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一、基本概念

A绿地

城市绿地:以植物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形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位、定性、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化等功能的活动。

B城市绿地的类型

按在城市中的位置:城市绿地;郊区绿地

按规模: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小型绿地

按服务对象:公共绿地;私用绿地;专用绿地

按功能系统:生活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

按服务范围:全市性绿地;地区性绿地;局部性绿地

C各类绿地的用地选择

公园绿地

1市区级综合公园:综合性公园要求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有开阔的草地与浓郁的林地,四季景观变化多样。

2儿童公园:位置应接近居民区,并避免穿越交通频繁的干道。

3动物园:应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与屠宰场、动物毛皮加工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设防护林带,并注意防止污染城市水体。附设在综合公园中,应在下风、下游地带,一般应布置在独立地段,以便采用安全隔离措施。

4植物园: (1)因用地较大,其位置常离居住区较远,但要尽可能设在近郊,有较方便的交通条件,便于广大群众使用。 (2)不要在有污染工业的下风下游地区,以免妨碍植物的正常生长,要有适宜的土壤水文条件。应尽量避免建在原垃圾堆场、远郊土壤贫瘠的生荒地或地下水位过高或缺乏水源的地方。

5体育公园:体育公园用地较大(一般不小于10公顷),建设投资大、管理养护费工,在一般城市中设置一到三处。其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由各级体育部门负责,或与园林部门共同管理养护。因为有大量的人流集散,要求与城市居住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6纪念性园林:市区以外的纪念性园林不计在公园绿地面积中。

生产绿地

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科研植物园,卫生防护林、风砂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是郊区用地的一部分(也有苗圃、花圃在市区内的情况)。

防护用地

防护绿地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

某些夏季炎热的城市,应考虑设置通风绿带,与夏季盛行风向平行(可结合水系),形成透风走廊,使季风吹到建成区内部。

对于经常有强风风速高于6〜7米/秒时,要考虑建立总宽度为100—200米的防风林带,与主导风向垂直,每条林带宽度为10〜20米,在这些用地中可以布置学校,体育场、公园等。

附属绿地

居住绿地。居住区内的组团、住宅旁、配套公共建筑及小区道路等绿地;

公用事业绿地。如公共交通车辆停车场,水厂、污水及污物处理厂等内部绿地;

公共建筑庭园。指居住区级以上的公共建筑附属绿地,如学校,机关,商业服务、医院,影剧院,体育馆等的附属绿地。

工业、仓储绿地

对外交通绿地与城市道路绿地

市政设施绿地

D城市绿地的指标体系(三大指标)

绿地率:城市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总面积/城市用地总面积)*100%

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市区各类绿地覆盖面积之和/市区面积)*100%

2010年城市绿地率应不少于30%;绿化覆盖率应不少于35%

人均公园(公共)绿地面积: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7人)二市区公园绿地面积(ha) /市区人口(万人)

绿化覆盖率指标计算方法

附属绿地:[树木平均单株树冠投影面积X单位用地面积平均植树数量(株/公顷)X总用地面积 ]+草

坪(地被)面积

道路绿地:[一般行道树平均单株树冠投影面积X单位长度平均植树数量(株/公里)X已绿化道路总

长度 ]+ 草坪(地被)面积

E延伸的概念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周围环境构成的复杂系

统,称之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它由核心向外形成一种圈层结构。

可将其系统的内部联系划分为四个层面: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人与社会人与各种污染物

复合生态系统的演替与平衡:复合生态系统演替与平衡的动力机制来源于自然和社会两种作用力。

《城市意象》城市五要素:城市应该清晰易辨和鲜明的形象,城市景观必须具备五个方面的构成因素——道路、区域、边界、中心点、标志物。

道路:主要指运动网路。如街道,铁路、河流等.道路具有连续性和方向性,给人以动态的连续印象,是进入市区后的主要印象.连续性——林荫路,滨水路;方向性——起点和终点最好有名胜;距离感。

区域:区域是两向量的、拥有比较宽广的城市地区,具有共同的用途和特质,和其他区域有明显的区别.加强主题——以自然为素材的地形、水、瞭望、大气的质量等。

边界:把一个地区从另一个地区分离开的屏障,或者使两个地区互相连结起来的接缝。大水体或河流。

中心点:中心点在概念上是一个点,但实际上是指广场,或指大城市中心的全部及具有特征事物的集合

焦点之类。(包括街区内的主要地点、公共汽车的聚合点)。城市景观视线的焦点——欧洲:广场;日本:站前广场或商业街。

标志物:标志和中心点一样,都是指点的意思。但不同的是,观察者可以进中心点,而目标,观察者只能从外部看。目标的重要特色是它的特异性,必须在周围的物体中格外显眼容易令人记住。其特异性则是通过形状、与背景的对比,以及空间安排的突出等而形成。最好位于城市中心的高处。

二、基本理论

A田园城市理论

规划用宽阔的农田地带环抱城市,把每个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2万左右。田园城市的直径不超过

2km,使全部外围绿化带步行可达,城市中心是面积约60多公顷的公园。

1904年离伦敦35英里的莱齐华斯(Letchworth)建设了第一个田园城市(1514公顷);

1919年,建了第二个田园城市 -- 韦林(Welwyn)。

卫星城镇:是田园城市理论的发展。莱奇华斯于1927年在作大伦敦区域规划时,用一圈绿带把现有的城市地区围住,控制其向外扩展,而把多余的人口和就业岗位疏散到一连串的“卫星城镇”中去。卫星城与母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有便捷的交通,并用农田或绿带相隔离。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与实践,给20世纪全球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历史,写下了影响深远的崭新一页。

B绿地系统结构理论模式

绿地系统布局结构8种基本模式

绿地系统结构模式的理论模型:1以城市中心的综合性公园为核心,分片区中心布置居住区公园;2利用游息林荫带连接不同级别的公园绿地;3居住小区中心布置游园;

4工业区布置在城市外围,并利用防护绿地与生活区隔离;5生产绿地和郊区风景地楔状插入市区。

我国的绿地系统从形式上可以归纳成四种基本类型

1块状绿地:优点:可以做到均匀分布,接近居民;不足:对构成城市整体艺术面貌意义不大,对改善城市小气候的作用也不明显。多出现在旧城改建中,如上海、天津、武汉、大连、青岛等

2带状绿地:优点: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等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地交织的绿地网,带状绿地的布局易于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如哈尔滨、苏州、西安、南京等地。

3楔形绿地:特点:利用河流、起伏地形、放射干道等结合市郊农田、防护林网布置,对于改善城市小气候,有明显的效果,也有利于城市艺术面貌的表现。是一种由城市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窄的绿地形式。

4 混合式绿地:特点:点、线、面结合的完整体系,使生活居住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也有利于城市环境、气候的改善,有利于丰富城市总体与各部分的艺术面貌。它是前三种形式的综合运用。

C绿地系统规划

1内容

总任务——规划出切实可行的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最佳绿地系统。

具体内容:

(1)根据实际条件与发展前景,确定全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总原则、总目标。

(2)决定绿地的性质,划定各类绿地的位置、范围、面积,并按照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生产与生活水平、城市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水平,拟定绿地分期建设的各项指标。

3)提出绿地调整、充实、改造与提高的设想,划定应控制、保留的绿化用地,制定分期建设与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

(4)绘制重点公园绿地示意图,制定规划方案,编写设计任务书,以说明绿地的性质、位置环境、布局形式、服务对象和环境容量。

2规划的原则

(1)结合城市其他组成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关键是:绿化用地的选择、量与质的关系处理。

(2)必须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3)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全市居民休息游憩的需求。点线面结合,大中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

(4)保持规划具有延续性,既要有远景目标,又要有近期的安排,作到远近结合。

3指标确定的原则

(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游憩空间定额法)

・我国现行城市规划技术法规(GBJ137-90)中,公共绿地和城市绿地总量规划的计算依据是:F = P*f / e

其中:

P——节假日城市居民的出游率(%),1988年为8%,预计每4年增加一个百分点;

f——每个游人在公园中所应占有的面积m2/人,大型公园取60,居住区公园取30;

e——周转系数,既高峰时在园游人与全日总游人量之比;

结果:城市公共绿地的规划定额指标为7-11 m2

(注意:目标时段为2000-2010年)

(2)人均城市绿地面积

・规划指标为9m2,折合成城市绿地占建设用地指标为8%-15%,(按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最低60m2,最高120m2计);

(3)城市绿地率

・城市绿地总面积二人均城市绿地面积X城市总人口+其他各类城市用地中的绿化用地比例(不计入城市规划总图的用地平衡项)

・城市绿地率二城市绿地总面积:城市建设总用地面积X100%

按国家总体要求应达到:30%-40%。

4规划文件编制

・绿地系统规划文件包括包括四个部分:

规划文本、

规划说明书、

规划图册

规划基础资料

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9、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图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1)城市区位关系图;(2)城市区位与自然条件综合评价图;(3)城市绿地现状分析图;(4)市域绿地系统结构分析图;(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布总图;(6)城市绿地系统分类规划图;(7)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8)其他需要表达的规划意向图

基础资料汇编

・城市概况、城市绿化现状,管理资料-部分: ,基础资料汇编包括城市概况,自然条件、经济及社会条件、环境保护资料、城市历史与文化资料、绿地及相关用地资料、技术经济指标,生产绿地的面积、苗木总量、种类,规格,苗木自给率, 古树名木的数量、位置, 名称,树龄、生长情况等,园林植物、动物资料及管理机构、人员状况,资金与设备、城市绿地养护与管理情况等口

规划文本

* 厮限E

谨驾包括规划落法 规制依棉、规划指导思枢与原则、规划 * 二规以目标灯指标 * 三、市城琮地系统观训

* 四、城市城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后分区

* …匕去城市辣地分类规划附述若就绿地的规划源则、规划要点和规 划指标 * 六、树种提阂祖创缀佬植捌低录与技术经矫指标

*

与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娅划包括规划目标与指标' 保护措触

* A

、古树名水保护古臂电木数量,树种和生长状况

* 目 温誉嬲用菁划分心 中.远三期规划'重点硒近期幽a

* ,[规划实施措魂包括法规性、行或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 * 十一、的录

规划图则

■>城市区位关系图 绿地现

黔糕嬲状图和各类三、城市绿地现状分析图 四、规划总图 五、市域大环境琼化规划图

七,近期舔地建督规划图注:图冢比例与城市总悻规划 基木-致,一般昊用1 : 5000-1 : 25006瓢市区拉美

/缩小(1 : 10000—1 : 50000);绿地分类规划图可放 :2COO-1 : 10000):并标明风玫瑰辙地分类现在和 程划图如生产绿地-防护嫁地和其他触地等可适当合并表 达白

生产绿地,防护球 划

11

城市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层次:一般应包括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分区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城市园林绿地 系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园林绿地设计等5个规划设计层次。 2.目前,我国各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组织形式大致有三种:①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与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合作编制;② 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持编制,规划方案征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后,再进行调整、论证和审批;③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主持编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配合,规划成果经专家和领导部门审定后,交由城市规划部门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 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 定,科学指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包括:总则、规划目标与指标、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和分区、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古树名木保护、分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措施、附录。 6.目前,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主要由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 绿地面积(平方米)、城市中心区绿地率(%)、城市中心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等构成。计算原则:①计算城市现状绿地和规划绿地的指标时,应分别采用相应的城市人口数据和城市用地数据;规划年限、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规划人口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统一进行汇总计算。②绿地应以绿化用地的平面投影面积为准,每块绿地只应计算一次。③绿地计算的所用图纸比例、计算单位和统计数字精确度均应与城市规划相应阶段的要求一致。 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审批程序①建制市(市域与中心城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该城市总体规划审批主管部门(通常为上一级人 民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参与技术评审并备案,报城市人民政府审批;②建制镇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参与技术评审并备案,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③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所辖行政区的绿地系统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上一级策划能够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8.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基础资料收集包括:城市概况(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环境保护资料)、城市绿化现状(绿地及相关用地资料、 技术经济指标、植被资料)、绿化管理资料。综合资料分析。 9.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文件的技术评审原则:①城市绿地空间布局与城市发展战略相协调,与城市生态景观优化相结合;②城市绿 地规划指标体系合理,绿地建设项目恰当,绿地规划布局科学,绿地养护管理方便;③在城市功能分区建设用地总体布局中,要贯彻“生态优先”的规划思想,把维护居民身心健康和区域自然生态环境质量作为绿地系统的主要功能;④注意绿化建设的经济与高效,力求以较少的资金投入和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⑤强调在保护和发展地方生物资源的前提下,开辟绿色廊道,保护城市地区的生物多样性;⑥依法规划与方法创新相结合,规划观念与措施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⑦发扬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促进策划能够市在自然与文化发展中形成个性和风貌;⑧城乡结合,远近期结合,充分利用生态绿地系统的循环、再生功能,构建平衡的城市生态系统,实现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 10.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①依法治绿原则;②生态优先原则;③因地制宜原则;④系统整合原则;⑤远近结合原则;⑥ 地方特色原则。 11.树种规划的原则:①符合自然规律,重视“适地适树”的原则;②符合城市的性质特征,注意特色的表现;③以人为本,尽量满 足市民对绿化的需求;④应注意园林建设实践上的要求。 12.树种规划的依据:①依照国家、省市有关城市绿化的文件、法规;②遵照本市气象、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③从本市 的环境污染源及污染物的实际出发进行规划;④配合绿地布局规划的要求选择树种;⑤参照本市绿化现状、现有绿化树种生产、生长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 13.树种规划的方法:①调查研究;②确定骨干树种;③指定主要的树种比例;④树种规划文字编制;⑤附表 14.绿地: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两个层次: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 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教好的区域。 15.绿地系统:由城市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16.绿地系统规划:是指导城市开敞空间中各类绿地的设计,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是城市规划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7.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 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 18.生产绿地:是城市中心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绿色植物为主要手段、绿地比例占主导地位的城市用地。特别说明:不管是否为园 林部门所属,只要是为城市绿化服务,能为城市提供苗木、草坪、花卉和种子的各类圃地,均应作为生产绿地,而不应计入其他类用地。其他季节性或临时性的苗圃,如从事苗木生产的农田,不应计入生产绿地。单位内附属的苗圃,应计入单位用地。生产绿地的指标必须占城市建设用地2%以上。 19.防护绿地:为了满足城市对卫生、隔音、安全的要求而设置的,其功能是对自然灾害和城市公害起到一定的防护或减弱作用,不宜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Part1 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定性、定位、定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规划方法上采用的是一种规则营造的规划方法,其特点是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引导和控制,规划依托于理性的分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P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管理提供依据 (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规划层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有两种编制形式: 第一种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种是单独进行的专项规划 城市规划的五个阶段: 1.城市规划纲要——定向示意性图纸 2.城市总体规划——定性 1:5000~1:25000 3.分区规划——定量 1:5000 4.控制性详细规划——定位 1:1000~1:2000 5.修建性详细规划——定形 1:500~1:2000 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 分区(期)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现代城市的5个基本因素: 人口规模、人口密集、行政地位和行政区域、产业结构、城市设施 Part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 城市绿地:城市的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覆有人工(或自然)植被的用地,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2,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和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绿色有机整体。 3,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4,城市用地:按城市中土地利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的总称。 5,城市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是按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公用事业设施、园林绿化、城市人防工程和其他公共设施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 6,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是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空间安排,探索和实现城市不同功能的用地之间的相互管理关系,并以政治决策为保障。 7,城市规划的层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8,我国城市按人口规模分为三类:大城市:指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指人口在20万以上不足50万的城市;小城市:指人口不足20万的城市。 9,城市用地划分为10大类,46中类,73小类10大类: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水域和其他用地(E) 10,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物种流动原理、营养再分配原理、能量流动原理、景观变化原理、景观稳定性原理。 11,绿道是能够改善环境质量和提供户外娱乐的线状廊道。包括:沿着自然廊道(如河岸、溪谷或山脊等)或转变为游憩用途的铁路沿线、运河、风景道或其他线路的线性开放空间;任何为步行或自行车设立的自然或景观道;链接公园、自然保护区、文化景观或历史遗迹之间及其群落的开放空间;一些局部的公园道或绿带。 12,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13,生态基础设施:提供新鲜空气、食物、体育、休闲娱乐、安全庇护以及审美和教育的城市绿地系统、林业及农业系统、自然保护地系统、并进一步可以扩展到以自然为背景的文化遗产网络。 14,建设节约型城市绿地的主要措施包括:严格保护现有绿化成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科学规划设计;推动科技进步;积极提倡应用乡土植物;大力推广节水型绿化技术;实施自然生态建设。 15, 2002年6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审查并批准了北京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主编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该标准自2002年9月1日起实施。 16,城市绿地率:城市中的绿地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比率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建设用地内全部绿化种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之和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率17,市域绿地系统包括市域内的林地、公路绿化、农田林网、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城市绿化隔离带以及城镇绿化用地等。

城规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 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2.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 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3.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 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4.居住小区;是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如河流等)划分,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 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居住小区内应设有一整套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规模一般以设置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下限的依据,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最大的服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 5.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 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6.城市性质;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指 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的分工及主要职能。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的个性,反映其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地理、自然等因素的特点。 7.防护绿地;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化用地。 8.道路红线宽度; 9.居住绿地;城市居住用地内社区公园以外的绿地,包括组团绿地、宅旁绿 地、配套工建绿地、小区道路绿地等 10.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 11.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 的绿地。 12.道路绿地;道路广场用地内的绿地,包括行道树绿地、分车带绿地、交通岛 绿地、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等。 问答: 1、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 2、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一)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二)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三)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3、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一)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 (二)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三)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 (四)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 (五)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大纲及答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大纲 1、开放空间(open space) 指“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庭园或者休憩活动场所、建筑物覆盖率不超过1/20的土地,和没有建筑物的未利用土地”。(1906 《开放空间法》) 开放空间的特性: ?使用目的为娱乐休息的空地 ?使用者为公众,即具有公众性 ?由自治体或国家进行管理,对开放空间的设施维护也由自治体或者国家保证其财政来源。 2、美国城市公园运动的背景和代表作品 背景: ?环境和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 ?知识分子团体宣扬公园对于城市的意义 ?公园墓地运动提升了人们对公园的兴趣; ?政府领导人认识到必须通过城市公园的建设来推动纽约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明城市。 ?19世纪后半叶成为美国历史上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1851 第一部《公园法》通过(美国) 代表作品: 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 in New York ) ?弗雷德里奇﹒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与沃克斯(Vaux) ?第33号方案——“绿色草原(Greensward Plan)” ?特点: 1、公园绿地的建设走上了法律的轨道。 2、通过政府发行“公园债券”筹集建设资金。 3、公园建设与城市化同步进行。 布鲁克林市的希望公园(1876) 波士顿富兰克林公园(1886) 3、公园系统及代表作品 美国的公园系统(Park System)指公园(包括公园以外的开放绿地)和公园路(Parkway)所组成的系统。公园路的思想源于奥姆斯特德等先驱设计的林荫道或有公园状人行道的车道,作为公园系统各单元之间的连接公园路(Parkway)的特征: ?有两个地方车道绕山分成了不同的高度,这一做法后来成了技术标准。 ?尽量加大公园路的宽度,以防止两侧出现广告牌。 ?公园路延伸到人口稀少的地区,则在道路两侧采用大量乡土植物材料间或夹杂着成片的野生花卉,整体效 果就是要尽量减少任何公园路与周围地形的可见边界,从视觉上让人感到公园路就是乡村景观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成为公园系统各单元之间的连接点。 ?拥有不同宽度的中央分隔带,采用纵向上的视觉阻挡来有效地防眩。 ?由多家工程公司通力合作。 代表作品: 芝加哥公园系统

城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城市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植种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均可称为绿地 :泛指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值,侧重于引导和控制,依托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感性的直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任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系统管理提供依据 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最终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佳环境系 统 •覆盖率: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率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在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利用的途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1.与城市总体规划:是其一个组成部分,是深化细化,两者互相协调与尊重 2.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互交叉,土对绿有决定性作用,反之有积极反作用 3.与景观规划: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对象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 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 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 4.网络分隔 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

重庆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

重庆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 重庆市位于中国中西部,是重要的工业城市和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由于城市 化进程快速,城市人口规模迅速扩张,因此建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重庆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探究其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重庆市城市绿地系统现状 重庆市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内部和周边区域的公园、绿地、广场、游憩场所 等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大面积景观区域。绿地系统的规模和质量是城市建设质量的直接反映。据统计,2018年重庆市城市绿地系统总面积达到970.47平方公里,绿 地率达到38.3%。其中,市级公园6个,区级公园204个,社区公园超过1000个,是全国绿地面积最大的城市之一。 目前,重庆市城市绿地系统共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是市级公园,包括锦江公园、南滨路公园、大龙山森林公园、洪崖洞公园、解放碑纪念碑公园和长江索道公园。这些公园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成为了重庆市文化旅游的标志性景点。二级是区级公园,包括朝天门公园、华岩寺公园、麒麟公园、一品天下花园、渝中区抗战胜利纪念公园等。三级是社区公园,分布于城市各个社区,为市民提供了便利的休闲娱乐场所。 二、重庆市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 规划与设计是城市绿地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绿地质量和规模的保障。重庆 市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分为总体规划和具体设计两个层面。 总体规划是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定位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全局性的指导性思路和决策依据。目前,重庆市已经制定了《重庆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纲要》和《重庆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方案》,明确了重庆市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规划思路、规划原则和建设步骤。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知识点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知识点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手段,合理利用城市土 地资源,营造舒适的城市绿地空间,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 持续发展。在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 解和掌握。本文将从城市绿地规划的原则、分类、设计要素以及可持 续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绿地规划的原则 1. 人性化原则:城市绿地规划要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愿望,创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2. 生态原则:城市绿地规划要尊重自然,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3.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绿地规划要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的设 计和管理,确保绿地的长期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二、城市绿地的分类 城市绿地可以根据其功能和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绿地类型 包括公园、广场、花坛、绿道、湖泊等。不同类型的绿地在城市中起 到不同的作用,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三、城市绿地设计的要素

1. 空间分布: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要合理分布,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满足居民的需求。不同绿地类型之间要有良好的连通性,形成绿 色的网络。 2. 植被选择:城市绿地的植被选择要考虑适应性、景观效果和生态 功能。根据具体条件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种类。 3. 水体规划:城市绿地中的水体是重要的景观元素,通过合理规划 和设计水体,可以提高绿地的生态效果和观赏价值。 4. 设施设置:城市绿地中的设施要满足居民的休闲和活动需求,如 座椅、草坪、运动设施等。同时要考虑设施与绿地的协调性,不破坏 绿地的整体景观效果。 四、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 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要追求可持续性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节约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城市土地,通过密度控制和空间布局,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2. 节约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等方式, 减少城市绿地对自来水的需求。 3. 节能减排: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和设施设置,降低城市绿地的能耗,并减少对空气和水的污染。 4. 社会参与: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意见,通 过社会参与的方式,使绿地更加适合居民的生活需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应用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应用 城市化进程未断,新型城镇化已悄然成为国家的发展重点,城市的生态环境问 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应用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其应用。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考虑经济、技术、人口等各方面因素,还 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随着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问题。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将城市中各类绿地和园林,公园、绿地带、景观道路、 广场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和建设城市绿地系统,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完整、高效的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仅能够为城市提供空气净化、水源涵养、生态景观美化等功能,还能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的美观度。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与目标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1)统筹规划,科学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覆盖全市,格局合理,统筹规划城市的各类绿地和园林, 科学地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达到保护生态和环境的目的。 (2)强化功能,提高质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注重绿地和园林的功能性,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提 高城市绿地的质量,合理分配城市绿地资源。 (3)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注重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科学规划、科学保护和有效 利用城市绿地资源,推进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 (1)提供城市居民更好的生态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旨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能够净化城市空气、 改善城市气候、降低城市噪音、促进城市景观美化等功能。 (2)提高城市形象和品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能够提高城市形象和品质,使城市更加美观、舒适、宜居, 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保护生态和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能够保护生态和环境,加强城市环境监督和管理,保护城市 的生态系统,保障城市生态健康。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践 1.选择合适的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带、景观道路、广场、生态林带等,使城市绿地系统更加完整。 2.科学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科学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根据城市的发展需要,合 理规划和布局城市绿地,注重城市绿地的功能和质量,让城市绿地更加完善。 3.保护和管理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保护和管理城市绿地,加强城市环境监督和管理,保障 城市绿地的质量和数量,让城市绿地更加健康。

城市绿地规划与优化研究

城市绿地规划与优化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 日益凸显。城市绿地不仅能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因此,城市绿地规划与优化成为了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研究城市绿地规划与优化的关键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城市绿地的规划与优化需要考虑城市的自然环境和 市民的需求。在城市绿地规划中,应该充分利用城市的现有自然资源,如河流、湖泊和山丘等,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的布局。此外,市民对于绿地的需求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市民的参与和调查,可以了解市民对于绿地类型、规模和布局等方面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市民的休闲和健身需求。 其次,城市绿地的多功能性也是城市绿地规划与优化的重 要方向之一。城市绿地不仅仅是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发挥生态保护、水源涵养和气候调节等多种功能。在城市绿地规划中,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将不同类型的绿地结合起来,形成绿地网络。例如,建设湿地公园可以同时具备生态保护和休闲娱乐的功能;在城市广场中设置绿化带,既可以增加城市绿量,又可以提供人们休闲活动的场所。 此外,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城市绿地规划与优化的 重要考虑因素。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绿地的保护与管理、绿地的水资源利用和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在城市绿地规划中,应该加强绿地的保护与管理,采取措施防止绿地的短期利益被侵蚀。同时,要合理利用绿地资源,提高绿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如采用雨水收集系统来收集和利用雨水。此外,城市绿地还可以发挥一些生态系统服务,如净化空气、吸收雨水、防止土壤侵蚀等,这些生态系统服务也应该引起重视。

绿地规划知识点

第一章城市绿地功能1.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和范围面积及内容. 2根据城市性质和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3对总体规划中更换曾是园林绿地系统进行调整、充实、改造和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化用地的绿线 2.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城区绿地系统、城郊绿地系统和市域绿地系统 3.绿地系统规划的定义: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景观、游憩、文化和防灾避险五大功能的活动. 4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 1、公园游人容量:即公园的游览旺季游人高峰每小时的在园人数,这是公园的功能分区,设施数量内容和用地面积大小的依据. 2、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花圃、苗圃、草圃等圃地,是城市绿地生产基地. 3、永久性生产绿地:绿地系统规划中规定为生产绿地的城市绿地. 4、基调树种:是指能充分表现植被特色、反映城市风格、作为城市景观的标志树种.多位乡土树种或经多代驯化以适应当地环境条件,能达到绿化设计要求的

树种. 5、骨干树种:指具有优异的特点、在各类城市绿地种出现频率较高、使用数量大、有发展潜力的树种. 6、古树: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 7、名木:指具有社会影响、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 8、绿化率:指的是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9、绿化覆盖率:是绿化垂直投影面积之和与占地面积的百分比. 10、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二、填空题 1.在市域绿地系统规划中,市域生态区划要根据市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划定4个生态功能区,分别为生态控制区、生态协调区、农业保护区、生态恢复区. 2.公园绿地为公众提供了游憩休闲的场所,公园绿地的规划原则均布性、丰富性、多样性、生态型、人文性. 3.市级综合公园面积一般在10hm2以上,区级综合公园面积可在10hm2以下,居民可进行半日以上的活动服务半径为2-3km,步行30-50min可达. 4.区级综合公园在城市各区分别设置1-2处,其服务半径,步行约15-25min可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0020 可达. 5、生产绿地有经济功能、生产功能、社会功能三大功能 6、据我国100多个城市苗圃用地现状分析,苗圃总用地在以上,建成区约在50km2以上的的城市,建成区有苗圃~4hm2,中等水平为2hm2/km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目录 第一章城市概况 一、县域概况 二、县城概况 第二章管理资料 一、管理机构 二、人员状况 三、园林科研 四、资金与设备 五、城市绿地养护与管理情况第三章市政园林所工作职责

第一章城市概况 一、县域概况 (一)位置及区划、人口 ***县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地处成渝经济带的腹心,成渝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中点,隶属内江。其北与内江东兴区、南与泸县、西与富顺县、东与重庆市荣昌县相邻。全县幅员面积792平方公里,辖16镇两乡。 2005年底,全县总人口76.0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2万人,占总人口的21.3%。城镇人口(指居住在建制镇以上城镇建成区内的人口,包括非农业人口、驻镇农民、常驻一年以上流动人口、特殊人口四项)约27万,占总人口的35.5%。 (二)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 ***县位于沱江一级支流大清河与濑溪河的分水岭上,整个地势东北较高,西南较低;全县最高海拔665.8米,最低海拔290米。全县以丘陵地貌为主,其地貌大致可分为低山、低丘和浅丘三个类型。低山区主要由油房山、云顶山和圣灯山组成,约占幅员总面积的15%;低丘区主要分布于西北部的黄家、双凤、迎祥、界市一带,约占幅员总面积的29%;浅丘区主要分布于县域中部,从东至西贯穿全境,约占幅员总面积的56%。 隆昌地质结构属于川南台华莹山复式背斜的西南余脉,构造较为发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须家河组、侏罗系自流井组。区内为低山浅丘,褶断规模小,不属于地震活动带,滑坡及崩塌较不发育。据县志记载,尚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等灾害。 (三)气候 ***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日照偏少、无霜期长等特点。常年平均气温17.3℃,一月平均气温7℃,七月平均气温27℃;年极端最高气温39.4℃,极端最低温-1.9℃。年均总降雨量1053.6mm,年均相对湿度79%,年均日照时数1172.2小时/年,年均总蒸发量695.5 mm,年均无霜期334天,年最大风速32米/秒(内江资料)主导风向为北风。 (四)资源 隆昌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相对贫乏,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生物资源种类和数量也比较贫乏,但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 1.国土资源 全县国土总面积约790km2,平均人口密度962人/km2,是我省人口密度较大的丘陵地区之一,且垦殖系数高,宜垦地后备资源不多,耕地面积41385公顷,人均耕地0.04公顷/人。 2.水资源及水利工程状况 ***县地处大清河与濑溪河的分水岭上,属长江流域沱江水系,境内无大江大河,只有数条小溪河。其中,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条,分别是隆昌河、渔箭河和龙市河;集雨面积在6平方公里以上的有5条,分别是黄土桥河、埤木河、观音河、陈家老屋基河和钱家溪河。 ***县水资源主要由地表水、地下水和过境水三部分组成。地表水径流系数一般在0.258-0.341之间,多年年均降水1053.6 mm,降水总量8.34亿立方米,形成地表径流2.85亿立方米,全县总蓄水量计3.36亿立方米,全县人均448立方米,亩均747立方米,水资源极为贫乏。 隆昌共有各类中、小、微型水利工程5986处,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29座。总库容约1.37亿立方米,有效库容0.89亿立方米,一般年景可提供水量0.813亿立方米。 3.矿产资源 县境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是内江市矿产资源富集区。主要有煤炭、石英砂、石灰石、砂页岩、陶泥、青石、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均具有可观的开采潜力。 4.风景旅游资源 ***县山川秀丽,历史悠久,具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古宇湖省级风景名胜区、金鹅石牌坊群、响石过街坊、石燕镇山坊、渔箭砖砌嵌瓷牌坊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云顶寨、回民墓群、杨家山崖墓群、杨柳桥、高洞寺遗址、佛洞寺石刻、白塔等28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古宇湖省级风景名胜区(含云顶寨、石牌坊群等)的旅游开发在县域乃至内江市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五)历史沿革 隆昌未置县前,汉代为益州犍为郡江阳县(县治江阳,今内江市)地,唐虞夏商周时属梁州地,春秋战国时期属巴国(诸侯国),唐贞观(公元628年)在今金鹅镇(政府驻地)置隆越县,公元634年废县。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割隆昌、荣县富顺诸境置县,定名隆昌,隶属叙州府,县治隆桥驿(今金鹅镇)。其名由来有二说,一是政治因素,寓兴隆昌盛;二是地理因素,《方舆纪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系统、开放空间的概念。 城市绿地: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城市行政区域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职位为主要形态的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地貌特征、基础种植和地带性园林植物,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规划设计的和现有各级各类园林绿地用植物群落的形式绿化起来,并以一定科学规律给予沟通和连接,构成的完整有机的系统,这一系统同时与自然、河川等城市依托的自然环境、林地、农牧区相沟通,形成城郊一体的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子系统。 开放空间:开放空间是国外常用的大致与我国绿地相当的概念。广义的开放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人、人与自然进行信息、物质、能量交流的重要场所,强调空间概念本身的开放性和可达性,不仅包括城市内部和外围的山体、水体、植被、林地等具有自然特征的空间,也包括城市中的公园、广场、庭院、步行街等人工环境。开放空间涵盖的空间远远大于城市绿地涵盖的空间。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其中的专项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与细化。 ⏹城市总体规划应明确城市绿化的目标和布局,规定城市各类绿地控制原则和指标,分层合理布置公园绿地,确 定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等的绿线。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明确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的界线,规定公园绿地的绿化用地率、出入口、 停车位、建筑密度等,规定附属绿地占单项建设用地的比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与城市规划的内容与阶段相协调,优化人居环境,满足生物多样性、景观丰富性、维护经 济性等城市发展需要。 3、简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几个发展阶段,总结各阶段的特征、意义及理论发展趋势 ①“城市公园”运动及“公园体系”(1843~1898 ) 特点:由以单个的城市公园绿地来缓解城市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发展到以带状绿地联系数个公园形成公园体系来更有效地解决城市危机。 过程:由1841年英国伯肯海德公园建立标志城市公园诞生,此后奥姆斯特朗倡导并设计建设的纽约中央公园使运动进一步扩展影响。城市公园的建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工业化大发展导致的各类城市问题。 但单个的城市公园在城市大环境中过于脆弱,1867年由奥姆斯特朗等人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突破这一格局,该体系取得很大成功,为城市绿地系统理论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②田园城市运动( 1898~1945) 特点:从局部的城市调整转向对整个城市结构的重新规划。过程:“田园城市”由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提出,并在英国建设了两个田园城市,分别是莱奇沃思和韦林。为城市绿地系统融入城市规划的总体布局拓展了新的思路。 ③战后大发展(1945~1970) 特点:“田园城市”、“有机疏散”等规划理论。许多城市采取措施疏散大城市人口,拓展城市中的绿化空间,并力求使绿化环境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以形成宜人的城市环境。 过程与案例:“华沙重建计划”、英国哈罗新城、莫斯科、平壤、伦敦等城市在重建中接运用各种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④生物圈意识(1970~~)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一、根本概念 A绿地 城市绿地:以植物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形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展定位、定性、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构造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化等功能的活动。 B城市绿地的类型 按在城市中的位置:城市绿地;郊区绿地 按规模: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小型绿地 按效劳对象:公共绿地;私用绿地;专用绿地 按功能系统:生活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 按效劳围:全市性绿地;地区性绿地;局部性绿地 C各类绿地的用地选择 公园绿地 1市区级综合公园:综合性公园要求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有开阔的草地与浓郁的林地,四季景观变化多样。 2儿童公园:位置应接近居民区,并防止穿越交通频繁的干道。 3动物园:应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与屠宰场、动物毛皮加工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保持必要的平安距离,设防护林带,并注意防止污染城市水体。附设在综合公园中,应在下风、下游地带,一般应布置在独立地段,以便采用平安隔离措施。 4植物园: (1)因用地较大,其位置常离居住区较远,但要尽可能设在近郊,有较方便的交通条件,便于广阔群众使用。 (2)不要在有污染工业的下风下游地区,以免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要有适宜的土壤水文条件。应尽量防止建在原垃圾堆场、远郊土壤贫瘠的生荒地或地下水位过高或缺乏水源的地方。 5体育公园:体育公园用地较大(一般不小于10公顷),建立投资大、管理养护费工,在一般城市中设置一到三处。其投资、建立、经营管理由各级体育部门负责,或与园林部门共同管理养护。因为有大量的人流集散,要求与城市居住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6纪念性园林:市区以外的纪念性园林不计在公园绿地面积中。 生产绿地

北林绿地系统规划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1. 城市的产生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劳动力加深和生产关系改变的结果。 2. 城市的概念 城市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即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地方和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 3. 城市的功能 居住、工作、交通、游憩 4. 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即农业人口及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又可称为城镇化。 5. 绿地的概念 绿地包括三层含义:有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所形成的绿色地块,如森林、花园、草地;植物生长占大部的地块;人工栽植或自然植被条件优越的地段,如城市公园、自然风景保护区等;农业、林业生产用地。 6. 城市绿地指标: 市绿地用地指标有: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绿地率;3)绿化覆盖率;4)人均公园面积。 7. 城市绿地指标作用(108) ①可以反映城市绿地质量与绿化效果,是评价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福利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②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各阶段调整用地的依据,是评价规划方案经济性、合理性的依据 ③可指导城市各类绿地规模的制定工作,为推算城市公园苗圃的合理规模等,以及估算城建投资计划 ④可统一全国的计算口径,为城规学科的定量分析、数理统计、电子计算技术应用等更先进、更严密的方法提供可靠的数据,并为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或规范的制定与修改提供基础数据 8. 城市绿地的概念 城市绿地是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与广场用地共同构成城市建设用地的一个大类,绿地包括公园、防护绿地2个中类。 9. 城乡用地 指市(县、镇)域范围内所有土地,包括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 10. 非建设用地 水域、农林用地、其他非建设用地 11. 第一个城市公园 工业革命和社会化大生产引起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导致城市的卫生与健康环境严重恶化。1833年,英国议会颁布了一系列法案,开始准许动用税收建设城市公园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1843年,英国利物浦市动用税收建造了公众可免费使用的伯肯海德公园(125英亩),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公园的正式诞生。 12. 美国第一个城市公园 1858年在曼哈顿岛建立美国最早的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由奥姆斯特德主持,是公园运动的开端) 13. 英国“绿带政策” 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绕伦敦形成宽5英里的绿带。目的在于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与城镇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 14. 奥姆斯特德规划设计波斯顿公园体系(翡翠项链) 树立起城市绿化系统的观念与理念,突破了美国城市方格网布局的局限。 该公园体系以河流,泥滩,荒草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定界依据,利用200~1500英尺宽的带状绿化讲数个公园连成一体。公园体系基本想法:城市区域中,公园间进行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系统,其发挥的效果远远大于单独散在的公园。 15. 生态防护功能 维持碳氧平衡、净化环境、改善城市小气候、降低城市噪音、防灾减灾、保护生物多样性 16. 城市绿地功能 生态防护功能、游憩娱乐功能、文化教育功能、环境美化功能、避灾救灾功能 17. 城市园林绿地可分为: ①公园绿地,②生产绿地,③防护绿地,④附属绿地,⑤其他绿地 18. G1公园绿地: 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19. 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 的规模较大的绿地。 a) 全市性公园:为全市居民服务,活动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绿地。 *为全市居民服务,面积较大,活动内容和设施最完善。 内容:休憩游乐,文化教育及科学普及 布局:均衡,居民使用时可以方便的到达 b)区域性公园:为市区内一定区域的居民服务,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

绿地系统暨绿道绿廊系统规划主要内容

绿地系统暨绿道绿廊系统规划主要内容 一、AA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1、市域范围 市域范围为AA市行政辖区范围,含朔城区、平鲁区、怀仁市、应县、山阴县、右玉县6个区县73个乡镇(含街道办),总面积10627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范围 城市规划区范围为AA市域西南部,包括朔城区12个乡镇、街道办(神头镇、下团堡乡、张蔡庄乡、窑子头乡、小平易乡、福善庄乡、贾庄乡、沙楞河乡及南城、北城、北旺庄、神头街道办)、山西AA经济开发区及平鲁区井坪镇和白堂乡平朔铁路线以西地区,总面积1519.5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范围 中心城区范围为以北环(大运路)、西环(大运路)、南环、东环(世纪大道)为界围合形成的城市发展控制空间,总面积148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分为近期和远期,其中近期为2015年至2020年;远期为2021年至2030年。 (三)规划目标 建立以市域生态环境为生态基质,绿色生态廊道为骨架的城乡统筹绿地系统;以中心城区各类公园绿地、大型环城绿带和各种沿道路、河流水系绿色走廊为主体的城市绿地系统;发展各类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和游园及城市规划区和市域的郊野公园、风景名胜区、农业观光园等游憩系统,实现总量达标、布局合理、综合功能优化的目标;通过绿带、绿环,连接绿核、绿面,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创建活动,不断改善居民生活环

境,提升综合功能和整体发展水平,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最终实现“塞上绿洲,美丽AA”的目标。 (四)规划指标 规划至2030年底,城市建成区范围79平方公里,人口规模65万人,城市绿地率38.3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79平方米。 (五)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加强风景游憩绿地、生态保育绿地、区域设施防护绿地和城乡建设用地类绿地等各类绿地的保护,有机连通各生态战略节点、河流水系及各基础设施廊道、生态林地等点线面绿地,以此构建市域生态环境主体框架,营造系统化、网络化、良性循环的“生态平衡大环境、城乡一体大园林”。市域绿地空间管控规划布局结构为“双心筑核、两廊贯通、三区整合、多道成网”。 (六)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 建立支撑中心城区自然生态环境绿地体系,完善同中心城区配套的乡村郊野游憩服务体系;同时未来城市拓展过程中的集中生态绿地也将得到有效统筹,从而使生态敏感区域得到有效保护,整个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为“一心一环、三廊五园、多带多点”,形成“环心结合,绿廊穿插、绿带织网、多点棋布”的绿地体系,创建“三山拥绿翠,三河汇清泉”的生态园林城市。 (七)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1、绿地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环包两心、两廊通三楔、绿带串多园”的绿地布局总体结构。 一环:指中心城区外围环路防护林地形成的城市绿环,隔离快速交通对中心城区的影响,同时作为避免城市连绵扩张的绿色界限。 两心:指古城公园形成的人文景观核心,以及太平湖湿地公园形成的自然生态核心,是中心城区“内修于城,外联广义”的重要立足点,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两廊:指七里河滨水绿廊以及恢河滨水绿廊。将城区与外围生态空间紧密连接,构成了中心城区的自然山水格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