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恶性肿瘤临床路径

子宫恶性肿瘤临床路径

引言

子宫恶性肿瘤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指的是发生在子宫内膜、子宫肌层或子宫颈等部位的癌症。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子宫恶性肿瘤可分为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和子宫颈癌等多种类型。子宫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本文将介绍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路径,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临床路径概述

临床路径是指在特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医生和患者根据以

往的诊疗经验和实践,总结出的一种规范化的诊疗流程。通过临床路径,可以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环节进行统一管理,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疾病诊断: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

果的综合分析,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子宫恶性肿瘤。常见的

诊断方法包括妇科检查、B超、宫颈涂片、子宫刮片等。

2.病情分期:根据病变的大小、深度和扩散情况,将

子宫恶性肿瘤分为不同的临床分期。常用的子宫癌分期系

统有FIGO分期系统和TNM分期系统。

3.治疗方案选择:根据子宫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分

期和患者的整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

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4.治疗过程管理: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恶性肿瘤指标和治疗反应等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进行辅助治疗。

5.康复和随访: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制

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并安排定期的随访。通过随访,对患

者进行长期的病情监测和及时干预,防止复发和转移。

治疗方案选择

子宫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选择既要考虑病理类型和分期,还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生殖需求等因素。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1.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基础,

特别是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肌瘤的患者。根据病变的类型和分期,手术切除可包括子宫切除、卵巢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等。

2.放疗:放疗是通过利用高能射线杀灭肿瘤细胞,阻

止其生长和扩散的治疗方法。对于早期子宫癌和高危分期子宫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可以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或单独的治疗手段。

3.化疗: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灭肿瘤细胞的治疗方

法。化疗可用于子宫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术前缩小肿瘤尺寸和术后预防复发等。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顺铂、紫杉醇等。

4.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利用特定的抗癌药物靶向作

用于肿瘤细胞,阻断其生长和扩散的治疗方法。对于某些

特定类型的子宫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中的伴有HER2高表达,可以选择使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康复和随访

子宫恶性肿瘤的康复和随访工作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复发非常重要。康复工作主要包括恢复身体功能、心理辅导和生活方式的调整等。

1.恢复身体功能:子宫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可能对患

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手术后的恢复、化疗的副作用等。通过合理的康复训练和康复措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功能。

2.心理辅导:子宫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对患者

的心理会带来很大的冲击。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治疗信心,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

3.生活方式调整:在康复阶段,患者需要调整自己的

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和作息等。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4.定期随访:子宫恶性肿瘤的随访周期视病情而定,

一般为3-6个月一次。通过定期随访,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情况和病情变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干预。

结论

子宫恶性肿瘤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妇科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提高患者存活率至关重要。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治疗效果。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康复和随访,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复发和转移。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路径,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卵巢癌临床路径

卵巢癌治疗(初治)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卵巢癌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2020)等。 1.症状:早期一般无症状。晚期主要症状为腹胀、盆腹部肿块、腹水、恶液质、下肢疼痛水肿等。 2.体征: (1)腹部检查可触及肿块或是大网膜饼,腹水征阳性。注意检查腹股沟、锁骨上、腋下等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 (2)妇科检查(有性生活者行三合诊,无性生活者行肛诊)可触及盆腔肿块,可为一侧或双侧,多为囊实性,表面凹凸不平,活动受限,盆腔及道格拉氏窝可触及无痛质硬结节; 3.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妇科彩色多普勒超声、盆腔或腹腔CT或MRI,有条件者可选择性行PET/CT检查; (2)血清肿瘤标记物,包括CA125、HE4、ROMA指数、CEA、CA19-9、CA72-4、AFP、β-HCG等。 (3)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腹水或胸水细胞学检查;腹腔镜检查活检或细针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拟诊早期

卵巢癌应避免细针穿刺进行诊断,防止肿瘤破裂导致肿瘤腹腔内播散。对于晚期巨块不适合手术者,细针穿刺活检是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必要手段)。 (4)必要时行胃镜、肠镜检测,排除消化道来源恶性肿瘤。 (5)基因检测:术后进行胚系和体细胞BRCA1/2和HRD 检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NCCN卵巢癌临床实践指南》(2020)等。 1.妇科超声、盆腔/腹腔CT或MRI提示为卵巢肿瘤。 2.腹水或胸水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 3.患者一般情况可耐受手术,无手术禁忌证。 4.术前评估可行分期手术或满意的细胞减灭术。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卵巢癌(ICD 10:C56)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9天。

妇产科临床路径分析

妇产科临床路径分析 妇产科临床路径是指在诊断某种疾病或进行某种手术治疗时,根据患者特征和临床表现,设定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的治疗流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和患者满意度的一种管理方式。下面将对妇产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路径进行分析。 一、宫颈癌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路径在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术后和随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 早期筛查和诊断: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对于预防和降低宫颈癌发病率至关重要。临床路径中包括了宫颈抹片检查、宫颈刺激试验和宫颈组织活检等相关检查。临床路径的设置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评估患者的宫颈癌风险,并尽早发现异常。 2. 治疗方案选择:宫颈癌的治疗方案选择取决于病变的分期和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因素。临床路径中会根据国际标准对不同分期的宫颈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手术切除、放化疗等。临床路径的设置有助于医生进行个体化治疗选择,并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3. 术后和随访:宫颈癌手术后的康复和随访是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临床路径中会规定术后护理、术后复查和随访频率等内容,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并进行长期随访。

举例:张女士,50岁,通过人流检查发现宫颈异常细胞,经过妇产科专家的评估,确定进行宫颈组织活检,并确诊为宫颈癌早期。根据临床路径,张女士接受了宫颈锥切术,并术后进行了放化疗。术后,张女士按照临床路径的要求进行了康复护理和定期复查,并保持了长期随访。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随访,张女士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二、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良性肿瘤,临床路径在诊断、手术治疗和术后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诊断:临床路径中包括子宫肌瘤的常规检查,如盆腔超声、MRI等。临床路径的设置有助于医生确定肌瘤的大小、数量和位置,评估患者的症状以及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2. 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保留子宫的手术和切除子宫的手术。临床路径中会根据患者的年龄、子宫大小和症状等情况,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如子宫肌瘤较大的患者可能需要行子宫切除术,而对于年轻女性,可以选择较为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临床路径的设置有助于规范手术操作,减少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 3. 术后管理:子宫肌瘤手术后的术后管理涉及到术后康复和随访,包括恢复期住院护理、术后用药和定期复查等。临床路径的制定可以帮助医生明确术后护理、术后恢复时间和术后随访

47宫颈癌(腹腔镜联合的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

宫颈癌(腹腔镜联合的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临 床路径 一、宫颈癌(腹腔镜联合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宫颈癌(ICD-10:C53)Ⅰa1—Ⅱa期,可具备直接手术指征。 行腹腔镜联合的阴式全子宫切除术。(ICD-9-CM-3:68.510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等。 1.症状:接触性阴道流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等。 1.手术方式:腹腔镜联合的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腔镜或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C53 宫颈癌疾病编码。

2.FIGO分期:Ⅰa1—Ⅱa期 3.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盆、腹腔超声,泌尿系统超声,胸部X片或胸部CT,心电图。 (5)宫颈HPV检测 (6)肿瘤标记物(血SCCA、血CA125等) (7)宫颈分泌物培养 (8)盆腔MRI或CT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超声心动图、心、肺功能测定,排泄性尿路造影、PET-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妇科五种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 行子宫切除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痛经、月经量增多等。 2.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 3.辅助检查:盆腔B超及血CA125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巴氏涂片; (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的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8天。

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临床路径及表单

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临床路径 一、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内膜恶性肿瘤(ICD10:C54.100),行手术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等。 1.症状:异常子宫出血或分泌物异常; 2.体征:妇科检查可触及正常或增大子宫 3.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等。 1.手术:根据组织学病理类型、肿瘤分化、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等行相应范围手术。 2.手术路径:经腹或经腹腔镜手术。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疾病编码ICD10:C54.10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8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血型; (3)尿常规; (4)肝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电解质; (5)凝血功能; (6)血HIV; (7)血梅毒检查; (8)血乙肝五项+血丙肝检查; (9)CA125; (10)心电图; (11)胸部X线检查; (12)超声:腹部超声+妇科超声; (13)盆腔MRI或CT。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超声心动图、心、肺功能测定,

排泄性尿路造影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间。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用药时间为3-7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8 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根据病情选择腰、硬联合麻醉; 2.手术内置物:皮肤钉合器的应用,引流管等;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泵的应用、抗菌药物 4.输血(包括所有血液制品):视术中情况而定; 5.病理:冰冻及石蜡切片,必要时免疫组化。 (九)术后住院恢复5-8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尿常规、电解质; 根据情况选择:凝血功能等 2.广泛子宫切除术拔除导尿管后需测残余尿量; 3.术后用药:静脉营养、补液、镇痛、止吐、电解质等; 4.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根据病情适当延长、更换。

子宫肌瘤手术临床途径

子宫肌瘤手术临床途径 一、子宫肌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肌瘤(ICD) 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ICD);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ICD)(二)诊断依据。 根据《妇产科学》第七版(5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1.病史:①月经改变:为最常见症状。月经周期缩短、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持续性或不规则性阴道流血等;②有明显压迫症状:肌瘤压迫膀胱出现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2.体征:①肌瘤较大,子宫增大超过妊娠12周大小,质地坚硬,形态不规则;②肌瘤生长迅速,有恶变可能;③粘膜下有蒂子宫肌瘤,特别已位于宫口内或突出于子宫颈口以外者。 3.辅助检查:子宫增大,凹凸不平隆起,浆膜面、肌壁间或突向宫腔的肌瘤回声图像。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妇产科学》第七版(5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1. 子宫肌瘤诊断明确: (1)子宫增大,子宫≥妊娠子宫2½月; (2)症状明显并继发贫血。 2.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不需保留生育功能或肌瘤生

长迅速、疑有恶变者。 3.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或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根据疾病的性质、宫颈残端癌的发生机率、年龄因素等诸多因素进行恰当的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D25子宫肌瘤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合并有附件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Ⅱ期以上或宫颈癌Ⅰb 期以上者不宜单纯全子宫切除术;伴有急性盆腔炎症。(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及相关的生化检查;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五项、丙肝、艾滋病、梅毒);(5)胸部透视,心电图; (6)超声检查; (7)宫颈细胞学检查; (8)阴道清洁度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选择:

子宫肌瘤临床路径表

子宫肌瘤临床路径表 1. 引言 本文档提供了子宫肌瘤的临床路径表,旨在帮助医生和病人了解子宫肌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2. 概述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肿瘤,多发于育龄期妇女。临床上常见到的症状包括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下腹坠胀感等。 3. 诊断 子宫肌瘤的诊断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 3.1 临床症状:结合病人反映的临床症状,如月经异常、下腹坠胀感等,进行初步判断。 - 3.2 影像学检查:通过超声波、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观察到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和数量,进一步确认诊断。 - 3.3 病理学检查:对于影像学检查存在争议的病例,可考虑进行病理学检查,获取更精确的诊断结果。

4. 分级 子宫肌瘤根据其位置、大小和数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个分级: - 4.1 子宫壁肌瘤:位于子宫壁内。 - 4.2 子宫腔肌瘤:位于子宫腔内。 - 4.3 子宫蜕膜下肌瘤:位于子宫蜕膜下。 - 4.4 子宫蜕膜内肌瘤:位于子宫蜕膜内。 - 4.5 子宫外肌瘤:位于子宫外。 5. 治疗 针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包括: - 5.1 观察:对于无不适症状或症状轻微的子宫肌瘤,可选择观察,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 5.2 药物治疗:适用于轻度症状的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促排卵剂、黄体酮、长效受体激素释放剂等。 - 5.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症状或合并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包括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剥除术等。

6. 结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肿瘤,诊断主要通过临床症状、影 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观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根据子宫肌瘤的分级,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以上是子宫肌瘤临床路径表的概述,供医生和病人参考。具体 的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制定,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决策。

子宫颈癌临床路径表单(2009年版)

子宫颈癌临床路径表单(2009年版) 文档简介 本文档为2009年版的子宫颈癌临床路径表单。该表单用于指 导医务人员在诊断和治疗子宫颈癌时的工作流程,旨在提供一致的 临床路径和标准化的诊疗方案,以确保患者能够接受到最适合的治疗。 表单内容 该表单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患者信息:记录患者的个人资料和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等。 2. 临床诊断:详细描述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包括体征、症状、检查结果等。 3. 病理诊断:记录病理科对患者组织标本的检查结果和诊断。 4. 影像学检查:列出患者进行的各种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CT扫描等。

5. 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分期结果,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6. 随访计划:规定患者治疗后的随访计划和频次,用于监测疗效和预防复发。 使用方法 医务人员在诊断和治疗子宫颈癌时应遵循该表单的指导。在诊断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况填写表单的各个部分,并记录相关的检查结果和诊断信息。在确定治疗方案时,根据表单提供的建议进行选择,并在表单上标注具体的治疗措施和计划。在治疗后的随访过程中,按照表单上规定的随访计划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状况和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使用该表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该表单仅适用于2009年版的子宫颈癌临床路径,如果有更新版本的表单,请及时使用最新版。

2. 每位患者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医务人员应根据具体患者的 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表单仅供参考。 3. 表单中的部分治疗方案可能存在风险和副作用,请在与患者 充分沟通后再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结尾 子宫颈癌临床路径表单(2009年版)是一个用于指导诊断和治疗 子宫颈癌的工具,能够提供一致的临床路径和标准化的诊疗方案, 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应对该疾病。医务人员在使用该表单时应注意 更新版本和个体化的诊疗需求,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合适的治疗。

子宫肌瘤临床路径管理 (1)

子宫肌瘤临床路径管理 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管理住院流程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ICD10:D25) 经腹行子宫全/次全切除术(ICD9CM-3:68.39/68.49) 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1.病史:月经紊乱、尿频、排便困难等; 2.体征:子宫增大、质硬; 3.辅助检查:B超检查(必要时CT或盆腔核磁检查)。 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1.子宫肌瘤诊断明确,有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 2.无手术和麻醉禁忌症。 3.术前化验齐全。 4.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时间:≦11天。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25子宫平滑肌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术前准备3天,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ABO+RH) 2.尿常规 3.便常规 4.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 5.凝血功能 6.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甲肝、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7.心电图 8.胸部X光片 9.盆腔超声检查,必要时腹部超声检查 10. TCT 11.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阴道清洁度检查) 12.其他:据需要选择,如肿瘤系列(CA125、HCG等) 抗生素用药选择:第一、第二代头孢及甲硝唑或替硝唑预防性用药时间5天。 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

1.麻醉方式:请麻醉科医师会诊,腰硬联合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必要时全麻。 2.术中用药:止血药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必要时。 4.病理:石蜡切片、术中冰冻(必要时)。 术后住院恢复≦7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抗生素(见前);维生素C、B6(3天);黄芪等补气扶正注射液(3天);健脾理气中药(2~6天);对症治疗用药(必要时)。 出院标准: 1.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 2.体温正常,伤口愈合良好。 3.相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2.住院后突发其他意外情况,需进一步检查、观察明确诊断及治疗,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临床路径及表单

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临床路径及表 单 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临床路径标准流程如下: 一、适用对象 首次诊断为子宫内膜恶性肿瘤(ICD10:C54.100)并需 要手术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和《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等,诊断依据包括症状、体征和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 三、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根据《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和《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等,选择手术治疗方案,包括手术范围和手术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必须符合子宫内膜恶性肿瘤诊断,ICD10编码为C54.100. 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治疗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8天 必须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HIV、血梅毒检查、血乙肝五项、血丙肝检查、CA125、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腹部超声、妇科超声和盆腔MRI或CT。根据病情需要,还可 以进行超声心动图、心、肺功能测定和排泄性尿路造影等。 七、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用药时间为3-7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8天 手术采用全麻或根据病情选择腰、硬联合麻醉。手术内置物包括皮肤钉合器和引流管等。术中用药包括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泵的应用和抗菌药物。输血(包括所有血液制品)根

据术中情况而定。病理检查包括冰冻和石蜡切片,必要时进行免疫组化。 九、术后住院恢复5-8天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尿常规和电解质,根据情况选择凝血功能等。 1.在广泛子宫切除术后,需要拔除导尿管并测量残余尿量。 2.术后需要使用静脉营养、补液、止痛、止吐、电解质等 药物。 3.预防性抗菌药物需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XXX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 菌药物的选择,根据病情适当延长、更换。 出院标准。 1.伤口需要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3.不需要辅助放、化疗。 变异及原因分析。 1.如果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化疗路径(肿瘤内三科)

.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子宫内膜癌(ICD-10:C50.9)已经手术完全性切除,需行术后辅助化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子宫内膜癌治疗指南2011年第一版》、《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中国子宫内膜癌临床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子宫内膜癌手术史; 2、符合子宫内膜癌完全性切除标准; 3、病理报告证实为子宫内膜癌。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子宫内膜癌治疗指南2011年第一版》、《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中国子宫内膜癌临床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标准住院日:6天 五、路径标准: 适合于第一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术后,有以下高危因素:肿瘤细胞分化差(G3);或病理见脉管侵犯;或分期为III期、IV期经减瘤手术的患者; 六、化疗前准备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细胞分析+凝血四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 2、血型鉴定、住院生化、免疫3项、乙肝两对半(根据患者意愿酌情选择); 3、心功能7项、血脂分析(≥35岁)、CEA、CA125、动脉血气分析(必要时) 4、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心脏彩超 5、腹部、盆腔B超或MRI(初次及疗效评价时) 6、骨ECT+骨密度测定(初次及疗效评价时) 7、PET-CT(必要时) 七、化疗方案: 紫杉醇 175mg/m2 iv drip d1 卡铂 AUC=5iv drip d1 q3W ×6程 七、出院标准:化疗后一般情况好,血液学、心、肝、肾毒性≤II级。 八、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影响化疗的合并症,化疗前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感染、肝肾功能差等并发症,需要延长治疗时间; 3、检查结果未及时完善(包括检查结果未出、未能确诊病例); 4、患者及家属未能及时配合诊断和治疗。

宫颈锥切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妇科)及表单

宫颈锥切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CINIII级];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II级;宫颈上皮内肿瘤,II级;子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I级;宫颈上皮内肿瘤,I级;宫颈恶性肿瘤;子宫颈恶性肿瘤(D06.900x002;N87.100x002;N87.101;N87.000x002;N87.001;C53.900;C53.900x001),行宫颈锥切日间手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妇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临床表现:接触性阴道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或无症状而体检发现。 (二)辅助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宫颈活检。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妇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宫颈病变(鳞状上皮内病变或宫颈鳞癌IA1期)经宫颈活检诊断成立。 (二)患者有意愿积极手术。 (三)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严重器质性疾病,能够耐受手术。 手术治疗:宫颈锥切术。 四、标准住院日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一)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子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CINIII级];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II级;宫颈上皮内肿瘤,II级;子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I级;宫颈上皮内肿瘤,I级;宫颈恶性肿瘤;子宫颈恶性肿瘤诊断代码(D06.900x002;N87.100x002;N87.101;N87.000x002;N87.001;C53.900;C53.900x001)。 (二)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血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七、手术 (一)麻醉方式:静脉麻醉或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二)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三)输血:通常无需输血。 (四)病理:石蜡切片明确诊断。 八、术后恢复 (一)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而定。 (二)术后用药: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 〕43 号)执行。

子宫恶性肿瘤复发化疗临床路径(2021年版)

子宫内膜恶性肿瘤临床路径化疗 (系统性化疗路径2021年版) 一、子宫内膜恶性肿瘤临床路径(系统性化疗)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恶性肿瘤维持性化疗(Z51.103),第二诊断为子宫内膜恶性肿瘤(ICD-10:C54)的晚期(FIGO分期Ⅲ-Ⅳ期)或复发患者需系统性化疗;或第一诊断为恶性肿瘤术后化疗(Z51.101),第二诊断为子宫内膜恶性肿瘤(ICD-10:C54)患者,术后病理为特殊病理类型或存在高危病理因素需术后辅助化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Staging Classifications an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Gynecological Cancer》(FIGO Committee on Gynecologic Oncology,The Third Edition)和(或)最新版NCCN指南。 1. 子宫内膜恶性肿瘤诊断明确。 2. 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病理存在高危病理因素或特殊病理类型,需行辅助化疗或肿瘤治疗后复发(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影像学发现明确肿瘤病灶/病理、细胞学证实)行系

统性全身化疗。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Staging Classifications an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Gynecological Cancer》(FIGO Committee on Gynecologic Oncology,The Third Edition)和(或)最新版NCCN指南,对于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系统性化疗建议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卡铂/紫杉醇,顺铂/多柔比星,卡铂/多西他赛等,具体方案可参考内膜癌规范系统性治疗部分。 (四)标准住院日≤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恶性肿瘤维持性化疗(Z51.103),第二诊断为子宫内膜恶性肿瘤(ICD-10:C54)的晚期(FIGO分期Ⅲ-Ⅳ期)或复发患者需系统性化疗;或第一诊断为恶性肿瘤术后化疗(Z51.101),第二诊断为子宫内膜恶性肿瘤(ICD-10:C54)患者,术后病理为特殊病理类型或存在高危病理因素需术后辅助化疗。 2. 患者存在需行化疗的治疗指征。 3. 无化疗绝对禁忌征。 4.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

宫颈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宫颈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一、宫颈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宫颈癌(ICD-10:Z51.00211)行放射治疗。 1.对术后存在高危因素的病例,应推荐行术后同步放化疗。 2.对Ⅰa2、Ⅰb2期无生育要求、Ⅱa2、Ⅱb期或者Ⅱb期以上的宫颈癌,应推荐同步放化疗。 3.对Ⅰa1期伴有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不可耐受手术的宫颈癌放疗或放化疗综合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Staging Classifications an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Gynecological Cancer》(FIGO Committee on Gynecologic Oncology,The Third Edition)。 1.病史: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接触性阴道出血等。 2.妇科检查提示。 3.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Staging Classifications an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Gynecological Cancer》(FIGO Committee on Gynecologic Oncology,The Third Edition)以及《肿瘤放射治疗学(第四版)》等。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6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Z51.00211,宫颈癌疾病编码。 2.无放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放射治疗前准备。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肿瘤标志物(SCC、CA125); (4)凝血功能+D二聚体; (5)胸片、心电图; (6)免疫十项; (7)全腹部增强CT或MRI扫描或PET-CT; (8)腹部超声检查。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超声心动图、肺功能 (2)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 (3)ECT骨扫描; (4)颈胸部CT检查; (5)乙肝DNA检查; (6)临床需要的其他检查项目。

妇科临床路径汇总

妇科临床路径目录(5) 1、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2009年版) 2、卵巢良性肿瘤(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临床路径(2009年版) 3、宫颈癌(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临床路径(2009年版) (2009年版) 4、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下或开腹输卵管切除术或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临床路 径(2009年版) 5、子宫平滑肌瘤(行经腹子宫全/次全切除术)临床路径(2009年版)

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 N80.003) 行子宫切除术(ICD-9-CM-3: 68.3/68.4/68.5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症状:痛经、月经量增多等。 2. 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 3. 辅助检查:盆腔B超及血CA125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 2. 手术途径: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符合ICD-10 N80.00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2. 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巴氏涂片; (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 2.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检查, 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