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1、知识的概念与分类
2、概念的学习
3、规则的学习
4、概念与规则学习的教育含义
第一节知识的概念与分类
一、知识的概念
(一)知识的含义
知识是指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二)知识的分类
心理学家安德森在1976年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其中,程序性知识还包括一种策略性知识。
梅耶(1987)认为知识可以分为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二、陈述性知识的含义
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
例如历史事实、数学原理、观点信念都属于陈述性知识。
三、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表象系统和图式形式来表征的。
(一)命题和命题网络
命题是从逻辑学和语言学中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本意是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由系词把主词和宾语联系而成。
在心理学中,命题是知识的最小单元,由两个成分构成:论题和关系。
如果两个命题中具有共同成分,通过这种共同成分,可以把若干命题彼此联系起来,组成命题网络。
命题网络是一种具有层次性的结构。
奎廉和科林斯提出了一个语义知识表征的层次网络模型,认为语义知识是以层次结构贮存的。
(二)表象和表象系统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除了命题和命题网络,我们的长时记忆中还存在大量以表象表征的形象性的陈述性知识。
表象是指头脑中呈现的某些事物的具体形象。
Paivio(1975)提出了双重编码说,认为人的长时记忆系统可划分为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
表象系统利用表象编码来贮存关于具体的客体和事物的信息。
1975年,Paivio 通过一个精巧的实验证明了长时记忆中确实存在视觉编码,即表象和表象系统也是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
(三)图式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图式是指关于一类事物的有组织的大的知识单元或称为信息组块。
现代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鲁墨哈特(1977)提出了图式的四个特点:
图式含有变量;
图式可以相互嵌套;
图式可以在各种抽象水平上表征知识;
图式所表征的是知识而不是定义
四、陈述性知识的分类根据概括程度和复杂程度,陈述性知识分为:
☞符号,也就是各种事物的名称和标记;
☞具体事实,是指非概括性命题及其网络组织;
☞概念和抽象事实,是指概括性命题;
☞有联系的论述组成的事实集合等类型
前两类可成为简单陈述性知识,后两类成为复杂陈述性知识。
五、程序性知识的分类(一)运动技能和智力技能
传统心理学把技能分为运动技能和智力技能。
运动技能是指借助于对骨骼肌肉系统的协调而实现的外部活动方式;智力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中的心智操作方式。
加涅提出了智力技能层次论:他把智力技能分为五个亚类
辨别——区分具体刺激物之间的不同点;
具体概念——识别具有共同特征的同类物体;
定义性概念——运用概念的定义特征对事物分类;
规则——运用单一规则完成某项任务;
高级规则——同时运用几条规则完成某项任务。
六、策略性知识的分类根据学习策略的作用:基础策略和支持策略(丹塞雷,1985 )
根据学习策略涵盖的成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迈克卡等人,1990)
根据学习策略的可教性:大策略、中策略和小策略(比格)
根据学习的进程:注意策略、编码策略、知道何时使用某一策略、检查策略的有效性(加涅)
几种主要的策略性知识复述策略(rehearsal strategies)
精加工策略(elaboration strategies)
组织策略(organizational strategies)
理解—控制策略(comprehension monitoring strategies)
情感策略(affective strategies)
第二节概念的学习
一、概念的概念概念是指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或性质。
如“书”、“战
争”、“红色”这三个词(语言符号),如果分别代表书(一类物品)、战争(一类事件)和红色(物体的一类属性),则这三个词分别代表三个概念
大多数概念都包括四个方面: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例子和概念属性
等边三角形概念(1) 概念名称。
若“等边三角形”一词代表一般等边三角形,则它便是一个概念名称
(2) 概念定义。
等边三角形是平面上有三条等边和三个等角的简单封闭图形
(3) 概念例子
(4) 概念属性
所谓概念学习就是能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即关键特征
习得一个概念不仅要求学生学习与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而且要求他能排除非本质特征
一个人仅仅理解概念的以上方面,能说出或在头脑中想出概念的定义、属性,能记住概念的一些例子,这只是学习概念的第一步――获得概念的陈述性知识。
但是,学习概念的最终目的是使人们可以对复杂的现实世界作简化的、概括的或分类的反应,也就是使环境简化和标准化。
也就是说,概念学习的最终结果是一个人能够识别概念的新的例子,把概念的正例同反例区分开来。
在此阶段,概念就成了程序性知识
二、概念的分类教育心理学上的五种分类
1、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2、合言概念、选言概念和关系概念
3、初级概念与二级概念
4、具体概念与定义概念
5、易下定义概念与难下定义概念
三.概念和命题意义的同化过程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是意义学习的高级形式。
奥苏伯尔根据新概念或命题与其固定点的关系,区分了概念和命题意义同化的三种模式。
(1)下位学习(2)上位学习(3)并列结合学习(1)下位学习(subordinate learning,又称类属学习。
)认知心理学假定,认知结构本身在观念的抽象、概括和包容的水平方面,倾向于按层次组织。
新的概念或命题的意义的出现,最典型的形式是新旧知识之间构成一种归属关系,即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新学习的知识归属于旧知识而得到理解。
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成的归属关系,称为下位关系,这种归属学习的同化过程便称为下位学习。
下位学习又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a、派生归属(derivative subsumption)
b、相关归属(correlative subsumption)
(2)上位学习(superordinate learning,又称总括学习。
)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现在要在这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或称总括学习。
如:
“苹果”、“香蕉”、“桔子”→“水果”
(3)并列结合学习(combinatorial learning)如果新命题既不能与认知结构中特定的有关观念构成下位关系,又不能构成上位关系,而对它们的学习能够引起联合的意义,这种学习便称为并列结合学习。
如:“质量与能量”、“遗传与变异”→“需求与价格”
总结:通过下位学习,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分化,而通过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学生的认知结构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整合协调。
(二)威特罗克的意义生成模式威特罗克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生成(或者说是建构)意义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选择性注意与知觉
第二,在知觉的信息与长时记忆的有关方面之间建立联系
第三,以各种形式评估暂时建构的意义,并将合理的、有用的、明智的意义(包括原有观念的重新组合)纳入长时记忆中。
第三节规则的学习一、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一)陈述性知识阶段
(二)转化阶段
(三)自动化阶段
二、运动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过程
(一)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
费茨和波斯纳于1967年把运动技能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
1、认知阶段
2、联系形成阶段
3、自动化阶段(二)智力技能的学习过程
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技能的形成是一个从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言语阶段
一年级学生练习9加2的进位加法时,教师可结合实物的演示,把其运算步骤分为可以操作的想、分、算三个环节。
三、模式识别程序和动作步骤序列的学习过程(一)模式识别的学习过程
1. 概括化
对不同的刺激(同类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叫概括化。
概括化需要在同类刺激中抽取出共同的特征。
安德森等人把概括化看成是产生式的变化,当具有相同动作的两个产生式同时在工作记忆中被激活时,就会自动出现概括化。
概括化的结果是两个产生式条件部分中的共同之处保留下来,构成一个新的产生式的条件部分,新产生式的结果部分依然与以前相同,概括化后的新产生式适应面变得更广2. 分化对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叫分化,分化需要找出两个以上刺激间的差异。
根据安德森等人(1980)的看法,概括化使某个程序的适用范围扩大,而分化使某个程序的适用范围缩小。
分化也是产生式的变化,其结果为产生式的条件增加
(二)动作序列的学习过程
1. 程序化
程序化指将动作序列从陈述性知识的表征转换成程序性知识表征的过程,程序化之后执行某个动作不再需要提取陈述性知识。
在程序化过程中,第一步是把动作的各个步骤以命题的形式来记忆,学生通过阅读、听讲或观察他人记住各个步骤,在练习时一边想一边做。
第二步是以产生式来表征各个步骤
2. 程序的组合
程序的组合是指经过练习把若干个产生式合成为一个产生式,把简单的产生式变换成复杂的产生式
程序组合的基本条件是有关联的两个产生式同时进入工作记忆,第一个产生式的行为项成为第二个产生式的条件项,第一个产生式的条件项保留,两个产生式的行为项合起来成为行为项,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产生式
分数加法前两步的产生式可以合成为一个产生式
如果我的目标是将分数相加,且有两个分数,
那么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分母,然后用最小公分母除以第一个分数的分母。
学生在学习概念和规则后能加以陈述,或能指出相关概念和规则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习得和运用的概念和规则属于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是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比如“狗叫‘犬’,在英文中叫‘dog’”、“中国的首都是北京”、“三角洲有三条边和三只角”
等等。
这类知识一般通过记忆获得。
如果能利用概念对事物分类,利用规则办事,则概念和规则支配了人的行为,表明概念和规则已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比如学生利用三角形的概念去识别几何图形中的三角形;学生按照异分母分数相加法则求出1/3+1/4=?等。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在本质上,它们由概念和规则构成。
比如,学生解决1/3+1/4=?
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运用通分、求最小公分母等规则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规则的概念规则或称原理是能反映出某些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的概括性命题。
人们在认识世界、发现各种事物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得出计算的公式、处理事物的法则或提出科学原理和定律等,这些公式、法则、原理、定律都叫规则,也可统称原理。
例如,“金属能导电”、“功=力×距离”等。
规则与概念一样,也有适合它应用的情境,这些情境就是能体现规则的例子或情形。
如体现“加法交换律”的例子有5+8=8+5,25+13=13+25, 12+13=13+12等等。
五、规则学习的条件和教学步骤1、条件
内部条件:学习者懂得构成规则的那些概念。
外部条件:5个(言语指导)
(1)学习结束时所期望的动作的一般性质的陈述。
(2)引起学习者对组成规则的那些概念的回忆。
(3)给这个作为整体的规则提供一些言语的提示。
(4)向学习者提出说明这个规则的言语问题。
(5)当规则在其完全的形式上得到说明时,要提供强化。
2、加涅的规则学习教学步骤
(1)将人们期望学习者在学习结束时获得的动作的形式告诉他。
(2)用提问的方式,要求学习者重新陈述或回忆已经学会的组成该规则的那些概念。
(3)用言语提示的方式,引导学习者将组成规则的那些概念,以适当的次序放在一起,以形成一个新的规则。
(4)提出一个问题来要求学习者说明这个规则的一个或几个具体实例,并在他每次作出正确回答时提供反馈。
(5)通过一个合适的问题,要求学习者对这个规则作一个言语的陈述。
(6)在学过规则一天或几天后,提供一个“间隔复习”的机会,呈现一些新的实例,加以回忆并说明这个规则,使刚学的规则得以保持。
第四节概念和规则学习的教育含义一、概念学习主要有两个作用。
(一)知识的简化作用
(二)知识的扩充作用
(一)形成认知策略
(二)调节合理行为第八章学习策略Mercury 水星Venus 金星Earth 地球Mars 火星Jupiter 木星Saturn 土星
Uranus 天王星Neptune 海王星Pluto 冥王星九大行星英文记忆法•My Very Excellent Mother Just Sent Us Nine Pizzas主要内容: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第二节典型的学习策略
第三节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训练
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埃德加·富尔«学会学习»一、学习策略研究的缘起和兴起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卢梭说:“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方法,要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学习策略系统研究是从1956年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进行人工概念的研究开始的。
学习策略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的被提出迄今为止只有30多年历史。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
著名心理学家诺曼曾指出:“真奇怪!我们期望学生学习,然而却很少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类似地,我们有时要求学生记忆大量材料,然后很少教他们记忆术,现在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时候了。
”教会学生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已被当前教育界视为提高学习和练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以及减轻学生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二、学习策略概念O’Malley(1983)和Brown(1983)指出,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yies)指学习者为了有效地获取、储存、检索和使用信息所采用的各种行为、步骤、计划和程式等,即学习者为了获取学习机会、巩固学习成果、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作出的种种选择
和采取的措施。
它既包括学习者的心理过程,也包括其具体行为。
刘电芝认为:所谓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和技巧及调控方式。
它既可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
学习策略的概念(本教材)
学习策略:学习者根据自身素质、以前和目前的学习状况、当前学习对象的难易和要求,自觉地安排、调节和控制自身的学习内容、时间、次序、步骤和方法等的计划及其实施。
想要学习却不知道学习策略的人叫做文盲。
《第三次浪潮》作者阿尔温. 托夫勒三、学习策略的成分及层次
(一)尼斯比特等的六成分说:质疑、计划、调控、审核、修正、自评。
(二)温斯坦的四成分说:认知信息加工策略、积极学习策略、辅助性策略、元认知策略。
(三)丹塞伦的两大学习策略系统:直接用来操作学习材料的基本策略(领会和保持、提取和利用)、用来维持适宜心理状态的辅助策略(计划与时间安排、注意管理、监控与诊断)。
(四)迈克卡的学习策略分类系统: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复述策略:如重复、作记录、划线
精加工策略:如想象、口述、总结、做笔记、类比、答疑等
组织策略:如组块、选择要点、列提纲、画地图
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如设置目标、浏览、设疑等
监视策略:如自我测查、集中注意、监视领会等
调节策略:如调整阅读速度、重新阅读、使用应试策略等学习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如建立时间表、设置目标等
学习环境管理:如寻找固定地点、安静地方、有组织的地
方等
努力管理:如归因于努力、调整心境、自我谈话、坚持不
懈、自我强化等
其他人的支持:如寻找教师帮助、伙伴帮助、使用伙伴/
小组学习、获得个别指导等
第二节典型的学习策略第一部分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一、制定学习计划的策略
计划:行为目标、实施途径和时间进程的同一体。
要点:可达性、可行性。
1、目标设置动态区域设置而不是静态点设置
2、时间表设置(时段优化、时效优化和弹性制)时效优化二、预习策略目的:有准备地
去上课读:扫读、点读、回读记:记号、标注、笔记练:1-2个练习题三、听课的策略
◆目的:使45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率
操作:
●紧跟老师的讲解思路
●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抓住老师的讲解重点
●及时总结、反思
●注意和老师交流(目光、提问)
●做好笔记
听课策略图示
避免偏见用心听关注无声语言听讲
保持稳定情绪做出恰当反应四、高效复习的策略复
习的概念
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的过程
低标准: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并使零散的知识有机组合起来,成为一个结构简洁,脉络清楚,检索、提取便捷的知识体系。
高标准:温故知新,推陈出新(一)制定复习计划的策略
计划:行为目标、实施途径和时间进程的同一体。
要点:可达性、可行性。
1、目标设置动态区域设置而不是静态点设置(PPT12)
2、时间表设置(时段优化、时效优化和弹性制)(PPT13)
时效优化
3、时间分配的效率原则:通过调整,使总输出(总分)最大。
1).学科间调整
例如:语文=90分数学=130
2)学科内调整
例如:某同学英语学习情况分析(PPT第19张)
(二)复习策略1、知识:最基本的,包括陈述性和程序性
•(1)陈述性的-记忆:规律(艾宾浩斯),多通道,加工深度,联想的古怪性,倒摄与前摄抑制,图式化,纲举目张
•(2)程序性的-练习:重思路,吃透例题,逆推例题与逆向思维,复述例题,精练典型习题,忌题海战术
•2、善于归因,找准努力方向3、课后复习与总复习
复述反思
课后复习的策略精读课文
整理笔记
选读参考
合理练习
知识的体系:完整化,系统化,构建网络结构总复习策略知识材料处理:浓缩化(如笔记),超文本式联想
学科联系:构建大网络
吃透例题,精选练习
行为
试卷分析,找出薄弱点或潜力区域
时间安排:追求最大收益
四、考试策略考试性质:检查和选拔
•总的策略:发挥已有水平,并在可能的前提下力创新高
1、准备策略
•知识准备:最基本的,网络结构,典型事例
•物质准备:文具,证件等
•身体准备:生物钟调节,睡眠,营养
•心理准备:平常心,区间定位
2、考场行为策略
◆原则:但求无过,少幻想
★适度舍弃,创建良好心态,争取最佳效果做法▲认真审题,把握关键词汇,如:论述、概述、简述;
●分析:主要观点和相应关系
●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
●评论:从某一角度或观点对事物进行评说,要有自己观点
●述说:事物发展的脉络,基本特征,及事物间的关系
●讨论:正反二方面阐述事物或现象
●论证:对特定事物或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证据,要求逻辑性
把握时间,尽量不留或少留空白
怯场处理:读题,放松操作
检查:先休息,打破定势。
完型检查优先
选择题:只查完成否
计算题:逆运算
推理证明题:逆推、逆思
论述题:先归纳要点,再展开细节
3、考试间行为策略:
1)休息好
2)、信息阻断:a.不见面 b.游戏规则 c. 只说好的
第二部分学习活动中的策略常用的四类学习策略:
1、复述策略
2、精加工策略
3、组织策略
4、计划和监控策略
一、复述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保持信息,在短时记忆中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
(一)及时复习
(二)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
(三)试图回忆
(四)利用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
(五)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六)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提高复述效果
二、精加工策略:是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加信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
(一)记忆的精加工策略
1、位置记忆法
2、首字联词法
3、谐音字法
4、意义识记
(二)加深理解的精加工策略(提要法)
1、划线法
2、笔记法(5R笔记法):记录、简化、背诵、反省、复习。
三、组织策略:是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组织、概括,形成更高水平的知识结构。
具体方法是分门别类。
温斯坦和梅耶提出的组织策略:
(一)列提纲
(二)画关系图
四、计划和监控策略:也称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视和控制的策略。
(一)计划策略:设置目标、了解条件、产生问题、分析方案
(二)监控策略
1、集中注意:教师“唤醒学生兴趣”的方法——告知学生目标;标示重点线索;增加材料的情绪性;使用独特刺激;提前通知内容重要。
2、领会监控:控制自己领会过程的方法——变化阅读速度;容忍模糊;猜测;重读较难的段落。
第三节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训练一、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
1、学习动机
2、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
3、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
(二)外部因素
1、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
2、教师日常的教学方法
3、学习氛围
B)同学资源:效率非凡的
C)室友资源:最亲近的,空间距离最近的
D)社会资源:最愿意提供的
舍弃策略
50%的必做题,30%时间完成
25%的争取题,70%时间完成
25%的放弃题,视情况发展处理(
二、学习策略教学
(一)学习策略教学的主要原则
1、特定性
2、生成性
3、有效的监控
4、个人效能感
(二)学习策略教学内容的选择
1、教给可供选用的方法和技能群
2、训练学生确定目标、择要、选择性学习、选择学习方法
3、指导学生储存有关学习及学习方法或策略的信息
(三)学习策略的教学措施
两种教学情境:
1、在自然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即把学习策略教学与具体学科知识教学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