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张纸公开课导学案—学生版

合集下载

《半张纸》导学案答案(整理).pptx

《半张纸》导学案答案(整理).pptx

去思考、想象、填实。这是结离寓所的那一霎那阅读到半张纸的二分钟,而
幸福易逝的感叹,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
中对幸福的执著追求。
E.小说中有一句很关键的话,那就是“这两分钟里,他又重度过他一生中的
两 年”。从“两分钟”到“两年”,这个涵盖诸多又极为凝炼的投射,正是作者
巧妙 地抓住了“半张纸”,并以半张纸上的一系列名称和电话号码展开情节的
剧《到大马士革去》、小说《红房子》等。
导入新课: 1936 年,瑞典学院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美国著名的现代剧作家奠基者尤金·奥 尼尔。他在“受奖演说”中高度评价了瑞典剧作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对他的
影 响:“我的工作受惠于一切现代戏剧家中最伟大的天才——你们的奥古斯特
·斯 特林堡。”
奥尼尔,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什么要给予他如此高的评价呢?
结果。 答 E 给 3 分,答 C 给 2 分,答 A 给 1 分;答 B、D 不给分。
2、整体阅读,用简要的语言复述小说情节,并简要分析小说主要运用了什么叙 述手法。 写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搬离过去的住所之前对生活的一些追忆。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 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我们称之倒叙。)
C.小说通篇都用白描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一位年轻房客两年间的生活经历,
从他的年轻有为,到觅得佳偶到幸福的新婚,直至心爱的妻子因生产而死去。房
间里电话旁的半张纸上用极其简单又典型的词唤起他们两年的生活轨迹。
D.作品采用倒叙的结构手法,通过心理、神态等的描写,写一位刚刚失去妻 子 和孩子的丈夫在搬离过去的住所之前对生活的一些追忆,表达了对人世无常、

第11课 半张纸 学案(含答案)

第11课 半张纸 学案(含答案)

第11课半张纸学案(含答案)第11课半张纸精神安于简朴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须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

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

温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是不断膨胀的市场刺激起来的。

富了总可以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

这样,赚钱便成了你的唯一目的。

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所以,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护精神上的自由。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

”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

或者用孔子的话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确,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相去不远了。

1.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左传隐公三年赏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

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劝谏卫庄公的话,卫庄公不听劝谏,他的宠子公子州吁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溺爱,会使子女走上邪路。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赏读不用曲尺和圆规,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

我们的生活,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

一.作家作品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诗人,被誉为“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斯特林堡是瑞典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欧洲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先驱。

他的作品在瑞典国内被视为宝贵的民族遗产,在其他国家也受到不少人的推崇。

作品有戏剧到大马士革去,小说红房子。

二.写作背景斯特林堡对人生持极度悲观的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了叔本华.尼采等人思想的影响。

在他看来,人生不过是一场噩梦,而悲剧的目的就是再现巨大的不幸,表现人生的可怕方向,以及正直无辜者不可挽救的失败。

高中语文半张纸(导学案)

高中语文半张纸(导学案)

《半张纸》导学设计学习目标:1、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

2、赏析小说的精妙结构。

3、学会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学习重点:对小说结构的把握及拓展分析。

学习难点: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知人论世奥古斯特·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作家,瑞典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瑞典的国宝,世界现代戏剧之父。

代表作有《父亲》、《死亡之舞》、《红房间》、《奥洛夫老师》、《朱丽小姐》、《去大马士革》、《一出梦的戏》及《鬼魂奏鸣曲》等等。

斯特林堡一生共写过六十多个剧本,大量的小说、诗歌和关于语言研究的著作,留下书信七千余封。

他的剧作从现实主义到自然主义,又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对欧洲和美国的戏剧艺术有很大影响,对当时的电影事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斯特林堡的众多代表作品对世界各国的大文豪都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法国的加缪、爱尔兰的贝克特、美国的奥尼尔、罗马尼亚的尤奈斯库和英国的品特等。

1936年,瑞典学院的评奖委员和院士们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美国著名的现代剧作家,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者尤金•奥尼尔。

他在“受奖演说”中高度评价了瑞典剧作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对他的影响:“我的工作受惠于一切现代戏剧家中最伟大的天才——你们的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半张纸》是斯特林堡颇具特色的小说。

二、创境设疑,合作探究1、抓住相关语句描述“半张纸”这一物象?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字迹、内容2、你能从纸上的内容推测主人公两年的生活经历吗?“半张纸”其实记载了主人公两年来的生活经历:恋爱――新婚——将为人父――丧妻夭子。

3、你能读出主人公在这几个人生阶段的情感体验吗?总结明确:作者享受过爱情的甜蜜和即将当父亲的喜悦,也承受了妻儿丧亡的不幸。

情感线索:相爱的甜蜜——蜜月的幸福——为父的喜悦——失亲的悲恸4、年轻房客回忆到这里感受是怎样的?讨论分析“溺死之人”:把自己看成将死之人,体现出对生活的悲观绝望。

半张纸公开课教案

半张纸公开课教案

半张纸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主题为“半张纸问题”。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半张纸问题的实际背景,探讨如何将一张纸对折若干次后展开,得到不同数量的纸张;学习相关的数学证明方法,并掌握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半张纸问题的实际背景,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2. 使学生掌握半张纸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证明。

2. 教学重点:半张纸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粉笔。

2. 学具:每人一张白纸、剪刀、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白纸,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把这张纸对折一次,展开后能得到几层?对折两次呢?”2.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将一张纸对折n次后,展开得到的纸张数量是多少?讲解:通过分析前几次对折的情况,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对折纸张并计算展开后的纸张数量。

4. 知识讲解:介绍相关的数学证明方法,如数学归纳法。

5. 应用拓展: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展示半张纸问题的解题思路。

2. 列出对折次数与展开后纸张数量的关系。

3. 演示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将一张纸对折5次后,展开得到的纸张数量是多少?(2)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将一张纸对折n次后,展开得到的纸张数量是2^n。

2. 答案:(1)32(2)见教材P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半张纸问题的解决方法?2. 拓展延伸:(1)探讨对折次数与展开后纸张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2)研究其他类似问题,如:硬币翻倍问题、棋盘麦粒问题等。

《半张纸》导学案31

《半张纸》导学案31

《半张纸》导学案3《半张纸》导学案知识目标:理解小说主题及线索的作用。

能力目标:体会小说以小见大的结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人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在命运无常中对幸福执著追求的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半张纸的内涵,把握人物形象特点,教学难点: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独特的写法。

自主导学:一、自主积累 1、走进作者:斯特林堡 (1849~1912) 瑞典戏剧家、小说家。

1849年生在斯德哥尔摩。

长篇小说《红房间》,对虚伪、欺诈和腐朽的社会进行了尖锐讽刺和猛烈抨击,在斯德哥尔摩风光的描写上也超过了前人,因此一举成名。

这是瑞典文学史上第一部带有自然主义色彩的作品。

他还曾创作了瑞典文学史上优秀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女仆的1/ 13儿子》(4卷),以描写群岛风光而著名的中篇小说《海姆斯岛上的居民》,被认为是欧洲自然主义剧作的典范的《朱丽小姐》和《债主》,以及中篇小说《在海边》等。

在1890年以后的7年中,经济窘迫和婚姻上的不幸使他陷入了神秘主义。

从1898年起,他的戏剧创作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自然主义转为表现主义,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声。

后来又转变为象征主义,如剧本《到大马士革去》和《一出梦的戏剧》,用幻想的方式表达了他的悲愤、伤感和绝望。

后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历史剧,其中《古斯塔夫瓦萨》在布局和人物刻画方面十分突出。

他晚年从事语言研究,出版过一些很有价值的著作,他还利用自学汉语的知识写了《中国文字的起源》一书。

斯特林堡是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2、文本赏析:《半张纸》这篇微型小说的突出特点就是作者最大限度和极为出色地发挥了线索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说中有一句很关键的话,那就是这两分钟里,他又重度过他一生中的两年。

从两分钟到两年,这个涵盖诸多又极为凝炼的投射,正是作者巧妙地抓住了半张纸,并以半张纸上一系列名称和电话号码为线索展开情节的结果。

其实,从恋爱到组成家庭到不幸丧妻丧子,这个过程并不是特殊化的,相反正是在许多普通人身上都会发生的一段普通经历,而绝大多数作家所着眼的都不过如此,因此,它被写出来是让读者觉得与众不同还是平淡无奇,就得看作者的创作心思是否高人一筹了。

半张纸公开课教案

半张纸公开课教案

半张纸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七章第二节,内容为“半张纸问题”。

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半张纸问题的背景,掌握问题的解法,并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半张纸问题的背景,掌握问题的解法。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半张纸问题的解题思路,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半张纸问题的解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半张纸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半张纸模型,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纸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介绍半张纸问题的背景。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

(3)讲解解题思路,演示解题过程。

3. 随堂练习(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4. 小组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如何用一张纸剪出尽可能多的正方形?”(2)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小组展示,分享实验成果。

(2)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半张纸问题背景2. 解题思路3. 解题方法4. 小组合作探究:剪出尽可能多的正方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一张纸剪出尽可能多的正方形,记录剪法。

(2)思考:如何用一张纸剪出尽可能多的三角形?2. 答案:(1)剪法不唯一,鼓励学生创新。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半张纸1导学案 (1)

半张纸1导学案 (1)
努力每一天进步每一刻
[整体·感知]
小说通篇都用几乎白描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一位年轻房客两年间的生活经历,写出了他由幸福美满到孤独不幸,从悲伤到微笑的经历和转变,揭示了主人公乐观积极、充满朝气的人生态度,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着追求。
1.单音字
学生课堂导学案科目:高二语文
课题半张纸第1课时
班级姓名小组
1、【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截取横断面”的结构方式。
2.通过讨论,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题。
3.培养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困境,积极向上的品格。
二、【重难点】
重点:通过讨论,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题。
难点:培养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困境,积极向上的品格。
三、【自主学习】
(一)、了解感知
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创作:
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他的作品在瑞典国内被视为宝贵的民族遗产,在其它国家也受到不少人的推崇。斯特林堡是瑞典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欧洲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先驱,是继易卜生之后的又一位北欧戏剧大师。代表作有戏剧《到大马士革去》、小说《红房子》等。
三、迁移运用
话题:文中的男主人公,妻儿俱亡,心灰意冷,原打算再也不回顾过去的一切,可是半张小纸改变了他对自己和对人生的看法,重新唤起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自信。读完这个小故事,你有哪些感悟或启发?
四检练
课堂小结:
《半张纸》截取了一对生死两别的年轻人生活的最后一个瞬间,引出主人公对以往两年间全部悲欢离合的回忆,深刻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流程。小说启示我们对于过去的一切,美好的,我们会珍惜;不幸的,我们任它随时光流逝,更重要的是把握现在拥有的,去开拓更美好的未来。

高一语文《半张纸》教案

高一语文《半张纸》教案

高一语文《半张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一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记忆》。

详细内容为《半张纸》一文,通过对一张废旧报纸的描述,引发读者对人生、时间和记忆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时间与记忆的关系。

2. 分析并欣赏作者独特的表达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作者表达手法的分析。

重点:对文章内容、结构、修辞手法的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文章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张废旧报纸,引导学生思考:这张报纸背后可能隐藏着哪些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半张纸》。

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 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修辞手法,对重点段落进行解读。

4. 例题讲解:选取文章中的典型例句,分析其表达手法,引导学生学会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仿句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半张纸》2. 主题:时间与记忆3. 表达手法:象征、比喻、拟人等4. 重点段落分析:文章结构、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时间与记忆的短文。

(1)描述一个生活中的场景,引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2)通过具体的例子,阐述时间与记忆的关系;(3)表达自己对时间与记忆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与时间、记忆相关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学会观察和思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文章主题思想理解和作者表达手法的分析;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中的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展示;4. 作业设计中的结合课文内容的短文创作;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的教学效果反思和文学作品的拓展阅读。

2024年半张纸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案

2024年半张纸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案

2024年半张纸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半张纸》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背景,分析故事情节,探讨主人公心理变化,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通过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主人公心理变化,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把握,人物心理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半张纸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3.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4. 例题讲解:分析主人公心理变化,讲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半张纸》2. 内容:作者及背景故事情节主人公心理变化表达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半张纸》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运用所学表达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心理描写丰富的作品,提高阅读水平。

组织课后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主人公心理变化,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解析:1. 分析主人公心理变化:心理描写是本节课的难点,需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活动,如紧张、焦虑、期待等。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2. 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讲解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独特的句式结构来表现主人公心理。

2024年半张纸公开课教案

2024年半张纸公开课教案

2024年半张纸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七章第三节“平面几何中的对称问题”,详细内容包括:对称的基本概念、轴对称的性质、中心对称的性质以及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对称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常见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2. 掌握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性质,能够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称性质的运用。

教学重点:对称概念的理解、对称性质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的共同特征。

2. 新课导入(1)引导学生发现对称现象,引出对称概念。

(2)讲解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定义,让学生举例说明。

3. 例题讲解(1)找出给定图形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

(2)判断给定图形是否为轴对称或中心对称图形。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练习找出常见图形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判断给定图形的对称性质。

5. 知识巩固(1)讲解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性质。

(2)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对称性质的应用。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对称概念2. 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定义3. 对称性质4. 例题及解答5. 课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等边三角形B. 长方形C. 正方形D. 圆A. 心形B. 菱形C. 梯形D. 五角星2. 答案(1)A、B、C、D四个选项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分别为:A. 对称轴:三条中线;对称中心:三角形内心B. 对称轴:两条长边的中垂线;对称中心:对角线的交点C. 对称轴:两条对边的中垂线;对称中心:对角线的交点D. 对称轴:无数条;对称中心:圆心(2)A、B、C、D四个选项的对称性质分别为:A. 轴对称图形B. 中心对称图形C. 既不是轴对称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D. 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对称概念的理解和对称性质的掌握程度。

《半张纸》导学案1

《半张纸》导学案1

《半张纸》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2、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

3、了解“生活的横断面”这一小说结构方式的特点。

学习重点对小说结构的把握及拓展分析。

学习难点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学习过程一、了解作者斯特林堡是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的作品在瑞典国内被视为宝贵的民族遗产,在其它国家也受到不少人的推崇。

斯特林堡是瑞典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欧洲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先驱。

代表作有戏剧《朱丽小姐》、《到大马士革去》、《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小说《红房子》等,这些都是享誉世界的作品,这篇世界著名的微型小说《半张纸》肯定也不是随意之作。

二、梳理情节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搬离过去的住所之前对生活的一些追忆,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著追求。

三、整体感知1、初步认识半张纸色泽,“淡黄色有光泽”;大小,“小纸头”“半张小纸”;字迹,“涂满”“多种笔迹”“易辨认”“草草”;内容,“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

这半张纸是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点上记录下来的生活的一些点滴、琐事。

2、半张纸记录了主人公哪些生活经历?恋爱—失业—新工作—订婚—结婚—朋友盛极而衰—将为人父—丧妻夭子3、半张纸承载了什么样的情感?(1)恋爱的甜蜜“最美丽”——爱屋及乌“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圣洁(2)失业的焦虑甜蜜的生活中起了一点波澜,但这种焦虑是短暂的,因为他很快找到了一份新工作。

(3)订婚的轻松“手头很宽裕”——有能力娶到自己心爱的女孩。

(4)人生无常(5)为父的喜悦没有直接提到主人公的心情,但写到了身边的人,修女、岳母,身边人的快乐折射出了主人公的喜悦之情。

(6)丧亲的悲痛“模糊了”——伤心流泪“像溺死的人”——痛不欲生半张纸承载着主人公的悲欢离合。

两年间,生活几乎将他捧到了幸福的最高点,但突然间又让他跌倒了极度痛苦的深渊,半张纸记录了主人公由大喜到大悲的情感历程。

高中语文《半张纸》导学案

高中语文《半张纸》导学案

第11课 半张纸作品导读 《半张纸》通篇都用几乎是白描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一位年轻房客两年间的生活经历,从他的年轻有为,到觅得佳偶再到幸福的新婚,直至心爱的妻子因生产而死去。

房间里电话旁的半张纸上用极其简单又典型的词唤起他们两年的生活轨迹:初恋的热情,新婚的甜蜜,事业的恐慌,就要做父亲的惊喜与不安,以及丧妻夭子的巨大悲痛……最后,他拿起这记满幸福与悲伤的半张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然后昂首而去。

文章平静流畅的描绘,客观不加分析的叙述及朴实无华的语言勾勒出一位年轻房客由幸福美满到孤独不幸,从悲伤到微笑的经历和转变。

课前自主学习1.记字音(1)徘徊..(pái_huái) (2)走廊.(láng) (3)寓.所(yù) (4)起居.(jū) (5)售.票(shòu) (6)溺.死(nì) 2.识字形(1)⎩⎨⎧ liáo (潦)草liáo (缭)绕官liáo (僚)火急火liǎo (燎) (2)⎩⎪⎨⎪⎧ yāo (邀)请áo (遨)游xí(檄)文jiǎo (缴)械(3)⎩⎨⎧ wēn (温)柔yùn (愠)色 (4)⎩⎨⎧ jué(诀)别jué(决)定 (5)⎩⎨⎧ 宽yù(裕)风sú(俗) (6)⎩⎨⎧ 家jù(具)jù(俱)乐部 (7)⎩⎨⎧ 和xié(谐)xié(偕)同 (8)⎩⎨⎧ 和ǎi (蔼)暮ǎi (霭)(9)⎩⎨⎧ biàn (辨)认biàn (辩)论 (10)⎩⎨⎧jiāo (骄)傲jiāo (娇)小3.辨词语(1)辨认 辨别①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 ,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

②面对一波又一波的“抄底价”,消费者心里要有一杆秤,多比比价格,多看看风向,多真伪,不要一晕头,没“抄”着商家的“底”,倒被商家的“底”给“抄”了,挨了宰还帮人家数钱。

半张纸(导学、原文)

半张纸(导学、原文)

《半张纸》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究小说主题,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梳理小说的情节,总结小说独特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体味主人公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明确小说独特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 课前预习。

1、阅读全文,明确:这半张纸,都记录了哪些生活内容?二、教学重难点。

1、筛选出文中“半张纸”的信息,分别从情节、情感、人生哲学三个角度,用 “这是的半张纸”的句式,写一句话。

这是 的半张纸。

三、拓展阅读。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 同她共进的一顿晚餐……(支出金额)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1、这篇小说写了什么内容?2、你能给这篇小说起个题目吗?3、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四、作业。

阅读哈里特.思勒的小说《招牌》,分析作品的主题。

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体会?名言警句: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

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

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半张纸(瑞典)斯特林保1.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

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

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

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

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

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

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

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

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2024年半张纸公开课标准教案

2024年半张纸公开课标准教案

2024年半张纸公开课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数学》第九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主要包括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解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掌握其求解方法。

2. 能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解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半张纸,提出问题:“如何将半张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一元二次方程。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

(2)介绍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个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如:某工厂生产一批产品,每件产品的成本为10元,售价为15元,问该工厂生产多少件产品才能盈利1000元?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两道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讲解。

5. 小组讨论(5分钟)六、板书设计1. 一元二次方程定义2. 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方法(1)公式法(2)配方法(3)因式分解法3. 实际问题求解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解方程:x^2 5x + 6 = 0(2)某商店进行促销活动,每买3个商品赠送1个,问小明购买8个商品实际支付了多少钱?2. 答案:(1)x1 = 3, x2 = 2(2)小明实际支付了21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充分体会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方法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半张纸》导学案

《半张纸》导学案

《半张纸》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2、探究小说结构特点及其在表达主题过程中的作用。

3、拓展鉴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对小说结构的把握及拓展分析;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知识链接】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瑞典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欧洲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先驱。

代表作有:戏剧《朱丽小姐》(欧洲自然主义剧作的典范),《一出梦的戏剧》,《到大马士革去》,《鬼魂奏鸣曲》,小说《红房间》等。

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者尤金·奥尼尔,他在“受奖演说”中如是说:“我的工作受惠于一切现代戏剧家中最伟大的天才——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三、文本探究(一)、对“半张纸”的探究1、形象感知“半张纸”外形等特点◆问:本文名字是《半张纸》,那我们就从这“半张纸”入手,来欣赏这篇小说。

这“半张纸”是一张怎样的纸?用文中的话填写下列表格:2、深入探讨:“半张纸”上记载了哪些内容?从中看主人公有哪些人生经历?他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二)、《半张纸》的主旨探究(三)《半张纸》的结构、艺术特色探究四、课外拓展:读下面一则微型小说并评论德军剩下来的东西[法] 哈巴特•霍利战争结束了,他回到了从德军手里夺回来的故乡,他匆匆忙忙地在路灯昏黄的街上走着。

一个女人捉住他的手,用吃醉了酒似的口气和他讲:“到哪儿去?是不是上我那里?”他笑笑,说:“不,不上你那里——我找我的情妇。

”他回头看了女人一下。

他们两个人走到路灯下。

女人突然嚷了起来:“啊!”他也不由抓住了女人的肩头,迎着灯光。

他的手指嵌进了女人的肉里、他们的眼睛闪着光,他喊着:“约安!”把女人抱起来了。

五、附:斯特林堡名言1、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

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

2、信念是由一种愿望产生的,因为愿意相信才会相信,希望相信才会相信,有一种利益所在才会相信。

《半张纸》学生版导学案

《半张纸》学生版导学案

《半张纸》导学案编写人:饶洪涛审核人:程海燕编写时间:20130219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2、领会作品的内容与主旨。

3、了解“生活的横断面”这一小说结构方式的特点。

【学习重点】对小说结构的把握及拓展分析。

【学习难点】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瑞典人。

1849年出生,1912年逝世。

他是瑞典戏剧家、小说家、诗人。

代表作有戏剧《朱丽小姐》《到大马士革去》《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小说《红房间》等。

他的小说创作和语言研究对瑞典文学和语言发展有重大贡献,被称作“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斯特林堡1849年生于斯德哥尔摩,父亲是北方贵族后裔、船舶经纪人,后来破产;母亲原来是客店女招待,因门第不当,遭家族歧视,所以斯特林堡自称是“女仆的儿子”。

由于母亲早逝,父亲再娶、兄弟姐妹众多,幼年的他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爱护。

自小他不得不忍受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折磨。

屈辱、歧视和冷落使他变得早熟而敏感,反抗的冲动时时在他心头激荡。

1867年他考入乌普萨拉大学,由于经济拮据曾几度辍学。

他当过小学教师、医生、报社记者、电报员,后在皇家图书馆充当管理员。

在不幸岁月里,他把自己同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联系在一起,认为自己是因为又脏又笨被人瞧不起而后来做出成绩的人。

斯特林堡在大学时期开始写戏剧,而且成名很早。

21岁那年,反映冰岛神话时期父女二人在宗教信仰上发生冲突的剧本《被放逐者》,得到国王卡尔十五世的赞赏,受到召见,并获得赏赐。

斯特林堡得到赏金,就呼朋唤友,彻夜在酒馆庆贺。

酒喝得酩酊,野心也疯长。

然而,不幸却很快降临,后来他一再遭受挫折,名著《奥洛夫老师》拖了9年才被搬上舞台。

他一生贫穷:1888年《父亲》共上演8场,得到40克郎版税。

1890年《奥洛夫老师》上演相当成功,演出17场,得到936克郎版税,却只够支付迫在眉睫的债务与几个星期家庭生活的日常费用。

半张纸 导学案 学生版 教师版

半张纸 导学案 学生版 教师版

《半张纸》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截取横断面”的结构方式。

2、通过讨论,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题。

3、培养面对生活中的困境,积极向上的品格。

重点难点:1、对小说结构的把握。

2、对主题思想的把握。

一、新知预习【知识链接】斯特林堡是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瑞典驻华大使雍博瑞说,斯特林堡是瑞典的“鲁迅”。

他的作品在瑞典国内被视为宝贵的民族遗产,对世界各国的大文豪都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法国的加缪、爱尔兰的贝克特、美国的奥尼尔、罗马尼亚的尤奈斯库和英国的品特等等。

斯特林堡是瑞典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欧洲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先驱。

代表作有戏剧《朱丽小姐》、《到大马士革去》、《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小说《红房间》等。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

他既是个悲观主义者,又是个理想主义者。

不幸的遭遇使他的心灵蒙上了阴影,再加上他还深受叔本华、尼采等人悲观主义思想的影响,以致他对人生持极度悲观的看法。

他曾说“人活着必遭蹂躏”。

但他又是个理想主义者,因此在始终认为人生是痛苦的,是要经受磨难的同时,他又保持着奋发向上的力量,努力寻求生活真正的价值。

这就更能体现他精神的崇高与难能可贵。

【基础知识】1、根据注音写汉字liáo 草飞达宽yù 烟云和ǎiyōng 工cì予和xiébiàn 认nì死2、区别多音词并组词佣yōng埋mái 铺pū徊huàiyòng mán pùhuí宿sù载zǎi 模mó丧sāngxiǔzài músàngxiù二、自主探究1、阅读小说,简要概括情节。

这个故事共持续了多长时间这样安排有什么意义2、这半张纸上的名称与电话号码让主人公想起了哪些往事你能从纸上的内容推测主人公两年的生活经历吗这些往事让我们了解到主人公有过怎样的情感经历3、这两分钟内主人公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三、合作交流1、从对往事的回忆看,可谓悲喜交织,可主人公在结尾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和幸福呢主人公的情绪变化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2、“半张纸”的魅力研究——小说总共一千余字,就给了“半张纸”一个特写镜头,不仅如此,小说还以“半张纸”为题目,这半张纸有何重要性四、训练拓展比较一下《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和《半张纸》在结构艺术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半张纸 学案2

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半张纸 学案2

《半张纸》学案教学目标1、探究文本内容2、探究小说结构特点及其在表达主题过程中的作用3.写作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教学重点:阅读现代文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学难点:写作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问题探究 2、小说是如何把两年不连贯的生活片段连缀在一起的?巧妙地以半张纸上的名字(电话号码)为顺序,一一展开对往事的回忆,白描手法的勾勒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从而完成“两分钟”到“两年”的投射。

半张纸成了小说中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 成了小说的灵魂。

思考:主人公这两年有着怎样的情感经历,由此得出怎样的人生经验?相爱的甜蜜失业的焦虑蜜月的幸福 历经悲欢离合 人生无常为父的喜悦失亲的悲恸3. 筛选出文章中表现出作者面对“人生无常”态度的句子并进而整合信息,提炼主题*筛选原文句子:“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

” “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

”“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 “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

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

”“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

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主题:小说写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搬离过去的住所之前对生活的一些追忆,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主人公乐观积极,充满朝气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告诉我们,对于过去的一切,美好的,我们会珍惜;不幸的,我们任它随时光流逝,更重要的是把握现在拥有的,去开拓更美好的未来。

母子去世,半张纸4.总结本文的结构特点。

*倒叙“半张纸”的意义?1、结构上贯穿全篇,是本文的结构线索,取材小,着眼小。

2、年轻房客两分钟内情绪发生转换的关键。

3、深化主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A.徘徊.(huí)事迹.(jì)鲜.花(xiān)佣.工(yōnɡ)B.溺.死(ruò) 和蔼.(ǎi) 俯.仰(fǔ) 折.叠(shé)C.记载.(zài) 铺.平(pù) 银行.(hánɡ) 打扰.(rǎo)D.女仆.(pú) 官僚.(liáo) 檄.文(xí) 忧.愁(yōu)解析A项“徊”应读huá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张纸》公开课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小说的内容和情感。

2.探究小说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斯特林堡
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瑞典第
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的作品在瑞典国内被视为宝贵的民族遗产,在其它国家也受到不少人的推崇,是瑞典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欧洲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先驱。

代表
作品有戏剧《朱丽小姐》《到大马士革去》《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小说《红
房间》还有这篇世界著名的微型小说《半张纸》等。

斯特林堡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

他既是个悲观主义者,又是个理想主义者。

不幸的遭遇使他的心灵蒙上了阴影,再加上他还深受叔本华、尼采等人悲观主义思想的影响,以致他对人生持极度悲观的看法。

他曾说“人活着必遭蹂躏”。

但他又是个理想主义者,因此在始终认为人生是痛苦的,是要经受磨难的同时,他又保持着奋发向上的力量,努力寻求生活真正的价值。

这就更能体现他精神的崇高与难能可贵。

二、1、初读课文,请学生找到形象描写纸的外部特征词语并分析
2、这样一张纸上面写有什么内容,请学生根据预习填写:
“这是写有的半张纸”。

3、学生探讨思考纸上内容暗含的情感,并填写:
“这还是承载了他的半张纸”。

4、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

(为什么)
三、结构分析:
1、为什么作者要用“半张纸”,一张纸不行吗?(讨论)
2、“半张纸”在文中还有其他什么作用?
3、《半张纸》的结构特点
四、教师总结
【拓展阅读】
书法家
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

“写什么呢?”高局长笑眯眯地提起笔,歪着头问。

“写什么都行。

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好字吧。


“那我就献丑了。

”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下笔去。

立刻,两个劲秀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


人群里发出啧啧的惊叹声。

有人大声嚷道:“请再写个!”
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
“不写了吧——能写好的就数这两个字……”
思考:你从这篇小小说中读出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