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用模式
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一、自主探究式学习法自主探索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各学科都应用得较为广泛,且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探讨新知识的来由并研究其特征,探索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锻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学生会把自主学习结果看成是一种成功,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激发了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坚强自信心和自主探索、自觉钻研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使学生明白数学中看似深奥的知识,只要积极探索,认真思考就能很快解决。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更好地应用于生活。
二、小组讨论学习法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分组共同协作商量和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与教师形成一种互动的方式,小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课堂上小组讨论有利于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分类思想、综合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的能力,能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小组讨论可从多角度获得解题思路和思维途径,往往是讨论和交流融为一体,在讨论中理解,在交流中加深印象。
这样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讲授要好得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教师也能从中得出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发现式学习方法发现式学习方法是继自主探索式学习法、小组讨论学习法之后的又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阅读教材来发现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发现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发现数学规律、发现学生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这样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一种优先掌握的心理,且学生对自己所发现的知识、问题、思路和方法有较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掌握知识很重要,找到了发现知识的渠道。
有时候,还可能会使学生突发奇想,象某些数学家一样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数学问题。
还会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创设情景,激发,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
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引起学生迫切学习的欲望,教学开始,在进行必要的基本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情景的意义,提出数学问题,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问题,置学生于问题情景之中。
教师顺势利导,引入新课兆袜,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解决问题。
此环节可分为以下几步进行:1.目标导向目标是指课堂,是师生双方确定“教”与“学”的方向、为整节课导航。
师生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2.自主探究针对上一环节创设的问题情景,学生灵活采用各种方法对新问题进行独立探究。
通过自主探索活动,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3.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教师族尺激根据学生在情境中提出的数学问题,组织学习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深化知识结构。
4.汇报归纳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结果、探讨问题的效果如何,需要进行必要的交流。
学生的辨析、推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训练和提高。
5.充分验证,达成共识当学生的交流取得一定进展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验证结论,此时教师应该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不断引导学生理解领会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针对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作必要的小结性讲解,对学生的研究情况、交流情况、以及问题解决的方法,给予客观评价,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感受解决问题的愉快。
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作为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进一步困闹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由知识转化成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水平的有效环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我将结合一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式,针对不同领域内容的教 学具体分析教学模式:
1 、‘数与代数’的教学模式
第一学段:比如 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引入:你分过东西吗 引导学生回忆分东西的经历, 充分发 挥生活经验的积极作用,
2、实践操作感受平均分,当遇到一个苹果要平均分成两份时,产 生认知冲突,揭 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上册:统计
活动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需求 大象咪咪过生日,需要知道有多少小动物来庆祝生日,
活动二: 一 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 操作探究 1、课件显示动物们陆陆续续走来,学生心里默记,经历统计过程, 选择合理的记录方法,“正字法” 2、课件再次显示动物们陆陆续续走来,学生在纸上记录, 3、统计数据,找出数学信息,完成统计表,
算法多样化,加强估算,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但不能随意拔高要求,更不能一手包 办,毕竟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一个 人说不完整,可由多人补充,教师再在这个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正确的多样的计算 方法,
④练习深化,优化方法,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尝试计算方法的运用,以便教 师及时指导,矫正补缺,练习的设计要注意:练习要有针对性,练习要有阶梯性,练 习形式多样性,练习要有一定的强度, ⑤总结回顾,自我评价, 指导学生对全课进行系统回忆,进一步明确知识重点、难点、关键,确保学生系统
1/2 的 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2 3 汇报成果,交流发现
二 发现分数
游戏激趣: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发现一 个新的分数, 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 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
小学数学教学中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是小学必修课程,但是数学这一科不同于其他课目,是比较枯燥和乏味的。
而且学生年龄比较小,在上课的时候容易被课堂外的事物吸引。
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采用灵活的手段,让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那么下面,由小编给大家介绍小学数学中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1.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演示进行识字教学1. 图文演示法。
最早的汉字是象形字。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因此如果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具体、直观,又是自己熟悉的形象来帮助识字,效果会更好。
例如在教“山”字时就利用画图画的方法让学生识记山字。
首先让学生读一读,读准字音,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平时看到的山是什么样子的,接着让学生画一画,再接着让学生与山字比一比,最后让学生写一写,把“山”字写一遍。
这种形象直观寓教于乐的形式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很快接受了生字,此后在学习象形字后,一般都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慢慢地学生也掌握了这种方法,也培养了学生识字的能力。
2. 动作演示法。
低年级学生特别好动,根据他的这个特点,在教学“揉”、“扭”、“钻”时让学生做一做“揉一揉”、“扭动”、“向上钻”的动作,让他更深入地理解字义,更好地记字。
创设情境进行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
如教“哭”字时,学生比较容易写漏一点,老师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图画,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她哭的样子,老师指出“哭”上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是哭的眼泪。
这样,学生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滴眼泪,就不会漏写这一点了。
又如教“跑”、“跳”、“推”等字时,可让学生做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字的部首与意思的关系,从而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2.小学数学教学的思维方法抽象与概括的方法抽象就是从许多客观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思维方法,概括就是把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综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
1.直接教导模式:教师在课堂上直接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教师会讲解概念、定理、公式等,通过例题演示解题方法,学生通过模仿和记忆来掌握知识。
2.合作学习模式:教师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互动,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来解决问题。
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个别辅导模式: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个别辅导和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供个性化的教学。
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能力。
4.发现学习模式:教师通过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种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发现和理解数学知识。
5.游戏学习模式:教师通过游戏形式来进行数学教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生可以通过游戏来巩固和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6.创造性学习模式: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实践,通过设计问题、制作数学模型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7.情景模拟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情景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模式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8.课外拓展模式: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研究课题等活动,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以上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的场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一、“以问题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模式学生的学习情境,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环境或背景,它能够提供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背景,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进而诱发学生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刺激事件和信息材料。
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兴奋,能主动地参与,自主地探究。
1、联系实际创设生活问题情境人们常这样说:“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数学要以学生的生活背景为认知的基础,强调对数学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这样就给教师明确地提出,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去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自主探究。
如“乘法的简便计算”课开始创设情境:“请同学们想一想,从家到学校可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有几种不同的走法?”学生马上联想到生活中认识的交通工具,提出了可以乘车,还可以骑自行车,骑摩托车,以至步行等不同的走法。
“这些不同的走法,你认为哪一种最好呢?你是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好与不好的呢?”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各抒己见,谈了不同的理由。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指出: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认真思考,积极发言都能说出那种走法的长处,老师对同学们这种认真参与学习的态度表示由衷的赞赏。
在乘法计算中,有很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由此引入课题,抓住契机带领学生进入了乘法的简便计算的学习中。
2、联系已知创设知识延伸的问题情境教学中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创设知识发展延伸,可供学生探索的问题情境,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线,即通过情境恰当地提供诱因,激疑,引思,引发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经历“感知问题,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实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感悟。
如三年级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教师一改传统的复习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然后出示两步应用题,在掌握了两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之后,把一步和两步应用题进行对比的教学方式,出示多媒体画面“两个小朋友踢毽(小明踢31个,小英踢32个),待学生看明图意后,老师提出:“同学们猜一猜,老师也参加了,老师踢了多少个呢?”学生纷纷参与,但猜的结果老师都未采纳而提出:“老师踢的个数比小明和小英踢的个数的总和少3个。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推荐9篇)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推荐9篇)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第1篇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解决书面问题时比较流利,但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者是我们教师,是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分地把知识“纯粹”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某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
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未相遇。
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相遇。
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擦肩而过。
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张先行一段路程后,小李才出发,又经过一段时间两人相遇。
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向相反的方向前进。
小张和小李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前进。
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利用动画,在课堂上只用了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将现实生活中能碰到相遇问题的具体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同时”、“两地”、“相向”、“相遇”等数学概念。
这样的教学,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第2篇课堂使用探究式教学,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教学情境良好是教学有效性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学课堂还必须有教师的合理引导。
教师正确指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增加对知识的渴望度,从而使学生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激发更多思考。
例如,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利用关于学生自己制作的“多面体”的手工作品出发,不仅掌握书上的重要理论知识点,更参加了动手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更好地牢记、掌握知识。
理论实践过后,学生会自主联想“多面体”的日常应用,无论有没有老师在身边进行指导,都能自己开动脑筋,拓宽知识面,开阔学习视野,发散思维,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充分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三六四”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三六四”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学要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传统课堂教学不合理的环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特别是教师要把课堂的主角让位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课堂学习。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构建了小学数学“三六四”课堂教学模式,以期达到克服传统教学弊端、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一、“三”就是“三个还给”一是把时间还给学生。
要真正实现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就必须以时间作为保证,没有时间上的保证,学生的主体性根本无法体现。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讲解占去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一节课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
把时间还给学生,就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等。
一节课45分钟,如果学生自主掌握的时间达不到25分钟,说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突出出来。
本人认为,一节课,教师讲解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应达到25分钟。
二是把活动还给学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除了洗耳恭听、机械练习以外,很少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机械灌输、重复训练的陈旧模式,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对所学知识没有体悟,更谈不上真正的掌握知识。
活动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发现、应用过程,从而对知识进行体验、感悟、运用,在活动过程中生成智慧。
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如观察、猜想、讨论、操作、比较、表达、展示等。
当然,如果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设计活动而作秀,那就偏离活动教学的本意了。
三是把思考还给学生。
学会思考比学会知识要重要得多。
一节课死气沉沉,或者轰轰烈烈,如果离开了学生思维上的参与,就不能算真正参与。
现在时髦的二人讨论、合作探究,如果不是以独立思考为前提,只能称为假讨论、假合作。
数学的学习应该以独立思考为基础,教师提出有价值、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几分钟,然后才可以讨论交流。
现在课堂上很少看到学生静静思考(静思)的现象了,这是有悖新课程理念和数学学习规律的。
小学数学“猜想-验证-归纳-运用”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猜想-验证-归纳-运用”课堂教学模式3、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自主猜测并提出假设,然后进行验证。
二)、验证——用“证”实猜想,加深理解在学生提出猜想后,需要进行验证。
验证的过程不仅可以证实猜想的正确性,也可以发现猜想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验证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1、通过具体的实验或观察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2、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证明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3、通过举反例来验证猜想的不正确性。
三)、归纳——总结规律,提高抽象思维在验证了多个猜想后,学生可以对这些猜想进行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
通过归纳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本质的能力。
四)、运用——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后,需要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模式的实施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施“猜想——验证——归纳——运用”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1、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并进行验证和总结。
2、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分享归纳出的规律和知识。
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问题,需要提出猜想和假设,并通过实践来验证。
为了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首先,我们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猜想。
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是研究的主体,我们应该改进教师讲授和学生练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数学猜想是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主动探索,我们应该创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猜想,鼓励他们畅所欲言,调动他们的研究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出错。
数学研究是一个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
小学数学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包括生活情境、数学情境,复习导入也可以。
情景图要先看懂图意,找出信息,再根据信息提问题。
请学生提问题时教师也可提示要求:如,让请提用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
问题最好由学生提出,重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注重设计开课时的导入语言。
2、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问题提出后交由学生探究解决,可自主也可小组,探究提示要有指导价值,不虚拟、不笼统。
小组合作有效率,做到互查、互教、互问、互练、互促,这时教师要调控探究的进程,巡视、指导,收集交流素材。
3、汇报
交流,评价质疑。
小组或个人汇报、展示,自我讲解,注意多样化,组织好倾听,注重对话、评价、质疑、分享,这期间要注意预设不同的情况,用好生成的资源,要针对重难点设计高质量的有深度的师生对话。
这期间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读懂学生的真实想法至关重要。
4、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由师生共同完成,最后一定要有教师的概要讲述,要结合交流的素材,讲解精准,概括简洁,提升到位。
特别是知识点讲清讲透,做到当堂学会,同时注重数学思想、策略方法、活动经验的总结、提升和渗透。
5、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题目设计要做到适量性、典型性、层次性。
优先用好教材和新课堂中的题目(如注明读物页题),训练要有一定的量,对农村和城市学校及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使用题目。
注重做题后的交流点评,挖掘出题目的育人和文化功能。
做到堂堂情、人人清。
小学常用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常用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知识层次基础的深化以及以后各个科目的学习成效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做出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常用数学教学方法,期望对你们有帮助。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授法、讲读法和讲演法。
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
这是当前我国最常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论法谈论法亦叫问答法。
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情势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摸索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初中,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
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示谈话两种。
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情势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
启示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摸索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摸索和探取新知识。
3)演示法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现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视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入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发学习的爱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知道、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视察和摸索,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视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订,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能或行动习惯的教学方法。
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
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特别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
小学数学“五环导学”教学模式的流程
2014年第12期“目标管理、自主质疑、互助探究、交流提升、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简称“五环导学”数学学习模式。
“五环”是指数学学习中的五个环节,分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完成。
这种学习模式能够有助于促进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发展解决实际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这与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课中学习的具体流程图如下:“五环导学”数学学习模式是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前提下,以学生学习为主的一种数学学习模式,它重在学生自学、课堂互助探究、交流提升、教师点拨和当堂训练。
“导学”是指借助学案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数学学习运用“五环导学”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体验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成功乐趣;而教师借助“学案”平台以导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从而实现高效教学向高效学习的转化。
在“五环导学”模式中,学案的质量和使用是关键的因素。
教师课前需要认真研读教材,彻底把握教材、把握学生,注重搜集多种资料,在尊重学生实际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分层导学案。
导学案的编写要精细且容量要适中。
一、目标管理环节导学案要提前一天下发。
学生要根据导学案的指导,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在学案导学的帮助下,开始初步自主学习。
下面以《复式折线统计图》(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为例,说说“五环导学”的流程与要领,明确教师课前准备事项及学习卡的内容(如图1、2)。
教师课前要抽查学案,了解学情,小学数学“五环导学”教学模式的流程■程凤图1图2高效课堂44All Rights Reserved.2014年第12期二次备课,以学定教,制定出课堂学习的新目标。
课堂上出示课堂学习目标,在学案导学的帮助下,学生开始进一步的自主学习。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卡内容可以如图3所示。
学习目标还将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和反思,从而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最后让学生对课堂表现和效果进行评价。
(完整版)小学数学“猜想-验证-归纳-运用”课堂教学模式
“猜想——验证——归纳——运用”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黎川二小丁国安一、模式的理论依据: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爱因斯坦的不少发明和理论也都是由一定的猜想而产生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模式的教学目标:1、教师方面:引领数学教师理解《新课程标准》,研究新教材,更好地整体把握教材体系,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进行深度思考、重新组合、创造性地用好,达到优化有效,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以及科学、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学生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去;数学猜想能缩短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猜想能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三、模式的操作流程:(一)、知识迁移——有“理”猜想,激活思维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常常与新知之间存在着一层“真空地带”,这正是学生学习新知时在认知和心理上竭力要跨越的障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猜测活动就应在这“真空地带”中展开,让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借助旧知产生“正迁移”,先建立猜想,然后从不同角度来验证猜想。
胜溪新村小学部课堂教学模式--数学
数学“五个一”课堂教学模式解读胜溪新村学校闫美霞小学数学“五个一”教学模式是看一看、想一想、考一考、议一议、练一练。
“五个一”教学模式摒弃目前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的现象,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思想,也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个一”的教学模式提倡三个主张:主张把健康还给孩子,主张把时间还给孩子,主张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孩子。
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推行10+30或0+40时间模式,每节课教师占用5—10分钟或教师基本不讲。
“五个一”的教学模式遵循课堂改革的三大模块:自主学习---展示与合作---反馈提升看一看、想一想是自主学习环节,考一考和议一议是展示与交流合作环节,练一练是反馈提升环节。
看一看:在“想一想”导学问题的指引下,学生通过圈、点、勾、画、做等方式自主学习。
想一想: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有效自学。
考一考:1.以题的形式呈现,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2.以多种方式在黑板上展示,暴露学习的重难点。
议一议:把考一考环节遗留的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再进行讲解。
练一练:通过层次分明的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查漏补缺。
看一看和想一想这两个环节是预习环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这两个环节是为考一考环节做铺垫,预习的成效直接影响展示交流环节。
考一考环节主要以学生展示和评价为主,学生把合作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教师这环节只需要认真观察,做到心中有数即可。
议一议环节是集合学生和教师的力量来共同突破重难点。
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引导,遇到共性问题在全班点拨,以引领学生快速高效地完成目标。
练一练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环节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对他们进一步检测,看能否达到三维目标。
“五个一”教学模式的实施,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真正地做到了“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精彩,我创造”。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最新完整版)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最新完整版)小学数学有哪些教学方法以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1.直观教学:利用教具、学具或实物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数学知识。
2.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引导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探究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数学知识。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图像、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5.游戏化教学: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巩固数学知识。
6.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7.反思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8.拓展式教学:在学生学习完课本知识后,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以上教学方法并不是全部,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有哪些教学方法以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1.直观教学:利用教具、学具或实物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数学知识。
2.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对比教学:通过对比不同概念、公式、方法之间的异同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4.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趣味性教学: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故事,进行数学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6.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7.探究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8.练习式教学:通过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
最全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最全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辅以表情姿态,向学生描绘情境,诉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输送信息的一种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论哪种类型的课,讲授法都是主要教学方法之一。
㈠讲授法的步骤讲授法主要有四个步骤:准备——导入——讲授——结束。
1.准备阶段包括教材和教参的搜集,教具的选择和教师的心理准。
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能力与XXX精心备课,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选取直观形象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同时教师要有充分的信心,认识讲授的目的,意义,增加讲课热情。
2.导入阶段其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研究动机,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导入更注重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通过“情感”去启发他们认知结构的大门。
导入主要有三种类型:直观型,问题型和趣味型。
导入应提供一种全景式鸟瞰,是学生对即将研究的数学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讲授阶段第一,要考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新知识要求的差距,并通过恰当的言语促使知识内化;其次,应借助直观教具或适用模子指导学生理解讲述的概念法则,并正视保持学生的留意力,如可以通过变化刺激来实现:改变讲授的音调,语速;利用动作和表情变化;改变工具,利用板书,挂图,幻灯,电视等工具;穿插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给学生以活动的机会。
4.结束阶段教师应做一个总结,以帮助学生抓住要点,掌握规律,增强记忆。
㈡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留意数学言语的正确性和逻辑性讲授内容要清楚明确,层次鲜明。
既要注意科学性和知识性结合,又要注意抽象性和形象性相结合。
数学语言要求谨慎,一字之差面目全非,如“增加了”和“增加到”都有各自的含义,绝不可混淆。
2、留意体态语的运用体态语包括手势、身姿、表情、眼神等,是传递信息、加强言语表达效果的辅助手段。
3、注意从具体到抽象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在讲授时要配合直观演示或联系学生熟悉的事例进行,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概念、掌握新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用模式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发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追其原因就是教与学方式陈旧,传统课堂模式的制约。
找准并正确分析这些问题,研究解决策略,构建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好地服务于教育需要。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有12多12少:知识传授多,情感体验少;模仿复制多,方法指导少;灌输讲解多,思考感悟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机械记忆多,操练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批评指责多,鼓励表扬少;远离实际多,实践应用少;流于形式多,教学实效少。
这样的教学后果是高耗低效。
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能力差。
二、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做到十个到位。
什么是教学?教学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以情感交流为背景,以促进学习和发展为目标,并以开放性、活动性和创造性为显著特征的多边活动。
审视教学,我们所追求的课堂应当具备:自主性、民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开放性、生成性、趣味性、活动性、生活性、高效性;重体验、重感悟、重智慧、重发展、重养成;隐藏着一种沉静之美、平实之美、睿智之美、内涵之美、生命之美;体现师生互相尊重、多方交流、教学相长、和谐统一。
力求做到:目标准确具体而有层次,教学手段具有时代气息,教学方法选择要合理,教学形式以个体自学和小组学习为主,教学程序简单、实用、科学,环节设计重点突出、过度自然、层次清晰。
教材把握到位,学情掌握到位,起点选择到位,预习到位,引导到位,练习到位,作业到位,反馈到位,检测到位,反思到位。
三、常见的几种课堂教学模式(一)面向四个实际结合三个特点,构建基本课堂模式《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
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已成为新课改的核心问题,在教学中注意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传承“接受式”的精化,领悟“发现式”的真谛。
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
构建理想课堂模式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根据四个实际,即1.面向教材实际。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2.面向学生实际。
根据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学生背景不同,性格各异,千差万别,要因材施教,因宜施教,因需施练。
3.面向教师实际。
根据自己性格特点、知识结构、教学能力,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法。
4.面向学校实际。
学校经济实力不同,办学理念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根据学校的硬件软件所提供的条件、人文环境,确定教学手段。
结合三个特点,即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的多元目标特点,探讨我们的课堂教学,倡导以个体自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五步教学法”模式:衔接迁移——尝试探索——展示反馈——导疑启思——演练拓展1.衔接迁移: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前一节课的发展,又是后一节的课的基础。
新课燕尔,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设计与新课有关的概括性强,具有承上启下的知识,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作好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在最易接授知识信息的最佳时间内,快速而简捷地进入新课学习。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要先复习“整数加、减法”,引起学生对“相同数位对齐”、“进位”、“退位”等相关知识的回忆和再现,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这是课的第一个环节,是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适合而有效的温故要做到“三不”:1.不要太多太杂。
要简捷明了一针见血,多而杂会难以抓住引出新知识的要点,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和知识准备。
2.不要太难太繁。
温故是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再现、引出新知识,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太难太繁会把师生的精力纠缠在答题的正确与否上,冲淡了重点,影响学习新知识的情绪准备。
3.时间不要太长。
(不超过5分钟)时间过长,学生易松懈,易乏味,思维易进入消极状态。
遵循五个原则:准确性原则;简捷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2.尝试探索:这是课堂的第二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完成认知上的需要,获取基本知识,形成基本能力。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数学教学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毅力和能力。
为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或看书自学,或同桌商量,或小组探讨,大胆尝试,体验学习的艰辛和乐趣,失败和成功,使更多的学生会自主学习。
本环节可采用下面学习形式:(1)个体自学:个体自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
自学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速度去圈圈点点、画画写写、谈谈想想、做做说说,对自已经懂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同时将不太理解的内容画出来,以求解答。
(2)小组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个体无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与同伴商讨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尽量引导学生在组内协助解决。
(3)全班学习:在个体自学及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全班交流展示,达成共识。
鼓励全员参与、团结互助,自由争辩,取长补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
遵循五个原则:独立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3.展示反馈:这是课的第三环节,让学生个人或者小组选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注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尽量让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会说,说思考探索过程,说获得结论的根据,说学会了什么,疑惹的问题是什么。
遵循四个原则:(1)师生平等、融洽感情;(2)既有倾听、又有争论;(3)提倡竞争、深化参与;(4)积极评价、互相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他们在交流中学知识、学方法、学思考、学合作、学记录、学克服困难的毅力。
4.导疑启思:这是课第四环节,完成两项任务。
一是针对学生交流反馈的信息,发现学生的认知盲点,准确掌握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指导讲解。
讲到学生的需要处,讲到学生的困惑处,讲到学生的疑难处。
二是提出有价值的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即积极思考而又搞不懂的一种状态。
“悱”即“口欲言而未能”的一种局面。
善于引导、巧妙点拔、及时鼓励、适时启发,放得开,收得拢。
诱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启思开智,达到“引而不发跃如也”的教学效果。
从而使学生养成善于学习、勇于思考、肯于动脑的习惯。
遵循五个原则:启发性原则;冲突性原则;思考性原则;生成性原则;互动性原则。
5.演练拓展: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升华阶段。
演练包括练习和作业两部分。
马芯兰说:“没有练习就没有能力。
”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习题,自练、互练,不断弱化习题的“应试”味道,强化练习的生活应用价值,提升习题的品德教育功能。
练习要注意六点:1.突出练习的目的性。
围绕教学目标安排练习。
2.讲究练习的阶梯性。
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梯次安排。
3.注重练习的多样性。
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多样性练习。
4.注重练习的趣味性。
设计有情趣、有情节、有吸引力的练习。
5.注重练习的发展性。
提供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综合性或富有思考性的题目,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
6.重视练习的调控反馈性。
及时反馈,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熟练技能。
作业要注意三点:1.作业量的把握要少而精,不要在量上吓倒学生,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让优等生有发挥的余地,学困生也有成功的可能;2.作业形式多样化,有动手操作的、有动脑思考的、有上网查询的,使每个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发挥各自的特长;3.鼓励学生设计个性化的自主作业、小组协作完成的作业。
让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愿学生从作业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遵循五个原则:体验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效性原则。
下面再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学模式(二)讨论式教学模式这一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这一模式的主要形式是:(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讨论学习的内容、目标、学习方法。
(二)初学新知识──由学生去讨论和探讨新知识及其规律,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掌握新知识──由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教材,掌握知识。
(四)巩固知识──由学生讨论巩固知识的方法,选定练习题,并进行练习,教师帮助订正。
(五)总结学习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本课所用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作业──由学生讨论并选定本课作业,教师进行指导。
例如,九义教材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可以这样设计:(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讨论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的方法。
2.教师归纳学生讨论的结果。
学习内容是:加法的意义及加法的运算定律。
学习目标是:理解并掌握加法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并初步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学习方法是:自学教材,初步尝试练习,找出存在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并初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向老师提出或交给全班同学讨论解决。
(二)初学新知识。
学生自学教材内容,选定练习题,进行初步练习,找出存在的问题。
(教师巡视并指导。
)(三)掌握新知识。
1.小组讨论,初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2.对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班内讨论解决。
3.教师帮助解决班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4.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
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有关的定义是: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注意的问题: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a+b=b+a)(四)巩固新知识。
1.学生讨论巩固的方法。
2.按选定的方法选定练习。
3.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和订正。
(五)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效果。
(六)作业。
1.选定作业,教师进行指导。
2.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这一种模式由于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共同的提高;由于是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交互式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在讨论教学模式基础上的改进与优化,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
主要的形式可以这样归纳:(一)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