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专

合集下载

考试管理系统软件工程实训报告

考试管理系统软件工程实训报告

考试管理系统软件工程实训报告在我们大学生活中,期末考试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由于每个学生都需要面对多场考试,而且每场考试的内容都不同,因此考试管理成为大学校园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考试管理系统软件工程实训就是针对这点需求而开发的一个软件系统。

首先,考核设计这个软件系统。

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我们先需要了解需求、设计系统模型,以及模型的构建。

我们为了更好地构建出系统模型,我们对考试的流程进行了分析,对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设计出一个逻辑清晰,功能齐全的考试管理系统的系统模型。

其次,进行编程实现。

编程实现也是整个实训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我们需要根据系统的模型,进行程序设计和编码。

在编写程序时,我们使用了多种技术手段,比如使用了Java、JSP、JavaScript等多种技术库,保证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的完整性。

最后,进行系统测试验证。

测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正确性,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测试验证工作。

我们用了不同的测试方法,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压力测试等等,确保了系统的正常运作。

通过系统测试验证,我们的考试管理系统已经能够准确地管理考试信息,包括考试场次、考试科目、考试试卷信息等。

同时,系统还能够支持多种类型的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

通过系统,老师和学生都可以更快、更方便地获取和管理考试信息。

总之,考试管理系统软件工程实训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数据结构、算法等基础知识的运用,同时,也让我们对软件的设计、实现和对流程的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一实训的学习,不仅帮助我们锻炼了自己的编程能力,也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了软件工程实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网上考试系统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网上考试系统

信息工程程学院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本题目:网上考试系统专业班级:软件082目录第一章问题定义 ............................................................................................................... - 1 -1.问题定义 ........................................................................................................................ - 1 -2.系统要解决的问题 ........................................................................................................ - 1 -第二章可行性研究报告 ................................................................................................... - 2 -1.引言................................................................................................................................ - 2 -1.1 编写目的 ................................................................................................................ - 2 -1.2 背景 ........................................................................................................................ - 2 -1.3 定义 ........................................................................................................................ - 2 -1.4 参考资料 ................................................................................................................ - 2 -2.可行性研究前提 ............................................................................................................ - 3 -2.1 要求 ........................................................................................................................ - 3 -2.2 目标 ........................................................................................................................ - 3 -2.3 条件、假定和限制 ................................................................................................ - 4 -2.4 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 - 4 -2.5 评价尺度 ................................................................................................................ - 4 -3.所建议的系统 ................................................................................................................ - 5 -3.1 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 - 5 -3.2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 - 5 -3.3 工作负荷 ................................................................................................................ - 6 -3.4 局限性 .................................................................................................................... - 6 -3.5 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 - 7 -4.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 ................................................................................................ - 7 -4.1 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 - 7 -4.2 使用那个面的可行性 ............................................................................................ - 7 -5.经济可行性 .................................................................................................................... - 7 -5.1支出 ......................................................................................................................... - 7 -5.1.1 基本投资 ............................................................................................................. - 7 -5.1.2 其他一次性支出 ................................................................................................. - 8 -5.1.3 非一次性支出 ..................................................................................................... - 8 -5.2 收益 ........................................................................................................................ - 8 -5.2.1 一次性收益 ......................................................................................................... - 8 -5.2.2非一次性收益 ...................................................................................................... - 9 -5.2.3 不可定量的收益支出 ......................................................................................... - 9 -5.3收益/投资比 ........................................................................................................ - 9 -5.4投资回收周期 ......................................................................................................... - 9 -6结论................................................................................................................................ - 9 -第三章项目开发计划 ..................................................................................................... - 10 -1.引言.............................................................................................................................. - 10 -1.1 编写目的 .............................................................................................................. - 10 -1.2 背景 ...................................................................................................................... - 10 -1.3 定义 ...................................................................................................................... - 10 -1.4 参考资料 .............................................................................................................. - 11 -2.项目概述 ...................................................................................................................... - 11 -2.1 工作内容 .............................................................................................................. - 11 -2.2 主要参加人员 ...................................................................................................... - 11 -2.3 产品 ...................................................................................................................... - 11 -2.3.1 程序................................................................................................................... - 11 -2.3.2 文件................................................................................................................... - 11 -2.3.3 服务................................................................................................................... - 12 -2.4 验收标准 .............................................................................................................. - 12 -2.5 完成项目的最迟期限 .......................................................................................... - 12 -3.实施计划 ...................................................................................................................... - 12 -3.1 工作任务的分解与人员分工 .............................................................................. - 12 -3.2 进度 ...................................................................................................................... - 13 -3.3 关键问题 .............................................................................................................. - 13 -4.支持条件 ...................................................................................................................... - 13 -4.1 计算机系统支持 .................................................................................................. - 13 -1.引言.............................................................................................................................. - 15 -1.1 编写目的 .............................................................................................................. - 15 -1.2 背景 ...................................................................................................................... - 15 -1.3 定义 ...................................................................................................................... - 15 -1.4 参考资料 .............................................................................................................. - 16 -2.任务概述 ...................................................................................................................... - 16 -2.1 开发背景 .............................................................................................................. - 16 -2.2 系统实现的目标 .................................................................................................. - 16 -2.2.1 系统目标 ........................................................................................................... - 16 -2.2.2 性能目标 ........................................................................................................... - 16 -2.3 用户特点 .............................................................................................................. - 17 -2.4假定和约束 ........................................................................................................... - 17 -2.4.1 假设的前提条件 ............................................................................................... - 17 -2.4.2 约束条件 ........................................................................................................... - 17 -3 需求规定 ..................................................................................................................... - 18 -3.1对功能的规定 ....................................................................................................... - 18 -3.1.1 数据流图 ........................................................................................................... - 19 -3.1.2数据字典设计 .................................................................................................... - 19 -3.2对性能的规定 ....................................................................................................... - 20 -3.2.1 精度................................................................................................................... - 20 -3.2.2 时间特性要求 ................................................................................................... - 20 -3.2.3 灵活性............................................................................................................... - 20 -3.3 输入输出要求 ...................................................................................................... - 20 -3.3.1 用户界面 ........................................................................................................... - 20 -3.3.2 界面需求 ........................................................................................................... - 20 -3.3.3 错误信息 ........................................................................................................... - 21 -3.4 数据库管理能力要求 .......................................................................................... - 21 -3.5 故障处理要求 ...................................................................................................... - 21 -3.6其他专门要求 ....................................................................................................... - 21 -4.1设备 ....................................................................................................................... - 22 -4.2 软件 ...................................................................................................................... - 22 -4.2.1 开发工具 ........................................................................................................... - 22 -4.2.2 软件环境 ........................................................................................................... - 22 -4.3 接口 ...................................................................................................................... - 22 -4.4控制 ....................................................................................................................... - 22 -第五章概要设计 ............................................................................................................... - 23 -1 引言............................................................................................................................. - 23 -1.1编写的目的 ........................................................................................................... - 23 -1.2 背景 ...................................................................................................................... - 23 -1.3定义 ....................................................................................................................... - 23 -1.4 参考资料 .............................................................................................................. - 23 -2 总体设计 ..................................................................................................................... - 24 -2.1 需求规定 .............................................................................................................. - 24 -2.2 运行环境 .............................................................................................................. - 24 -2.3结构 ....................................................................................................................... - 24 -2.4 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 - 25 -2.5人工处理过程 ....................................................................................................... - 25 -3 接口设计 ..................................................................................................................... - 26 -3.1用户接口 ............................................................................................................... - 26 -3.2硬件接口 ............................................................................................................... - 26 -4 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 - 27 -4.1出错信息 ............................................................................................................... - 27 -4.2 补救措施 .............................................................................................................. - 27 -4.3系统维护设计 ....................................................................................................... - 27 -第六章数据库设计 ........................................................................................................... - 29 -引言 ................................................................................................................................. - 29 -1.1 编写的目的 .......................................................................................................... - 29 -1.2 背景 ...................................................................................................................... - 29 -1.4 参考资料 .............................................................................................................. - 30 -2外部设计 ...................................................................................................................... - 31 -2.1 标识符和状态 ...................................................................................................... - 31 -2.2约定 ....................................................................................................................... - 31 -2.3专门指导 ............................................................................................................... - 31 -2.4 支持的软件 .......................................................................................................... - 31 -3结构设计 ...................................................................................................................... - 31 -3.1概念结构设计 ....................................................................................................... - 31 -3.1.1系统E-R图......................................................................................................... - 31 -3.2.2系统数据库模型图 ............................................................................................ - 32 -3.2逻辑设计 ............................................................................................................... - 33 -3.3物理结构设计 ....................................................................................................... - 34 -4运用设计 ...................................................................................................................... - 35 -4.1 保密设计 .............................................................................................................. - 35 -第七章详细设计 ............................................................................................................... - 36 -1引言.............................................................................................................................. - 36 -1.1编写的目的 ........................................................................................................... - 36 -1.2背景 ....................................................................................................................... - 36 -1.3定义 ....................................................................................................................... - 36 -1.4参考资料 ............................................................................................................... - 36 -2登录设计说明书 .......................................................................................................... - 37 -2.1 程序描述 .............................................................................................................. - 37 -2.2功能 ....................................................................................................................... - 37 -2.3 输入项 .................................................................................................................. - 37 -2.4 输出项 .................................................................................................................. - 37 -2.5 流程逻辑 .............................................................................................................. - 37 -3管理员管理模块程序设计说明 .................................................................................. - 38 -3.1程序描述 ............................................................................................................... - 38 -3.2 功能 ...................................................................................................................... - 38 -3.4 输出项 .................................................................................................................. - 39 -3.5接口 ....................................................................................................................... - 39 -4 DAO方法模块程序设计说明...................................................................................... - 40 -4.1程序描述 ............................................................................................................... - 40 -4.2输入项 ................................................................................................................... - 40 -4.3输出项 ................................................................................................................... - 40 -4.4接口 ....................................................................................................................... - 41 -5其他程序设计说明 ...................................................................................................... - 41 -第八章测试报告 ............................................................................................................... - 42 -1 引言............................................................................................................................. - 42 -1.1 编写目的 .............................................................................................................. - 42 -1.2背景 ....................................................................................................................... - 42 -1.3定义 ....................................................................................................................... - 42 -1.4参考资料 ............................................................................................................... - 43 -2测试概要 ...................................................................................................................... - 43 -3测试结果及发现 .......................................................................................................... - 43 -3.1具体测试实施 ....................................................................................................... - 43 -4对软件功能的评论 ...................................................................................................... - 47 -4.1用户登录模块 ....................................................................................................... - 47 -4.1.1能力.................................................................................................................... - 47 -4.1.2限制.................................................................................................................... - 47 -4.2用户注册模块 ....................................................................................................... - 47 -4.2.1能力.................................................................................................................... - 47 -4.2.2限制.................................................................................................................... - 47 -5分析摘要 ...................................................................................................................... - 47 -5.1能力 ....................................................................................................................... - 47 -5.2缺陷和限制 ........................................................................................................... - 48 -5.3建议 ....................................................................................................................... - 48 -5.4评价 ....................................................................................................................... - 48 -第九章用户手册 ............................................................................................................. - 49 -1 引言............................................................................................................................. - 49 -1.1 编写目的 .............................................................................................................. - 49 -1.2 背景 ...................................................................................................................... - 49 -1.3定义 ....................................................................................................................... - 49 -1.4 参考资料 .............................................................................................................. - 49 -2 用途............................................................................................................................. - 49 -2.1 功能 ...................................................................................................................... - 49 -2.2 性能 ...................................................................................................................... - 50 -2.2.1 时间特性 ........................................................................................................... - 50 -2.2.2 灵活性............................................................................................................... - 50 -2.3 安全保密 .............................................................................................................. - 51 -3 运行环境 ..................................................................................................................... - 51 -3.1 用户界面 .............................................................................................................. - 51 -3.2 界面需求 .............................................................................................................. - 55 -3.3 错误信息 .............................................................................................................. - 56 -3.4 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 - 56 -3.5 故障处理要求 ...................................................................................................... - 56 -3.6 其他专门要求 ...................................................................................................... - 56 -附录 ..................................................................................................................................... - 57 -1 连接数据库配置的文件 ............................................................................................. - 57 -2 系统主页代码 ............................................................................................................. - 57 -3 管理员主界面代码 ..................................................................................................... - 58 -4 用户主界面代码 ......................................................................................................... - 59 -5 实现用户考试代码 ..................................................................................................... - 59 -6 试题添加代码 ............................................................................................................. - 61 -7 试题管理代码 ............................................................................................................. - 63 -江西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实习鉴定表 ..................................................................... - 65 -第一章问题定义1.问题定义网上考试系统就是指基于网络技术进行在线考试的一种网络应用。

软件工程考试试题(含答案)

软件工程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软件生存周期一般可以划分为,问题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编码、测试和____________.2.基于软件的功能划分,软件可以划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3.可行性研究,应从、技术可行性、运行可行性、和开放方案可行性等方面研究。

4.系统流程图是描绘的传统工具。

它的基本思想是用图形符号以描绘系统里面的每个部件。

5.数据流图的基本四种成分:数据输入的源点和数据输出汇点、、和。

6.结构化分析方法是面向________________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使用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来描述。

7.是自动地共享类、子类和对象中的方法和数据的机制.8.软件详细设计工具可分为3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9.为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保证软件的质量,主要采取下述措施:________________、复查和管理复审、________________。

10.大型软件测试包括、、确认测试和四个步骤.1、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运行与维护2、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3、经济可行性法律可行性4、物理系统黑盒子形式5、加工数据流数据存储文件6、数据流数据流图DFD 数据字典DD7、继承性8、图示工具、设计语言表格工具9、审查测试10、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1.软件设计中划分模块的一个准则是()。

A、低内聚低耦合B、低内聚高耦合C、高内聚低耦合D、高内聚高耦合2.Jackson设计方法是由英国的M。

Jackson提出的,它是一种面向()的软件设计方法.A、对象B、数据流C、数据结构D、控制结构3.试判断下列叙述中,哪个(些)是正确的( ).a、软件系统中所有的信息流都可以认为是事务流b、软件系统中所有的信息流都可以认为是变换流c、事务分析和变换分析的设计步骤是基本相似的A、aB、bC、cD、b和c4.()是用户和设计交换最频繁的方法.A、原型化方法B、瀑布模型方法C、螺旋模型方法D、构件组装模型5.软件工程方法学的目的是:使软件生产规范化和工程化,而软件工程方法得以实施的主要保证是()。

计算机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全文)

计算机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全文)

计算机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通过计算机来组织和实施考试的方式具有客观性、实时性和可靠性,能真正实现教考分离等优点,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计算机考试系统是对考试的全过程实行无纸化及自动化,即从考前的数据处理,如考生的数据录入、考号生成、编排考场到考试的实施与评分,直到最后的分数处理,全部由计算机治理与操纵。

显然,计算机考试系统的经济性、高效性相当诱人,目前许多国际著名的计算机公司所举办的各种认证考试绝大部分都采纳这种方式。

一、系统结构及主要模块功能分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考试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子系统:考核系统、考务治理系统、题库治理系统、自动评分系统。

1.考核系统考核系统主要分为考核服务端和考核客户端两个部分。

(1)考核服务端。

自动初始化每场考核服务器的系统环境,根据组卷规则自动生成考卷,完成考试过程中的实时监控与计时、答卷收集、答卷上传、意外事件处理、考场记录等。

组卷过程是整个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考试前,主考部门给出本次考试试卷组卷规则,考试系统根据组卷规则为每位考生随机生成符合组卷规则要求的试卷,保证相邻考生试卷不全相同。

考核系统的组卷规则及考生数据由主考部门下发的考核认证数据导入。

组卷规则库包含若干组卷规则,每条规则包括科目、题型、知识点、难度系数、题量等。

组卷时,系统首先搜索各条规则,根据相应的规则索引符合条件的所有试题,然后根据考生准考证号、所需试题数量产生随机数,为每位考生抽取试题。

系统提供监控与计时系统,提供自动锁定功能和考试时间可调性功能。

时限到,系统自动锁定考试;特别情况下监考人员在考核服务器作相应记录后,方可继续答题。

(2)考核客户端。

在客户端,考生借助IE6.0完成答题过程。

考生的准考证号码、姓名等信息呈现在客户机桌面,便于核对。

试题内容及答题时间在同一屏幕显示,考生可自由选择题型、题目、查询、保存答案、退出答题等功能。

考核过程中,系统将会自动启动相应的操作软件(如Word等),并自动显示每题的答题状态,方便考生答题和了解答题情况。

软件工程考试试题(含答案)

软件工程考试试题(含答案)

软件工程考试试题(含答案)整理一、选择题1、为了提高软件测试的效率,应该()。

A.随机地选取测试数据B.取一切可能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数据C.在完成编码以后制定软件的测试计划D.选择发现错误可能性最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2、下列几种逻辑覆盖标准中,查错能力最强的是()。

A.语句覆盖B.判定覆盖C.条件覆盖D.条件组合覆盖3、单元测试主要针对模块的几个基本特征进行测试,该阶段不能完成的测试是()。

A.系统功能B.局部数据结构C.重要的执行路径D.错误处理4、成功的测试是指运行测试用例后()。

A.未发现程序错误B.发现了程序错误C.证明程序正确性D.改正了程序错误5、集成测试时,能较早发现高层模块接口错误的测试方法为()。

A.自顶向下渐增式测试B.自底向上渐增式测试C.非渐增式测试D.系统测试6、实际的逻辑覆盖测试中,一般以( )为主设计测试用例。

A.条件覆盖B.判定覆盖C.条件组合覆盖D.路径覆盖7、下面( )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可能引起的错误。

A.等价类划分B.边界值分析C.错误推测D.因果图8、在配置管理中,“登入”和“检出”处理实现了两个重要的变更控制要素,即同步控制和( )。

A.异步控制B.同步控制C.基线控制D.存取控制9、调试应该由( )完成。

A.与源程序无关的程序员B.编制该源程序的程序员C.不了解软件设计的机构D.设计该软件的机构10、一个模块把数值作为参数传送给另一个模块,这种耦合方式称为()。

A.数据耦合B.公共耦合C.控制耦合D.标记耦合参考答案:1-5 DDABA 6-10 CDBBA二、多选题1、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包括( )A.军事应用B.医疗卫生C.环境及农业方面应用D.智能家居建筑中的应用2、()相结合而产生的遥感技术,使人感知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A.传感技术B.信息识别C.测量技术D.通信技术3、PKI是以公开密钥技术为基础,以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为安全目的而构建的( )等硬件、软件的综合设施。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在线考试系统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在线考试系统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在线考试系统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在线考试系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教育已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中,在线考试系统也成为了越来越受欢迎的选择。

这种系统可以在线进行考试,自动评阅试卷,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考试的效率和质量。

一、系统设计1、功能设计在线考试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用户管理:包括用户注册、登录、密码找回等功能。

(2)试卷管理:包括试卷的创建、编辑、删除等功能。

(3)题库管理:包括题目的添加、修改、删除等功能。

(4)考试管理:包括考试时间的设定、防作弊措施的设置等功能。

(5)在线考试:考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在线考试。

(6)自动评阅:系统可以根据考生答题情况,自动评阅试卷,并给出成绩。

(7)成绩查询:考生可以在考试结束后,查询自己的成绩。

2、界面设计系统的界面应该简洁明了,操作简单,让用户能够快速上手。

界面设计应该包括以下部分:(1)登录界面:包括用户名和密码的输入框,以及登录按钮。

(2)主界面:包括试卷管理、题库管理、考试管理等功能选项。

(3)试卷编辑界面:包括试卷标题、考试时间、题目列表等选项。

(4)考试界面:包括试卷题目、答题选项、倒计时等选项。

(5)成绩查询界面:包括考生信息、考试成绩、排名等信息。

3、考试流程系统的考试流程应该如下:(1)考生登录系统,填写个人信息。

(2)选择要参加的考试,进入考试界面。

(3)开始考试,倒计时开始。

(4)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

(5)提交试卷,系统自动评阅。

(6)公布成绩,考生可以查询成绩。

二、系统测试系统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测试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性能测试等。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如果发现系统存在缺陷,需要及时进行修复。

三、总结与展望在线考试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考试方式,具有很多优点,如节省人力物力、提高考试效率和质量等。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范例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范例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题目C语言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生姓名学号院系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专业指导教师文学志二O年月日目录1.绪论 (1)1.1.C语言在线考试系统概述 (1)1.2.C语言在线考试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1)1.2.1.经济可行性 (2)1.2.2.技术可行性 (2)1.2.3.社会可行性 (3)2.相关技术介绍 (3)2.1.B/S/S体系结构 (4)2.2.Java Server Pages (4)2.3.Struts (5)2.4.Hibernate (6)2.5.MySQL (6)2.6.Tomcat Web服务器 (7)3. 系统的需求分析 (7)3.1.系统的功能需求 (7)3.2.系统的模块划分 (9)4. 系统的设计 (10)4.1.系统的概要设计 (10)4.1.1.系统的总体结构 (10)4.1.2.系统数据库设计 (11)4.2.系统主要模块的详细设计 (19)4.2.1.试题管理模块设计 (20)4.2.2.考试管理模块设计 (21)4.2.3.在线考试模块设计 (22)4.2.4.答卷自动评分模块设计 (23)5.系统主要模块的实现 (25)5.1.创建项目 (25)5.1.1.开发环境的搭建 (26)5.1.2.系统的整体框架 (27)5.2.试题管理模块的实现 (28)5.2.1.创建持久化类和数据库访问相关类 (28)5.2.2.创建Struts相关类 (30)5.2.3.创建表示层JSP文件 (31)5.3.考试管理模块的实现 (33)5.3.1.初始种群的生成 (33)5.3.2.适应度值的计算 (34)5.3.3.选择(Select) (35)5.3.4.交叉(Crossover) (36)5.3.5.变异(Mutation) (37)5.4.在线考试模块的实现 (38)5.4.1.倒计时子模块的实现 (38)5.4.2.故障延时子模块的实现 (39)5.5.答卷自动评分模块的实现 (41)6. 系统的测试 (43)6.1.系统的测试环境 (43)6.2.系统的测试用例设计 (44)6.3.系统的测试结果 (46)6.4.系统的测试分析 (47)结束语 (47)参考文献 (47)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工程-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软件工程-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软件工程-期末考试题(含答案)软件工程-期末考试题(含答案)1. 题目一:软件需求工程软件需求工程是软件开发的重要环节之一,主要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格、需求验证等阶段。

在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中,需求工程的目标是确保开发出的软件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保证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1.1 需求获取需求获取是软件需求工程的第一步,它涉及到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调研和收集。

需求获取的方法可以包括面谈、问卷调查、观察等。

通过与用户的沟通和了解,开发团队可以获取到用户对软件的期望和需求,为后面的分析和规格阶段提供依据。

1.2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认真分析和理解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将准确定义软件所需具备的功能、性能和约束。

通过对需求的分析,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任务。

1.3 需求规格需求规格是将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和规范化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需要将需求规格书写成可读、可理解的形式,以便于开发人员进行后续的开发工作。

需求规格书通常包括用例图、类图、时序图等各种工具和技术。

1.4 需求验证需求验证是对需求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进行验证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需要与用户进行确认,确保所开发的软件能够满足用户的期望和需求。

需求验证也可通过模拟测试、原型验证等方式进行。

2. 题目二:软件设计原则软件设计原则是开发人员编写高质量软件的指导原则,旨在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软件设计原则。

2.1 单一职责原则单一职责原则(SRP)要求每个类或模块只负责一种功能或职责。

这样可以保持代码的简洁性和可读性,并使得类或模块更加易于维护和扩展。

2.2 开放封闭原则开放封闭原则(OCP)要求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等)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

这样可以使得软件设计能够适应需求的变化,而不需要修改原有的代码。

2.3 里氏替换原则里氏替换原则(LSP)要求子类必须能够替换父类,并且不影响程序的正确性。

《软件工程》专业考试题(专、本科学员必答)

《软件工程》专业考试题(专、本科学员必答)

《软件⼯程》专业考试题(专、本科学员必答)⾼等函授教育《软件⼯程》专业考试题(专、本科学员必答)⼀、单项选择题:1、⼗六进制数88H,可表⽰成下⾯⼏种形式,请找出错误的表⽰()。

A、⽆符号⼗进制数136B、带符号⼗进制数-120C、压缩型BCD码⼗进制数88D、8位⼆进制数-8的补码表⽰2、指令指针寄存器是()。

A、 IPB、 SPC、 BPD、 PSW3、当执⾏指令ADD AX,BX后,若AX的内容为2BA0H,设置的奇偶标志位PF=1,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结果中含1的个数为偶数B、表⽰结果中含1的个数为奇数C、表⽰该数为偶数D、表⽰结果中低⼋位含1的个数为偶数4、下⾯对于指针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指针是地址变量B、指针不能⽤除0以外的常量赋值C、两个指针变量的加减法⽆意义D、指针指向不同基类型的变量长度不同5、下⾯对于析构函数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析构函数是内置函数B、析构函数与类名相同C、析构函数不能有参数D、析构函数在对象撤销时⾃动执⾏6、下列指针⽤法中错误的是()。

A、int i; int *ptr=&i;B、int i; int *ptr; i=*ptr;C、int *ptr; ptr=0;D、int i=5; int *ptr; *ptr=i;7、引进进程概念的关键在于:__________。

A、独享资源B、共享资源C、顺序执⾏D、便于调试8、UNIX命令的⼀般格式是__________。

A、命令名 [选项] [参数]B、[选项] [参数] 命令名C、[参数] [选项] 命令名D、命令名 [参数] [选项]9、外存(如磁盘)上存放的程序和数据__________。

A、可由CPU直接访问B、必须在CPU访问之前移⼊主存C、是使⽤频度⾼的信息D、是调整缓存中的信息10、UNIX下有四个作业,A、B、C、D的优先数分别为100,64,80和65,假设按优先级调度算法,则__________。

软件工程毕业设计_高校网上党校考试系统考试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工程毕业设计_高校网上党校考试系统考试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高校网上党校考试系统---考试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摘要21世纪,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网络教学方兴未艾,网上考试已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传统试卷考试方式有待提高。

网络教学已从其规范性、科学性及考试工作组织、管理的统一性,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

在线考试系统旨在实现考试的无纸化管理,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在线考试系统的使用,既方便校方对考试的管理,也方便了考生,尤其适合考生分布广,不易集中的远程教育。

基于远程教育的推广和在线考试需求的增加,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在线考试系统。

本系统实现了系统管理、考生系统、考场管理、特殊情况处理、考试结果处理、考试计划管理、账户管理、题库管理等基本功能。

本系统结合、Html、C#等语言,以SQL Server 2005为后台数据库,以VS2005为开发平台。

整个系统层次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并具备一定的安全性。

考生借助此系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课程结业考试,同时,老师使用该系统能更高效、便捷的组织在线考试。

本课题可以将其分为前台和后台两个部分进行设计。

前台主要用于考生注册和登录系统、在线考试、查询成绩以及修改个人资料等;后台主要用于管理员对考生信息、课程信息、考题信息和考生成绩信息、智能出卷等进行管理。

本系统的实现有利于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同时大大拓展了考试的灵活性,阅卷效率,以及保持了考试的公平性、答案的安全性。

关键字:考试系统,,SQL SERVER 2005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how to effectively communicate through the network is a new field in front of us. In network teaching, online examinat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ditional test paper examination mode needs to be improved. Network teaching has from both the normative, scientific, and the work organization, unified management, affect the teaching quality.Online examination system aims to achieve paperless management, online exam system based on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 is used, convenient the school management of the exam, also convenient for students, especially for candidates widely distributed, easily concentrated remote education.Based on the promotion of the remote education and the growing demand for the online test, this paper designs and realizes a set of online examination system. This system has realized the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examination management, examinee special cases treatment,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examination management, account management, question bank management, and other basic functions. This system combined with , Html, c # language, SQL Server 2005 as the background database, with vs2005 development platform. Hierarchy for the whole system has simple structure, easy operation, and have a certain security. Candidates with the aid of the system, course graduation examination can be anywhere at any time, at the same time, the teacher can use the system more funny and convenient online exam organization.This topic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o carry on the design front desk and the background. At the front desk is mainly used for the examinee registration and login system, online exam, the query results and modify personal information, etc.; Background is mainly used for the administrator to the examinee information, course information, questions and the examinee scores information manage, smart volume, etc.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system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etwork teaching, greatly expand the flexibility of the exam at the same time, reading efficiency, and maintain the fairness of the exam, the answer of the security.Keywords: Online examination system,,SQL SERVER 2008目录1.绪论 (1)1.1项目背景及意义 (1)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1)1.3 论文组织结构 (2)2.相关技术介绍 (3)2.1 C#简介 (3)2.2 技术简介 (3)2.3 SQL SERVR 2005简介 (4)2.4 vs2005简介 (5)3.需求分析 (6)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6)3.2 问题分析 (6)3.3 功能需求分析 (6)4.系统设计 (7)4.1设计思想 (7)4.2 系统模块结构图 (7)4.3 系统流程图 (7)4.4 数据库框架 (8)5.系统的实现 (10)5.1部分源码说明 (10)5.1.1 登陆界面部分源码 (10)5.2系统的功能展示 (10)5.2.1登录考试系统 (10)5.2.2 系统初始化 (11)5.2.3 知识点管理 (12)5.2.4 考试计划 (16)5.2.6 分数线修改 (19)5.2.7 数据库备份 (19)5.3 考生登录 (20)5.3.1 登入考试系统 (20)5.3.2 进行考试 (21)6.总结与展望 (23)6.1 总结 (23)6.2 展望 (23)参考文献 (24)致谢 (25)1.绪论1.1项目背景及意义近年来,我国的函授教育、网络远程教育、自学教育,以及国内国外的各类认证考试教育,如微软的MCSE、Cisco的CCNA等,迅速发展。

软件工程考试试题(含答案)

软件工程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将答案写在题号前的()中)( C )1. 软件是()。

A. 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B. 程序C. 程序及其文档D. 计算机系统( B )2.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内容不应包括()。

A. 主要功能B. 算法的详细描述C. 用户界面及运行环境D. 软件的性能( B )3. 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是()。

A. 过程、子程序和分程序B. 顺序、选择和重复C. 递归、迭代和回溯D. 调用、返回和转移( D) 4.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建立三类模型,即( )。

A) 系统模型、ER模型、应用模型B) 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应用模型C) E-R模型、对象模型、功能模型D) 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 C ) 5. 在E-R模型中,包含以下基本成分( )。

A) 数据、对象、实体B) 控制、了解、对象C) 实体、了解、属性D) 实体、属性、操作( A ) 6. 各种软件维护的类型中最重要的是( )。

A) 完善性维护B) 纠错性维护C) 适应性维护D) 预防性维护( B ) 7.软件测试的目标是()。

A. 证明软件是正确的B. 发现错误、降低错误带来的风险C. 排除软件中所有的错误D. 与软件调试相同( D )8.软件生命周期中所花费用最多的阶段是()A.详细设计 B.软件编码 C.软件测试 D.软件维护( C )9.若有一个计算类型的程序,它的输入量只有一个X,其范围是[-1.0, 1.0],现从输入的角度考虑一组测试用例:-1.001, -1.0, 1.0, 1.001.设计这组测试用例的方法是()A.条件覆盖法 B.等价分类法 C.边界值分析法 D.错误推测法( D )10、详细设计的基本任务是确定每个模块的( )设计A.功能 B.调用关系 C.输入输出数据 D.算法( A )11.设函数C(X)定义问题X的复杂程序,函数E(X)确定解决问题X需要的工作量(时间)。

对于两个问题P1和P2,如果C(P1)>C(P2)显然E(P1)>E(P2),则得出结论E(P1+P2)>E(P1)+E(P2)就是:()A.模块化的根据B.逐步求精的根据C.抽象的根据D.信息隐藏和局部化的根据( D )12.下面几种白箱测试技术,哪种是最强的覆盖准则()A.语句覆盖B.条件覆盖C.判定覆盖D.条件组合覆盖( A )13.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把()映射成软件结构。

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武汉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设计题目: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姓名: 张守龙学号: 070505202 院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专业:软件工程指导教师: 周建芳老师2011年6月2日目录目录 (2)摘要 (4)ABSTRACT (4)第一章绪论 (5)1.1 研究背景 (5)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5)1。

2。

1 研究内容 (6)1。

2.2 研究目标 (6)1.3 研究意义 (6)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7)1.5 论文框架 (9)第二章开发环境介绍 (10)2.1 开发环境配置 (10)2。

2Web概述 (10)2.3 ASP技术 (11)2。

5.3 SQL Server介绍 (13)2.5。

4 Ajax介绍 (14)2.4 开发环境及技术的选择 (15)2。

5 小结 (16)第三章系统设计 (18)3。

1 系统需求分析 (18)3.1.1 系统可行性分析 (18)3。

1。

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18)3.2 系统总体设计 (19)3。

2.1 系统的体系结构 (19)3。

2。

2 系统的用例图 (21)3.3 系统详细设计 (23)3.3.1 后台总体架构介绍 (23)3.3。

2 身份验证模块 (24)3。

3.3 组卷模块 (25)3.4 数据库设计 (26)3。

4。

1 创建数据库 (26)3。

4.2 数据表结构 (26)3。

5 小结 (31)第四章详细设计 (32)4.1 界面制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程序编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工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软件工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软件工程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软件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的哪个阶段?a. 需求分析与定义b. 软件设计c. 软件测试d. 软件维护答案:a. 需求分析与定义2. 下列哪项不是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a. 可复用性b. 高效性c. 可维护性d. 可理解性答案:b. 高效性3. 下列哪项不是软件质量保证的措施?a. 程序员的自我质量保证b. 审计c. 代码复用d. 测试答案:c. 代码复用4. 下列哪个是软件生命周期模型?a. 瀑布模型b. 程序开发模型c. 螺旋模型d. 增量模型答案:a. 瀑布模型5. 在软件工程中,什么是软件配置管理?a. 设计和开发软件的过程b. 管理软件的版本和更改c. 测试软件的过程d. 分配和调度任务的过程答案:b. 管理软件的版本和更改二、多选题1. 下列哪些是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内容?(多选)a. 需求的功能描述b. 系统性能要求c. 用户界面设计d. 软件的安装要求答案:a. 需求的功能描述、b. 系统性能要求、d. 软件的安装要求2.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什么?(多选)a. 发现软件中的错误b. 确保软件满足需求c. 评估软件的质量d. 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答案:a. 发现软件中的错误、b. 确保软件满足需求、c. 评估软件的质量3. 下列哪些是软件维护的类型?(多选)a. 纠错性维护b. 适应性维护c. 完善性维护d. 增量性维护答案:a. 纠错性维护、b. 适应性维护、c. 完善性维护、d. 增量性维护三、判断题1. 软件工程是一门工程学科,它包括对软件进行开发、测试、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2. 软件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最后一步。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3.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软件是没有错误的。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中的瀑布模型。

答案:瀑布模型是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中最早的模型之一。

它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并按照顺序执行。

软件工程-考试管理系统

软件工程-考试管理系统

《软件工程》课程作业考试管理系统组长:张德权(学号:************)小组成员:杨财沐(学号:************)洪沛衡(学号:************)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班级: 1班指导教师:***2013年 12月15日目录1.课程作业概述(完成人:杨财沐) (3)2.可行性研究(完成人:张德权) (3)3.需求分析(完成人:张德权) (5)4.概要设计(完成人:洪沛衡) (7)5.详细设计及实现(完成人:杨财沐) (9)6.单元测试(完成人:张德权) (15)7.使用说明(完成人:洪沛衡) (16)8.小组总结 (17)1.课程作业概述(完成人:杨财沐)1.1课程设计的目的把软件工程中规范化的软件开发方法应用到本次考试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

1.2课程设计的任务根据软件开发工程的过程,分析设计一个考试管理系统。

1.3课程设计采用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方法本系统专门针对学校的考试管理而开发的一个功能齐全、操作简单的考试管理系统。

适合学校的教师、学生使用。

本系统实现以下基本功能:能够自动阅卷,并查看成绩,实现考试自动化。

本系统使用的是eclipse开发工具开发,采用Mysql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1.4开发阶段任务及角色分工组长:张德权(学号:201136615142)主要任务:负责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的需求分析和单元测试。

给各组员分配任务,并协调好组员之间的工作。

辅助程序员:杨财沐(学号:201136615136)主要任务:主要负责系统的总体设计,完成总体设计阶段的模块划分;负责系统的详细设计,完成详细设计阶段的具化模块实现,模块的协调及需求分析的数据字典等工作文档管理员:洪沛衡(学号:201136615115)主要任务:负责文档的管理和整理,协调各组员的工作,完成实现部分的工作,同时部分程序的开发。

2.可行性研究(完成人:张德权)2.1编写目的2.1.1目的这份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考试管理系统作可行性研究分析及指出存在的必要性2.1.2预期读者学生,教师2.2问题定义2.2.1开展该工程的原因对于传统的考试无论是出试卷、改试卷还是统计分数,对于考试管理者来说都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使这项繁重的工作变得简单、快捷。

软件工程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专

软件工程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专
教师给定《教务管理系统》、《在线考试系统》、《旅 行社信息管理系统》、《人事工资管理系统》、《图书馆 图书借阅查询系统》等几种题目旳基本需求,规定同学 们通过更近一步旳需求调研,完毕如下几种方面旳任务:
1、 给出系统旳可行性分析汇报 2、 给出系统旳需求分析汇报 3、 给出系统旳面向对象分析并得到对象模型 4、 给出系统旳基本用例图 5、 给出系统旳数据流图 6、 给出系统旳主界面设计 7、 写出分析和设计汇报 规定: 1、 可以选择给定旳题目中旳任何一种,也可以自
三 需求分析.........................................................5 3.1 项目旳功能需求 ..............................................5 3.2 项目旳性能需求 ..............................................5
五 系统设计.........................................................8 5.1 主界面旳设计.................................................8 5.2 数据库旳初步设计.............................................8
一次性收益: 无
常常性收益: 减少考试工作人员 10 个:(考试工作人员工资 1800 元/月)*10=18000 元/月 效率提高:30%以上,节省成本 30000 元/年 不可定量收益:
无 合计:246000 元/每年
2.3 社会可行性
1.法律方面旳可行性 本项目不波及在社会上或政治上引起侵权、破坏或其他责任问题。设计本项

软件工程试题与答案 (15)

软件工程试题与答案 (15)

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向选择题(四选一、每小题3分,共18分)1、软件的发展经历了(D)个发展阶段。

0102A.一B.二C.三D.四2、需求分析的任务不包括(B)。

0401A.问题分析B.系统设计C.需求描述D.需求评审。

3、一个软件的宽度是指其控制的(C)。

0801A.模块数B.层数C.跨度D.厚度4、当模块中包含复杂的条件组合,只有(A)能够清晰地表达出各种动作之间的对应关系。

0802A.判定表和判定树B.盒图C.流程图D.关系图5、以下不属于逻辑覆盖的是(D)。

1402A.语句覆盖B.判定覆盖C.条件覆盖D.基本路径6、为适应软件运行环境的变化而修改软件的活动称为(B)。

1501A.纠错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C.改善性维护D.预防性维护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1.软件可靠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程序成功运行的(概率)。

01012.高级语言:独立于机器,面向过程或面向(对象)01013.软件项目管理的范围主要集中于3个P上,即:People人员、Problem问题和(过程)。

02014.人机界面的风格第一代界面是命令和(询问)方式。

12025.由于维护或在维护过程中其他一些不期望的行为引入的错误称为维护的(副作用)。

15046.在公式V(G)= E –N + 2中:E为程序图G中边的总数;N 为程序图中结点的总数。

V(G)又称为图G的环形(复杂度)0204。

7.任何一个基于计算机系统都可以用输入-处理-输出(IPO)图来描述,它将该系统转换成一个信息变换模型。

03038.为提高可交互性一般对所有可能造成损害的用户操作动作,应坚持要求用户(确认),例如,提问“你确实要删除…?”。

12049.文档是一种数据媒体和其上所记录的(数据)。

0101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4分,错误打X、正确打√)1.用户对软件需求的描述不精确,往往是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之一。

(√)01022.目前,软件项目的进度安排的两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程序评估与审查技术(PERT)和关键路径法(CPM)。

毕业论文-基于JavaWeb的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精品

毕业论文-基于JavaWeb的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精品

毕业论文题目:Java Web应用开发——在线模拟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软件工程学生姓名:许丽帆班级/学号软工091123205指导老师/督导老师:赵海华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和网上考试成为网络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几年,在线考试特别是基于Web 的在线考试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青睐。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在线模拟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开发,包括登录注册、在线考试、试卷设置、试题管理、分数的统计以及成绩查询等功能.系统运行在Windows 7操作系统上,以Tomcat作为Web服务器,使用JSP技术和MySQL 数据库实现。

论文首先对在线考试系统做了需求分析,然后给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最后,针对系统的各个功能进行了测试。

关键词:在线考试;浏览器/服务器;JSP;MySQL;JDBC;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ing technology,online examination and distance education is an aspect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In recent years the on—line examination especial of Web—based examination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The graduation project’s subject is to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the online examination system。

The system uses the browser/server to develop。

It includes login, new user registration,on-line examination,examination paper set,examination paper management, score statistics ,query results and other functional. The system takes the Windows 7 as the OS,Tomcat as the web Server,uses JSP technology and MySQL as the Database Server development tools to realize the system.In this paper,the requirement analysis about the online examination system is introduced, and then give the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Finally,all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system is test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工程设计说明书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设计要求
目录
一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项目背景 (1)
二可行性分析 (3)
2.1 技术可行性 (3)
2.2 经济可行性 (3)
2.3社会可行性 (4)
2.4最终结论 (4)
三需求分析 (5)
3.1 项目的功能需求 (5)
3.2 项目的性能需求 (5)
四系统分析 (6)
4.1系统对象模型 (6)
4.2系统用例图 (6)
4.3系统数据流图 (7)
4.4 系统ER图 (7)
五系统设计 (8)
5.1主界面的设计 (8)
5.2数据库的初步设计 (8)
六总结 (10)
七参考文献 (11)
考试系统设计说明书
一引言
1.1编写目的
考试系统设计说明书的编写目的是为了改变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纸质的方式来考试测评,这种考试测评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批改、查找、更新和维护考试试卷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而使用计算机对学生考试,具有手工考试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批改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

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考试的效率,也是老师的科学化、正规化测评学生的重要途径,故设计此系统。

1.2项目背景
目前随着学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校资源的有限性,加上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人工试卷考试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需要,而且十分的难以保存资料浪费资源弊端十分多。

同时学校对学生考试系统的要求十分强烈,也有很多这方面的软件在市场中出现,广受学校老师的欢迎。

项目名称:考试系统;
项目提供者:学校老师;
设计者:
用户:学校考试测评老师;
项目实现者:
考试系统项目的开发软件是使用NetBeans开发工具,NetBeans是Sun公司使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个开源工具,主要包括IDE(集成开发环境)和Platform (平台)两个主要部分。

利用NetBeans集成开发环境可以开发标准的Java应用程序、Web程序、手机程序、C++程序等。

因为这个开发软件适合小中型的开发项目正好适合这个项目的开发,而且这个项目开的语言大部分使用java语言正
好适合我们的开发,选择NetBeans开发工具是很好的。

项目开发使用的数据库是sql server2005数据库,SQL Server 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它最初是由Microsoft Sybase 和Ashton-Tate三家公司共同开发的,于1988 年推出了第一个OS/2 版本。

二可行性分析
2.1 技术可行性
考试系统大约一个月就可以完成,在这段时间内容可以把考试系统中的各个功能实现,主要的难点在系统前台和后台的连接,因为数据库中的数据繁多,加上系统有一点复杂,这个地方是项目的难点,但是应用现有的技术是完全可以解决的,只不过是花费的时间多一点。

我们团队队员的实力也是很强的,以前做过类似的项目,并且在专业学习方面都是非常突出的,完全有能力保质保量完成这个项目。

2.2 经济可行性
1、初期的投入
基建投资:
PC机2台:5000*2=10000元
打印机1台:1000元
其他一次性支出:
人员培训费用:2000元
经常性支出:
人工费用:(考试工作人员工资2000元/月)*2=4000/月
其他不可预知费用:10000元
共计:27000元,每年再支出16000元
2、效益
一次性收益:

经常性收益:
减少考试工作人员10个:(考试工作人员工资1800元/月)*10=18000元/月效率提高:30%以上,节约成本30000元/年
不可定量收益:

共计:246000元/每年
2.3社会可行性
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本项目不涉及在社会上或政治上引起侵权、破坏或其他责任问题。

设计本项目的一切活动都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以内。

系统开发和运行与国家的政策法规不存在任何冲突和抵触之处而且不存在盗版问题。

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考试系统针对学校学生考试进行开发的一个系统。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纸质的考试不仅物质成本高,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此外,纸质的考试不够灵活,使得考试变得不够人性化,不能体现出学校考试的真实目的——促进学生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学生和老师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考试系统完全可以掌握,并且可以安全使用该系统。

2.4最终结论
经过从技术、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深入研究,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得出结论:考试系统项目可以在预期内完成可以开始着手组织设计开发。

三需求分析
3.1 项目的功能需求
要求能识别考生,自动随机抽取试题,考试时间到自动交卷,交卷时自动评分。

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生成或维护试题库,能了解学生学生的考试情况。

该考试系统只限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它由二个子系统组成:
1、报名系统:(1)考生信息录入。

(2)准考证号生成。

(3)考生信息查询与维护。

2、考试系统:
考生只需输入准考证,与登录考生信息相符即可开始考试,否则拒绝登录,考试开始时将自动抽取试题,考试时间到自动交卷,交卷时自动评分。

3、数据管理:
将报名表中的考生信息导入登录表。

4、查询与统计:
①查询已考人员成绩及统计人数。

②查询零分人员及统计人数。

③查询未考人员及统计人数。

交卷后可查询本考试各题的用户答案与正确答案(注意不同用户的权限)3.2 项目的性能需求
该项目要求能识别考生,自动随机抽取试题,考试时间到自动交卷,交卷时自动评分。

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生成或维护试题库,能了解学生学生的考试情况。

可以使同学们同时在线考试,实时性比较好,对数据库的查询时相应时间要求尽量短,对于环境的适应性没有障碍。

同时数据的精确度要高,具备以扩展性和以维护性,在处理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是,应该能保护数据的完整性,且安全性要高。

四系统分析4.1系统对象模型
图4-1
4.2系统用例图Array
图4-2
4.3系统数据流图
图4-3 4.4 系统ER图
图4-4
五系统设计
5.1主界面的设计
考试登录界面
图5-1
管理员登录界面
图5-2
5.2数据库的初步设计
考试系统选择的是SQL Server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

本项目选择这个数据库的主要原因是:数据库能汇集各种信息以供查询、存储和检索。

自定义窗体收集信息。

数据表示图提供了一种类似于 Excel 的电子表格,可以使数据库一目了然,还提供了排序功能。

SQL Server2005也提供了数据存储库,可以使用桌面数据库文件把数据库文件置于网络文件服务器,与其他网络
用户共享数据库。

如上所述, Microsoft SQL Server2005 作为关系数据库开发具备了许多优点,可以在一个数据包中同时拥有桌面数据库的便利和关系数据库的强大功能。

为了安全性和保障同时多人考试和随时存储数据,选择了SQL Server。

六总结
回顾该系统从选题,到调研、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实现、测试等,论文的撰写,这系列连贯的过程,感想颇多,收获也很多。

大致的总结几点,如下:1.设计开发一个软件首先应该对所要编写的软件有一个大体的认识一个总的框架,有一定的思路。

对要实现的功能进行分析,并且理清其中的关系,把整个逻辑结构在脑海中实现出来。

其次就是要对在开发软件过程中用到得工具进行准备,做好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2. 在开发一个系统时,前期的分析工作是个关键但是具体的实际操作也同样重要。

在编码的过程中要做到对代码功能的理解,每一块用什么样的代码实现什么功能应该很清楚。

在一个就是要做到认真编码,全神贯注注意每一个细节。

做到没有差错。

3.程序写好了,下一步就是调试工作这将关系到工作的成败,调试是一个很枯燥的过程对我们大家来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整个系统有改善的作用。

提高整个系统的整体性能。

要通过出现的问题去检查代码是否出现了错误,这样一点点的吧错误解决,达到完美的效果。

4. 在上述工作中我点体会,就是我们所学的知识相对于我们在工作中用到的是远远不足的看到了差距。

在你做的软件中要真正有你的东西,能够体现你的价值和能力,懂得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因为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到网络上去找答案是一个非常高效的途径,做到相互帮助同学之间进行问题的探讨增加了合作意识。

由于本人是初次开发系统,在知识、经验方面都存在着不足。

另外,在整个开发的过程中,时间也比较仓促。

因此,该系统必然会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谨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七参考文献
[1]郭伟业 .《动态页面设计(JSP)》[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杨学全 .《SQL Server实例教程(第二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马世霞 .《java程序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张海藩 .《软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