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PPT【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兰亭集序》(共54张PPT)

A、引以为流觞曲水 B、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C、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D、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 • • •
3、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月出于东山之上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仰观宇宙之大 C、
• 王羲之,字逸少,琅玡临 沂人,东晋著名书法家。 出身于两晋门阀世家。其 伯父王导乃东晋元勋,父 王旷,官淮南太守。 • 年幼时不善言谈,人们不 大看重他。长大后极善言 谈,为人耿直,有傲骨。 • 东床快婿/坦腹 入木三分
环境优美之乐 相聚诗酒之乐
气候宜人之乐
名士相聚之乐 生活美好之乐
乐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 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 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 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 矣。‛岂不痛哉!
问题二:
人们常说:“好 花不常开,好景不常 在”,天下没有不散 的筵席。”第二段中, 作者表现了人生俯仰 的哪些“痛”?
痛之一:生命本体永难满足的内在欲望 (所遇既倦) 痛之二: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停无法掌控
(所欣已陈)
痛之三: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毋容抗拒 (终期于尽)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 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 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 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 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 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 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 于斯文。
所以 虽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抬头、低头的动作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一俯一仰之间, 使动,使眼睛舒展,使胸怀开畅 穷尽 表示时间很短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兰亭集序》课件(共63张PPT)

王羲之、孙绰等26人当场赋诗,共得37篇。王羲之将这些 诗句汇集起来,编辑成一本《兰亭集》,并为此集作了一篇序, 这就是《兰亭集序》,共324字。
王羲之为《兰亭集》写的序文,原无题目。今题《兰亭集 序》,为后人所加。
王羲之喜爱养鹅,固然是文人雅事、陶冶情操,更为关键 的是,他从鹅的体态、行走、游泳等姿势中,体会出书法运 笔的奥妙,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他认为执笔时食 指要像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则要像鹅掌拨水,方能使 精神贯注於笔端。
“羲之爱鹅”后来被当作文人雅士情趣生活的体现,后人 将其与“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林和靖(林逋“梅妻鹤 子”《山园小梅》)爱鹤”并称,是为“四爱” 。
顶级财阀官三代
王羲之,东晋名士,出身高门——琅琊王氏。 西晋南渡后,伯父王导官居宰辅,把持朝政;
另一伯父王敦驻守荆州,掌握重兵。 “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王羲之传》中说:“深为从伯敦、
导所器重。”王敦称赞他说:“汝是吾家佳 子弟。”
政治远见好官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赈灾济民——会稽灾荒,王羲之一方面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另一方面 向朝廷提合理化建议: “断酒以救民命” 。
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 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文体知识
书序,为书做的序言,如本文。 诗序,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如《孔雀东南飞》;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如《送东阳马生序》; 宴集序,古人饮宴,常一同赋诗,集结成册,再推举一人作序。如《
学习任务一:知人论世,熟悉常识 王羲之,字逸少,出身贵族,少有美誉,
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尤
擅楷书、行书和草书;才学过人,乐游山水, 爱道家之学,喜结交名士。《晋书》说他的 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 若浮云,矫若惊龙”。他在诗文创作上也是 高手,其文用笔洗练,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王羲之为《兰亭集》写的序文,原无题目。今题《兰亭集 序》,为后人所加。
王羲之喜爱养鹅,固然是文人雅事、陶冶情操,更为关键 的是,他从鹅的体态、行走、游泳等姿势中,体会出书法运 笔的奥妙,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他认为执笔时食 指要像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则要像鹅掌拨水,方能使 精神贯注於笔端。
“羲之爱鹅”后来被当作文人雅士情趣生活的体现,后人 将其与“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林和靖(林逋“梅妻鹤 子”《山园小梅》)爱鹤”并称,是为“四爱” 。
顶级财阀官三代
王羲之,东晋名士,出身高门——琅琊王氏。 西晋南渡后,伯父王导官居宰辅,把持朝政;
另一伯父王敦驻守荆州,掌握重兵。 “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王羲之传》中说:“深为从伯敦、
导所器重。”王敦称赞他说:“汝是吾家佳 子弟。”
政治远见好官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赈灾济民——会稽灾荒,王羲之一方面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另一方面 向朝廷提合理化建议: “断酒以救民命” 。
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 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文体知识
书序,为书做的序言,如本文。 诗序,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如《孔雀东南飞》;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如《送东阳马生序》; 宴集序,古人饮宴,常一同赋诗,集结成册,再推举一人作序。如《
学习任务一:知人论世,熟悉常识 王羲之,字逸少,出身贵族,少有美誉,
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尤
擅楷书、行书和草书;才学过人,乐游山水, 爱道家之学,喜结交名士。《晋书》说他的 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 若浮云,矫若惊龙”。他在诗文创作上也是 高手,其文用笔洗练,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兰亭集序》ppt课件22张

之:消独 相与:相处 或:有时 诸:之于 怀抱:襟怀抱负 悟:同“晤” 因:凭借 所托:爱好的事物 放浪:放纵 趣:同“取” 殊:不同 欣:感到高兴(意动) 遇:接触 得:得意 之:得到 倦:感到厌倦(意动) 迁:变化 系:随着 向:过去 以:因为 随:依附 期:注定 ①:省略句:悟言(于)一室之内
岁:岁星,年 会:聚合 贤:贤士(形作名) 毕、咸:全,都 少长:年少年长之人(形作名) 修:长 映:映衬 带:像带子一样 引:汲引 其次:它的地方,它指水 盛:热闹 觞:饮酒(名作动) 叙:抒发 幽情:深远或高雅的情思 惠风:柔和的风 品类:天地万物 所以:用来 极:尽 信:实在 ①状语后置 ②省略句:引(之)以为
兰亭集序
王羲之
癸(guǐ)丑
会稽(kuài jī)
修禊 (xì)
激湍(tuān)
流觞(shāng)曲(qū)水 齐彭殇(shāng)
游目骋(chěng)怀 放浪形骸(hái)
(聘(pìn)用) 感慨系(xì)之矣
若合一契(qì ) 趣(qǔ)舍万殊
临文嗟(jiē )悼
王羲之:
《王右军集》2卷。被称为“书圣”。
体现其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对人生、自然的热爱和执着。
结集的目的在于警醒后来的读者在读文的时候,不要感 染士大夫之消极的思想情绪,而能够充分地认识到“死 生亦大矣”的思想精髓。
●“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你学了“斯文”, 有什么启示?
生活情趣 思想修养 精神状态 对“生死”的理性思考 关注个体生命的价值
●岂不痛哉! ●为何而“痛”?
为何而“痛”?
①事物并非永久美好 ②时光流逝,人生短暂 ③生命无法自驭的无奈
魏晋知识分子的苦
闷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社会上最痛苦,政治上最混乱的时代。政权更
《兰亭集序》ppt课件

“君民碑” “父子碑” “祖孙碑”
——兰亭三绝
过鹅池边的三折石桥,
绕过土阜,便到了 小 兰亭。亭内有石碑一 块,上刻“兰亭” 二 字,为清康熙帝的 手书。此碑字经无数 游览者抚摸而稍平, 因此这碑被称为“君 民碑”。
君民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父子碑 相传王羲之当年在会稽做
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 在书写“鹅池”两字时, 刚写完“鹅”字,皇帝圣 旨送到,他只好搁笔去跪 接圣旨,他儿子王献 之顺 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 “池”字。这两 字“鹅” 瘦“池”肥,这块碑成为 书法史上著名的“父子 碑”。
❖本段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 是哪个?
痛惜???
痛心? ??
☆作者因何而痛呢? ☆在文中找出能引起作者“痛”的词句。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人生短暂之痛 死
所之既卷,情随事迁:世事无常之痛
生 亦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往事不在之痛 大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死无常之痛 矣
魏晋清谈之风
士大夫崇尚老庄, 大谈玄理,不务实际, 思想虚无,寄情山水, 笑傲山野。他们思想 消极,行动无为,就 像浮萍之于海水,随 波荡漾。
为何而悲?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 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 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 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 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 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 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 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当然,死了就 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 “一死生”“齐彭殇”。
★在本段中找出和作者生死观有密切联系的一 句话,说说什么意思?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 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长短只能听凭 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 就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 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能等量齐观。 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事,不宜空谈玄理之 意。
《兰亭集序》ppt课件

在这次雅集上的三个人的传记上有这样的文字,请揣摩其共同点。
《晋书·谢安传》:“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 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
《晋书·孙绰传》:“居于会稽,游山放水,十有馀年”。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 为娱。”
宗白华《美学散步》:“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 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
乐
良辰 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气候宜人之乐
美景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环境优美之乐
赏心 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生活美好之乐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乐事 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名士相聚之乐 饮酒作诗之乐
“山水”是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精心塑造的人格精神 或人格理想的标尺。当我们在现实中受到尘世生活缰绳枷锁 束缚之时,“山水”便成为我们心灵世界的最后皈依。 在这个意义上本文之“乐”,固然在于人和、良辰、美景、 赏心、乐事,更在于兰亭雅集这样一种简洁、宁静的诗意人 生的逼真呈现——这才是作者“乐”之根源。
散骑常侍郗昙、前参军王丰之、前上虞令华茂、颍川庾友、镇军司马虞说、郡功 曹魏滂、郡五官佐谢绎、颍川庾蕴、前中军参军孙嗣、行参军曹茂之、徐州西平曹华 (平)、荥阳桓伟、王玄之、王蕴之、王涣之,15人各成诗一首;
侍郎谢瑰、镇国大将军掾卞迪、行参军事印丘髦、王献之、行参军羊模、参军孔 炽、参军刘密、山阴令虞谷、府功曹劳夷、府主簿后绵、前长岑令华耆、前余姚令谢 藤、府主簿任儗、任城吕系、任城吕本、彭城曹礼,此16人诗不成,罚三觥。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 极品,又是文中上品。据历史记载, 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日夜赏 玩临摹,以至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 书的盛况。
《兰亭集序》(精品)PPT课件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 今属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 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 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 ,即有所悟。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 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 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 “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6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
建筑,占地约5亩.传说,王羲之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
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修
缮一新的洗砚池、晒书台、鹅池、禊亭等遗迹.西晋末,“永嘉之
变”(307年—313年),临沂“诸王南迁江浙兰亭。
7
羲之舍宅为寺。东有晒书台,南有泽笔池,一曰洗砚池,皆其
一俯一仰之间
助词,引起下文
之于 通“晤”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
取消句子独立性
有的人
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
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通己“趋,”快趋然向自足不,一不样知老
之将至;对及…其事所情 之既倦一,时情随高事兴迁的,样感子慨系满之足矣。向
之所欣,等俯到仰之到间达,已为陈迹,犹不能不附以着之兴过怀去,
‖文体知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 同“跋”(bá)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 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 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 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 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 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 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6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
建筑,占地约5亩.传说,王羲之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
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修
缮一新的洗砚池、晒书台、鹅池、禊亭等遗迹.西晋末,“永嘉之
变”(307年—313年),临沂“诸王南迁江浙兰亭。
7
羲之舍宅为寺。东有晒书台,南有泽笔池,一曰洗砚池,皆其
一俯一仰之间
助词,引起下文
之于 通“晤”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
取消句子独立性
有的人
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
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通己“趋,”快趋然向自足不,一不样知老
之将至;对及…其事所情 之既倦一,时情随高事兴迁的,样感子慨系满之足矣。向
之所欣,等俯到仰之到间达,已为陈迹,犹不能不附以着之兴过怀去,
‖文体知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 同“跋”(bá)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 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 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 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 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 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 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兰亭集序》教学PPT课件25张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流觞,把盛酒的杯
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
的面前,谁就取来饮用。觞,酒杯。
﹝次〕旁边。
﹝幽情〕深远高雅的情思。
【研习任务二】品读文本,探究“情理交融”
【疏通大意】以小组合作探讨的方 式,进行1-2段翻译。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庄子的观点 实则是将人 生归于虚无。 消极悲观, 无所作为。 王羲之的反 对,实则是 和虚无主义 划清了界限, 消极其表, 执着其里。
赏兰亭,同其悲
【研习任务二】品读文本,探究“情理交融”
“情”
千 古 同 悲
“悲夫”,因何而悲?
文本
“理”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昔人死不能生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李 白
王实甫《西厢记》里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说明人生有 四大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本文四美俱全,加之恰逢“修禊”足 可乐也。
【研习任务二】品读文本,探究“情理交融”
【疏通大意】以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进行第3段翻译。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赏兰亭,探情感
【研习任务一】感知情感
王羲之情感曲线图
乐
痛
悲
第
二
品读文本, 探究“情理交融”
章
【研习任务二】品读文本,探究“情理交融”
【疏通大意】以小组合作探讨的方
式,进行1-2段翻译。
﹝癸(guǐ)丑〕指永和九年。
﹝修禊(xì)〕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
10.1 《兰亭集序》 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悲哀,却仍旧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一任历史的长河无
情地冲刷。
思考:本文与一般的书序有什么异同?找出 有关的语句加以说明。
• 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做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做 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叙 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 文”)等。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 的,把长寿与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王羲之原本就知道生死殊途,那么,他不知道的是什么呢。 既然生命的两极是非自我能力所能驾驭的,那么生命的过 程(怎么活)就足以让存活在世的人好好思量。
作者不为玄学家们的论调所蔽,阐明他的生 死观,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量 齐观,暗含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仰望碧天际,俯磐渌水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
类之盛)
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
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视听之娱)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本文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起伏变化的?
乐 → 痛 →悲
时代土壤
•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
21个不同姿态的“之”。 兰亭序
绍兴的兰亭有个鹅池,相传因王羲之在此养鹅、赏鹅 而得名。其实,王羲之不仅自己养鹅,还爱写“鹅” 字。 鹅优美的体态对他书法风格的形成很有启发,使他悟出了 书法的玄理。比如食指高钩如鹅头昂扬微曲,运笔时如鹅 掌拨水,把全身精力贯注笔尖。王羲之从鹅游水的优美体 态感悟出书法的线条之美,《兰亭集序》中二十个“之” 字的写法就是根据鹅的姿态演化而来。”
10-1《兰亭集序》课件(共34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三 美文悦读
王羲之——风流,是一种人生态度
何谓“风流”?自古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待事物的看法自然不 同。对李白而言,风流是孟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和超然不凡的才华,所 以他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对杜甫而言,风流是宋玉温文尔 雅的气质和心系苍生的志向,所以他说“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 吾师”;对辛弃疾而言,风流是刘裕金戈铁马的神采和气吞万里如虎的 气魄,所以他说“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率真的性情, 是一生痴迷一件事的执着,是挥毫泼墨的潇洒,是自由不羁的情怀,是 “山阴路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的一个时代的故事……
那时,这些由北方来的王家和谢家子弟在秦淮河南岸一条窄窄的巷 子里进进出出,就像是他们高大的屋檐下飞来飞去的燕子。他们谈吐有 礼、举止温文尔雅,他们手里拿着成卷的书,身上穿着代表贵族身份的 深色衣服,南方人把它称作“乌衣巷”。离此不远的地方有座古朴的小 桥,它静静地卧在秦淮河上,人们把它叫作“朱雀桥”。从此后,“朱 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景象,成了千百年来中国人记忆中 绝美的一幅图画。
公元303年,是王羲之诞生的时间,也是西晋自三国后短暂统一中国 的末期。那一年,皇室之间为了争夺皇位而战的“八王之乱”已接近尾 声,北方五个少数民族大量趁乱涌入中原,攻城略地大肆屠戮,都城洛 阳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而当时执政的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居然是个白痴!试想,傻皇帝执政, 皇后专权,各位王爷觊觎(jìyú)皇位,还有五胡乱华,那时的中华民族该 是面临着怎样严重的生死考验?
第 10 课
(1)兰亭集序
一 文言快读 文言主题微读——人才篇
吕僧珍为官不仗势
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 至,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 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 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 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 杂处,僧珍常导从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选自《梁书·吕僧珍传》)
《兰亭集序》ppt课件

现在有许多人以为晋人轻裘缓带,宽衣,在当时是人们高逸的表现,其实不知 他们是吃药的缘故。一班名人都吃药,穿的衣都宽大,于是不吃药的也跟着名人, 把衣服宽大起来了!
还有,吃药之后,因皮肤易于磨破,穿鞋也不方便,故不穿鞋袜而穿屐。所以 我们看晋人的画像或那时的文章,见他衣服宽大,不鞋而屐,以为他一定是很舒服, 很飘逸的了,其实他心里都是很苦的。
盛况 喝酒
作诗
流 觞 曲 水 图
流 觞 曲 水 图
课文研读
第2自然段
的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这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繁多 用来
放开
信可乐也。
穷尽
乐趣
实在
谢灵运认为“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 试着从这四个方面体验作者所乐之处。
维度 良辰 美景
人生苦短,是古人难以解开的心结,悲叹并不等于悲观,
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 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这是统一天下的豪情壮志,正是 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
鲁迅在”绝望与深渊”中“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 的鲜血”,为中华民族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穷尽,永远面对变化,永远带着遗憾。作者悲 叹的是人面对生死的局限性。
后之览者,亦将
有感于斯文
(后之视今)
生死问题亘古存在,一直困扰着世人,不但 作者“不能喻之于怀”,后人想必也是如此 ,因而发出这种千古同悲的感叹。
【体会千古之悲】
7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2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 他人的女婿叫“令坦”。
还有,吃药之后,因皮肤易于磨破,穿鞋也不方便,故不穿鞋袜而穿屐。所以 我们看晋人的画像或那时的文章,见他衣服宽大,不鞋而屐,以为他一定是很舒服, 很飘逸的了,其实他心里都是很苦的。
盛况 喝酒
作诗
流 觞 曲 水 图
流 觞 曲 水 图
课文研读
第2自然段
的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这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繁多 用来
放开
信可乐也。
穷尽
乐趣
实在
谢灵运认为“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 试着从这四个方面体验作者所乐之处。
维度 良辰 美景
人生苦短,是古人难以解开的心结,悲叹并不等于悲观,
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 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这是统一天下的豪情壮志,正是 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
鲁迅在”绝望与深渊”中“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 的鲜血”,为中华民族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穷尽,永远面对变化,永远带着遗憾。作者悲 叹的是人面对生死的局限性。
后之览者,亦将
有感于斯文
(后之视今)
生死问题亘古存在,一直困扰着世人,不但 作者“不能喻之于怀”,后人想必也是如此 ,因而发出这种千古同悲的感叹。
【体会千古之悲】
7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2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 他人的女婿叫“令坦”。
《兰亭集序》完整版PPT课件

兰亭集会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 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参加修禊之礼,举行 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 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 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 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 赋诗。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 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诗作一一 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 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参考译文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吹来心情舒畅。 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 (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尽视和听的乐趣, 实在快乐啊!
2自然段→痛
岂不痛哉!
或取诸怀抱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因寄所托
感
当其欣于所遇,快然自足
慨
人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人生百年
生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乐境易逝
兰亭序(周杰伦)
兰亭临帖 行书如行云流水
月下门推 心细如你脚步碎
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
却难拓你的美
真迹绝 真心能给谁
牧笛横吹 黄酒小菜又几碟
夕阳余晖 如你的羞怯似醉
《
摹本易写 而墨香不退与你同留余味
兰 亭
一行朱砂 到底圈了谁
集 序
》
局
部
兰亭集序
王羲之
‖王羲之其人其书其事
1、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 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 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 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跟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 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 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感知
《兰亭集序》法书帖
整体感知
癸(Guǐ)丑
修禊(xì)
流觞(shāng)
形骸(hái)
游目骋(chěng)怀
齐彭殇(shāng)
多音字:
会稽(kuài jī)
感慨系(xì)之
曾不知老之将至(zēng)
通假字:
趣舍万殊(通“趋”)
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
深入探究
赏析
点画:精到而多变,寓刚健于优 美; 结构:生动而多变,同一字形绝 不重复; 章法:疏密有致,自然天成; 行笔:不激不厉,挥洒自如; 气度:从容不迫,潇洒俊逸。
情境创设,导入课文
祖孙碑
右军祠后面是“御碑亭”。御碑亭为八角 双 重,原为木结构建筑,五十年代倒塌, 1983年 重建,亭高12.5米。亭内御碑高6.8 米,宽 2.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 集序》, 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写的一 首七律《兰 亭即事》。祖孙两位皇帝的作品刻 于同一石碑, 人称“祖孙碑”,这在国内绝无仅有,是国宝级 的文物。
合作探究,互动交流
作者依据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
景美 事趣
辰良
情真
人贤
心娱
“信可乐也”
合作探究,互动交流
聚会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人贤这是一乐; 而聚会是在“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 畅”,可谓辰良,是为二乐;聚会之地“崇山峻岭,茂 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可谓景美,是为 三乐;“引以为流觞曲水,”此乃事趣,是为四乐; 宴 会之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可谓情真,是 为五乐;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谓极 视听之娱,是为六乐;
深入探究
流 觞 曲 水 图
深入探究
王羲之写这篇序文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 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 稿本,终莫能及。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太宗所得, 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等临写了几 本,分赐亲贵近臣。 太宗死时,以真迹殉葬。现存的唐摹 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石刻首推“定武本”。被称为 “行书之龙”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古代书法里, 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东晋以来我国书法的前进道路。
了 小兰亭。亭内有石碑一块,上刻“兰亭” 二 字,为清康熙帝的手书。此碑字经无数游览 者 .抚摸而稍平,因此这碑被称为“君民碑”。
文革中,兰亭遭到了破坏,此碑被砸成三 截。虽 经修补,仍可见破损痕迹,其中“兰” 字缺 尾, “亭”字缺头,但古韵犹存。
情境创设,导入课文
父子碑
相传王羲之当年在会稽做官,一天 正当他兴致勃勃在书 写“鹅池”两字 时,刚写完“鹅”字,皇帝圣 旨送到, 他只好搁笔去跪接圣旨,他儿子王 献 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 字。这两 字“鹅”瘦“池”肥,这块 碑成为书法史上著 名的“父子碑”。
评价
1、高雅、清新、华美、 蕴藉。 2、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3、飘若浮云,游若惊凤。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
《兰亭集序》是怎么来的?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东晋 永和九年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 支遁等41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集会。一群文人雅士, 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列坐曲水的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 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流觞 曲水”) 。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的41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 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兰亭集会”)王羲之将37首 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 著名的《兰亭集序》。 被为“天下第一行书”。
深入探究
流觞亭前面的曲水模拟当年王羲之邀集41位友人举行 曲水流觞的地方。曲水全长30余米,想当年,王羲之与 名 士们列坐在曲水两旁,装有酒的杯子(称之为 “觞”)在 弯弯曲曲的水面上飘流,由于水流曲折,觞时流时停,按 规定,觞停止在谁的面前,谁就得赋诗,否则就要罚酒。 这既是一种游戏,又颇含雅兴,令人神往不己。直到今天, 每年三月初三,有许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会汇集此 地,流觞曲水,借古人之地,抒今人的豪情。
兰亭集序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 极的人生态度。
情境创设,导入课文
合作探究
乐痛悲
品读探究,理解主题
第二段所议论的问题是“死生亦大矣” 。
出绍兴市区,沿着山阴路(古 之“山阴道”)向西南而行,经13 公里之路程,来到兰渚山下,一个 如今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的书法 圣地——兰亭就展现在面前了。 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种过 兰草,汉代时于此又设过驿亭, “兰亭”一名便由此而生。
情境创设,导入课文
君民碑
过鹅池边的三折石桥,绕过土阜,便到
文体知识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 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 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 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 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 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
作者简介
王羲之: (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 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祖籍琅邪(今山东临 沂)。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 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 军,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 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世称“王右军”。
合作探究,互动交流
朗读第一、二段,翻译理解内容
第一自然段,共有二层意思。 “永和九年,……少长咸集”为第一层,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和事件。
第二层“此地有崇山峻岭,……亦足以畅叙幽情”共两句话,前 一句写兰亭美景,后一句写士大夫的行为。
景虽美,若阴雨晦冥,便大煞风景,所以第二段便水到渠成: “是日也……信可乐也。” 第一句写天气的美好,第二句写人们的 行为和主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