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变化规律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变化规律及预后影
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
度变化规律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
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衰竭患者47例,行血浆置换,比较患者治疗后血清总
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变化,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12周时,46.81%的患者好转出院,53.19%的患者病情恶化后死亡;
Logistic回归分析TBIL(P<0.05)和PTA(P<0.05)是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后短期
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的3次血浆置换过程中,PTA明显的升高(P<0.05),TBIL在平稳下降,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和凝血酶
原活动度是影响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指标变化有益于
患者的预后康复临床干预。
关键词:肝衰竭;血浆置换;血清总胆红素;影响因素
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解毒、分泌以及代谢功能的器官,若受到肝炎病毒或肝
毒性物质的感染,易出现肝脏类疾病[1]。肝衰竭就是各种重型肝脏类疾病发展到
终末期表现,临床分为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以及慢性四种,一般表现为黄疸、乏力、腹水、凝血功能障碍以及食欲不振等,严重影响到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功
能[2]。一直以来肝衰竭的死亡率居高不下,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发布的调查报告显
示[3],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慢性乙型肝炎,由慢性乙型肝炎并发肝衰竭
患者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且预后不良。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方
法包括肝移植和常规内科综合干预。其中肝移植治疗肝衰竭临床疗效最佳,但因
该方法肝脏资源有限,基层医院无法开展、大部分患者无法承担医疗费用等因素,未能大范围内应用。常规内科综合干预为保守治疗,以防治并发症和提高免疫力
为主,患者死亡率高达70%[4]。近年来,随着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TPE)的不断发展,在肝衰竭患者上的治疗也略见成效。TPE是一种体外循环治疗模式,通过体外的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将患者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同时重新补充血浆或代血浆制品,通过清除大分子致病溶质的方法,助患者肝功能恢复,促进体内新陈代谢,维持内环境稳定,短期疗效明显[5]。本次研究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衰竭患者47例,探究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变化规律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衰竭患者47例,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及分型分期均符合我国2018年修订的肝衰竭诊疗指南,详见表1。
表1 47例肝衰竭患者的基本资料
基本项目信息
平均年龄(岁)42.6±11.8
男性/总人数(例 %)38/47(80.85)
临床分型(例 %)
AC
LF
早期14(29.79)
中期16(34.04)
晚期8(17.02)SA
早期2(4.26)
LF
晚期3(6.38)
AL F4早期1(2.13)中期1(2.13)晚期2(4.26)
病因分类(例)
HBV感染36(76.59)
自身免疫性肝病2(4.26)
药物及肝毒性物
质
5(10.64)妊娠性脂肪肝1(2.13)
病因不明3(6.38)
1.2临床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2018年更新修订的《肝衰竭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排除对血液制品或肝素等过敏、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精神障碍等所有不能耐受TPE治疗的患者;排除资料不充分患者病例。
1.3方法
2.4.1 内科综合治疗
47例患者均配合常规的内科基础治疗,如卧床休息,能量营养物质的供给,
口服或静脉应用保肝降酶退黄药物,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急慢性HBV感染者予
以加用核苷(酸)类似物,辅以补充白蛋白、新鲜血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积
极防治并发症,特殊类型的肝衰竭患者可加用激素抗炎等免疫调节治疗。
2.4.2 人工肝治疗
人工肝支持治疗应用NGL XJC2000血液成分分离机以及四川南格尔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的P-1000G血浆分离装置,根据病情治疗频次为1-6次,每天一次,每
次置换血浆量1600-2000ml血浆,设置血液流速50-80ml/min,设置血浆分离速
度30-50ml/min,首次治疗前需行无菌股静脉导管置管术,妥善固定并叮嘱患者
相关注意事项,每次治疗按照人工肝操作规范常规应用抗凝剂、葡萄糖酸钙等,
防止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抽搐及血栓形成等。治疗中严密监测生命
体征,定期检查置管处有无折损或渗血,观察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每次治疗前
后采集静脉血,检测肝功能、凝血指标等。
1.4疗效评价
(1)所有患者在治疗后12周时的转归情况;(2)所有患者TPE前、后的
生化学指标比较:包括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尿肌酐(Cr)、甲胎蛋白(AFP)、白细胞计数(WBC)、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以及TPE次数、单次血浆用量、MELD评分(首次术前3天内),其中MELD计算公式:9.6×ln(肌酐 mg/dl)+3.8×ln(胆红素mg/dl)+11.2×ln(INR)+6.4×病因(病因:胆汁淤积性和酒精性肝硬化为0,病毒等其他原因肝硬化为1)(肌酐:1mg/dl=88.41umol/l; 胆红素:1mg/dl=17.1umol/l)。(3)比较TBIL清除率、TBIL下降水平、PTA升高水平、PTA升高比。TBIL下降水平=术前TBIL水平-术
后TBIL水平、TBIL清除率=(TBIL下降水平/术前TBIL水平)%、PTA升高水平=
术后PTA水平-术前PTA水平、PTA升高比=PTA升高水平/术前PTA。
1.5统计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