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变化规律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血浆置换在肝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

血浆置换在肝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

血浆置换在肝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林静霞;郑淑慧;陈茂根;林婉颐;邹秋琼;肖帆;周振海【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我院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浆置换的应用,以进一步探讨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进行血浆置换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出凝血、肝功能指标的前后数据,并配对比较分析患者血浆置换的治疗效果.结果我院2017年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浆置换215人次,56例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浆置换前后的出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s)23.7±10.7VS20.8±9.3(P <0.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39.9±18.4VS45.9±18.1(P <0.05),出凝血指标PT和PTA血浆置换前后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浆置换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总白蛋白(TP,g/L) 56.9 ±9.6 VS 54.5 ±7.5(P <0.05);总胆红素(TBIL,μmol/L) 519.0±198.5VS429.2±166.1(P <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U/L) 207.6±415.2VS122.1 ±215.0(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U/L) 415.8±893.9 VS295.3±789.8(P <0.05),肝功能指标TP、TBIL、ALT和AST血浆置换前后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新鲜冰冻血浆加普通冰冻血浆进行血浆置换前后PT、PTA、TBlL、ALT的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能有效清除患者体内毒素,改善凝血,缓解病情,对于肝衰竭患者疗效显著,提倡应用,且应用新鲜冰冻血浆加普通冰冻血浆同样具有疗效.【期刊名称】《现代医院》【年(卷),期】2018(018)007【总页数】4页(P1004-1006,1009)【关键词】血浆置换;肝功能衰竭;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作者】林静霞;郑淑慧;陈茂根;林婉颐;邹秋琼;肖帆;周振海【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随着医院重症患者比例的提升,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应用越来越广泛,是临床输血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浆置换治疗乙肝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血浆置换治疗乙肝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血浆置换治疗乙肝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罗丽丹;胡小宣;袁琦;张斌;张征【期刊名称】《临床医学工程》【年(卷),期】2018(025)004【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乙肝所致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血浆置换治疗乙肝所致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转归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实验室指标、年龄、性别、肝衰竭分期、HBV-DNA、是否有肝硬化及并发症(腹水、腹膜炎、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和肝衰竭分期是影响血浆置换治疗乙肝肝衰竭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995、9.368.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和肝衰竭分期是影响血浆置换治疗乙肝肝衰竭疗效的危险因素.【总页数】2页(P543-544)【作者】罗丽丹;胡小宣;袁琦;张斌;张征【作者单位】湖南省人民医院肝病内科, 湖南长沙410005;湖南省人民医院肝病内科, 湖南长沙410005;湖南省人民医院肝病内科, 湖南长沙410005;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放射科, 湖南长沙410005;湖南省人民医院肝病内科, 湖南长沙41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3【相关文献】1.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J], 陈美平;杜杰;徐春华;曾德欣;陈杨志;王继红2.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疗效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J], 余卫业;戴炜;禹弘;岳建荣;胡敏冬;邬明;唐蔚;王东3.经血浆置换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模型的研究 [J], 甘琼萍; 谭可平; 陈婵; 陆晖; 陆鹏; 陈茂伟4.乙肝肝衰竭患者应用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研究 [J], 贾瑞菡5.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治疗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J], 黎春宇;明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护理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护理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作者:杨同伟来源:《健康科学》2018年第14期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肝衰竭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在内科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

对照组40例未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平均住院日、好转率。

结果: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缩短了平均住院日,治愈好转率达到77.5%。

结论:血浆置换为主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手段。

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监测、观察、处理和术后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肝衰竭;护理肝衰竭患者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是威胁肝病患者生命的严重疾病。

人工肝支持系统(AISS)是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手段。

其原理是通过暂时和部分替代肝脏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和恢复创造条件,或者在肝脏损伤严重的情况下,通过人工肝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从内科治疗过渡到肝移植。

其中血浆置换是目前临床人工肝治疗最常用的方法。

随着人工肝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作为人工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护理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科2016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肝衰竭患者80例,其中40例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0例肝衰竭患者,病原学检测均为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肝衰竭诊疗指南,将其分成两组。

观察组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13~76岁。

其中慢性加亚急性肝衰竭34例,慢性肝衰竭5例,急性肝衰竭1例,根据病情、经济情况每例患者行血浆置换治疗术1~5次。

对照组选同期肝衰竭患者40例,基础治疗同观察组,未进行人工肝治疗。

男26例,女14例,年龄18~72岁。

其中慢性加亚急性肝衰竭31例,慢性肝衰竭8例,急性肝衰竭1例。

通过血浆置换术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缩短了平均住院日,治愈好转率达到77.5%,治疗效果优于未进行人工肝治疗组。

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疗效观察

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疗效观察

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疗效观察陈丽霞;林恢;朱灯;陈达;刘政芳【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4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血浆置换法进行治疗,结束后比较肝功能情况,治疗效果,不同病情患者生存时间和存活率比较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73%,肝衰竭的早中晚期治疗效果存在差异,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进行治疗后,除ALB指标无变化之外(P>0.05),其余指标均呈现出了变化,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的过程之中,发生不良反应共计31次,占总次数的8.03%。

早期患者存活率为85.6%,中期为62.5%,末期为21.3%,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时间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早期最高,中期次之,晚期最低。

结论对于肝衰竭患者,使用血浆置换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满意效果,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好。

%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lasma exchange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failure.Methods 154 patients with liver failu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2 to December 2013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implementation of plasma exchange treatment,after liver function,curative effect,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isease and survival rat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2.73%,liver failure early in the late treatment effects are obvious differences,the data between the groups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after treatment,in addition to ALB indicators had no significant change(P>0.05),other indicators are showinga significant change,between groups of data exist 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in plasma exchange for patients,adverse reactions,a total of 31 times,accounted for the total number of 8.03%. Early patients survival rate was 85.6%,medium was 62.5%,the last stage is 21.3%,the data between the groups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and survival time between groups of data differences and highest early and mid time of late is the lowest.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liver failure,the use of plasma exchange for treatment,can achieve satisfactory results,less adverse reactions, clinical effect is good.【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6(007)015【总页数】4页(P61-64)【关键词】肝衰竭;血浆置换;疗效【作者】陈丽霞;林恢;朱灯;陈达;刘政芳【作者单位】福州市传染病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第四病区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福建福州 350025;福州市传染病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第四病区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福建福州 350025;福州市传染病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第四病区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福建福州 350025;福州市传染病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第四病区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福建福州 350025;福州市传染病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第四病区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福建福州 3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Abstract】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lasma exchange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failure. Methods 154 patients with liver failu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2 to December 2013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implementation of plasma exchange treatment,after liver function,curative effect,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isease and survival rat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2.73%,liver failure early in the late treatment effects are obvious differences,the data between the groups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after treatment,in addition to ALB indicators had no significant change(P>0.05),other indicators are showing a significant change,between groups of data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in plasma exchange for patients,adverse reactions,a total of 31 times,accounted for the total number of 8.03%. Early patients survival rate was 85.6%,medium was 62.5%,the last stage is 21.3%,the data between the groups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0.05)and survival time between groups of data differences and highest early and mid time of late is the lowest.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liver failure,the use of plasma exchange for treatment,can achieve satisfactory results,less adverse reactions,clinical effect is good.肝衰竭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截止到当前,在治疗该疾病方面依旧没有特异性治疗方式,使用有效方式,全面提升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是最近几年学术界所研究的热门话题[1]。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分析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分析

s r m J, BI , e u AJ T L ALB P , T , TA CRE F n lee toy e W B , , e a lc rl t , C HGB a d P T me s r d b f r r ame t t h n fte t n , n t n L a u e eo e t t n ,a e e d o ame t a d a e t r
[ 摘要】 目的 探讨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加 急性肝衰竭 的疗 效和安全性 。方法 3 2例 慢加急性肝 衰竭 患者共 行治疗 7 例次 , 8 分析治疗前 、 治疗结束时 、 治疗结束后 4 — 2 87 h患者主要症 状 、 肝功能 、 凝血功能 、 肾功 能 电解质及 血常规 主要 指标变化 。观察 治疗 中及治疗 后 2 4h内不 良反应及 近期 转归。结果 治疗结 束时血清 A 、 BL和 TI C E水平 比治疗前明显下降( R P均<0 5 , L . )A 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T  ̄治疗前上升( <0 5 , 0 P A)L P均 . )血钙 比治疗 前下 降( <00 ) 0 P .5 , 血清 中血钾 、 血钠 、 血氯 、 C、 WB 外周血 HG B和 P 与治疗前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 5 。治疗结束后 4 ~ 2h血清A T P .) 0 8 7 L、 TI BL和 C E水平低于治疗前 ( <00 )P A高于治疗前( <O0 )血清 AL R P均 .5 ,T P . ; 5 B与治疗前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 >00 ) P .5 。 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 明显 改善 , 近期转归较好 , 总有效率 为 8 .%, 13 早期患 者总有效率 最高 (00 , 9 .%) 晚期患者最 低( 00 。 4 .%) 不 良反应发生率低 (56 , 2 .%)无严重 不 良反应 发生 。结论 序 贯应用血浆置换 联合血浆灌流治疗 慢加急性肝衰竭 能显著改善 患者临床症状 和肝 功能 , 良反应少 , 不 是治疗肝衰竭安全有效 的方法 。 【 关键词1 血浆置换 ; 灌注 ; 浆 ; 血 肝功能衰竭 [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 5 .; 5 53 4 71 R 7 .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0 — 142 1)4 02 — 4 0 7 8 3 ( 20 — 2 3 0 0

DPMAS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LPE)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影响分析

DPMAS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LPE)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影响分析

DPMAS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LPE)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影响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指既往存在慢性肝病史的患者,在短期内出现急性肝功能失代偿或衰竭,具有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征。

PE(全量血浆置换术)是临床治疗ACLF的常用手段,但由于血浆分离器在清除血浆物质方面缺乏针对性,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利用血浆分离器,对血浆进行连续性分离,可以更加高效的吸附、清除有毒的代谢物质。

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LPE)属于非生物型的人工治疗手段,可以将肝衰竭物质清除,为机体及时补充所需要的活性物质。

基于此,为探究ACLF 治疗中DPMAS+LPE的效果,贵州省人民医院对收治的100例ACLF患者展开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100例ACL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n=50),对照组给与PE治疗,观察组给予DPMAS + LPE 治疗。

PE组:给予0.4 g西咪替丁静脉滴注、25 g异丙嗪肌肉注射,采用新鲜冷冻血浆作为置换液,设置参数:120-150 ml/min血液流速,置换2-3 h,置换量2500-3000mI;观察组:LPE置换量调整为(2000±500)mL将血浆分离器串联血液灌流器、胆红素吸附器等,维持4.5-5.4L的血浆吸附量,每次治疗3h,共计治疗1周。

二、结果1、肝功能指标对比观察组治疗前TBIL、ALT、AS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Th1型细胞因子对比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FN-γ、TNF -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FN-γ、TNF -α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Th2型细胞因子对比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L-6、IL-10、IL-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0、IL-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例肝衰竭患者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术治疗的护理

1例肝衰竭患者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术治疗的护理

1 例肝衰竭患者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术治疗的护理摘要:目的总结1例肝衰竭患者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血浆置换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方法根据1例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血浆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的病程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及时准确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根据病程进展,更改相应护理措施,并保证护理措施落实的有效性。

结果实施上述有效的护理,患者顺利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血浆置换术治疗,治疗后患者胆红素较前下降,精神明显好转,皮肤黄染较前改善。

结论通过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保证血浆置换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才能够有效的缓解不良症状,最终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术;肝衰竭;护理肝衰竭患者由于大量毒性物质积聚,可引起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出血等并发症,目前尚缺乏特异有效的药物,临床病死率高[1]。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连续性血液净化、分子吸附系统等多种血液净化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肝衰竭的辅助治疗[2],其中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方法已成为治疗肝衰竭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之一。

其既可以特异性吸附胆红素还可以清除体内毒素及炎症因子[3-4],同时又不丢失自体血浆,进而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为肝脏再生、肝功能的恢复争取时间,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竭[5]。

但在治疗过程中对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医护密切配合也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为总结经验,更好地为肝衰竭患者提供有效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将我科2021年3月31日收治的1例肝衰竭患者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65岁,主诉“全身黄染伴乏力1月余”入院。

入院查体:体温36.2℃,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HR 102次/分,R 25次/分,BP 106/71mmHg,SPO2 97%。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疗效观察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疗效观察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疗效观察宫铁红,刘玉乔,马艳丽,金湘辉(河北省承德钢铁公司职工医院,河北承德067102) [摘要] 目的 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30例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血浆置换治疗。

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判断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 血浆置换术后患者自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清转氨酶、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提高,白蛋白水平升高。

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肝衰竭的方法,对早期肝衰竭疗效优于中晚期,安全性好。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肝功能衰竭[中图分类号] R57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11)19-2374-02 肝衰竭是所有肝病类型中病情最凶险、病死率最高的病症之一。

该病传统的内科综合治疗效果差,病死率50%~70%[1]。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能有效清除体内的部分毒性物质,改善内环境,利于肝细胞再生,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近期疗效确切,已经逐渐成为肝衰竭内科治疗和肝移植以外的另一重要治疗手段。

2007年8月—2010年8月,我院采用血浆置换方法治疗肝衰竭患者3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临床诊断和分期均符合《肝衰竭诊疗指南》[2]有关标准。

临床分期:早期15例,中期10例,晚期5例;乙型肝炎24例,丙型肝炎1例,未分型1例,乙型肝炎并酒精性肝炎1例,药物性肝炎1例,酒精型肝炎2例;急性肝衰竭2例,亚急性肝衰竭4例,慢性肝衰竭24例。

112 方法 给予保肝降酶退黄、利尿、通便、抑酸、补充能量和维生素等治疗,包括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甘草甜素、谷胱甘肽,输新鲜血浆、白蛋白,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调整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分析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分析

㊃论著㊃通信作者:秦华,E m a i l :qi n h u a 800@126.c o m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分析秦 华,魏 丽(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甘肃兰州730046) 摘 要:目的 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 P MA S )联合血浆置换(P E )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 C L F )的疗效及安全性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治并行人工肝治疗的乙型肝炎A C L F 患者69例,其中D P MA S 联合P E 组32例,单纯P E 组37例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㊁凝血指标和血小板(P L T )的变化,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㊂结果 两组4周总有效率和12周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㊂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 B i l )㊁白蛋白(A L B )㊁总胆汁酸(T B 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均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P L T 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 D P MA S 联合P E 治疗A C L F 疗效确切,能减少血浆用量,安全性较高㊂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肝,人工;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中图分类号:R 57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9)07-0633-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9.07.013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f d o u b l e p l a s m a a b s o r p t i o n c o m b i n e dw i t h p l a s m a e x c h a n ge t h e r a p yi na c u t e -o n -c h r o n i c l i v e r f a i l u r e Q i nH u a ,W e i L iD e p a r t m e n t o f I n f e c t i o u sD i s e a s e s ,t h eS e c o n dP e o p l e sH o s p i t a l o f L a n z h o u ,L a n z h o u 730046,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Q i n H u a ,E m a i l :qi n h u a 800@126.c o m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e f f i c a c y a n ds a f e t y o fd o u b l e p l a s m aa b s o r p t i o n (D P MA S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p l a s m a e x c h a n g e (P E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a c u t e -o n -c h r o n i c l i v e r f a i l u r e .M e t h o d s T o t a l l y 69c a s e so f a c u t e -o n -c h r o n i c l i v e r f a i l u r e t r e a t e dw i t h a r t i f i c i a l l i v e r t r e a t m e n tw 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d s i n ce J a n u a r y 2016t oD e c e m b e r 2018.T h e p a t i e n t s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c o m b i n a t i o n g r o u p w i t h 32p a t i e n t s (D P MA S c o m b i n e dw i t hP E )a n d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i t h37p a t i e n t s (P E a l o n e ).C h a n g e si nl a b o r a t o r y te s t s ,c l i n i c a lef f e c t i o na n da d v e r s er e a c t i o n b e f o r ea n da f t e r d i f f e r e n tm o d e so ft r e a t m e n t w e r ec o m p a r e d .R e s u l t s T h et w og r o u p ssh o w e d n osi g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i nt h e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a n d12-w e e k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t h e l e v e l s o fT B i l ,A L Ba n dT B Ai n c o m b i n a t i o n g r o u p 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i m p r o v e dt h a nt h o s eo fc o n t r o l g r o u p .T h e r e w e r es i g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i nl i v e rf u n c t i o na n d b l o o d c o a g u l 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b e f o r e a n d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b e t w e e n t w o g r o u ps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D P MA Sc o m b i n e d w i t hP Ec a n i m p r o v e l i v e r f u n c t i o na n db l o o d c o a g u l 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 i n c o m p a r i s o nw i t hs i m pl eP E .K E Y W O R D S :l i v e r f a i l u r e ;l i v e r ,a r t i f i c i a l ;p l a s m a e x c h a n g e ;d o u b l e p l a s m a a b s o r pt i o n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肝脏合成㊁解毒㊁代谢和生物转化功能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黄疸㊁凝血功能障碍㊁肝肾综合征㊁肝性脑病㊁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㊂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H B V )[1]㊂肝衰竭进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㊂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衰竭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㊂近30年来血浆置换(P E )是中国人工肝治疗的主流[2],为了弥补P E 的不足㊁缓解血浆资源的紧缺㊁进一步提高肝衰竭救治成功率,新的治疗模式层出不穷,并根据各种治疗模式的优缺点,联合治疗方案不断涌现,多采用P E 联合其他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模式㊂我科采用了多种联合治疗模式,为明确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 P MA S )联合P E 治疗的优越性,进行了观察分析㊂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行人工肝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 C L F )患者6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3]㊂单纯P E 治疗37例,D P MA S +P E 联合治疗32例㊂所有病例均为H B V 单纯感染,排除其他肝炎病毒㊁药物性肝炎㊁酒精性肝炎㊁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疾病㊂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抗病毒㊁保肝㊁支持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针对并发症进行治疗㊂㊃336㊃‘临床荟萃“2019年7月20日第34卷第7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u l y 20,2019,V o l 34,N o .7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在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人工肝治疗㊂人工肝治疗前常规留置颈内静脉双腔导管㊂用生理盐水+肝素钠预冲管路㊂单纯P E治疗每次使用新鲜冰冻血浆2500~3000m l,血流速度为100m l/m i n,血浆分离速度为30m l/m i n㊂治疗前常规给予地塞米松㊁葡萄糖酸钙预防过敏反应㊂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㊂D P MA S+P E治疗先分离血浆,然后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循环吸附血浆5000m l,然后回收吸附柱中的血浆,再使用新鲜冰冻血浆1500~2000m l 进行P E治疗㊂人工肝机器为日本旭化成P l a s a u t o I Q-21型血液净化装置;E C-40膜型血浆分离器;离子交换树脂(B S330)胆红素吸附器;H A330-Ⅱ中性大孔树脂吸附器(珠海健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㊂1.3观察指标常规进行血生化指标㊁凝血指标㊁血小板计数㊁病毒学指标等检查,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上述指标㊂观察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 L T)㊁总胆红素(T B i l)㊁白蛋白(A L B)㊁总胆汁酸(T B A)㊁凝血酶原活动度(P T A)㊁血小板(P L T)的变化㊂以治疗后4周的好转率和12周生存率评估近期疗效㊂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缓解, T B i l降低>50%,且P T A>60%;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减轻,T B i l降低30%~50%,且P T A为40%~60%;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减轻,T B i l和P T A改善不明显㊂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ˑ100%㊂1.4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㊂非正态分布方差不齐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W i l c o x o n秩和检验㊂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W i l c o x o n秩和检验㊂计数资料及等级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及秩合检验㊂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基线特征单纯治疗组共接受治疗79次,平均2.14次/例㊂联合治疗组共接受治疗65次,平均2.03次/例㊂两组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㊂2.2疗效比较联合治疗组4周总有效率和12周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㊂表1两组基线特征比较组别例数性别(例)男女年龄(岁)分期(例)早中期并发症[例(%)]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联合治疗组3226645.1ʃ10.692318(32.1)9(16.1)4(7.1)25(44.6)单纯治疗组3729842.8ʃ11.3132420(37.7)7(13.2)3(5.7)23(43.4)统计值χ2=0.087t=0.868χ2=0.388χ2=0.499P值0.7670.3790.5330.919表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4周总有效率12周生存率联合治疗组322(6.3)23(71.9)7(21.8)25(78.2)22(68.75)单纯治疗组372(5.4)22(59.5)13(35.1)24(64.9)23(62.16)统计值Z=-1.116χ2=1.466χ2=0.328 P值0.2640.2260.5672.3治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㊁凝血指标㊁血小板的变化两组治疗前A L T㊁T B i l㊁A L B㊁T B A㊁P T A㊁P L 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㊂两组治疗后T B i l㊁A L B㊁T B 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除单纯治疗组P L T外,其余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2.4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有3例出现口唇麻木,2例出现皮肤瘙痒㊁皮疹,2例出现一过性血压降低;单纯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有5例出现口唇麻木,2例出现寒战,3例出现皮肤瘙痒㊁皮疹㊂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38,P= 0.350)㊂㊃436㊃‘临床荟萃“2019年7月20日第34卷第7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l y20,2019,V o l34,N o.7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㊁凝血指标㊁血小板的变化[M (P 25,P 75)]组别例数A L T (U /L )治疗前治疗后T B i l (μm o l /L )治疗前治疗后A LB (g/L )治疗前治疗后联合治疗组32509.0(441.2,544.5)140.5(91.5,190.0)*315.3(306.6,460.6)115.5(99.3,139.7)*24.25(23.6,25.0)26.9(26.3,27.3)*单纯治疗组37519.0(441.0,541.0)117.0(87.0,344.0)*347.5(323.5,426.1)171.3(108.2,216.4)*24.3(21.2,25.1)27.6(26.5,29.5)*Z 值-0.337-1.264-1.251-2.407-1.005-2.306P 值0.7360.2060.2110.0160.3150.021组别例数T B A (μm o l /L )治疗前治疗后P T A (%)治疗前治疗后P L T (ˑ109/L )治疗前治疗后联合治疗组32166.5(138.5,246.5)84.5(66.7,134.3)*35.0(32.0,36.0)46.5(38.0,54.0)*62.2(50.0,119.8)53.8(40.3,87.6)*单纯治疗组37194.0(130.0,276.0)165.0(82.0,187.0)*35.0(28.0,37.0)43.6(40.4,47.6)*72.6(51.9,120.1)53.1(47.1,76.5)Z 值-0.915-3.111-0.853-0.843-0.439-1.017P 值0.3600.0020.3940.3990.6610.309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3 讨 论A C L F 是一组由慢性肝病为基础,急性肝内外损伤为诱因,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早期高死亡率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4],内科综合治疗疗效欠佳,肝移植作为有效治疗方法,又受到供肝供需矛盾的限制[5]㊂人工肝支持系统是基于肝细胞强大的再生能力,通过体外的机械㊁理化和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延长肝移植患者等待肝源的时间[6]㊂人工肝分为非生物型㊁生物型及混合型人工肝[7]㊂非生物型人工肝是利用物理化学的原理,应用活性炭吸附㊁物质交换等方法清除机体的有害代谢产物并补充生物活性物质[8],在肝衰竭患者的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9-10]㊂非生物型人工肝主要包括血浆置换㊁血液/血浆灌流㊁血液滤过㊁血浆胆红素吸附㊁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㊁选择性血浆置换等㊂P E 是近年来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主要方式,通过P E 治疗,可以除去血液中的中㊁小分子毒性物质㊁胆红素等㊂同时通过置换液可补充机体所需物质,如凝血因子㊁白蛋白㊁调理素㊁电解质等,迅速改善机体内环境,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肝功能的恢复[11]㊂但血浆置换对血氨㊁肌酐㊁炎性介质等水溶性毒素清除效果欠佳,且在治疗过程中需大量血浆,由于血制品的紧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血浆置换的广泛使用㊂因此,无血浆模式的非生物型人工肝逐渐兴起㊂近几年D P MA S 模式在临床推广应用较多,该模式对设备要求低㊁兼容性好,不耗费血浆,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临床疗效得到肯定㊂D P MA S 是利用血浆分离技术先分离血浆,再经中性大孔树脂(H A 330-Ⅱ)和B S 330进行血浆吸附治疗[12]㊂B S 330胆红素吸附器内的树脂是针对胆红素的特异性吸附剂,依靠静电作用和亲脂结合特异性吸附胆红素㊁胆汁酸和内毒素㊂H A 330-Ⅱ血液灌流器中的树脂是相对广谱的吸附剂,具有大孔结构和极大的表面积,依靠范德华力及骨分子筛作用吸附细胞因子㊁芳香族氨基酸等中大分子毒素㊂在肝损伤过程中细胞因子介导的肝脏炎症反应和肝细胞坏死起重要作用,所以清除细胞因子有利于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㊂多项研究表明,D P MA S 能有效清除细胞因子㊁炎性介质等有害物质,改善肝功能,节约血浆资源[13-14]㊂D P MA S 治疗因吸附与蛋白结合毒素的能力强,对体内白蛋白有较大的损耗,对凝血因子也有部分吸附作用㊂联合P E 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不足,在有效清除毒素㊁细胞因子等物质的同时补充机体所需物质㊂多项研究表明,P E联合D P MA S 可有效治疗肝衰竭[15-16]㊂本研究将D P MA S 和P E 联合治疗与单纯P E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 P MA S +P E 治疗模式4周总有效率及12周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治疗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已有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17-19]㊂究其原因可能与两组病情轻重不完全相同以及治疗次数不同有一定关系,需扩大样本量㊁根据病情进一步分组㊁平衡两组的治疗次数后进一步观察㊂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模式对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恢复均有较好的作用,两组治疗前后A L T ㊁T B i l ㊁A L B ㊁T B A ㊁P T A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㊂两组治疗后比较,T B i l ㊁A L B ㊁T B 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 L T ㊁P T A ㊁P L 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同类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19-21]㊂两种治疗模式均有利于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加之D P MA S 中有特异性胆红素吸附技术,能有效吸附胆㊃536㊃‘临床荟萃“2019年7月20日第34卷第7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u l y 20,2019,V o l 34,N o .7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红素和胆汁酸,联合治疗组T B i l㊁T B A明显好于单纯组㊂吸附治疗对白蛋白损耗较大,对凝血因子也有部分吸附作用,联合P E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这两种物质,但不能完全补充对白蛋白的损耗,可能会导致两组治疗后A L B的明显差异㊂因P T A损耗较小,其有可能会得到较好的补充,导致两组治疗后P T A的差异并不明显㊂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㊂由于吸附材料及血浆分离器膜的生物相容性有限,会造成吸附柱和血浆分离器破坏血细胞,联合治疗对血细胞的破坏会更明显,导致治疗后P L T下降较单纯P E治疗明显,但是无明显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期待生物相容性更好的吸附材料㊂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表明D P MA S与P E 联合治疗安全可靠㊂综上所述,使用人工肝联合治疗方案,可充分利用各自优势有效治疗肝衰竭㊂本研究表明两种治疗模式均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同时D P MA S +P E联合治疗可改善D P MA S对凝血因子㊁白蛋白的不良影响,减少血浆用量,节约血资源㊂该联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㊂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1):38-44.[2] L i L J,Z h a n g YM,L i uX L,e t a l.A r t i f i c i a l l i v e r s u p p o n s y s t e mi n c h i n a:a r e v i e wo v e r t h e l a s t30y e a r s[J].T h e rA p h e rD i a l,2006,10(2):160-167.[3]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2,5(6):321-327. [4]曹竹君,谢青.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最新进展-定义㊁发病机制及临床管理[J].肝脏,2017,22(7):569-573.[5]李云山,邴强,龚静,等.肝移植供肝来源的现状与进展[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8):157-159.[6]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指南(2016年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6,9(2):97-103.[7] C a r p e n t i e rB.G a u t i e rA.L e g a l l a i sC.A r t i f i c i a l a n db i o a r t i f i c i a ll i v e r d e v i c e s:p r e s e n t a n df u t u r e[J].G u t,2009,58(12):1690-1702.[8]王银银,黄建荣.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研究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14,31(8):509-512.[9]刘月英,黄建荣.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变迁与展望[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7,25(9):646-650.[10]黄建荣.人工肝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应用及展望[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6,24(12):935-927.[11]段钟平.人工肝脏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7-19.[12]王笑笑,黄建荣.人工肝在肝衰竭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9):1847-1854.[13]李荣华,傅蕾,黄燕,等.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1):78-82. [14]张宝文,阳学风,罗湘俊,等.双重血浆吸附㊁胆红素吸附及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12):103-106.[15]李爽,陈煜.血浆紧缺情况下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新模式的探讨[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9):1687-1692. [16]周亚东,杨琳,韩秋风,等.组合型人工肝技术治疗中毒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7,35(1):51-53.[17]李兰娟.肝衰竭与李氏人工肝进展[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7,10(2):91-94.[18]唐娟,邓薇,唐静,等.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㊁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7,16(9):903-906.[19]钟珊,王娜,赵静,等.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吸附治疗提高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8,26(10):744-749.[20]李守娟,王丽,吴蓓,等.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2015,30(7):781-784.[21]高洪.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胆红素吸附血液净化人工肝技术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2018,8(23): 81-83.收稿日期:2019-03-20编辑:王秋红㊃636㊃‘临床荟萃“2019年7月20日第34卷第7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l y20,2019,V o l34,N o.7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血浆置换对药物性肝衰竭治疗效果分析

血浆置换对药物性肝衰竭治疗效果分析

fr rgboc vt ni rgdsoeyaddvlp n【. o du i t a o d i vr n eeomet 】 ai i n u c J
a d c :a n u t e s e t e o n mii g t e p t ni d u s n i d s p r p c i n mi i zn h o e t y r v l a
域均 不 同程度 的使 用化 学物 质 .我们 的 日常生 活 中
无不 与化 学物 质相 接触 .即使无 明确 服药 史也 不能
2 0 , 4 :7 - 8 . 0 3 3 9 4 4 - 5 4
时间 多在 服药 后 的 3 内 .但 也 有 2例 服 药 时 间长 m 达 1年 . 3例为 慢性 药 物性 肝炎 . 另有 2例 发 生在 慢 性 HB V感 染基 础上 . 因此在 临床 工作 中不 能 因为长
期 口服某 种药 物而 排除 其 的肝毒 害性 当今各个 领
维普资讯
药 品评 价 20 0 7年 第 4卷 第 6期

4o 5一
血浆置换对药物性肝衰竭治疗效果分析
陈 立 宇 , 文 雅 , 家桀 , 焱 斌 , 王 卢 刘 王 颖 , 陈木 英 , 余 萍 , 芳 菊 , 藤 冯 萍
( 四川 大 学 华 西 医院 感 染 性疾 病 中 心 , 都 6 0 4 ) 成 1 0 1
[】Wa i B Iisn r i l e n r: h lne n 3 t n P . doy ca c i rij y c a egsa d印 一 ks t v u l
poc e ̄ . oio P to 2 0 ,315 rahs ]T xcl a l 0 53 : . h, - 【】 v n C Wa Ncl git A e . rg po i 4 E a sD , t A ' i l r hD , ta D - rt n t P o- f i 1 u e

血浆置换治疗68例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血浆置换治疗68例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毕 蔓茹 陈立艳
杨 宝山
观察人 工肝血浆置换 术治疗肝 衰竭的临床疗 效及评估其 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 分析 6 例 8
血浆 置换术后患者 自觉 临床症
肝衰竭患者在 内科综 合治疗基 础上应用人 工肝血浆置换 治疗 1 8 5 人次 。通过 比较 治疗前后 患者临床症状 、 功 肝
能、 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 判断临床疗效 , 并观察治疗 中出现的不 良反应 。结果 状均有 不 同程度 的改善 , 血清转氨 酶 、 血清胆 红素显著 下降 , 血酶原 活动度显 著提高 ( < .1 , 凝 P 00 ) 白蛋 白水平 升 高 (< . ) P 00 。治疗 过程 中出现 的不 良反应 , 5 经对症处理 后好转 ,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经人 工肝血浆置换 治疗后 总
型肝炎病毒感染 5 , 型肝炎病毒感染 3 , 例 丙 例 乙型肝炎病毒
重叠甲型肝炎病毒感染 3例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精性肝炎 } 酉
作者单位 10 8 5 0 6哈尔滨市 哈尔滨 医科大学 附属第二临床 医 学 院感染病科 二病房 第一作者 : 王威 男 ,9岁 , 2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感染性疾病的 诊断和治疗工作。E m i d c r ag e@ht icr — al ot . nw i o lo : ow ma . n 通讯作者 : 宝山, — i b0hn ag 2 . m 杨 E mal asayn @16c : o
生存率 7 .3 与对照组 5 .3 L 存在统计 学差异 , 35 %, 33 % ̄较 治疗组早 期及 中晚期 肝衰竭 的患 者生存率 分别为 8 . 75 % 及 6 . 尸 00 )相 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1 %( < . , 1 5 结论
竭治疗效果优于 中晚期 , 安全性好 。

血浆置换分别联合胆红素吸附、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在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对比

血浆置换分别联合胆红素吸附、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在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对比

临床探索血浆置换分别联合胆红素吸附、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在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对比张静1,王小女2,闪海霞3 (1.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系,河南南阳 473000;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针骨系,河南南阳 473000;3.南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科,河南南阳 473000)摘要:目的:对比血浆置换(PE)分别联合胆红素吸附(PBA)、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6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肝功能衰竭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

两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取PE联合PBA治疗,观察组采用PE联合DPMAS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低于对照组,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PE联合DPMAS较PE联合PBA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效果更佳,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且对凝血功能影响小,不增加不良反应。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当肝脏在病毒、酒精、药物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出现肝细胞大量坏死,引起肝功能障碍,导致机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即为肝功能衰竭[1]。

目前临床治疗肝功能衰竭主要以血浆置换(PE)为主,能有效清除患者体内致病物质,但血浆消耗量极大,同时易出现过敏反应[2]。

为了有效利用血浆资源,提高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有效率,PE 联合其他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模式方案已成为研究重点。

为明确不同PE联合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90例肝衰竭患者分别采取PE联合胆红素吸附(PBA)及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治疗,并进行了分析比较。

血浆置换对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

血浆置换对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

t erts f lo mmo i e ee a n d Re ut T ert fciia y tm rv me t nP e t n i ae o da v ob naw r x mie . sl s h aeo l c s mpo i o e n E t ame t n l mp i r
go p (46 ru 8 .%) w s i ic t i e ta a i ot l ru (38 %) ( a g f a l hg rh nt tncnr o p 5 .5 s ni n y h h og P<0 5. f r l m c ag , . )A t a ae h e 0 e ps x n
维普资讯
昆 明 医 学 院 学 报
2 0 ,( ) 3 —11 0 8 1 :18 4
CN 3 一l 4 / 5 o 9 R
J u n lo n n e ia i est o r a fKn mi g M d c lUnv 时间.
血浆置换 P E可显著改善肝功能 衰竭 患者的临床症 状及血生化指 标 ,且安全可行 ,为肝细 胞
的再生赢得宝贵的时间 ,可以作 为临床治疗早 、中期肝功能衰竭 的有效措施 之一 ,且可以为晚期患者行肝脏移 [ 关键词]肝衰竭 ;血浆置换 ;疗效
[ 中图分类号]R 1 [ 5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0 3—4 0 (0 8 1 18—0 7 6 20 )0 —03 4
ca g (E i et e t f ai t wt v ralr. Meh d 5 ai t wt v ralr eern o l h n e P ) nt am n o t ns i l e i e r p e hi f u to s 2P t ns i l e i ew r d m y e h i f u a dv e t t a n go p ( =2 )a dcnrl ru ( =2 )C n et n v rpo c n e p a i ii di o r t t ru / 6 n ot o p / 6 . o vni a l e- rt t g h r y s v d n e me t ' og t ' ol i ei t a w g—

两种血浆分离器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后对血细胞的影响[Word文档]

两种血浆分离器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后对血细胞的影响[Word文档]

两种血浆分离器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后对血细胞的影响关键字:两种血浆分离器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后对血细胞的影响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血浆分离器plasmaflo op-08w和cascadeflo EC-40w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细胞的变化。

方法回顾我院行血浆置换治疗的肝衰竭患者60例,分别采用plasmaflo op-08w和cascadeflo EC-40w 两种血浆分离器,检测治疗前后WBC、RBC、HGB、HCT、PLT的数值。

结果两组治疗后WBC、RBC、HGB、HCT、PLT均有降低。

op-08w�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40w组WBC、RBC、HGB、HC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WBC、RBC、HGB、HCT平均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血浆分离器对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细胞影响不同,血浆置换应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产品。

[关键词] 血浆置换;血浆分离器;血细胞;肝衰竭[] R575.3 [] B [] 1673-9701(2017)02-0089-02Effects of two kinds of plasma separators on blood cells after plasma exchangeLIU Sheng ZHANG QiuluBlood Purifying Center, Sixth People's Hospital of Qingdao, Qingdao 266033,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hanges of blood cells before and after plasma exchange with plasmaflo op-08w and cascadeflo EC-40w. Methods 60 patients who were given plasma exchange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wo plasma separators of plasmafloop-08w and cascadeflo EC-40w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values of WBC, RBC,HGB, HCT and PLT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WBC, RBC, HGB, HCT, PLT were all decrease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p-08w group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5);WBC, RBC, HGB, HCT in EC-40w group were compared 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an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verage valuesof WBC, RBC, HGB and H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after treatment(P<0.05). Conclusion Differentplasma separator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blood cells before and after plasma exchange. Plasma exchange should select the products with good biocompatibility.[Key words] Plasma exchange; Plasmaseparator; Blood cells; Liver failure血浆置换是最为常用的非生物型人工肝,可以暂时替代部分肝脏功能,是肝衰竭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1,2]。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早期肝衰竭临床疗效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早期肝衰竭临床疗效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早期肝衰竭临床疗效作者:刘俊华陈奎生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3期[摘要] 目的分析人工肝血浆置换对于早期肝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疗效。

方法 98例早期肝功能衰竭并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病史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生化指标差异,总结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

结果 98例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缓解率达63.9%,治疗后血胆红素、转氨酶、凝血功能、血氨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归纳总结常见并发症包括心慌胸闷、烦躁、一过性低血压等,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早期肝衰竭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肝脏解毒功能,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人工肝血浆置换;血浆灌流;肝功能损害;肝功能衰竭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37-02众所周知,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和患病率最高的国家,而乙肝病毒感染是致肝功能损害以至肝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

而国外亦有较高的肝功能衰竭发病率,但其与长期酗酒、药物滥用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关系密切[1]。

肝衰竭患者肝细胞大片坏死,肝脏逐步失去合成、毒物代谢功能,常见有低蛋白血症致组织水肿,血氨升高致肝性脑病,凝血因子合成障碍致组织出血以及胆红素、转氨酶升高等。

肝功能衰竭内科治疗效果欠佳,而目前效果最佳的治疗方法为肝移植,但由于技术原因及经济社会因素的阻碍,肝移植很难在基层医院开展。

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可暂时替代肝脏,起到解毒、代谢作用,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我院通过对98例肝功能衰竭患者病史回顾性分析,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取得一定进展,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自2010年12月——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早期肝功能衰竭患者98例。

其中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56.4±8.2岁。

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疗效观察及并发症的护理

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疗效观察及并发症的护理

应 。 临床 表现 轻 者 出 现 皮 疹 、 瘙痒 , 经过 抗过 敏治疗很 快消 失 ; 重度 变态反应 伴或不伴有 皮疹 , 发生寒 战、 喉 头和支气管痉 挛 、 血氧 饱 和 度 下 降 、 呼 吸困难 、 低 血压 、 过敏性休 克等危及 生命 的 严 重 情 况 。防 护 对 策 : ①正 确保 存 血 浆 、 严 格 输 血 制 度 和 药 物 使
关键词 : 肝 衰竭 ; 血 浆 置换 ; 并发症 ; 护理
中图分类号 : R 4 7 2
文献标识码 : C
d o i : l O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 6 4 9 3 . 2 0 1 3 . 2 3 . 0 2 2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4 9 3 ( 2 0 1 3 ) 0 8 B 一 2 4 7 8 — 0 3

247 8 ・
CH I N ESE NU R SI NG RESEARC H A u gus t, 2 01 3 Vo1 .27 No .8 B
血 浆 置换 治 疗 肝 衰 竭 疗 效 观 察及 并 发 症 的护 理。
Ob s er v a t i o n on c u r a t i v e ef f ec t o f pl a s ma e x c h an g e i n t r e at men t o f l i v e r f ai l u r e pa t i en t s an d n u r s i n g c ar e o f c ompl i c at i on s 谢红 燕 , 李 冰, 杨 淑玲
疗后 , 6 2 . 1 6 的病 人 临床 症状 明 显 改善 ; 治疗前后凝 血酶原 活动度较 治疗前 提 高, 血 清 总 胆

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研效果对比

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研效果对比

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研效果对比发表时间:2020-12-18T03:17:54.667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3期作者:杜亚玲[导读] 目的:研究治疗肝衰竭采用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的差异性。

方法:选定90例肝衰竭患者,时间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随机电脑排序分组,命名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5例,其中,参照组实施血浆置换治疗,试验组进行胆红素吸附治疗。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胆红素的变化。

结果:治疗之前,两组血清胆红素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之后,试验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

杜亚玲个旧市传染病医院云南个旧 6610000摘要:目的:研究治疗肝衰竭采用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的差异性。

方法:选定90例肝衰竭患者,时间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随机电脑排序分组,命名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5例,其中,参照组实施血浆置换治疗,试验组进行胆红素吸附治疗。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胆红素的变化。

结果:治疗之前,两组血清胆红素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之后,试验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

结论:治疗肝衰竭采用胆红素吸附治疗更为理想,能够明显的降低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更有利于病情的改善。

关键词: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肝衰竭肝脏作为机体解毒,合成等的重要器官,一旦出现肝衰竭,还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胆红素代谢混乱,高胆红素血症会对中枢系统造成损伤性,并且还会累及肾脏、凝血功能等[1],倘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病情会出现恶化,增加治疗难度。

为了找寻最佳的治疗方式,本文将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肝衰竭患者纳入研究,分析对肝衰竭患者行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性。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次参与实验的患者均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衰竭患者,病历时间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共计例数90例,随机电脑排序分组:参照组(n=45)与试验组(n=45)。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衰竭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衰竭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存活率分别为 9 . 6 .%。f) 23 2 %、 5 3血清总胆红素 ) 高、 升 甲胎蛋白( 高低 、 A 凝血酶原活动度(I ) V' T降 、 A 血清 白蛋 白(l 降低 Ab ) 与血浆 置换 的疗效有关。( P 4 E停止治疗 3 】 d后 , 复查肝功能 、B反弹率 , T 无效组明显高于有效组。结论 年 龄、 临床分期 、 原发病
衷 3 P A与血浆置换疗效 T
再生 能力 下 降 , 体 免疫 功 能紊 乱 , 机 抗病 能力 差 , 合 并症 多 。 并发 症高有 关 。
3 . 2与慢 性肝衰 竭 的临床分期 : 本资 料表 明 。E治疗 P
可 以看 出。 无效 组术前 总胆 红素 明显 高予有 效组 。 差
异非 常显著 (< .1, 组血 浆置换 后胆 红 素清 除无 P 0O )两 显著差 异 .无 效组血 浆置换 后血 清总胆 红 素反跳 明
显 高于 有效组 , 差异非 常显 著(<.1。பைடு நூலகம்P 00)
23疗效 与凝血 酶原活 动(T ) . P A 的关 系 : 表 3 见 。从 表
2结果
为 客观评 价血浆 置换 的疗效 , 本文对 我 院 2 o 0 5年
在 综合 治疗 的基 础上 . 用单 纯 血浆 置换 治疗 2 应 l例 慢性 乙型肝衰 竭病 例 。就 影响其 预后 的相关 因素进
行 分析 。
1材料 与万 法 1 . 例 :0 5年我 科 应 用单 纯 血浆 置 换 治疗 慢 性 1病 20 肝 衰竭患 者 2 例 .诊 断按 2 0 l 0 0年西安 全 国病 毒性
l 4次 , 均 25次 。 平 .
疗 效 。 明显 降低 病死 率 , 可 但其 疗效 报 道 出入 较 大【 l I

重型乙型肝炎凝血酶原活动度检测意义

重型乙型肝炎凝血酶原活动度检测意义

重型乙型肝炎凝血酶原活动度检测意义
范小玲
【期刊名称】《皖南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4(13)2
【摘要】重型乙型肝炎凝血酶原活动度检测意义范小玲,陈有华,余家宽(附属弋矶山医院传染科)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下降是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故为重型肝炎(简称重肝)的诊断依据之一。

我们曾对90例重型肝炎患者PTa值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
【总页数】1页(P126)
【作者】范小玲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0.4
【相关文献】
1.甲胎蛋白、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与血清铁蛋白联合检测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价值 [J], 李四海;袁明娟
2.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及凝血酶原活动度\r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J], 薛永举;杨丽;朱玉;郑海伦;李大鹏
3.甲胎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对HBV相关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J], 李亚萍; 吴凤萍; 刘晨瑞; 李梅; 王文俊; 张欣; 党双锁
4.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变化规律浅探 [J], 罗
凌;邓万玉;彭蕾;张振华;邹桂舟
5.入院时凝血酶原活动度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病死的关系 [J], 王鹏飞;李硕;王瑞鹃;侯瑞田;丁振江;刘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变化规律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究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变化规律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衰竭患者47例,行血浆置换,比较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变化,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治疗后12周时,46.81%的患者好转出院,53.19%的患者病情恶化后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TBIL(P<0.05)和PTA(P<0.05)是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后短期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的3次血浆置换过程中,PTA明显的升高(P<0.05),TBIL在平稳下降,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血清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是影响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指标变化有益于患者的预后康复临床干预。

关键词:肝衰竭;血浆置换;血清总胆红素;影响因素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解毒、分泌以及代谢功能的器官,若受到肝炎病毒或肝毒性物质的感染,易出现肝脏类疾病[1]。

肝衰竭就是各种重型肝脏类疾病发展到终末期表现,临床分为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以及慢性四种,一般表现为黄疸、乏力、腹水、凝血功能障碍以及食欲不振等,严重影响到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功能[2]。

一直以来肝衰竭的死亡率居高不下,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3],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慢性乙型肝炎,由慢性乙型肝炎并发肝衰竭患者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且预后不良。

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肝移植和常规内科综合干预。

其中肝移植治疗肝衰竭临床疗效最佳,但因该方法肝脏资源有限,基层医院无法开展、大部分患者无法承担医疗费用等因素,未能大范围内应用。

常规内科综合干预为保守治疗,以防治并发症和提高免疫力为主,患者死亡率高达70%[4]。

近年来,随着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TPE)的不断发展,在肝衰竭患者上的治疗也略见成效。

TPE是一种体外循环治疗模式,通过体外的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将患者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同时重新补充血浆或代血浆制品,通过清除大分子致病溶质的方法,助患者肝功能恢复,促进体内新陈代谢,维持内环境稳定,短期疗效明显[5]。

本次研究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衰竭患者47例,探究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变化规律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衰竭患者47例,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及分型分期均符合我国2018年修订的肝衰竭诊疗指南,详见表1。

表1 47例肝衰竭患者的基本资料基本项目信息平均年龄(岁)42.6±11.8男性/总人数(例 %)38/47(80.85)临床分型(例 %)ACLF早期14(29.79)中期16(34.04)晚期8(17.02)SA早期2(4.26)LF晚期3(6.38)AL F4早期1(2.13)中期1(2.13)晚期2(4.26)病因分类(例)HBV感染36(76.59)自身免疫性肝病2(4.26)药物及肝毒性物质5(10.64)妊娠性脂肪肝1(2.13)病因不明3(6.38)1.2临床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2018年更新修订的《肝衰竭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对血液制品或肝素等过敏、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精神障碍等所有不能耐受TPE治疗的患者;排除资料不充分患者病例。

1.3方法2.4.1 内科综合治疗47例患者均配合常规的内科基础治疗,如卧床休息,能量营养物质的供给,口服或静脉应用保肝降酶退黄药物,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急慢性HBV感染者予以加用核苷(酸)类似物,辅以补充白蛋白、新鲜血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积极防治并发症,特殊类型的肝衰竭患者可加用激素抗炎等免疫调节治疗。

2.4.2 人工肝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应用NGL XJC2000血液成分分离机以及四川南格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P-1000G血浆分离装置,根据病情治疗频次为1-6次,每天一次,每次置换血浆量1600-2000ml血浆,设置血液流速50-80ml/min,设置血浆分离速度30-50ml/min,首次治疗前需行无菌股静脉导管置管术,妥善固定并叮嘱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每次治疗按照人工肝操作规范常规应用抗凝剂、葡萄糖酸钙等,防止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抽搐及血栓形成等。

治疗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检查置管处有无折损或渗血,观察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

每次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检测肝功能、凝血指标等。

1.4疗效评价(1)所有患者在治疗后12周时的转归情况;(2)所有患者TPE前、后的生化学指标比较:包括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尿肌酐(Cr)、甲胎蛋白(AFP)、白细胞计数(WBC)、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以及TPE次数、单次血浆用量、MELD评分(首次术前3天内),其中MELD计算公式:9.6×ln(肌酐 mg/dl)+3.8×ln(胆红素mg/dl)+11.2×ln(INR)+6.4×病因(病因:胆汁淤积性和酒精性肝硬化为0,病毒等其他原因肝硬化为1)(肌酐:1mg/dl=88.41umol/l; 胆红素:1mg/dl=17.1umol/l)。

(3)比较TBIL清除率、TBIL下降水平、PTA升高水平、PTA升高比。

TBIL下降水平=术前TBIL水平-术后TBIL水平、TBIL清除率=(TBIL下降水平/术前TBIL水平)%、PTA升高水平=术后PTA水平-术前PTA水平、PTA升高比=PTA升高水平/术前PTA。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x±s)描述,组间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所有患者在治疗后12周时的转归情况。

所有入选的肝衰竭患者治疗后12周时的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

生存组:患者好转出院,22/47(46.81%);死亡组:患者病情恶化后死亡,25/47(53.19%)。

2.2所有患者TPE前、后的生化学指标比较单因素法分析生存组和死亡组所有患者的生化学指标相比较,其中TBIL、AFP、PTA以及MELD评分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05,见表2。

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IL(OR:1.353,回归系数:0.258,95%置信区间:0.0075~0.880,P<0.05)和PTA(OR:0.649,回归系数:0.043,95%置信区间:0.483~0.968,P<0.05)是影响两组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后的短期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

表2 所有患者TPE前、后的生化学指标比较(x±s)生化指标生存组(n=22)死亡组(n=25)TPE前TPE后TPE前TPE后TBIL (μ想mol/L)339.15±89.36201.36±87.37$410.36±110.46^294.36±121.46*$Alb28.36±28.35±328.34±3.28.34±3.6(g/L) 3.78.59684Cr (μmol/L )71.35±16.3671.22±15.9971.36±16.2871.24±16.17AFP (μg/L)198.36±16.3639.36±6.30$99.38±15.36^27.36±5.89*$WBC (X109/L)4.99±2.165.35±2.095.43±3.115.32±2.89PTA(%)33.28±7.3925.64±5.38$29.11±9.01^21.37±7.26*$TPE(次)2.61±0.68 2.59±0.55单次血浆量(ml)2493.26±70.382498.46±81.49MELD(分)27.87±4.1935.34±5.11注:与生存组相比,*P<0.05,且^P<0.05;与TPE前相比较,$P<0.05。

2.3 TBIL下降水平、TBIL清除率、PTA升高水平、PTA升高比的变化情况所有患者在3次血浆置换过程中,PTA表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P<0.05),同时TBIL在不断下降,但是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表3 3次TPE后的TBIL、PTA比较(x±s)1次TPE2次TPE3次TPE t PTBIL下降水平(μmol/L)209.9±79.21192.58±80.22178.74±76.831.012.613TBIL清除率(%)42.71±9.2346.42±8.4945.53±11.10.116.963PTA升高水平(%)23.94±10.0115.42±13.2218.18±8.891.842.105PTA升高比(%)105.18±82.3374.14±100.1962.91±50.514.889<0.053讨论肝衰竭具有发展速度快速,并且治疗及预后较为困难,致死率极高的特点[5]。

目前,临床对于肝衰竭的发病机制还尚未有完全明确的报道,但是对于我国比例较高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而言,患者在短时间内可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失代偿,临床表现严重。

因此,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6]。

TPE作为目前肝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为肝脏修复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主要手段是通过清除体内有害因子,补充所需因子和体外物理干预来达到改善机体内环境,减轻肝脏代谢负担的目的,过程中配合抗凝药物,证血浆置换循环的顺利进行[7]。

本次研究显示,47例肝衰竭患者治疗12周时的转归情况显示:有46.81%的患者情况好转出院,53.19%的患者病情恶化后死亡。

与2018年王艳红[8]等人报道的肝衰竭死亡率70%相比,有显著的降低。

本次研究用单因素分析法对生存组和死亡组所有患者的生化学指标进行分析,发现TBIL、AFP、PTA以及MELD评分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05),并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TBIL(P<0.05)和PTA(P<0.05)是影响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疗法后短期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