错, 并说明理由。
1、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2、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因而意 识来源于人脑。 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4、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 误的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5、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6、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世界物质性原理
可知性,与不可 知论划清了界限
物质的唯一特性
易错易混提示
客观实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2.1世界的物质性 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中的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的内容。
本框共安排三目的内容:第一目“自然界的物质性”。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阐明了我们需要具备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认识自然界的物质性,掌握物质的概念。
第二目“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从人类社会的产生、从人类社会的构成两个角度,分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进一步阐明了唯物主义的观点。
第三目“意识是物质世界的长期发展的产物”。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人类意识产生的原因,阐明了意识根源于物质,是物质世界的派生物,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含义,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懂得世界的本质。
2.能够结合实际阐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能够用世界的物质性阐述有神论与无神论,摒除有神论的谬误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教学难点: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四、教学过程课程导入:观点辨析:辨析如下观点,复习旧知识,引出本讲内容。
1.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汉)王充2.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英)培根3.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宋)陆九渊4.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宋)程颐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判读上述言论的派别和表达的意思。
引导学生认识到,以上五种观点分别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之前的几节课已经讲解并分析过,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是物质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此基础上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1世界的物质性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4.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深入理解世界的物质性。通过这种对比分析,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世界的物质性这一重要知识点。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首先明确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即世界是物质的、客观存在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然后,我对比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与唯心主义观念,让学生了解两种观念的区别。在此过程中,我运用生动的例子和生活中的物质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世界的本质特征。
(三)学生小组讨论
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物质世界,以满足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世界物质性的内涵,即世界是物质的、客观存在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通过对比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与唯心主义观念,让学生深刻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和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论。
最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人类如何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物质世界,以满足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讨论中,学生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观点,如发展绿色能源、优化资源配置等,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哲学对于生活的指导作用。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总结自己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通过反思与评价,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世界的物质性练习--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基础训练1.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恩格斯这段话意在强调( )①人类给自然界打上了实践活动的印迹②自然界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固有规律③应该减少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活动④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与自然和谐相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下列各项都是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物质就是有形或无形的东西B.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基本粒子等微粒构成的D.桌子、凳子、山、水等具有具体形态的东西都是物质3.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获取了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能谱,有望揭开暗物质之谜,推动解释宇宙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将怎样演化。
这表明( )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客观的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④具体科学的进步为哲学的发展提供指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下列选项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是( )A.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都是客观的C.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D.自然界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5.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是完全一样的②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具有物质性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一切活动无须人的意识的参与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客观物质过程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6.人工智能虚拟机器人“小冰”出版了自己“创作”的诗集。
对此,有评论指出,小冰或许可以写出“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却注定难以感受到那种彷徨;或许可以用文字勾勒“一湾浅浅的海峡”,却注定难以体会到跨越海峡的乡愁。
《第二课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世界物质性的含义和实质,能初步认识世界万物的统一性和发展性,能够辩证地分析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关系。
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使其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物质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世界物质性的基本概念,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物质现象,理解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与教辅资料准备:准备《世界的物质性》相关教材、教辅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2. 学生预习:布置学生预习本课内容,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3. 教学环境准备:准备多媒体教室,确保网络通畅,准备相关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引导激趣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实例(如水、空气、食物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物的共同特点,引出“物质”这一概念。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物质”,并问他们如何理解“物质性”的概念,有哪些现象和感受能够体现出物质的实在性。
二、深入学习1. 探索新知(1)讲解“世界的物质性”这一概念,解释物质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物质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围绕“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展开讨论,加深对物质性概念的理解。
2. 互动交流(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物质”的理解和感受,并记录下小组的讨论成果。
(2)邀请小组代表上台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
(3)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学生对“世界的物质性”有全面而准确的理解。
三、实践应用1. 实践活动(1)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质现象,如水结成冰、植物生长等,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
(2)分析生活实例:选取一些生活中与“物质”相关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其中体现的物质性原理。
【课件】2.1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2022年秋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教材解读与拓展(统编版必修4
思考:桌子、太阳、粮食是不是哲学上说的物质?
答案:桌子等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一种物质现象。但它们不是哲学上的物质。
动物
共性
水果
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朴素唯
物主动有义物太具哲多体学的形的不态同观:点。 个性
水果具体形态: 有许多的不同
人脑的结构
3.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生理
同样是人,为什么东西方的人对神的想象不同?
玉
耶
释
皇
稣
迦
大
像
牟
帝
尼
像
像
玉皇大帝的外貌酷似汉族人,耶稣的外貌像西方人,释迦牟尼的外 貌则与印度人相像,可见,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创造神的。
物质有可知性,能被人们 所认识。 (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准确把握物质的含义
“不依赖于 人的意识”
物
“能为人的
质
意识所反映”
“客观实在”
是指物质具有客观实性,无论人们是 否感受到或是不承认它的存在,它者 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说明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 映、所认识。世界上只有尚末认识的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客观性
集中 体现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知识归纳: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构成要素(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 物质体系。
3、从发展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第五课)
世界的物质性-高中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一: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 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二:世界的物质性
课堂小结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 期发展的产物
易错易混
1. 有了人脑一定就会产生意识。(×)
2.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管梦境多么离奇,它也是对客观存在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是客观的 物质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 集中体现了人类社 会的物质性。
难点突破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 占陆地面积的33%。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地理环境具有物质性(客观实在)
人口因素具有物质性(客观实在)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产生看)P19中1
改变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 动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 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难点突破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从构成看)
构成社会物 质生活条件 的基本要素
世界物质性原理
原理必背
世界观: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
要素,都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 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科学无神 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呢?
整体思维
《第二课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概念以及世界的物质性,掌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物质现象,提高观察、思考和辩证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物质的概念以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和案例等素材。
2. 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现实生活案例,以便于学生理解。
3. 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了解基础知识。
4. 准备教学道具,如黑板、白板、笔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观看一段有关世界各地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世界之大、之广,并引出“世界是物质的”这一观点。
2. 提问学生,让他们回答世界是什么构成的?以此引出本课的主题——世界的物质性。
(二)新课教学1. 讲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1)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说明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2)举例说明物质存在的形态,如:气态、液态、固态、场态等。
2. 探究世界的物质性(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世界的本原问题,以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补充。
3. 课堂小结(1)总结世界的物质性观点,强调物质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从物质的角度看待世界?(三)课堂活动1. 组织学生模拟购物情景剧,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购物场景,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展示商品交换的物质性本质。
通过此活动让学生理解经济规律背后的本质特征——物质性。
2. 学生自愿组织表演一个寓言故事或童话故事,展示其主题寓意并引导学生从物质角度看待生活中的种种现象。
(四)布置作业思考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及其表现,以个人日记或作文的形式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2.1世界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哲学 与文化2 .1世界 的物质 性(共48 张PPT )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从人们改造自然 物来看,自然物 人工化的基础和 前提,则是客观 存在的自然物及 其属性与规律
正确处理人与自 然的关系,首先 承认自然界的物 质性,认识和利 用自然规律,为 人类造福。否则 人类就会受到自 然界的惩罚。
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 人类生活的地球,早在46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但长期 没有生物,没有人类,因而也就没有人的意识。只是到 了距今大约300万年前,地球上才出现了人类。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哲学 与文化2 .1世界 的物质 性(共48 张PPT )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 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哲学 与文化2 .1世界 的物质 性(共48 张PPT )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可知性,与不可 知论划清了界限
物质的唯一特性
易错易混提示
客观实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
物质(客观实在) 意识
物质和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只有物质是客观实在
动物
抽象
具 体表 现
2.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物质
物质具体形态
概括了万事万物 区 的共同本质,是
共性 别 既不能创造,也
不能消灭
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 (客观实在性)之外,还 具有自己的个性
可以被改造的,有生有灭
联 ①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 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离开具体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世界的物质性课件
议题•探究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目标素养
1.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从而加深对辩证唯 物主义物质观科学性的理解。 2.从意识的内容和反映形式两个方面,理解意识的本质:意识 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3.坚定地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鲜明地反对唯心主义。 4.要牢固地树立物质决定意识的思想,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 仰。
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 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 材料没有涉及现象与本质的问题,排除A项。
这句话强调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知识•学习
议题•探究
自主预习 预习检测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 自然界 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 反应 特性,到低等生物的 刺激感应 , 到动物的感觉和 心理 ,再到人类 意识 的产生,是一个 漫长的过程。 2.人的意识是 社会发展 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 人脑 的生成, 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 语言 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 富了意识的内容。
自主预习 预习检测
知识•学习
议题•探究
人类社会的活动都是人有意识的活动,所以人类社会是主观 的。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构成社 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 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 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知识•学习
议题•探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2.1世界的物质性一、教材分析本框是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题。
从内容上来看,主要介绍世界的物质性,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从知识构成上看,本框既是对第一单元中唯物主义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也是学习本单元后面一框中运动、规律等知识点的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地位上看,对于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起到基础性作用,也为本单元提倡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方法论主题服务。
二、教学目标通过观看和分析“地球进化史”“人类发展史”“人工智能机器人”等视频图文资料,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懂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锻炼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通过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培养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的理解。
学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用客观的眼光看问题,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的概念、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难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阅读有关“我国火星探测”相关图文资料。
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
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这意味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迈出了我国宇宙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重大里程碑。
关于宇宙的产生,中外有各种认识:中国古代传说有——盘古开天地和女娲补天说,而西方比较有名的是——上帝创世说。
查阅资料,从科学的角度说说,宇宙是怎么产生的?提示:宇宙的形成和各种传说人物没有任何关系,更不是人们猜想产生的,而是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在哲学上叫做事物是客观的,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世界的物质性。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 2.1世界的物质性课件(共23张PPT)
客观性
叁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探究与分享】 材料 据专家预测,2020年以后人工智能技术将迎来爆发期。人工智 能从诞生以来,正以快速的速度接近人类的思维能力,理论和技术日 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エ智能带来的科技 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 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 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就比如运用人工智能战胜围棋高手的 Alpha Go 就是一个人工智能技术的体现。但一直以来,人工智能的发展都饱受 非议。很多人都会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及其道德观念表示担忧。
冠状病毒的本质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它来源于物质世界世界。人类 对“冠状病毒”的研究认识,说明世界是可知的。
2.1世界的物质性
壹
自然界的物质性
【探究与分享】 材料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0年2月3日0时5分在四川省成 都市青白江区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21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0.74 度,东经104.46度。地震发生后,成都市启动3级应急响应,成都市消 防救援支队出动34车150人赶赴现场。据了解,此次地震未接到人员伤 亡报告,震中有少量房屋受损。
新知导入
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 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 。2020年2月21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修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命
2.1世界的物质性优秀教学案例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3.结合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如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全球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物质性观点进行分析。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世界的物质性。例如:“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性在世界各个领域如何体现?”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世界物质性的概念,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有形的,是可以被人类认识和改造的。
2.引导学生掌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理解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都具有物质性。
3.培养学生运用物质性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重大成就,让学生亲身体验世界物质性的体现,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提出问题:“这些成就背后体现了世界的什么特性?”引导学生思考世界的物质性。
(二)讲授新知
1.讲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教师详细阐述世界的物质性,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都具有物质性。
2.分析世界物质性的体现:教师举例说明世界物质性在各个领域的体现,如科技成就、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等。
3.引导学生运用物质性观点分析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说科技成就是物质性的体现?”“物质性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教师引导学生对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提升学生对世界物质性的认识。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如“你是否真正理解了世界的物质性?”“你在生活中如何运用物质性观点?”等,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 界的物 质性( 共29张P PT)
物质的概念
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线
具有客观性,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
1、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 地存在着 2、从物质世界万事万物中抽象和概 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 界的物 质性( 共29张P PT)
沙发桌椅、黑板是物质吗?
它们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属于物质范畴,是一种物质现象。如 果将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就会陷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 界的物 质性( 共29张P PT)
1 【易错点提示2】 ②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P18
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
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 线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 特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 界的物 质性( 共29张P 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 界的物 质性( 共29张P PT)
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两
系 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
具体的关系,但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
世界中的一部分。
P17
※自然界是客观的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 提,人们在利用、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尊重、保护 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真理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1 世界的物质性
议题:世界的物质性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学习重点: 物质 意识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
整个世界
自然界
物质世
(客观世界) 人类社会
界精神世界 思维领域(思想、观念)
“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 界的物 质性( 共29张P 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 界的物 质性( 共29张P PT)
贰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 界的物 质性( 共29张P 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 界的物 质性( 共29张P PT)
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概体括的物共质同形本态。质 P18 了解
山川湖泊
电场 磁场
风雨雷电
花鸟鱼虫
声波 射线
…………
具体的物质形态
比较 物 质
共性:唯一特性
区 (客观实在性)
别
既不能创造, 也不能消灭。
Hale Waihona Puke 物质具体形态除了共性(客观实 在性)之外,还具 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可以被改造,有 生有灭。
联 物质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概括和抽象,
补充
P18
抽象概
水果
括
---物质
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唯一 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概念、抽象 、一般、共性)
---物质的具体形态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具
体
表
现 可以被改造,有生有灭。
(具体、个别、个性)
哲学的物质概念
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
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
动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
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 形成了社会关系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 脑量的变化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 社会。 P19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 界的物 质性( 共29张P PT)
1 【易错点提示1】 ①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P18
自然界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人类社会
补充
人的思维
1.客观实在是指物质现象,是一种属性。 客观存在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是一种状态。
2.“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不一定是“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 界的物 质性( 共29张P PT)
高等生命体
鸟类
脊椎动物的进化:鱼类 两栖类型 类
爬行类
哺乳
灵长类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 界的物 质性( 共29张P 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 界的物 质性( 共29张P PT)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什么是物质? 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物质世界?
地球的起源及演变过程表明,宗 教的“创世说”是站不住脚的。不仅 是地球,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发 展都是客观的。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 界的物 质性( 共29张P PT)
☆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自然过程:
无机物 有机物
蛋白质、核酸 生命体
低等生命体
合作探究
人类的进化史: 古猿 猿人 新人
现代人
是什么原因促进了古猿向现代人的转变 和人类社会的形成?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 界的物 质性( 共29张P 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 界的物 质性( 共29张P PT)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P19
(主观世界)
壹
自然界的物质性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探究:
世界是怎么来的?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真的是由盘古开 天辟地而来吗?自然界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人类真的是由女娲制 造出来的吗?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造人
太阳系是在约50亿年前由气体尘 云形成的。地球在约46亿年前产生, 它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 凝聚而形成的。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 界的物 质性( 共29张P PT)
时政链接
尊重自然 敬畏生命
我国古代十分强调对自然的尊重,提出了“天人 合一…道法自然”等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 素思想。然而,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们也产生了 征服自然的欲念,忽视对自然的保护,酿成环境灾难。 2019年底到2020年初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再 次给人们敲响警钟,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