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给药系统的现状与未来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靶向药物汇总分析PPT

靶向药物汇总分析PPT
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进展
加强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个性化精准医疗在靶向药物领域的快速发 展和应用。
谢谢
THANKS
激活或抑制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 胞的免疫应答。
常见靶点类型
激酶类靶点
如EGFR、HER2、ALK等,通过抑制激酶活 性,阻断信号传导通路。
生长因子受体类靶点
如VEGFR、PDGFR等,通过抑制生长因子 与其受体的结合,阻断信号传导。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类靶点
如CDK、Aurora激酶等,通过调节细胞周 期进程,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其他类型靶向药物
1 2
作用机制
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等,通 过不同的机制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常见药物
索拉非尼、舒尼替尼、贝伐单抗等。
3
适应症
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如肾癌、肝癌、胃肠间质瘤 等。
不同类别药物优缺点比较
小分子抑制剂
01
优点包括口服给药方便、作用迅速等;缺点包括可能产生耐药
性、对非靶标酶的影响等。
单克隆抗体药物
02
优点包括高度特异性、激活免疫系统等;缺点包括生产成本高、
可能引起免疫反应等。
其他类型靶向药物
03
优点包括多种机制干扰肿瘤细胞生长、对某些难治性癌症有效
等;缺点包括副作用较多、需要个体化治疗等。
05 临床应用现状及挑战
CHAPTER
适应症范围及疗效评估
适应症范围
03 靶向药物作用机制及靶点
CHAPTER
作用机制
阻断信号传导
诱导细胞凋亡
通过抑制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关键蛋白 ,如激酶、生长因子受体等,阻断细胞增 殖、分化、迁移等过程。

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课件ppt

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课件ppt
微粒给药系统被动靶向机制:
体内网状内皮系统(RES) 中吞噬细胞, 将一定大小的微粒作为异物而摄取,较大 的微粒由于不能滤过毛细血管床,而被机 械截留于某些部位。
16
被动靶向
(passivetargeting preparation)
Small unilamellar vesicles (SUVs) Liposomes/脂质体靶向性
巨噬细胞摄取到达肝枯否细胞(Kupffer cel1) 超结构自动放射摄影术显示:所载氨苄西林能影响细菌壁并通过扩散穿过细胞而作用
如青霉素G脂质体制成眼用制剂时,局部透过角膜的能力大于单纯药物4倍,用原剂量的1/10即可具有透过角膜作用;
溶酶体中; 缺陷:并非适于所有难溶性药物;
表明可快速进入骨髓特异性与白血病细胞结 -抗生素纳米粒给药系统
➢带正电荷微粒: 则易被肺部的毛细血管截留 而靶向于肺部;
21
被动靶向
(iopna)ssivetargetingpreparat ----微粒粒径 ----表面性质
22
4.2 主动靶向
(Active targeting preparation)
通过改变微粒在体内的自然分布而到达特 定靶部位。也即避免巨噬细胞摄取,防止在肝 内浓集。主要方法包括:
< 7um 肝脾中单核巨噬细胞摄 乳剂可降低塑料输液器的吸附;
应用糖衍生物修饰载体,可靶向白细胞、肺泡囊、肝细胞等靶部位:
取 免疫微球
定位浓集,高效、低毒 • 亲水性的外壳具备“隐形”特点
100-200nm微粒被网状内皮系统 4 作为缓释药物传递系统
由于肿瘤血管生长迅速,外膜细胞 载药纳米粒脑靶向---机理:
5
TDDS 研究进展
• 首先由Ehrlich P在1906年提出; •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材料科学的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靶向治疗现状及进展68页PPT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靶向治疗现状及进展68页PPT

Avastin 7.5mg/kg every 3 weeks + CG 6
PD
Avastin 15mg/kg every 3 weeks + CG 6
PD
Two-stage design – Initially, 210 patients were randomised to one of the three arms (1:1:1) – following assessment, 1:1 randomisation continues to the CG-alone plus one CG + Avastin arm – no crossover allowed
12
18
24
30
36
Months
Sandler A, NEJM 2019
Gemcitabine-cisplatin +/- Avastin in NSCLC: a phase III trial
CG alone 6
Previously untreated, stage IIIb,
IV or recurrent NSCLC (n=830)
OS 高加索人(n=945)
亚裔(n=121) 腺癌(n=412)
11.3月 10.5月 17.6月 12.0月
鳞癌(n=347)
10.2月
B组(CV) 10.1月 9.1月 20.4月 10.2月
8.9月
P 0.0441 0.0025 0.4992 0.0673
0.0567
结论:联合治疗对高加索人总生存期的改善优于亚洲人, 而且独立于组织学分型,不过亚洲人总生存期较长
EGFR-TKI与化疗药物联合存在某些共同获益人群 EGFR-TKI与化疗药物存在拮抗的作用

《靶向治疗》课件

《靶向治疗》课件

常见的基因治疗策略 包括溶瘤病毒治疗、 基因编辑等。
基因治疗可以通过多 种方式实现,如基因 敲除、基因置换或基 因修饰等。
03
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靶向治疗
总结词
肺癌的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肺癌细胞中特定的基因突变,通过 抑制突变基因的表达或促进正常基因的表达来达到治疗目的 。
详细描述
肺癌的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肺癌细胞中特定的基因突变,如 EGFR、ALK、ROS1等,通过使用特定的靶向药物,如吉非 替尼、克唑替尼等,来抑制突变基因的表达或促进正常基因 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肺癌的目的。
肝癌的靶向治疗
总结词
肝癌的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肝癌细胞中特定的基因突变和受体,如VEGF、EGFR、c-MET等,通过抑制突变基因和 受体的表达或促进正常基因和受体的表达来达到治疗目的。
详细描述
肝癌的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肝癌细胞中特定的基因突变和受体,如VEGF、EGFR、c-MET等,通过使用特定的靶向 药物,如索拉非尼、贝伐珠单抗等,来抑制突变基因和受体的表达或促进正常基因和受体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 肝述 • 靶向治疗的主要类型 • 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 • 靶向治疗的未来展望 • 靶向治疗的挑战与对策 • 案例分享
01
靶向治疗概述
靶向治疗定义
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特定疾病或特定 基因突变的药物治疗方法,通过设计 特定的药物来针对疾病相关的靶点, 以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
靶向治疗的优势与局限性
01
02
03
耐药性
长期使用靶向治疗可能会 导致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 。
高昂的价格
靶向治疗药物通常价格较 高,可能给患者带来较大 的经济负担。
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接受 靶向治疗,需要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肿瘤靶向用药PPT课件

肿瘤靶向用药PPT课件

VEGF抑制剂在肾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针对肾癌,VEGF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等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缩小肿瘤体积,延长生存期。
详细描述
肾癌是一种血管丰富的恶性肿瘤,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VEGF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等可与 VEGF蛋白结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缩小肿瘤体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HER2阳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
总结词
针对HER2阳性的乳腺癌,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可显著降低肿 瘤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详细描述
约20%的乳腺癌患者HER2基因过度表达,这些患者病情进展较快,预后较差。 然而,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可特异性地与HER2蛋白结合,抑制 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显著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肿瘤靶向用药ppt课件
目 录
• 肿瘤靶向用药概述 • 肿瘤靶向用药的研发历程 • 肿瘤靶向用药的临床应用 • 肿瘤靶向用药的未来挑战与对策 • 肿瘤靶向用药的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肿瘤靶向用药概述
肿瘤靶向用药的定义
01
肿瘤靶向用药是指针对肿瘤细胞 特有的基因或蛋白质,设计具有 针对性的药物,以抑制或杀死肿 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肿瘤靶向药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靶向药的研发将更加深入,有望发现更多的治疗靶点和治疗 策略。
未来,肿瘤靶向药将更加个性化,根据患者的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同时,随着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法的出现和发展,肿瘤靶向药将与其他治疗方 法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肿瘤靶向用药的发展前景
新型靶点的发现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将会有更多的新型靶点被发现, 为肿瘤靶向用药提供更多的治疗

靶向制剂靶向给药PPT课件

靶向制剂靶向给药PPT课件

作为抗肿瘤药物的载体, 抗
脂质体具有能增加与癌细胞

的亲和力,克服耐药性,增 加药物被癌细胞的摄取量,
瘤 药 物
降低用药剂量,降低毒副作

用的特点


第10页/共24页
抗寄生虫药物的载体
脂质体可定向地将治疗药物有 效地运送到网状内皮系统患病的 细胞中释放药物,可治疗网状内 皮系统疾病(如利什曼病、疟疾)
第13页/共24页
其他应用
❖酶的载体 ❖抗结核药物的 载体 ❖激素类药物的 载体
➢作为免疫激活 剂、抗肿瘤转 移
➢在遗传工程中 的应用
第14页/共24页
脂质体的作用机制
吸附——属于物理吸附 脂交换——脂质体的脂类与细胞膜
上脂类发生交换
内吞——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 融合——脂质体的膜材与细胞膜的
构成物相似而融合进入细胞内,经 溶酶体消化释放药物
靶向制剂的研制有何意义?
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 药剂学方面的稳定性低或溶解度小 • 生物药剂学方面的低吸收或生物不
稳定性 • 药物的生物半衰期短和分布面广而
缺乏特异性 • 药物的治疗指数(中毒剂量和治疗
剂量之比的分类
靶向制剂
被动靶向制剂 (passive targeting preparation)
第20页/共24页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用某些物理化学方法可使靶向制剂在特定部 位发挥药效。包括:磁性靶向制剂、栓塞靶向制
剂、热敏靶向制剂、PH敏感靶向制剂
第21页/共24页
磁性靶向制剂
动脉栓塞靶向制
利用体外磁场响应 剂
导向至靶部位的制剂 (磁性微球、微囊、脂 质体、乳剂等)治疗离 表皮较近的癌症有明显 效果

靶向给药系统的现状与未来概要演示精品PPT课件

靶向给药系统的现状与未来概要演示精品PPT课件
• 如柔红霉素空间稳定脂质体
3.纳米粒子技术
纳米粒 (NP) 是一类直径在1~1000nm之 间固态胶体颗粒, 能够与药物交联、吸附,并携 带药物通过各种细胞膜,甚至血脑屏障 。
纳米粒的表面修饰:以延长纳米粒在体内循 环时间。
最成功的表面修饰是采用Tween80包衣 。
(三)肝靶向给药系统
• 前体药物 • 糖蛋白复合物 • 载体导入
三、新型靶向载体研究进展
• 聚合物纳米粒主动靶向载体 • 磁性脂质体靶向给药系统
(一)聚合物纳米粒主动靶向载体
• 优点 :
(1)药物包封率高,载药量高 ; (2)稳定性好 ; (3)能有效保护药物,使药物免受体液和酶的破 坏而发生分解; (4)NP可作为药物贮库而具有缓释效果 ; (5)通过修饰能主动靶向于特定的器官、组织 或细胞。
• 如已上市的复方氟脲嘧多相脂质体、紫杉醇脂 质体、阿霉素脂质体等 。
• 主动靶向脂质体 脂质体表面偶联特异性抗体、配体或基团
等, 达到高度定向的作用。
• 如将载有多柔比星脂质体偶合人源化单抗隆抗 体的片段F(ab)2构成复合物MCC465,在治疗胃肠 肿瘤的临床实验中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而副 作用显著降低。
副作用低; • (6)具有亲淋巴性。
淋巴靶向的载体
一 非生物降解载体制剂 • (1)活性炭 • (2)硅粒
二 生物降解载体制剂 • (1)高分子偶联前体药物 • (2)脂质体 • (3)微球 • (4)乳剂
目前已用于淋巴化疗的药物有:
丝裂霉素C,氟尿嘧啶,氨甲喋呤,多柔比 星,顺铂,博来霉素,环磷酰胺,阿柔比星等。
Ce=(Cmax)p/(Cmax)s 每个组织或器官中的Ce表明药物制剂改变药 物分布的效果,Ce越大,表明改变药物分布的 效果越明显。

《新型给药系统》课件

《新型给药系统》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骨架型、渗透型、生物降解型等新型缓控释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这些新型材料能够根据药物性质和疾病特点,实现对药物释放速度和释放时间的精准控制,提高治疗效果。
缓控释给药系统的挑战与前景
尽管缓控释给药系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如生产成本、药物稳定性、安全性等问题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缓控释给药系统有望在慢性疾病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型给药系统》ppt课件
• 新型给药系统简介 • 新型给药系统的技术原理 • 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 新型给药系统的市场前景与挑战 • 新型给药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
01 新型给药系统简介
新型给药系统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新型给药系统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 ,将药物传递到目标部位,实现局部 或全身治疗目的的医疗技术。
智能给药系统的挑战与前景
尽管智能给药系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如材料稳定性、生产成本、安全性等问题。未来,随着 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智能给药系统有望在重大 疾病智能化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04 新型给药系统的市场前景与挑战
新型给药系统的市场前景
1 2 3
创新药物研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给药系统为创新 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有望为患者提供 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才和技术支持。
研发周期长
02
新型给药系统的研发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临床试验和验证,耗费
大量时间和资源。
成本压力大
03
新型给药系统的生产成本较高,可能影响其市场推广和应用。
新型给药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恶性肿瘤靶向治疗新进展课件

恶性肿瘤靶向治疗新进展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与应对
01
02
03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建立完善的药物不良反应 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 理不良反应。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基因型、病情等 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 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药物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反应情况,适时 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治疗 效果与安全性。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因肿瘤类型、部位、分期等不同而异,常见症状包括肿块、疼痛、出血等。
诊断方法
包括病理学检查(如活检)、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肿瘤标志物检测 等。
03
靶向治疗药物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靶向治疗药物原理及分类
原理
ERA
恶性肿瘤现状与挑战
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
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 健康。
恶性肿瘤治疗现状
传统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化疗等具有一定局限性,疗效与副作 用之间存在矛盾。
恶性肿瘤异质性
恶性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患者之间以及同一患者不同病灶之 间存在差异,给治疗带来挑战。
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分裂、迁移和血管生成等过程, 达到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分类
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靶向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抗体 偶联药物等)。
各类靶向治疗药物优缺点分析
小分子靶向药物
01
02
优点:口服方便,透过血脑屏障能力强,适 用于多种肿瘤。
缺点:易产生耐药性,副作用较多,对正 常细胞也有一定杀伤作用。

靶向药物治疗 ppt课件

靶向药物治疗  ppt课件

肿瘤细胞“抬 头”
机体免疫力彻底摧毁
肿瘤复发
ppt课件
肿瘤转移
4
靶向治疗:具有针对致癌机制特点,直接攻击致癌 病因,选择性强。
“靶向”分为三个层次:
1、针对某个器官(器官靶向) 2、针对某种类别的肿瘤细胞(细胞靶向)
3、针对肿瘤细胞里的某一个蛋白家族的某部 分分子,或者是指一个核苷酸的片段,或者一 个基因产物进行治疗。(分子靶向)
Bcr-Abl
KIT
Glivec(伊马替尼)2002 CM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GIST
Sorafenib(索拉非尼)2005 RCC(肾细胞癌) 2008 HCC(肝细胞癌) Vandetanib(凡德他尼 )2006 MTC(甲状腺髓样癌) Sunitinib(舒尼替尼 ) 2006 RCC GIST(胃肠间质瘤)
KRAS基因在很多癌中都发生了突变,这些突变破坏了 KRAS蛋白内在的GTPase活性,从而使得KRAS蛋白处 于持续活性状态。
ppt课件 23
在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中,EGFR 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爱必妥)能有效阻 止信号传导,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KRAS基因如果发生突变,就会刺激促 进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并且不 受上游EGFR的信号影响,影响西妥昔单 抗(爱必妥)的治疗效果。
肿瘤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展概述
ppt课件
1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严重危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其治疗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化疗和放疗由于缺乏特异性,取得疗效的同
时,也往往给患者带来较大的毒副作用。
ppt课件
2
传统化疗
生长快速的肿瘤细胞
ppt课件
3
结果: 肿瘤细胞灭亡
机体很多细胞一起“陪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单克隆抗体修饰的免疫脂质体亦具有特 异性,能将药物定向运载到靶细胞。
4.糖复合物载体
• 如精氨酸加压素与转葡糖基、甘露糖基和2-去 氧转葡糖基形成糖复合物,经体内外研究均显 示出特异的肾摄取性能。
主动靶向
• 前体药物 :主要包括γ -谷氨酰-L-多巴和N- 酰基-谷氨酰磺胺甲恶唑前药。
• 抗体 • 其他 :基因治疗和生物力学的方法
3.脂质体
• 肾靶向障碍:脂质体具有天然的靶向性 • 措施:脂质体表面修饰。 • 常用的表面修饰剂如poloxamer407、PEG。
举例:含poloxamer407的多柔比星脂质体
• 结果: 含poloxamer407的多柔比星脂质体组在非
网状内皮系统器官(如肾脏、胃、大肠、小肠、 肺等)的含量要比游离多柔比星组高。
药物制剂的te与药物溶液的te相比,说明 药物制剂靶向性增强的倍数。
二、靶向制剂的研究现状
• 肾靶向制剂 • 脑靶向制剂 • 肝靶向制剂 • 肿瘤靶向制剂 • 淋巴靶向制剂
(一)肾靶向制剂
实现肾靶向的生理条件
①肾血流量大 ②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较高 ③具有转运系统。 ④具有代谢功能,为前体药物的应用创造了有利的
靶向制剂(targeting drug delivery,TDS)
靶向制剂又称为靶向给药系统,是指载体 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 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 结构的给药系统。
靶向制剂可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提高 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和患者的顺从 性。
靶向制剂分类
条件。
实现肾靶向给药的方法
• 药物载体转运靶向 • 主动靶向 • 基因治疗 • 其他
药物载体转运靶向
利用药物载体,使药物被生理过程自然吞噬而 实现肾靶向。
基本思路: 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载体,将药物
运送到肾脏,实现定向给药,从而降低药物的 不良反应;
同时将药物载体系统设计成药物的贮库, 则可以实现药量的控制释放,在较长时间内维 持平稳的血药浓度。
1.低分子质量蛋白质(LMWP)载体
• LMWP一般是指分子质量较小,在循环系统具有 生物活性的一类蛋白质,其中包括酶(如溶菌 酶)、免疫蛋白(如轻链的免疫球蛋白)、肽类 激素(如胰岛素、生长量比药物大,所以能够控制所 结合药物的动力学性质;可以经肾小球滤过,并 被肾近曲小管细胞重吸收。因此,药物与LMWP 形成的复合物能够很快离开循环系统,而浓集 于近曲小管细胞。在这些细胞中,LMWP被转运 到具有蛋白水解活性的溶酶体中,被水解代谢 为短肽和小分子氨基酸,所载药物可能被活化 和释放出来。
Ce=(Cmax)p/(Cmax)s 每个组织或器官中的Ce表明药物制剂改变药 物分布的效果,Ce越大,表明改变药物分布的 效果越明显。
(3)靶向效率te
te=(AUC)靶/(AUC)非靶 表示药物制剂或药物溶液对靶器官的选择 性,te大于1表示药物制剂对靶器官比非靶器 官有选择性,te越大,选择性越强。
•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应用某些物理化学方法使
靶向制剂在特定部位发挥药效。如应用磁性材料与药 物制成磁导向制剂,在足够强的体外磁场引导下,通
过血管到达并定位于特定靶区。
靶向性评价指标
(1)相对摄取率re re=(AUCi)p/(AUCi)s
re大于1表示药物制剂在该器官或组织中有 靶向性,re越大靶向效果越好,小于1表示无 靶向性。 (2)峰浓度比Ce
(二)脑靶向技术
促进药物透过BBB的策略:
• (1)增加药物分子的脂溶性; • (2)设计药物传递体的某个部分,使其成为载体
介导转运体的底物; • (3)设计药物传递体某个部分,使之能与受体介
导转运体特异性结合; • (4)减少多药耐药蛋白对药物的外向转运。
管床,到达肾荷瘤器官中;>15μ m的微粒,可被肾 完全摄取,故可采用脂质、类脂质、蛋白质、 生物材料等作为载体材料,将药物包裹或嵌入其 中制成各种可被肾阻留或摄取的胶体或混悬微 粒制剂 。 • 常见微粒类型:微球、微囊、毫微粒等
举例:肾靶向微球
• 机制: 微球作为肾靶向的载体主要是利用了其栓塞性,可
在体内特异性分布。栓塞的目的是阻断对靶区的供血 和营养,使靶区的肿瘤细胞缺血坏死;如果栓塞制剂含有 抗肿瘤药物,则具有靶向性化疗与栓塞的双重作用。
• 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用于肾动脉血管栓塞化疗的微球 制剂有:
丝裂霉素白蛋白微球、多柔比星白蛋白微球、磁 性明胶微球、聚乳酸微球、5 Fu白及微球和红细胞微 球等。
• 被动靶向制剂:即自然靶向制剂。载药微粒被单
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摄取,因此可在巨噬细 胞丰富的组织或器官浓集,因此可通过正常的生理过 程运送到肝、脾等组织。
• 主动靶向制剂:采用修饰的药物载体为“导弹”,
将药物定向运送到靶区浓集而发挥药效。如载药微粒 表面修饰后,使之不被巨噬细胞识别,或连接特异性 的配体或抗体等,能够改变微粒在体内的自然分布而 到达特定的靶部位。
举例:卡托普利-溶菌酶复合物
• 机制: 卡托普利属于含巯基的药物,可以先与间隔
基形成二硫键再与溶菌酶LZM以酰胺键结合。 在肾脏,二硫键发生断裂释放出有药理活性的卡 托普利。 • 结果:
给予复合物后肾脏中卡托普利二硫化物的 总量是单独给予同等剂量卡托普利的6倍。
2.微粒载体
• 理论基础 通常粒径>12μ m的微粒,可被阻滞于毛细血
靶向给药系统的现状与 研究进展
药剂教研室
一、概述
• 靶向制剂发展概况 • 定义与分类 • 药物制剂靶向性评价指标
靶向制剂的发展
• 1906年,Ehrlich P首次提出靶向制剂的概念 。 • 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比较全面地研究靶向制剂,
包括它们的制备、性质、体内分布、靶向性评价以及 药效与毒理。 • 1993年FlorenceAT创办了“Journal of Drug Targeting”,专门刊载靶向制剂的研究论文,促进了 医药界对靶向制剂的重视和深入研究。 • 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药剂学 项目中,靶向制剂占25项,占总数的48.1%,可见我国 对靶向制剂研究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