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典型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和步骤(二)本科版.pptx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PPT57页
• 性能4:大震“不屈服”对应《抗规》M.1.2-4 按极限值和标准组合的承 载力计算:
弹性,不屈服
• 弹性: • 1)不考虑风与地震组合; • 2)不考虑与抗震等级有关的增大系数。(强剪弱弯,墙柱弱梁等) • 是指M.1.2-2 内力调整系数取1,即不考虑内力调整系数的抗震验算
• 不屈服: • 1)不考虑风荷载参与地震组合; • 2)不考虑与抗震等级有关的增大系数; • 3)不考虑荷载分项系数; • 4)不考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 5)材料强度:中震取标准值,大震取极限值。
• 性能1,中震 • 1)风与地震不组合; • 2)不考虑抗震等级有关调整
• 性能2 中大震 • 关键构件,竖向构件抗震承载力 • 耗能构件受剪承载力
• 耗能构件正截面
• 性能3 中、大震 • 关键构件及竖向构件正截面, • 水平长悬臂结构和大跨度结构中关键构件正截面
• 关键构件,竖向构件受剪承载力
• 为避免脆性破坏,应控制混凝土构件的受剪截面
面积,满足
限值要求
何时采用性能设计
1.建筑平面、立面复杂时,复杂结构,按常规设计方法进 行抗震设计往往不能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2.需要控制建筑和设施在地震下的破坏,减小经济损失。
性能设计的步骤:
• 确定各地震水准下结构可接受的破坏程度; • 设定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 • 确定各个地震水准下构件的承载力,变形和细部
构造指标(抗震构造措施)。
规范要求
• 抗规附录M • 高规3.11 • 广高规3.11 • 三本规范要求不同,结果会有差异
抗震规范中的性能设计方法
抗规方法
• 按照《抗震规范》附录 M.1 推荐的抗震性能设计的方法,结构 构件实现抗震性能要求可以从抗震承载力、变形能力和构造的 抗震等级三个方面来实现,软件通过计算主要实现抗震承载力 方面的性能设计要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ppt 53页)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 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 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 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 的53%。20世纪全球两次死亡20万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ppt 53页)
2021年8月19日星期四
• 地震是一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破坏性极 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生命、财产损 失的直接原因是建筑物的剧烈震动、破坏倒塌。
• 目前预测工作没有发展到准确预报的程度。随 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和财富向城市高度 集中,基础设施高度发达,地震造成的后果将 日益严重。
因此,破坏性地震常常是突然发生的。
目前,科学技术上还无法控制地震的发生。 每次地震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
二、全世界地震带 主要分布于以下两个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2)欧亚地震 带
这两个地震带 释放的能量,欧亚地震带 约占全球所有 地震释放能量 的3、地核:地球最 里面的一层,半径 约 为 3500km , 是 地球的核心部分。 可分为外核(厚 2100km ) 和 内 核 ( 厚 1400Km ) , 其主要构成物质是 镍和铁。根据推测,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 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天都在发 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 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 1000次; 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
3、按地震序列分类:
地震时弹性应变能,以波的形式释放扩散 射、折射形成持续过程,加之断裂错位不是 故在一定时间内(几十天或数月)相继发生 的一系列大小地震称为地震序列。 在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大的一次地震称为主 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称为前震。 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称为余震。
结构抗震设计(精品课程课件)第6章
侧移控制
• 在小震下(弹性阶段),过大的层间变形会造成非结构构件的破 坏,而在大震下(弹塑性阶段),过大的变形会造成结构的破坏或 倒塌,因此,应限制结构的侧移,使其不超过一定的数值。 • 在多遇地震下,钢结构的层间侧移标准值应不超过层高的1/300。 结构平面端部构件的最大侧移不得超过质心侧移的1.3倍。 • 在罕遇地震下,钢结构的层间侧移不应超过层高的1/50。同时结 构层间侧移的延性比对于纯框架、偏心支撑框架、中心支撑框架、 有混凝土剪力墙的钢框架应分别大于3.5、3.0、2.5和2.0。
•内藏钢支撑钢筋混凝土墙板和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墙板应按有关 规定计算,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墙板可仅承受水平荷载产生的剪 力,不承受竖向荷载产生的压力。 •钢结构转换层下的钢框架柱,地震内力应乘以1.5的增大系数。 •构件设计内力的组合方法见式(3- )。在抗震设计中,一般高层 钢结构可不考虑风荷载及竖向地震的作用,但对于高度大于60m 的高层钢结构须考虑风荷载的作用,在9度区尚须考虑竖向地震 的作用。
结构类型 框架 框架-支撑(抗震墙板) 筒体(框筒、筒中筒,桁架筒, 束筒)和巨型框架
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 部分); 2.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2.钢结构房屋的高宽比限值 钢结构房屋的高宽比限值
表6.2.2 烈度
5.钢结构房屋的地下室 钢结构房屋的地下室 钢结构房屋根据工程情况可设计或不设计地下室,超过 12层的钢结构房屋应设置地下室,设置地下室时,框架-支 撑(抗震墙板)结构中竖向布置的支撑(抗震墙板)应延 伸至基础;框架柱应至少延伸至地下一层。 支撑在地下室是否改为混凝土抗震墙形式,与是否设置 钢筋混凝土结构层有关,设置钢筋混凝土结构层时采用混 凝土墙段协调。该抗震墙是否由钢支撑外包混凝土构成还 是采用混凝土墙,由设计确定。 设置地下室的钢结构房屋的基础埋置深度,当采用天然 地基时不宜小于房屋总高度的1/15;当采用桩基时,桩层 台埋深不宜小于房屋总高度的1/20。
结构抗震设计原理ppt课件
实际结构的振动形态并不是一个规则的形状,而是各阶振型相叠加 的结果。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一振型为主的原因: 由最小势能定理可以知道,在所有满足几何边界的可能位移中,真 实位移总是使得结构体系势能最小。这是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 “水往低处流”就是这个道理。结构在失稳时的挠曲线和自振时的 振型曲线是完全一致的,这种一致性决定了挠曲线和振型曲线之间 的相互联系。
速度谱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位移谱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贰 建筑物
地震力:地面突然振动时,分布在结构中的质量造成的惯性会阻止结 构产生位移,由此产生地震力,类似于外部施加的侧向力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PPT课件
2. 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同层数都取0.05。
三、变形验算
1. 多遇地震下,层间变形应不超过层高的1/300;
2. 罕遇地震下,层间变形不应超过层高的1/50。
工程结构的隔震与减震 第一节 结构控制的基本概念
一、抗震理论的发展阶段
1.静力理论,即抗侧力系数法 刚性结构体系,无法真正实现 2.弹性地震反应谱分析方法 设计思想:“小震不坏,大震不倒” 延性结构体系,应用日益受到限制
楼梯间墙体空间刚度差
6.楼盖与屋盖的破坏
墙体倒塌,支撑长度过小
7.附属构件的破坏 与主体建筑连接差
第二节
建筑布置与结构选型
1.建筑布置和结构体系
(1)建筑物平面布置 宜规整、对称 (2)建筑物体型和立面
体型宜规则、对称,各部分重量和刚度均匀
立面宜避免高低错落、局部突出等
(3)建筑物的结构体系
1)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方案,其次采用纵横墙混合承 重方案,纵墙承重方案不利抗震
2. 对于大于9度的地区,应进行专门研究;
3. 基本烈度为6度的地区,除国家特别规定外,可 采用简易设防,或不进行抗震验算。
(三)抗震设防目标 按规范要求进行抗震设计的公路工程在发生与之相当的基本 烈度地震影响时 1. 位于一般地段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工程,经一般整修即 可正常使用; 2. 位于一般地段的二级公路及位于软弱粘性土层或液化土层 上的高速公路、二级公路工程,经短期抢修即可恢复使用;
b. 试确定上题改为框-剪、剪力墙结构时的抗震等级。
3.结构布置 (1)柱网布置 柱网布置:要简单规整,刚度分布均匀,满足生 产工艺、使用情况下力求经济合理
(2)结构平面布置
宜简单、规则、对称 (3)结构竖向布置 体型力求规则均匀,抗侧力构件宜上下连续贯通。 4.抗震缝布置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全套课件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全套课件第一部分:建筑抗震设计概述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设施日益增多,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巨大。
因此,如何设计出能够抵御地震影响的建筑结构,是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二、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抗震设计是指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地质条件、建筑类型和用途等因素,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使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抗震设计的原则1. 以预防为主:在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地震因素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而不是等到地震发生后才进行补救。
3. 材料选择:应选择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
4. 施工质量: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四、抗震设计的步骤1. 地震烈度评估: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地震活动历史和地质条件,评估地震烈度。
2. 结构设计:根据地震烈度、建筑类型和用途等因素,进行结构设计,包括结构体系、构件截面尺寸、材料选择等。
3. 抗震措施: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如设置防震缝、增加支撑体系、采用减震隔震技术等。
4. 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结构设计的实现。
五、抗震设计的未来发展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步骤,为未来的建筑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抗震设计的具体方法1. 静力设计法:这是一种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主要考虑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平衡。
设计时,需要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并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 动力设计法:这种方法考虑了地震作用的动力效应,通过计算结构的动力响应来评估其抗震性能。
动力设计法需要考虑地震动的频谱特性、结构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等因素。
3.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这种方法以建筑结构的性能目标为导向,通过选择合适的性能指标和抗震措施,确保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达到预定的性能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抗震设计原则PPT学习教案
1 抗震设计原则
1.1 构造地震
地震是由于地壳构造运动使深部岩石的应变超过 容许值,岩层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面振动 。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 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 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 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 几次。目前记录到的世界上最大地震是 8.9级,发生于 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地震。
第8页/共41页
1 抗震设计原则
地震分类
按成因分类
天然地震 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 -- 陷落地震
诱发地震 –人为因素
按震源深浅分类
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
第9页/共41页
1 抗震设计原则
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影响面广,破坏性大,发生频 率高,约占破坏性地震总数的90%以上。 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 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 震的7%左右。 诱发地震
第26页/共41页
1 抗震设计原则
3.次生灾害:
1、火灾 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2、水灾 由水坝决口或山崩拥塞河
道等引起; 3、毒气泄漏
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4、瘟疫
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 而引起。
第27页/共41页
1.6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注意场地选择
地震区的建筑宜选择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不在危险地段进行工程建设
当确实需要在不利地段或危险地段建筑工程时
应遵循建筑抗震设计的有关要求进行详细的场地评价,并 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
第28页/共41页
1 抗震设计原则 二、平面不规则的类型
不规则类型
定义
抗震结构设计 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PPT课件
桥梁抗震分析可采用的计算方法
地震作用
桥梁分类
E1 E2
B类
规则
非规则
SM/MM SM/MM
MM/TH THC类规则非则SM/MM SM/MM
MM/TH TH
D类
规则 非规则
SM/MM
MM
-
-
注:TH为线性或非线性时程计算方法;SM为单振型反应谱或功率谱方法;MM 为多振型反应谱或功率谱方法。
第18页/共49页
第3页/共49页
4.桥梁基础震害 桥梁基础震害原因主要:地基失效(如地基滑移和地基液化)。 桩基础的震害除了地基失效外,也有上部结构传下来的惯性力而引起的桩基剪切 和弯曲破坏,更有由于桩基设计存在缺陷而导致的,如桩基深入稳定土层的长度不 能满足要求,或桩基顶与承台连接强度不够等。 桩基能越过可液化土层,比无桩基础的抗震能力要强。桩基础的震害具有一定的 隐蔽性,不容易被发现,当发现上部结构被破坏时,可能桩基础的破坏已相当严重 了。
桥梁抗震 设防类别
A类 B类
C类 D类
各设防类别桥梁的抗震设防目标
设防目标
E1地震作用
E2地震作用
可发生局部轻微损伤,不需修复或经简单修复可继续使用
一般不受损 坏或不需修 复可继续使
用
应保证不致倒塌或产生严重结构损伤,经临时加固后可供维持应急 交通使用
应保证不致倒塌或产生严重结构损伤,经临时加固后可供维持应急 交通使用
图8-3 7度及7度以上地区常规桥梁结构构件抗震设计流程
第15页/共49页
结点配筋构造
二、抗震概念设计
根据震害和工程的抗震经验等,总结出来的基本抗震设计思想和原则,并能 够正确适用地解决结构的整体设计方案、细部构造和材料使用,以达到合理的 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PPT,共81页)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五、合理的结构材料
• 延性系数(表示极限变形与相应屈服变形之比)高; • “强度/重力”比值大(轻质高强); • 匀质性好; • 正交各向同性; • 构件的连接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较好的延性,并
图 断层和断裂带 “有地震必有断层,有断层必有地震”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断裂及其工程影响
地质调查结果: •沿龙门山中央主断裂 带的地表破裂从映秀镇 至北川长200km; • 沿龙门山山前断裂带 的地表破裂从都江堰至 汉旺镇长40km 。
(图源:张培震, 2008)
汶川地震的 启示和教训
位于地震 断层的建筑, 由于地震断错 和地面强大振 动,带来房屋 毁灭性坍塌。
填充墙。
4层以上平面图
2)竖向不规则:塔楼上部(4层
楼面以上),北、东、西三面布
置了密集的小柱子,共64根,支
承在过渡大梁上,大梁又支承在
其下面的10根柱子上。上下两部
分严重不均匀,不连续。
3)主要破坏:第4层与第5层之 间(竖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周围
4层以下平面图
剖面图
柱子严重开裂,柱钢筋压屈;塔楼西立面、其他立面窗下和电梯井处的空心砖填充墙
• 这里的“规则”包含了对建筑平面、立面外形尺寸,抗 侧力构件的布置、质量分布,直至承载力分布等诸多因 素的综合要求。
• “规则”的具体界限随结构类型的不同而异,需要建筑 师和结构师相互配合,才能设计出抗震性能良好的建筑。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 建筑抗震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 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①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
第二节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优质PPT
规结范构对 的各变类形结能构力采取取决的于 2抗组震成措结1 施构,的基构本件上及是其提连高接各的类延结性构水构平件。的延性水平。
B0.3Bm a x
采用水平向〔圈梁〕和竖2向〔构造柱、芯柱〕混凝土构件,加强对砌体结构的约束,或B采0用.3配B筋m a砌x 体;
不加约束的砌体结构,很容易引起脆性破坏而 2
但由于抗震墙提供了较大的侧向刚度,位移 量得到控制。
1〕平面不规则 4个楼梯间偏置塔楼西端,西端有填充墙。 4层以上的楼板仅为5cm厚,搁置在高45cm长14m小梁上。
2〕竖向不规则 塔楼上部〔4层楼面以上),北、东、西三面布置了密集的小柱子,共64根,支承在4层楼板水平 处的过渡大梁上,大梁又支承在其下面的10根1m× 1.55m的柱子上〔间距9.4m)。上下两部分严 重不均匀,不连续。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 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水平转换
构件(梁、桁架等向下传递
楼层承载力突变
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K i3
K i2 K i1
Ki
Ki 0.7Ki1 Ki 0.8(Ki1K 3 i2Ki3)
沿竖向的侧向刚度不规则〔有柔软层)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
B0.3Bm a x
剪切破坏、钢筋同混凝土粘结破坏〕先于钢筋的屈服;
Bmax
2
1.22
1
2
B0.3Bm a x
Bmax
扭转不规则
凹凸角不规则
不规则类型
平面不规则的类型
定义
扭转不规则 凹凸不规则
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 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
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抗震设计基本原则和要求
③ 标准设防类 : 指大量的除 ① 、 ② 、 ④ 条以外 , 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 , 简称丙类 。 ④ 适度设防类 : 指使用上人员 稀少且震损不 致产生次生灾害 , 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 求的建筑 , 简称丁类 。
9
2.2.2 建筑抗震设防标准 按照 《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 各抗 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表 2 . 1 的要求 。
28
( 2 ) 混凝土结构材料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一般不应低于 C20 , 部 分构件 ( 如框支梁 、 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 一级 的框架梁 、 柱 、 节点核芯区 ) 不应低于 C30 , 且一般不宜超过 C70 ( 设防烈度 9 度时不 超过 C60 ); 普通钢筋宜优先采用延性 、 韧 性和可焊性好的钢筋 , 且部分构件 ( 抗震等级为 一 、 二级的框架结构 ) 纵向 受力钢筋的抗拉强 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 25 , 屈 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 大于 1.3 。
26
2.6
非结构构件抗震基本要求
非结构构件主要包括建筑物非结构构件和建筑 物附属机电设备的机架等 。 建筑物非结构构件一 般指附属结构构件 ( 如女儿墙 、 雨篷等 )、 装 饰物 ( 如饰面 、 顶篷等 ) 和围 护结构 ( 如 隔 墙 、 维护墙 )。 非结构构件的 存在 , 会影响 主体结构的 动力 特性 ( 如 结构阻尼 、 结构振动 周 期等 )。 在地震作用下 , 非结构构件会不同 程度地参与工作 , 从而可能改变整个结构或某些 构件的刚度 、 承载力和传力路线 , 产生出 乎预 料的抗震效果 , 或者造成未曾估计到的局部震害 。
24
图2.1
弹性与 延性
25
建筑抗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建筑抗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地震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其对建筑物和人类造成的破坏和伤害难以估量。
因此,抗震设计在建筑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建筑抗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一、抗震设计的原则抗震设计的原则是保护生命、保护财产、保障功能、降低震害。
为了实现这些原则,建筑抗震设计需要遵守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安全优先:建筑的安全性是抗震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设计师需要考虑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建筑类型、重要性等各种因素,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保持完整和安全。
2. 稳定性:颤振是建筑在地震中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设计师应考虑建筑在地震中的动态反应,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并通过结构措施或者加固处理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3. 弹性:在地震时,建筑物所受到的地震作用会引起建筑物本身和内部构件的振动。
为了减小建筑物被破坏的风险,设计师需要保证建筑物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在地震中有所变形。
4. 健康性:建筑物在地震中受到的刺激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例如晕眩、头痛等。
因此,建筑抗震设计必须考虑人体健康因素,以减小地震对人体的危害。
二、抗震设计的方法1. 结构措施结构措施是提高建筑抗震能力的有效途径。
设计师可以使用以下措施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1)增加结构抗震能力:通过加强建筑的框架构造、增加板层间的钢筋、增加板层的受剪能力等措施,提高建筑整体的抗震能力。
(2)建筑物刚度增加:适当提高建筑物的刚度,可以缩小建筑物在地震中的位移,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危害。
(3)隔震设计:将高弹性材料或者隔震器等材料置于建筑物和地基之间,以隔离建筑物和地震能量的传递,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4)减震设计:通过在结构中设置阻尼器等材料,可减小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振动量。
2.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也是提高建筑抗震能力的重要方法。
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设计,确保建筑能够承受地震所带来的作用。
同时,在使用材料时,设计师需要注意材料的品质和质量。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安全的承受地震破坏的一种技术措施。
抗震设计的目标是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安全运行,减少损失,提高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
本文将从抗震设计的原则、抗震设计的步骤、抗震设计的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抗震设计的原则1. 原则一保证震源距离较远时,减少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2. 原则二确保建筑结构能够承受地震引起的各种载荷作用。
3. 原则三降低建筑结构的固有周期,减小建筑结构对地震的共振响应。
4. 原则四提高建筑结构的抵抗力和耐震性能,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
1. 确定建筑物的设防烈度和设计基础烈度2. 最大地震力设计3. 抗震设计方案的确定4. 抗震设计计算三、抗震设计的具体内容1. 建筑结构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建筑结构材料对于抗震设计来说至关重要,要尽可能的选择高强度、高韧性、高韧性的材料,如优质钢筋混凝土、高性能钢等。
2. 建筑结构的布局和结构形式。
建筑结构的布局和形式对抗震性能的影响非常大,需要合理选择设计方案,确保结构布局与建筑物功能、空间布局等要求相适应。
3. 结构的强度与刚度。
建筑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是保证抗震性的关键,需要根据各种外力作用及地震动力效应确定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4. 安全性设计。
建筑结构安全性是抗震设计中最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必须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中不倒塌,从而保证人们和财产的安全。
总之,抗震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建筑结构的各种性能和强度等方面,尽可能的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一项高度科学化、技术化的工作。
对于任何建筑工程来说,抗震设计都是至关重要的,工程设计人员必须认真、专业、科学的进行抗震设计,以此来保障建筑物及人们的安全。
结构抗震设计_2抗震设防原则
2.4.2 结构规则性
不规则类型 扭转不规则 凹凸不规则
2 2 1 1
(判别标准) 平面不规则的类型
定义
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 (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 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3max Bmax BB 0.0 3. B
22
1 1
2 2
Bmax Bmax
3max Bmax BB 0.0 3. B
Bmax Bmax
.3 0B .3 Bmax BB 0 max
1. 2 2 .2 21
1 1 2 2
Bmax Bmax
3max Bmax BB 0.0 3. B
22
Bmax Bmax
地震动输入、结构分析模型、分析方法、结构破坏模式等
(2)应考虑结构反应的动力特征
结构地震反应问题属于动力学范畴,基于静力学问题的概念
和规律并不都适用于抗震设计,如加大梁筋导致不期望的破坏
(3)必须考虑结构的弹塑性行为
允许结构强震中产生损伤和破坏,合理描述和估计结构的非线性 行为过程是抗震设计区别于一般结构设计的一个难点
抗震设防类别:考虑建筑物遭遇地震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 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 作用等因素,(重要性)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0223-2008四类 “抗 震设防类别”
特殊设防类(甲类) :指使用上有特殊要求,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
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 行特殊设防的建筑。
2015年9月13日
2.1 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特点(2)
第六章_桥梁减隔震设计
6.2隔震原理与方法
6.2.3 常用隔震装置—橡胶支座隔震
6.2隔震原理与方法
1. 橡胶支座隔震—实例
1994年1月17日,美国圣菲尔南多发生洛 杉矶地震,震级M=6.7,直下型地震
底层加速 度 0.82g, 顶层加速 度2.31g, 加速度放 大系数为 2.8
橡胶支座隔震 系统的更优越
基础加速 度0.49g 顶层加速 度0.21g 加速度折 减系数为 1.8
第六章 桥梁减隔震设计
隔震减震与结构控制初步
第六章 桥梁减隔震设计
6.1 结构抗震设计思想的演化与发展 6.2 隔震的原理与方法 6.3 减震的原理与方法 6.4 结构主动控制初步
6.1 结构抗震设计思想的演化与发展
震源
产 生
地震波
传 递
建筑物所在场地
引 起
结构的地震反应
6.1 结构抗震设计思想的演化与发展
非弹性状态
大量消耗地震能量
有试验表明,耗能装置可做到消耗地震总输入能量的90%以上。
6.3减震原理与方法
6.3.1 耗能减震原理:
耗能减震结构的 地震反应分析
可以利用
非线性时程反应分析方法
通常需要耗能元件 的试验数据,以确 立结构动力方程中 的阻尼矩阵
耗能元件附加给结构的有效阻尼比可按下式估算:
设置耗能部件的 结构在预期位移 下的总应变能
基底隔震
隔震层隔开 限制地震动向结构物的传递 结构物地面以上部分
固结于地基中的基础
6.2隔震原理与方法
6.2.1 隔震原理
图6.1 隔震原理
6.2隔震原理与方法
6.2.1 隔震原理
基底隔震结构设计应注意:
(1).在满足必要的竖向承载力的前提下,隔震装置的水平刚度应尽可 能小,以使结构周期尽可能远离地震动的卓越周期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
RE
一、框架结构内力计算及荷载效应组合
(2)竖向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的荷载效应组合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无地震作用时,结构受到全部永久荷载和可变荷
m n 载的作用,考虑全部竖向荷载作用的荷载效应组合。 Sd = G j SG j k + Q1 L1 SQ1k + Qi Li ci SQi k
④内力组合:包括地震作用组合及非地震作用组合。
⑤截面及节点设计(配筋计算):注意内力值的调整。
⑥弹塑性位移验算 。
一、框架结构内力计算及荷载效应组合 1、框架计算单元
计算单元:取相邻两框架柱距的一半。 横向承重方案:取横向框架作为计算单元,认为全部竖向 荷载由横向框架承担。 纵向承重方案:取纵向框架作为计算单元,认为全部竖向 荷载由纵向框架承担。
确定该框架梁的梁端剪力设计值。
【例
【解】
顺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M
l bua bua
题】
11 335 1140 (565 35) 269.9 kNkN m m aa 335 1520 (565 35) 359.8 ff A s h A h 00 s 0.75 0.75 RE RE
0.15 f cbh0
V 0.25 f cbh0 V 按规定调整后的梁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b—
二、框架梁、柱与节点的抗震设计
2、框架梁斜截面承载力验算
(3)斜截面承载力验算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矩形、T形和工字形截面 框架梁,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框架结构内力计算及荷载效应组合
6、活荷载不利布置 满跨布置:在多层和高层民用建筑中,楼面活 荷载一般不大(约2kN/m2),与恒载及水平荷载产 生的内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可以不考虑活荷 载的不利布置,按照活荷载全部作用于框架梁上 进行内力计算,对梁跨中弯矩乘以1.1~1.2的放大 系数,以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对跨中弯矩的影响。
一、框架结构内力计算及荷载效应组合 1、框架计算单元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各方向的水平力全部由与该方向平行 的框架承担,与该方向垂直的框架不参与工作,即横向水平 力由横向框架承担,纵向水平力由纵向框架承担。
一、框架结构内力计算及荷载效应组合 1、框架计算单元
水平力为风荷载时,每榀框架只承担计算单元范 围内的风荷载值。
二、框架梁、柱与节点的抗震设计
(一)框架梁截面抗震设计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验算
在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 考虑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框架梁正截面
抗震受弯承载力应满足: 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x 0.25 一级: h0 M Mu
二、三级: x 0.35h 0
RE
二、框架梁、柱与节点的抗震设计
水平力为地震作用时,每榀框架承担的水平力按 各榀框架的抗侧移刚度比例分配。
一、框架结构内力计算及荷载效应组合 2、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1)分层法 (2)弯矩二次分配法
3、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计算 (1)反弯点法
(2)改进反弯点法(D值法)
一、框架结构内力计算及荷载效应组合
4、控制截面 (1)框架梁: 框架梁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类型: 梁端支座截面 (左端、右端):在竖向荷载作用 下,支座截面可能产生最大负弯矩和最大剪力; 梁端支座截面:-Mmax、+Mmax和Vmax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支座截面还会出现正弯矩。 梁跨中截面: -Mmax、+Mmax 跨中截面:一般产生最大正弯矩,有时也可能
荷载作用下,可以适当降低梁端负弯矩。 调幅系数:现浇框架梁端负弯矩,β=0.8~0.9; 装配整体式梁端负弯矩,β=0.7~0.8。 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应按平衡 条件相应增大。
一、框架结构内力计算及荷载效应组合
5、弯矩调幅 截面设计时,框架梁跨中截面正弯矩设计值不 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 设计值的50%。 弯矩调幅应在内力组合之前进行。应先对竖向 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的弯矩进行调幅,再与水平作 用产生的框架梁弯矩进行组合。 只有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可以进行调幅,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不能进行调幅。
M 1.3M Ehk 1.0M GE
一、框架结构内力计算及荷载效应组合
(3)框架梁的内力组合设计值 梁端剪力设计值:
V 1.2V GE 1.3V Ehk V 1.2V Gk 1.4V Qk 取较大值
跨中正弯矩设计值:
M 1.2M GE 1.3M Ehk 取较大值 M 1.2M Gk 1.4M Qk
M
l b
r Mb
V Gb
二、框架梁、柱与节点的抗震设计
2、框架梁斜截面承载力验算
(1)框架梁端剪力设计值调整 一级框架结构和9度的一级框架梁可不按上式 调整,但应符合下列要求: l a r f h as A s 0 yk bua M M bua M 1.1 V Gb bua V b l nRE al r A M M bua —分别为梁左、右端反时针或顺时针 sbua 、 f 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 梁纵向钢筋实际配筋面积。当楼板与梁整 yk— 方向根据实配钢筋面积 (考虑受压钢筋和相关楼 体现浇时,应计入有效翼缘宽度范围内的纵筋, l r M bua 和 M bua 之和,应分别按顺时针和反时针方 板钢筋 )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正截面抗震受 有效翼缘宽度可取梁两侧各6倍板厚。 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 向进行计算,并取其较大值。
M b M b 210 360 570kN m
l r
顺时针方向的弯矩和较大,取
r M M b 595kN m l b
抗震等级为二级,取ηvb=1.2,VGb=135.2kN,
ln=7.0m
595 Mb Mb V Gb 1.2 135.2 237.2kN V b vb 7.0 ln
1 1.05 f t bh 0 f V b 集中荷载为主作用下: 均布荷载作用下: RE 1
yv
Asv h0 s
λ λ =a/h0,a为集中荷 s—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可取 箍筋间距; fyv—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λ<1.5时,取λ= 载作用点至节点边缘的距离;当 Asv;当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面积之和。 1.5 λ>3时,取λ=3。
二、框架梁、柱与节点的抗震设计 2、框架梁斜截面承载力验算 (2)梁截面尺寸验算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按规定调整后的梁端截 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跨高比(l0/h)大于2.5时:
Vb 1
跨高比(l0/h)不大于2.5时: V b
RE 1
RE
0.2 f cbh0
l r
【例
题】
例2:某高层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框架
梁截面尺寸b×h=250mm×600mm,采用C30
级混凝土,纵筋采用HRB335级,箍筋采用
HPB235级,已知梁的两端截面配筋均为:
梁顶4Φ22,梁底3Φ22,梁净跨ln=5.6m,
VGb=100.8kN,h0=565mm,a s as 35mm,试
出现负弯矩。
一、框架结构内力计算及荷载效应组合
(2)框架柱 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类型: 控制截面:柱上、下两端截面 ∣Mmax∣及相应的N、V; Nmax及相应的M、V Nmin及相应的M、V Vmax及相应的M、 N ∣M∣比较大(不是绝对最大),但N比较小或N 比较大(不是绝对最小或绝对最大)
一、框架结构内力计算及荷载效应组合 7、内力组合 进行框架结构构件截面设计时,应根据可能出现
的最不利情况进行荷载效应组合。框架结构抗震设
计时,应考虑两种基本组合: 注:在进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计算时,水平地震 (1) 地震作用效应与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组合 作用应考虑左地震和右地震两种情况。 R R S房屋高度小于 G S GE Eh S S 1.2S GE 1.3S Ehk 60m 的建筑,一般不考虑风荷载与 Ehk
一、框架结构内力计算及荷载效应组合
(4)框架柱的内力组合设计值 当框架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仅沿结构某一主
轴方向偏心受压,且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
向也与此方向平行时,框架柱沿此方向单向偏 心受压。
1.2 1.3 1.2 1.4 MM MM M x xGE xEhk M x xGk xQk 有地震作用的组合 无地震作用的组合: N 1.2 1.3 NN NN N 1.2 1.4 GEGk Ehk Qk
2、框架梁斜截面承载力验算
(1)框架梁端剪力设计值调整 一、二、三级框架梁,其梁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
计值应按下式调整:
ln l r M 和rM b 之和,应分别取顺时针和反时针方 l b l — 梁的净跨; n M M b b —分别为梁左、右端反时针或顺时针 V 、 梁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 V — 梁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 b— Gb 向计算的两端考虑地震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 η — 梁端剪力增大系数,一级取 1.3 ,二级取 1.2 , vb 的较大值;一级框架梁两端弯矩均为负弯矩时, 方向考虑地震组合的弯矩设计值; 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 四级框架梁,取地震组合下的剪力设计值。 三级取1.1; 绝对值较小一端的弯矩应取零。 V b vb
m n
Sd =j S + S G G k Q L c Qi k j j i i i =2 i 1
j 1 i =1
楼面和屋面活荷载考虑设计使用年限的调整系数 L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