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作业-关于科学精神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研究生试卷
院(所)学号姓名记分
课程名称教师签名考试时间2014年4月18日
关于科学精神的思考
摘要:根据当前只重视科学带来的物质成就而忽视科学的精神价值的现状, 讨论了科学蕴涵的精神价值, 并且针对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缺失的现象,讨论了应该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科学精神;缺失;培养
一、引言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科学技术成了第一生产力。因此,科学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大的重视。但是不可否认, 当今社会,人们对科学的重视更多的是关注科学的物质成就及其发挥的社会作用,而对科学所能够蕴涵也应该蕴涵的精神意义却有所忽视[1] 长期过分地注重科学的物质成就而忽视科学的精神价值将不仅导致科学本身的危机,而且将导致整个人类的危机。因此, 必须关注科学的精神价值。
二、科学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规范和指导价值的特殊气质:它不仅是科学文化结构中最为稳定的要素,是科学的生命和灵魂,而且它还是构成个体科学素养的最为基本的要素[2]。
第一,科学精神首先是怀疑的精神。它要求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凡事都要问“为什么”,不轻信盲从苹果落地这件很平常的事引起牛顿的怀疑,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呢?在这个基础上,他不断的思考,经过长期的的艰苦探索,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第二,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科学的人文精神表现为科学的献身精神,研究中的团结、民主、合作精神。居里夫人长期从事核物理研究,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科学事业,并三次荣获诺贝尔奖,最后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而死于白血病。
第三,科学精神是求真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我们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在解决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医疗、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上,也要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解决民生问题,首先需要对百姓有感情,但也要有科学的办法和措施。唯有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才能真正地而不是在口头上为群众分忧解难。
第四,科学精神是创新精神。江泽民同志在1998 年6 月1 日接见两院院士时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 勇于创新”。历史上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21世纪相对论、量子论、基因论、信息论的形成,都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思维的结果。
三、当代大学生该如何培养科学精神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既承担知识创新的重要职能,也担负用科学理性精神教育、培养人的使命。一些大学出于对市场利益过分的追求,而表现为对大学科学精神的漠视。当前,弄虚作假、顺从迎合、实用功利、等不良风气正不断侵蚀着这种精神品质,影响着大学文化的建设和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课题研究组自1992年起,曾多次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进行测评,结果表明:我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0.2%(1996年),1.4%(2001年),1.98(2003年)。实践证明,只有在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中,大学科学精神才能得以发扬光大。我认为,培养大学科学精神主要应该鼓励创新意识和怀疑精神。大学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创造知识的地方。大学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
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让老师和学生都勇于生疑、勇于质疑,勇于发现与提出问题,善于思考,善于批判。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特长、潜在优势和怀疑精神。因此,要通过教师引导、专家示范、成才典型教育和学生相互切磋等手段,使学生消除自卑感、创新神秘感、权威神圣感等心里障碍。大学应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要有适应人才能力培养的机制和环境,让大学能够通过独特的教和学,使教师的传授知识变成学生努力思考,使学生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怀疑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求真是科学研究的过程,献身是科学研究的主观条件,自由和宽容是科学研究的社会环境条件,而创新则是科学精神的自然结果。只有具备了这种学术自由,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学才能真正称之为大学,才能去努力开拓和创新知识,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3]。
参考文献
1. 王金福,宋新康:《论科学精神》,苏州大学学报,2009(5)
2. 王建平:《论科学精神》,沧桑,2009(4)
3. 庾光蓉:《关于重塑大学科学精神的思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