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要点整理v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证有效性分析要点整理
一、 考试信息
1.分值:30分(分析16分+结构及语言表达14分)
2.字数要求:600字左右
3.建议用时:25分钟(5分钟读题,10分钟找逻辑漏洞,10分钟组织语言)
二、 整体结构
除标题外,全文3个大段,6个自然段,注:标点符号算字数。
第一段:引言 —— 1个自然段,50-60字
第二段:论述 —— 4个自然段,110-130字/段
第三段:结尾 —— 1个自然段,50-60字
三、 标题
1.标准标题:
“似是而非的论证”、“漏洞百出的论证”、“值得怀疑的论证”
2.质疑标题:
“________吗”(表示对论题的质疑)
3.否定性标题:
“________未必________”
建议使用第1种方法,避免找错论题的尴尬,保证不失分。
四、 引言(开头1段)
1.模板一:原文通过一系列材料和推理得出“________”的结论。这一论证过程中存在诸多
逻辑漏洞,具体分析如下。(以上模板45字(不含题干结论)。)
2.模板二:原文所给论证看似有道理,但细细推敲则可发现其在概念、论据及推理等方面存
在诸多不足之处,具体分析如下。(以上模板50字。)
五、 论述(中间4段)
1.写作格式:结构标识+缺陷描述+简洁分析+小结
1.1结构标识:首先、其次、再次(另外)、最后
1.2小结举例: 1. 由此无法必然得出该结论。
2.因此,推理的有效性值得怀疑。
3. 所以,结论的得出有些牵强。
4. 由此看来,结论的得出稍显轻率。
2.常见逻辑漏洞:
2.1混淆概念(偷换概念)
解释: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通过对一个概念的证明,进而企图来证明
另一个不一致的概念。
特征:2个核心概念所表述内容不一致。
模板:上述材料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________的含义是
________,而________却是________。论述者并没有将这两个概念界定清楚,犯了概念混淆的错误,该论证显然是不足信的。
2.2不当假设
解释:推理基于一系列错误的或未经证实的假设。
模板:上述论证中通过推理得到________这样的结论,是基于________假设。但是________,所以这是一种不当假设,由此推断出来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2.3因果错误(因果谬误)
解释:错误理解或运用因果关系。主要分为:
因果无关(强加因果):两件事情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存在他因(简单归因):导致结论的原因可能还有其他因素。
因果倒置:倒因为果,或倒果为因。(历年真题从未考过)
模板:
1.强加因果:论证者以________为前提,推出________的结论,两者看似有联系,
实则并不相关,两者未必具有“因果关系”,因为________并不能带来________
的必然结果。因此,这样的论证是不成立的。
2.简单归因:论证者从__________这一原因不足以得出__________的结论,因为
________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________之外,可能有其他原因,例如________,
但它们和________一样,不一定是主因。仅凭它是不足够的。
3.因果倒置:材料中以________为前提,就得出结论________,这显然倒置了因果
关系。因为________才会出现________这样的结果。
2.4不当类比
解释:将两类并不具有可比性的事物强行进行对比。
特征:出现寓言故事,涉及自然与社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关联两个国家、地区或企业等。
常见类型: 1. “动物行为”与“人类个人行为、组织行为”类比
2. “自然现象”与“人类行为”类比
3. “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类比
模板:
1.文中将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类比,显然出现了“类比不当”的错误。________
与________的(性质,环境,范围等)并不相同,完全不具有可比性。由此看来,
结论的得出稍显轻率。
2.论述者由________不能必然推出________状况。因为________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上述论证过于关注共性,而忽略了特殊性,显然存
在着“不当类比”的嫌疑。
2.5以偏概全(轻率概括、轻率归纳)
解释:已知个体或部分,推出整体。
特征:出现举例,特别是出现了时效、范围、数量等。
模板:材料中提到的________(个体),可能只是________(整体)的特殊情况,是个例,并不能代表________(整体)的情况。因此,该论证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所得出的结论也难以让人信服。
2.6循环论证
解释:论据本身的真实性要依靠论题来证明。
模板:报告认为________,但是,论证这一结论却是以________这一判断为前提的。
而实质上,这里的结论与前提是同一意义的重复,像这样以前提充当结论,是典型的“循环论证”错误,不能证明任何命题。
2.7条件错误(条件缺失、绝对推断)
解释:用“或然性”的前提推出“必然性”的结论。
特征: “只要…就”、“只有…那么”、“当然”、“一定”、“越…越…”
模板:上述论证以________为前提,推出________。显然把“可能”当成了“必然”,明显存在“绝对推断”的错误。即使是________,也不一定会________,有可能________,最终________。由此无法必然得出________(结论)。
2.8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解释:错将反对关系当成矛盾关系。
模板:文中通过________推出________,是不恰当的。两者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关系,________的对立面是________,还包括除________外的其他可能,比如________。因此,结论的得出稍显轻率。
2.9自相矛盾
解释:材料中前后观点不一致,相互抵触。
模板:材料前面说________,也就是________,而后面又说________,明显前后是自相矛盾的。因此,该论证是不足信的。
2.10数字谬误
解释:平均数陷阱:平均数代表整体的平均水平,不能表示个体的实际情况。
绝对百分数:将百分数当作绝对量,忽视基数的存在。
特征:文中出现数字、百分比,以及样本基数的变化。
模板:
1.平均数陷阱:上述材料通过________这一平均数字的分析,得出________的结论,
是不恰当的。因为平均数只能说明________的总体特征和集中趋势,并不能代表
每一个________的具体情况,可能________恰恰就在平均水平之下(上),因此该
数据对其结论的支持度是有限的。
2.绝对百分数:论述者由________不必然推出________。没有基数的百分比没有意
义的,因为其只能代表一个相对的比率,而无法说明________的实际状况。因此
我们无法从论述者的数据中得到________的结论。
2.11转移论题
解释:在论证中违反同一律的要求,偏离正题而转向另一论题(相似或无关),从而转移人们对关键问题的注意力。
公式:上述论证中的中心论题是________,但是提供的论据却是________,根本没有触及实际问题,这就不自觉偏离了原来议论的论题,对问题的论证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