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2)
环境心理学与校园环境浅述论文(2)
环境心理学与校园环境浅述论文(2)环境心理学与校园环境浅述论文篇二《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导识设计》【内容摘要】文章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在环境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对校园导识系统的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尝试以环境认知理论为依据,对现代校园导识设计进行改良实践,希望以此提高高校校园导识系统的实用性,并为校园导识设计者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环境认知理论高校校园导识设计随着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不断成熟,设计师对环境心理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这使环境心理学这一应用学科成为环境艺术设计者解决环境设计问题的有力工具。
另外,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新兴的校园建设中,仓促规划和施工使多数高校环境设计在设计形式上有恢宏的气势,却给使用者和外访者造成了许多不便,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高校校园导识系统的设计问题。
在新建校园环境中,如何更好地进行规划与设计,如何在校园导识系统设计细节上体现校园环境文化以及功能上的优化,是高校校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将环境心理学运用在导识系统设计中,目前还是一个新的领域。
对于平面设计师而言,在进行校园导识设计的同时,如果能够考虑到导识系统在其所属环境中的重要功能,将大大提升导识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系统性。
一、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概述1.环境心理学的定义与特点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和环境互相作用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其所涉及的领域较宽。
根据众多研究此领域的学者所做的研究来看,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心理系教授保罗·贝尔对环境心理学做的定义是较为合理的,“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经验与人工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整体科学”。
作为研究环境以及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环境心理学,它最初是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发展演化而来,其核心是研究环境与人互相作用的能动关系。
此外,环境心理学除了早期的“刺激—反应系统”个体对环境的反应与认知理论外,环境中的社会行为、环境评价理论都为环境心理学理论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环境心理学论文
《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试论建筑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院系:工学院建筑系专业:城市规划年级:07级学号:姓名:2011 年5月摘要:本文通过对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认识,结合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建筑学人的感受正文: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它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领域,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学和环境保护等多门学科。
它主要研究物质环境,包括城市、建筑和自然与人的行为关系。
而我们探索的则是人与周围建筑及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和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所以说,它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与心理学的交集。
建筑——不仅是用来为人的需要服务的专门组织起来的空间,不仅是结构、材料和技术,也是符号系统。
因此假如承认建筑学是一种语言现象,那么我们就应该懂得如何去理解每一幢建筑,建筑作为一种空间实体与整个环境构成综合的环境景观 ,研究其单体或组合形态的含义与环境间的关系,对我国现代环境景观的构筑 ,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其研究的程序应首先建立在它与感觉它的人之间存在着认知关系上 ,进而再研究它与周边环境间的配置关系. 因此 ,鉴于人-建筑-环境间的这种渗透性与认同感 ,有必要肯定建筑形态发展在环境中的心理属性与环境语义 ,并包括它们之间由此产生的非因果关系.建筑环境心理学,即人与建筑,环境所发生的某种复杂关系。
引用一位日本专家的专业阐释是“研究环境和人的心理相互作用的边缘性学科,研究人与周围社会、物理环境的关系,研究环境感知、评价、刺激和行为以及个人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利用科学手段,系统说明人与环境关系的领域,探讨解决其中的问题,使人类能适应和改造环境”。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
关于环境心理学的论文
关于环境心理学的论文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环境心理学的论文篇一《精神病与环境心理因素的关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急剧变革,都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精神疾病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一点已被国内外许多专家所承认。
作者通过对102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的回顾性调查,进一步探讨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精神疾病的影响,使人们从社会学角度重新估价精神疾病,并从护理角度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以提高精神疾病的治愈率,减轻社会各方面的负担。
一、材料与方法资料取自我院1968~1988年间住院的精神病病人26425例,采取系统抽样的方法(抽样比=0.04,K=l/0.04=25),抽取样本1057例,剔除无参考价值病例37例,有效病例(应答率)1020例(96•5%),样本具有代表性。
按统一表格,以分组、划记(将调查资料按项分别列入整理表内,用划“正”字记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资料整理。
调查以病历为主,对记录不清的项目进行了核实,资料具有可靠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1.精神病病人的年龄、性别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的关系(表1)从年龄分析,本组病人中,以21~30岁年龄组居多,共413例,其中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发病者381例,占本年龄组的92%。
这是由于青年时期心理变化多,面临升学就业、恋爱婚姻、工作学习等问题所产生的社会应激因素较多,精神负荷较重,川特别是“”期间,城市青年上山下乡,环境不适应、以及返城后工作得不到及时安排所造成的压抑心理有关。
从性别看,本组病人女性高于男性,但差异无显著性(尸>0.05)。
31一40岁年龄组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尸<0.01)。
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与妇女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地位易受挫折有关。
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
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随着环境心理学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现代意义上的环境心理学不仅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还被认为是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篇一《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城市广场是现代城市外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城市的生活模式与社会文化内涵,是城市风貌的集中体现。
城市广场与其使用者—人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人的行为心理是广场空间环境设计的依据和根本。
因此,提出以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以人为中心”,一切以人的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
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城市广场中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以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基本依据,从城市广场的空间尺度、空间层次、空间序列三个方面,逐步深入地探讨创造舒适、健康、人性化的城市广场空间环境的设计道路。
关键词:人性化;环境心理学;城市广场;空间环境城市广场,自从两千多年前在古希腊诞生时起,历来就是人们进行交往、观赏、娱乐、休憩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和城市的新旧交替,城市广场日益成为增强、点缀与美化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景观,吸引着广大市民群众加人其中。
它不仅是人们消遣、休息之地,也是获取信息、进行交往,甚至是接触社会和学习的一种场所。
城市广场起源于古代人们的庆典与祭祀活动,是为人们进行供奉、祭祀、宗教仪式等活动而设置的广而空的场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进人了具有高度文明的现代城市时期,而现代城市广场则是为了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由此产生了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休息及娱乐广场等各种类型。
在城市中设置广场的目的就是使市民能更方便、舒适地进行多样性活动,因此广场空间环境是否人性化直接影响其功能的实现。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广场大而空旷,很少有人在其中停留一些广场上有机动车辆穿行,交通混乱一些广场基本被闲置,缺乏活力。
这些都是由于在广场设计中忽略“人”的因素造成的。
浅谈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
浅谈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环境心理学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地区兴起的,目前环境心理学已经成为了21世纪以来心理学领域较有突破的一个学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环境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环境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浅析城市广场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论文关键词】城市广场环境心理学人性化行为空间行为轨迹【论文摘要】在现代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中,城市广场已经是现代城市当中城市居民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交流、娱乐场所,而且是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广场不仅展现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展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
广场设计应以城市居民为中心,要以人为本,达到广场的人性化。
文章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以人的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为主题探讨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重要性。
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形式,是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娱乐、漫步、用餐、或观察周围环境的场所。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城市为了追求广场的规模和数量,开始盲目的建设广场,而不注意城市自身的环境状况出现了:广场过大,而无人观赏,而且没有人可待的地方。
让人感到空空旷旷的,或者说不像广场。
诸多的现象是因为设计者没有以广场的作用及人的需求去设计一个广场。
建设一个广场的目的就是为本城市本地区的市民服务的,广场吸引不了市民,得不到市民的赞扬,广场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环境心理学与广场的发展史书记载城市广场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所使用的场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进人了具有高度文明的现代城市时期,而现代城市广场则是为了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由此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广场,有纪念广场、商业广场、休闲及娱乐广场、交通广场等等。
不同功能类型的广场最终目的都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娱乐场所。
一个广场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会直接影响到这个广场的使用性,在现代的广场使用的现象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广场让人感到过于空旷,甚至在广场当中有机动车辆行驶,人在广场中活动没有一定的安全性。
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
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其周围物质的、精神的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它作为一种新观念下的建筑理论,自世纪年代确立以来,迄今已逐渐发展完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篇一《环境心理学视阈下城市商业街景观设计》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城市商业街逐步向综合化、多样化的方向拓展,形成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休闲多功能的商业中心。
城市商业街的景观设计,要求以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不同人群的消费心理,这样才能满足舒适、健康、宜人的景观设计理念。
保障商业街空间通透性、环境安全性,才能维持街景整体的连续性。
本文就此从环境心理学视阈分析城市商业街景观的设计。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商业街景观;设计;城市城市商业街是一个汇聚着城市文化和历史的场所,也是人们休闲的最佳场所。
城市商业街处在多方位、多层次和多形态的空间体系内,其主要的形态随着社会生活、意识、形态发生着变化,它是一个城市的缩影。
许多城市商业街交通拥挤、街景单调,缺少整体连续性和景观特色。
设计城市商业街,应当从行为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人和环境之间的联系。
以人为中心,从人心理特征考虑问题,把握环境空间设计、人与环境的联系。
1.不同人群消费心理需求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的安全程度和户外活动水平有联系。
倘若人感觉不能放松,比较紧张,那么所处的环境就会失去人气。
商业街广场上的巨型喷泉、茂密树林会遮住人的视线,人们会感到不安全。
特别是在傍晚时分,巨大遮拦完全阻挡了人的视线,前方空间难以通过环境进行预知,人会产生紧张心理。
当人们置身于街道公共环境中时,首先会考虑到自己的人身安全。
以性别角度分析,男性逛商业街是有目的和计划的,直接去自己愿去的商店购买商品。
女性逛商业街是无目的和计划的,她们喜欢游逛,遇到较为新奇的商品会选择性的购买。
男性购物速度快,不会停留。
男性陪女性逛街会感觉疲惫,而女性在男性陪同下会觉得无趣。
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六篇
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六篇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范文1环境心理学是讨论人类行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物理环境和人类行为及阅历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更多地强调物理环境,还特殊强调主体与环境作用的相互性。
一方面,强调人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两者之间为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环境心理学需要转变基本概念和讨论方法滞后的现状,重视组织、社区和文化意义上的跨学科开放性讨论,加强国际沟通和合作。
由于以往环境心理学讨论没有充分体现跨学科讨论的特点,没有充分发挥多学科讨论的优势,所以环境心理学不应当被单纯看作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更需要看作是关于人、环境、行为的跨学科讨论领域。
很多环境问题本质上是行为的、社会的和文化的问题,它们分布层次包括个人、家庭、公司、工业和政府部门等,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社区的环境心理学讨论,在方法论讨论原则上必定受制于不同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和民俗等影响,需要吸纳与整合多个交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观点,如心理学、伦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建筑学、信息科学、城市规划和设计学等。
当代环境心理学讨论不应当只在个体水平,更应当在区域性社会组织和文化水平上考虑人的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在更开阔的视野上辨别和澄清讨论环境问题的心理学问题、概念、模式和讨论方法,制造多学科的“思想合作”和“讨论梯队”,应当意识到解决区域性、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单单靠心理学的作用是特别有限的。
因此,环境心理学家应当广泛开展国际间、多学科间的讨论,为环境政策的制订供应理论支持。
环境心理学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环境心理学于20世纪60年月末,在北美兴起,继而在世界其他地区快速地传播与进展,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讨论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月,才从发达国家引入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开头在建筑学等学科内从事相关讨论,从而引起其他有关学科人员的广泛爱好和关注。
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参考
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参考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新兴学科之一,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是建筑环境学和应用心理学的结合,是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参考篇1浅析博物馆环境心理学摘要:博物馆观众的参观需要、兴趣和参观动机、态度,观众参观流线,观众的休息交流区域都对博物馆的建筑心理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博物馆空间、材料、光与色彩及声音的设计与人们心理相结合,达到人与建筑相和谐。
关键词:博物馆、心理、空间、材料、光与色彩、声音、苏州博物馆博物馆已逐渐成为各个城市的地标建筑,且是展示各地历史文化,与人们对话交流的特色的空间。
与商业建筑等不同,博物馆展示设计需要突出其精神的内涵,要强调其文化、历史厚重感、及人们认知交流。
人们的心理行为已经对博物馆建筑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环境心理学就是是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探索人的心理与行为方式,研究符合人们的愿望、要求的空间、环境,并与其相适应地对环境进行选择、改善或创造。
它在建人们在博物馆中的主要活动为参观、研究、交流、信息、休息。
而博物馆则以丰富的空间、灯光、色彩变化来引起人么各种心理活动。
博物馆观众的参观需要、兴趣和参观动机、态度,观众参观流线,观众的休息交流区域都对博物馆的建筑心理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博物馆空间、材料、光与色彩及声音的设计与人们心理相结合,达到人与建筑相和谐。
空间博物馆观众来到博物馆参观,也许是为了一件展品、也许是为了解当地的历史、也许是为了其独特的建筑造型空间。
不同的形状、高低大小空间会对人的心理感受产生影响,一个适合的建筑空间可突出其展品的特色及当地地域建筑空间特点。
如:直线方形空间给人熟悉、稳重之感,而流线、三角形空间可给人动态变化的感觉。
而高大、宏伟的空间则给人严肃的感觉。
博物馆为公共建筑,其功能较为复杂,因此展室之间的交通空间流线需清晰且由明确指向性,使得人们一目了然,较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展品上。
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2)
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2)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篇二《基于心理学理论的宜居环境研究》摘要: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最多的就是居住场所,在这里时时刻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境:人们相互交流、运动、漫步等,而来实现这些活动的也是居住在这里的人。
本研究正是希望通过从居住人的角度大于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进行探讨,探求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景观设计思路。
关键词:人;心理;宜居环境0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居住观念已经从满足功能的需求转向生态型需求的变化,居住区设计的最根本的是需要从居住人群的心理角度出发,心理学在居住设计中的运用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成为解决和提高居住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更多是没有真正把握心理要素的内涵,只是认为提高居住区的生态设计就是满足了心里的需求,没有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考虑。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使用人群的关注探讨居住区设计是富有重要意义的。
1居住空间环境的现状好的人居环境不仅可以逾越心情,也为居住人群的相互交流提供了重要场所,为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的交流创造了机会。
随着城市的大规模建设更新,人们已认识到居住区环境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而我们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提升居住环境呢?长期以来的实践中,为了提高居住区品质,特定的功能活动设施及场地、人造硬质、生态景观一直是设计的重点,相对来讲,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习惯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对“人”的淡漠,使得现存的很多住区环境中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
第一,缺乏归属感。
为了提升居住区的整体质量,创造强烈的视觉刺激。
大量运用设计手段强化的景观气势,构成了不亲切的因素。
第二,过于强调对设计效果的思考,忽视功能的需求。
在设计中大量运用各种造景和艺术手段,淡化了居住人群在使用时方便和需求程度,忽略了居住者心理需求的重要作用。
第三,过度强调景观的生态性,缺乏文化精神的传播。
每个设计地块都会在长期的社会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其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环境,但是很多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往往忽略了它的文化体现。
环境心理学浅探论文(2)
环境心理学浅探论文(2)环境心理学浅探论文篇二《建筑设计与环境心理学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摘要:面临一系列城市问题的巨大压力,“如何把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结合到具体的建筑设计中,唤起学生的社会性意识”是烟台大学建筑学院四年级居住组团与单体建筑设计教学的改革目标。
文章以2008年山东省农村住宅竞赛一等奖方案为例,具体阐述建筑设计与环境心理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并探讨多学科专业教师联合辅导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心理学;教学模式在这个学科知识交叉融会的时代,城市的综合性、社会性与不确定性决定建筑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已超出物质范畴而日益趋向于复合性的社会问题。
Prutt-Igoe住宅区被炸毁的实例已证明建筑设计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建筑的形式,更取决于使用者,这促使整个建筑界重新审视建筑环境的意义,并深刻理解使用者对建筑环境的需求。
人在环境中生活,离不开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环境心理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介入的应用学科,在居住区实际领域中充分发掘使用者对环境的需要、欲望和反应,强调了在设计过程中兼顾不同人和不同文化对建筑的要求,为居住区规划及建筑单体设计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然而,目前国内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对学生来说,整个设计过程还停留在传统的视觉研究层面,环境心理学研究成果始终没有体现在学生的建筑设计中。
为此,烟台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居住组团与单体建筑设计教学以“如何把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结合到具体的建筑设计中,唤起学生的社会性意识”为改革目标,阐述建筑设计与环境心理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探讨多学科专业教师联合辅导教学模式。
一、多学科专业教师合作辅导教学模式21世纪是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时期,是以多元化思潮为基础的时期,是学科知识交叉融汇的时期,建筑也逐渐向复杂化、多样化演进,单纯的物质环境设计引发了大量的城市问题。
面对一系列城市问题带来的巨大压力,烟台大学建筑学院教学团队积极从社会学、行为心理学、人文学科中寻找线索,提出“建筑设计与环境心理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打破年级界限,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联合辅导、共同研讨,力图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环境心理学华水结课论文
环境---行为信息的研究在建筑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通过对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认识,结合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环境心理学知识环境--行为信息在建筑学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环境一行为信息建筑学建筑意象空间行为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实质环境与人类行为及经验之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的学术领域很广,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环境心理学中环境--行为的研究对在建筑学领域的应用也是一直以来研究的话题。
建筑设计中的环境一行为研究的目的是要扩大和深化传统的功能适用要求;不仅要考虑人的生理需要、人体尺寸及其动作规律、可观察到的人流流线和活动,而且还要外延和深入至人的心理、行为和社会文化需求,包括人怎样感知和认识建筑外观和室内环境,怎样占有和使用空间,怎样满足人的社会交往需要,以及怎样理解建筑形式表达的意义和象征等。
下面,通过对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认识,结合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对环境心理学知识环境--行为信息在建筑学中的研究及应用进行阐述。
一、环境一行为信息按照心理学家提出的新设计模型,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当收集与环境、行为及其交互作用有关的多科学的研究信息,即环境一行为信息。
环境一行为信息可分为三方面:(1)不同尺度的场所和场景的信息。
其中宏观尺度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文化人类学和人文地理学;而微观尺度主要来源于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和工效学。
(2)不同使用者群体的信息。
这一维度包括学龄前幼儿、学龄幼儿、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群体、人格、人格化、生活方式、生活水品、生命周期等方面的研究信息主要涉及不同使用群体对建筑环境的要求。
(3)环境一行为现象的信息,包括人体测量、工效学研究、环境对生理的影响、环境知觉、环境认识、环境应激、环境评价、环境态度、空间行为、象征和意义等。
这方面的研究信息大部分来源于心理学,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学、工效学和文化人类学。
二、环境--行为研究在建筑学设计中的理论及应用1、基于行为的建筑设计过程环境心理学家提出过许多改进的建筑设计过程,其中以蔡塞尔归纳出的“设计循环模型”为代表。
环境与心理学论文
环境与心理学论文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逐渐认识到环境心理学重要性。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与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与心理学论文篇1浅析环境心理学在传统商业空间中的运用摘要:商业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不仅要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在人与环境及商业之间建立同一性的联系,将人的心理体验与场所的内在和谐作为商业空间设计的支柱,对于营造良好的商业空间普遍适用。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本文试图通过环境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来分析《清明上河图》中人的行为和商业空间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商业空间;清明上河图;行为;环境心理学1 商业空间与人的关系人类一直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正是在代代相传的探索与思考过程中,人类不断解释环境,解释自己,同时也不断利用和改造环境,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
在这一过程中,人际交往,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
研究人的行为心理与人所处的物质空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人类社会自产生了商品交换,就出现了商业空间。
所谓商业空间就是指提供有关设施来满足人们进行各种商业活动的场所。
人类的商业活动,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早在《周易・系辞》中就有所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古代的:“以物易物,互通有无”的交易方式就形成了商业活动的原始形态――集市。
在没有城市之前,“市”的概念是人们剩余物品交换的场所。
最初的集市是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的,一般是几日一集。
集市的形成与宗教、节庆、农耕繁闲有着密切的关系。
早期的赶集庙会可以说是定期性及流动性的商业活动。
由于这种交换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不方便,这样就逐步形成了固定的交换场所。
因此,商业活动由非定期发展到定期,由流动式的交易变为固定的营业;商业空间由流动的时空进入到特定的时空,由最初的集市向自由市场、夜市发展;由农村的集市贸易向城市的市场发展;由摊贩进入店铺。
环境心理学论文
环境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诞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是一门集多种学科性质于一身的新的研究取向的心理学分支,属于一门边缘性学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心理学论文篇1浅析基于环境心理学的校园环境营造【摘要】现代高校校园不再仅仅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研究的场所。
多种教育形式在大学中并活、学习、工作方式在学校中交叉、碰撞、交流,给大学校园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该文阐述了环境心理学的内涵及相关理论,并将其引入到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中去,探讨如何创造一个满足师生行为心理需求的大学校园环境。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随着近年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大学陆续投资进行新校区的建设,在校园建设迅猛发展的同时,校园环境景观的建设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很多新建成的校园往往只是表面看上去很美,却缺乏生机和活力,许多广场绿地成为摆设,很少有人在其中驻留和活动,其主要原因是设计时没有考虑使用人群的不同心理需求,没有处理好校园环境和使用人群的关系。
因此,本文将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引入到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中去,探讨如何创造一个满足师生行为心理需求的大学校园环境。
一、环境心理学概述1、理论发展环境心理学最初产生于美国。
布鲁斯威克的知觉理论认为人们在构建环境时知觉起着积极作用,人们理解环境的感觉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过去的经验,这一理论观点是当今阐述个体知觉环境信息过程的理论先导。
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体内部对环境的表征是决定其在生活空间运动的关键因素,这种内部表征归根结底取决于个体对物理环境的知觉。
总之,人类行为与物理环境之间有着紧密联系。
这些观点为现代环境心理学理论观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勒温的学生巴克和赖特,1947年创建了第一个环境心理学研究机构―――中西心理学田野研究站,专门用来研究真实世界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
从研究中产生出生态心理学(ecological psychology),生态心理学是环境心理学的先导,它强调在自然情境中自然发生的行为,强调物理环境对人行为的作用。
环境心理学论文
环境行为心理学结课论文环境行为心理学对广场的影响环境行为心理学对广场的影响摘要: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城市的兴衰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与否。
城市发展的过程表明,城市的各种经济活动最终都要落实到空间上。
空间属性是城市最本质的特征。
城市作为具有结构特征的空间组织,其本身就是一种空间的结果。
城市是人类活动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空间统一。
因此,对城市空间问题的研究是对城市最本质问题的探讨。
通过对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认识,结合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环境心理学知识环境--行为信息在建筑学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建筑学行为习性设计建议城市外部空间结构是指区域中城市之间的空间组织关系,是一种区域城镇体系的概念,是指由一个城市及其所在的区域内其他城市共同形成的空间体系。
城市外部空间是城市所在区域和城市的周边地区,是城市生长的腹地,它影响并制约着城市的发展。
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事实证明,传统的以单个城市为中心视点的城市研究思维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城市发展的新境况。
因此,从宏观和中观两个层面对城市的外部空间结构研究,是重要措施一外部空间活动研究综述城市外部空间的形成与人们的活动密切相关。
而城市的公共广场、公园成为人们首要的活动地。
因此,对广场的研究至关重要。
在古代,如古希腊的广场承担者市场、集会、辩论和演出等多种功能,成为城市的生活中心。
后来也用于发布公告、进行审判、欢度节庆等的场所,通常集中了大量宗教性和纪念性的建筑物。
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进步,城市对广场的功能及类型有不同的需要。
二分析城市外部空间活动的通常方法分析外部空间中的活动通常有五种方法,即观察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地方、为了什么目的、在从事什么活动。
试图探索不同活动的时空特点及规律,并据此提出改进设计的建议。
1时间要素所谓‘春升夏扬、秋收冬藏’,一年之中,各个季节的差别很大。
春夏季节人多,秋冬是淡季,这也反映了人民活动的主要时节。
一月中,每逢周末,人数能达到平时的3倍,主要是学生的加入。
大学三年级《环境心理学》期末论文-范文
环境心理学个人论文班级姓名学号通过本学期学习了《环境心理学》的课程,我个人的收获很多,学习这样的综合性、交叉性很强得课程,能够让我们了解和学习到很多很多方面的知识,如文化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室内设计以及环境保护等多门学科方面的知识。
次课程设计领域很广,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多,不仅能够让学者学习到本课程知识,还能够扩充学者的知识面。
所以次课程的学习意义极大。
对个人以后的发展有所帮助。
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以理论课为主,以实践操作课为辅助,通过讲授法向学生讲授课程。
理论课主要以教材《环境心理学》(第三版)为主要课程资料,教师课件为辅助资料讲课,由老师引导着去解读教材的每个细节知识点。
探究每一个章节索要掌握的内容。
通过解读教材,我所掌握的知识点有很多,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去认识该学科,教材中提及到人的感知器官,了解了人的感觉具有不同的形态构造,执行着各自不同的智能。
它们各自具有特定的适宜刺激物,只对各自的适宜刺激产生最大的感受力,从而产生清晰的、有一定意义的感受。
例如眼睛接受光刺激,耳朵接受声音刺激。
皮肤接受触觉、温觉刺激等等。
还掌握了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有相互加强或消弱和联觉。
心理学有对认知的定义与研究,在本门课程中同样学习到认知的概念,甚至更深层次的去探究比较认知与认识,感觉与知觉的关系,了解了什么是知觉定势,即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者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在实践课程中,本学期的重点研究课程为《对邻里公园的研究》。
涉及到的邻里公园有昆明市盘龙区月牙潭公园和一个小组自己选定的西山区大观公园。
主要进行了邻里公园的问卷调查以及人的行为调查现场记录和拍照活动。
由教师带领学生经行了月牙潭公园的调查作为示范,没办按照宿舍为单位经行分组,有组长负责每个组员认真完成所有的数据采集和提交成果。
每个小组主要完成的项目和方法有:1.现场随机问卷调查,并且填写完调查问卷,为确保收集来的数据的真实性,在现场问卷时组长进行现场拍照。
环境心理学方面论文
环境心理学方面论文环境心理学由最初研究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发展为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目的在于探索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试图解决各种因环境而产生的人类行为问题。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方面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心理学方面论文篇1论环境心理学的学科发展现状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是一门研究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心理学前沿学科。
环境心理学主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环境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1] 。
一、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有关环境和人的行为之间关系的科学研究始于一百多年前(Gulliver,1908;Trowbridge,1913)。
19世纪,心理学家研究了人对声、光、重量、压力等环境刺激的知觉,但由于行为主义的主导地位和对学习过程的强调,当时的研究倾向于把环境事件看作强化程序和儿童经验。
20世纪40年代,少量关于环境和行为联系的研究出现,其中包括行为地图、环境认知地图和城市社会学(Moore,1987)。
不过,这些并不完全是对环境和行为相互作用的最充分的研究。
最早转向对环境和行为系统研究的人是费斯廷格(Festinger)、沙赫特(Schachter)和贝克(Back),他们研究了环境设计因素对学生社会关系发展的影响 [2] 。
20世纪50年代,这个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
勒温(Lewin,1950)把环境定义为决定行为的一个关键因素。
尽管他强调的主要是社会环境,但是人们还是会经常谈论到他的理论对于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同一时期,勒温的学生巴克(Barker)等人对环境和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把勒温的行为公式:B=f (PE) (即人的行为是人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和“生活空间” (life space) 等心理场论(field theory)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生态心理学研究范式,从而启动了最初的环境心理学研究[3] 。
环境心理学相关论文2
环境心理学相关论文2《环境心理学》摘要:环境心理学是分析空间环境与人的心理感受之间的关系。
本文通过调研长沙市主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分析色彩在这些城市外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及其对游人心理产生的影响,透析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色彩;城市;外部空间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基于环境心理学的色彩初步探究环境心理学是在基于继承和吸收环境设计的基础上,将人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环境设计,使设计更舒适宜人。
色彩存在于我们所处的物质环境的每一个角落,又是人的心理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因此,它起着连接环境与心理的媒介作用。
不同的环境色彩能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感知,主要有:温度感觉、轻重感觉、距离感觉及面积效果、对比效果与协调效果等。
城市外部空间的色彩分析城市外部空间的色彩构成可分为三类:自然色、半自然色和人工色。
在我们所调研的公园、广场中,其空间组成元素有:水体、植物、铺地、建筑小品等。
这些元素都有自己的色彩偏向,自然色与人工色的交织构成了一个色彩空间。
这些色彩的设计与搭配是否合理,取决于人们的心理感受。
当然,公园及广场的性质及使用主体不同也会对色彩的整体布局产生影响。
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外部空间色彩布局中的应用一绿化绿化随季节和生长的变化而不停地改变其色彩、质地、叶丛密度以及树冠形状等。
这种变化赋予城市生命力,使城市空间更富有自然的意味。
即使是在同一个城市空间中,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色彩景象,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即使是同一种植物,其色彩也会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色调来。
和所有物质一样,绿化植物也有肌理的表情,具有粗犷、厚重、轻柔或细腻之分。
由于夏季和冬季的色彩表现占据着一年中大部分的时间,而秋天的色彩维持时间却很短,因此在对不同植物进行配色设计时,最好更多地考虑夏季和冬季的色彩:在植物色彩的处理上使用一系列色相变化的植物,考虑四季所呈现色彩的变化,使之在构图上具有丰富的视觉层次。
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以上(2)
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以上(2)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以上篇二《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谈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静态和动态的作用,充分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要求教育者要提高自身的亲和力,积极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在实践中认识世界、了解社会,而且还会对大学生施加一种心理刺激,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使受教育者在长期的社会实践陶冶中逐渐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大学生;环境心理学;隐性教育;思想教育一、环境心理学概况(一)环境心理学的涵义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应用心理学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所谓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学科”。
环境心理学又称为环境行为学,即是“把人类的行为(包括经验、行动)与其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的和文化的)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相结合起来加以分析”,研究人们在不同环境中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传统上,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物理环境对人的行为、情绪和自我感觉的影响。
近年来,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展了,有关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和研究越来越多,斯托高尔斯把环境心理学的内容列为如下几个方面:环境认知、人格与环境、环境观点、环境评价、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生态分析、人的空间行为、物质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心理学等。
根据人的行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可将这些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交互作用的形式,可分为认知和行为;另一个是交互作用的阶段,即人作用于环境和环境反作用于人。
这样构成了环境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将环境和心理视为一个整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环境认知。
即对综合环境的知觉和认识,包括环境信息的获得、对潜在环境的知觉、影响环境知觉的因素、认知地图、城市和建筑物的表象,以及环境与保护等。
环境心理学的应用论文(2)
环境心理学的应用论文(2)环境心理学的应用论文篇二《环境心理学在公园设计中的应用》摘要环境心理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其主要研究实质环境与人类行为及经验相互关系。
介绍了环境心理学的起源及概念,论述了其与公园设计相结合的必要性,并从功能分区、园路、植物配置、设施等方面说明了环境心理学在公园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起源;概念;必要性;公园设计;应用AbstractThe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is the emerging overlapping domain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which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ssential environment and people’s behavior. The origin and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and the necessity of combining with park design were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s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in park design were elaborated,in cluding function division,park roadplant allocation,facility,etc.Key wordsenvironmental psychology;origin;concept;necessity;park design;application 景观设计师在设计公园时,首先应了解不同公园景观的特征、功能、人们产生的影响以及不同的人群的需求,然后通过实体的相应组合创造出所需的公园景观。
公园布局的设计中,功能或景区划分,应根据公园性质和现状条件,确定各分区的规模及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2)
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篇二
《环境心理学在老年人室内居住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65岁老人的数量正在快递的增长,而超过85岁的老人人数增加更快。
因此,老年人群体在社会总群体中的比例越来越大。
老年人设计也应成为设计行业的主流。
文章从环境心里学的角度,分析了老年人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基本特点,以试图为角度为老年人提供一种更加舒适、安全、怡人的室内居住环境。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老年群体;室内设计
环境心理学就是研究环境和人的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应用社会心理学学科,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
它是从心理学和行为知觉的角度,分析人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活动、反应及人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了解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从而解决个体因环境而产生的各种行为活动问题。
不仅满足室内居住环境的使用性,更重要的是要满足使用者对于居住空间的心理需求,从而对人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产生影响,并给予视觉上、心理上乃至行为上更具享受性的室内环境。
1.老年群体的基本心理和行为特征
1.1老年人自卑心理特征分析
在生活中,老年人经常会产生一些心理负担。
例如由于常年遭受疾病困扰因而担心会给自己的儿女带来生活上的负担,或是因为自己年岁以高,身体各部分技能都有所下降,有些以前做的事情现在就力不从心,因此渐渐的心里产生了自卑感。
随着长时间的消极心里积淀,最终发展成精神抑郁、性格孤僻,成为脱离社会的群体。
1.2老年人虚荣心理特征分析
虚荣心里的产生,多半是来自于自尊心比较强的老年人。
他们一生希望收到他人乃至社会的尊重和重视,时间久了,在心理上表现得十分好胜、固执、自我。
1.3老年人寂寞和孤独心理特征分析
老年人寂寞和孤独心理产生的原因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在主观方面是由于自身年龄问题而告别自己的工作。
在客观方面,由于亲人和友人的离世或子女不在身边而引起的寂寞心理。
孤独和寂寞会导致老年人思考和判断问题能力的下降,使老年人头脑反应迟钝,加速衰老,最终成为老年痴呆[1]。
2.环境心理学应用于老年人居住环境的主要研究内容
环境心理学包含了各种知识领域方面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一门学科。
但针对于老年人室内居住环境的设计而言。
我们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2.1潜在环境研究
潜在环境主要包括气候、高度、温度、光线、颜色和噪音,在室内设计方面,潜在环境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感受。
它决定人们在生活中所体验到的心情和情绪。
心情主要受到生理激发、个人的情绪倾向的影响。
使用者对环境的反应可以描述为:接近或逃避。
其程度则以环境所引发的愉快程度而定[2]。
特别是老年人的情绪特别容易受其影响。
因此我们研究这方面因素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合理的设计家具环境而改善不适宜的生活氛围。
2.2环境知觉认知研究
人类对环境的感知过程引起了个人和集体的行为。
实践表明,,感知的环境和实际的环境之间的对比,体现出行动者对于环境经常有着非常特殊的理解,知觉认知在诱发行动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
例如,老年人普遍存在着视力减退的现象,他们经常是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进行活动。
他们总是处于感知状态中,所以他们需要一个熟悉、稳定又安全的生活环境。
在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中,考虑老年人对于环境知觉认知方面的需求是最为重要的。
3.环境心理学在老年人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老年家居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进行介绍:
3.1应符合老年群体的感知
人对环境产生某些认知是由人体感觉器官和大脑一起工作产生的结果。
而视力下降的老年群体,对环境的感知方面的性能就会变弱,在陌生的环境下就会出现不安全的感觉[2]。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在居室内行动主要是靠触觉和习惯记忆所产生的抽象思维进行这就要求室内陈设的设计要非常的牢固,尽量减少锋利的菱角和凸起的部分。
在选材上应尽量减少机械的和易碎材料的使用。
以确保家居环境给老年人的心理带来踏实感和安全感。
3.2潜在环境对设计的影响
高度、气候、光线、温度、噪音和颜色等因素是室内环境设计的潜在环境,这对老年人家居环境设计具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3.2.1室内气候因素对设计影响
老年人居室设计应具备的条件包括住宅的朝向、采光和通风充足的阳光、良好的景致。
室内通风有助于空气的新鲜,可以减少疾病的产生和创造冬暖夏凉的室内气候。
这样的环境会使老年人拥有一个愉悦的心理,健康的身体。
3.2.2地面选择对设计的影响
由于年龄的原因,大部分老年人都存在行动不便的特点,因此为了保证老年群体的行动安全,老年居室地面材料在选择上首先要考虑防滑因素。
所以要选择摩擦力大而且在潮湿条件下也不会滑的材质。
地面材料应选择摩擦力大而且潮湿情况下也不会滑的材料。
室内地面应该尽量保持高度的一致,在具有高差的条件下,可以用坡道来过渡。
由于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所以楼梯及坡道的地面上应有明显的提示作为警告。
3.2.3家具的高度对设计的影响
在人的需求程度中,床和座椅的需求最重,能让使用者使用舒适的床和椅,高度标准为坐立时可将脚平放在地面,约为800~900mm[2]。
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特征,要求座椅和床的要达到一定柔软,以此提升他们的休息质量。
另外,在生活中,有些老年人由于疾病的原因,失去了行走的能力,是靠轮椅代替行走的。
因此橱柜和吊柜应具有可调节高度的功能。
其最适宜高度应在480mm至1300mm之间,保证坐
轮椅的老年人可以方便操作。
适中的家具高度有助于老年人独立生活和培养对生活的自信心。
3.2.4门和窗的设计要求
老年人住宅的门应保证容易开关,有助于坐轮椅或使用其他助行器械的老人通行。
最好不要设有门槛,并且门的把手应选用旋转臂较长的拉手。
为了保证老年人坐在窗前就能看到室外的情况,窗台的高度不要太高。
3.2.5光线、颜色对设计的影响
光线和颜色直接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所以在设计中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每个人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占总信息的75%~87%,并且视觉引起人90%的行为[4]。
家具的材质、色彩和通过光照所反射的关泽度可以充分表达出家具本身的质感和色彩。
明亮的色彩搭配可以给人营造一个宜人和舒适的居家环境。
4.总结
环境心理学这门新生学科,主要是探讨环境和人之间的关系。
它对于如何营造一个怡人的人造环境提出了更为深刻的结论。
随着环境心理学的发展,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会受到更多人的重视,这也是无数心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室内设计师一直努力进行研究的原因。
而这篇文章通过论述环境心理学和老年人家居环境设计之间的关系,因而对这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初步的见解。
今后,还有更多更深的知识理论需要设计师们继续丰富完善。
合理的室内环境设计给老年群体一个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都能获得满足的居住条件。
正如约翰?波特曼说:“如果我能把感官上的因素融汇到设计中去;我将具备那种左右人们如何对环境产生反应的天赋感应力,这样。
我就能创造出一种为人们所能直觉感到的和谐环境”。
【参考文献】
[1]胡先进,张红洲.老年人常见心理活动过程和行为特点与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12):1578-1579.
[2]张琲,程俊飞.无障碍设计原理在老年人家具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7,28(3):18-21.
[3]李晓,张琲.环境心理学在无障碍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包装工程2009.03.(3).
[4]朱红丽,李晶源.视觉心理学在住宅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浅谈[J].室内设计2007,(3):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