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资料
2022年自考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核心考点资料
【单选】公文有法定的作者和规范的体式是公文区别于其他一般文章的两个显著特点。 【论述】公文的主要特点。 公文,是在机关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是各级机关与组织行使法定职权、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工 具,具有很强的现实效川,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文有法定的作者。所谓法定的作者,就是指依据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章程、决 定
第三章 公文的体式与稿本
第一节 公文的体式
【单选】公【单选】1950 年 4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文件纸型格式的规定》。 【单选】公文的文体指公文的表达方式和语体特征。公文属于应用文体,它具有实用性、严肃 性和程式性的特点。
【单选】说明是公文写作中最常见、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判断】议论是公文写作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不对。 公文写作中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单选】公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简明、庄重、得体。
第二章 公文写作
第一节 公文写作概述
【单选】公文质量主要体现在公文的思想内容与文字表达两个方面。 【简答】公文质量的主要体现。 公文质量主要体现在公文的思想内容与文字表达两个方面:在思想内容方面,应该政策性强、 针对性强、科学性强;在文字表达方面,应该结构严谨、语言精当、行文规范。 【单选】一般来说,属于机关日常工作的公文,由文秘人员或业务部门的办事人员执笔起草,然 后由部门负责人、机关的主管领导人审核签发。 【判断】属于机关日常工作的公文,应由办公室主任负责起草。 不对。 属于机关日常工作的公文,应由文秘人员或业务部门的办事人员起草。 【判断】机关的年度总结应由内收发起草。 不对。 机关的年度总结属于机关重要公文,应由秘书部门负责人或机关领导人亲自起草。
第三节 公文的分类与文种
【单选】从公文的来源来划分,可将一个机关的公文分为三个部分,即对外文件、收来文件和内 部文件;从公文的行文关系上来划分,可将其划分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从公文内容的性 质与作用来划分,可将其划分为指挥性公文、规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和记录性 公文;从文件的发送目的来划分,可将其划分为主送文件、抄送文件、批转件、转发件。 【简答】上行文的含义。 上行文就是指下级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向它所属的上级领导机关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所发出的 公文,是自下而上的行文。 【简答】平行文的含义。 平行文就是指同级机关或者不相隶属的,没有领导与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的一种行文。 【简答】下行文的含义。
自考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适用全国)速记宝典一、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公文的含义。
答: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
2、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4、公文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考点2:简述公文的特点。
答:1、公文有法定的作者;2、公文有法定的权威;3、公文有特定的效用;4、公文有规范的体式;5、公文有规定的处理程序。
考点3:简述公文的作用。
答:1、领导与指导作用;2、行为规范作用;3、传递信息作用;4、公务联系作用;5、凭据记载作用。
考点4:按公文内容性质与作用来划分,简述公文的分类。
答:(1)指挥性公文。
(2)规范性公文。
(3)报请性公文。
(4)知照性公文。
(5)记录性公文。
考点5:简述纸张的广泛使用是我国古代文书工作发展的重大成就的原因?答:公文用纸之后,大大方便了文书的撰制、处理和管理,同时也使公文的种类、名称以及内容、形式都越来越丰富多彩,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文书工作效率,纸张作为公文载体的广泛使用是我国古代文书工作的重大突破。
考点6:简述公文质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在思想内容方面,应该政策性强、针对性强、科学性强2、在文字表达方面,应该结构严谨、语言精当、行文规范。
考点7:简述公文写作特点。
答:1、被动写作遵命性强。
2、对象明确针对性强。
3、集思广益群体性强。
4、决策之作政策性强。
5、急迫之作时限性强。
6、讲究格式规范性强。
考点8:简述公文写作基本要求。
《公文写作与处理》考前复习资料(00341)(有关单选和多选)
《公文写作与处理》考前复习资料(00341)(有关单选和多选)一、单选题1、属于知照性公文的是通报。
属于平行文的是函。
属于下行文的是通报。
2、公文秘密等级可以分为三级,但其中不包括保密。
3、公文是机关公务活动的文字记录,因而具有凭据记载作用。
4、公文的特定效用是指公文的现实效用。
5、公文法定的作者指的是发文的名义。
6、体式较为完整的甲骨文出现在三千多年前。
7、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汇编本是《尚书》。
8、1912年元月,南京领事政府内务部奉大总统令,颁发了《公文程式》。
9、“《书》者,政事之纪也”,出自《荀子》。
10、公文是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公文形成的必要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11、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体式的文书,称为公文。
12、公文处理标准化的基础是公文格式化。
13、公文写作的规范性强,主要体现在公文写作必须讲究格式。
14、公文写作有明确的受文对象,决定了公文内容应当具有针对性。
15、我国党政机关的体系结构主要是层级制。
16、领导干部亲自手动起草重要公文是领导工作中的原则性问题。
17、公文对于机关公务活动所起的作用指的是公文效用。
公文质量在文字表达方面的要求不包括科学性强。
公文写作的整个过程指的是起草初稿、讨论修改形成送审稿。
公文写作是撰写者代机关立言。
公文写作中运用最普遍的起草组织形式是集体构思,一人执笔。
在撰写公文时应该尽量使用钢笔。
18、公文的主旨体现了机关领导意图和发文目的,它是公文的灵魂和统帅。
19、保证和提高公文写作质量的重要和唯一途径是反复修改。
20、直接决定公文写作成败的因素是政治理论水平。
21、公文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字。
公文应用语言应当做到准确、简明、庄重、得体。
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的是简明。
有的公文里空话套话连篇,这不符合公文语言基本要求中的简明。
22、属于“密级”的文件有绝密文件、机密文件、秘密文件。
23、属于公文表态用语的是同意、敬悉、据报、据查。
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资料【复习讲义】
《公文写作与处理》自考讲义第一章公文学习建议本章对公文作了全面的概述,是学习、掌握本教材的基础。
识记:1、公文的含义及理解;2、公文产生的社会条件、我国古代公文产生的主要线索及演变;3、文书、文件与公文的基本含义;4、公文的主要特点及其法定作者与行文单位的含义;5、公文的主要作用;6、常见的公文分类的方法及含义;7、公文名称的含义及种类。
领会:1、公文与国家管理活动的关系;2、公文产生的社会意义,公文演变与政权更迭的关系;3、文书、文件与公文的异同;4、公文的法定作者与公文的法定权威与效用的关系,公文体式规范的意义,公文规定处理程序的必要性。
5、公文的作用及其在机关信息传递与公务联系中的重要性;6、公文分类的意义;7、公文名称与公文内容的关系,正确使用公文名称的意义。
应用:我国现行机关行文中未正确使用公文名称的情况及其对机关公务活动的影响。
本章出现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可能性较大。
在复习时重点掌握公文的分类和名称,此外,对公文的含义、特点、作用,也要予以重视。
案例分析举例说明如何正确把握行文方向从一个单位的对外文件来说,可以行文方向划分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三类。
(1)上行文。
上行文就是指下级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向它所属的上级领导机关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所发送的公文,是自下而上的行文,故称上行文。
比如,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给国务院所报送的工作报告和请示就是上行文。
一般地说,上行文是作为下级机关向上级领导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请示问题,请求给予领导和业务指导的文件。
(2)平行文。
平行文就是指同级机关或者不相隶属的,没有领导与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的一种行文。
比如,中共中央各个部之间,国务院的各个部、委、局之间,各个省委之间,省人民政府之间,各个县委之间,县人民政府之间,都是平级平行机关。
再如,省军区和省人民政府之间,学校和工厂之间,没有领导指导关系,是一些不相隶属的机关。
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重点复习资料
公文写作与办理复习重点每年必考内容以下:公文的含义:公文即公事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余社会组织在履行职权和实行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拥有法定效劳与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公事活动的重要工具。
能够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余社会组织2,公文形成的条件是履行职权和实行管理3,公文是拥有法定效劳和规范体式的文书4,公文是进行公事活动的重要工具公文写作的含义:是批公文的草拟与改正,是撰写者代机关立言,表现机关领导企图和梦想的写作活动。
公文的特色?1,公文有法定的作者2,公文有法定的威望3,公文有特定的功效4,公文有规范的体式5,公文有特定的办理程序公文的作用?1,领导与指导的作用2,行为规范的作用3,传达信息的作用4,公事联系的作用5,凭证记录的作用公文的分类1,从公文的根源区分A.对外文件B.收来文件C.内部文件2,从行文关系上来区分A.上行文(报告,恳求)B.下行文(指示,决定,建议,通知,批复)C.平行文(函)3,从奥密程度和阅读范围来区分A.奥密文件B.一般文件C.宣告文件4,从公文制发机关的性质来区分A.法律,法例文件B.党的文件C.行政文件5,从公文内容的性质与作用区分A.指挥性公文(命令,指示,决定,建议,批复和政策怕通知)B.规范性公文(条例,规定,方法,细则,章程,规则)C.报请性公文(报告,请示)D.知照性公文(公报,通告,知照性通知,通告,函)E.记录性公文(会议记录,电话记录,记议纪要,大事记,值班日记)公文的写作要求?1,保证公文内容在政治上的正确性2,要脚踏实地,在业务上切合客观律3,在文字表述上正确,鲜亮,生动,切合语法与逻辑4,公文草拟要切合一致规定的体式与程序5,要注意采纳书写的载体资料与笔迹资料公文体式的含义?公文的体式是指公文的文体,构成因素及其在格式上的安排公文的构成因素?一份完好的公文是由一些规定的项目构成,如发文机关表记,发文字号,公文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印章,成文时间,主题辞等公文的文面格式:公文的文面格式即公文的规格式样,是指公文的各个因素在公文方面上表记的地点各书写的款式公文的底稿?是指公文的文稿和文本,同一内容和形式的公文,在撰写印刷过程中,以及依据使用时的不一样的需要,又常常形成不一样的文稿和文本。
00341公文写作 复习总结
适用于:①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②宣布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③嘉奖有关人员④撤销下级不适当的决定发布:①乡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②党的领导机关不单独适用命令这一文种 特点:①权威性②指挥性③强制性类型:①公布令②行政令③嘉奖令④任免令、动员令、戒严令、通缉令、特赦令 行政令的正文一般由命令原由、命令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有议案提出权的有关机构或人民代表,向其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起审议事项的建议性公文特点:①行文关系及办理程序的法定性②内容的单一性和可行性注意三点①提出问题重要且已具备解决的条件②注意提出的权限和时限③要注意行文关系及办理程序标题:“提案人”+“提请审议”+“议案内容”+“文种”四部分组成签署:签署日期是方案提出日期特点:①内容重要②政策性强③有约束力类型:①指挥型②知照型③个案型特点:①表达群体意志②权威性和约束力类型:①决策部署型②结果公布型指示这一文种现在只用于党的机关,不用于行政机关 特点:①针对性②原则性类型:按涉及的范围①涉及全局性带普遍性的指示②涉及局部性带特殊性的指示命令——指挥性公文议案——建议性公文写 作决定——指导性公文决议——指导性公文二者区别在于:①形成的程序不完全一样(决议必须由会议通过,而决定可以由会议作出,也可以由领导机构在职权范围内作出)②内容的范围不尽相同(决议多半针对全局性问题作出决策,决定既可以解决全局性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具体问题)③发布的形式略有不同(决议以会议名称发布,决定可以会议名称发布,但多半以机关名称发布)指示有指导性质的文件《办法》将意见列为正式文种后,国家行政机关可以直接用“意见”行文 类型:①直接指导型②批转执行型民国时期开始,在不同的范围内公布的事项文种有三种,即布告、公告、通告①公告的范围广,通告的范围小②事项的重要性 ③操作的严肃性类型:①涉及法定事项的公告通告,有关人员必须遵守②知照性公告通告广而告之 写作:①符合权限、一事一告②内容明确、语气庄重③签署和日期一般放在全文最后的右下角,如标题已显示,则最后可以不再了另属①发布机关来说:党领导的机关机关多用公报;政府领导的机关多用公告②内容来说:单独事件多用公告;发布会议情况、谈判情况、统计情况多用公报特点:①具有内容的公开性和重要性②发布机关的权威性 类型:①会议公报②统计公报③外交公报统计公报必须由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或国家指定的机关发布适用于:①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公文②传达事项③任免人员特点:①使用面广、以下行或平行为主②使用最频繁的文种③产生于民国时期 类型:①公布性通知②批转性通知③转发性通知④指示性通知⑤任免性通知⑥事务性通知类型:①表彰先进②批评错误③最主要的功能也是特有功能是——传达事项特点:①周知性②指导性表彰先进的通报由先进事迹、分析先进思想、宣布表彰决定、指明如何向先进学习四部分组成批评错误应把批评根据、错误事实、处分决定、错误性质、善后办法五个方面写清楚意见公告、通告——告知性文件特点相同公报和公告的区别公报——重要事项或重大决定的告知性文件通知通报主要功能:上下沟通 特点:①重陈述②有主见内容涉及的范围:①综合报告②专题报告 行文的目的:①呈报性报告②呈转性报告写作:①陈述事实要清楚扼要②表达观点要精练清晰③语言要简洁朴实特点:①超前性②说明性③单一性类型:①请求批准类②请求批转类③请求帮助类①1、请示应当一文一事2、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3、一般不得越级请示4、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请示,应当写明主送机关,由主送机关负责答复②理由要充分、要求要合理③格式要明确、语言要得体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指示性公文,“批复”仅限于“请示” 特点:①针对性②指导性 类型:①表态性批复②指示性批复写作要求:①要先回应后批复②态度要鲜明、措辞要明确③要及时批复特点:①适应性强②务实性强类型:①商洽函②问复函③请准函④知照函写作要求:①一事一函、直陈其事②语言要平实、亲切、自然纪实性文件,出现于民国时期 特点:①纪要性②约束性③知照性类型:①决议性会议纪要②协议性会议纪要③研讨性会议纪要法规性公文类型:①党中央机关制定的条例②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条例②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条例规章性公文类型:①党内规定②法规性规定③一般性规定一般性规定不属于法规性质,但在一定范围内有规范作用报告——陈述性公文写作请示——报请性公文批复函——交往性公文 会议纪要区别:①条例规定的范围大,制定和发布条例机构的级别高,规定的范围小,能够制定和发布规定的机构可高可低②条例和规定写作,常用“章条式”和“条款式”。
全国2023年4月自考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真题及答案
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代码0034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下列文种中,行政机关已经不再使用的文件名称是()A.指示B.命令C.决定D.意见【答案】A【解析】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以国发[2000]23号文发布了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种类13种进行了调整,取消了“指示”,增加了“意见”,将“公告”、“通告”分列为两种,调整了文种的排列顺序。
参考教材P22【考点】公文的文种2.机关或组织行使取权和实施管理是公文形成的()A.社会条件B.充分条件C.必要条件D.物质条件【答案】C【解析】公文形成的条件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具有法定地位的机关与组织都有自己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有自己主管的事务与办事意图。
它们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公务活动中,必然会产生体现自身意志的文件材料,这是公文形成的必要条件。
参考教材P1【考点】什么是公文3.我国封建社会文书工作的确立时期是()A.西周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唐宋时期【答案】B【解析】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秦代出现的“书”、“奏”,是我国最早的上行公文。
参考教材P4【考点】公文的产生与发展4.会议结束时要求立即编写会议简报、整理会议纪要,它体现了公文写作特点的()A.遵命性强B.针对性强C.政策性强D.时限性强【答案】D【解析】参考教材P31【考点】公文写作的特点5.公文的体式包括公文的文体结构、附加标记和()A.文面格式B.中心主旨C.文种选择D.语言要求【答案】A【解析】公文的体式包括公文的文体、结构、附加标记和文面格式。
自考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精讲课件讲义复习
公文第一章公文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公文概述知识点一公文的含义12(1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
(2必要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知识点一公文的含义(3(4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知识点一公文的含义3(1(2(3(4知识点二公文的产生与发展2.3.1上古夏商周知识点二公文的产生与发展1战国秦知识点二公文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点二公文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公文概述知识点三公文的载体汉代以前,甲骨、金石、青铜、竹木、缣帛东晋末年,统一为纸张讲解归纳与举例1.)A.B.C.D.【正确答案:C】讲解归纳与举例)A.B.C.D.【正确答案:B】讲解归纳与举例)A.B.C.D.【正确答案:B】谢谢第二节公文的特点与作用知识点一公文的特点1、法定2、法3效4、规5、规知识点二公文的作用(简)1.范2.领导3.传4.公5.凭据讲解归纳与举例1.)ABCD【正确答案:A】谢谢第三节公文的分类与文种知识点一公文的分类(5点)12345知识点一公文的分类(5点)1①对外文件:发文②收来文件:收文③内部文件:知识点一公文的分类(5点)2①上行文:②平行文:③下行文:圣旨知识点一公文的分类(5点)3①秘密文件:②普通文件:③公布文件:知识点一公文的分类(5点)4①法律、法规文件:②行政文件:③党的文件知识点一公文的分类(5点)5、从内容的性质与作用划分公告知识点二公文的文种1.2.(1权限(2关系(3目的和要求讲解归纳与举例1.)A.B.C.D.E.【正确答案:ABE】讲解归纳与举例2.)A.B.C.D.E.【正确答案:ABC】讲解归纳与举例3.)A.B.C.D.【正确答案:B】谢谢第二章公文写作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公文写作概述知识点一公文写作1.代机关立言2.送审稿讲解归纳与举例1.)A.B.C.D.【正确答案:B】知识点二起草(选)1、一人2、多人一人3、小组一人领导干部亲自动手起草重要公文。
知识点三公文质量和效用(选)1.①②③公文质量思想内容文字表达知识点三公文质量和效用(选)2.(1)公文质量与公文效用(2(3讲解归纳与举例1.)A.B.C.D.【正确答案:D】讲解归纳与举例2.)A.B.C.D.【正确答案:D】谢谢第二节公文写作的特点与要求知识点一公文写作的特点(选)1.遵命性强;2.针对性强;3.群体性强;4.政策性强;5.时限性强;6.规范性强。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资料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资料篇一:自考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总复习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第一章公文1、什么是公文: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
2、公文,或称文书、文件,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公文是随着阶级、国家、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生产与管理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3、怎样理解公文的基本含义: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
2)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
4)公文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之一。
4、公文产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具有法定地位的机关或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公务活动中,必然会产生体现自身意志的文件材料,这是公文形成的必要条件。
5、简述我国古代公文产生与发展的主要线索:1)上古时期,就创造了“结绳记事”的办法。
2)商代时期,出现了一种体式较为完整的甲骨文书。
—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书档案;是书刻在龟骨与兽骨上的商代后期王室占卜活动的记录文字。
3)西周时期,为加强国家的行政管理,已设有专门管理文书的机构与起草文书的官吏。
4)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秦代出现的“书”、“奏”,是我国最早的上行公文。
到了汉代又出现了“章”、“表”、“疏”等上行文;官府之间,平级官员之间的平行文种“移书”的使用也多了起来;下行文则有“令”、“谕”、“教”等。
5)秦汉以后,以至明清,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下行、上行、平行的公文种类不断演变增多。
6)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对封建王朝的文书工作进行了全面改革,简化文书种类,划一公文程式。
6、《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汇编本7、汉代以前,我国文书的载体材料一般为:金石、青铜、竹木、谦帛等直至东晋末年,太尉恒玄下令公文统一用纸。
8、比较文书、文件、公文三个概念的异同:1)“文书”可以作为所有文件材料的总称,既可以指公务文书,也可以指私人文书。
2023年10月自考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真题及答案(回忆版)
2023年10月自考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真题及答案(回忆版)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简述发文字号的含义及作用简述发文字号的含义及作用。
乐昇学教育建议答案:(1)含义:发文字号是指由发文机关编排的文件代号。
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加六角括号U)和序号组成。
(2)发文字号的作用:一是统计发文的数量,便于公文的管理二是在查找和引用公文时可作为该份公文的代号使用。
乐昇学教育建议答案:(1)请示是下级单位要求上级领导部门答复、批准有关事项的,一件请示只写一个事项,这样领导部门就能予以很快地答复。
(2)如果一件请示写多个事项,领导部门不能很快批复,就会耽误事情的处理。
(3)请示在上级领导部门批复前,因不知道上级领导怎么答复、会不会批准,所以抄送给下级机关没有意义,只能造成下级机关思想的混乱。
38、简述归章类文书及主要文种。
乐昇学教育建议答案:(1)规章类文书是规范工作、活动、行为等的规章制度类文书,适用于dangzheng系统、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各类组织机构。
(2)规章类文书包括条例、规定、办法、实施细则、章程、规则、守则、制度、公约等等文种。
39、简述对归档文件分类的原因。
乐昇学教育建议答案:(1)归档文件的分类,是指全宗内归档文件的实体分类,即将归档文件按其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异同,分成若干层次和类别,构成有体系的过程。
(2)分类是归档文件整理的重要环节,归档文件经过科学合理的分类,不但能够揭示出文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档案成为一个有序化的整体,而且便于排列上架,编目等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40、简述归档文件分类的方法。
乐昇学教育建议答案:归档文件的分类,可按以下的方法及步骤进行。
(1)按年度分类。
年度分类法就是根据形成和处理文件的年度对归档文件进行分类。
它是目前运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分类方法。
(2)按保管期限分类。
保管期限分类法就是根据对归档文件规定的不同保管期限进行分类,即将同一年度的归档文件按永久(50年以上)、长期(15.50年)、短期(15年以下)三种保管期限分类,(3)按机构(问题)分类。
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复习资料(第一章)
第一章公文1.汉代以前,我国文书的载体材料一般是(金石;甲骨;青铜;竹木;缣(jiǎn)帛;)2.公文形成的必要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3.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的主要之处是(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体式的文书)4.机关或组织的法定地位赋予其在职权范围内(制定和处理公文的权利);5.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体式的文书,称(公文);6.公文是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7.公文是具有(规范体式)的文件材料;8.在我国商代后期,出现了一种体式较为完备的文书,即(甲骨文书);9.“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出自(《周易》);10.体式较为完整的甲骨文书出现在(三千多年前);11.汉代出现的上行文不包括(谕);12.“《书》者,政事之纪也”,出自(《荀子》);13.秦代出现的“书”,“秦”是我国最早的(上行公文);14.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汇编本是(《尚书》);15.下列古代文种属于平行文的有(咨);16.我国封建社会文书工作的确立时期是(秦汉);17.1912年元月,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奉大总统令,颁发了(公文程式);18.在我国古代,纸张广泛使用之前,使用时间最长的文书载体材料是(竹木);19.我国古代实行公文统一用纸,始于东晋末年的(桓huán玄);20.“文书”一词最早见于(《新书•过秦下》);21.在我国,文书作为公文与案卷的含义被确定和沿用的是(汉代以后);22.公文同图书,情报资料,通讯报道以及一般文章作品的显著区别是(法定的作者);23.公文法定的作者指的是发文的(名义);24.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发文件的机关部门或单位,称为(行文单位);25.公文的特定效用是指公文的(现实效用);26.各级机关建立的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主要是通过公文的(传递信息作用);27.公文是机关公务活动的文字记录,因而具有(凭据记载作用);28.报告是公文中的上行文;29.公文秘密等级可分为三级(秘密,机密,绝密);30.按照秘密程度和阅读范围可将公文分为三类(公布文件,普通文件,秘密文件);31.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在行文时一般用(函);32.(函)属于平行文。
2024年4月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真题
2024年4月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真题(课程代码00341)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文种中,属法定公文的是()。
A.总结B.公告C.内参D.简报2.国务院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发的文件是()。
A.泛行文B.上行文C.平行文D.下行文3.公文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公文的思想内容与()。
A.文字表达B.观点正确C.群众支持D.领导满意4.请示有明确的受文对象,所体现的公文写作特点是()。
A.被动写作,遵命性强B.集思广益,群体性强C.决策之作,政策性强D.对象明确,针对性强5.为了保证公文的完整性、正确性与有效性,提高办事效率,必须要有规范的()。
A.公文体式B.文面格式C.文章体裁D.构成要素6.一份当年文件顺序号为“8”,发文字号中的序号规范书写应为()。
A.××(×××)第8号B.××(××××)008号C.××(××××)08号D.××(××××)8号7.公文写作的主要表达方式有叙述、说明和()。
A.议论B.抒情C.记事D.描写8.党中央与各省党委之间的行文关系是()。
A.同一系统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B.上下级业务主管部门间业务指导关系C.非同一系统间不相隶属关系D.同一系统间平行关系9.党的二十大决议的下行文方式是()。
A.逐级下行文B.多级下行文C.直达基层组织和群众的下行文D.越级下行文10.事关机关全局的重要方针政策性问题须加强统一领导,发文者应是()。
A.上级领导机关B.本机关C.机关业务部门D.机关办公室11.以下公文中不需要发文字号的文种是()。
自考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密训资料高频考点
目录第一章公文 (3)第二章公文写作 (5)第三章公文的体式与稿体 (7)第四章公文的行文规范 (10)第五章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上) (11)第六章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中) (13)第七章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下) (15)第八章机关其他常用文书的写作(上) (18)第九章机关其他常用文书的写作(下) (20)第十章公文处理工作 (22)第十一章公文办理程序 (24)第十二章公文的整理(立卷)与归档 (28)第一章公文选择题1.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它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2公文的发展:(1)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与古老的文化。
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结绳记事”的方式,在共同劳动与共同生活中表达思想,相互联系。
(2)在我国,文书的出现可上溯到夏、商、周三代,这在我国古代的经籍中是有记载的。
(3)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出现了一种体式较为完整的甲骨文书。
(4)到了西周,由于生产的向前发展,国家政权机构也变得复杂起来。
为了加强国家的行政管理,已设有专门管理文书的机构与起草文书的官吏了。
(5)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秦代出现的“书”、“奏”,是我国最早的上行公文。
(6)汉代及稍后,又出现了“章”、“表”、“疏”、“议”、“启”等上行文;官府之间,平级官员之间的平行文中“移书”、“关”、“刺”、“咨”的使用也逐渐多了起来;下行文则有“令”、“谕”、“制”、“教”等。
公文有法定的作者。
公文不是谁都可以任意制发的,公文是由法定的作者制成和发布的。
3.法定的作者:(1)所谓法定的作者,就是指依据宪法和其它有关法律、章程、决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定的职能权力和担负一定的任务、义务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
(2)公文法定的作者指的是发文的名义。
①公文主要是以机关的名义或机关的某一部门的名义制发的。
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绝对精华考试重点要求-不需要看书的好资料
急 平 急
院 2.文选件用转公发文给文省种
应 3.考建虑国的后因,素第有一
把 4.“党报的告机”关和规“定
公文文种是14种
说明任何务活动的重要工 1.“上古
商代 西周
结 2.绳我而国商 代 3.后《期公,牍 通 1.论“》五的曰 府 2.、“掌《官书 者 3.》我者国,最
早 1.一我本国政最
秦汉时期
早 2.的我上国行最
早 上出 行现 文的 :
汉代及稍后
章 下、 行表 文、 : 移 下书 行、 文关 :
令、谕、
㈠公文含 义
㈡公文的 产生与发
展 一、公 文概述
㈢文书、 文件和公
文
二、公 文的特 点与作
用
㈠公文的 特点
㈡公文作 用
㈠公文的 来源划分
㈡从公文 的行文关
系划分
㈢从公文 的秘密程 度和阅读 范围划分
三、公 文的分 类与文
种
㈣从公文 制发机关 的性质划
分
㈤从公文 的内容的 性质与作
用划分
㈥按文件 缓急程度
处理程序 1.领导与指导作 用 2.。行为规范作用 。 3.公传文递的信行息为作规用 。 4.公务联系作用 。 5.凭据记载作用 。 以上是公文的主 要作用,公文还
⑴公文与 图 ⑵书 所、 谓情 法 定 ⑶作 能者 在包 自 己 ⑷的 机职 关权 的 发文有时
⑴公文的 特 ⑵定 公效 文用 所 具有的特
⑴公文的 制 ⑵发 只程 有经 过机关领
发文机关同收文 机 1.关上之行间文的。公有文工 作 2.报平告行、文请:示。 函 3.下行文 : 指 示 可、 将决 公定 文、 公通 为知 秘 密文件、普通文
1.秘密文件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自考复习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2004年版]第一节公文概述第二节公文的特点与作用第三节公文的分类与文种第二章公文写作第一节公文写作概述第二节公文写作的特点与要求第三节公文写作的步骤与方法第四节公文写作人员的修养第三章公文的体式与稿本第一节公文的体式第二节公文的构成要素与文面格式第三节公文的排版形式与装订要求第四节公文的稿本第四章公文的行文规范第一节公文的行文关系第二节公文的行文方向与方式第三节公文的行文规则第五章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上)第一节命令(令)第二节议案第三节决定决议第四节指示意见第六章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中)第五节公告通告公报第六节通知第七节通报第七章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下)第八节报告第九节请示第十节批复第十一节函第十二节会议纪要第十三节条例规定第八章机关其他常用文书的写作(上)第一节规章类文书第二节计划类文书第三节总结第四节调查报告第九章机关其他常用文书的写作(下)第五节讲话类文书第六节记录类文书第七节简报类文书第八节建议类文书第十章公文处理工作第一节公文处理工作概述第二节公文处理工作的任务与组织第三节公文处理工作的原则与要求第十一章公文办理程序第一节公文办理程序概述第二节收文办理程序第三节发文办理程序第十二章公文的整理(立卷)与归档第一节归档文件整理工作概述第二节归档文件整理(立卷)工作的组织第三节归档文件整理的原则与要求第四节归档文件整理方法与归档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格式的文书是(B)A.案卷B.公文C.文书D.调查报告1.2.公文形成的主体是(C)A.机关领导人B.全体人民C.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D.收文机关1.3.向下级布置工作应使用的公文文种是(D)A.函B.请示C.决定D.指示1.4.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书档案是(A)A.甲骨文书B.周易C.公牍通论D.周礼1.5.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汇编是(C)A.《孔子》B.《论语》C.《尚书》D.《公文程式》1.6.我国最早的上行公文是(A)A.章B.表C.疏D.奏1.7.在机关的公务活动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极为普遍和广泛的是(C)A.文书B.文件C.公文D.章程8“公文”一词,出现于(B)A.春秋时期B.秦C.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D.唐朝1.9.《XX县委宣传部关于加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学雷锋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该公文的法定作者是(C)A.XX县委B.XX县委宣传部C.XX县委领导D.XX县委宣传部领导1.10.公文的制发一般应经过起草、核稿、签发这几个步骤,任何人不得违背,这说明了公文有(A)A.特定的效用B.规范的体式C.规定的处理程序D.法定的权威1.11.把公文分为对外文件、收来文件和内部文件的依据是(A)A.公文的来源B.公文的行文关系C.公文的内容D.公文的性质1.12.林业部向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报告》,对国务院来说,属于(B)A.对外文件B.收来文件C.内部文件D.传阅文件1.1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委、办、厅向国务院有关部、委所报送的工作报告和请示,从行文关系来说,属于(A)A.上行文B.平行文C.下行文D.秘密文件1.14.通常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或国务院总理的名义发布的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所制发的一种文件是(B)A.法律文件B.法令文件C.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D.行政文件1.15.按照公文内容的性质与作用来划分.命令、指示、决定等属于(D)A.报请性公文B.规范性公文C.记录性公文D.指挥性公文1.16.把公文分为通用文件、专用文件和技术文件的依据是(B)A.文件的缓急程度B.文件的使用范围C.文件的发送目的D.文件的处理要求1.17.国务院办公厅规定我国现行的公文文种的类别为(D)A.7类12种B.9类15种C.10类15种D.12类13种.1.18.各机关、组织用以记载公务活动以备查考的公文是(C)A.报请性公文B.知照性公文C.记录性公文D.普通文件1.19.不属于按文件的发送目的来划分的是(A)A.需办文件B.主送件C.批转件D.转发件1.20.公文作为国家管理的一种工具,也有自己的名称,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把这些公文名称统称为(A)A.文种B.类名C.类目D.案卷2.1.公文写作是.(C)A.撰写者个人的私事B.出于公文撰写者个人的主观感受C.领导机关集体意志的体现D.领导者个人的主观感受2.2.用规范、简洁的文字把精心构思的布局转化为实际文字篇章的工作是(A)A.起草初稿B.公文立卷C.讨论修改D.审核签发12.36.归档文件的排列顺序号,即(D)A.编目B.分类号C.文件目录D.件号12.37.文号的组成为(A)A.机关代号、年份和序号B.年份、月份和序号C.机关代号、序号和月份D.年份、月份和类号12.38.归档文件目录一般要打印(C)A.一份B.两份C.三份D.四份12.39.机关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将归档文件整理装盒以后,逐年移交给机关档案室集中保管,称为(A)A.归档B.分类C.编目D.整理12.40.归档文件被机关档案部门接收后,就进人了(B)A.档案利用阶段B.档案管理阶段C.档案封发阶段D.档案封存阶段ABC)A.章B.表C.疏D.谕E.教1.2.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规定的公文文种有(ABCDE)A.令B.咨C.呈D.示E.状1.3.在实际工作,关于“文书”一词的理解,正确的是(BCD)A.特指各机关单位为了办理公务而形成的文件材料B.可以作为所有文件材料的总称C.可以指一种职业D.可以指职务名称E.特指机关、组织制成的具有固定格式的正式行文1.4.下列标题正确的是(ABDE)A.《XX市交通局关于加强养路费征收力度的决定》B.《XX大学关于承办省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经费的请示》C.《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XX令》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的紧急指示》E.《农业部关于充实农业技术推广站、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指示》1.5.依据公文的来源可将其划分为(ACE)A.对外文件B.上行文件C.收来文件D.下行文件E.内部文件1.6.下列属于下行文件的公文文种是(ACDE)A.指示B.汇报C.决定D.通知E.批复1.7.从公文的秘密程度和阅读范围来说,下列属于公布文件的是(ABCDE)A.公告B.通告C.公报D.法律E.法令1.8.法规文件一般可以分为(ABC)A.法律文件B.法令文件C.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D.行政文件E.党的文件1.9.从公文内容的性质与作用的角度说,下列属于规范性公文的是(BCDE)A.命令B.条例C.规定D.章程E.细则1.10.机关公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BCDE)A.领导与指导作用B.行为规范作用C.传递信息作用D.公务联系作用E.凭据记载作用2.1.下列可采用由一人准备、选取材料并构思布局直至拟写成文这种封闭型起草形式的是(ABC)A.简报B.便函C.事务性通知D.工作汇报E.章程2.2.封闭型公文起草形式的优点在于(CDE)A.精力集中B.选取角度客观C.全局在胸D.思路开阔E.一气呵成2.3.封闭型公文起草形式的缺点在于(ACE)A.人单力薄,精力分散B.要求不统一,风格不协调C.材料取舍易受个人视野和素质的限制D.主旨不明确E.写作效果因人而异,难于保证12.15.文号的组成包括(ABC)A.机关代号B.年号C.序号D.件号E.全宗号12.16.归档制度的内容包括(ACD)A.归档范围B.归档整理C.归档要求D.归档时间E.归档立卷员。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资料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资料公文写作与处理一、单选题1.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正式发布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了党的机关公文文种有a、 12种b.13种c.14种d.15种2人民代表大会提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正式文件名称为a.建议b.建议c.建议d.意见3.一定的组织机构制定的确定组织原则或办事原则的规章类文书称a.条例b.办法c.规定d.章程4.在以下的各类文种中,不属于简报名称的有a、情况反映B.内部参考C.会议记录D.工作沟通5.真实记录会议基本信息和主要内容的文件被称为a.会议记录b.会议纪要c.会议决议d.会议简报6.从公文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看,公告、通告、公报等属于型为a、行政命令a.通知a.会议公报b.嘉奖令b.请示b.谍情公报a、指挥官方文件a.强大的目标绩效b.规范性公文b.时限性强b.16kb.话语结构c、记录文件d.告知性公文d.政策性强d、 A6d。
政策层面D.过渡语言d.5号d.垂直行文7.官方文件以“公开”命名,被动书写并解释c.遵命性强8.公文纸张采用国际标准纸张类型a.a4a.语言文字a、开场白a.3 a.向上文本c.32kc.表达方式c.经办用语c.4号9.正式文件的第一个要素是10.公文中使用如“欣悉”、“据查”、“近接”等用语属于b、引文b.2b.下行文11.官方文件的标题建议使用宋体12.不相隶属、没有领导与指导的机关、部门、单位之间的一种行文方向为c、白话13.适用于国家公布法律,国家行政机关发布根据法律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命令类c、公告令c.公示c.统计公报d、动员令14.用于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文件为d、意见d.外交公报a.审核b.复核c.核发d.登记17.国家档案局颁布《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时间是A. 1984、1987、2000、2022、18,就正式文件、命令、决定、指示和政策通知内容的性质和功能而言,属于a.规范性公文b.报请性公文c.知照性公文d.指挥性公文19.公文的主旨体现了机关领导意图和发文目的,它是a、正式文件的具体要求B.正式文件的中心内容C.正式文件的重要事项D.正式文件的灵魂和指挥官20.应使用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要求的事项的答复a.批转b.批复c.批示d.通知21.《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关于禁止“买卖书号”的通知》(1993年10月26日)属于a、指示性通知a.指示性批复b、转发通知C.任免通知C.指导性回复d.批转性通知d.针对性批复22.1998年民政部关于设立湖南省长宁市的批复属于b.表态性批复23.《关于推荐两种书写文件用圆珠笔墨水的函》(国家档案局办公室、产业转移部办公室,1984年11月24日)属于a.商洽函a.计划类文书b、问答b.演讲文件c.知照函c、记录文件d.请准函24.《长沙市行为准则》属于d.规章类文书25.传阅文件顺序一般为a、主要领导人→ 负责人→ 业务主管部门→ 其他对象B.业务主管部门→ 负责人→ 主要领导人→ 其他物品C.负责人→ 业务主管部门→ 主要领导人→ 其他对象D.主要负责人→ 主营业务部→ 负责人→ 其他物体26.指示.决定.批复等属于a、指挥性公文B.规范性公文C.申请性公文D.信息性公文27.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正式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规定了党的机关公文种类主要有a、 13种a.发送速度a.叙述a.眉毛头部b.14种b、发行频率b.分类c.9种d.7种d.公文规格28.正式文件有效性的基础是c.公文质量c、倒叙c.主要部分29.公文中运用叙述的方法主要有d、顺旭d.书面部分30.主题词、复印权限、签发权限、签发时间属于公文b.版记部分上报a.陈述性公文b.请示性公文c.建议性公文d.问复性公文32.公告和公告是向公众公布重要事项的正式文件,其作用非常重要a.陈述性b.告知性c.决策性d.指导性33.狭义的公文处理工作的概念不包括a、草案B.发送和接收C.分包处理D.签发34.发文字号中的机关代字应统一编定,负责编排发文机关和机关内各部门单位代字的是a、 B.机关负责人B.部门负责人C.机关办公厅D.办公室秘书35.公文的主要发送机关是指a.受文机关b.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c.公文的所有受理机关d.公文的知照和协办机关36.在报刊上发布的法规性公文应视为a、非正式正式文件b.正式公文b、规范性文件b.规范性文件b.建设性文件b.规范性文件b.请示b.摘要文件b.规范性文件c.内部公文c.知照性公文d、外部文件d.申请文件d.申请文件d.规范性文件d.指示性文件37.《说文解字》:“命,使也”.“令,发号也”。
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资料手抄
公文(公文写作与处理0341)公文概述一、什么是公文: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它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公文的这一基本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
2.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的文件材料。
4.公文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之一。
二、公文的产生与发展公文,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它是随着阶级、国家、文字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生产与管理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在我国,文书的出现可上溯到夏、商、周三代,《周易系辞》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洽,万民以察。
”这里说的“书契”,就指的是用文字作为物质载体而形成的文书。
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出现了一种体式较为完整的甲骨文书。
它是书刻在甲骨上的商代后期王室占卜活动的记录文字,即“甲骨卜辞“。
它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书档案。
到了西周,由于生产的向前发展,为了加强国家的行政4设有专门管理文书的机构与起草文书的官吏了,这说明,在:为国家管理工具的官文书的产生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秦代出现的“书”、“奏”,是我国最早的上行公文。
秦、汉以后,以至明、清,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下行、下行、平行的公文种类不断演变增多,据徐望之《公牍通论》所计,不下六、七十种。
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适应其资产阶级政权需要,对沿袭已久的封建王朝的文书工作进行了全面改革,简化文书种类,划一公文程式。
1912年元月,临时政府内务部奉大总统令:发了《公文程式》五条,规定行用公文分为:“令”、“咨”、“呈”“示”“状”五种。
废除了封建王朝的多种旧的公文名称。
应当指出的是,在文书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中,载体材料白文书的变化与发展影响是很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写作与处理一、单项选择题1.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正式发布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了党的机关公文文种有A.12种B.13种C.14种D.15种2.人民代表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提请审议事项的公文名称是A.建议B.议案C.提案D.意见3.一定的组织机构制定的确定组织原则或办事原则的规章类文书称A.条例B.办法C.规定D.章程4.在以下的各类文种中,不属于简报名称的有A.情况反映B.内部参考C.会议纪要D.工作通讯5.如实记载有关会议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的文书称A.会议记录B.会议纪要C.会议决议D.会议简报6.从公文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看,公告、通告、公报等属于A.指挥性公文B.规范性公文C.记录性公文D.告知性公文7.公文姓“公”,被动写作,说明A.针对性能强B.时限性强C.遵命性强 D.政策性强8.公文稿纸采用国际标准纸型A.A4B.16K C.32K D.A6 9.公文的第一要素是A.语言文字B.话语结构C.表达方式D.政策水平10.公文中使用如“欣悉”、“据查”、“近接”等用语属于A.开端用语B.引叙用语C.经办用语 D.过渡用语11.公文大标题推荐使用宋体字字号为A.3号B.2号C.4号D.5号12.不相隶属、没有领导与指导的机关、部门、单位之间的一种行文方向为A.上行文B.下行文C.平行文D.垂直行文13.适用于国家公布法律,国家行政机关发布根据法律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命令类型为A.行政令B.嘉奖令C.公布令D.动员令14.用于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文件为A.通知B.请示C.公示D.意见15.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政党、团体等在会谈或交往后发表的文件类型为A.会议公报B.谍情公报C.统计公报D.外交公报16.在公文正式印发之前,对经领导人签发的文稿进行复核并确定发文字号、分送单位和印制份数的工作称、湖南自考网资料:A.审核B.复核C.核发 D.登记17.国家档案局颁布《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时间是A.1984年B.1987年C.2000年 D.2004年18.就公文内容的性质与作用而言,命令、决定、指示、政策性通知等,属于A.规范性公文B.报请性公文C.知照性公文D.指挥性公文19.公文的主旨体现了机关领导意图和发文目的,它是A.公文的具体要求B.公文的中心内容C.公文的重要事项D.公文的灵魂和统帅20.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应当使用A.批转B.批复C.批示 D.通知21.《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关于禁止“买卖书号”的通知》(1993年10月26日)属于A.指示性通知B.转发性通知C.任免性通知D.批转性通知22.民政部1998年对湖南省人民政府作的《关于湖南省设立常宁市的批复》属于A.指示性批复B.表态性批复C.指导性批复D.针对性批复23.《关于推荐两种圆珠笔油墨用于书写文件的函》(国家档案局办公室、转工业部办公室1984年11月24日)属于A.商洽函B.问复函C.知照函D.请准函24.《长沙市民守则》属于A.计划类文书B.讲话类文书C.记录类文书D.规章类文书25.传阅文件顺序一般为A.主要领导→主管负责人→主管业务部门→其它对象B.主管业务部门→主管负责人→主要领导→其它对象C.主管负责人→主管业务部门→主要领导→其它对象D.主要领导→主要业务部门→主管负责人→其它对象26.指示.决定.批复等属于A.指挥性公文B.规范性公文 C.报请性公文 D.知照性公文27.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正式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规定了党的机关公文种类主要有A.13种B.14种C.9种D.7种28.公文效用的基础是A.发文速率B.发文频率C.公文质量D.公文规格29.公文中运用叙述的方法主要有A.插叙B.分叙C.倒叙D.顺叙30.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等属于公文的A.眉首部分B.版记部分C.主体部分D.书面部分31.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的报告,属于A.陈述性公文B.请示性公文C.建议性公文D.问复性公文32.公告和通告是面向公众宣布重要事项的公文,其作用具有A.陈述性B.告知性C.决策性 D.指导性33.狭义的公文处理工作的概念不包括A.拟稿B.收发C.分办 D.签发34.发文字号中的机关代字应统一编定,负责编排发文机关和机关内各部门单位代字的是A.机关领导B.各部门负责人C.机关办公厅(室)D.办公室秘书35.公文的主送机关是指A.受文机关B.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C.公文的所有受理机关D.公文的知照和协办机关36.在报刊上发布的法规性公文应视为A.非正式公文B.正式公文C.内部公文D.外部公文37.《说文解字》:“命,使也”.“令,发号也”。
说明命令是一种A.指挥性公文B.规范性公文C.知照性公文D.报请性公文38.议案属于提请审议事项的A.指挥性公文B.规范性公文C.建议性公文D.报请性公文39.决定决议属于A.指挥性公文B.建设性公文C.指导性公文D.规范性公文40.公告.通告.公报属于向公众宣布重要事项的A.告知性公文B.规范性公文C.请示性公文D.指示性公文41.属于机关之间输日常公务的交往性公文的是A.批复B.请示C.报告D.函42.章程.条例.规则.公约等文种属于A.计划类文书B.总结类文书C.记录类文书D.规章类文书43.积压公文或搞“公文旅旅行”都是违背了公文的A.时限性B.规范性C.机要性D.政治性44.文件材料以归档为界:归档之前是文件,归档之后是A.文牍B.档案C.案卷D.文物45.归档文件整理是以什么为单位进行A.卷B.本C.件D.簿46.公文行文规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完整表述是A.行文关系、行文方向、行文方式B.行文方向、行文方式、行文规则C.行文关系、行文方向与方式、行文规则D.行文关系、行文方向、行文规则47.调查报告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针对性强,二是A.政策性强B.纪实性强C.综合性强 D.指导性强48.行政令正文的主要部分是A.命令事项B.执行要求C.命令原由 D.具体措施49.公文运用语言应当做到A.活泼、生动、准确、简明B.形象、生动、简明、得体C.委婉、动情、简约、细腻D.准确、简明、庄重、得体50.在公文办理程序中,能充分体现秘书部门在办文办事中出谋献策,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环节是A.分办B.拟办C.承办 D.注办二、多选题1.公文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说明、议论,其中议论的要素有A.论点B.论据C.论证D.论理E.论辩2.属于记录性公文的有A.请示B.命令C.大事记D.值班日志E.会议纪要3.属于讲话类文书的有A.讲话稿B.开幕词C.闭幕词D.欢送辞D.答谢辞4.简报类文书常见的名称有A.简讯B.总结C.动态D.章程E.内部参考5.建议类文书一般可分为A.提案B.议案C.建议D.章程E.纪要6.按照公文的性质与作用划分机关公文的类别,公文可分为A.指挥性公文B.规范性公文C.报请性公文D.知照性公文E.记录性公文7.决定的主要特点是A.内容重要B.针对性强C.政策性强D.有约束力E.原则性强8.归档文件的分类方法包括A.年度分类法B.保管期限分类C.机构分类法D.文种分类E.问题分类法9.在以下公文格式要素中,应标注在公文眉首部分的是A.发文机关标识B.公文标题C.发文字号D.秘密等级E.紧急程度10.请示的主要特点是A.超前性B.建议C.指导性D.说明性E.单一性11.1958年毛泽东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指出,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A.准确性B.鲜明性C.生动性D.概括性E.目的性12.公文运用语言应当做到A.准确B.简明C.庄重D.得体E.生动13.决议的类型主要有A.批转批复型B.决策部署型C.指示参照型D.结果公布型E.表扬批评型14.建议类文书的特点有A.建议性B.规范性C.说理性D.知照性E.委婉性15.公文处理工作的特点有A.政治性B.时限性C.机要性D.规范性E.集中性16.开幕词是在大会开始时,由主要领导人向大会宣读的书面文稿,其作用往往具有( )A.指导性B.方向性C.基调性D.总结性E.评估性17.指示的主要特点包括( )A.综合性B.针对性C.原则性D.单一性E.法规性18.在公文写作中,引用语的使用一般是指( )A.引用名人名言B.引用古书上的现成语句C.引用地方语言D.引用外来语E.引用党和国家领导机关重要文件中的语句19.机关文书部门对下级机关上报的需要办理的公文应当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包括A.是否应由本机关办理B.要否符合行文规则C.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D.公文中涉及其他部门或者地区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经过协商E.使用公文文种、格式是否规范20.计划类文书包括的文种有A.规划B.纲要C.计划D.实施细则E.安排21.开幕词是在大会开始时,由主要领导人向大会宣读的书面文稿,其作用往往具有A.指导性B.方向性C.基调性D.总结性E.评估性22.指示的主要特点包括( )A.综合性B.针对性C.原则性D.单一性E.法规性23.在公文写作中,引用语的使用一般是指( )A.引用名人名言B.引用古书上的现成语句C.引用地方语言D.引用外来语E.引用党和国家领导机关重要文件中的语句24.机关文书部门对下级机关上报的需要办理的公文应当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包A.是否应由本机关办理B.要否符合行文规则C.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D.公文中涉及其他部门或者地区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经过协商E.使用公文文种、格式是否规范三、填空题1.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用与的文件材料。
P12.公文运用语言应当做到、简明、庄重、得体。
P523.行政令是国家行政机关为施行而发布的命令。
P1174.常用的公报有会议公报、、外交公报三种类型。
P1535.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由主送机关负责答复。
P1816.计划类文书具有和操作的预想性两大特点。
P2127.在大会开始时,由主要领导人向大会宣读的阐明会议宗旨、说明会议议题和议程、向与会代表提出希望的书面文稿,称为。
P2338.公文写作,是指公文的与修改。
P269.公文正文的结构可分为导语、正文主体、结束语三个部分,其中导语部分的写作通常有、目的式、原因式三种写法。
P6810.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文关系,应根据各自的隶属关系和确定。
P10011.机关工作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办理完毕之后,其中部分对日后工作还有作用,需转化为档案保存。
12.公文的撰制、收发、办理与管理的工作,就是公文处理工作,通常简称为。
P27013.公文的是指收到文件材料后,收件人在对方的公文投递单或送文簿上签字,以明确交接双方的责任,保证公文运转的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