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高中历史专题五第一节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说课稿1
2.多媒体资源:播放与文化事业发展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背景。
3.技术工具:利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展示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三是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3.课堂互动中,部分学生可能参与度不高。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生动的案例、时间轴等手段,帮助学生理清历史脉络;
2.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关注全体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氛围。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结合具体案例,讲解文化事业的重要成就和代表人物,帮助学生理解文化事业的发展内涵。
(三)巩固练习
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针对文化事业曲折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达成共识。
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具体的文化事业案例,如“文化大革命”对文化事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事业的繁荣及其原因;二是“文化大革命”对文化事业的影响;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及取得的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我国文化事业在曲折中发展的历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掌握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期文化事业的特点;能分析文化事业曲折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评价。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5.1【教学设计】《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年轻的新中国面临着反动派留下的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百废待兴,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的建设,无论哪个领域都需要重新探索、重新建设,文化领域也不例外,本课就是介绍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不同时期文化事业建设的方针、措施、成就(曲折)以及文化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新旧社会的交替,“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学艺术领域硕果累累。
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过程与方法目标】描述与图示法,情景教学法并用。
利用视频片段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历史场景,让学生体验历史,学会从电视剧等中提取正确的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和竞争意识、通过对具体历史事实的分析,归纳和概括,培养他们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社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
【教学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及内涵【教学难点】“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及贯彻的经验教训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二千年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曾有一个诸子百家的百家争鸣时代。
二千年后的20世纪50年代,也出现了一个艺术问题“百花齐放”,学术问题“百家争鸣”的时期,我国科学发展、文学艺术进入到一个繁荣时期。
毛泽东说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含义: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学术领域实行百家争鸣2 、背景:1)新中国的成立调动了文艺工作者的激情。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案完美版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考试内容与要求:知道我国的“双百方针”,认识“十年动乱”对文化艺术的摧残,概述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
学习要求:说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重点:“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其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及体育运动的成就。
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文化艺术事业起步历程,认识“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学艺术创作领域硕果累累。
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须遵循文学艺术创作的这种规律。
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50年来文学艺术创作的曲折历程的观察和分析,总结中国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探讨文学艺术发展与社会政治方面的内在发展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分组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赞赏和鼓励学生就某些具体历史问题发表个人见解。
选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或图片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增强直观效果,讲“活”枯燥的文化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针,它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坚持这一方针,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才能获得蓬勃发展。
认识在各个领域知识分子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下,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引导和激励青年学生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繁荣祖国的文化艺术事业而不断努力。
【教学流程】(板书)一、建国初期的文化繁荣投影:老舍《茶馆》的命运。
高二历史教案:《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教案:《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指的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第一节的内容,其核心是双百方针的提出与贯彻发展,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结合建国初期、文革和改革开放时期的相关背景史实,正确认识双百方针的正确性及实践意义。
学生已经初步学过通史中的相关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就是在此基础上的补充和发展。
由于本课内容涉及内容不是经常考查的内容且与也容易理解,所以是本学科的次要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及实践发展,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其提出的必要性及其在实践中情况理解其思想的正确性。
二、目标及其解析1、教学目标:(1)知道“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内涵及其意义;(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文化艺术摧残的史实;(3)了解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2、目标解析:(1)知道“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内涵及其意义就是指要要了解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和大经济建设逐步展开后,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提出双百方针,在学术问题和艺术领域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文化艺术摧残的史实就是要通过文化大革命对文艺的摧残,认识到双百方针的正确性,从而理解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3)了解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就是要理解双百方针与二为方向的实行,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指导思想,能够推动文化事业走向新的繁荣。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还缺乏历史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可多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要充分运用教材好课本的内容和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其中关键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以加深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学会学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3.分析影响文化事业发展的内外因素,如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
4.结合具体案例,讲解历史评价方法在文化事业发展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应关注以下方面: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
8.鼓励学生参加与文化事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亲身感受文化事业的发展成果。
3.理解文化事业发展的曲折性,认识到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4.培养学生对文化事业的热爱,激发学生为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于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对文化事业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影响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对文化现象的评价可能存在主观性。
3.结合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共同攻克教学重难点。
4.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文化事业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创设互动式课堂,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6.适时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7.强化课后作业与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重难点:历史评价方法在文化事业发展中的应用。
设想:通过课堂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审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事业的发展。
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三).doc
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三)【大成目标】(目标解读2分钟)1、掌握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2、掌握“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需遵循客观规律;3、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4、通过对我国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出现的挫折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5、重点:“双百”方针;“双为”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及体育运动的成就。
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辨证关系。
【使用说明】1、预习导学案内容,结合课本知识,完成基础案和巩固案;2、合作探究,大胆质疑,踊跃展示。
注重学法,激情投入;3、建议使用一个课时,一节课完成基础案与升华案;一节课完成巩固案与课堂小结。
一.“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1 •“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⑴新中国成立后,文化事业万象更新。
⑵《共同纲领》规定:提倡文学艺术为人民服务,启发人民的政治觉悟,鼓励人民的劳动热情。
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
⑷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
2.目的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⑵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科学与文化。
3.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4.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5.地位: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6.影响⑴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思想活跃起来,他们紧跟时代,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时代变化和新人物、新思想的文艺作品。
⑵涌现一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⑶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
“双百”方针的提出,体现了人民共和国新体制下,在特殊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国家最高决策者对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的一种新的尝试,它显然包括了对科技学术和文艺创作自由的倡导的努力,但它的表达方式却又是“含混的诗意化”,没有采取法律条文的形式来保证文艺和学术的自由。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奥运第一金
萨马兰奇在莫 斯科宣布北京 获得2008年奥 运会主办权
欢呼雀跃
《龙江颂》
《平原作战》 《杜鹃山》
(三)新时期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
1“二为”方向提出的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政治路线 的拨乱反正
中共中央总结文艺工作经验和教训 2“二为”方向的提出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三)新时期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
3新时期文学艺术的繁荣
4新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女排五连冠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文 化 事 业 的 繁 荣 程 度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1984
1992பைடு நூலகம்
2001
年
(一)“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 荣
1“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
1)新中国的成立调动了文艺工作 者的激情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 经济建设逐步展开,需要调动一 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一)“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 荣
3“双百”方针的提出促进了新中国文 化事业的繁荣 文学 艺术 具有鲜明的 时代特色
火红年代 激情燃烧 斗志昂扬
(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
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对文化事业的 冲击 学术领域过火的政治批判
(实际上否定了“双百”方 针) “破四旧”使优秀文化遭到破 坏 文化工作者受到批判、迫害
(一)“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 荣
2“双百”方针的提出 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
学术领域实行百家争鸣 设问探究:“双百”方针的实质? 思想解放,自由民主,以人为本 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 和根本保证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 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 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人民版必修三《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说课稿
人民版必修三《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说课稿一、背景介绍文化事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文化事业发展的曲折历程进行讲述,引发学生对文化事业的思考,提高他们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 了解中国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历程; - 掌握文化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理解文化事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 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文化事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 启发学生对于文化事业发展的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培养以下情感态度: - 对于文化事业的珍视和保护意识; - 对于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包容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曲折过程;•掌握文化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对于文化事业发展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 中国文化事业的起源和发展; - 文化事业发展中的曲折历程; - 文化事业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2.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通过引入典型事件或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示范教学:通过教师讲解、课件展示等方式,介绍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历程;•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总结归纳:通过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步骤与内容第一步:导入引入(约10分钟)通过引入一个相关的故事或事件,激发学生对于文化事业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于文化事业的思考。
第二步:知识讲解(约3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讲解等方式,介绍中国文化事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重点讲解文化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第三步:问题解答与讨论(约30分钟)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1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本章节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提升,使他们在学习文化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3.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展示自己的观点。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简短论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撰写一篇关于“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历程与启示”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不少于800字。
2.选择一位新中国文化事业领域的杰出代表,如作家、艺术家、科学家等,详细了解其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以PPT或手抄报的形式进行展示。
3.深入了解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选取一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形成书面报告。
4.家庭作业:与家长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a.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给国家、民族带来了哪些变化?
b.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针对当前文化市场的一些现象,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搜集与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相关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作业布置时,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难度适中,既要避免过于简单,使学生失去挑战性,也要避免过于复杂,导致学生产生挫败感。
3.阐述文化大革命对文化事业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4.介绍新中国在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重大成就,分析其历史意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课题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型新授课一、课程内容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二、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为文科学生,思维较为活跃。
除此,学生不作预习,因此在上课时候普遍对教材不熟悉,但具备在课堂上迅速阅读教材初步获取信息的能力。
大部分学生希望既能够在轻松的、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又能够有所收获,能够应付考试。
三、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繁荣科学文艺工作的“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方针的提出过程、内涵;方针的贯彻情况和成果;经验教训。
“双百”方针是党的一项基本的、长期性的方针,它是为适合探索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而提出的。
“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使科学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但同时又提供了很多经验教训。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文革”对文艺发展的影响,“文革”以后文艺的繁荣。
②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③通过学习,学会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从教材中提取的信息以及影视赏析所提供的材料,经过问题探究比较,初步掌握对所学历史史识迁移运用的历史思辨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形成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认同感;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双百”方针的影响。
2.教学难点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六、教学方法:1.教法讲授法、材料法、图示法、情境创设法2.学法体验性学习法、探究性学习法七、教学媒体:PPT演示八、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开门见山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以及质疑启发导入法并用3分钟PPT展示课题,课程标准。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专题五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教师:好,差不多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的背景是什么。
背景:(1)新中国成立,“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的口号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课件展示。这些背景在书本上都有的,同学们划一下就可以了,不需要抄,要学会快速做笔记。我们知道了它提出的背景,在书上也可以知道它是在1956年被提出的。那它被提出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段材料。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及内涵。
2、难点:“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及贯彻的经验教训。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专题四的内容已经学完了,今天我们就进入专题五的学习,专题五的标题是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这个专题主要分成了三个部分,讲的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文化、教育以及科技的曲折发展。那我们这节课主要讲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说到曲折,我们先来看一幅曲线图。在幻灯片上展示曲线图以及问题。
学生: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教师:对,那我们要怎么来理解这两句话呢?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指的是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可以自由发展;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指的是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我们在这里出现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不一样在哪里?请一位同学简单地来说一下,可以从背景和目的两方面切入。
学生:······
教师:嗯,好,其实这里出现的百家争鸣跟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前者是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时期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术的发展,而后者则是在奴隶社会时期提出的,目的是讨论治国方略。我们这里也说到了“双百”方针的提出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那它的意义有哪些呢?
高中历史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人民版 必修3
高中历史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案人民版必修3课标要求: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
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需遵循客观规律;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2)、过程与方法:在掌握新中国文学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我国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出现的挫折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
各个领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使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用这些成就激励青年学生发奋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双百”方针;“双为”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及体育运动的成就。
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辨证关系。
教学建议:(1)“‘双百’方针的提出”一目,采用学生讨论法,教师适当指导。
给出几个讨论问题:为什么要提出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是如何提出的?它的提出有何意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结合教材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2)“‘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一目,主要阐述了“文革”期间文学艺术遭到了沉重地摧残。
教材阐述地非常详细,教师依据课本讲述即可,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准备一些图片、影片和文字资料,增强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感性认识。
(3)“文体育事业的繁荣”一目,主要阐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只需要将教材讲清即可,无需拓展。
专题五第一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案人民版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的重要性,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拓展内容,以提高个人成长目标的实现效果。
-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后拓展任务。
- 学生需要在课后拓展中积极参与,认真完成阅读材料、观看视频资源、参加在线课程等任务,并做好笔记和总结,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和交流。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阐述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理解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的重要性。
- 案例研究法:教师提供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从而提高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自己,提高自我接纳能力。
-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互相借鉴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 视频资源:推荐观看与个人成长目标相关的视频,如TED演讲、YouTube上的个人成长系列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 在线课程:推荐学生参加与个人成长目标相关的在线课程,如Coursera、edX等平台上的个人发展课程,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如何实现个人成长目标。
2. 拓展要求:
-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通过阅读材料、观看视频资源、参加在线课程等方式,加深对个人成长目标的理解。
1.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也有自己的不足。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0000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教师应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分组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赞赏和鼓励学生就某些具体历史问题发表个人见解。
选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或图片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增强直观效果,讲“活”枯燥的文化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针,它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坚持这一方针,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才能获得蓬勃发展。
认识在各个领域知识分子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下,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引导和激励青年学生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繁荣祖国的文化艺术事业而不断努力。
【重点】“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其实践;建国以来文学艺术成就。
【难点】1、“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及贯彻的经验教训。
2、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走进一个人,品读属于他那个年代的一段史。
展示人物图片,同学们回答是谁?老舍,其代表作是什么?《茶馆》,讲解《茶馆》在建国初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不同命运,老舍和《茶馆》在这三个阶段的不同命运其实反应的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发展的曲折过程,也经历了绽放、凋零和复苏三个阶段。
下面我们详细学习这段历史。
二、讲授新课(一)建国初期的绽放同学们阅读课本,小组合作探讨绽放的原因?1、社会环境变化2、“双百”方针的提出①含义: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学术领域实行百家争鸣。
②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③列举这一时期的文艺成就,并欣赏部分作品图片类别作品名称文学创作《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保卫延安》《谁是最可爱的人》《林海雪原》《雷锋之歌》电影《上甘岭》《南征北战》《英雄儿女》《青春之歌》《早春二月》《李双双》《五朵金花》剧目《龙须沟》《茶馆》《蔡文姬》《关汉卿》《文成公主》艺术精品《东方红》音乐舞蹈史诗《洪湖赤卫队》歌剧《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探究一: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创作相关内容谈谈这一时期创作的主要特点?(1)内容上提倡“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热情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2)在文艺创作方针上,中共中央提出”双百”方针(3)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高潮④意义:1)是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2)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二)文革时期凋零可惜好景不长,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爆发,文化艺术遭到极大破坏,同学们看课本归纳出这时期文化事业凋零表现在哪些方面?⑴文化典籍遭破坏⑵国家文物遭摧残(3文艺人士遭迫害⑷文艺创作万马齐喑结合图片讲解,加深同学印象探究二:这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凋零?1、左倾错误泛滥,影响到文化领域2、红卫兵“破四旧”,江青等鼓噪破除“文艺黑线专政”“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确实,1978年冬天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高中历史 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3
文化事业的曲折开展课标要求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目标分解1. 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含义、意义及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2. 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破坏的表现及“文革〞期间文艺工作者取得的成就3. 了解“二为〞方针提出的背景及意义以及取得的成就4. 掌握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艺创作硕果累累,但“十年文革〞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双百〞方针受到了干扰。
“双百〞方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它的提出有何意义?“文革〞对中国文艺事业的摧残有哪些?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体育事业有何开展?建议教师本课采取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师讲解与学生探讨相结合。
教师分组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赞赏和鼓励学生发表创新见解。
教师在讲解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双百〞方针的实质。
其实质是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民主、学术民主。
比照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与科学〞口号,“双百方针〞主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教学中应使学生理解“双百方针〞既是对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精神的继承,又是在中国文化现代化过程中的新开展。
二、将三个时期的文化开展状况列表,也可以与学生讨论比照三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以正反两方面史实为依据使学生分析出“双百〞方针的重要性。
三、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图片注解和阅读材料,选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或图片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强直观效果,讲“活〞枯燥的文化课。
四、需注意“双百〞方针是在中共工作重点转移,经济、政治现代化探索开始时提出的,政治、经济方针的变化必然影响文化方针的推行,同时文化方针的贯彻与否也一定反映着其政治经济状况。
另外,本课与现实联系较紧,教学中可联系现实问题讨论,但要注意本课的重点是思想解放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涉及较多的文化方面的知识,如果处理不好,学生不易把握教学重点,使本课流于形式,好看不好“用”。
因此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把文化事业的曲折历程理清,而且必须结合“双百”在实际贯彻过程中的应用帮助学生认识到造成曲折的原因。
本课内容围绕建国初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等三个方面展开。
“双百”是文化事业发展正确的方针和根本保证,“二为”是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它们都是符合中国当时国情的。
通过讲述文化事业三阶段发展的曲折从史实角度证明了什么时候依据它们办事,什么时候文化事业就发展的比较快。
文革离它们越远,甚至偏离,对我国的经济造成的危害就越大。
真正理解了这一特征,就为下面的课程作好了铺垫。
【重点·难点】
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及内涵
难点:“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及贯彻的经验教训
【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可采用谈话法,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提问。
教师课堂上可多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要充分运用教材好课本的内容和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思考。
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搜集的数据、资料、图片和影视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一个更直观、全面的了解。
要多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以加深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学会学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二千年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曾有一个诸子百家的百家争鸣时代。
二千年后的20世纪50年代,也出现了一个艺术问题“百花齐放”,学术问题“百家争鸣”的时期,我国科学发展、文学艺术进入到一个繁荣时期。
毛泽东说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讲授新课】
本课结构:
建国以后(五六十年代)—文化繁荣
文革时期(六七十年代)—文化凋零
改革开放(1978年后)—再现繁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1)国际:1956年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课件展示: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云谲波诡,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1956年2 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苏共二十大暴露出苏联体制的许多弊端,其中包括针对文艺和科学工作的种种清规戒律造成的对知识界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挫伤。
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决策者们冲破苏联模式的决心,加快了寻找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步伐。
)
2)国内:
①新中国成立,“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的口号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②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经济建设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2、提出:1956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3、内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5、意义:1)是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2)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6、这一时期的文艺成就。
(展示部分作品图片、视频资料)
1)文学创作
《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保卫延安》《谁是最可爱的人》
《林海雪原》《雷锋之歌》
2)电影
《上甘岭》《南征北战》《英雄儿女》《青春之歌》《早春二月》《李双双》《五朵金花》
3)戏剧
《龙须沟》《茶馆》《蔡文姬》《关汉卿》《文成公主》
4)艺术精品
《东方红》音乐舞蹈史诗
《洪湖赤卫队》歌剧
《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
7、谈谈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创作的主要特点?
1)数量上:作品众多,体裁广泛
2)内容上:提倡“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热情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
3)方针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成就上: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第一次高峰。
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
1、“十年动乱”从文化领域开始
1)“文革”的导火线:《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2)文艺惨遭摧残的开始:1966年2月的上海“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江青鼓噪“文艺黑线专政论”
2、动乱中“文化的凋零”
1)原因: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文化专制主义。
2)表现:(展示相关图片资料)
①破除“四旧”,文化典籍付之一炬,国家文物遭洗劫。
②全国各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文艺人士、知识分子、民主人士遭批斗,甚至迫害致死。
③文艺作品遭封杀,仅保留样板戏。
三、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
1、原因:(新时期)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
2)1979年,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邓小平提出要恢复“双百方针”;3)“二为”方向的提出:
①含义: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②意义:A、指明了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B、推动了中国文化事业走向新的繁荣
2、表现:
1)文化艺术再现勃勃生机:(展示相关图片资料)
①文学奖项的设置:
名称类型
鲁迅文学奖优秀文艺创作
茅盾文学奖优秀长篇小说
五个一工程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影视奖项的设置:
金鸡奖百花奖
华表奖电影荣誉奖
金鹰奖飞天奖电视艺术大奖
2)体育事业取得喜人成就。
(展示相关图片、影音资料)
1979年中国重返奥委会
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赢得“五连冠”
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获奥运会第一金
1992年和1996年,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两届奥运会上,中国均夺得16枚金牌,居金牌榜第四位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名列金牌榜第三位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四、课文小结
1)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成为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正确方针。
2)1966年—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文艺事业横遭摧残,为人们提供了沉痛的反面教训。
3)改革开放后,“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实行,推动中国文化事业逐步走向新的繁荣。
五、探讨
通过对“双百”方针的学习,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明确:“双百方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坚持这一方针,才能促进文化艺术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六、布置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