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马原复习
第一章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注意: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途径;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联系的含义、特点;发展的含义、实质等)联系的含义: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发展的含义: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3.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量变质变规律(质、量、度等范畴的含义;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①矛盾是反应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问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二、量变质变规律:①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两边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②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
“度”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考研:马原考点之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考研:马原考点之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
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既是它的可靠性所在,也是它的局限性所在。
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是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
而认识的任务却要求把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这是认识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一个矛盾。
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
理性认识在形式上超越了客观事物,而在内容上则更深刻、更正确、更完整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这是它的特点和优点,但也造成认识脱离现实的可能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所以,“熟知不等于真知”,“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
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其次,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
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人们在获得感性认识时,总是以原有的知识为背景,使用已有的概念和逻辑框架,在理性认识参与和指导下进行。
同样接触客观事物,由于理论准备不同,感受就可能大不一样。
所谓“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就是这个道理。
现代科学哲学中所谓“观察渗透理论”的命题,也指明人们总是以自己的历史文化为背景进行观察的。
(完整版)新版马原第二章
(一)科学的实践观 实践的三种基本类型:
物质生产实践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 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地把握对 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 确的认识。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 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 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 创新。
认识向实践的飞跃,需要一定的中介环节, 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让理论掌握群众,转化为改造社会、自然 的物质力量。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实现了两次飞跃,认识运动就算完成了吗?
已完成:能够实现预想的目的,那么对于这 一具体过程的认识运动就算是完成了。
未完成:任何过程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 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 客观世界的变化运动永无完结,人们对于真 理的认识也就永无完结。
(一)科学的实践观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 基本特征。 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实践活动的诸要素都是 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的 过程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 客观规律的支配,实践能够 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为人 们提供现实的成果。
(一)科学的实践观
实践的自觉能动性: 与动物本能和适应性活
两个特点是不可分割的。
三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实践
认识
实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认识的第一次 飞跃——实践 向认识的飞跃
认识的第二次 飞跃——认识 向实践的飞跃
实践向认识的飞跃
感性认识: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 关于事物表面现象、外部联 系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 和表象,是认识过程的起始 环节。它的特点是直接性, 是对客观事物形象的具体的 直接反映,是认识的起点, 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马原》机考主观复习题2019-2020(1)
1.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①科学性: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并以实验为检验标准;②革命性: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③实践性:从实际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不断发展;④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⑤发展性: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①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还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③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3.为什么说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1)物质生产活动及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类全部的社会生活。
(3)它的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4. 请简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②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⑤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即经济、政治、精神文化条件的制约。
5.请简述价值规律在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的作用?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6.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②资本累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③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考研政治思修法基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思修法基答题模板1.马原--万能模板1.知道用什么原理作答,但不会写原理?第一种情况:考查辩证关系的,A和B的辩证关系。
适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等等。
写作模板: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A和B是辩证统一的,A和B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我们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既要看到A,也要看到B;只看到A看不到B是不行的,只看到B看不到A是不行的,必须坚持A和B的辩证统一。
只有坚持A和B的辩证统一,才能取得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功;反之,则遭遇失败。
第二种情况:不是考查辩证关系的。
适用:联系、发展、矛盾、实践、人民群众……等等。
写作模板:A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
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要用A的观点看问题。
只有坚持A的观点,才能取得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功;如果不坚持A的观点,我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将遭遇失败。
总之,我们必须坚持用A的观点看问题。
2.找不到原理,怎么办?第一种情况:指定了用唯物论作答。
第一,实践是实现人与自然分化与统一的前提与基础。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人类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第二,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第二种情况:指定了用辩证法作答。
第一,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根本的认识方法。
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我们要善于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把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马原复习重点(对照)(2)
马原知识点整理绪论1.马克思一生所做的两个理论发现剩余价值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部分和三个思想理论来源①马克思主义的主体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②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5.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①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③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章1.哲学所研究的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与存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所谓物质范畴,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⑴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⑵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⑶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怎样的根本属性:运动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4.怎样理解物质的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的关系。
2020考研政治马原三大规律核心知识点总结
2020考研政治马原三大规律核心知识点总结导读:本文2020考研政治马原三大规律核心知识点总结,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很多考生认为考研政治只要考前突击背诵一下,就可以拿高分了,实则不然。
马原作为考研政治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其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尤其是哲学部分,只靠死记硬背是很难得分的,今天老师就帮大家梳理一下哲学中的一大板块——辩证法的三大规律,这是我们哲学部分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今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极有可能命制分析题的,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辩证法的核心考点包括三个部分:两大特征、五对范畴和三大规律,其中三大规律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对立统一规律,是分析题的重要命题点,不仅需要大家理解,而且需要识记下来。
下面就带大家梳理一下具体的内容:考察形式:对立统一规律常以分析题的形式考察,是哲学部分的一个重要考点,去年这里没有命制考题,今年要引起重视,其他两大规律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
(一)对立统一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
这是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它是对事物辩证认识的实质;(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常考的是第一和第四点,一定要理解掌握。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重要的分析题考点)(1)含义: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2)特点: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3)联系:①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
②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第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
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
理性认识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的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二者对立统一:一方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所以,“熟知不等于真知”,“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另一方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
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①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所谓“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②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
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要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
黑格尔说过,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
(3)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唯理论——否认感性认识而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经验论——否认理性认识而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导致实践中的经验主义。
(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的条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
②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第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1)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原因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F G
M1*M 2 R
2
二、从认识到实践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变世界
理论本身不能直接改造世界,只 有回到实践中去,通过指导实践, 才能发挥改造世界的作用,达到 认识世界的目的。
“南方水多,北
方水少,如有可 能,借点水来也 是可以的”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变 成巨大物质力量F G M1*M 2 R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不 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一、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
苹果,红,圆,硬
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 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引 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 映形式。
苹果从树 上掉下来 了,?? ?,万有 引力定力
2、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 的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维 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 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 阶段。
2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性
光是粒子 光既有波 动性又有 微粒性
光是波
实践、认识、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 再实践、再 认识
认识的无限性
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 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二, 第二,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
所以人的认识的任务,就在于不断 所以人的认识的任务, 地克服主观和客观、 地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 间的矛盾, 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历史的统一,而不是企图去发现所 谓的“永恒真理” 终极真理” 谓的“永恒真理”、“终极真理”。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主观和客观、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 所谓具体的, 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 所谓历史的, 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 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 感性认识 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 两种形式 认识两种形式, 跃。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 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 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 系、事物的各方面的认识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理性认识
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 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 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 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 全体、内部联系和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全体、 特点:抽象性、间接性 特点:抽象性、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是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 系或关系的反映, 系或关系的反映,是对 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 的判明和断定。 的判明和断定。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
从实践到认识
(二)
从认识到实践
2020政治考研马原必背知识点: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020政治考研马原必背知识点: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2019考研分数线部分院校已经公布,此时2020的考生应该进入备考大军中啦!政治中马原的知识点比较杂,提前了解能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下面整理了2020政治考研马原必背知识点: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政治考研马原必背知识点: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①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②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2)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1)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①劳动资料,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②劳动对象,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合称生产资料;③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新增考点)1)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即一般生产力,它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1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改革和巨大进步;2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3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2020政治考研马原必背知识点:认识与实践
2020政治考研马原必背知识点:认识与实践考研是一个知识的积累和深化的过程,是能力与细节之间的较量。
政治在考研中是相对于其他科目性价比最高的科目,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最少,而且产出的分数较多,相对来说较容易。
但是在考研中最容易拿分也最容易失分,因此拉不开差距,所以要提早积累。
政治中马原的知识点比较杂,提前了解能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下面宁夏中公考研为大家整理了“2020政治考研马原必背知识点:认识与实践”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政治考研马原必背知识点:认识与实践(特别重要,可能考分析题,此章必背!)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其本质含义和基本特征有三: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2)实践的基本形式有:①物质生产实践;②社会政治实践;③科学文化实践。
(3)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①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②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③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3、认识的本质(1)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①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②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人的认识先于物质。
马原选择题知识点
马原选择题知识点绪论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得科学一什么就是马克思主义1什么就是马克思主义(1)从创造者,继承者得认识成果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与发展得学说;(2)从阶级属性讲,就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得性质,目得与解放条件得学说;(3)从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讲,就是关于自然,社会与思维发展得普遍规律得学说2马克思主义得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作为中国共产党员与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得马克思主义,就是从广义上理解得马克思主义4、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与学说得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与学说得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得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得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得产生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诞生得时代条件:(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得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得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条件:表现为以机器大生产与雇佣劳动制度代替了封建社会古老,陈旧得生产方式.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得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得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得痼疾。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得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得性质与历史发展得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得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得条件与基础)2)阶级背景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得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得指导提出了强烈得要求。
(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1838年在英国爆发了延续长达十余年得,声势浩大得,全国性得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
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得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2马克思主义所批判地继承得人类文明成果:(1)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法国得圣西门;傅立叶;英国得欧文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得统一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强大得生命力,它得根源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础得科学性与革命性得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得世界观与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得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得一切理论与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得最广大人民得根本利益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得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就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5马克思主义最崇高得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得共产主义社会四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与掌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得指南第一章世界得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与实践一物质世界得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就是近代哲学得重大得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得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1)意识与物质何者就是第一性(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2哲学得基本派别(1)根据意识与物质何者就是第一性,划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把世界得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就是物质得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得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就是意识得产物) (2)根据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之论(可知论认为世界就是可以被认识得,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时不能被人所认识或者不能被完全认识得)(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得关系问题就是社会历史观得基本问题。
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注:这16大原理,唯物论部分有2个,辩证法部分有6个,认识论部分有6个,唯物史观部分有2个。
一、唯物论原理原理1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主观能动性):①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能动创造性。
③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④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关系: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有时在第二问出现)【方法论意义】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
原理2 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
如何处理(环境问题)是人们实践活动方式和水平的反映。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实践活动方式不当所造成的。
【方法论意义】我们必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二、辩证法原理原理1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原理内容】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2.事物的相互联系即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3.人们能够发现事物的固有联系,并能动地建立新的联系,进而利用这种联系来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
简述认识的辩证运动的规律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从实践到认识;2、从认识到实践;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4、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从实践到认识在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形成了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这便是感性认识。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认识,即理性认识。
在认识运动过程中,实践起到决定作用,是认识的基础,主要表现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最后又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由此可见,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当中,面对各种科学现象,人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能动地认识世界,是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个透过现象达到事物本质的过程。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成功地改造世界。
例如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在未发现规律之前,电磁感应定律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在,认识规律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只有调动主体的精神力量,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努力实现认识的目标,才能通过现象解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除此外,科学机遇对认识客观规律也起到重要作用。
所谓科学机遇,就是在进行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由于某个偶然的机会,出乎意料地遇到新的自然现象,并由此而导致新的科学发现。
自然科学上有许多发现几乎都是由意外发端的,小到英国化学家柏琴在提纯疟疾特效药过程中发现苯胺紫,由此发明了染料,美国科学家在寻找促进植物生长的细菌群时发明化学除草剂,大到日本三岛教授在研究铁、镍、铝合金时发明永磁合金,伦琴发现X 射线等等。
第2章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①感性认识的含义
②感性认识的形式
③感性认识的特点
①感性认识的含义
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 片面、现象和外部的反映。
②感性认识的形式
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觉是客观
事物作用于人的 感官而引起的一 种最简单的反映 形式。
硬!
红!
甜!
②感性认识的形式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 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的反映。
•
(四)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和无限性
1、认识过程的复杂性 2、认识过程的无限性
1、认识过程的复杂性
人的认识能力受各方面的限制, 事物本质的展现有一个过程。
麦哲伦
1、认识过程的复杂性
爱迪生
2、认识过程的无限性
“实践、认识、再实 践、再认识,这种形式,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 践和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 ,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 的程度。” ——毛泽东
法布尔
2、认识过程的无限性
爱因斯坦:光既 有粒子性,又有 波动性。
牛顿:光是 “粒子”。
惠更斯: 光是波。
光的本性之争
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 • • • •
4. 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A. 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 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C. 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 D. 对该事物的理论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取得 预期效果 • (D)
2、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去粗取精”:主要VS次要;
“去伪存真”:真实VS虚假;
“由此及彼”:孤立VS联系;
“由表及里”:现象VS本质。
(三)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
考研政治马原强化资料-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讲解
考研政治怎么复习?在考研复习中,复习资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整理了【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同时可以为大家提供名师考研政治视频、考研政治复习资料、考研政治真题和考研政治辅导等,助您冲击名校!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
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既是它的可靠性所在,也是它的局限性所在。
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是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
而认识的任务却要求把握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这是认识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一个矛盾。
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
理性认识在形式上超越了客观事物,而在内容上则更深刻、更正确、更完整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这是它的特点和优点,但也造成认识脱离现实的可能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所以,“熟知不等于真知”,“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
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其次,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
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人们在获得感性认识时,总是以原有的知识为背景,使用已有的概念和逻辑框架,在理性认识参与和指导下进行。
马原考试知识点总结
马原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唯物论考点1、哲学的含义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整个世界——哲学局部世界——具体科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基本内容及意义:A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B存在与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3、哲学的基本派别与历史形态(1)唯心主义——精神是世界的本原A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理念、绝对精神、天命观、理气说B主观唯心主义——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感知、意志、心(2)唯物主义——物质是世界的本原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具体形态看作是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气、五行说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基本粒子原子看作是世界的本原。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看作世界的本原4、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2)一元论:认为世界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分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
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本原的哲学学说,即物质和意识。
一元论不一定正确,但二元论是错误的。
(3)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物质不是实物5、物质与运动(1)关系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脱离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与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脱离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的错误。
(2)静止与运动的关系A区别: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联系:相对静止中包含绝对运动——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中包含相对静止——动中有静6、物质运动的时空属性(1)时间A含义: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和间隔性。
B特点:一维性、一去不复返(2)空间A含义: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B特点:三维性(3)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A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空间B时间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4)爱因斯坦的相对性体现了时间空间的相对性7、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的是错误的8、意识(1)意识的本质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3)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4)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前提和条件前提——遵守客观规律、途径——参与实践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与手段二、辩证法1、联系(1)联系的含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马原提纲~~一小时背完
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1.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普遍性有三层含义: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的。
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2.发展的永恒性与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
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实质与核心);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分析法)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与趋势。
有两方面的含义: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与趋势。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①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②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因为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和条件。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种把握对立。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2)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是:①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得到发展。
②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认识运动的基本
规律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第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
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
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
理性认识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的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二者对立统一:
一方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所以,熟知不等于真知,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另一方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
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①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所谓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②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
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要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
黑格尔说过,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
(3)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唯理论否认感性认识而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经验论否认理性认识而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导致实践中的经验主义。
(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的条件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①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
②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第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原因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①从实践角度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②从认识的角度看,使认识得到检验、修正和发展。
(2)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条件
实现由认识向实践的飞跃,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包括确定实践目的、形成实践理念、制定实践方案、进行中间实验、运用科学实践方法等。
从认识到实践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人民群众进行组织和宣传,让理论为群众所掌握,转化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2.两种因素: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
理性因素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在认识活动中主要有:①指导作用。
②解释作用。
③预见作用。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像、直觉、灵感等。
它在认识活动中主要有:①激活作用。
②驱动作用。
③控制作用。
3.两种属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认识的发展过程还表现在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上。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
①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②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
人的认识受主体的认识能力的限制和社会历史实践水平的限制。
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就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动力。
这种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4.两个统一: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
复和无限发展,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2)认识运动中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另外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提高复习的效率。
为广大学子整理了考研技巧和考试大纲,更有历年真题提供测试等等。
针对每一个科目进行深度的探讨和技巧挖掘。
欢迎各位考研的同学进行了解和资讯。
考研的痛苦是难免的,不要丧失信心,坚信苦尽甘来。
预祝各位学子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