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二册第九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中自对,再两句相对,也是一种工对。句中自对,是 指本句内已有对得很工整的并列结构,再和另外一句相 对,这时两句之间两两相对的词语并不需要对得很工整。 例如: ◇冰释泉涌,金相玉振。(萧统《文选序》)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王勃《滕王阁序》)
◆骈体文讲究对仗工整,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初期 骈体文,一般只要两句相对就行,不太讲究工整, 也不避同字对,还有骈散兼行的作法。(例见教材 P862)
(二)辞赋的句式 1.辞的句式特点。 ◇《楚辞》的句式与《诗经》不同,《诗经》以四字 句为主,《楚辞》一般是用六字句,或者加上兮字 成为七字句,两句合成一联。这是《楚辞》的句式 特点之一。例如: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 方仲春而束迁。(《九章•哀郢》) 震愆:震,指 震动,动荡;愆,罪。这里是遭罪的意思。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彀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 矢交坠兮士争先。(《九歌•国殇》)
(二)譬喻 譬喻有明喻隐喻之别。明喻往往用“譬如”、“譬 犹”、“譬之”、“犹”、“若”、“如”等词语 加以表明。隐喻不用“譬喻”等字眼,而是直接表 述,但我们阅读这些句子时,都要把它当作譬喻来 看待,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本意。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 记· 鸿门宴》) ◇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 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 遂,膏之沃者其光晔。(韩愈《答李翊书》)
(三)赋体的演变 赋可以分为骚赋、古赋、骈赋、文赋四种。 1. 骚赋。指的是模拟《楚辞》而写的一种赋,如贾谊的《吊 屈原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扬雄的《甘泉赋》 等,在形式上同楚辞没有多大区别,也以兮字入句。汉初 的骚赋是楚辞转变成赋的开端。 2. 古赋。指的是骚赋以外的汉赋,代表作是司马相如、班固 等人所写的长篇大赋,一般多采用问答体形式。往往分成 三部分,开始有段散文,近似序;中间是赋的本身,主客 之间,或彼此夸张形势,或极力渲染声色犬马之乐,韵文 中夹杂散文,用散文叙述,用韵文描写;结尾部分再用一 段散文议论,以寄托讽谕之意,类似楚辞的“乱”或 “讯”。一般不再用兮字,主是用四言和六言,杂以三言、 五言。例如枚乘《七发》、班固《西都赋》等。
(二)四六 ◆骈体文在语句方面的特点除骈偶外,还有一个与骈偶相关的 “四六”问题。主要说的是对句的字数。“四六”的基本结构 有五种①四字句和四字句相对为四四;②六字句和六字句相对 为六六;③上四下四和上四下四相对为四四四四;④上四下六 和上四下六相对为四六四六;⑤上六下四和上六下四相对为六 四六四。例如: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心定而后结音,理正而后摛藻。(《文心雕龙· 情采》)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 序》) ◇老当益壮,宁移自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滕王阁序》)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庾信 《哀江南赋序》)
句中不用兮字,又不是六字句的,在屈原的作品中很 少见,只有《天问》是以四字句为主,又极少用兮 字。屈原以后的作品,不用兮字,又不限于六字的 句子就多一些。例如: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天 问》)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卜居》) ◇ 《楚辞》的另一句式特点是很少运用连接的词语。 见P873.
㈣ 用典
◆骈体文用典是文体特点之一,骈体文用典并不在于援引 古事或古人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而在于追求文 章的“典雅”“含蓄”。 ◆骈体文用典,大多是意在言外,表面说的是甲,实际讲 的是乙,必须透过典故才能了解作者的真实意思。骈体 文用典往往不指明出处,最讲究剪裁融化。 ◆所谓藻饰,就是追求辞藻华丽。骈体文用得最多的词语 是颜色、金玉、山水、风月、灵禽、奇兽、香花、异草 等类的词。(藻饰和用典共同构成了骈体文词汇方面的 特色。)
◇古人没有现在的词类概念,讲究的是虚对虚,实对实, 用今天的语法术语来解释,那就是:凡用作主语、宾语 的,可以看成名词;凡用作定语的,可以把名词和形容 词看成一类;凡用作谓语的,可以把形容词和动词看成 一类;凡用作状语的,一般都可以看成是副词;虚词内 部,连词可以和介词相对。(例详见教材P860) ◆骈体文不但句法结构和词性要求对仗,而且要求对仗工 整。对仗工整,主要是把事物分成许多“事类”,要求 用相同“事类”的词语相对,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 理,动物对动物,植物对植物,人事对人事,器物对器 物,等等。例如:
◆四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二二,六字句的节奏主要有三三、 二四和四二等三种。三三的句式,一般是第四字用个虚 词,也可以划分为三一二;二四和四二的句式是以二字 为基础的,也可以划分为二二二。(例见教材P864) ◆骈体文中除四六句以外,还有一些五字句和七字句。 ◇骈体文的五字句和五言诗句的节奏是不同的。五言诗句 的节奏一般是二三;骈体文五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二一二 或一二二。(例见教材P864) ◇骈体文的七字句也和七言诗句的节奏不同。七言诗句的 节奏一般是四三,骈体文七字句的节奏类型很多,主要 是三一三、二五、二三二、四一二、一二四等。
2. 引事就是在行文时引用历史故事。这种修辞方式,不论是 辞赋、骈文,还是散文、诗歌,俯拾即是。例如: ◇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凰逸之士,皆欲收名定 价于君侯。(李白《舆韩荆州书》)“登龙门”,用的是 东汉李膺的故事。 3.引文是引用见之于载籍的文字。 ◇先秦时候的著作以引经书为主,如《孟子》引《诗经》达 二十六次,《荀子》引《诗经》达七十次。 ◇辛弃疾《贺新郎(赋滕王阁)》:“王郎(指王勃)健笔 夸翘楚。到如今,落霞孤鹜,竞传佳句。”“落霞孤鹜” 是撮取“落霞与孤鹜齐飞”而来。
一、复习古代汉语常识《骈体文的构成》 (1、骈偶;2、四六)
★ 骈体文是受了汉代辞赋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文体, 魏晋时期开始形成,南北朝时期成了文章的正宗。唐代一 般把它叫做“时文”,用来和“古文”相对;因为通篇多 用四字句和六字句,从晚唐开始又被称作“四六”或“四 六文”,明代以前一直沿用这个,直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 ★ 骈体文的语言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 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Baidu Nhomakorabea
(一)辞赋的押韵 ◇辞赋都是有韵的。辞赋押韵和诗歌押韵的道理是一样的。 在古代辞赋中,有些押韵的地方用现代汉语来读仍是押韵 的。有不少地方,用现代汉语来读就不押韵。例见教材 P871. ◇在辞赋中,押韵的规则与诗歌基本相同,最常见的是奇句 不用韵,偶句用韵。奇句也有用韵的,那是全篇的首句, 或换韵的开头。当句尾是语气词时,往往是语气词前的一 个字押韵。例见教材P872. 汉赋和唐宋古文家所作的赋,押韵比较自由,有句句韵、隔 句韵,也有隔两三句才押韵的。同时还常以散文与韵文兼 行,因此,有的地方是不用韵的。例见教材P872.
四、学习《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引用的目的是为了“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文心雕龙· 事类》)。引用的类别有三:引言, 引事,引文。 1.引言就是引用那些不见之于书本的格言、俗语、谚 语、歌谣等,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例如: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 裳。”(《水经注· 巫山、巫峡》)
2.赋的句式特点。 ◇赋的句式不拘字数,但大多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 特别是六朝的赋。例如江淹的《别赋》,几乎全是 四字句和六字句。汉赋则不同,例如枚乘的《七 发》,虽然四字句、六字句为主,但短到一字句, 长到十几字的句子都有。举例见P874. ◇赋的特点正如《文心雕龙•诠赋》所指出的,它是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因而咏物叙事的成分 多,抒情的成分少。其性质在诗和散文之间,因此 其句式比诗歌自由得多。
(一)骈偶 ◆骈体文一般是用平行的两句话,雨两相对,直到篇末。古人没有明确 的语法概念,但是懂得分辨语词的虚实和句式的同异,讲究虚字对虚 字、实字对实字以及句式的对称。 ◆骈体文,用今天的语法概念来考察,就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主谓 结构对主谓结构,述宾结对述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 复句。这是骈偶的基本要求。例如: ◇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 其中腾波触天,高浪灌日。(鲍照《登大雷 岸与妹书》) ◇述宾结构对述宾结构。 式观元始,眇觌玄风。(萧统《文选序》) ◇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 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萧统《文 选序》) ◇ 复句对复句。 冰释泉涌,金相玉振。(萧统《文选序》)
◆骈体文注意句子结构的对称,在一联对句里要讲究词语 的相互配对。前后两句的相同位置,原则上要求名词对 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连词、介词也与 连词、介词相对。名词、动词、形容词一般是异字相对。 例如: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 思书》) ◆连词、介词大多是同字相对,但也有异字相对的。例如: ◇若择源于泾渭之流,按辔于邪正之路。(《文心雕 龙· 情采》)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王勃《滕王阁 序》)
三、学习《辞赋的构成》
辞和赋都是韵文。辞的名称来源于“楚辞”。“楚辞” 最初不是书名,只是“楚国的诗歌”的意思。汉朝 人把屈原、宋玉等人的长诗编辑起来,统称为《楚 辞》。 赋本来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特点是铺陈事物, 和比、兴相并列。《文心雕龙· 诠赋》说:“然赋也 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这就是说,赋 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的。辞本来是偏 重于抒情的,而赋则偏重于叙事。到了汉代,辞渐 渐为赋所代替,赋也可以有抒情的功能。
3. 骈赋。主要指六朝赋,它是由古赋发展而来的,在古赋中 已有许多对偶的句子,到了南北朝,赋中用对偶已经成为 定型,一般都是四字句和六字句,而且讲究平仄,堆砌典 故。实际上,骈赋等于有韵的骈体文,既具有骈体文的一 般特点,又体现赋的铺陈夸张的特色。例如江淹的《别 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唐宋时期,科举以诗赋取 士,诗是五言长律,赋是骈赋,限定韵字,要求平仄对仗, 因此又叫做“律赋”。 4. 文赋。该类型是受古文运动的影响而产生的。唐宋古文家 在赋的创作方面,也摆脱骈偶平仄的桎梏,不重视铺排和 藻饰,通篇贯串散文气势,重视清新流畅,在艺术形式上 给赋体注入了新的活力,创作了一些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 文赋,如苏轼《赤壁赋》等。
《古代汉语》(下册)
第九讲
教学课题:学习《辞赋的构成》、《古代汉语的修辞方 式》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辞赋的构成》、《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丰富古代汉语常识,提高应用古代汉语常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实践能力。 2.通过分析古代汉语举例材料,扩大古代汉语词汇量。 教学重难点:《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教学。 教学课时:二课时。
◇思尽波涛,悲满潭壑。(鲍照《登大雷岸舆妹书》) “思”对“悲”,人事对。“波涛”对“潭壑”,地理 对。 ◇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王勃《滕王阁序》) “长安”对“吴会”,地理对。“日”对“云”,天文 对。 ◆数目对和颜色对是一种典型的工整对,骈体文特别讲究 以数目对数目,以颜色对颜色。例如: ◇东顾五洲之隔,西眺九派之分。(鲍照《登大雷岸与妹 书》) ◇左右青霭,表里紫霄。(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
二、(平仄;用典)
(三)平仄 ◆所谓声律,就是讲究平仄相对。平是平声,仄是非平声, 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唐代以前的骈体文是不讲究平仄的; 唐以后,骈体文受诗律平仄规则的影响,在对仗的时候,不 仅要求句法结构和词语意义上相互对仗,还要求在字音上以 平对仄,以仄对平。 ◆举例见教材P866-P867 ◆关于平仄,其总的原则是平对仄,仄对平,节奏点的平仄 要求严格,虚字相对不讲平仄。但是,骈体文的平仄相对, 远没有近体诗要求那样严格。近体诗的平仄是一种格律要求, 必须遵守;骈体文的平仄相对没有形成固定格律,运用起来 比较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