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日变化规律及原因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①
地面性质 北半球大陆 北半球海洋 气温最高月 7月 月 8月 月 气温最低月 1月 月 2月 月
②年较差及其影响因素 年较差及其影响因素: 其影响因素 (1)纬度(太阳高度变化) )纬度(太阳高度变化) (2)海陆 ) (3)气候(天气) )气候(天气) (4)地形 ) (5)植被 ) 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陆地大于海洋 晴天大于阴天 平原大于山区 裸地大于绿地
影响日较差的因素 (1)纬度(太阳高度变化) 随纬度增高而减小 )纬度(太阳高度变化) (2)海陆 ) 陆地大于海洋 (3)气候(天气) )气候(天气) 晴天大于阴天 (4)地形 ) 平原大于山区 (5)植被 ) 裸地大于绿地
日较差问题分析: 日较差问题分析: 天气(云层)或大气密度, 天气(云层)或大气密度,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作用,晚上大气逆辐射。 作用,晚上大气逆辐射。 如青藏高原日较差大分析
例: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大气多年平均热量收入和 支出年内变化示意图,回答: 支出年内变化示意图,回答:
热量收入
1)曲线A表明了_____年内变 1)曲线A表明了_____年内变 曲线 _____ 化,这种变化趋势与____ 这种变化趋势与____ 的变化一致; 的变化一致;正午太阳高度
热量支出 气温 2)曲线B表明了_____年内变化,这种变化趋势与______ 2)曲线B表明了_____年内变化,这种变化趋势与______ 曲线 _____年内变化 的变化一致; 的变化一致; 盈余 3)阴影 反映了近地面空气热量_____ 阴影C _____, 3)阴影C反映了近地面空气热量_____,所以此时段内平 均气温呈_______趋势; _______趋势 均气温呈_______趋势; 上升 亏损 4)阴影 反映了近地面空气热量___________ 阴影D ___________, 4)阴影D反映了近地面空气热量___________,所以此时 段内平均气温呈__________趋势; __________趋势 段内平均气温呈__________趋势; 下降 5)曲线 曲线A 的两个交点E 5)曲线A、B的两个交点E、F表明当地近地面空气的热量 ____, ______、_____出现的时候 ____ 它们分别是一年内______ 最高温出现的时候。 最低温 收支平衡,它们分别是一年内______、___温年较差图” ,回答: .(16分 北美洲平均气温年较差图” 回答: 16
高考地理复习(课件)气温专题(气温变化规律、影响气温的因素)
11
(2020·天津等级考·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兴义与铜仁相比,冬季气温高,夏季气温低,分析其形成原因。 兴义比铜仁纬度低,冬季获得太阳辐射量较大(正午太阳高度更大,昼长更长); 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所以兴义气温较高。夏季,两地获得太阳辐射量相近(兴 义正午太阳高度更大,昼长较短);但兴义海拔较高。所以兴义气温较低12。
17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温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中7月份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并指出图中1月等温线向 北弯曲的主要原因。
7月份等温线走向大体呈东 北—西南走向,并且由东南向 西北气温逐渐降低。
图示区域位于大兴安岭东 侧的平原地带,受冬季风影响 较小,所以1月份气温较同纬 度两侧区域高。
18
气温专题
1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P59 (1)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 度、昼夜长短)。(2)大气自身条件(天气、大气透明 度、大气密度)——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有关。(3)下垫面状况(海陆分布、洋流、地形)。 (4)人类活动——森林、水库、城市等影响大气温 度和下垫面。
2
2.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 化
北半球 南半球
太阳辐射最强 正午12时 6月
12月
气温最高 14时
大陆上7月 海洋上8月
大陆上1月 海洋上2月
气温最低 日出前后
大陆上1月 海洋上2月
大陆上7月 海洋上8月
依据
热量传递 过程是太 阳→地面
→大气
问:一年中,陆地与海洋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分别出现的时间不 同的原因是?
5
气温的时间变化
气温的时间变化午热晨凉、冬寒夏暑,这是气温随时间变化的一般规律。
随着地球以一日为周期的绕轴自转和以一年为周期的绕太阳公转,某一地区所接受的太阳辐射的数量就出现以日、年为周期的变化,从而导致气温的昼夜(日)和季节(年)变化。
气温昼夜变化它是指气温以一日为周期的有规律变化。
气温日变化的特点是,一天当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两点钟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
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
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
日出以后,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地面净得热量,温度升高。
此时,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大气吸收了地面的长波辐射,气温也上升。
到了正午,太阳辐射达到最强,气温也随之上升。
此后,太阳辐射强度虽然开始减弱,但地面得到的热量仍比地面长波辐射推动的热量还要多,地面储存的热量仍在增加,所以地温继续升高,气温也随着升高。
到午后一定时间,由于太阳辐射的进一步减弱,使地面得到的热量开始少于推动的热量,地温开始下降。
地温的最高值就出现在地面热量由储存转为亏损、地温由上升转为下降的时刻。
这一时刻通常在午后一小时左右。
随后,由于地面热量不断地亏损,气温便逐渐下降,一直下降到清晨日出之前地面储存的热量减至最少为止。
所以,最低气温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而不是在半夜。
由此看来,一昼夜间气温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接受太阳辐射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地面的热量收支,即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的数量和向外放射的地面有效辐射的数量之差。
如收入多于支出,则地面储存的热量增加;反之,则减少。
同时还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地方,每一天的气温日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但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又不是前一天的简单重复。
因此,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气温季节变化它是指气温以一年为周期的有规律的变化。
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由于气温的高低取决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多少,地面储存热量最多的时期,就是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储存热量最少的时期,也就是气温最低值出现的时间。
24节气气候变化规律
24节气气候变化规律立春:白昼逐渐变长,气温回暖,人体血液代谢旺盛。
雨水:降水增多,气温回升快容易导致春困。
惊蛰:天气回暖,雨水增多,气候变化大。
春分:昼夜平分,气候温暖潮湿,关节炎进入多发期。
清明:气温回暖,阳气升腾,高血压进入多发期。
谷雨:气候以晴暖为主,早晚时冷时热,易发生神经痛。
立夏:连续五天日均气温达22度以上标志着夏季到来。
小满:气温明显升高,气候潮湿容易发生皮肤病。
芒种:天气湿热,是一年中人最懒散的时候。
夏至:天气炎热,人体阳气最旺,适合治疗冬季疾病。
小暑:热浪袭人,时有暴雨光顾,消化道疾病多发。
大暑:酷热多雨,容易中暑,暑热夹湿常使人食欲不振。
立秋:气候渐变,人体仍感觉燥热难忍。
处暑:暑热余威明显,但气温开始慢慢转凉。
白露:暑气渐消,白天气温适宜,夜间气温较低。
秋分:逐渐昼短夜长,每场秋雨都会带来明显降温。
寒露:热冷交替明显,人体阳气渐退,阴气渐生。
霜降:天气时有反复,人体逐渐感觉季节的肃杀和萧瑟。
立冬:气温迅速下降,人体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来维持体温。
小雪:天气常是阴冷晦暗,抑郁症病情容易加重。
大雪:气温持续降低,哮喘进入高发期。
冬至:冷空气活动频繁,人体阴气较重。
小寒:常有寒潮暴发,会带来剧烈降温,易发生冻疮。
大寒:冷空气刺骨,气候相当寒冷,心血管疾病高发。
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
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高中地理之气温
气温一、气温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二、气温的时空变化1、气温的时间变化(1)日变化①最高:地方时14时左右。
(因为太阳辐射把热量给地面,地面辐射把热量给大气需要一个过程。
)最低:日出前后。
②日均温:把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测得的气温相加再除以4。
③气温日较差及其影响因素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影响因素:1)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阴天气温日较差)。
2)地形(凹地气温日较差>凸地气温日较差),如山谷气温日较差高于山顶气温日较差。
原因:低凹地形,通风不良,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处,且受地面影响较大。
凸地因风速较大,且与四周大气接触广,受地面影响小,温差小。
特殊:大尺度高原山地,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海拔高,空气密度小,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降低,晚上保温作用弱。
3)海陆即下垫面比热容(陆地气温日较差>海洋气温日较差)。
4)纬度(低纬度地区气温日较差>高纬度地区气温日较差)。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日变化越小,日较差越小。
5)季节(中纬地区:夏季气温日较差>冬季气温日较差)。
原因:太阳辐射日变化夏季比冬季大得多。
低纬地区太阳辐射日变化随季节变化很小,极地地区冬有极夜、夏有极昼,两地太阳辐射日变化随季节影响变化不大,日较差不大。
6)植被(裸地气温日较差>绿地气温日较差;沙土日较差>粘土日较差;深色土日较差>浅色土日较差)。
(2)年变化①气温最高与最低月份温馨提示1)地面储热,因此年内气温最高和最低值落后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月份1~2个月。
2)南半球相反。
3)海洋延后一个月。
(海洋热容量大,增温降温慢)②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均温最高值与月均温最低值之差。
1)随纬度升高年较差变大,因为太阳辐射年变化随纬度增大而增大。
赤道附近,昼夜几乎相等,最冷月和最热月热量收支相差不大,年较差很小。
极地地区,昼夜长短变化大,冬寒夏凉,年较差大。
气温日变化规律及原因
气温日变化规律及原因
气温日变化是指相邻两天的气温差异。
在同一地点,每天的气温都会有所变化,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么,气温日变化的规律和原因是什么呢?
规律:
气温日变化的规律是昼夜温差。
在白天阳光照耀下,地表温度升高,晚上失去阳光的照射,地表温度逐渐降低,这就是昼夜温差。
昼夜温差的大小受许多因素影响,如气候、季节、地形、海拔高度等。
原因:
气温日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日辐射量的变化
太阳辐射量是地球上所有气象现象的源头和决定因素。
白天太阳光照耀地表,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大大增加,导致地表温度上升;而晚上太阳光照射停止,地表失去外界辐射能源的补充,因此导致温度下降。
2. 地表特性的不同
地表的特性不同,反射、吸收和辐射能力也不相同,进而导致气温的日变化不同。
比如干燥的沙漠地区,地表的反射能力很强,会使白天的温度很高,但晚上温度下降很快;而湿润的绿洲地区,地表的吸收能力很强,白天温度不会很高,但晚上降温也不会太快。
3. 大气环流和云量的影响
大气环流和云量对气温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风会带来气团的运动和混合,降低地表温度的日变化;而云层能够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使白天温度不太升高,晚上温度不太下降。
综上所述,气温日变化的规律和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了解气温日变化的规律和原因,对于我们正确预测天气、合理安排生产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气温在白天和晚上会有明显的变化
为什么气温在白天和晚上会有明显的变化?
气温在白天和晚上会有明显变化是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能
量收支不同导致的,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日照和太阳辐射:白天太阳高悬在天空中,地表受到太阳直射辐射的能量较多,导致地表温度升高。
而夜晚太阳下落,地表不再受到太阳的辐射,导致地表温度逐渐下降。
辐射和对流:在白天,地表受到太阳辐射的加热,地表温度升高,随之,地表上的空气也被加热,产生对流。
这使得热量在大气中被输送和混合,导致了地表和大气的温度分布较为均匀。
而在夜晚,地表失去太阳辐射加热后,地表向上散发热量,导致地表温度下降,地表下的空气也随之冷却,形成温度梯度,导致大气中的对流减弱。
地表和大气的热容量:地表和大气的热容量不同,地表的热容量较小,所以在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加热后,地表温度容易上升,而夜晚地表向大气散发的热量较多,导致地表温度较快下降。
相比之下,大气的热容量较大,其温度变化速度较慢。
综上所述,白天和晚上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辐射和大气循环的影响不同,导致地表和大气的能量收支不同而引起的。
影响气温日变化、年变化的因素
影响气温日变化、年变化的因素一.气温的时间变化:取决于地面储热量的多少,落后于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1.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
天气因素也会影响到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幅度。
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晴天>阴天。
一天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称为气温日较差。
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
如果某地一天之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大,即日较差大,说明该地气温的日变化大。
较大的气温日较差,白天温度高,有利于植物有机质的制造;夜间温度低,可以减少植物的呼吸损耗,利于植物营养物质的积累,使果实饱满,瓜果含糖量高。
气温日较差的大小与地理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和天气状况等因素都有关系。
①纬度:低纬度地区日较差大,高纬度地区日较差小。
气温的日较差随纬度升高而减小的原因是:纬度较高地区的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②天气状况:一般地,晴天日较差大,阴天日较差小;如柴达木盆地较干燥,多晴少雨,白天日晒,增温急剧,夜间地面辐射强,降温快,其日较差就比较大;而在多阴雨的藏东南地区,白天增温不大,夜间云层低,地面辐射相对较弱,降温少,所以日较差较小。
③季节:夏季气温日较差大,冬季气温日较差小。
原因是: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白昼较长。
④地形地势:凹地日较差大,凸地日较差小。
原因是: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陆地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又因风速较大,湍流交换强,再加上夜间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交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
⑤海拔高度:高海拔地形区日较差大,低海拔地形区日较差小。
如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烈,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因此即使是在冬季,在阳光下也会感到温暖如春;到了夜晚,由于空气稀薄、水汽所含杂质少,地面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夜晚温度很低。
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
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1.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一天中气温变化规律,主要由大气得到热量(地面辐射)和失去热量(大气辐射) 的差值决定。
地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大气(对流层)的热量直接来着地面。
(1)太阳辐射:最强时为当地地方时12时。
(2)地面辐射:当地地方时为12点时,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大于地面损失的辐射热量,地面热量盈余,地面温度仍在升高。
当地地方时大约午后1点左右,地面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地面温度为一天中最高值。
(3)大气温度:当地地方时大约午后2点左右,地面已经通过辐射、对流、湍流等方式把热量传给大气,此时气温达到最高值。
随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热量持续亏损,地面温度不断降低,气温随之也不断下降。
至日出后,地面热量山亏损转为盈余的时刻,地面温度达到最低值,气温也随后达到最低值。
因此气温最低值总是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规律由于地面吸收、储存、传递热量的原因,气温在一年中的最高、最低值,也并不出现在辐射最强、最弱的月份,而是有所滞后。
3.全球气温水平分布规律(1)气温从低纬向各纬递减。
太阳辐射是地面热量的根本来源,并山低纬向高纬递减。
受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影响,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
(2)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南半球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海洋比北半球广阔,气温变化和缓。
(3)北半球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
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
同一纬度的陆地与海洋,热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冷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即"热高冷低”。
(4)7月份,世界值热的地方是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炎热中心,1月份,西伯利亚是全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大陆上。
二、等温差线1、气温的日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
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全球变暖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持续上升, 主要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 气候变化。
极端气候事件
长期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高温、 干旱、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的频 率和强度增加。
区域性差异
长期气温变化在不同地区表现出 差异性,受海洋、陆地、地形等 多种因素影响。
02
气温的分布
纬度与气温的关系
总结词
纬度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存在显著差异。
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气温差异
总结词
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气温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大陆性气候的温差较大,而海洋性气候的温差较 小。
详细描述
大陆性气候地区由于大陆的保温作用较弱,白天和夜晚的气温变化较大,温差较大。而海洋性气候地 区由于海洋的保温作用较强,白天和夜晚的气温变化较小,温差较小。此外,大陆性气候地区的夏季 温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而海洋性气候地区的温度变化相对较小。
根据气温变化趋势,调整农作物 种植结构,选择耐寒或耐热的品 种,以适应气候变化。
02
改进农业技术
03
发展设施农业
采用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等农业 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 的适应能力。
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创造适 宜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减轻气温 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城市规划与建设
优化城市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降 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气候环境。
系统等多种因素影响。
一年内的气温变化
季节性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太阳直射点在 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导致不同地区在 不同季节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 形成季节性气温变化。
年温差
一年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间的差 值,通常夏季高于冬季,年温差大小 受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多种因素 影响。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总结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
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1.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
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 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总结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的变化
1、气温:大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2、气温的观测:百叶箱(人工观测在8时、14时、20时、2时各进行一次),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3、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的日较差。
(2)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陆地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各点连在一起组成的线。
2、判读:
(1)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的差异。
)
(2)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等温线图中等温线稀疏,表示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密集,表示气温差别大。
)
(3)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3、世界气温的规律
A:纬度因素: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递减;
B:海陆因素:同纬度气温随着海陆的不同而不同。
夏季:陆高海低;冬季:海高陆低。
(陆高海低夏、海高陆低冬)
C.地形因素:同纬度的气温随着海拔的不同而不同。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第四节 -第五节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3)等温线南北排列:气温水平分布随纬度而异;
等温线东西排列:气温水平分布随海洋而异。
(二)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的分布
1、1月海平面气温分布特征: 1)在北半球等温线比较密集,水平气温梯度较大;南半球比较稀疏。 2)等温线并不于纬圈平行。北半球的等温线大陆部分,凸向赤道; 在海洋上凸向极地。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大,因而等温线平直。 3)地球各经线上平均最高气温各点的连线称为热赤道。热赤道并不在 赤道上,而在赤道以北。冬季在5—100N。
湍 流 混 合 层
形成:
图中AB是气层原来的气温分布,气温 的直减率比干绝热小。 经过湍流混合以后,气层的温度分布 接近于干绝热直减率。
A A A A| T | 空气上升使得上部空气比周围空气温度低,混合结果使得上部降温(由D 到 D );空气下沉使得下部空气比周围空气温度高,混合结果使得下部升温(由 | A到A ); 气温的直减率变为A D,在湍流混合层上部DE层形成逆温层。
|
(三)平流逆温
形成:
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作用,愈接近冷表 面降温愈多,而上层空气受地面影响很小,于是出现逆温现象。
Z
暖平流
冷表面 T
(四)下沉逆温
形成:
由于空气的下沉压缩而形成的逆温,称为下沉逆温。 C h1=500m,h2=600m,h3=200m
γ
d
D t1=80C t2=100C
4)地球极端最低气温出现的地区称为冷极。南半球冷极在南极;北半球
冷极一个在格陵兰岛,一个在西伯利亚东部地区。
2、7月海平面气温分布特征: 1)在北半球等温线较冬季比较稀疏,水平气温梯度较小;南半球 水平梯度较大,等温线较夏季密集。 2)等温线并不于纬圈平行。北半球的等温线大陆部分,凸向极地; 在海洋上凸向赤道。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大,因而等温线平直。 3)北半球夏季热赤道在200N附近。 4)南半球冷极在南极;北半球冷极出现北极地区。
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
气温得时空变化规律1、气温得日变化规律一天中气温变化规律,主要由大气得到热量(地面辐射)与失去热量(大气辐射)得差值决定。
地面得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大气(对流层)得热量直接来着地面。
(1)太阳辐射:最强时为当地地方时12时。
(2)地面辐射:当地地方时为12点时,地面获得得太阳辐射热量大于地面损失得辐射热量,地面热量盈余,地面温度仍在升高。
当地地方时大约午后1点左右,地面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地面温度为一天中最高值。
(3)大气温度:当地地方时大约午后2点左右,地面已经通过辐射、对流、湍流等方式把热量传给大气,此时气温达到最高值。
随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热量持续亏损,地面温度不断降低,气温随之也不断下降.至日出后,地面热量由亏损转为盈余得时刻,地面温度达到最低值,气温也随后达到最低值。
因此气温最低值总就是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得年变化规律由于地面吸收、储存、传递热量得原因,气温在一年中得最高、最低值,也并不出现在辐射最强、最弱得月份,而就是有所滞后。
3、全球气温水平分布规律(1)气温从低纬向各纬递减。
太阳辐射就是地面热量得根本来源,并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受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影响,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
(2)南半球得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南半球物理性质比较均一得海洋比北半球广阔,气温变化与缓。
(3)北半球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
同一纬度得陆地与海洋,热得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冷得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即“热高冷低”。
(4)7月份,世界值热得地方就是北纬20-30大陆上得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就是全球炎热中心,1月份,西伯利亚就是全球得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大陆上。
二、等温差线1、气温得日变化(1)气温得日变化一天中气温随时间得连续变化,称气温得日变化。
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与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气温时间分布特点
气温时间分布特点气温是指某个时刻、某个地点的空气温度,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时间,其温度变化都有特定的规律和分布特点。
一、气温的日变化特点气温在一天当中的变化是十分显著的,一般来说,气温的极值都出现在早晨和傍晚,而在中午的时候,气温则是最高的。
这是因为,在一个晴朗的夏日中午,太阳直射到地球时,光线垂直于地面,能量的输送速率最高,地表温度也随之升高,从而使空气温度也上升。
但是当太阳的光线倾斜照射到地球时,照射面积变小,能量输送速率也减少,导致温度下降。
同时,在晚上,由于地面没有了阳光的照射,又会导致温度的下降。
季节是指一年四季中不同的时期,气候和温度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我国,冬天的温度相比夏天是要低很多的,这是由于地球每年旋转时,其轨道有一定的偏心率,使它靠近太阳的时候会更热,而远离太阳的时候则会更冷。
所以,当地球靠近太阳时,我们就进入了夏季,此时的气温也相应地升高;而当地球远离太阳时,我们就进入了冬季,气温也相应地下降。
同时,在我国南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不同的,南方地区温暖湿润,冬季较短夏季较长,夏季的高温和潮湿常常给人以“闷热”的感觉;而北方地区气温较低,夏季较短冬季较长,经常是长时间的寒冷天气,给人以“冷冰冰”的感觉。
长时间的观察发现,气温随着年份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
在我国,气温的年变化呈现出以纬度为基础的明显分区特点,北方相对于南方,温度的年较差要大很多。
一般来说,随着年份的变化,气温也会有一定的波动,有时会出现异常升高或异常降低,如气候变暖等。
总之,气温的时间分布特点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因此,对其变化趋势的正确把握和预测,可以帮助人们科学的进行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温日变化规律及原因
气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的一个气象要素,而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也是人们经常观察和研究的一个现象。
一般来说,气温日变化呈现出昼夜差异明显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白天温度较高,晚上温度较低。
那么,气温日变化的规律和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气温日变化的规律与地球的日运动有关。
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每天白天和晚上的时间长度是不同的,而在白天,太阳的光线照射到地面,使得地表和地下的物质受到热量的影响而温度升高。
而在晚上,太阳光线的照射减弱甚至消失,地表和地下的物质会因为缺乏外界热源而逐渐降温,导致气温下降。
其次,气温日变化的规律还与气体热力学原理有关。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速度也会增加,进而导致气压的增加,这会促使大气运动产生,使得热量在大气中传递和分布。
因此,白天气温升高主要是因为太阳的光线照射使得地表和地下物质吸收热量,而同时也因为大气运动带动热量的分布,使得地表温度逐渐升高。
而晚上,由于太阳光线的消失,地表和地下物质因为缺乏外界热源而逐渐降温,同时由于大气运动减弱,热量分布不均,导致气温下降。
综上所述,气温日变化的规律和原因主要是受到地球日运动和气体热力学原理的影响。
这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气象预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