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病

合集下载

儿科护理学小儿腹泻

儿科护理学小儿腹泻

儿科护理学小儿腹泻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儿科常见病。

有生理性腹泻、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的腹泻、感染性腹泻等。

腹泻病多见于婴幼儿,2岁以下小儿约占75%。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夏季(6、7、8月)及秋冬季(10、11、12月)有2个发病高峰。

根据病程小儿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根据病情可分为:轻型(无脱水及中毒症状)中型(轻、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腹泻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一)易感因素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酸及消化酶分泌少,且消化酶活性低,容易消化道功能紊乱。

2.小儿生长发育快需要营养物质相对多,消化道负担重。

3.胃肠道防御功能较差婴儿胃酸偏低,婴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胃肠道sIgA 均较低。

4.肠道菌群失调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或因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

5.人工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溶菌酶、溶酶体,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

牛乳中虽含部分上述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具极易被污染,所以说人工喂养小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小儿。

(二)病因引起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因有感染因素与非感染因素两类。

其中感染性约占85%以上,又分为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

1.感染因素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有细菌、病毒与原虫等,肠道内感染以轮状病毒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最常见;肠道外感染如肺炎等疾病,可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作用而导致腹泻。

2.非感染因素主要由饮食不当引起的食饵性腹泻、过敏性腹泻;乳糖酶、双糖酶缺乏或气候突然变化等因素所致腹泻。

二、临床表现(一)腹泻的临床表现1.胃肠道症状轻型腹泻患儿有食欲不振,偶有呕吐,大便每日数次或10余次,呈黄色或黄绿色,稀薄或带水,有酸臭味,可有奶瓣或混有少量黏液;中、重型腹泻患儿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出咖啡渣样液体,每日大便可达十余次至数十次,每次量较多,呈蛋花汤或水样,可有少量黏液。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小儿腹泻)PPT课件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小儿腹泻)PPT课件
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且 婴儿食物以液体为主,进入 量较多,胃肠道负担重。
精选ppt课件最新
12
3.机体防御功能差
①婴儿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 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
②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M、IgA) 和胃肠道分泌型IgA均较低;
③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
有拮抗作用,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 肠道菌群时,或由于使用抗生素等引起 肠道菌群失调时,均易患肠道感染。
精选ppt课件最新
13
4.肠道菌群失调:
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有拮 抗作用,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 群时、改变饮食使肠道内环境改变时、或 滥用广谱抗生素时,均可使肠道正常菌群 的平衡失调,而患肠道感染。
5.人工喂养
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 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 家畜乳中虽有某些上述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 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受污 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 乳喂养儿。
(1)致腹泻大肠杆菌:根据能引起腹泻的
大肠杆菌的不同致病毒性和发病机制, 已知的菌株可分为5大组。 1)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为最早发现
的致腹泻大肠杆菌致病菌侵入肠道后,
粘附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引起炎症反应,
导致肠粘膜微绒毛破坏,皱褶萎缩变平,
粘膜充血、水肿而致腹泻,可累及全肠
道。
精选ppt课件最新
(8省市)每年两个高峰
7、8、9,致泻性大肠杆菌、痢疾杆 菌10、11、12,轮状病毒
精选ppt课件最新
6
High Childhood Morbidity
1.3 billion episodes / year in <5y children

2024年小儿腹泻(带目录)

2024年小儿腹泻(带目录)

小儿腹泻(带目录)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尤其在婴幼儿时期更为常见。

腹泻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蠕动加快,使肠道内容物通过加速,导致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水样的一种病症。

腹泻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小儿腹泻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因1.感染因素: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感染是引起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

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如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等。

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也可导致腹泻。

2.非感染因素:包括饮食不当、食物过敏、乳糖不耐受、药物副作用、消化系统发育不良等。

肠道功能紊乱、气候变化、精神因素等也可能诱发小儿腹泻。

3.免疫因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导致腹泻。

二、症状2.粪质稀薄或水样:大便呈黄绿色、蛋花汤样,有时伴有黏液或脓血。

3.消化系统症状: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4.全身症状: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

5.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表现为口渴、尿少、眼窝凹陷、皮肤干燥等。

三、治疗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是:针对病因治疗,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维持肠道功能,预防并发症。

1.饮食疗法:调整饮食结构,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严重腹泻时,可暂时禁食,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2.抗感染治疗:针对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病毒感染所致腹泻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细菌感染则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补液治疗: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根据脱水程度选择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

轻中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

4.药物治疗:使用肠道黏膜保护剂、肠道微生态制剂等药物,以保护肠道黏膜,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5.对症治疗:腹痛可给予解痉药,发热可给予退热药,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四、预防预防小儿腹泻的关键在于加强儿童保健,提高免疫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儿腹泻病的诊断治疗ppt课件

小儿腹泻病的诊断治疗ppt课件

(1)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及非侵袭
性细菌所致,一般不用抗生素,应该合理使用补液疗法,
选用微生态制剂和肠粘膜保护剂。如伴有明显中毒症状不
能用脱水解释者,尤其是对新生儿、婴幼儿、衰弱患儿(
免疫功能低下)和重症患儿亦可酌情选用抗生素治疗。轮
状病毒性肠炎可选用a-1b干扰素或病毒唑。
(2)粘液、脓血便患者(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
完整版ppt课件
5
积极做好病原学诊断,病原明确后应按病原学进 行诊断。如菌痢,阿米巴痢疾,霍乱,鼠伤寒沙门 氏菌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真菌性肠炎……等等。
非感染性腹泻可根据病史,症状及检查分析,诊 断为食饵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糖原 性腹泻等。脱水程度:一般根据前囟、眼窝、皮肤 弹性、循环情况和尿量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判断。 (1)轻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5%(50ml/㎏)。 精神稍差,皮肤稍干躁,弹性尚可,眼窝和前囟稍 凹陷,哭时有泪,口唇粘膜略干,尿量稍减少。 (2)中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5%-10%(50- 100ml/㎏)。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干 躁、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 口唇粘膜干燥,四肢稍完凉整版,ppt课尿件 量明显减少。 6
完整版ppt课件
7
六、 治疗
1、调整饮食:腹泻时进食和吸收减少,而营养
需要量增加(肠粘膜损伤的恢复,发热时代谢旺盛
,侵袭性肠炎丢失蛋白等)如限制饮食过严或禁食
过久常造成营养不良,并发酸中毒,以致病情迁延
不愈影响生长发育。应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
要,补充疾病消耗,以缩短腹泻病的康复时间,但
应根据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状态,个体消化吸收功
小儿腹泻病的诊断、治疗及 进展

《小儿腹泻》PPT课件

《小儿腹泻》PPT课件
轮状病毒 小肠粘膜绒毛柱状上皮细胞
细胞发生空泡脱落,坏死 ,绒毛膜肿胀,不规则,变短
双糖酶活性↓
钠葡萄糖载体的偶联转运障碍
糖类分解吸收障碍
钠、葡萄糖吸收障碍
肠道内乳酸↑
肠道内钠、葡萄糖↑
肠渗透压↑
回吸收水电解质能力↓
水精样选泻课件ppt
22
精选课件ppt
24
临床表现
(一)急性腹泻: 1、轻型腹泻 :常由饮食因素和肠道外感染所致。
➢ 全身中毒症状:精神萎靡,烦躁不安 , 意识朦胧甚 至昏迷、休克,可出现谵妄、惊厥;体温改变,多 高热。
➢ 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精选课件ppt
26
(二)迁延性及慢性腹泻: ➢病因复杂 ➢急性腹泻治疗不彻底或治疗不当 ➢人工喂养 ➢营养不良 ➢长期滥用抗生素 ➢乳糖不耐受、过敏、先天畸形、菌群失调 ➢以消化功能紊乱及营养紊乱表现为主,且
ETEC 粘附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繁殖、产生肠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labile toxin,LT) 耐热肠毒素(stable toxin, ST)
与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神经节苷脂(GM gangliosides)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激活鸟苷酸环化酶
ATP转化为cAMP↑
GTP转变为cGMP↑
Na+ 、H2O、Cl- ↑
➢ 消化道症状:腹泻次数增多,每天10次以内,稀 便或水样便,黄色或黄绿色,味酸。呕吐少见,腹 痛轻微。便检有大量脂肪球。
➢ 全身中毒症状:无。 ➢ 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无或轻。
精选课件ppt
25
2、重型腹泻:消化道症状 +全身中毒症状 +脱水
及电解质紊乱。

儿科-小儿腹泻

儿科-小儿腹泻

七、预防
1. 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2.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集体儿童机构应注意消毒 隔离 3. 食欲不振和发热初期减少奶或其他食品摄入量 4. 气候变化时避免过热或受凉 5. 积极治疗感染性腹泻患儿 6. 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 7. 轮状病毒肠炎口服疫苗的接种
复习思考题
• 简述小儿腹泻病的病因。
3)真菌性肠炎 ①多为白色念珠菌所致,2岁以下婴儿多见 ②常并发于其他感染,或肠道菌群失调时 ③病程迁延,常伴鹅口疮 ④大便次数增多,黄色稀便,泡沫较多带 粘液,有时可见豆腐渣细块(菌落) ⑤大便镜检有真菌孢子和菌丝
迁延性及慢性腹泻
病因复杂,感染、营养物质过剩、酶 缺陷、免疫缺陷、药物因素、先天畸形等 均可引起。以急性腹泻未彻底治疗或治疗 不当迁延不愈最为常见。人工喂养、营养 不良小儿患病率高。
小儿腹泻 (Infantile diarrhea)
定义: 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 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 特点的儿科常见病。
一、概述
• 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 •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 半数。 • 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 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肠道内感染多见 急 较重 多>10次/天 明显 明显 明显
急性腹泻
重型腹泻的表现 1)胃肠道症状 食欲低下,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咖啡色液 体;腹泻频繁,大便每日10余次至数10次,多为 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黏液,少数患儿 也可有少量血便。 2)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①脱水 ②代谢性酸中毒 ③低钾血症 ④低钙和低镁血症
补液方案
• 方案一(适用于无脱水者) ORS液服用量 每次腹泻后 应提供 ORS液 ORS液的量(ml) 的量(ml) 50-100 500 100-200 1000 能喝多少给多少 2000

小儿腹泻病复习资料

小儿腹泻病复习资料

小儿腹泻病(掌握)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

腹泻为儿童主要的死亡原因,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高。

(一)病因(熟悉):1.内在因素:包括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防御功能较差;体液分布特点(易发生体液紊乱);2感染因素:细菌和轮状病毒引起的肠道感染;上呼吸感染等肠道外感染;消化道感染时,肠内细菌或毒素容易进入血液,易发生全身感染或变态反应性疾病。

母乳喂养者以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为主;人工喂养则以大肠杆菌为主。

3非感染因素:主要指喂养不当,过多过早的喂哺大量淀粉类食物或突然改变食物品种和断奶易造成腹泻(二)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关系:病程在2周以内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2月为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的病程为2个月以上。

1.轻型腹泻: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

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

2.重型腹泻:多为肠道内感染所致。

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及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

(1)消化系统特点:①消化系统发育不良,对食物的耐受力差;②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多,消化道负担重。

(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①胃内酸度低,胃排空较快,对胃内细菌杀灭能力弱;②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SgIA均较低;③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时或由于使用抗生素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时,均易患肠道感染。

临床表现:(1)胃肠道症状:食欲低下,常有呕吐;大便每日10至数10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粘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

(3)全身症状:严重者可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2)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①脱水:轻、中、重度脱水。

等渗、低渗或高渗性脱水,以前两者居多。

②代谢性酸中毒:轻度HCO318-13mmol/L;中度13-9mmol/L;重度<9mmol/L。

③低钾血症:血钾低于3.5mmol/L。

④低钙和低镁血症:活动性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患儿更多见,脱水、酸中毒纠正后易出现低钙症状(手足搐搦和惊厥);极少数患儿搐搦或惊厥用钙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有低镁血症可能。

小儿腹泻病教学查房

小儿腹泻病教学查房

效果评估
根据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全身症状等改善 情况,以及实验养支持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保证 充足的营养摄入,促进肠道修复和生长发育。
饮食调整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辛辣、油腻、生冷等,逐 步恢复正常饮食,注意少量多餐、细嚼慢咽。
02 急性腹泻病教学查房
病例介绍与病史采集
病例介绍
患儿,男,2岁,因“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1天”就诊。患儿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大便呈黄色稀水样 ,无黏液及脓血,伴有轻度发热和呕吐。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儿家长有关患儿的喂养情况、饮食卫生、既往病史、过敏史、预防接种史等,特别注意了解患儿发病 前有无不洁饮食或接触史。
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
体格检查
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皮肤弹性 、眼窝凹陷程度等,检查腹部有 无压痛、反跳痛等体征,评估脱 水程度和性质。
实验室检查
进行大便常规、大便培养、血常 规、电解质等实验室检查,以明 确腹泻的病因和严重程度。
诊断思路与治疗原则
诊断思路
根据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儿腹泻的病因和类型。对于急性腹泻病, 应重点考虑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
个人卫生习惯培养与家庭环境改善
培养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教育儿童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 乱吃不洁食物等良好卫生习惯,减少病从口 入的风险。
家庭环境改善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经常打扫、通风换 气,定期对儿童餐具、玩具等进行清洗消毒
,减少病毒、细菌滋生。
疫苗接种与免疫增强策略
疫苗接种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及时为儿童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等预 防腹泻病的疫苗,提高儿童免疫力。
其他罕见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小儿腹泻的辨证施护

小儿腹泻的辨证施护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泄泻是由多种因素引起,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感染性腹泻或其他腹泻。

【临床表现】1. 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

2. 或伴有恶心、呕吐、纳差、腹痛、发热、口渴、小便少等症。

3. 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出现气阴两伤或阴竭阳脱的表现,如烦渴萎靡,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

【护理评估】1. 喂养史、卫生习惯。

2. 大便性状、气味、次数、病程。

3. 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4. 辨证: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寒湿泻、脾虚泻、脾肾阳虚证。

【一般护理】1. 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病室管理:病室要清洁通风,排泄物及时妥善处理。

3. 皮肤护理: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便后用清水洗净、擦干,防止臀红,擦干后涂以植物油,保护皮肤。

一旦发现肛门周围红肿湿疹,可用10%黄连水冲洗局部,擦干后用红外线照射15分钟,再涂以黄连油膏。

4.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口疮的发生,可用银花甘草漱口液,每日三次。

5. 消毒隔离:患儿的饮食用具要定期消毒,污染尿布用清水洗净后再用开水浸泡,并暴晒;大便培养后,具有传染性者,应执行消化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6.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大便的次数、色、质、量、气味。

(2)患儿的体温、精神、哭声、指纹、腹痛、腹胀等变化。

(3)出现腹泻严重、尿少、皮肤干瘪及眼眶、囟门凹陷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时出、便如稀水、脉微细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7. 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

8. 饮食护理:以素食、流食或半流食为宜,忌食荤腥、油腻、生冷瓜果之品,哺乳儿应减少乳量和次数。

9. 情志护理,腹痛时应多与患儿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辨证施护】1.湿热泄泻症下利垢浊,稠粘臭秽,便时不畅,似痢非痢,次多量少,肛门赤灼,发热或不发热,,渴不思饮,腹胀,面黄唇红,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濡数或指纹紫。

《小儿腹泻病》课件

《小儿腹泻病》课件
全年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
02
小儿腹泻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 检查进行综合判断,确定腹泻病的病 因和类型。
诊断流程
收集患儿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 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诊 断,确诊病因。
鉴别诊断:与其他疾病的区分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腹泻病的预 防与控制工作,形成全社会共 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媒体宣传
利用媒体宣传腹泻病的预防知 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 对腹泻病的挑战。
05
小儿腹泻病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儿情况
一名2岁男孩,因腹泻、呕 吐、发热等症状就诊。
病程记录
患儿腹泻持续5天,每天排 便5-6次,呈水样便或稀便 ,伴有食欲不振和轻度脱 水症状。
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大便常规、大便培养等,有助于确定病因和指导治疗。
影像学检查
对于部分患儿,可能需要进行腹部X光片、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其他器质 性疾病。
03
小儿腹泻病的治疗与护理
药物治疗:抗生素、止泻药等
抗生素
针对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腹泻,医 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进行治疗。但需 注意,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肠 道菌群失调,加重腹泻症状。
护理与康复指导
01
02
03
保持清洁
确保患儿的日常卫生,勤 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观察病情
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 ,如出现持续高热、严重 脱水等严重症状,应及时 就医。
预防接种
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接 种轮状病毒疫苗,以降低 感染风险。

《小儿腹泻》课件

《小儿腹泻》课件

病因与分类
病因
感染、过敏、乳糖不耐受、抗生素使 用不当等。
分类
急性腹泻、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等 。
病程与预后
病程
病程长短不一,急性腹泻病程通常在1-2周内,迁延性和慢性腹泻可能持续数 月甚至更长时间。
预后
大多数小儿腹泻预后良好,但长期腹泻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
02
小儿腹泻的危害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案例二:反复腹泻的小女孩
总结词
反复发作,季节性腹泻,易感染
详细描述
小女孩每到秋冬季节就容易发生腹泻,反复发作。经医生诊断为季节性腹泻,可能与气 候变化、病毒感染有关。通过预防感染、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措施,病
情得到有效控制
突然发病,水样便,脱水症状
VS
详细描述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降低病毒和 细菌滋生的机会。
05
小儿腹泻的常见误区
腹泻就是着凉了
总结词
腹泻不一定是着凉引起的,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消化系统 问题。
详细描述
着凉只是腹泻的一个可能原因之一,而并非所有腹泻都是由 着凉引起的。腹泻可能是由于感染、过敏、肠胃功能紊乱等 多种因素导致的。因此,将腹泻简单地归咎于着凉是不准确 的。
腹泻可能导致小儿对维生素和 矿物质的吸收减少,增加营养 不良和贫血的风险。
腹泻可能导致小儿对蛋白质的 吸收减少,影响身体的生长发 育。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腹泻可能导致小儿肠道菌群失衡,影响肠道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
腹泻可能导致小儿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如肺炎、心脏疾病等。
长期腹泻可能导致小儿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增加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

小儿腹泻病

小儿腹泻病
过敏性腹泻:对牛奶或大豆过敏。 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或 活性降低。

(二)非感染性因素
气候因素

冷-肠蠕动增强。 热-消化液、胃酸分泌减少,或口渴饮奶 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致腹泻的联合危险因素
小于1岁; 看护人个人卫生差; 饭前不用肥皂洗手;既往常患腹泻; 饮用水不洁; 禽蓄放养。

治疗
液体疗法
口服补液

用口服补液盐
指征:预防脱水和治疗轻中度脱水(无休克、无严重
心肾功能异常),新生儿、明显呕吐、腹胀者不用。


配方:WHO-ORS(oral rehydration salts),2002 氯化钠 2.6g 枸橼酸钠 2.9g 氯化钾 1.5g 葡萄糖 13.5g 水 1000ml 渗透压: 245mOsm/L 电解质浓度:[Na+]75mmol/L, [K+]20mmol/L,

病毒
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病80%由病毒感染引起。
病毒性腹泻病主要病原为 轮状病毒(rotavirus) 星状病毒(astrovirus) 杯状病毒(calicivirus)科的诺如病毒属(Norovirus) 如诺沃克 病毒(Norwalk virus)、札如病毒属(sapovirus) 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埃可病毒(echo virus)、肠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等, 冠状病毒(coronavirus)科的环曲病毒(torovirus)等。
可引起类似细菌性痢疾的症状



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7

真菌性肠炎
多为白色念珠菌所致。

小儿腹泻病科普宣教

小儿腹泻病科普宣教
预防小儿腹泻病的关键在于加强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管理,避免感染病原体。同时,合理喂养、增强 体质、避免滥用抗生素等也是预防小儿腹泻病的重要措施。
重要性
小儿腹泻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因此,加强小儿腹泻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对于保障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家长和医护人员也应加强对小儿腹泻病的认识和了解,及时发现并治疗 患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长期腹泻导致营养物质吸 收不良,患儿易出现营养 不良、生长发育迟缓。
免疫功能下降
腹泻导致肠道粘膜受损, 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 染。
器官功能损害
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可 对心、肾等重要器官造成 损害。
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病因治疗
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
对症治疗
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使用肠粘膜保护剂、微生态 制剂等。
中医治疗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选用中药内服、外敷、推拿 等方法。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建议
营养支持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饮食调整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和碳酸饮料等。适当增加 膳食纤维摄入,如蔬菜、水果等。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
04 慢性腹泻病认识误区解 读
06 家长在孩子腹泻期间心 理支持策略
了解孩子心理需求
倾听与理解
01
耐心倾听孩子的诉求,理解他们在腹泻期间可能出现的焦虑、
不安等情绪。
关注孩子情绪变化
02
密切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应对不良情绪。
鼓励表达
03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他们知道家长在关心他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腹泻病小儿腹泻病小儿腹泻病是以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的儿科常见病,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

以肠道感染为主者,称为肠炎。

目前重症患儿合并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者已少见。

治疗不当,可迁延不愈而成慢性腹泻,甚至营养不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诊断依据一、分型:(一)根据临床表现分为:1、轻型腹泻:腹泻每日10余次,为黄色或黄绿色水样便,粪质不多,伴少量粘液。

患儿精神尚好,无明显全身中毒症状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表现。

2、重型腹泻:胃肠道症状明显,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

1)轻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5%(50ml/kg)。

精神稍差,口唇粘膜稍干,眼窝和前囟稍凹,哭时有泪,皮肤弹性正常,尿量稍减少。

2)中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5%-10%(50-100ml/kg)3)重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10%以上(100-120ml/kg)。

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口唇粘膜极度干燥,眼窝和前囟深凹,哭时无泪,皮肤弹性极差,尿量极少或无尿,休克症状。

(二)按脱水性质分为:1、等渗性脱水,血清钠为130-150mmol/L。

2、低渗性脱水,血清钠<130mmol/L。

3、高渗性脱水,血清钠>150mmol/L。

(三)按代谢性酸中毒分为:(表现为唇周灰暗或口唇呈樱桃红色,精神萎靡及呼吸深长等。

)1、轻度酸中毒,[HCO3-]为13-18mmol/L;2、中度酸中毒,[HCO3-]为9-13mmol/L;3、重度酸中毒,[HCO3-]<9mmol/L。

(四)根据发病机制分为:1、分泌性腹泻:由各种产生肠毒素的细菌所致,使cAMP和cGMP产生,使小肠分泌增多,超过结肠吸收限度。

2、渗出性腹泻:由各种侵袭性细菌引起,侵入肠粘膜组织,引起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溃汤和渗出等病变。

3、渗透性腹泻:双糖酶缺乏或分泌不足,或由于肠道中短链有机酸产生过多,使肠道中肠液的渗透压增高。

4、吸收障碍性腹泻。

5、肠道运动功能亢进性腹泻。

(五)根据病程分为:1、急性腹泻:病程<2周。

2、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至2个月。

3、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

二、其他表现:(一)低钾血症:血清钾<3.5mmol/L。

表现为精神萎靡,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肠鸣音减少或消失,心音低钝,心律失常,心电图出现T波低平、倒置、S-T段下移、Q-T间期延长,U波增大。

(二)低钙、低镁血症:血钙<1.9mmol/L;血镁<0.65mmol/L,二者常同时存在,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手足抽搐、惊厥或口唇痉挛。

三、实验室检查(一)粪常规检查:镜检可见少量粘液,脂肪滴或红、白细胞。

(二)粪细菌培养、病毒分离、真菌培养。

(三)粪隐孢子虫检查。

(四)血生化检查:血清钠、钾、氯、钙、碳酸根测定或血气分析。

四、常见病原所致肠炎临床特点(一)轮状病毒肠炎:1、起病急,常伴发热等症状。

2、多见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

3、秋冬季多见。

4、大便呈蛋花汤样或无色水样,无腥臭味,有少量粘液,镜检白细胞极少或无。

5、无明显中毒症状,腹泻严重者可发生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6、抗生素治疗无效,病程约5-7天。

(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炎:1、起病较缓,开始为轻型,不发热,很少呕吐,逐渐发展为重型,有发热、呕吐、脱水。

2、多见于1岁至2岁和6个月婴幼儿。

3、多发生于5-8月份。

4、大便呈蛋花汤样,腥臭味,有粘液。

镜检有脂肪滴、粘液和少许白细胞。

(三)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炎:1、起病急、高热、中毒症状重,伴有恶心、呕吐、腹痛、里急后重,重者发生休克。

2、腹泻频繁,大便粘冻样含脓血。

(四)出血大肠埃希菌肠炎:1、散发或暴发流行。

2、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6-9月份为多。

3、大便呈血性。

镜检有大量红细胞,无白细胞。

4、并发症以溶血尿毒综合征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见。

(五)空肠弯曲菌肠炎:1、多见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

2、夏季发病多见。

3、大便为粘液使或脓血便,有腥臭味。

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和少量红细胞。

4、发热、腹痛,易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

(六)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1、散发或暴发流行。

2、多于冬春季发病。

3、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

4、大便为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

镜检有白、红细胞。

5、感染中毒症状重,多有发热、呕吐、腹痛,可并发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穿孔和腹膜炎。

(七)鼠伤寒沙门菌小肠结肠炎:1、起病急、发热、病情轻重不一。

2、多见于婴幼儿。

3、以6-9月份多见。

4、大便性状多变,为黄绿色、深绿色水样、粘液样或脓血便。

镜检有多量白细胞和红细胞。

5、重者易并发败血症、休克、DIC等。

(八)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1、起病急,中毒症较重,可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循环衰竭。

2、多发生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

3、大便为暗绿色水样便,似海水样,腹泻频繁,每日达数十次。

4、大便检查常可见假膜,镜检可见多量脓球。

5、大便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

(九)真菌性肠炎:1、多发生于营养不良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者。

2、常伴有鹅口疮。

3、大便中含泡沫多,有时呈豆腐渣状,带有粘液。

镜检可见真菌孢子及菌丝。

治疗原则:预防及纠正脱水,调整和继续进食,合理用药,加强护理。

(一)一般治疗:加强护理,注意消毒隔离,勤换尿布,观察脱水情况及静脉输液速度等。

(二)饮食疗法:继续进食以预防营养不良。

母乳继续喂养,暂停辅食。

对人工喂养者,给予米汤、稀释牛奶、凝乳喂养。

疑为双糖酶缺乏者,可暂停乳类喂养改用豆制代乳品或发酵酸奶等。

(三)对病毒性肠炎不宜用抗生素,以饮食疗法和对症处理为主。

对侵袭性细菌性肠炎则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1、大肠埃希菌:庆大霉素、小檗碱、氨苄西林、诺氟沙星、呋喃唑酮等。

2、胎儿空肠弯曲菌:红霉素、氯霉素、呋喃唑酮、诺氟沙星、庆大霉素等。

3、鼠伤寒沙门菌:氨苄西林,头孢唑肟、头孢噻甲羧肟、环丙沙星等。

4、金黄色葡萄球菌:停用原用的抗生素,选用万古霉素、新青霉素等。

(四)液体疗法1、口服补液:用于腹泻时脱水的预防,轻度和中度脱水而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宜早期使用。

口服补液溶液(ORS)配方: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加水至1000ml。

其中钠离子浓度90mmol/L,为2/3张液。

新生儿应慎用或稀释后应用,高渗性脱水者禁用。

用于预防脱水按20-40ml/kg,4小时内服完。

用于纠正脱水则需根据情况适当增减。

2、静脉补液:对中、重度脱水、吐泻频繁或腹胀者应静脉补液。

(1)第1天补液:总量:一般轻度脱水为90-120ml/kg,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150-180ml/kg。

液体的种类:应根据脱水性质而定,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性1/5-1/3张含钠液。

若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则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

输液速度:取决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一般在8-10小时内补给。

1)扩容:重度脱水有周围循环障碍者应先扩容,用等张含钠液(2份生理盐水+1份1.4%碳酸氢钠溶液)20ml /kg,于30-60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累积损失量的补充:在扩容后根据脱水性质选用液体,其总量应扣除扩容液量。

轻度脱水约50ml/kg,中度脱水50-100ml/kg,重度脱水100-120ml/kg,先按2/3量给予。

其输液速度为每小时8-10ml/kg。

3)生理需要量的补充:按60-80ml/kg补充,液体张力为1/5张液。

4)继续损失量的补充:按30ml/kg补充,其张力为1/2张液。

上述两部分于12-16小时内缓慢滴入。

(2)第2天及以后的补液:主要是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

3、纠正酸中毒:(1)5%碳酸氢钠ml数=(22-测得HCO3-)×0.5×体重(kg)×1.7,或=BE×0.5×体重(kg)×1.7(补充1mmol碱剂需5%碳酸氢钠溶液1.7ml。

)(2)钾的补充:通常在治疗前4-6小时有排尿或输液后有尿时即可开始补钾。

对合并营养不良或重度脱水患儿,在扩容有尿后即补钾。

一般剂量按每日2-4mmol/kg,缺钾症状明显者可增至4-6mmol/kg(★1mmol=75mg),氯化钾静脉浓度为0.3%,严禁静脉推注钾。

(3)钙和镁的补充:对合并营养不良和佝偻病者,应早期补钙。

对于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抽搐者,给予10%葡萄糖钙溶液5-10ml静脉缓推。

当疑有低镁者,则给予25%硫酸镁溶液,每次0.1ml/kg,深部肌肉注射,必要时重复使用。

(五)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治疗:查清病因作相应治疗。

调整饮食,加强营养。

应用微生态制剂与支持疗法。

(六)对症治疗1、腹泻:微生态调节剂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制剂等;胃肠粘膜保护剂如思密达(smecta);收敛剂如鞣酸蛋白、次碳酸铋。

胆酸性腹泻可用考烯胺。

2、腹胀:寻找病因,防治低钾,肛管排气,必要时用新斯的明肌注。

小儿腹泻病一、轻度脱水(等渗性脱水)(以6个月,8kg为例)长期医嘱儿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母乳喂养 150ml 8次/d或1∶1牛奶 150ml 8次/d记录大便次数、性质、数量思密达 1/2包 2次/d临时医嘱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隐血试验粪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粪轮状病毒检测血钠、钾、氯测定血气分析口服补液盐 400-500ml 饮服(4-6小时内)二、中度脱水(等渗性脱水) 长期医嘱儿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母乳喂养 150ml 8次/d 或1∶1牛奶 150ml 8次/d 记录大便次数、性质、数量思密达 1/2包 2次/d临时医嘱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隐血试验粪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粪轮状病毒检测血钠、钾、氯测定血气分析10%葡萄糖 600ml10%氯化钠 20m15%碳酸氢钠 20ml6-8小时内静滴(1/2张)三、重度脱水(等渗性脱水)长期医嘱儿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母乳喂养 150ml 8次/d或1∶1牛奶 150ml 8次/d记录大便次数、性质、数量思密达 1/2包 2次/d临时医嘱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隐血试验粪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粪轮状病毒检测血钠、钾、氯测定血气分析0.9%氯化钠160m1 静滴(1小时内)或血浆 160ml 静滴(1小时内)10%葡萄糖 600m110%氯化钠 20ml (1/2张)5%碳酸氢钠 15m1静滴(5-7小时内)注1.腹泻病的治疗原则是预防脱水,及时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继续饮食及合理用药。

因此腹泻儿需给予足够食物:婴儿继续母乳喂养;若为人工喂养,用等量米汤或水稀释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喂养2-3日,以后恢复正常饮食;鼓励病儿多进食。

年龄超过6个月者,除给予已经习惯的饮食外,可另补充一些新鲜果汁或水果以补充钾。

2.口服补液盐(ORS)配方: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 20g, 加冷开水1000ml(含钠90mmol/L、钾20mmol /L、氯80mmol/L、碳酸氢根30mmol/L、葡萄糖111mmo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