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小学数学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最高境界。所以数学教师必须用数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和自身的情感艺术去感染和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
一、以新课导入艺术萌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的导入虽然占很少的时间,但能起到先声夺人,扣住学生心弦从而激发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作用。为了萌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我常从“疑、趣、情”三字人手。
1.以疑激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这样思
维也就应运而生。
例如:我在讲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这节课时,先出示这两种图形,让学
生想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
有的同学用割补法把这两个图形合起来比较,还有的同学用“1”平方厘米
的单位进行测量。我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想办法,开动脑筋的同时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操场的面积,中国土地的面积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
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求它
们的面积呢?
疑问萌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知识的探求。
2.以趣激欲
数学本身就蕴藏着一定的吸引力,这就是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因此教师首
先应被数学的魅力深深打动,再通过自己对业务的精益求精,对学生的热爱去感
染学生,学生才会被数学所吸引。
例如:在讲“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节时,我首先讲了
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财主明文规定凡种他田的农民每年必须上交20斗粮食。这样农民一年血汗所换得的果实就要全部被财主索取,有个人二话没说拿起笔轻
轻在“2”和“0”"之间点了一点告诉大家没事了。年终这些农民拿着合约都只
交上了2斗。请问同学们到底是什么暗中帮助了他们。教师板书:小数点。尽管
同学们对小数点的作用还没弄清,但从刚才的故事中已感受到小数点的神奇的力量。
有趣的故事,巧妙的设问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3.以情激励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人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的有
利措施。因此教师必须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
索欲望。
例如:学习相遇问题时,为了扫清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在课的开始我创设了
这样的情境。让同学们自愿结合,两人一组演示“相遇、相距、相向、同时”这
四个词的意义。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积极主动的开始了对
新知识的探求。
二、以语言艺术激励学生探索新知
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情感”和“认识”
有着重要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
教师的语言科学、深刻、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自然、亲切,学生就会
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治,激励和鼓舞。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教
育性用艺术的优美形式和方法注入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
1.提问要富有启发性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是不是”“对不对“懂了没有”等,当然我们并不是要一概排斥这种提问法,有时这样的提问也是必要的,但用多了不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富有思考性的问题。
例如:我在教乘法意义时这样进行的:
师:请同学们看4x4=?4+4=?其计算结果一样吗?
生:计算结果不一样。(4x4=16,4+4=8)
师:这两道题运算符号前后的数都是“4",为什么运算结果不一样?
生:因为第一道是乘法,第二道是加法。
师:真的是这样吗?那么请同学们再看看两道题:2x2=4,2+2=4为什么结果一样?
生:因为“2x2”表示2个2相加,“2+2”也表示2个2相加,意义相同,结果也就相同。
师:对。那么“4x4”和“4+4”这两道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生:4x4表示4个4相加,4+4表示2个4相加。
师:说得对。这两道题意义不同,所以结果也就不同。
通过以上两组典型例子的辨析,加深了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讲解要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正在逐步形成。因此理解某些数学概念和性质往往比较困难。所以教师讲解时的语言一定要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不但要善于理而且要寓理于情之中,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有时教学用语中的一个单词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的印象。如;我在讲混循环小数时,结合具体的混循环小数进行如下讲解:
指着“5,326026…"提问:这个循环小数是不是从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开始循环的?待学生回答后继续说:此处的“3”不参加循环是“混”进去的。所以我们把这一类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这里一个“混”字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
三、以练习设计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仅靠新课教学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有效的练习才能把新知识同原有的知识更加紧密的融为一体,并贮存下来,从而使所形成的认识结构更加充实和完善。因此教师要精心地、创造性地设计课堂练习、为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达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目的。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新课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用一根长2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为7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现在把它变成一个正方形。思考:
(1)这两个图形的什么在变?什么没变?
(2)你能计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吗?
这道练习题的设计不是单纯的模仿例题,机械的套用公式计算,而且在对题目的观察、分析中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变中有不变,不变中存变”的观点。培养了学生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问题实质的辩证思维。在对题目的解答过程中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加深了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刻性和全面性,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总之,教师应以练习设计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课堂练习这个广阔的天地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