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最新-登泰山记教案(6篇)

登泰山记教案(6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登泰山记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登泰山记》教案篇一一、导语激趣

我们都有过旅行的经历,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可我们常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人文风物,丰富灿烂,可我们又有“身在宝山不识宝”之憾。这时,我们便想到了导游。导游,能带领我们探幽发微,得自然之精妙;能引导我们寻根问祖,得文化之精髓。导游之功在于“导”,阅读《登泰山记》,请你也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泰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

二、广告激兴

根据课文第1段内容,参考有关资料,写一段介绍泰山的文字,为泰山作广告,激起游客的兴趣。

示例:

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最高处是日观峰。

泰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来有“五岳独尊”之誉。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泰山还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也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使之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杜甫有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上泰山极顶,便能领略泰山真面目,尽收无限风光于眼底。

三、设计线路

根据课文第2段内容,带领游客从南面登山,设计登山线路。

1.中谷登山。

泰安城——中谷——中岭

——西谷——山巅(全程四十五里)

2.东谷登山。

泰安城——东谷——天门

四、安排游程

根据课文内容,为游客安排泰山二日游。

第一天:从泰安城出发,登山至南天门,观赏泰山晚霞夕照,宿山顶。

第二天:五鼓起身,在日观亭看泰山日出,上午游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下午返程途中观道中石刻及泰山松。

五、重点景观介绍

根据课文内容,向游客介绍泰山的重点景观。要求解说得诗情画意,让游客陶醉,让游客流连忘返。

1.苍山负雪图。

姚鼐描述: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请学生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这种奇观。

参考文字:

登上山顶,极目远望,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满了银条,粉妆玉砌。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雪的洁白增添了山的明净。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给暮色增添了明亮;晚霞映照着群峰,给白雪覆上了一层淡红的轻纱。红妆素裹,分处妖娆。半山的云雾丝丝缕缕,缠绕山间,像粉妆女子轻歌曼舞。山水雪雾相融合,日光城郭相交织,形成一幅壮丽优

美的山水画。

2.泰山日出图。

姚鼐描述: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请学生用现代散文语言描述日出奇观。

参考文字:

冬日清晨,天色刚泛出鱼肚白。一行人便搀扶着登上日观峰,脚下云雾漫漫,耳畔松涛阵阵,坐在日观亭上,有腾云驾雾之感。远方的山峦在雾气中隐现,似海市蜃楼,近处的山峰在云涛中出没,似博戏争赌。注目东方,海天之间浮出一条彩线,顷刻间,彩线扩大了它的范围,变为绚丽的彩带,彩带慢慢扩大为红色的海洋,红光汹涌着,摇荡着。太阳像是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从海中升起。一刹那间,这深红的东西,便发出令人目眩的光亮,云彩被染红了,雪峰被染红了,日观峰上的游人也沐浴在红色的朝阳中。

六、送客(作业)

而今,崇尚文明旅游,“除了你的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除了你的回忆,什么也不要带走”,作别泰山,留下什么样的回忆最好呢?熟背《登泰山记》,泰山的美丽风光,泰山的灿烂文化,就会长留你的心中。

《登泰山记》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

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中国版图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为有名,被称为“五岳”,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誉为“五岳”之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桐城派奠基人之一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

2、写作背景

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四十二岁,以养亲为名,告归故里,途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同上泰山,登日观峰之后,写下了这篇游记。

3、作者介绍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也称惜抱先生,清乾隆二十八年进士。曾任兵部主事、刑部郎中、记名御史等,参与编修《四库全书》。辞官后,先后在江宁、扬州等地讲学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诗文集》、《九经说》等书。他编选的《今体诗选》《古文辞类纂》,历来负有盛誉。在创作方面,姚鼐师承刘大櫆,刘大櫆师承方苞,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但后来的桐城派作家并不都是桐城人)。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他的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

4、层次结构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一—日观峰。

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

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

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

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5、全文分析

1)如何理解“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句话?

这是作者初登山巅的感受。作者不说冰雪覆盖着青山,却说青山背着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照亮了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祖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如画”“若带”使用比喻修辞。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皆若偻”使用比喻修辞,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蜂以人的感情,形象而生动。

4)既然作者是从第2段叙述开始登山,那么文章第1段是否是多余的?

文章开篇介绍“泰山之阳”“其阴”“古长城”“日观峰”的位置由面——线——点为下文描写登山所见营造氛围埋下伏笔;也正因为泰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景观才吸引着四方游客,吸引着作者顶风冒雪而来,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没有此段后面的内容就显得突兀而模糊。

6)写作特点

1、章法严明,剪裁得当。

2、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巧妙进行烘托。

3、用笔简洁,词语精当。

4、句式多变,用此灵活传神。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篇三一、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的现代生活意识。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缩短学生与古代文学作品之间的距离。

二、教学思路

依照课文,重组教学内容。请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泰山,为游客设计登山线路,安排行程起居,介绍重点景观。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我们都有过旅行的经历,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可我们常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人文风物,丰富灿烂,可我们又有“身在宝山不识宝”之憾。这时,我们便想到了导游。导游,能带领我们探幽发微,得自然之精妙;能引导我们寻根问祖,得文化之精髓。导游之功在于“导”,阅读《登泰山记》,请你也当一回导游,带领我们去领略泰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二)广告激兴

根据课文第一段内容,参考有关资料,写一段介绍泰山的文字,为泰山作广告,激起游客的兴趣。

示例(多媒体课件显示):

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8米。泰山的南北面,各有一条大河。南面,有向西流走的汶水;北面,有向东流去

的济水。南北水域的分界处有春秋战国时齐国所筑的长城遗址。泰山的最高处是日观峰。泰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来有“五岳独尊”之誉。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泰山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泰山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杜甫有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山泰山极顶,能识尽泰山真面目,无限风光尽眼收。(三)设计线路

根据课文第二段内容,让游客从南面登山,设计好登山线路。

1、中谷登山:

泰安城——中谷——中岭——西谷——山巅(全程四十五里)

2、东谷登山:

泰安城——东谷——天门

(四)安排游程

根据课文内容,为游客安排好冬季二日游。

第一天:从泰安城出发,登山至南天门,观赏泰山晚霞夕照,宿山顶。

第二天:五鼓起身,在日观亭看泰山日出,上午游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下午返程途中观道中石刻及泰山松。

(五)重点景观介绍

根据课文内容,向游客介绍泰山的重点景观。要求解说得诗情画意,让游客陶醉,让游客留连忘返。

1、苍山负雪图(泰山夕照图)

姚鼐描述: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请学生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这种奇观。

参考文字(多媒体课件显示):

登上山顶,极目远望,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满了银条,粉妆玉砌。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雪的洁白增添了山的明净。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给暮色增添了明亮;晚霞映照着群峰,给白雪覆上了一层淡红的轻纱。红妆素裹,分处妖娆。半山的云雾丝丝缕缕,缠绕山间,像粉妆女子轻歌曼舞。山水雪雾相融合,日光城郭相交织,形成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

2、泰山日出图

姚鼐描述: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请学生用现代散文语言描述日出奇观。

参考文字(多媒体课件显示):

冬日清晨,天色刚泛出鱼肚白。一行人便搀扶着登上日观峰,脚下云雾漫漫,耳畔松涛阵阵,坐在日观亭上,有腾云驾雾之感。远方的山峦在雾气中隐现,似海市蜃楼,近处的山峰在云涛中出没,似博戏争赌。注目东方,海天之间浮出一条彩线,顷刻时,彩线扩大了它的范围,变为绚丽的彩带,彩带慢慢扩大为红色的海洋,红光汹涌着,摇荡着。太阳像是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从海中升起。一刹那间,这深红的东西,便发出令人目眩的光亮,云彩被染红了,雪峰被染红了,日观峰上的游人也沐浴在红色的朝阳中。

(六)送客(作业):

而今,崇尚文明旅游,“除了你的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除了你的回忆,什么也不要带走”,作别泰山,留下什么样的回忆最好呢?熟背《登泰山记》,泰山的美丽风光,泰山的灿烂文化,就会长留你的心中。

四、创意说明

1、优化教材

古文教学最忌串讲,事无巨细,重点常被淹没。采用导游的方式处理教材,既能突出重点,又脉落分明。比如,让学生为泰山作广告,实际上是让学生疏通第一段课文,同时让学生多方向获取资料,培养自学能力。课文第二段内容比较繁琐,而让学生设计出登山线路,牵一线而带全段,并完成了课后相关练习。介绍重点景观,实际上是学习课文的二三两段,这是全文的精华所在。

2、角色扮演

学习心理学中有一条很好的教育方法是角色扮演,也即让学生模仿别人的角色来行事。实验表明,在角色扮演中所花的力气越大,改变态度的效果就越好,取得的学习成效越高。学生坐在课堂上,他们已经厌倦了旁观被动的角色。让学生当一回导游,将艰深的古文学习与鲜活的导游工作结合起来,既能让学习在一种轻松形象的情境下进行,又能增添他们新的生活体验。

3、读写联袂

为泰山作广告,用现代散文语言介绍泰山景观等,就不是简单的古文翻译,而要调动文学描写的手法,才能介绍得诗情画意。读了一篇古文,也写活了几处景物。

《登泰山记》教学教案篇四自读要求

1、了解姚鼐及桐城派。

2、结合注释通译课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3、反复朗读,整体理解,达到背诵。

4、学习本文烘托、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5、积累一点古文化常识。

自读程序

1、结合注释和教师的讲解,了解姚鼐及桐城派。

2、借助注释自读课文,找出文言知识点,并口头翻译课文。

3、用原文句子回答下列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①由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推断出泰山和泰山日观峰的地理位置?

②作者是如何从京城到泰安的?

③叙述作者登山的过程。

④登上山顶后,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描写了望晚时的哪些景物?

⑤文章通过景物变化来写泰山顶上的日出,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⑥作者还写了泰山的哪些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解说:此设计旨在训练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做思考题时强调字不离句,句不离篇,一方面使字词知识得以巩固,一方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思路,初步扫除文字和理解上的障碍。)

自读点拨

1、姚鼐和桐城派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安徽桐城人。乾隆39年辞官后,曾在江宁、扬州等地书院讲学四十余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有以其室名命名的《惜抱轩全集》。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创始人是康熙时的方苞。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主张以清真雅正之文,载孔、孟、程、朱之道。刘大木魁师事方苞,并发展了他的理论,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同时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姚鼐是刘大木魁的弟子,他的口号是: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实际上是以考据辞章为手段来阐发儒家的义理。因为上述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人们称他们为桐城派(但后来的桐城派作家并不都是桐城人)。

2、基础知识重难点解析

①通假字

A、成五采(采通彩)

B、多平方,少圜(圜通圆)

C。其级七千有余(有通又)

②词性活用

A、汶水西流济水东流(名词作状语)

B、明烛天南(名词作动词)

C、山多石,少土;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形容词作动词)

③积累并掌握当余以及等一词多义现象。

④文言名量表示法

文言文中名词与量词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同,是先名词后量词。如数十云一线在现代汉语中应为数十一线云。

3、学一点古文化常识

①关于阴阳。

②关于朔晦望既望。

③古代纪年、月、日、时方法。

4、课文内容重难点把握

全文分五段,第1段点出泰山及日观峰的位置,第2段写登山经过,第3段观泰山日出,第4段介绍泰山古迹,第5段介绍泰山冬季景色。其中,第2段和第3段为课文重点。

第2段写登山经过,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由北京到泰安,二同从山麓到山顶,三是到山顶以后所见到的景物。

第3段是全文重点中的重点,也是写得最精彩的部分。作者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了待日出、日将出、日正出和日出后的情景,以云天、东海和群峰为陪衬,表现了泰山日出的万千气象。写等日出,着意写了当时的环境和氛围,以大风扬积雪击面形容风力的强劲,以足下皆云漫显示日观亭高耸于云天之上。在这样的环境中等待日出,内心自然是充满豪情。写日将出,则集中表现东方天际的变化,最初是被白雪覆盖的山峦微微显露出来,接着天际出现了一条异色云带,一转眼又变成了五彩斑斓的云霞。这一层全是写景之笔,但从稍见须臾这两个词语也可以看出作者全神贯注进行观察的情状。写日出,只有两句,但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却是泰山日出的特有景象。最后写日出后日观亭以西诸峰的绛皓驳色,另有一番妖娆之态,又用一个拟人化的比喻若偻来烘托日观峰凌空俯瞰群峰的雄姿。

5、表现手法

①抓住景物特征从旁烘托

本文写景状物主要采取抓住景物特征从旁烘托的写法。例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然后借人在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的形象和人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来进行烘托。又如写雪,除冰雪雪与人膝齐等正面描写外,又以明烛天南白若绛皓驳色等来从旁烘托。作者是在严寒中登山的,而文中不着一个寒字,但从大风扬积雪击面冰雪,无瀑水,无鸟兽迹等句中都可以想见气候的严寒。

②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本文写景的又一特色。如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皑皑白雪,覆盖青山,银色雪光,映亮南天,本是一片静景,但作者用拟人化的负与用如动词的烛,将静寂的远景变为一幅视野开阔、气势宏大的动景,让人一洗寒冬游客寥落的孤寂之感,平添阳春盎然之意。汶水河一息不停、徂徕城辞旧迎新,作者如画一笔,又将动景绘为一帧静态水墨。半山居雾若带然更是化动为静的神妙之笔,缕缕云雾,时聚时离,飘浮不定;作者仅以带绘形,居字描态,半山定位,以静写动,寥寥数语,将画面开阔、气象万千的丽色风光展现给读者,让人怦然心动,登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超乎俗众的意境悠然于笔外。

③叙事简练,语言形象

全文只有六百多字,却充分表现了雪后泰山的特殊情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文中叙事简练,如从京师到泰安的途程,只用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青,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几句就完整地表现出来了。其中乘历穿越四个动词都很形象。

自读思考

1、下面各句中加点字与明烛天南中烛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腰白玉之环

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

C、其阴,济水东流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2、下面各句括号内所填省略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A、苍山负雪,(雪)明烛天南

B、余始循(之)以入

C、中谷绕(以)泰安城下

D、少杂树,多松,生(于)石罅

3、对下面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B、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泰山的北面,汶水向西流去。

C、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

有的得到阳光照射,有的没有被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

D、山多石,少土。

山上多有石头,少有土。

4、将《登泰山记》的第3段扩写成描写冬天泰山日出壮丽景象的文字,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A

2、C

3、B

4、略

《登泰山记》教案篇五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简介和文本注释,掌握基本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了解《赤壁赋》《登泰山记》情景交融的特点,感受中国古代文人或显或隐地将个体思考寄托于山水之景中的文学自觉。

2.以山水为代表的自然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寄托。感受作者借山水书写世俗困境、于山水

中寻求突围途径,最终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实现个体自由的生命历程。

教学重点

1.掌握基本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对比阅读这两篇写景抒情名篇,感受中国古代文人或显或隐地将个体思考寄予于山水之景中的文学自觉。

2.学会运用批注式鉴赏方法,文本细读,品鉴此类散文的创作特点。

3.在山水之境中,感受作者借山水书写世俗困境、于山水中寻求突围途径,最终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实现个体自由的生命历程。

教学难点

1.学会结合文体特点(如《赤壁赋》的“赋”)、文言字词、艺术手法等,挖掘与归纳中国古时候写景抒情类散文的创作特点。

2.结合中国古代文人以儒家“经世济民”思想为世俗追求,以山川自然为精神寄托的文化传统,感受作者借山水书写世俗困境、于山水中寻求突围途径,最终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实现个体自由的生命历程。

教学说明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自然情怀”,入选本单元的篇目以此为《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登泰山记》五篇写景抒情散文。学习本单元,旨在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提升文学欣赏品味,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本专题学习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基于第七单元内容,编写一本散文集。各阶段学习任务均以前三篇现代文为一类专题学习,后两篇文言文为一类专题学习。具体安排见下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任务一:读山水以感其情

【情境】部编版第七单元的主题是“自然情怀”,共选录了五篇名家写景抒情的文章。如果我们要以这个单元为基础,编写一本散文集,我们就把这个单元“读厚”,围绕主题分类收录课内外的相关文章。然后需要“读细”,鉴赏这些名篇“名”在哪里;最后是“读深”,在充分了解文章的基础之上为这本散文集作序,表达出我们对这本散文集如此编排的理由。

话题导入:毛泽东主席曾在《沁园春雪》中写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一句,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完成革命事业的壮志豪情。而由中国当代画家傅抱石和关山月于1959年合作创作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同样给我们直观地展现出我们神州大地的恢弘壮阔。说到祖国的山河,你马上想到了什么?

今天让我们共读中国古时候写景抒情的名篇——《赤壁赋》和《登泰山记》,穿越千百年之前,感受苏轼和姚鼐笔下的景与情。

活动1:读顺——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

活动2:读情——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处读一读,注意朗读的轻重节奏。

任务二:理字词以通其意

活动:梳理两篇文言文重点字词: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任务三:画山水以现其貌

活动:请从《赤壁赋》《登泰山记》中任选一篇,结合文本意象,为文章绘制一副美景全貌图。(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课前或在家绘制,鼓励发挥特长,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第二课时

任务一:读山水以赏其景

导入:

余秋雨曾在散文集《文化苦旅》自序中说道:“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之所以称“人文山水”,是因为自古在文人墨客笔下,山川自然便被赋予了丰富的意义。伯牙与钟子期于山水之间相遇,一曲《高山流水》抒发知音之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儒家山水比德、表达君子道德情操的最佳注脚。凡此种种,数不胜数。

今天让我们继续共读中国古时候写景抒情的名篇——《赤壁赋》和《登泰山记》,感受苏轼和姚鼐笔下的山水之美和潜藏其中的文人情思。

活动1:如果你是编辑,要为入编散文集的这两篇文章补充旁批,你会怎么选择?请从描写山水的语句中选择一处,小组讨论、分享。

活动2:精选一处,仿照例子,完成表格。

参考:

任务二:携山水以勾情思

活动1:你从这两篇山水散文中读到了什么情感?

活动2:《登泰山记》只是一篇山水游记吗?结合以下语句分析。

(1)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引导:奔赴泰安之中的一系列动词,乘风冒雪,跋山涉水,极写路途之遥,登山之决心与热切;登山途中,“少”“中”“西”“巅”等一系列方位名词的变化,写出山路之曲折,山势之高峻,登顶之艰险。其中环节,缺一不可。作者何以费此笔墨?

明确:明写路途艰难,实写人生艰难。

(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引导:登顶山上,豁然开朗。傍晚时分,落日余晖静静洒落,山水如画,雾带飘然,山色淡雅、祥和。“望”是眺望,与“上”呼应,此情此景,非登顶不得,心境也由苦苦攀登转而为宁静淡然。

明确:明写山色淡雅,实写心境淡然。

活动2:结合作者当下的处境,谈谈两篇散文抒情方式的不同。

资料1:“乌台诗案”获释后,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官俸停发,衣食无着,曾做诗句“古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表达当时的困苦之境。元丰五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黄州赤壁,写下两篇赋。此为第一篇赋。

资料2:《登泰山记》写于姚鼐辞官归故里的途中。姚鼐少怀大志,但仕途之路并不顺畅。后被举荐,参与纂修《四库全书》。本来升迁有望,可他却在《四库全书》告成之后,借衰病或养亲之名辞官离京。学界普遍认为,实际上是与戴震、纪昀等人不睦。他曾感慨:“夫士处世难矣!群所退而独进,其进罪也;群所进而独退,其退亦罪也。”(《赠程鱼门序》)

明确:虽然两篇散文都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但《赤壁赋》淡化写景,更多的是抒情言志,借由行歌相答、主客对话的方式表达对个体在浩渺宇宙中如何自处的哲理性思考。《登泰山记》通篇以泰山之景为表现主体。从综观到微观,从日暮到日出,文字细致考究,呈现出泰山或巍峨高大,或泰然祥和,或恢弘壮阔的景象。相应地,我们能从苏轼笔下鲜明感受到他身处逆境之时内心的动摇犹疑,以及最终对人生深沉的顿悟,这种抒情方式是显性的;但是我们几乎无法从姚鼐的这篇散文中寻得他无奈辞官之后的心境,他落笔克制、平淡,情感隐匿在眼底丘壑中。一显一隐,恰是两者不同之处。

任务三:寄山水以求突围

活动1:结合阅读经验和以下资料,思考:为什么中国古代文人都不约而同地在山水中寻求生命困境的突围?

资料: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6.23章

(2)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

(3)“士”作为国家根本利益的维护者、精神家园的守护者要完成其历史任务,就只能倾尽全力于理想人格的建构,把心灵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宇宙的和谐融汇起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潘知常《中国美学精神》

明确:在春秋时期,山水多以伦理形态呈现,借山水来进行道德教化。此外,中国古代文人历来深受儒家“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处世观的影响,倘若无人赏识,则“藏”到哪里?自是青山绿水处。恰如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极尽隐逸生活的闲适恬淡。因此,象征着隐逸、避世而居的山水便与代表着世俗生活最高追求的庙堂相对立起来。所以他们在面对人生仕途困境而不得解时,转而投向自然。而山水的接纳、包容,也让他们深化了人与自然浑然一体、融洽自处的理念,即“天人合一”。

活动2:我们还要为这本散文集做一个腰封。阅读以下三则名言,你认为选用哪句最能吸引读者?为什么?

资料:

(1)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南朝王融《江皋曲》

(2)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

(说到山水,就能使读者仿佛可以顺着声音看到山光水色的样子;说到节令物候,就能使读者在阅读时似乎可以感受到所写时令的寒暖特点。)——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3)就人生而言,应平衡于山、水之间。水边的哲学是不舍昼夜,山地的哲学是不知日月。——余秋雨《仁者乐山》

课堂总结:

中国文人是有山水情结的。从谢灵运开辟山水诗之后,“山水”便成为文人笔下的常客,他们借山水以抒情、言志和明心。山水名篇《赤壁赋》和《登泰山记》同样如此。两者抒情方式一显一隐,共同借山水书写自己的生命困境,借以在山水之境中审视自己、审视社会、审视宇宙,并将个体生命统一在自然生命之中,留下千古佳作。从此,山水也不再只是自然山水,而成为彰显文人心迹的“人文山水”。

【作业布置】

学到这里,你是否也有万千情思在心中激荡?任选“赤壁”或“泰山”为创作对象,结合阅读体验和生活经历,用一首现代诗表达你独有的情思。我们将择优选编入册。

《登泰山记》教案篇六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杜甫的《望岳》写出了泰山的高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代桐城派奠基人之一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

二、作家作品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也称惜抱先生,清乾隆二十八年进士。曾任兵部主事、刑部郎中、记名御史等,参与编修《四库全书》。辞官后,先后在江宁、扬州等地讲学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诗文集》、《九经说》等书。他编选的《今体诗选》《古文辞类纂》,历来负有盛誉。在创作方面,姚鼐师承刘大櫆,刘大櫆师承方苞,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但后来的桐城派作家并不都是桐城人)。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他的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创始人是康熙时的方苞,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主张以“清真雅正”之文,载孔孟、程朱之道,刘大魁师事方苞,并发展了他的理论,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同时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姚鼐是刘大櫆的弟子,他的口号是“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实际上是以“考据”“辞章”为手段来阐发儒家的“义理”。

三、整体把握

1、听课文录音,正音。

2、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补充注释: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当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风雪:趁,冒着。

余始循以入:相当于“而”,表顺承。

及既上:等到。

苍山负雪:背负。

明烛天南:名→动,照。

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稍见云中白若摴

蒱数十立者:依稀看见。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相杂。

尽漫失:模糊缺失。

极天云一线:尽。

僻不当道者:偏僻。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全文有五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学生发言、明确;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

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

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

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2、讨论:作者是从何地动身?登山的方位在何处?简述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观之景。明确:作者从泰安动身,西南麓(日观峰之南)登山。第一天:从南麓循中谷入山,经天门,越中岭,再循西谷达到极顶,其时天色已晚。第二天:晨五鼓往日观峰日观亭观日出,然后

参观名胜古迹,最后补记泰山极顶的景物特点。

3、思路(板书)

交代泰山位置——记述登山过程——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循序渐进,一线贯穿综观全篇,文章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进行,叙述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我们对泰山的向往,感觉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五、布置作业

1、巩固重点字词,完成练习二。

2、背诵课文。

3、思考:作者是如何准确写出登山路径的?如何精彩描绘泰山日出美景的?

《登泰山记》教案

《登泰山记》教案(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阴”“始”“望”“坐”“视”等文言词语的含义。 2.掌握通假及词类活用。 3.学习本文烘托、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反复朗读,整体理解,了解全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一词多义及词类活用。 (三)德育渗透点 1.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扩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反复朗读,说出游记的顺序;整体理解,熟读成诵。 难点:(1)掌握通假及词类活用。 (2)学一点古代文化常识。 解决办法:介绍泰山风貌,指导诵读;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义,老师适当点拨,感受泰山的高峻、雄壮。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了解有关泰山的知识。 2.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作好预习工作。

3.整体把握,熟读成诵。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掌握“阴”“始”“望”“坐”“视”等文言词语的含义 2.反复朗读,整体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及桐城派 姚鼐(1731—1815),桐城派古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代安徽桐城人。乾隆三十九年辞官后,曾在江宁、扬州等地书院讲学四十余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著有以其室名命名的《惜抱轩全集》。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其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槐和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方苞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主张古文当以“雅洁”为尚。刘大槐提出“因声求气”说。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则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他们的许多散文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2.关于“五岳” 泰山在山东省中部,古称东岳,别称岱岳、岱宗,与南岳衡山(在湖南)、西岳华山(在陕西)、北岳恒山(在山西)、中岳嵩山(在河南)并称五岳,而泰山居东,突兀挺拔,雄伟壮丽,被尊为“五岳独长”“五岳独尊”。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的过程 1.范读课文并正音。 磴dèng徂徕cúlái戊wù樗蒲chūpú罅xià 2。借助注释自读课文,找出文言知识点,并口头翻译课文,提出疑问。 (1)第一段 阴、阳——古时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2023最新-登泰山记教案【优秀8篇】

登泰山记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壶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8篇《登泰山记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登泰山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 2.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3.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掌握游记顺序,赏析景物描写片断。 难点:结合本文写景状物进行艺术审美,借鉴本文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相关链接】 一、作者介绍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榖,清代桐城(今属安徽)人,因书斋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清代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四库全书》纂修官等。乾隆三十九年(1774)辞官,就在这一年辞别京师南下途中登上泰山,写了《登泰山记》。 二、桐城派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其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櫆和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因这三人都是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桐城派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韩愈、欧阳修等人的作品,讲究“义法”,要求语言“雅洁”。代表作品如方苞的《送左未生南归序》《武季子哀辞》、姚鼐的《登泰山记》等。桐城派散文特点:提出“义法”主张。“义”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法”指表达中心的形式技巧。“文章风貌一般简洁平淡,而鲜明生动不足”。 三、写作背景 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馆纂修。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四、题目解说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24200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古代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道教、佛教视泰山为“仙山佛国”,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宫观寺庙。 五、文体解说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有三种形式:

2023最新-登泰山记教案(6篇)

登泰山记教案(6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登泰山记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登泰山记》教案篇一一、导语激趣 我们都有过旅行的经历,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可我们常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人文风物,丰富灿烂,可我们又有“身在宝山不识宝”之憾。这时,我们便想到了导游。导游,能带领我们探幽发微,得自然之精妙;能引导我们寻根问祖,得文化之精髓。导游之功在于“导”,阅读《登泰山记》,请你也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泰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 二、广告激兴 根据课文第1段内容,参考有关资料,写一段介绍泰山的文字,为泰山作广告,激起游客的兴趣。 示例: 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最高处是日观峰。 泰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来有“五岳独尊”之誉。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泰山还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也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使之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杜甫有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上泰山极顶,便能领略泰山真面目,尽收无限风光于眼底。 三、设计线路 根据课文第2段内容,带领游客从南面登山,设计登山线路。 1.中谷登山。 泰安城——中谷——中岭 ——西谷——山巅(全程四十五里) 2.东谷登山。 泰安城——东谷——天门 四、安排游程 根据课文内容,为游客安排泰山二日游。 第一天:从泰安城出发,登山至南天门,观赏泰山晚霞夕照,宿山顶。 第二天:五鼓起身,在日观亭看泰山日出,上午游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下午返程途中观道中石刻及泰山松。 五、重点景观介绍 根据课文内容,向游客介绍泰山的重点景观。要求解说得诗情画意,让游客陶醉,让游客流连忘返。 1.苍山负雪图。 姚鼐描述: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请学生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这种奇观。 参考文字: 登上山顶,极目远望,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满了银条,粉妆玉砌。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雪的洁白增添了山的明净。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给暮色增添了明亮;晚霞映照着群峰,给白雪覆上了一层淡红的轻纱。红妆素裹,分处妖娆。半山的云雾丝丝缕缕,缠绕山间,像粉妆女子轻歌曼舞。山水雪雾相融合,日光城郭相交织,形成一幅壮丽优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精选7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登泰山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篇1 在古代山水游记中,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本文叙述了作者冬日登览泰山和观日出的全过程,再现了泰山雪后晴日的奇异景色以及日出时的壮观瑰丽的场面。全文不足千字,其内容很丰富。作者先总写了地理位置及形势,首选为我们勾勒了泰山的轮廓,采用点面结合写法。然后写登山的具体经过,详略地描写了途中的艰险和初登顶峰的所见。苍山、白雪、红日、云雾、流水、城廓,绚烂如画,尽收眼底。接着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作者泰山之巅观日出的情形,作者按时间顺序写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观,写景层次分明,多角度地给我们描写了一幅瞬息万变的绮丽图景。最后略写了登山所见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文章以时间为经,以泰山景为纬,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层层深入地描写景物,结构完整严谨,语言简洁,生动形象,体现了姚鼐散文的风格。 本文内容简单,语言文字浅显,在预习的基础上,我主要从文章描写景物的特点和手法入手,从文章写作借鉴的角度和审美的角度去欣赏文中的景物描写(“泰山日出”、“泰山夕照”),从而学习借鉴大家的大手笔,感悟作者的大情怀。具体教学中,我主要以第三段写景为重点引导学生鉴赏,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及审美感受能力。先引导学生赏析文本经典,通过讨论获得写作借鉴和人生感悟。再补充同题材内容比较阅读。最后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教学中采用鉴赏法、讨论法,拟定用一课时完成。 【目标要求】

登泰山记教案优秀5篇

登泰山记教案优秀5篇 《登泰山记》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版图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为有名,被称为“五岳”,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誉为“五岳”之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 二、作家作品 (参见课文注释及教师教学用书) 三、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正音。 2、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补充注释: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当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风雪:趁,冒着。 余始循以入:相当于“而”,表顺承。 及既上:到。 苍山负雪:背负。 明烛天南:名→动,照。 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依稀看见。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相杂。 尽漫失:模糊缺失。 极天云一线经:尽。 僻不当道者:偏僻。 3、理清思路: 问:全文共5段,每段要点是什么? 学生默读,讨论,明确: 第1段:总写地理环境,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第2段:登临泰山,重点记叙登山的艰难及到达山顶后所见景象。 第3段:重点描写泰山日出的美丽壮观。

第4段:人文景观。 第5段:补记自然景观。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文意,把握了作者的思路。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过程以及泰山日出的美景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内容。 二、登山过程和路线。 问: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路线和经过呢? 默读课文,分析讨论 明确:作者先从北京到泰安,历经齐河,长清,泰山西北谷,长城。 作者登山的路线是: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 最后见到了山顶的美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半山居雾若带然。” 学生用原文复述课文。 三、泰山日出 问:文章是怎样描写泰山日出的? 明确: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日出,以时间为序,依次写出了日出前后景物的变化,展现了一幅泰山日出的美景。 例如写云,日出前是“足下皆云漫,”稍后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然后又有“红光动摇承之”。 写山,日出前是“白若摴蒱数十立”后是“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四、文中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说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动态,用语新颖、传神。然后说泰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到的画面,作者纵目远晀,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的云雾好似飘带,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这一比喻写出了日观以西诸峰的特点,更显日观峰的雄伟,且形象生动。 五、总结 本文充分体现了姚鼐的散文风格,尤以泰山日出一段最为精彩,极受人们推崇。通过对其它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景物,这种写作手法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选取一观察点,描写日出。 《登泰山记》教案篇二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登泰山记》教案

《登泰山记》教案 篇一:登泰山记教案 江苏省宜兴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宜兴学院 教 案 课程:语文 课题:登泰山记 执教者:易继红 1、本文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体式,它以描写为主而以记游为辅,前面已经学习过《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的学习,学生对于“记”这种文体已经有了一个初步了解。本文内容较为浅显,学生有能力自己完成课文的学习,教师只需进行方法的指导。教师可以:一开始就指导学生初步理清脉络层次,然后逐段教读,重点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泰山日出的描写,最后总结全文。在文章结构的分析时可以抓住课后思考练习一进行解析。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预习(必要时可以从课堂抽出20分钟让学生预习)为前提。 2、对语言障碍要有足够的估计。本文中有些句子层次较多,特别是其中有许多判断句,且其中省略句也有一定的存在,这些都是困难所在。有些词、语、句要提出来,用灵活的方式(据上下文义推测、文白对照、长句化短句、语法分析等)进行解释;有些可以在自学过程中以提问方式提出并可以要求其他学生解释,而后教师做补充纠正;有些可以放到课后,通过分类整理进一步巩固,加深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要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上述词、语、句的含义。 3、本文是桐城派的代表作,他要求言有物、言有序、言有情,这一点,文中都有体现,但学生很难品味出来。因此,教师应当适时

的将这些内容点一下,使学生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由一见全。 4、本文拟用2课时教读,安排如下: 第1课时:学生根据手头有的资料并结合书下注释,自主解决有困难的字句,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第2课时:分析全文,特别要突出描写泰山日出的景象的描写,体会桐城散文的特点。并与前面所学的两篇“记”进行比较。 1 1、熟读全文,诵读时注意重点词语,背诵主要章节,进一步提高读清句读的能力。 2、体会作者对泰山景仰的心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3、与《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做比较,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1、熟读全文,进一步提高读清句读的能力。 2、体会作者对泰山景仰的心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与《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做比较,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泰山,毗邻孔孟之乡,被列为“高山仰止”的中华五岳之首,早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泰山情绪与民族的血脉融为一体,代代相传。历代封建帝王把泰山当作神的化身,常常登山封禅,给它加上许多封号,并到处建庙塑神,刻石题字,加上泰山本身风景优美,因而成为游览胜地,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记游的作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清代散文家姚鼐的《登泰山记》,看看他是如何来为我们描绘泰山的优美风光的。 2

《登泰山记》教案(通用11篇)

《登泰山记》教案〔通用11篇〕 《登泰山记》教案〔通用11篇〕 《登泰山记》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杜甫的《望岳》写出了泰山的高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代桐城派奠基人之一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宏伟。 二、作家作品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也称惜抱先生,清乾隆二十八年进士。曾任兵部主事、刑部郎中、记名御史等,参与编修《四库全书》。辞官后,先后在江宁、扬州等地讲学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诗文集》、《九经说》等书。他编选的《今体诗选》《古文辞类纂》,历来负有盛誉。在创作方面,姚鼐师承刘大櫆,刘大櫆师承方苞,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但后来的桐城派作家并不都是桐城人〕。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他的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创始人是康熙时的方苞,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主张以“雅正”之文,载孔孟、程朱之道,刘大魁师事方苞,并开展了他的理论,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同时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拟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姚鼐是刘大櫆的弟子,他的口号是“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实际上是以“考据”“辞章”为手段来阐发儒家的“义理”。 三、整体把握 1、听课文录音,正音。 2、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登泰山记》教案

《登泰山记》教案 篇一:登泰山记教案及重点内容总结(精品) 登泰山记教案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 二、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三、指导学生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课时教学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环节知道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三、利用预习的效果教学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四、结合练习一的回答达到教学目的二、三应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导入 我们都有过旅行的经历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可我们常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人文风物丰富灿烂可我们又有“身在宝山不识宝”之憾这时我们便想到了导游有位同学去过泰山,给我们当一回导游,描述一下你在泰山的所见所感. 介绍泰山(详见幻灯片)……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复习五岳),有“中华国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誉是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列中华十大名山之首位于山东泰安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时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皇帝的封禅活动和雄伟多姿的壮丽景色历代文化名人纷至泰山进行诗文著述留下了数以干计的诗文刻石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天贶殿的宋代壁画、灵岩寺的宋代彩塑罗汉像是稀世珍品;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国书法艺术之大成真草隶篆各体俱全颜柳欧赵各派毕至是中国历代书法及石刻艺术的博览馆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第一个自然文化双遗产今天我们就跟随姚鼐的脚步再次去膜拜泰山. 二.分析 桐城派和方苞:中国清代散文流派创始人方苞继承发展者虽众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刘大櫆和姚鼐因方、刘、姚都是安徽桐城人世称桐城派时在乾隆末期桐城派的文论以义法为中心逐步丰富发展成为一个体系方苞谓“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内容;“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他的义经法纬之说是要求文章内容和形式统一古文当以“雅洁”为尚反对俚俗和繁芜 作者介绍: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他有室名惜抱轩学者称他为惜抱先生他少时家贫而体弱多病学习刻

《登泰山记》教案

《登泰山记》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阴”“始”“望”“坐”“视”“或”的用法。 2、理解词类活用现象:西、东、道、阴、烛 3、辨别通假字:采、圜 4、理解文章记叙的内容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文详略恰当的特点;侧面烘托的手法 教学方法: “读一一讲一一析一一结”四步阅读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五岳”都是哪些山吗?对了,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之中,泰山是“三山五岳”之首,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泰山的地理位置和美丽如画的泰山日出。 二、介绍作者、作品。 姚鼐。清代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考官。主讲于梅花、紫阳等书院40余年。是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其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 本文是一篇冬日登泰山的游记,重点记登山路径和泰山的景色,观日出一段尤其精彩,泰山,亦称岱山、岱宗。泰山山脉绵亘于山东省东部,主峰玉皇顶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海拔1524米。山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有南天门、日观峰、经石峪、黑龙潭等名胜古迹。记,文体名,即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是古文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文体。 一、补充注音: 汶(wen)水南麓(lu)石磴(deng)山颠(dian)

徂(cu)俅(lai)岱(dai)祠行(xing)宫姚鼐(nai)解释加点的 二、补充释字 泰山之阳一一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 其阴一一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北面。 乘风雪——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长城之限一一限:界限,这里指城墙。 遂至山巅一一巅:顶峰,颠峰。 半山居雾——居:停留。 戊申晦一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极天云一线一一极:尽,尽头。 绛皓驳色一一驳:杂,错杂。 尽漫失一漫失:模糊、缺损。 僻不当道者一一僻:偏僻。 明烛天南一一烛:名词作动词用,照。 三、理清课文结构 写泰山地理形势泰山地理位置 周围山川形势 记叙登泰山的经过时间路径 山顶所见 描写泰山日出日出前风、雪、云 日出时一形、色、光 日出后一色 介绍泰山人文景观建筑 古迹 介绍泰山自然景观 四、说明游踪

登泰山记教案一等奖

登泰山记教案一等奖 《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闻名散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订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精彩,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登泰山记优秀教案一等奖,供大家参考! 登泰山记优秀教案一等奖1 【课程目标】 1、了解姚鼐的生平及创作,了解其主要文学主见。 2、了解记的文体特征。 3、驾驭文中出的重点实词,虚词、特别句式等文言文根底学问;积累文中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学法指导】 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这篇“记”语言精炼、用词生动、修辞奇妙等艺术特色。 2、背诵全文,熟记文言句式,总结文言规律。 【学问储藏】 1、文题解读: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气场宏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之称。泰山是一座政治色调深厚的文化之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同时,泰山也是一座风光奇秀的自然之山,吸引着多数文人墨客前来观光登临。

“记”,古代一种散文题材,可以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理想,阐述思想观点。 2、桐城派: 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的开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见,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桐城派在清代文坛上影响极大,对矫正明末清初的文风,促进散文的开展起到了必须的作用。 3、记和游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见。“记”在唐代进入文苑,宋代其内容得到拓展,形式更加稳固,明清时主体性色调更加深厚,渐渐成熟稳固。 “游记”是“记”的一种。它是通过表达巡游过程、描写巡游见闻来表达对大自然的酷爱,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散文体裁,形式敏捷自由。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必须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 2、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3、指导学生观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美丽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登泰山记》 教案

《登泰山记》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2.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 3.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的品格。 重点:1.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2.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 难点:结合本文写景状物的写法,进行艺术审美,从而能够知识迁移。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国风景秀美,名山众多,你们知道古代的“五岳”之说吗? 明确:它们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 2、问:“五岳”之中谁为长? 明确:泰山。泰山崛起于华北大平原东侧的齐鲁古国,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准之水。纵览东部沿海广大区域的地理形势,泰山突兀挺拔雄伟壮丽踞高临下,成为万里原野上的“东天一柱”。历代封建帝王都把泰山当作神的化身,常常登山封禅建庙塑神。泰山因而成为游览的圣地,历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记游作品,姚鼐的《登泰山记》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知人论世,走进作者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乾隆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1774)秋借病辞官。旋归里,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 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四十二岁,以养亲为名,告归故里,途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同上泰山,登日观峰之后,写下了这篇游记。 三、通读入境,梳理文章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 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 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 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四、细读入心,品味鉴赏 一、研习第一段 (一)齐读(二)指名口译(三)重点字词讲解(四)品读 1.汶水、济水怎样分流? “泰山之阳,……阳谷皆入济”。首先介绍泰山突兀于汶、济二水之间,山南有汶水潺潺西流,山北有济水淙淙东去,“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点出万壑争流的景象,名山傍水,分外壮观。

登泰山记 教案

登泰山记教案 登泰山记教案 一、引言 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登泰山是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本篇文章将以“登泰山记”为主题,探讨登泰山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以及登山的技巧和准备工作。 二、历史背景 1. 泰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势险峻,山峰高耸入云,景色壮丽。泰山被誉为“五岳之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之一。 2. 登泰山的历史渊源 自古以来,登泰山就是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活动。早在春秋时期,孔子曾登泰山,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此后,许多历史名人也相继登上泰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 三、文化意义 1. 宗教意义 泰山是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重要场所之一。在古代,泰山被视为神圣的山峰,人们常常前往泰山祈福、烧香拜佛。 2. 文学意义 登泰山在中国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登上泰山,受到泰山的壮丽景色的启发,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和文章。

3. 体育意义 登泰山是一项具有体育意义的活动。登山锻炼了人们的体魄,提升了身体素质,也是一种锻炼意志力和毅力的方式。 四、登山技巧和准备工作 1. 登山技巧 (1)合理安排时间:根据自身体力和经验,合理安排登山的时间,避免在天黑之前没有下山。 (2)适当休息:在登山的过程中,适当休息,补充体力和水分,以保持良好的体力状态。 (3)穿着合适的装备:穿着舒适、透气的运动服装和鞋子,带上帽子、手套等防寒装备,以应对不同的气候条件。 2. 准备工作 (1)身体状况检查:登山是一项较为艰苦的运动,建议事先进行身体状况检查,确保自身身体状况适合登山活动。 (2)准备必备物品:带上足够的食物和水,以及急救药品、登山杖等必备物品。(3)了解路线和天气:提前了解登山路线和天气状况,做好相应的准备。 五、结语 登泰山是一项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活动,具有宗教、文学和体育意义。 通过登山,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泰山的壮丽景色,还可以锻炼身体,提升意志力。然而,登山也需要合理的技巧和充分的准备工作。希望本篇文章能够为广 大登山爱好者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指导,让大家能够安全、愉快地登上泰山 的巅峰。

最新整理《登泰山记》优秀教案汇总

最新整理《登泰山记》优秀教案汇总《登泰山记》优质教案之一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 二、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三、指导学生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课时教学。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环节,知道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三、利用预习的效果教学,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四、结合练习一的回答,达到教学目的二、三,应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利用电视或电脑录放泰山风光与雄姿,并请去过泰山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登泰山的。那么古人是怎样登泰山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姚鼐的《登泰山记》 二、作者介绍(投影) 《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作者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桐城派: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

和形式的关系。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依据节奏推知句意。 2、默读全文,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并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揣度词义,并将重点词语形成板书。 泰山之阳——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 其阴——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北面。 乘风雪——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长城之限——限:界限,这里指城墙。 遂至山巅——巅:顶峰,颠峰。 半山居雾——居:停留。

登泰山记》教案

登泰山记》教案 XXX是清代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桐城派是清代文学流派之一,以散文为主,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追求语言精炼、形象生动的艺术风格。 环节三:合作探究 1.疏解文意 请同学们阅读《登泰山记》全文,疏解文意,理清文中的思路。可以采用分段阅读的方式,每段阅读后讨论该段的主题和重点。 2.积累实虚词 请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积累文言实虚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词语分类和讲解,或者让同学们自主查找和总结。 3.欣赏写景片段 请同学们欣赏《登泰山记》中的写景片段,品读其中的语言风格和描写技法。可以让同学们分组朗读、模仿或者创作类似的写景片段。 环节四:情感体验

请同学们思考XXX在《登泰山记》中表达的主张和情感,理解他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可以通过讨论、写作或者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了解XXX的生平及创作,理解“记”的文体特征,积累文化常识。同时,他们还能够熟练 运用文言实虚词,疏解文意,欣赏写景片段,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情景导入、知人论世、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了提高。 清代中叶,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影响最大,由XXX创始, 经XXX、XXX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这三位被并称为“桐城三祖”,其中XXX被誉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 主张,注重义理、考据和词章三者的兼备,同时关注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他在写景散文方面也有独特的成就。桐城派对于矫正明末清初的文风,促进散文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阅读课文之前,我们需要先检查一些生僻字的字音,例如“汶水”(wèn)、“济水”(jǐ)、“徂徕”(cú lái)、“樗蒲”(chū pú)和“XXX”(hào)。在初读课文时,我们应该整体 感知文章的行文线索,明确以游踪为主线,以时间为辅线。

登泰山记教案

第七单元 16.2 登泰山记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2、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3、体味作者隐藏在景物背后的情怀。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对精品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的品格。 重难点: 重点: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 难点:结合本文写景状物的写法,进行艺术审美,从而能够知识迁移。一、导入新课 中国版图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为有名,被称为“五岳”,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高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誉为“五岳”之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桐城派奠基人之一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 二、写作背景 乾隆三十九年,姚鼐以养亲为名,告归乡里,途经泰安时,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于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同登泰山,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三、作者介绍 姚鼐(1732年-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清代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

称为“桐城派三祖”。姚鼐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中江南乡试,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秋,借病辞官。归里后,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嘉庆二十年(1815年),逝世于钟山书院,享年八十五岁。姚鼐治学以经学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他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著有《惜抱轩诗文集》,编有《古文辞类纂》等。 四、题目解说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气势雄伟磅磷,有“五岳之首”之称。泰山是一座政治色彩浓厚的文化之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同时,泰山也是一座风光奇秀的自然之山,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登临观光。“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思想观点。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第二部分: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 第三部分: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 第四部分: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 第五部分: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六、全文分析 1、本文言简意赅,具体体现在哪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文章开头寥寥四十余字,将泰山的地理位置、河流走向及南北分界,交代得一清

《登泰山记》教案3篇

《登泰山记》教案3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