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氯测量原理
余氯的几种测量方法
![余氯的几种测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eaa9808f524ccbff0218464.png)
余氯的几种测量方法
余氯电极的测量可以通过光电比色或电化学感测方式进行,了解不同品牌余氯电极测量的原理,即可针对其特性加以应用,以下就个人使用一般余氯电极经验说明如下:
a.光学比色法:
原理:以蠕动泵泵入dpd指示剂与水反应显色,吸光仪根据显色强度判读余氯含量。
特点:量测值和水ph值不同,湿度会影响判读值。
须以dpd指示剂作校准工作。
量测环境与水的酸碱度不同步,水杀菌能力受酸碱度、结合氯干扰,水实际杀菌强度可能偏低。
b.覆膜电极:
原理:电极浸没在电解液腔中,电解液腔通过多孔亲水膜与水接触。
次氯酸通过多孔亲水膜扩散进入电解液腔,在电极表面形成电流,该电流大小取决次氯酸扩散进入电解液腔的速度,而扩散速度与溶液中余氯浓度成正比,测量电流大小可以确定溶液中余氯浓度。
特点:不需要试剂。
在含接口活性剂的场合使用时会有漂移,膜孔会受脂质堵塞,需要定期清洗更换隔膜和电解液。
须以dpd指示剂作校准工作。
量测环境与水的酸碱度同步,结合氯干扰水杀菌能力,水实际杀菌强度可能偏低。
c.无膜电极:
原理:余氯为强氧化剂,其氧化还原电位(orp)与溶液中余氯氯含量成指数关系,经程序转换氧化还原电位为余氯含量。
特点:以氧化还原电位(orp)转换余氯值。
须以零点和斜率配合dpd指示剂作校准工作。
量测环境与水的酸碱度和结合氯同步,量测值显示水实际杀菌强度量的转换余氯值,水实际余氯浓度可能偏高。
水中余氯的测定方法
![水中余氯的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97a74f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19.png)
水中余氯的测定方法
水中余氯的测定一般采用分光光度法,来测定水中余氯的含量。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样品在恒定酸度的条件下,加入适量的氯化氢溶液,使水中的余氯发生氯化反应,并使结果发生紫外可见吸收,厚氯离子A2+ +2H2O--------Ho2+ +Cl2 +2H+。
可见光分光光度仪吸收物溶液,测定其吸光度值,再根据测定标准,检定出余氯含量。
分光光度测定水中余氯的步骤:
1.样品准备:将样品按照普通水样按条件准备,如灭菌、调pH值等;
2.样品稀释:将普通水样加入稀释液后,稀释至1: 500与1:1000 ;
3.样品加标:将氯化氢溶液加入溶液中,改变水体pH值;
4.样品测量:搅拌均匀,加入分光光度仪测量测定余氯含量;
5.样品结果计算:根据样品测量得出的余氯含量,用实验结果减去校正结果,即为实际余氯含量。
有效氯_活性氯_游离氯_总氯_余氯有什么区别_测定方法[1]
![有效氯_活性氯_游离氯_总氯_余氯有什么区别_测定方法[1]](https://img.taocdn.com/s3/m/1f8b8405bed5b9f3f90f1c93.png)
有效氯活性氯游离氯总氯余氯有什么区别测定方法1、有效氯、活性氯:指含氯消毒剂中有氧化性的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对于NaOCl和Ca(OCl)2指+1价Cl的质量分数。
通常用盐酸与之反应放出的Cl2来间接测定。
2、游离氯:Cl2单质。
3、总氯:化合物中Cl的质量分数。
4、余氯:自来水中残留的Cl2。
(自来水工业术语)用余氯试纸检测。
一、有效氯测定方法:A1 碘量法原理洗涤剂中有效氯在酸性溶液中与碘化钾起氧化作用,释放出一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碘,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计算出有效氯含量。
A2 试剂A2.1 0.02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A2.2 2mol/L硫酸溶液。
A2.3 10%碘化钾溶液。
A2.4 0.5%淀粉溶液。
A3 操作方法称取含氯消毒剂1.00g,用蒸馏水溶解后,转入250mL容量瓶中,向容量瓶加蒸馏水至刻度、混匀,向碘量瓶中加2mol/L硫酸10mL,10%碘化钾溶液10mL,混匀的消毒液5mL溶液即出现棕色,盖上盖并混匀后加蒸馏水于碘量瓶缘,用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游离碘,边滴边摇匀,待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0.5%淀粉溶液10滴(溶液立即变蓝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所用硫代硫酸钠的总量,重复3次取平均值计算。
A4 计算:根据硫代硫酸钠的用量,计算有效氯含量,亦即1mol/L硫代硫酸钠1mL相当于0.0355g有效氯,因此可按下式计算有效氯含量:c*v*0.035有效氯含量(%)=——————*100%w式中:c——为硫代硫酸钠的摩尔浓度;v——消耗代硫酸钠的体积,ml;W——碘量瓶中含消毒剂的量,g。
二、游离氯与总氯测定方法:CL17氯分析仪能够基于所加入试剂分别对游离氯或总氯进行测定。
然而,CL17不能同时测定这两项参数。
三、活性氯测定方法:使用活性氯试条。
四、余氯测定方法:一、方法原理余氯在酸性溶液内与碘化钾作用,释放出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余氯测试原理
![余氯测试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e5abd0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a.png)
余氯测试原理余氯是指消毒处理后剩余的有效氯。
它是衡量水质消毒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我们需要进行余氯测试。
本文将介绍余氯测试的原理和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余氯?余氯是在水处理过程中用于消毒的一种化学物质,在消毒过程中与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反应,起到杀菌灭活的作用。
消毒剂通常是氯化物,如氯气、次氯酸钠等。
消毒剂被添加到水中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一部分氯化物会转化为活性氯(包括游离氯和结合氯),而这些活性氯并不会立即被消耗完,其余下的就是余氯。
二、为什么需要测试余氯?余氯的含量直接关系到消毒的效果和水质的安全性。
余氯含量过低,则可能无法有效地杀灭水中的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而余氯含量过高,则可能对人体产生刺激性,并形成致癌物质。
三、余氯测试的原理及方法余氯测试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方法进行。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二氧化二碳滴定法、硝基苯胺分光光度法和二氯二苯酚指示剂法等。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些方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1. 二氧化二碳滴定法二氧化二碳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余氯的方法。
它是利用二氧化二碳与余氯反应生成二氯化碳酸盐,然后通过氢氧化钠滴定测定二氯化碳酸盐中的未滴定余量,从而确定水中余氯含量的。
操作步骤:(1)取一定量的样品,并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前处理,如加入还原剂将结合氯转化为游离氯。
(2)将前处理后的样品与硝酸银试液一起滴入反应瓶中,使余氯与硝酸银发生反应生成混浊的沉淀。
(3)通过滴定法测定沉淀中的未滴定余量,并计算出余氯的含量。
2. 硝基苯胺分光光度法硝基苯胺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测定余氯的方法。
它是利用硝基苯胺和余氯反应生成睾丸氯胺盐,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的颜色的强度成正比,通过光度计测定颜色的强度,从而确定水中余氯的含量。
操作步骤:(1)取一定量的样品,并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前处理,如加入硫酸还原游离氯。
(2)加入硝基苯胺试剂,并进行充分搅拌,使其与余氯发生反应形成睾丸氯胺盐。
余氯测定的实验报告(3篇)
![余氯测定的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0c7e2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6.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余氯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余氯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学会如何准确测定水中的余氯含量。
二、实验原理余氯是指水中残留的游离氯,主要用于自来水和游泳池水的消毒。
余氯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比色法、滴定法和电化学法。
本实验采用电化学法测定余氯,利用余氯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通过测定电流的大小来计算余氯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余氯测定仪、电极、搅拌器、烧杯、移液管、pH计、纯水等。
2. 试剂:碘化钾溶液、硫代硫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硫酸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电极清洗干净,并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2)调整pH计,使其读数为7.0。
(3)将烧杯中加入适量纯水,并用pH计测定其pH值,若pH值偏离7.0,则用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7.0。
2. 余氯测定(1)用移液管取一定量的待测水样,放入烧杯中。
(2)将电极插入水样中,打开搅拌器,待电极稳定后,记录电流值。
(3)重复步骤(2)两次,取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3. 结果计算根据余氯测定仪的校准曲线,将测得的电流值转换为余氯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1)水样1:电流值A1 = 0.020,余氯含量C1 = 0.10 mg/L(2)水样2:电流值A2 = 0.015,余氯含量C2 = 0.075 mg/L(3)水样3:电流值A3 = 0.025,余氯含量C3 = 0.125 mg/L2.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三个水样的余氯含量,分别为0.10 mg/L、0.075 mg/L和0.125 mg/L。
结果表明,余氯含量与电流值呈正相关,即电流值越大,余氯含量越高。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余氯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了余氯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
2. 实验结果表明,余氯含量与电流值呈正相关,为余氯的测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3.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电极的清洗和pH值的调节,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余氯的概念及余氯的测定方法
![余氯的概念及余氯的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8d06d1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2.png)
余氯的概念及余氯的测定方法余氯的概念及余氯的测定方法。
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
1.余氯的概念:residual chlorine 水中投氯,经一定时间接触后,在水中余留的游离性氯和结合性氯的总称。
是指氯投入水中后,除了与水中细菌、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还剩下了一部分氯量,这部分氯量就叫做余氯。
2.余氯的分类:余氯可分为化合性余氯(指水中氯与氨的化合物,有NH2Cl、NHCl2及NHCl3三种,以NHCl2较稳定,杀菌效果好),又叫结合性余氯;游离性余氯指水中的OC1+、HOCl、Cl2等,杀菌速度快,杀菌力强,但消失快),又叫自由性余氯;总余氯即化合性余氯与游离性余氯之和。
自来水出水余氯指得是游离性余氯。
一、余氯的测定方法(1) 方法原理余氯在酸性溶液内与碘化钾作用,释放出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2KI+2CH3COOH = 2CH3COOK+2HI2HI+HOCl = I2+HCl+H2O(或者2HI+Cl2 = 2HCl+I2)I2+2Na2S2O3 = 2NaI+Na2S4O6本法测定值为总余氯,包括HOCl,OCl~,NH2Cl和NHCl2等。
(2)仪器碘量瓶:250 300ml.(3)试剂1.碘化钾(要求不含游离碘及碘酸钾)。
2.(1+5)硫酸溶液。
3.重铬酸钾标准溶液(1/6K2Gr2O7=0.0250mol/L):称取1.2259g优级纯重铬酸钾,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4.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称取约12.5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溶于已煮沸放冷的水中,稀释至1000ml。
加入0.2g无水碳酸钠及数粒碘化汞,贮于棕色瓶内。
标定:用无分度吸管吸取20.00ml重铬酸钾标准滴定溶液于碘量瓶中,加入50ml水和1g碘化钾,再加5ml(1+5)硫酸溶液。
余氯测定原理
![余氯测定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ae0aa6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c.png)
余氯测定原理
余氯测定是一种常用的水质分析方法,用于测量水中余留于水中的氯的含量。
根据化学原理,余氯测定可以通过滴定法来实现。
下面将详细介绍余氯测定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余氯测定原理的核心是溶液中氯和亚硝酸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溶液,亚硝酸盐能与余氯形成氯胺,然后使用二碘化钾溶液作为指示剂进行滴定。
当滴定剂中的碘浓度过多时,余氯将完全滴定,反应终止,此时添加的指示剂中所含的淀粉会呈现蓝色,代表滴定的终点。
测得的滴定剂消耗量即为溶液中的余氯含量。
余氯测定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准备好亚硝酸钠溶液和二碘化钾溶液,并使用适当的仪器量取待测样品。
然后,将亚硝酸钠溶液逐滴加入待测样品中,同时轻轻搅拌,直至溶液呈现淡黄色为止。
接下来,取少量淀粉溶液加入二碘化钾溶液中,使溶液呈浅蓝色。
将二碘化钾溶液缓慢滴加到样品中,同时不断搅拌,直至溶液呈现彻底蓝色。
记录滴加的二碘化钾溶液的体积,即可计算溶液中余氯的含量。
通过上述原理和操作方法,可以准确测定水中余留的氯含量,为水质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余氯的测定-国标法(水质检测)
![余氯的测定-国标法(水质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b137b7f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6.png)
1 余氯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接触一定时间后,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
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
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
其作用是保证持续其作用是保证持续杀菌,以防止水受到再污染。
余氯有三种形式:杀菌,以防止水受到再污染。
余氯有三种形式:1.总余氯:包括HOCl 、OCl-和NHCl 2等。
等。
2.化合性余氯:包括NH 2Cl 、NHCl 2及其它氯胺类化合物。
及其它氯胺类化合物。
3.游离性余氯:括HOCl 及OCl-等。
等。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集中式给水出厂水的游离性余氯含量不低于0.3 mg/L ,管网末梢水不得低于0.05 mg/L 。
余氯的测定常采用下述两种方法,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 )分光光度法和3,3,,5,5,-四甲基联苯胺比色法,前者可测定游离余氯和各种形态的化合余氯,后者可分别测定总余氯及游离余氯。
氯及游离余氯。
1.2 N,N-二乙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 1.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测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的游离余氯。
氯。
本法适用于经氯化消毒后的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游离余氯和各种形态的化合性余氯的测定。
氯的测定。
本法最低检测质量为0.1 µg ,若取10mL 水样测定,则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1mg/L 。
高浓度的一氯胺对游离余氯的测定有干扰,可用可用亚砷酸盐亚砷酸盐或硫代乙酰胺控制反应以除去干扰。
氧化锰的干扰可通过做水样空白扣除。
铬酸盐的干扰可用硫代乙酰胺排除。
干扰。
氧化锰的干扰可通过做水样空白扣除。
铬酸盐的干扰可用硫代乙酰胺排除。
1.2.2 原理DPD 与水中游离余氯迅速反应而产生红色。
在碘化物催化下,一氯胺也能与DPD 反应显色。
在加入DPD 试剂前加入碘化物时,一部分三氯胺与游离余氯一起显色,通过变换试剂的加入顺序可测得三氯胺的浓度。
本法可用高锰酸钾溶液配制永久性标准液。
水中余氯的测定方法
![水中余氯的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cde011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18.png)
水中余氯的测定方法水中余氯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比色法、滴定法、电极法和仪器分析法等。
比色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测定方法。
在水样中加入碘化钾溶液,余氯会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离子,然后加入淀粉溶液,碘离子与淀粉形成蓝色络合物。
余氯的浓度与蓝色的强度成正比关系,通过比较标准溶液与待测水样颜色的深浅来判断余氯的含量。
滴定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将含有余氯的水样与含有还原剂的硫酸钠溶液反应,余氯被还原成氯化钠。
再用三碘化钾作指示剂,滴定溶液中的三碘化物与过剩的还原剂反应,溶液从蓝色变成无色。
记录滴定液的用量,根据滴定液的浓度和用量,计算出余氯的含量。
电极法是一种利用电极进行测定的方法。
余氯传感电极测定余氯的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氯离子与电极表面的反应生成电信号,通过测量这个被生成的电信号的幅度来确定余氯的浓度。
电极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适用于实时监测余氯含量。
仪器分析法主要是利用高级仪器设备进行分析,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等。
这些仪器可以对水样中的余氯进行更加精确的定量分析。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可以通过IPO-80或CLHSW2210型色谱仪分析余氯的含量。
此外,还可以采用快速光谱分析法进行测定。
该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的特性,测定水样中的吸光度。
余氯在特定波长下有明显的吸光峰,通过检测吸光度的变化,可以计算出余氯的含量。
综上所述,水中余氯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滴定法、电极法、仪器分析法和快速光谱分析法等。
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测定要求、设备条件和经济成本等综合考虑。
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合理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可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余氯仪测量原理
![余氯仪测量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e1a405190c69ec3d5bb75f9.png)
阴 极(金) OCl- + H+ + 2e- → Cl-+ H2O 阳 极(银) 2 Cl- + 2Ag+→ 2AgCL + 2e-
所测电流I,遵循方程:I=pmAnFc/δ
Pm—透气膜对ClO-的透过率; A —阴极有效面积; n —ClO-的电价; F —法拉第常数; C —余氯浓度;
δ—透气膜厚度。
余氯仪测量原理
一、余氯(residual chlorine)定义: 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经一定时间接触后,除了与水中细菌、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等作 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还剩下了一部分氯量,这部分氯量就叫做余氯。
二、余氯的分类 化合性余氯:指水中氯与氨的化合物,有 NH2Cl、NHCl2 及 NHCl3 三种,以 NHCl2 较稳定,杀 菌效果好,又叫结合性余氯。 游离性余氯:指水中的 OCl-、HOCl、Cl2 等,杀菌速度快,杀菌力强,但消失快),又叫自由性 余氯。(氯气仅存在于 pH<4 的水中) 总 余 氯:即化合性余氯与游离性余氯之和。
氯消毒的作用主要是次氯酸HOCL,并不是氯气本身。HOCl和OCl-都有氧化能力,但细菌是带负电的,所 以一般认为主要是通过HOCl的作用来消毒的。
(2)当水中存在氨氮,则产生如下反应: NH3+HOClNH2Cl+H2O NH2Cl+HOClNHCl2+H2O NHCl2+HOClNCl3+H2O 从上述三个反应式中可见,在含氨氮的原水中,随着加氯量的不断增加,氯胺的性质产生变化,分别生 成一氯胺NH2CL、二氯胺NHCL2 、三氯胺NCL3。氯氨的消毒也是依靠HOCl,只有HOCl消耗得差不多时, 反应才会向左移动。因此,有氯胺存在时,消毒作用比较缓慢。 2.次氯酸钠消毒 次氯酸钠内的有效氯,因容易受日光、温度的影响而分解,所以采用次氯酸钠发生器就地制造、应用。 次氯酸钠发生器利用钛阳极电解食盐水而产生次氯酸钠,起反应式为:
海水总余氯检测标准
![海水总余氯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ef6e08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2.png)
海水总余氯检测标准海水总余氯是指海水中残留的氯含量,通常以氯离子(Cl-)的形式存在。
检测海水的总余氯含量对于评估海水水质、指导水产养殖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一份海水总余氯检测的标准方法:一、实验原理海水总余氯的检测通常采用滴定法,该方法基于硝酸银(AgNO3)与氯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银(AgCl)沉淀,从而测量溶液中氯离子的含量。
二、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用品:50ml离心管、10ml酸式滴定管、硝酸银溶液(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0.1mol/L)、酚酞指示剂(0.1%乙醇溶液)、离心机、移液管、实验天平等。
2.采集海水样本:使用清洁的玻璃瓶或塑料瓶采集海水样本,避免使用金属容器。
采集后应尽快进行实验,以避免氯离子在空气中被氧化。
3.离心分离:将采集的海水样本放入离心管中,设定适当的离心转速和时间,使海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分离。
4.滴定法测定氯离子:在离心分离后的清液中加入适量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中性。
然后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同时用酸式滴定管记录消耗的硝酸银溶液体积。
根据硝酸银溶液的浓度和消耗体积,可以计算出海水中氯离子的含量。
5.结果计算:根据滴定的数据,计算海水中氯离子的含量。
具体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实验数据的单位和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三、注意事项1.采集海水样本时应避免污染,如使用金属容器或接触污染物。
2.离心分离时应注意设置合适的转速和时间,以确保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充分分离。
3.滴定法测定氯离子时,应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并充分搅拌,以便反应完全。
同时,要记录消耗的硝酸银溶液体积,以便准确计算氯离子的含量。
4.在进行实验前,应对所有的实验用品进行清洗和干燥,以避免污染海水样本。
5.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以避免氯气等有害气体的影响。
6.实验操作完成后,应对实验场地进行清理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污染和细菌滋生。
7.在进行海水总余氯检测时,应注意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水中余氯检测仪的使用原理介绍
![水中余氯检测仪的使用原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33baeccb7360b4c2f3f64a4.png)
水中余氯检测仪的使用原理介绍
余氯是指氯制剂加入到被处理水中并与其中的还原性物质作用后剩余的总氯量(活性氯、次氯酸和有机氯化物);
而不是氯离子,氯制剂的杀菌消毒效力只取决于此余氯浓度。
在给排水工业中余氯是评判水质好坏的重要参数,也是水质监测经常需要测定的指标之一。
为水中游离氯(余氯)的主要来源是饮用水或污水中加氯以杀灭或抑制微生物;
电镀废水中加氯以分解有剧毒的氰化物,印染、木材、造纸等行业加氯以漂白。
但是,氯气又是一种有毒物质,当氯气的浓度太大时,能够对人体的皮肤、黏膜、呼吸道等器官造成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城市供水、游泳池水等都必须严格控制余氯的浓度,以便达到既能消毒杀菌,又不危及人体健康的目的。
水中余氯检测仪能够快速检测水质中总氯(二氧化氯、余氯)的含量。
水中余氯检测仪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项目多,度高、药剂成品供应,简单易学等特点;
可广泛用于水厂、食品、化工、冶金、环保及制药行业等部门的污水检测,是常用的实验室仪器。
检测原理
水中余氯经过提取,与检测试剂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用检测仪在550nm测定其吸光度,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其含量成正比。
检测对象
饮用水、水源等
技术指标:
检测下限:0.05mg/kg
线性范围:0.05-20mg/kg。
余氯的测定-国标法(水质检测).
![余氯的测定-国标法(水质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c514d0fd5022aaea998f0fc0.png)
1 余氯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
其作用是保证持续杀菌,以防止水受到再污染。
余氯有三种形式:1.总余氯:包括HOCl、OCl-和NHCl2等。
2.化合性余氯:包括NH2Cl、NHCl2及其它氯胺类化合物。
3.游离性余氯:括HOCl及OCl-等。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集中式给水出厂水的游离性余氯含量不低于0.3 mg/L,管网末梢水不得低于0.05 mg/L。
余氯的测定常采用下述两种方法,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和3,3,,5,5,-四甲基联苯胺比色法,前者可测定游离余氯和各种形态的化合余氯,后者可分别测定总余氯及游离余氯。
1.2 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1.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测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的游离余氯。
本法适用于经氯化消毒后的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游离余氯和各种形态的化合性余氯的测定。
本法最低检测质量为0.1 µg,若取10mL水样测定,则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1mg/L。
高浓度的一氯胺对游离余氯的测定有干扰,可用亚砷酸盐或硫代乙酰胺控制反应以除去干扰。
氧化锰的干扰可通过做水样空白扣除。
铬酸盐的干扰可用硫代乙酰胺排除。
1.2.2 原理DPD与水中游离余氯迅速反应而产生红色。
在碘化物催化下,一氯胺也能与DPD反应显色。
在加入DPD试剂前加入碘化物时,一部分三氯胺与游离余氯一起显色,通过变换试剂的加入顺序可测得三氯胺的浓度。
本法可用高锰酸钾溶液配制永久性标准液。
1.2.3试剂1.2.3.1 碘化钾晶体。
1.2.3.2 碘化钾溶液(5 g/L):称取0.50g碘化钾(KI),溶于新煮沸放冷的纯水中,并稀释至100mL,储存于棕色瓶中,在冰箱中保存,溶液变黄应弃去重配。
1.2.3.3 磷酸盐缓冲溶液(pH=6.5):称取24 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46g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O4),0.8 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和0.02 g氯化汞(HgCl2)。
余氯探头测二氧化氯的原理
![余氯探头测二氧化氯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e48e8e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c7.png)
余氯探头测二氧化氯的原理余氯探头是一种用于测量水中余氯含量的传感器装置。
它的原理主要是基于化学反应和电化学技术。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余氯。
余氯是在消毒处理中一种普遍使用的消毒剂,常用于消毒饮用水、游泳池、废水处理等。
当氯气与水反应时,会生成次氯酸根离子(ClO-)和氢氧根离子(OH-)。
次氯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有效消灭水中的细菌和病原体。
余氯探头的工作原理基于余氯与探头表面所涂抹的指示剂之间的化学反应。
探头表面涂覆的指示剂一般是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它可以与余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改变探头的电化学性质。
当余氯进入探头与指示剂接触时,它会与指示剂发生氧化反应,导致指示剂的电荷转移。
这些电荷转移会导致探头表面的电压发生变化,产生一个电信号。
这个电信号的大小和余氯的浓度成正比,一般通过电位差的测量来确定余氯的浓度。
在余氯探头的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参数是指示剂的选择。
指示剂应当具有高选择性,只能与余氯发生反应,而不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反应。
常用的指示剂包括二氧化钒(V)氧化铂纳米颗粒、苯胺类指示剂等。
除了化学反应,余氯探头还使用了电化学技术。
在传感器内部,有一个电极与涂覆有指示剂的探头连接。
当余氯与指示剂发生反应时,会导致电极表面的电势发生变化。
电极一般由具有特定电化学性质的材料制成,例如金属或半导体材料。
当电势发生变化时,电极上的电子转移会导致电流的变化,这是传感器测量余氯浓度的依据。
为了准确测量余氯浓度,余氯探头通常还配备了一个参照电极,它可以提供一个稳定的参考电位。
参照电极一般是一个不可溶的金属电极,例如银/银氯化银电极。
参比电极提供了一个固定的电势,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此外,余氯探头还需要一个电流放大器或电位计来测量电流或电势的变化,并将其转化为余氯浓度的数字信号。
总的来说,余氯探头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余氯与探头表面的指示剂发生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变化。
通过测量这些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变化,可以准确测量水中余氯的浓度。
OT试验原理是
![OT试验原理是](https://img.taocdn.com/s3/m/2a27658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0.png)
OT试验原理是OT试验原理。
OT试验(orthotolidine test)是一种常用的水质检测方法,通过对水样中余氯含量的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水质的卫生情况。
OT试验原理主要是基于余氯与OT试剂发生显色反应,从而进行余氯含量的检测。
下面将详细介绍OT试验的原理及其操作步骤。
OT试验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余氯的检测原理、OT试剂的作用原理以及显色反应机理。
首先,余氯的检测原理是OT试验的基础。
在水处理过程中,通常会向水中添加氯气或次氯酸钠等消毒剂,以消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消毒后的水中会残留一定量的余氯,其含量直接影响着水质的卫生情况。
OT试验通过对水样中余氯的检测,可以判断水质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其次,OT试剂的作用原理是OT试验能够进行余氯检测的关键。
OT试剂是一种含有二甲苯胺基团的化合物,它可以与余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氧化态的OT试剂,从而实现对余氯的定量检测。
最后,显色反应机理是OT试验原理的核心。
在OT试验中,当OT试剂与水样中的余氯发生反应后,会产生一种特定的显色物质,其颜色深浅与余氯的含量成正比。
通过比色计或光度计对显色物质的吸光度进行测定,就可以得出水样中余氯的含量。
在进行OT试验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取一定量的水样,并加入适量的OT试剂,充分混合均匀;2. 等待一定时间,使OT试剂与余氯发生充分反应;3. 使用比色计或光度计对显色物质的吸光度进行测定;4. 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出水样中余氯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OT试验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操作不当导致误差。
另外,OT试验所使用的试剂和仪器应保持干净,以免受到外界污染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OT试验原理是基于余氯与OT试剂的显色反应,通过对显色物质的吸光度进行测定,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水样中余氯的含量。
OT试验作为一种常用的水质检测方法,在饮用水卫生监测、水处理工艺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余氯测定方法范文
![余氯测定方法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c6817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fc.png)
余氯测定方法范文目前,常用于余氯测定的方法主要包括碘滴定法、N,N-二甲基对苯二胺显色法、二氯苯胺显色法和银片法等。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碘滴定法:碘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余氯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余氯在酸性条件下与碘化钾反应生成三氯化物,然后用亚硫酸钠滴定溶液滴定消耗反应剩余的碘化钾,根据反应物的摩尔配比可以计算出余氯的含量。
2.N,N-二甲基对苯二胺显色法:该方法是一种差减分光光度法,根据余氯与N,N-二甲基对苯二胺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彩色反应的原理进行测定。
根据产生的显色物的吸光度与余氯的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测定出余氯的含量。
3.二氯苯胺显色法:该方法是一种高效的余氯测定方法,其原理是余氯与二氯苯胺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彩色反应,形成显色化合物,根据显色化合物的吸光度与余氯的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测定。
4.银片法:银片法是一种常用的现场测定余氯含量的方法。
其原理是余氯与银片反应生成银氯化物,根据反应物的变化可以判断出余氯的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灵敏度较低,适用于一般的现场测定。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余氯测定方法,如电极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在进行余氯测定时,需要注意一些因素可能对测定结果产生干扰,如水中的其他氧化剂、还原剂和一些有机物等。
因此,在测定余氯时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和排除,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余氯测定方法是对水中余氯含量进行分析和确定的重要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可以对水中的余氯含量进行快速、准确的测定,为饮用水安全和水质监测提供有力的支持。
比色法测游离余氯的原理
![比色法测游离余氯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8d8bf9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d.png)
比色法测游离余氯的原理
比色法是常用的测定游离余氯浓度的方法之一。
其原理基于游离余氯与N,N-二乙基-p-苯二胺(DPD)形成紫色产物的反应。
以下是比色法测定游离余氯的原理的详细解释。
1. 游离余氯的生成
游离余氯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质的化学物质,常用于消毒和水处理以杀灭细菌和病原体。
游离余氯的主要来源是氯气或次氯酸盐在水中的溶解。
2. 游离余氯的测定
测定游离余氯的常用方法是比色法。
比色法基于游离余氯与DPD反应生成紫色产物的原理。
DPD是一种氯化钠盐,并且它是一种弱氧化剂。
3. 游离余氯与DPD的反应
游离余氯与DPD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紫色的三氮杂异喹啉盐。
该盐的颜色与游离余氯的浓度成正比,通过光度计测量产物的吸光度即可确定游离余氯的浓度。
4. 反应过程
游离余氯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将DPD氧化为DPD阳离子(DPD+)。
DPD阳离子与游离余氯进一步反应,生成中间产物,然后中间产物进一步与DPD反应生成紫色产物。
紫色产物的浓度与游离余氯的浓度成正比。
5. 比色法的优点和应用
比色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和响应速度快的优点。
它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游泳池水质检测和食品加工等领域。
总结:比色法通过测量游离余氯与DPD反应生成的紫色产物的吸光度来确定游离余氯的浓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和消毒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氯测量原理
余氯是指在含有氯化物的水中,氯化物未与有机物发生反应而保留下来的未消耗的氯。
余氯测量是评估水质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于监测饮用水、游泳池水和废水处理等领域。
余氯测量原理基于氯化物与亚硝酸盐的反应。
在测量过程中,首先将水样中的氯化物与硝酸盐反应生成亚硝酸盐。
然后,使用酸性碘化钾溶液将亚硝酸盐氧化为氮气,并利用溶液中的淀粉指示剂显示溶液颜色变化。
颜色的深浅与亚硝酸盐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可以通过比色法来测量余氯的浓度。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通常会在测量过程中加入还原剂。
还原剂的作用是将溶液中的亚硝酸盐还原为氯化物,以消除亚硝酸盐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常用的还原剂有硫代硫酸钠和硫酸亚铁等。
在进行余氯测量时,还需要注意一些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
首先是pH值的影响。
溶液的酸碱度会影响亚硝酸盐的生成和氧化反应的速率,因此需要在测量过程中控制好pH值。
其次是温度的影响。
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溶液中反应速率的变化,因此需要在测量时保持恒定的温度。
余氯测量可以采用手工操作或自动化仪器进行。
手工操作通常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测量,操作简单但需要较高的操作技能。
自动
化仪器则可以实现连续、快速、准确的测量,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处理。
除了比色法,还可以使用电化学法进行余氯测量。
电化学法利用电极与溶液中氯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测量,具有快速、准确和灵敏度高的优点。
常用的电化学方法有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和极谱法等。
余氯测量原理基于氯化物与亚硝酸盐的反应,通过比色或电化学方法来测量余氯的浓度。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pH值和温度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还原剂来消除干扰。
余氯测量可以采用手工操作或自动化仪器进行,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意义。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余氯测量技术将进一步提高,为保障水质安全提供更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