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影像学表现(75页)

合集下载

肾癌影像学表现

肾癌影像学表现

肾癌影像学表现肾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肾癌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超声、CT、MRI等检查方法的表现。

一、超声超声是肾癌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可以显示肾脏的形态、大小、结构以及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

肾癌在超声图像上通常表现为肾实质内不均质的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有时可见钙化或出血。

肿瘤较大时,可引起肾盂或肾盏的扩张。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肿瘤内部的血流情况,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二、CTCT是肾癌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清晰地显示肾脏的形态、结构以及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与周围器官的关系等。

肾癌在CT图像上通常表现为肾实质内不规则的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有时可见钙化或出血。

增强扫描时,肿瘤通常表现为不均匀强化。

CT还可以显示肾癌转移的情况,如淋巴结转移、肺转移等。

三、MRIMRI是肾癌诊断的另一种方法,具有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方位成像的优点。

肾癌在MRI图像上通常表现为肾实质内不均质的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信号不均匀。

增强扫描时,肿瘤通常表现为不均匀强化。

MRI还可以显示肾癌侵犯周围器官的情况以及肿瘤内部的细节。

四、PET-CTPET-CT是利用PET和CT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肿瘤内部的代谢情况以及肿瘤转移的情况。

肾癌在PET-CT图像上通常表现为高代谢的肿块,同时可以显示肿瘤转移的情况,如淋巴结转移、肺转移等。

肾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CT、MRI等检查方法都可以用于诊断肾癌。

不同类型的影像学表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性质、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等,为肾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肾囊肿的影像学表现肾囊肿是肾脏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影像学表现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肾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超声、CT和MRI等检查方法的表现。

一、肾囊肿的超声表现超声检查是诊断肾囊肿的首选方法,其表现如下:1、肾实质内出现圆形或类圆形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壁薄而光滑。

(医学课件)肾癌影像学表现

(医学课件)肾癌影像学表现

应用领域拓展方向
早期筛查和诊断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早期筛查和诊断将成为肾癌影像学的重要应用领 域。通过应用新型成像技术和多模态成像技术,可以更早地发现肾癌病变, 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未来肾癌影像学将更加注重与临床治疗方案的结合,通过提供详细的影像信 息,为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有力支持。
06
肾癌影像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发展方向
新型成像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肾癌影像学将更加依赖 于新型成像技术,如功能成像、分子成像和立体成像等。这 些技术将有助于更精确地检测和评估肾癌的病变范围、病情 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多模态成像技术的整合
多模态成像技术是指将多种成像技术(如CT、MRI和超声等 )进行整合,从而获得更为全面的影像信息。未来肾癌影像 学将更加注重多模态成像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提高肾癌的 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肾癌影像学的临床应用
1 2
早期诊断
能够帮助医生早期发现肾癌,提高患者的治愈 率和生存率。
疗效评估
能够评估肾癌治疗的效果,指导医生调整治疗 方案。
3
预后判断
能够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帮助患者制定更为 合理的康复计划。
02
肾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肾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01
02
03
04
05
X线检查
• 腹部平片:检出肾癌的 钙化表现,但敏感性较 低。
对肾癌分期的判断价值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肿瘤是否已经侵犯到肾脏周围的 脂肪、肌肉和血管等组织,从而判断肾癌的分期。
准确的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肾癌分型及影像表现-精选文档

肾癌分型及影像表现-精选文档

透明细胞癌
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75%以 上, 由胞浆透明或嗜酸性的肿瘤 细胞构成的肾脏恶性肿瘤
4
(左肾)透明细胞癌 (FuhrmanⅠ级)
冻后及冻余石蜡报告: (右肾肿物)透明细胞癌 (FuhrmanⅡ级),局限于肾内。 IHC:CK(f+)、Vimentin(+)、 CD10(+)、CK8(+)、CK7 (-)、TFE-3(-)、Ki-67(+、 1%)。
• (右肾肿物)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Fuhrman分级III级),侵及周围肾组织。 IHC:CD10、Vimentin:(+)、S-100(+);CD34(血管+);CK、 HMB45、Melan-A、Actin:(-);Ki-67(+、10%)。 • (左肾肿瘤1)透明细胞癌(Fuhrman核级II级),(左肾肿瘤2)透明细胞癌 (Fuhrman核级III级),局限于肾被膜内。IHC:Vimentin(+)、CD10 (+)、P504S(+)、CK(+)、CK7(-)、TFE3(-)、Ki-67(+、 10%)、CD34血管(+)。
肾 癌 分 期
• 分期对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常用 的分期方法有:
② TNM 分期
① Robson 分期
国际通用的是TNM分期法
分期 原发肿瘤(T) TX T0 T1 T1a T1b T2 T3 T3a T3b T4 淋巴结(N) Nx N0 N1 N2 转移灶(M) Mx M0 Mx
(右肾)嗜酸细胞型嫌 色细胞癌(肿物直径 11cm)伴出血、囊性变, 侵及周围肾组织。

(右肾)送检2个肿物,一个肿物5×3.5×4.0cm,镜下呈乳头状排列,细胞 浆嗜酸或透明,核分裂可见,另一肿物11×11×8.5cm,镜下见肿瘤细胞呈腺 样,实性片状生长,细胞浆嗜酸性并伴大片梗死及囊性变,结合免疫组化结 果,考虑该患者为乳头状肾细胞癌和肾嗜酸细胞腺瘤混合。

肾脏肿瘤的影像诊断

肾脏肿瘤的影像诊断
mrmr特点特点肾脏肿瘤的影像诊断右肾富血供肾癌皮质右肾富血供肾癌皮质早期即见明显不均匀强早期即见明显不均匀强化皮质晚期中央强化化皮质晚期中央强化左肾少血供肾癌皮质早期左肾少血供肾癌皮质早期中央小片状强化皮质晚期中央小片状强化皮质晚期弥漫强化弥漫强化小肾癌富血供和少血供小肾癌富血供和少血供皮质早期皮质早期皮质晚期皮质晚期皮质早期皮质早期皮质晚期皮质晚期肾脏肿瘤的影像诊断在t1wi呈低信号在t2wi呈高信号皮质期高信号小管期低信号小肾癌的影像小肾癌的影像高血供高信号强化强化小肾癌的影像小肾癌的影像平扫平扫mr平扫t2和t1均为低信号高
AML
囊肿
几个提示RAML的CT征象
病灶突出比:大于1/2,即病灶的主体部分位于肾 轮廓外的以RAML 为多; 皮质掀起征:是在皮质内生长的肿瘤缓慢向肾外 膨胀生长, 最终突破皮质并将相邻的皮质掀起所 致。RCC 呈侵袭性生长,该征象少见, 即使早期 肿瘤因生长迅速掀起皮质, 但随着肿瘤的侵袭性 生长, 掀起的皮质逐渐被破坏。 肿瘤内血管影:RAML 的畸形血管粗大,CT表现为 粗圆点状或条状高密度影。RCC肿瘤血管管径较细, 表现为细点状影或线状影。 钙化:RCC 内出现的几率为10%,是其特征性征象, 而RAML 肿瘤内钙化罕见。
低 信 号
MR
平扫
强化
平扫T2和T1均为低信号,高血供:皮 质期等信号,小管期低信号,不均匀
MRI
CT
小 肾 癌 的 影 像
CT和MR有相同的增强方式
小肾癌与AML的鉴别
一、小肾癌[1]:1,平扫病灶呈等或稍低均匀密度, 2,增强后皮质期明显强化,密度高于或等于皮质, 3,髓质期表现为相对低密度,4,排泄期,呈相对 低密度或等密度,5,有假包膜。呈“快进快 退”可诊断之。 二、AML:1,平扫病灶呈脂肪密度或不均匀密度 (注意薄层),2,增强后平滑肌轻微强化,血管 明显强化,脂肪不强化,使病灶呈不均匀密度,3, 无包膜。可诊断之。 三、随访观察[2]:对于不典型小肾癌及无法确定脂 肪成分的AML要随访,小肾癌生长可快可慢,A ML生长慢,如病灶增长较快则高度怀疑。

肾癌影像学ppt课件

肾癌影像学ppt课件

病理
转移途径:局部浸润、血行转移、淋巴转

临床表现 典型的“三联症”: 血尿 腹部包块 疼痛
影像学表现
KUB平片
钙化,少数肿瘤可出现不同形状的钙化影,发
生率约5%~30%。呈不规则斑片状, 泥沙样 或团块状,有时呈“囊壁状钙化”
影像学表现
IVU:

肿瘤对肾盂、肾盏的外压性改变:肿瘤的压迫、 包绕,可使肾盏伸长、狭窄和受压变形,肾盏可 封闭或扩张 如肿瘤范围较大而波及多个肾盏,可使肾盏互 相分离与移位,形成“手握球”或“蜘蛛足”征
影像学表现 MRI表现 T1WI:①肿瘤表现为低信号。如肿瘤 出血,可表现为高信号。 ②正常皮髓质差异在肿瘤区消 失。 ③有时可见“假包膜”征
影像学表现
T2WI:肿瘤呈高信号,信号常不均匀。 Gd-DTPA:增强扫描同CT。 其它:肾静脉、下腔静脉受侵,或流 空信号内有癌栓。
影像学表现 B超: ①大多数肾癌表现为低回声实质 性肿瘤,少数表现为强回声。 ②超声还可观察肾癌向周围侵犯 情况以及肾门和其它脏器有无 转移。
鉴别诊断
囊性肾癌与合并出血、感染的肾囊肿鉴
别 与侵犯肾实质的肾盂癌鉴别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 分析
多囊肾、长期肾透析患者,肾癌 发生率高于正常人 多为单侧,双侧者不到2% 常发生于上极或下极
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
病理 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现
病理 (Pathological )
细胞类型: 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carcinoma) 颗粒细胞癌(granular cellcarcinoma)
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

肾细胞癌影像学_图文

肾细胞癌影像学_图文
不均匀性、出血、坏死和囊变。
形态学:实变、囊泡、腺泡样。囊变 15%,钙化10~15%。
多位于肾皮质,膨胀性生长。
CT和MR增强扫描呈高血供改变,不 均匀强化。
MR:T1WI低或等信号,T2WI等或 高信号。正、反相位序列可识别瘤内 脂肪。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CC 1
最常见转移至肺、纵膈、骨骼和肝脏
转移灶与原发灶具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高血供性 5年生存率5~10%
肾细胞癌转移应采用以内科为主的综合治疗。外科手 术主要为肾癌辅助性治疗手段,极少数患者可通过外 科手术而获得较长期生存。
肾细胞癌分型(2004)
最常见的肾细胞癌;源于近曲小管上 皮细胞。病程进展中胞浆糖原和脂质 溶解而致细胞“透明”。
肾癌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以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为 代表的靶向抗肿瘤药物是晚期肾癌的一线治疗药物,但 对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十分有限,并且容易产生耐药。
T3a:肿瘤侵及肾周脂肪、血管;T4:肿瘤侵透肾周筋膜。 CT检查不可靠、无特异性;当出现微侵犯时为假阴性。过
诊或漏诊。
肾周间隙出现软组织肿块时特异性强。
T3a
淋巴结大于1cm;区域或扩大淋巴结清扫术只对少部分患 者有益。
假阴性:4%
假阳性:炎性增大(比例超过50%,免疫反应或静脉 栓塞)。强化模式有助鉴别。
术后半年发现骨转移
影像表现:肿瘤和邻近器官之间的正常软组织间隙闭 塞。
假阳性:部分容积效应,肿瘤粘连但无直接侵犯。
姜涛,马林,程流泉,娄昕,蔡幼铨,谢立旗,. 肾脏神经母细胞瘤影像1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 2014, (12)
腹膜后(尤其是肾上腺区)、纵隔内较大的分叶状软 组织肿块,边界不清晰、包膜不完整,向周围浸润并 伴局部淋巴结转移。

肾癌影像学表现(75页)

肾癌影像学表现(75页)

CT
MRI
因此,平扫时CT上表现为均匀密 度,而在核磁上表现为不均匀信 号时,应考虑乳头状癌可能。
嫌色细胞癌



嫌色细胞癌是来源于集合管上皮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 平 均发病年龄为59 岁,预后较透明细胞癌好。 CT平扫多表现为中心位于肾髓质, 密度均等, 边界尚清楚 的类圆形肿块。 CT增强:皮髓期肿瘤增强不明显, 密度明显低于肾皮质高 于肾髓质, 肿瘤内隐约可见条索状或斑片状强化, 出现代 表纤维瘢痕的/“轮辐征”,实质期肿瘤密度可增高、不 变、降低, 但均低于同期肾实质密度。 均匀强化在嫌色细胞癌的概率高于乳头状癌和透明细胞癌
囊性肾癌。 囊性肾癌包括两种:①肿瘤坏死后形成囊性改变,或囊肿内侧壁 发生肿瘤,形成软组织结节。②肿瘤本身以多房囊性方式生长。 下图为:囊肿癌变后形成的囊性肾癌,图中可见肾下极巨大囊性区, 里边有多个结节,边界不清楚,密度不均匀。标本白色的区域为肿瘤 结节区域,囊壁弥漫增厚。
囊肿癌变后形成的囊性肾癌
肾癌影像学表现的一般特征总结
一、肾癌的发生

肾癌可以单灶发生,也可以多灶发生,可 同侧肾发生,也可双侧肾同时发生。影像 诊断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切记看到一个病 灶而忽视了其他病灶,见下图。
二、病灶特征

肿瘤好发于肾皮质边缘处,膨胀、外突生长,90% 呈结节或块状。
小于10%的肿瘤为浸润状生长,肾实质内肿块边界不明显, 侵犯整个肾脏后导致肾脏变形。下图为浸润生长肿瘤,可 见正常肾结构完全消失,肾盂明显扩张和积水。
肾癌胰腺转移,胰腺内有多个病灶
肾癌亚型的表现
2004年WHO年采用分子遗传、基因表型作为对肾癌进行分 类的新标准, 将肾癌分为11个亚型。 2004年WHO肾细胞癌病理分类

肾细胞癌影像表现 PPT

肾细胞癌影像表现 PPT

嫌色细胞癌(CRCC)
■ 肾癌中少见的病理亚型。约占所有肾细胞癌的2-5%。 ■ 起源于集合管的闰细胞。
■ 低度恶性肿瘤。
■ 好发年龄为50-60岁,男女比例约为1:1。 ■ 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92-100%。 ■ 少数嫌色细胞癌可合并有肉瘤样结构,此类患者预后不良。
嫌色细胞癌(CRCC)
■ 绝大多数为单发肿块,膨胀性生长,病灶中心可位于肾皮质、髓质或突出 肾轮廓之外。 ■ 肿瘤较小时,其密度较均匀,很少出现坏死、出血和囊变,超过38%肿瘤可 出现钙化,部分肿块内可见中心瘢痕。 ■ 少血供肿瘤。增强扫描呈中度持续强化,皮质期强化程度接近或略高于髓 质,实质期达强化峰值,CT值接近或略高于皮质,排泄期下降。中心瘢痕 为肿瘤内出血坏死所致,增强后各期低密度影强化不明显。 ■ 肾脏肿瘤若大于7cm,均匀一致的轻中度强化且伴钙化,则强烈提示为嫌 色细胞癌。
15
皮质
外生性

乏血供
多见
多见
多见
嫌色细 胞癌
5
较大
皮质
外生性

中度 强化
中等 血供
慢进 慢出
少见Βιβλιοθήκη 少见少见鉴别诊断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肾盂癌
■ 复杂性肾囊肿
■ 肾嗜酸细胞腺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是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好发女性,主要由畸形血管、平滑肌和脂 肪三种组织组成。 ■ 增强扫描肿瘤内血管组织明显强化,肌肉组织轻度强化,脂肪成分 几乎不强化,保持负值改变。
复杂囊肿
■ 如含有血液、脓液、间隔或钙化的单纯肾囊肿。 ■ CT表现根据囊内容物的不同而表现不同,
■ 出血性囊肿内,CT值可达60~70HU。
■ 囊肿内蛋白含量增高的高密度囊肿,平扫表现为高密度影,增强扫 描无强化,随诊无改变。

肾癌的影像诊断

肾癌的影像诊断
❖ 肾转移瘤或淋巴瘤:表现可类似多灶性乳头状细 胞癌,但转移瘤常看发现原发瘤和(或)其他部 分转移灶,而淋巴瘤多伴有腹腔和腹膜后多发显 著肿大或融合成团的淋巴结。
鉴别诊断
❖ 复杂性囊肿:其壁和分隔薄而均一,无确切强化 的壁结节或明显的实性部分。
治疗
❖ 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还有肿瘤内 科治疗,另外还有一些支持治疗等
LOGO
肾癌的影像诊断
概述
➢ 肾细胞癌(RCC)约占全部肾恶性肿瘤的85%,占全 身恶性肿瘤的2-3%
➢ 常发生在40岁以后,男女比例约3:1
➢ 肿瘤通常为单发,但也可为遗传,后者发病年龄较 轻、男女比例类似且肿瘤常为多发
➢ 病理上,根据已知的基因突变及组织学表现,RCC分 为透明细胞癌(占70%)、乳头状细胞癌(占1020%)、嫌色细胞癌(占5-10%)、集合管癌(占 1%)、未分化癌(罕见)五种主要亚型
❖ 肾细胞癌(RCC)相互鉴别: ❖ 坏死、囊变: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嫌色细
胞癌 ❖ 强化程度:透明细胞癌>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细胞
癌 ❖ 强化方式:透明细胞癌呈“快进快出”型;乳头
状及嫌色细胞癌“缓慢升高”型 ❖ 嫌色细胞癌:肾髓质,钙化相对多见,中央瘢痕
鉴别诊断
❖ 乏脂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平扫呈稍高密度 影,钙化少见,瘤肾界面可见“劈裂征”,MR呈 长T1短T2信号,增强后皮髓质交界期明显强化, 实质期强化程度减弱呈相对低密度影,表现为“ 快进快出”。MRI有利于肿块内脂肪成分的鉴别。
影像学表现(CT)
❖ 平扫:多表现为肾实质内单发肿块,少数为多发 ,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常造成局部肾轮廓外突, 部分肿块内可见钙化;肿瘤比较小时密度常较均 匀,呈等或稍低密度影;肿瘤较大时,密度常不 均,内有代表陈旧性出血和坏死的不规则低密度 影,偶呈囊性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回声/密度/信号特征

80%—85%的肾细胞癌密度不均匀。下图可见肿瘤 密度明显不均匀,中心有坏死,呈低密度区。标本 可见出血、坏死区域。因此,影像学表现都有明显 的病理基础。
肿瘤的超声/密度/信号不均匀主要是由肿瘤出 血坏死引起,但近期研究发现:肿瘤变性后缺 乏血供时也表现为低密度的改变。右图标本可 见肿瘤中心灰色区域,即肿瘤变性后该区域没 有肿瘤的成分存在, CT表现为低密度区。
左肾下极外突肿块,侵犯肾盂,上部的肾盂和 肾盏扩张积水。
肾癌的CT表现
CT平扫:表现为等或低密度,极少为高密度, 肿块较小时也可为形状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较大时多 呈类圆形、不规则形,可有分叶,常使肾的外形扩大 或局部隆起。部分肾癌有包膜,边界较为清楚,大多 数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癌灶内可囊变、出血、坏 死、钙化,尤其坏死改变最为常见。据Beernard统计 肾癌内含有坏死占49%,囊变占11.3%,钙化占11.3%, 出血占3.7%。癌灶密度的异常正是其不同程度囊变、 出血、坏死、钙化结果。
肾癌伴钙化。见下图,肾癌CT平描时可见肿瘤片 状钙化,中心及边缘低密度区域;增强扫描后低 密度区没有强化,而周围实质部分有明显强化。
肾癌的出血、坏死、囊变 下图:CT上低密度区域在T1、T2加权图象中,均表现为高信号,肿 瘤的实质部分表现为低信号,表明肿瘤存在陈旧出血,CT上无法显示 (箭头所示)。此外还可见T1、T2全纵低信号区域中存在高信号区域, 表明肿瘤有坏死、囊性变。
肿瘤位于右肾皮质边缘部,表现为低回声
肿瘤呈高回声结节
肿瘤呈混合回声,边缘可见假包膜
肾癌静脉肾盂造影表现
静脉肾盂造影敏感性较低,是前后重叠的 图象,会丢失一些病灶,另外也缺乏一些病灶 的特征性显示。
左肾上极有一外突肿块,肾盏没有破坏
左肾上极肿瘤,左肾上极明显膨大,左肾盏被拉长
左肾肿块呈外突生长,中组肾盏边缘模糊,表明肿瘤 对肾盏有侵蚀和破坏改变
肾癌的影像学表现
肾细胞癌
肾细胞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 的恶性肿瘤,又称肾腺癌,简称为肾癌,占 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 发病年龄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50一70

肾癌的病因未明
肾脏的分层结构
肾细胞癌影像学检查方法
肾细胞癌不同影像学表现
肾癌点超声表现
超声中肾癌可以表现为低回声、高回声、 混合回声。
囊性肾癌。 囊性肾癌包括两种:①肿瘤坏死后形成囊性改变,或囊肿内侧壁 发生肿瘤,形成软组织结节。②肿瘤本身以多房囊性方式生长。 下图为:囊肿癌变后形成的囊性肾癌,图中可见肾下极巨大囊性区, 里边有多个结节,边界不清楚,密度不均匀。标本白色的区域为肿瘤 结节区域,囊壁弥漫增厚。
囊肿癌变后形成的囊性肾癌
瘤体小时,边界清楚(但不锐利),常伴有 假包膜;瘤体大时,有分叶,边界模糊,周 围见迂曲肿瘤血管,瘤体回声/密度/信号均 匀或不均匀,伴有出血或坏死。 80%~85%的肿瘤为富血供,强化明显, 15%~20%的肿瘤为乏血供,17%~18%的病灶 伴有不规则钙化,5%~7%的病灶呈囊性改变 或囊性生长。
肾癌影像学表现的一般特征总结
一、肾癌的发生

肾癌可以单灶发生,也可以多灶发生,可 同侧肾发生,也可双侧肾同时发生。影像 诊断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切记看到一个病 灶而忽视了其他病灶,见下图。
二、病灶特征

肿瘤好发于肾皮质边缘处,膨胀、外突生长,90% 呈结节或块状。
小于10%的肿瘤为浸润状生长,肾实质内肿块边界不明显, 侵犯整个肾脏后导致肾脏变形。下图为浸润生长肿瘤,可 见正常肾结构完全消失,肾盂明显扩张和积水。
CT增强


动脉期 肾癌多表现为不均质高强化,少数表现为均质 强化或弱强化,约75%的肾癌因多血供而表现为动 脉期典型的“一过性”不均质强化,静脉内快速团 注对比剂和连续动态扫描,尤其是同层动态扫描能 明显提高其显示率。 肾实质期 肾癌强化程度一般小于肾实质,这一方面由于 肿瘤的坏死、囊变等表现,另一方面是由于肾癌破 坏了正常肾实质浓集、排泄含碘对比剂的功能,而 本身无浓集和排泄含碘对比剂的功能。
肾实质后期及排泄期: 肾实质密逐渐下降,癌灶可出现短暂的等 密度,进而渐为低密度。
肾癌CT图示 第一幅图可见左肾后部低密度阴影;第二 幅图可见右肾前部外突结节,表现为等密度; 第三幅图可见肿瘤位于左肾外侧,肿瘤向肾盂 突出,表现为高密度;第四幅图可见肿瘤边缘 强化;第五幅图可见肿瘤不均匀强化;第六幅 图可见肿瘤均匀强化。最下面三幅图与肾实质 相比,表现为低密度改变。
多囊方式生长的肾癌 第1幅CT图示:肾癌呈多囊状改变,囊和囊之间的房间隔不规则;第2幅超声图象可见: 多房囊性肿块,房和房的间隔弥漫不规则增厚,里面有颗粒状高回声影,表明肿瘤有陈 旧出血。下面两幅图象:左侧图可见主动脉的边缘部位有一多房囊性结节,为淋巴结转 移;右侧图可见肾上腺区有一低密度结节,为囊室性,表明肾上腺转移。标本可见多囊 状肿块,房间隔不规则增厚,标本上方的肿物为肾上腺的肿块,里边有一些黑红色区域, 为肿瘤出血坏死。
四、肾癌增强扫描特征

多数肿瘤静脉期密度低于动脉期,肿瘤回 声/密度/信号100%低于肾实质。一种原因 是肿瘤本身血供比较丰富,肿瘤内有动静 脉瘘,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对比剂排 出,表现为低回声/低密度/低信号。
MR增强图像
T1加权:表现为低信号 T2加权:肿瘤边缘可见 明显包膜,表现为低信 号。肿瘤中心有坏死, 表现为高信号。
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可见肿瘤 呈明显的边缘强化,中心可见 坏死区。
静脉期:肿瘤明显强化,中心呈 低信号,相对而言皮髓质期强化 明显。
大体标本:肿瘤位于肾下极, 边缘为实质,红色区域为肿 瘤出血坏死区。
肾癌的核磁共振表现

肾癌的MRI特征和肾癌的CT特征相似,诊断敏感
度及准确性也与CT相仿,但在显示肾静脉或下腔
静脉受累、周围器官受侵犯及与良性肿瘤或囊性
占位鉴别等方面优于CT。
病例1
病例2
病例1示:T1加权,肿瘤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 T2加权,肿瘤信号明显增高 且不均匀,有小的囊性区。 病例2示:普通T2加权图像中肿瘤表现为不均匀信号,T2压脂图象上肿瘤呈信 号明显增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