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关系.

合集下载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总结]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总结]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我国之所以要提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历史经验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从1938年,毛泽东在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时至今日,经历了62年,经过几代中国人民的艰苦探索,不断钻研,马克思中国化逐步得出了宝贵的四大理论成果,分别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这四大理论成果是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四代中央领导和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形成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有着各自的特殊的内容和作用。

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四者有着相互区别的特征,又由于是对同一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四者又相互紧密相连。

首先,我们应该对四个理论成果作一定的了解:毛泽东思想,作为第一个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其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其形成的实践基础;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是其形成的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是其产生和形成的思想条件。

在土地大革命时期萌芽,在遵义会议后走向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发展,可以说,毛泽东思想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也促进了新中国的诞生,如果没有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的前途将会一片渺茫。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中国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思想支撑和理论指导。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阐明其互为基石和动力源泉的内在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对农业现代化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指引。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规律和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关于农业的理论体系,如对农业生产力、生产关系、农民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思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富裕的重要保障。

通过加大农业投入、改革农村经济体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举措,中国取得了农业现代化的巨大成就。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农民阶级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生产方式是解决农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推进农民增产致富、农村产业升级、乡风文明提升等方面的工作。

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民权益保障、农村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政策和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得到了充分应用。

最后,马克思主义提倡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推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强化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发展农村合作经济,保障了农民合法权益。

这些制度安排与马克思主义的公有制原则是一致的,也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更有动力和保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实践同样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完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创新过程中,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理论路线和实践经验,不断促进了其发展与完善。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政治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政治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政治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位居榜首。

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各国以及人类的巨大影响,这其中中国尤为突出。

当代,在资本主义笼罩全球的大背景下,作为硕果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头羊——中国,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的优秀继承者与发展者。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可谓是息息相关。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

下面,我想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当代政治的关系谈一谈。

中国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一直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无产阶级当家作主。

而这一切都有个前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许多外界人士以此来攻击共产党,认为中国由“家天下”进入了“党天下”,这是专制的体现。

首先我不否认一党专政滋生了一大批中国官员的不作为和贪污腐败。

但我们要看到历史原因,中国几千年来实行的都是君主专制制度,官本主义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扎根了几千年,这种影响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根除的。

更何况中国是个大国,多民族,地区差异大,这种复杂程度远不是外国可比的。

不然,我们大可以学习香港或者新加坡,建立一个政治清明的社会。

所以中国的反腐倡廉必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正如前文所说,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既未曾有过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民主政治,也未经历过启蒙思想的洗礼,“皇帝“的观念似乎深入人心。

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大国,乍然推行多党制度,会给中国的社会各界带来混乱和纠纷,因为”皇帝“不但代表了一种制度,更代表了这种制度下的一大批人。

事实证明,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

而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立刻就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不但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拥护,而且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既保证了民众的合法利益,也维护了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知识分子的合法地位。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个概念,两者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也有根本的区别。

在目前,学术界对两者之间的联系讲的较多,而对两者之间的区别,阐释的不到位,更有甚者,把两者之间等同起来,把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使用,而较多的业内人士虽然也认识到两者之间有区别,但认识不到位,总是模模糊糊,这样就势必造成在一些地方的使用不够准确。

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科学的确立,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来对这两个概念界定清楚,把两者之间的区别、联系说清楚。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念区别联系正文: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提法,作为一个特定政治意义上的概念,是在1938年10月中共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在这次大会上,毛泽东做了《论新阶段》的著名报告,他在报告中说,“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的应用它。

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适应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1]1941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又提到“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员,才算好教员”,[2]在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再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跟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统一,一个普遍一个具体,两个东西的统一就叫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了马克思主义一个完美的诠释。

马克思主义指导着中国的革命、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着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意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发生了质的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时代新阶段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学说,使马克思主义始终具有时代高度,在科学发展中引领意识形态的新潮流,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联结着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新纪元。

马克思主义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源泉是实践,发展的根据是实践,检验的标准也是实践。

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才枝繁叶茂、大树参天。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只有结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巨大威力才能得以发挥;只有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真正坚持和巩固。

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指每一个国家都应该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以及时代的特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新的形势提出的新问题,得出新的结论,指导实践,使马克思主义本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在当代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理论飞跃。

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从理论形态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这就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它们属于同一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它们是统一的,根子都是马克思主义。

正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在当代中国的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即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一进程就是马克思中国化的进程。

探讨和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特点,对于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过:“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正确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相结合,产生了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理论和指导思想。

在这些重要理论和指导思想中,我们产生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其中每一个理论成果都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时代主题。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一座里程碑。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对于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精髓和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根本的思想方法。

毛泽东思想指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中国化的第二座里程碑,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开始。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着许多高度的契合点。

中国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是不可不面对的一部分,中国哲学是理解中国人内在精神的一面镜子;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外来文化要植入中国,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即在本土文化中找到赖以生根的沃土,所以,二者的关系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标签: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一、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概况众所周知,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三种不同的哲学形态,根据其产生和存在的地域不同,可以分为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根据其学派的不同,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

这三种哲学形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尤以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突出。

与中国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外来的文化。

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相长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二者有着多方面的高度契合。

因此,合理地阐释中国哲学及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内在环节。

二、中国哲学的深刻性思想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给予了中国传统哲学深刻的改造,使得传统的文化因素、哲学因素都注入了充满活力的有机内容。

首先,在中国哲学中,我们所运用的确立本体观念的方法,对于解决“知识形态的形而上学何以是可能的”问题,提供了有益资源。

中国哲学在建立哲学本体论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是一个直觉与逻辑相统一、知识与境界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

掌握了其方法论原则可以适当地防止不可知论、相对主义等的发生。

因此,正确地认识确立本体观念的方法和掌握其相应的方法论原则是中国哲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其次,中国哲学中所阐述的人性论思想对当今我们正确认识与把握人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的指向意义。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东西方人,在对人性论思想上的理解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基于“人性论预设”的差异。

为什么说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

为什么说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

为什么说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和内容上有着很多的共同点。

首先,从哲学理念上说,两者都强调辩证思维。

马克思主义强调要辩证地看待问题,而中国古代就有诸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动兮静所伏,静兮动所倚”这样强调福祸、动静辩证关系的名句;马克思主义强调事物是对立的统一,互为条件、互相依存,而在中国文豪苏轼就曾在他的《颜乐亭》中说:“美必有恶,芬必有臭”,说明美好与丑恶,芬芳与腐臭是对立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中有量变引起质变的重要思想,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之类的名言警句则十分明确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量变与质变的思考。

在内容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也有着相当多的共同点。

比如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是研究人的本性。

以人为本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实质与核心内容,同时也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论断还是荀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警言都包含着“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这些都是两者“以人为本”思想的共识。

又比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警句不绝于耳,这是都十分重视实践的表现。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是具有很多的共性的。

当然,我们要看到,除去文化的相似性,二者在社会理想上的相似性更是加速了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进程。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社会发展的至高理想是建立一个大同社会,是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社会,是一个“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社会,是一个“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的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学说,它的基本原理根植于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和指导思想。

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和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论述,探究它们的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学说以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唯物史观是指认为物质生活关系是社会生活的根本,并且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规律。

辩证法是一种对事物运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方法,强调事物的矛盾性和运动性。

阶级斗争学说强调在阶级社会中,阶级之间的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基本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政权的根本制度保障,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根据国情选择的发展路径,改革开放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进行的有机结合。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有着深远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又有所不同

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明的思想成果,它的思维模式和理论样 式都具有西方文化的特点,这些形式与特点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固 有的思维模式和理论特点存在差异的。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对马克 思主义作文化改造,使其理论具有中国特点和民族形式,融合 于 中国文化的血脉中,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恩格斯强调,每个 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都必须穿起本民族的服饰。列宁说“对于 俄国社会主义者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 它提供的只是一般的知道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 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
结束语

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风云突变,马克思主义屹立与风雨飘摇 之中,一如既往地坚定不移,所向披靡。西方世界重读马克思不 是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具有普遍的 真理性,是造福全人类的主义。然而马恩自己也表示,马克思主 义只是一个基本的指导原则,或是一个工具,在具体使用的时候 必须坚持把它的普遍性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特殊性结合起来,使 其特色化,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指导和开创作用。 在中国,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种种相通之 处,所以中国更容易接受和消化马克思主义。自1938年10月毛泽 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并科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科学命题之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和结 合就再也没有停止过,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其重要思想等优秀的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参考文献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82年版,第94页。 卢麒元:中国拥有非常优秀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王国炎:中国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具体内容由以下阐述: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具有其独创性的丰富理论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

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其基础性部分。

所谓基础性,就是说这一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做出了创造性的独特贡献,搭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根本性、奠基性的作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部分。

所谓开创性,就是说这一重要思想面向新世纪,着眼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的关系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的关系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的关系两者具有诸多不同之处。

首先,文化基础不同。

以回溯还原之方法,可知马克思主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其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在回溯其文化根源是古希腊科学、罗马法律以及中世纪的基督教。

而中国传统则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文化根源于儒释道的文化。

两者的阶级基础不同。

马克思主义时代以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为主,而中国传统则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对立为主。

两者的追求目标不同。

马克思主义的追求目标是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而中国传统并未涉及阶级斗争与消灭私有制的问题,而是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通过个人的修养来维持一个和谐的太平盛世,追求一个制度不变和谐社会。

同时,在社会的准则上,马克思主义包含保护工人、保护妇女等政策等准则与中国传统中男尊女卑、三教九流等互不兼容。

从实质上来讲,马克思主义就是阶级斗争,目的是消灭私有制以实现共产主义,而中国传统中也存在斗争,但其斗争形式往往是农民战争,以暴易暴。

马克思主义在当时是无产阶级武装自己的武器,其实就是煽动工人,告诉他们资本家是魔鬼,要联合起来打倒他们,革资产阶级的命。

但中国传统中资本主义并不存在,所以是革地主的命。

中国没有发达的工业,但是发动多数群众打倒少数上级很好实现,也就是打土豪分田地。

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革命都是个别中产阶级带领大量农民和地痞流氓打天下的。

而中国近代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其实只是中国革命农民战争本质的外包装,而且贴上了“中国特色” 的产地标签。

中国的“革命”只是采取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化”的手段来形成“斗争”的对象,完成“革命”的目的。

中国的近代革命用人类最先进的共产主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式,完成了最东方、最传统的皇权主义的人身依附关系内容。

因此有人说,毛泽东是没有加冕的皇上。

当然,尽管两者在斗争的目标与内涵上并不相同,但是在“革命”上却有共通之处。

都是一个阶级以革命的形式推翻另一个阶级。

只不过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中国传统则是农民阶级推翻地主阶级。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关系

首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逐渐在实践和理论上实现了 由“城市中心论”到“农村中心论”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中国特色的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或“红色政权”理论。
农民是中国革命主力军的独创性思想。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理 论,突破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古典式结论,是对革命的 划时代贡献,是整个国际共用的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苏共二十大、波兹南事件、赫鲁晓夫改 革、匈牙利十月事件、修正主义、古巴 导弹危机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布拉格之春、军备竞赛、珍宝岛自卫反 击战、阿富汗战争、莫斯科奥运会。 在此时期内,苏联的军事实力已经跟上 甚至超过了美国;但是苏联整体经济水 平依然落后于美国。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1991年 苏联解体
• 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 • 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 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中国革命
• 新文化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流入中国。俄国社会主义革 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 《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大量 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 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 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 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革命 初创时独创性的东西不多,如公有制、
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等,基本是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和苏联社会主义模 式而建立的。但是,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方面,中国开始就有一些独创性贡 献。 第一,“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独创性思路 第二,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资本主义 第三,通过合作化逐步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的集体化道路 中国的经济体制,虽与苏联有很大的不同,但基本上还是按照苏 联模式建立起来的。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在恢复国民经济、 保障抗美援朝胜利和集中有限资源保证重点建设,迅速建立相对 独立的工业体系方面,曾经发挥国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 义建设的全面展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生活的转入正轨,高 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科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他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重大意义?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3.(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如何科学理解?(2)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理解关系:1.“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2.”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3.”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律;4.”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性质: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科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他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重大意义?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3.(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如何科学理解?(2)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理解关系:1.“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2.”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3.”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律;4.”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关系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关系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的指导意义,一方面体现为辩证法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体现为其关于理想的终极目标。

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并结合中国现实进行新的认识和整合,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具有辩证的哲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极端重要的理论地位,主要是由于马克思将19世纪资本主义的矛盾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出来,并对实践有着十分突出的指导意义,使社会主义制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许多国家成为现实。

20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财富的进一步集聚,后工业时代出现,资本主义意识到了其自身的严重缺陷,并且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这些并不能说明马克思的思想已经过时,而是在灵活的整合当中具有了更为强大的活力。

其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建立在现实的辩证法基础之上,具有辩证的哲学内涵。

可以说,资本主义的改革,正是从马克思的思想和哲学精神中得到的启发。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长久的关键在于,他发现了,资本主义最终无法使普遍的人即劳动者自身得到真正的自由,劳动者实际上已经异化为商品而失去了自身的精神追求。

如何才能解决这一资本主义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呢?“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也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彻底的、自觉的、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丰富成果的。

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立。

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抗争的真正解决。

它是历史之迷的解答,而且它知道它就是这种解答。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原因与现实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必然会经历很多曲折和矛盾,问题是如何面对现实的问题进行化解。

马克思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联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联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联【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这两者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着本质的关联。

而这些关联主要表现在实践性、阶级性、开放性和目标性之中。

本文的内容既是针对以上四点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不仅是对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探索和创新的概括,具有极为深厚的内涵。

其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又把它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具体实际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亦是如此,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融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并以其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特征形成了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两者紧密关联、一脉相承,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体系,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正确的科学思想的结晶,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与社会实践和社会实践要求紧紧相连的。

它不是空中楼阁、海中海市,而是一门来自于真真切切的实践中的理论。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中国基本国情尤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来看,中国社会的革 命任务首先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及与帝国主义势力相结合的大官僚 大买办资产阶级,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 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 和国。并且,新民主主义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和苏联 的社会主义实践模式:
《共产党宣言》:
“消灭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然后“一 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 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而且,“共产党人不屑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 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达到。” 中共一大的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以打倒列强除军阀,反封建反侵略为任务。
• 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 • 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 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中国革命
• 新文化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流入中国。俄国社会主义革 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 《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大量 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 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 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 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革命 的武器。
首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逐渐在实践和理论上实现了 由“城市中心论”到“农村中心论”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中国特色的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或“红色政权”理论。
农民是中国革命主力军的独创性思想的古典式结论,是对革命的 划时代贡献,是整个国际共用的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Presentation Title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 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 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 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 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 济运行原理设计。
经济: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初创时独创性的东西不多,如公有制、
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等,基本是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和苏联社会主义模 式而建立的。但是,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方面,中国开始就有一些独创性贡 献。 第一,“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独创性思路 第二,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资本主义 第三,通过合作化逐步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的集体化道路 中国的经济体制,虽与苏联有很大的不同,但基本上还是按照苏 联模式建立起来的。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在恢复国民经济、 保障抗美援朝胜利和集中有限资源保证重点建设,迅速建立相对 独立的工业体系方面,曾经发挥国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 义建设的全面展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生活的转入正轨,高 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
1931年1月7日,在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 者掌握了中共事实上的最高领导权。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大搞任人唯亲的 宗派主义,在军事上实行冒险主义,在理论上实行教条主义。以王明为代 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在党内长时间占据统治地位,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严重损 失,丢失了绝大多数革命根据地,红军部队人数大幅减员,中央红军被迫 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城市到农村的武装夺取路线,中 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党还不善于把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很 好地结合起来,对中国革命的规律还缺乏深刻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道路”,选择社会主义方向。
1930年6月11日,李立三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新的革命与 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左”倾错误统治了中央领导机关。李立三 否认当时仍然是敌强我弱的基本情况,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 限,反对“工农武装割据”和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主张城市中心论,并制 定了一个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和集中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计划,结 果使革命受到严重挫折。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彻底否 定了博古、李德的“左”倾教条主义的军事路线,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为 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路线,事实上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注意基本原理解 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 军。是汇总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 幼年达到成熟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体系最 具独创性也最为成功的理论之一。它在理论上 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在实践 上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并使中 国迈进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新阶段。
建国初期的建设
• 政治:与苏联不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按照马列主义基本原理,
在中国革命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 和完善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创造。 • 第一,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科学概念。 • 第二,强调工人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保证了人民 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异构同性质。 • 第三,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及其国家基本政治制度, 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和开展活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基础的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较之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更能够经受国际国内政 治风浪的考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