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九年级北师大版11.5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物理初三北师大版11.5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物理初三北师大版11.5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教学目标①了解我们周围的物体什么属于导体,什么属于绝缘体。
②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能够相互转化。
③明白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教学重点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能够相互转化教学难点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能够相互转化教具预备电源、开关、导线、导体教学过程板题出标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①了解我们周围的物体什么属于导体,什么属于绝缘体。
②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能够相互转化。
③明白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自学指导自己学习课本30——31页内容,独立完成以下问题,能背会尽量背会,时间8分1.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2.如何鉴别导体和绝缘体?3.常见的导体有哪些?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自来水常见的绝缘体有哪些?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漆、空气、纯水、纸4.图11-36有什么规律?5.导体什么原因容易导电?绝缘体什么原因不容易导电?导体中有大量的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内的电荷几乎都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而不能自由移动,自由移动的电荷特别少6.金属依靠导电,酸碱盐依靠导电。
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提问,并精讲以下内容同一种物质的导电性能总是不变的吗?自学检测1.以下物体:铁块、塑料绳、大地、纯净水、汽油、人体、盐水、石墨、玻璃属于导体的是属于绝缘体的是2.酸碱盐的水溶液中的电流是由和的定向移动形成的,金属是靠大量的导电的,在电路中它定向移动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极到极。
当堂训练1.什么原因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流经导体的电流不同呢?2.电阻概念?3.电阻的符号?国际单位是简称用符号电阻的单位除了欧以外,还有进率是多少?4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什么?5什么叫半导体?常见半导体有哪些?半导体材料有哪些应用?当堂检测 1.容易的物体叫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生活中常见的绝缘体有2以下几组物质中,均属于绝缘材料的是〔〕A.塑料、橡胶、陶瓷B干木柴、陶瓷‘海水C玻璃、石墨、纯净水D水银、玻璃、豆油3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空气是绝缘体,任何情况下都可不能导电B只有导体才能做电工材料C纯净的水是绝缘体D水银是不容易导电的4以下情况中,绝缘体不能变为导体的是〔〕A让干木柴变潮湿B把玻璃烧红C让塑料绳变弯D在纯水中加入食盐5.电工师傅站在干燥的木凳上检查教室内的电路,他发生触电事故。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设计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概念。
了解常见物质的导电性能,能够列举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实例。
掌握影响物质导电性能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经历对不同物质导电性能的比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概念及特点。
影响物质导电性能的因素。
2、教学难点理解物质导电的微观机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电池、灯泡、导线、开关、金属片(如铜片、铁片)、塑料片、橡胶棒、玻璃棒、石墨棒、半导体材料(如硅片)等。
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器设备,如电灯、电视、电脑等,提问学生这些电器设备能够正常工作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电的传输)接着展示一段电线,提出问题:为什么电线能够导电,而其他一些物质却不能?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2、讲授新课(1)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将电池、灯泡、开关和导线连接成一个简单的电路,分别将金属片(如铜片、铁片)、塑料片、橡胶棒、玻璃棒接入电路中,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能够使灯泡发光的物质(如金属片)是导体,不能使灯泡发光的物质(如塑料片、橡胶棒、玻璃棒)是绝缘体。
介绍半导体的概念,如硅、锗等材料,其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2)常见的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实例。
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常见的导体有金属(如铜、铝、铁等)、人体、大地、盐水等;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等;常见的半导体有硅、锗、砷化镓等。
北师大版课标初中物理九年级《简单电路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课标初中物理九年级简单电路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所带班级有学生46人,大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浓厚,但女生普遍不爱动手参与操作。
3.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重点是导体、绝缘体、电阻及其单位。
教学难点是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我们周围的物质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②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知道哪些物质属于导体,哪些物质属于绝缘体。
②通过探究的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
(3)情感、态度的价值观:通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5.教学难点分析6.教学课时:1课时7.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导电吗?2.学生发表见解,并说明依据。
3.讲述:刚才,同学们对物体是否导电进行了预测,并说明了其导电的依据,但我们根据生活经验预测的结果还需要经过实验的检验。
接下来,我们要进行验证。
怎样验证物体是否导电?4.学生分组交流。
5.教师出示出课件:简单的电路连接(课件背景,配以优雅的音乐,学生自动地安静下来)。
提问:大家先看这里。
见过吗?如果在电池盒中放入电池,灯泡就会(发光),哪位同学能够说说小灯泡为什么亮起来了?出示电工剪刀,将电路中的电线剪断。
提问:现在我们用电工剪刀将电路中的电线剪断,灯泡会(不亮)?都同意小灯泡会熄灭吗?我们来看看。
(演示剪断电线)哪个同学能说说小灯泡现在为什么灭了?有什么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我们把它接一接,让它重新亮起来,好不好?我们来连连看,是不是这样的?(师接亮小灯泡)。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5《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WORD教案2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5《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WORD教案2教案二【课题】: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2.了解常见的导电物质。
3.能够通过实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实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实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材分析】:通过本课时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并归纳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实验装置:戏剧电路模型实验盘、电线、电池、电灯等实验物质:纸夹、铜钉、酒精灯、铁棒、水、木头块、铝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二、实验前准备: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活动的目的和步骤,并让学生观察实验装置。
三、实验过程:1.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实验盘制作戏曲电路模型,让学生了解电路中的电流是如何传输的。
2.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实验装置和实验物质。
让学生按照实验活动的步骤进行实验。
3.学生团队完成实验后,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并观察、记录和归纳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四、实验结果分析: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2.学生使用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比较,得出结论。
五、小结:教师总结本课的内容,并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实验结果和正确的实验步骤。
【课堂延伸】1.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来进一步探究其他物质的导电性能。
2.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来检验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
【课后作业】1.思考:为什么有些物质能够导电,而有些物质不能导电?2.整理: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时的实验活动,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并通过实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不过,由于实验活动的时间有限,有些学生在实验中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能力。
所以,在后续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的实验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1.6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1)
兆欧(MΩ)、千欧(kΩ)
1MΩ=103kΩ=106Ω
电阻这个单位有多大?你知道一些常见电阻阻值吗?
手电筒中小灯泡电阻:
几欧——十几欧
白炽灯电阻:几百欧——几千欧
人体正常电阻:104欧——105欧
人体潮湿电阻:103欧以下---
演示实验:正常和潮湿两种情况下人体的导电情况
因此,我们用潮湿的手去触摸用电器会更危险
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
教学难点
对转换法的理解、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
仪器材料
四节电池、电路示教板、金属棒、铅笔、水、盐水、橡皮、塑料尺、陶瓷、玻璃、油、220V的电路板、灯泡内的玻璃芯、酒精灯、火柴
板书设计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一、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容易导电
金属、石墨、酸碱盐溶液、人体、大地、湿木、
酸碱盐溶液……
问:为什么导电能力不一样?
二、电阻(resistance)
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电阻符号:R
3.国际单位:欧姆(欧):Ω
在此,简单介绍一下欧姆:
欧姆是德国物理学家,曾长期从事数学和物理的教学工作,同时还致力于科学研究.欧姆是一个很有天才和科学抱负的人,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自己动手制作仪器.发现了我们后面将要学习到的欧姆定律.
观看动画模拟
-----一定标准--------辩证思想
知识扩展
问:同一物质的导电能力是一成不变的吗?
教师演示实验:
玻璃加热后导电;
空气被击穿;
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一、教案主题: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什么是导电性,以及导电性的概念。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导电性的概念,以及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导电性的概念。
2.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五、教学准备:1. 导电性实验器材:金属丝、石墨、盐水、柠檬、气球等。
2. 实验记录表格。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述示例: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将观察和分析金属丝、石墨、盐水、柠檬、气球等物质的导电性能,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二、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导电性,以及导电性的概念。
2. 实验一:金属丝的导电性实验。
将金属丝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二:石墨的导电性实验。
将石墨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三:盐水的导电性实验。
将盐水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5. 实验四:柠檬的导电性实验。
将柠檬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6. 实验五:气球的导电性实验。
将气球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7.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8.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导电性的概念和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三、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2. 请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进行导电性实验,并简要说明原因。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教学,学生对导电性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16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电阻的意义、单位及电阻器.
3)会区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了解半导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绝缘体是相对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用运动变化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难点:知道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玻璃、碳棒、导体、盐水、灵敏电流表、酒精灯、纯净水、
五、教学过程。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案(教学设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2.通过探究,感知导体和绝缘体相互转化的条件;
3.通过教师演示实验,体会半导体受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讨论、课堂检测等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实验方法,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学习者分析
31’16’’
考察学生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加深印象
分别从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举例说明
教师演示人体潮湿和干燥时的导电性能
微课演示玻璃加热变成导体
学生举例
观察思考
提炼结论
超级链接、
随机图片生产器
淡出
三、为什么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32’40’’-
34’43’’
微观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问题
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北师大版
章节
第十一章
第6节
学时
1学时
年级
九年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能解释导体导电的原因和绝缘体不容易导体的原因。
2、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运
思考回答并问题
单元格放大
无限克隆
一、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一、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02’00”-
16’30”
16’30”
17’42”
17’45’’-
18’39’’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电路第六节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北师大版.doc
第十一章简单电路第六节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一、教学背景分析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导线入手,学生通过探究鉴别生活中各类物质的导电性能,从而引出导体和绝缘体,再进一步建立电阻的概念。
通过半导体材料应用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对改善人们生活的作用,从而使他们意识到科学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态度和渗透安全用电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三学生,对于导体、绝缘体和电阻的概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物质导电性的微观解释和电阻概念并不太了解,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现象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了解生活中什么物体属于导体,什么物体属于绝缘体。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了解物质导电性能的微观解释。
3.通过演示实验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由此树立辩证看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实验探究物体导电性的过程。
2. 导体、绝缘体、电阻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和原因。
对于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以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
在探究不同导体导电性不同的基础上,可以提出为什么不同的导体接入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不同的问题,引出导体电阻的概念,这样安排可以增强学生对电阻概念的感性认识。
在引入电阻概念后,对电阻的单位及换算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不同形状的电阻有个初步认识。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丰富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教学引入情境1:教师展示几段不同类型的导线,当场剖开,可看到外面的塑料外套和里面的金属丝。
问题:为什么绝大部分导线都是这样设计?能不能换一下,用塑料或橡胶做内导线,金属做外套?这样会有什么问题产生?引出:物体的导电性及用电安全,为下面的实验设计做准备。
(新)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公开课(教案)
六、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们周围的物质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2.知道电阻的意义、单位及电阻器。
3.初步了解半导体的特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知道哪些物质属于导体,哪些物质属于绝缘体。
2.通过探究的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识别;电阻及其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对导体和绝缘体的微观本质和电阻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钢尺、木棍、橡皮、玻璃、开关、电流表、电源、盐水、导线假设干等。
新课引入观察一根带绝缘皮的导线,提问:它的内部是什么物质?外面包的又是什么物质?为什么这样制作呢?学生观察导线,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并交流。
知识点一认识导体和绝缘体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是不同的,用什么方法可鉴别哪些物质容易导电,哪些物质不容易导电呢?学生观察桌面上摆放的物体,思考鉴别它们的导电能力的方法,小组讨论交流。
2.按照教材P67图11-57的实验装置,鉴别桌面上物质的导电性能。
在A、B两点之间分别接入钢尺、木棍、橡皮、玻璃和盐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小灯泡的明暗情况。
3.引导学生对鉴别的物质按导电能力分类,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将钢尺和盐水接入电路,小灯泡发光,电路中有电流。
说明这些物体容易导电,我们把它们叫作导体。
将木棍、橡皮、玻璃接入电路,小灯泡不发光,电路中没有电流。
说明这些物体不容易导电,我们把它们叫作绝缘体。
教师总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叫半导体。
常见的半导体有:锗、硅、砷化镓等,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
4.常温下一些物质的导电性能。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一章第六节《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第十一章第六节《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包括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和电阻的概念三部分内容。
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教材突出了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从我们身边的物体开始认识,最后归纳出什么属于导体,什么属于绝缘体。
本节安排学生实验探究活动,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会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学会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初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的例子,但是有些还是靠猜测的,需要实验来检验。
学生不知道导体能导电的真正原因,而且这一知识是微观的无法通过实验直接看到,于是需借助多媒体动画来模拟展示。
三、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哪些物质属于导体,哪些物质属于绝缘体。
(2)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3)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电阻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及单位间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1)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2)实验探究人体,大地是导体。
(3)自制仪器实验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相互转化。
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从身边的物体出发,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能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去研究问题。
(2)能在实验及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安全意识。
能力目标: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导体和绝缘体;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并提高转化能力和应用意识。
知识目标:(1)能认出我们周围的物体什么属于导体,什么属于绝缘体。
(2)能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3)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五、教具准备自制荧光棒检测电路、发声器等实验仪器,多媒体课件。
九年级物理 11.5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课前准备一、新课标学习要求1.知识与技能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知道电阻的意义、单位及电阻器.会区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半导体.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绝缘体是相对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用运动变化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整体感知1.导体和绝缘体(1)定义(2)常见种类(3)应用(4)相对性2.电阻(1)定义(2)物理意义(3)单位(4)电阻器3.半导体(1)特点(2)常见的种类教材知识全解一、导体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2.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电荷能从导体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的地方.在金属导体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在酸、碱、盐水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正、负离子.二、绝缘体1.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在绝缘体内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也就是说,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中缺少自由电荷.注意(1)理解容易导电与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在金属导体中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大量自由电子.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电荷,称为正、负离子;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被称为束缚电荷.由此可见,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里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中几乎没有自由电荷.(2)正确理解酸、碱、盐的水溶液.酸、碱、盐本身来讲,绝大多数都是绝缘体,它的正、负电荷是不能自由移动的,但当把这些绝缘的酸、碱、盐溶入水中后,这些酸、碱、盐的阴阳离子在水中是可以自由移动的.因此酸、碱、盐的水溶液是导体.三、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有可能导电变为导体.例:(1)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而在高温下达到红炽状态时,它就变成导体了.(2)纯净的水是绝缘体,而含有杂质的水是导体.(3)干燥的空气是绝缘体,而夏天打雷闪电时两块云层之间的空气就不再是绝缘体,而是导体了.在用电工具或装置上,要防止它导电,需用绝缘体.如电工钳、电工刀、螺丝刀、导线等,在它们不同的部位都安装了绝缘体;而要利用它导电就需装上导体,如测电笔的笔头、电线的金属丝等.所以,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良好的电工材料.注意正确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导体和绝缘体是根据导电能力来区分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仅仅在于“容易”和“不容易”导电,而决不能理解为“能”和“不能”导电,这是由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变为导体的,例如用白炽灯中的玻璃柱嵌的两根导线(如图11-5-1所示)A,B接到电路,小灯泡是不会发光的,这表明玻璃柱上的玻璃是绝缘体,然后在玻璃柱下方用酒精灯加热,当玻璃柱的温度升到一定温度后小灯泡将会发光,这表明玻璃加热后,由绝缘体变为导体了.四、电阻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2.符号:国际上通常用字母R 来表示导体的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注意在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的产生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例如在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要受到正电荷的阻碍作用;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受到的阻碍作用,都称作电阻.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1Ω的物理意义是: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 ,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 ,这段导体的电阻就是1Ω.即:1Ω=A V 11.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欧(k Ω)、兆欧(M Ω),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M Ω=103k Ω 1k Ω=103Ω说明一般金属导体温度升高几度或十几度时,电阻值变化不超过百分之几,通常我们可以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在初中阶段,如果不加说明,温度变化对电阻值的影响不计.注意正确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它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一段导体,它的长度、横截面积,组成材料是确定的,在温度确定时,它的电阻是一定的,也就是说导体的电阻由导体自身情况决定,不管这个导体是否连入电路,是否有电流通过,也不管两端的电压是否改变,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电阻)总是存在的.无电流通过时,这种阻碍作用仅仅是没有体现出来而已.典型例题精析题型Ⅰ 面向全体 双基巩固例1 下列都是导体的是( )A.铁、陶瓷、玻璃B.石墨、油、大地C.塑料、干木材、橡胶D.水银、人体、大地 分析:A 中陶瓷、玻璃是绝缘体,B 中油是绝缘体,C 中三种物质均为绝缘体;只有D 中三种物质都是导体.答案:D例2 有人说,导体善于导电,对我们是有用的;而绝缘体不善于导电,对我们是没用的,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分析: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是同等重要的电工材料,电线芯线用金属来做,因为金属是导体,容易导电;电线芯外面包上一层橡胶或塑料,因为它们是绝缘体,能够防止漏电,对我们也是有重要用处的.答案:不正确,导体和绝缘体同等重要.题型Ⅱ生活·物理·社会例3 如果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白炽灯点亮时的电阻比它熄灭时的电阻要 .分析:制约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多种,它们是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与材料,还有温度.尽管我们通常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对于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导体的电阻也越大.同学们要注意,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是这样的,并非对所有的导体.白炽灯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发光的,当电流流过白炽灯灯丝的时候,灯丝发热,达到白炽状态,温度当然要比熄灭时高得多.因此电阻在灯点亮时比熄灭时要大些.答案:大些课后小结一、知识梳理课本“作业”答案略。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1章第6节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课题: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们周围的物质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2.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3.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知道哪些物质属于导体,哪些物质属于绝缘体。
2.通过探究的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已经知道在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电现象,但不是很了解。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因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和分析能力都非常的薄弱,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很难理解,如: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电阻的概念对他们的思维构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在讲解这些概念时,要特别注意引导方法。
【教学重点】辨别导体和绝缘体,电阻的概念。
【教学难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学生电源,小灯泡、开关各一个,金属夹两个、导线几根,钢尺、塑料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PPT播放:观察导线,可以看到它的内部是金属线,而它的外面包上了一层塑料或橡胶。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二、实验探究,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按照本节教材上的图连接电路。
合上开关,在两金属夹A和B之间依次连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钢尺、塑料尺、铁丝、镍铬丝、木棍、橡皮、玻璃、盐水等)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及电流表示数。
学生演示探究过程,并在黑板中板书出实验数据,其他同学完成“学案”中的任务一教师引导总结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
将钢尺、铁丝、镍铬丝、盐水等接入电路,电路中有电流,表明这些物体容易导电,我们把它们叫作导体。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六节《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物质样本和实验器材。学生需要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1.使用万用表测量不同物质的电阻,记录数据。
(4)理论讲解:讲解半导体导电性能的原理,结合实际应用,如二极管、三极管等,使学生了解半导体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
(5)巩固提高: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6)总结反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不同物质导电性能的理解,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风格,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掌握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特点;学会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并能根据测量结果判断物质的导电性能。
5.思考题: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以下思考题:
a.为什么在高电压环境下,人体会成为导体?
b.解释为什么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器件中具有广泛应用?
c.请举例说明绝缘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使他们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九年级《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教学设计
3.教学内容:
a.小组讨论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差异,分析其原因。
b.探讨生活中的导电现象,如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等。
c.分享学习心得,总结影响物质导电性能的因素。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1.必做作业:
a.完成课本后的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计算题,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b.结合生活中的导电现象,写一篇小论文,阐述不同物质导电性能差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不少于300字。
c.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标注出各部分的导电性能,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
2.选做作业:
a.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新型导电材料的研究进展,撰写一篇科普短文,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2.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究新知识。
3.教学内容:简要介绍导电性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电路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讲解导体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差异。在此基础上,介绍影响物质导电性能的因素,如电子云、离子等。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演示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3.教学内容:
a.导体的定义和分类,如金属、酸碱盐溶液、石墨等。
b.绝缘体的定义和分类,如塑料、橡胶、玻璃等。
c.影响物质导电性能的因素,如电子云、离子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展开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教学方法:采用课堂练习、个别辅导等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说课稿一、教材类型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二、实验器材探究不同物质导电性能演示仪(自制)、酒精灯、打火机三、实验改进要点在本节中,首先,在检测物质的导电性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微笑的脸引出问题,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自己创新实验。
传统的实验,实验物质较少,且导电性能和绝缘性能的排序不能得出,直接讲授给学生,学生很难信服,存有顾虑。
因此,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实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实验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归纳。
在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逐渐渗透由实验得出规律的科学方法。
实验创新点一:多个实验整合化,三项实验合为一个装置,本实验装置可完成:探究不同物质导电性能实验、导体绝缘体转化实验、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实验三个实验。
实验创新点二:过程平面展示化,实验过程平面展示,便于学生观察。
实验创新点三:实验物质多样化,实验物质由课本上的5种变为了19种,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
实验创新点四:现象展示多元化,实验想象通过声、光、数据三维展示,便于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原理电压恒定时,接入容易导电的物体,则电流大,接入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则电流小。
五、实验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能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
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⑵过程与方法:学习根据要求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⑶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接受自然界是物质的,是多样化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本节内容的重点确定为:探究不同物质导电性能,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的辨析;难点确定为:根据实验结果汇总排序。
六、实验教学过程1.设问猜想生活中那些物质容易导电?那些物质不容易导电?人体能不能导电?给出一些常见物质,让学生猜想那些物质容易导电?那些物质不容易导电?。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 六、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_9
《11-6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让学生对物体的导电性能有所了解,是学习物理的需要,更是走向社会安全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本节内容实验难度不大,所以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交流讨论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水平上。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理解了电流、电压,有了一定的连接串、并联电路的基础,所以本节课实验应放手让学生动手,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及团队意识。
三、教学过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电阻的意义、单位及电阻器.
3.会区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理解绝缘体是相对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水平、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用运动变化的眼光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科学思维的水平点重点:辨别导体和绝缘体,电阻的概念
(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及酸、碱、盐的水溶液)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水)
常用的电工材料:
观察现象:接不同的导体,小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电阻(R):
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防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小试牛刀:
下列材料,既是晶体又是绝缘体的是(
A.塑料;B冰;C陶瓷;
下列情况中,绝缘体不能变成导体的是。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11.5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导学案
100Ω=_____kΩ=_____MΩ;15 kΩ=______Ω=_______MΩ;7.8 MΩ= ______kΩ=_____Ω
5.(拓展题)为了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的导电性能好坏,小春同学连接了如下图所示的电路,其中A、B两个接线柱是用来接人待测物质的。
(1)实验中,应保持电源的_______不变;
(2)要比较物体导电性能的强弱,可通过观察图中的______来判断;
(3)在A、B两点间分别接入甲、则导电性能好的是____物质。
2、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教材图,请认真分析后写出其中的三条规律:(小组讨论)
4、电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____表示。
3.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绝缘体有电阻,导体没有电阻B.导电性能好的导体电阻小
C.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D.导体的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
4、实验表明,在通常情况下,玻璃是,但玻璃在受热发红后会变成,这个事实说明绝缘体与导体之间绝对界限,当条件发生改变时就可能发生转变。
2、思考同一物质的导电能力是一成不变的吗?
教师演示实验: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1.5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目标①了解我们周围的物体什么属于导体,什么属于绝缘体。
②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③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教学重点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教学难点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教具准备电源、开关、导线、导体
教学过程
板题出标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①了解我们周围的物体什么属于导体,什么属于绝缘体。
②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③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自学指导
自己学习课本30——31页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能背会尽量背会,时间8分
1.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如何鉴别导体和绝缘体?
3.常见的导体有哪些?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自来水
常见的绝缘体有哪些?
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漆、空气、纯水、纸
4.图11-36有什么规律?
5.导体为什么容易导电?绝缘体为什么不容易导电?
导体中有大量的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
绝缘体内的电荷几乎都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而不能自由移动,自由移动的电荷很少
6.金属依靠导电,酸碱盐依靠导电。
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提问,并精讲下列内容
同一种物质的导电性能总是不变的吗?
自学检测
1.下列物体:铁块、塑料绳、大地、纯净水、汽油、人体、盐水、石墨、玻璃
属于导体的是
属于绝缘体的是
2.酸碱盐的水溶液中的电流是由和的定向移动形成的,金属是靠大量的导电的,在电路中它定向移动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极到极。
当堂训练
1.为什么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流经导体的电流不同呢?
2.电阻概念?
3.电阻的符号?国际单位是简称用符号电阻的单位除了欧以外,还有进率是多少?
4.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什么?
5.什么叫半导体?常见半导体有哪些?半导体材料有哪些应用?
当堂检测
1.容易的物体叫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
,生活中常见的绝缘体有
2.下列几组物质中,均属于绝缘材料的是()
A.塑料、橡胶、陶瓷 B干木柴、陶瓷‘海水
C玻璃、石墨、纯净水 D水银、玻璃、豆油
3.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绝缘体,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导电
B 只有导体才能做电工材料
C 纯净的水是绝缘体
D 水银是不容易导电的
4.下列情况中,绝缘体不能变为导体的是()
A让干木柴变潮湿
B 把玻璃烧红
C让塑料绳变弯
D在纯水中加入食盐
5.电工师傅站在干燥的木凳上检查教室内的电路,他
发生触电事故。
板书设计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2.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3.你有哪些感想?
教学反思本节课体现了“转换法”的研究思想。
因此引入设计了一个小型生日会,从中引出本节课的研究思想。
本节课有学生的动手实验,让学生从身边的东西出发,启发学生的探索,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验证;也有教师的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效果好,学生兴趣非常浓,常常为一些实验现象而惊叹,急于知道其中的道理。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