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城市建设用地的概念辨析及其规划控制策略
城市非建设用地的规划研究
城市非建设用地的规划研究摘要:随着当前国内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城市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与之而来的是庞大的并不断增加的人口压力和有限城市用地之间的矛盾。
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急剧扩张,许多城市选择缩减其绿化面积,这就使得城市的生态空间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破坏。
因此在发展经济和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城市非建设用地的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关键词: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当前城市总体面积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非建设用地一直处于一种此消彼长的状态。
1.城市非建设用地概述随着城市化的逐渐推进,城市内部的各个区域之间逐渐产生了明确的功能分区,各个功能分区从应用方式上进行区分,城市绿地和近郊森林绿地、湿地等是典型的城市非建设用地的区域,这一部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生态价值创造较为缓慢因而往往在城市建设中被忽略和压缩。
城市的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城市的环境质量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对城市的居住着的身体健康也有着非常大的裨益。
2.城市非建设用地的核心理论支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提高,对于城市的规划要求也随提高,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只关注城市的经济建设,要将经济建设与城市生态建设和人文建设并重,坚持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透支型建设。
2.1生态城市理论及生态整体规划设计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这一观点,将“人与生物圈”计划提上了城市建设的日程。
生态城市简单来说就是建设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城市,其建设的核心意义是将生命、美和公平作为城市发展的首要目的。
生态城市的空间建设结构是将城市设置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并与之共存,以小型组团布局,城市功能分区建设根据地区的土地状态和周边环境作为主要参考,在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资源富集区停止中、低密度的建设开发,由于建设结构模式是小型组群,因此缺少机动车交通出行,一般以就近出行为主,另外对于当地特殊的生态物种要加以保护和重视。
关于城市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探讨
现在以 F 方面: 几
31 传统规划编制与管理 未能适应城市开发与建设主体的转变 .
迄今为止 , 国的城市 规划 主流体系实际上是保 留前 苏联传给我们 我 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 的方法 , 理论实质是 国民经济计划 的延续 。也 其 就是说 , 市规划是 经济计划制 定后 , 城 完成其在 城市土地和 空间上 的落 实。 虽然在改革开放 以后 , 有大量欧美的理念和理论传入, 这些传 入理 但 念和理论实际上并没有 实质性 改变 我们的规划体系基础架 构。从 2 世 O 纪8 0年代末开始 , 城市建设主体 已经从政府和国家逐渐转变 为开发商 。 在 住宅产 业化和土地供给市场化 的今天 , 政府对于城市建设控制 的强度 相对减弱 了很 多 , 市场 经济 的条件 下 , 在 开发商成 为了承担城 市开 发与 建 设活动 的主体 。 由于这种建 设模式 的转变 , 城市用地 的使用预期变 得 难 以把握 。传统城市规划编制确定建 设性 用地使用安排 , 尽管在规划 弹 性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 但这种试 图控制市场的规划思路往往 在市 场面 前变得 规划 失灵。 究其原 因,是我 们 的规划编制 思路没 有随着经 济模式 的转变而 转 变 。既然市场经济模式决定建设性用地使用比以往难 以把握 , 么, 努 那 在 力规范城 市建设的同时 , 政府应该将更 多的关注点聚焦在相对单纯 的非 建设性用地上。在保障城市开发建设 活力的同时 , 出城市建 设性 用地 给 的“ 增长边 界” 。在精确指导城市“ 怎么建 ” 对乏力的时候 , 出城市 建 相 给 设“ 能怎么建” 不 的安全底 线。
2 城 市建 设 性用地 与 非建 设性 用地构 筑 的 图底关 系
城市规划 图底 关系理论是一种逆 向思维理 论,图是研 究 的重点 , 是 设计 的对象 , 是图的背景, 底 图与底是一个有机 结合 的 的同一个对象会 因所处的观察角度 不 同而呈现 出不 同的特征 。 如果将整个城 市规划 区内的土地利用作为 一个研 究的整体对象 , 纯 粹从 自然与人工 、 生态与非 生态的角度 区分 , 则可 以将 它看作一 个 由城 市建设性用地和非建设性用地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 非建设性用地对于 建设性 用地如 同“ 景与主景 ” 背 的关系 , 景虽然没有主 景起眼 , 背 却包含 着支撑 与衬托 的成 分, 主景提 供城市居住 、 交通、 生产 的用地载体 , 背景 提供生态支持 。
城乡非建设用地保护困境及其原因研究
城乡非建设用地保护困境及其原因研究摘要:什么是城市非建设用地呢?城市非建设用地就是除了用于建设城市的土地之外的土地。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城市非建设用地的保护问题已经变得非常严峻了和迫切了。
但是城市非建设用地的保护上存在很多难题,分别包括数量减少、功能异化、管理失控。
要想真正的保护城市分建设用地,首先就要先解决这些难题。
关键词:城市非建设用地;难题;政府引导引言:城市的总体规划确定都是由国家决定的,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在一定时间里不能占用城市非建设用地,但是经济的发展似乎已经让原来的要求脱离了原来的轨道,国家的约束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城市非建设用地的数量、功能等等都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容乐观。
很多变化都告诉我们保护城市非建设用地已经不容等待。
一、城市非建设用地保护的困境(一)数量减少保护城市非建设用地首先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数量问题,近年来城市非建设用地的数量一直在减少。
经济的不断发展让城市建设用地变得越来越少,慢慢的变得不够使用了,所以城市建设用地就开始侵蚀非建设用地,就这样很多都变成了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等等。
还有一方面就是本来建设用地中就存在着一部分非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减少随之非建设用地也减少了。
这就是城市非建设用地减少的原因。
(二)功能异化在城市非建设用地数量减少的时候,随之改变的还有它的功能和用途。
尤其是它的林业功能,用于生态建设的土地变得越来越少,就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还总是希望着用于生态建设的土地还能更少。
在这个过程中,它的旅游休闲功能开始蓬勃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快速的城市这种表现更加明显。
(三)管理失控接下来就是城市非建设用地保护的第三个难题,我们称为管理失控。
导致管理失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个就是多头管理,一起管理的部门很多,让管理变得很乱,最终失控。
还有一个就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在城市非建设用地方面很有限,这也是管理失控的一个原因。
同时不同类型的城市非建设用地有不同的部门去管理,例如林地由林场或者林业部门管理等等,但是他们制定的很多政策都存在着漏洞,并且无法全覆盖。
图与底关于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的思考-陆希刚
建设 用地过程 中对非建设 用地 的生态功
种 分类方法的优点 在于原因明确 , 但缺
点 在于不可建设性程度 难以体现 , 如生
种类型 护区等
①安全类 包括不可建设用地 ②生态景观类 包括 自 然保护
建设用地评 定中的三类用地 、 水源保
破坏 , 生态文化保护观念 日 渐强烈
“ 反
区 、 风景旅游区 、 生态绿地等 ③ 资源 保护类 包括地下 资源保护地 矿区 、
基本农 田 、 文物古迹 保护区域等
略控 制类
规划 ” 的提 出体现 了对 以城 市发展 建设
“图底 ” 关系
城 市非建设用地研究 中将 生态 、 资
源等 自然本底保护提高到前所未有 的高
市边 缘 区 的成 因 、 结 构 和演 变 盛 , 方 创琳 ,
张维峰 , 视角越来越宽广 —
班茂
荣 明 芳 , 郭 思维 ,
其研究趋势表现出研究 从早 期的关注空间
度 , 这在我 国当前控制城市 无序扩张无 疑具 有积极的意 义 。但 是 , 正如许多学 者所认 识到的那样 城市 建设 用地 与城
一些学 者考虑从不可建设性 程度划进行 划 分 , 诸如 绝对不可 建设 的用地和相 对 不宜建设用地 王琳 , 永久性 不 可 建设 用 地 和 时效 性 不可 建 设用 地
能影 响考虑不足 , 尚没 有从事后补救走
应用传统 向系统规划
来源于具体 的规划建设 实践 , 许 多 城 市在规划实施过 程中出现了非建 设用
城区非建设用地规划理论与方法论文
城区非建设用地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探索【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城市非建设用地的概念及内涵,分析了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的主要理念,最后就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城区;非建设用地规划;理论与方法中图分类号: df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改革开放 30 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
在城市用地需求迅速增加、国家宏观土地政策日益严格和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日益提高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加合理地配置有限的城市空间资源,处理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之间的关系,防止城市“摊大饼”式的无序扩张,构建和谐有序的城市结构,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城市建设工作不仅要做好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还必须重视和加强做好城市非建设用地的规划。
1 城市非建设用地的概念及内涵1.1 城市非建设用地的概念城市非建设用地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在规划期内不被用于城市建设的用地,它在空间上表现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空白”区域,而在发展变化则处于与城市建设用地“此消彼长”的变化状态,它与城市建设用地一起构成了整个城市的土地资源。
1.2 城市非建设用地的基本内容目前我国对城市非建设用地的研究不多,城市非建设用地的基本内容也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
建设部 2002 年以[建规2002]218 号文件印发的《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提出控制开发的“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下矿藏资源分布地区”等地域,是城市非建设用地的内容之一;还有一些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农田保护用地、水源保护用地、组团隔离带用地、旅游休闲用地、郊野游览用地、自然生态用地和远期发展用地等都属于城市非建设用地的范畴。
考虑城市非建设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可能性,结合城市规划的相关评价方法,可以把城市非建设用地划分为两大类五小类。
第一大类是绝对不能占用的城市非建设用地,它与城市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中提及的市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地域的范围基本相符,包括:(1)技术性“城市非建设用地”,即不适于进行城市建设的用地。
城市化进程中“非城市建设用地”的新管控策略
龙源期刊网
城市化进程中“非城市建设用地”的新管控策略
作者:
来源:《上海城市管理》2011年第05期
同济大学的陈晨博士与赵民教授在2011年第4期的《城市规划学刊》上发表题为《对“非城市建设用地”及其规划管控问题的若干探讨》一文,认为目前各界对“非城市建设用地”这个概念存在很大争议,其用地性质缺乏清晰的界定,其规划编制内容比较杂乱,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体系,但另一方面,涉及“非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实践却已屡见不鲜,规划成果及形式的种类也有许多。
作者由此全面厘清相关概念产生的背景及其语境,梳理当前的相关研究和实践进展,分析其中的问题和悖论。
对于“非城市建设用地”所涉及的管控问题,作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探究:一是完善现行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有针对性地完善现有空间规划体系及其日常管理的运作机制,是有可能较好地应对“非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和管控问题的。
二是在空间规划体系中进一步落实城乡空间管制,这有望在更大层面的国土规划体系中,得以进一步落实本地发展的“保障公共利益”和“控制私人开发”目标,从而才能真正正视所谓的“非城市建设用地”问题。
三是在空间管制政策分区基础上,基于统一的用地分类体系,施行统一的城乡土地用途管理,使得既包含“村镇建设用地”、也包含“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同时含有“水域”“弃置地”“露天矿用地”等“非城市建设用地”科学地演绎成“城乡非建设用地”这一更为确切的概念。
责任编辑:张炜。
中国目前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发展的研究
中国目前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发展的研究摘要: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可视为在当今中国体制规划由城市建设过渡到城乡建设的过程中的一大成果[1]。
对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发展的研究有着极其重大的指导借鉴意义。
本文着重从非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来分析,通过对非城市建设用地的概念及其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对其本身的实质内涵进行剖析。
加之对目前城市内非城市建设区域存在问题针对性的研究,提出了以科学发展的观点为认识基础,主动策划引导,积极规划控制,发展出新时代更有效的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发展编制模式。
关键词:城市规划;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控制ABSTRACT:The urban non-development land can be regarded as a great achievement which shaped by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city constructionto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China system. Researching on the urban non-development land planning can be get great guiding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concept about the urban non-development land and the evolution proces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urban non-development land planningandconstruction,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bout the regional of constructionproposed a more efficient process by taken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s the basis, activeplanning guidance, and actively planningcontrol.[key word]Urban planning,Urban non-development land,Planning-administration[分类号]TU9841引言一直以来,二元管理都是我国城市和农村发展体制的大主题[2][3],主要表现在:以现在化大生产为主的城市经济体制和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村经济体制并存。
“非城市建设用地” 的概念辨析及其规划控制策略
“非城市建设用地”的概念辨析及其规划控制策略程遥赵民【摘要】一般认为,“非城市建设用地”是保障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该命题引起了规划业界和学界的较多关注。
然而,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还存在概念界定模糊、研究规范性差、规划成果实效性差等问题。
有鉴于此,本文首先整理“非城市建设用地”的相关概念及其演变过程,梳理相关规划研究成果,从而对有关研究中的“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实质内涵有所把握。
进而,通过借鉴若干国外非建设用地分类与规划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即将实施的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提出重新界定“非城市建设用地”的思路,指出应将其理解为具有某些共同属性“用地分类”,用于有关的规划编制。
最后,基于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试对这类用地的规划控制方法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非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标准;规划控制;国际经验1 研究对象及国内研究综述1.1 概念源起“城市建设用地”是我国特有的概念,1991年开始实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137-90,以下简称“90国标”)后得以在全国范围内运用。
“90国标”中规定,“城市建设用地应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九大类用地,不应包括水域和其它用地”,以此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中用地指标计算与控制的分类对象①。
某种程度上,城市建设用地概念的产生及其对应的指标控制体系反映了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计划经济对于我国城市规划与管理思路的影响。
而“非城市建设用地”(也称“城市非建设用地”)是一个相对于“城市建设用地”的概念。
无论是从其命名,还是概念的源起与发展来看,“非城市建设用地”都是由“城市建设用地”派生而来。
事实上,所谓的“非城市建设用地”概念并没有在“90国标”或其他国家级法规、标准中正式出现,但它在一些地方立法中获得了“法定性”。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探索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探索作者:马晓琳荣丽华李云飞吕慧芬来源:《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04期【摘要】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快速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建设用地激增,探索化解中心城发展与农村地区两个方面用地扩张压力的途径,是当下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在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当前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发展困境进行思考,同时,本文结合在呼和浩特市辖区的相关实践,在“两规”衔接、空间管制、GIS技术运用、规划管理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实践;呼和浩特1.“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解析1.1 概念与内涵实质的矛盾“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出现是基于规划管理部门对城市建成区外围用地,监管难度日趋困难,希望以此提高空间管制绩效。
但由于“非城市建设用地”概念本身存在缺陷,与现有国土规划体系关系模糊,当前对“非建设用地规划”的讨论还难以达成共识及转化为合适的行动策略。
1.2 多方利益主体博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经营在部分地区被转化为单纯的土地经营。
在土地财政的驱使下,一方面,地方政府、规划部门、开发商等通过土地资源的运作(市场或非市场手段)来促进增长,形成处于绝对强势地位的发展型政体(何丹,2003年);另一方面,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缺乏规范的引导,少数农民采用各种手段违规私自改变土地用途,以提高自身收益。
政府与农民之间围绕土地问题的博弈,造成非城市建设用地不断蚕食的局面,无法形成有效地保护和发展。
1.3 规划管理体制缺乏强制性当前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尚未形成法定层面的管理依据,规划的强制性力度普遍不够。
同时实施细则、规划检测与监督机制的缺乏,都将大大削弱规划的战略意图和管理效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与相关研究的出现可以视为是试图为城市空间发展“守住底线”,并有条件的“反守为攻”。
2.“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实践——以呼和浩特市辖区为例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中心城的用地扩张是必然的,非城市建设用地管理或城市增长管理的目标绝对不是简单的限制增长,而是倡导和建立“精明增长”,防止和减少低效率、蔓延式的增长。
非建设用地的规划控制研究
在 实 际 运 行 过 程 中 , 由于 对 非 建 设 用 地 缺 乏 必 要
的规 划 和控 制 .不 少 城 市 的建 设 用 地 屡 屡 突 破 城 市 总体 规 划 所 确 定 的 规 模 ,一 方 面 大 量 林 地 、耕 地 、 地 、 域 等 非 建设 用地 被 侵 占 , 态 和 环境 湿 水 生 资 源 遭 受 破 坏 .另~ 方 面 建 设 用 地 呈粗 放 型 扩 张
非建 设 用 地 的规 划 控 制 研 究
PL ANNl NG CONTROL RESEARCH OF NON— DEVEL PMENT AND O L
邢 仲 佘
X I G N Zho ngy u
【 要 】 现 代 城 市 规 划 多侧 重 于建 设 用地 的性 质 、 摘
土 地 资 源 被 浪 费 ,严 重 影 响 了城 市 的健 康 有 序 发 展 ,因此 ,对 非建 设 用 地 进 行规 划控 制是 必 要 的 , 也 是 有 意 义 的 具 体 表 现 在
27
模 被 突破 ,城 市 发展 方 向被 扭 曲 ,建 设 时序 被 颠
倒 , 大量 非建 设 用地 被 侵 占 ,城 市 可 持 续 发展 受 到 严 重 挑 战 ” 的被 动 局 面 ,本 文 将 建 设 用地 和 非
建 设 用地 比作 “ 图、底 ”关 系,希 望 通 过建 设 用地
与非 建 设 用地 的双 重控 制 遏 制建 设 用地 的 无序 蔓
{ 槲 I 害
{
l 沛 藩 {
3 }
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主要内容探讨
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主要内容探讨摘要:就城市规划本身而言,规划的缺失和偏离是导致非城市建设用地遭受破坏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现状进行反思,理清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思路,探索有效的规划编制和实施模式,无疑对保护非城市建设用地具有现实而重大的意义。
本文探讨了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主要内容。
关键词: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内容Abstract: urban planning in itself, the lack of planning and deviation is lead to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destroyed by one of the key factors.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planning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China, the clear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planning ideas and effectiv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mode, no doubt, to protect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has reality and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land use planning urban main content.Keywords: the city; The construction; Land use planning; content非城市建设用地是指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在规划期内不被用于城市建设的用地,它与城市建设用地一起构成了整个城市的土地资源。
城市化发展初期,由于城市发展用地供需矛盾不大,非城市建设用地一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伴随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建成区土地利用日趋紧张,周围可建设用地开始短缺,“蚕食”非城市建设用地的现象日趋严重,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
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的实践探索
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的实践探索摘要:本文对“城市非建设用地”的理论内涵进行研究,分析其研究意义,将城市非建设用地的理论应用到山东马颊岛项目开发中,对马颊岛的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研究;规划实践;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ory of the” non-urban land for construction to study,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ir research, the theory is applied to the non-urban construction land the Shandong majia island project development,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tural ecological resources of majia Islandrecommendations by the use and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industries.Keywords: non-urban construction land; planning studies; planning practices;引言随着城市的快速增长,城市非建设用地(又称“非城市建设用地”)数量急剧下降,空间边界不断遭到侵蚀。
与此同时,城市的不断发展成熟使得城市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各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追逐的目标,城市土地利用结构随之发生较大改变,农林用地的传统生产性功能逐渐减弱,其生态效用和旅游休闲功能日益凸现与强化。
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势不可挡,如何在这场发展博弈中为城市空间发展“守住底线”,改变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被动地位,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研究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城市非建设用地的概念《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定是“城市建设用地应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九大类用地,不应包括水域和其它用地”。
城市非建设用地问题探讨
城市非建设用地问题探讨摘要:城市非建设问题的提出是基于城市快速发展地区出现的建设用地扩展无序、城市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同时城市非建设用地受到侵害。
城市非建设用地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且成为控制城市用地蔓延的重要条件。
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目标是在生态城市、精明增长理论指导下,将城市非建设用地要素合理组织与规划,构建城市生态空间格局,保障城市生态空间与生态环境。
关键词:非建设用地;城市空间结构;精明增长引言非建设用地是与建设用地相对的概念,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非建设用地包括农用地和未利用地。
而非建设用地并非完全不进行建设,是基于工程地质要求、城市生态环境要求、城市发展战略需要,在一定期限内不用于城镇建设的用地。
城市非建设用地是与城市建设用地相对应[1],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在规划期内不被用于城市建设的用地,它与城市建设用地共同构成城市土地资源,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城市建设用地也急剧扩张,且城市用地扩展呈现蔓延趋势,改变了土地自然属性与城市空间结构,造成了对城市非建设用地的侵占现象。
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扩张以外延式的城市空间扩展为主,用地模式主要采取道路扩张建设拉动城市发展,存在土地利用粗放,闲置浪费的现象。
同时由于在城市建设中缺少理论指导,主要依靠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造成了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城市化与用地城市化的问题,因此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应同时注重非建设用地利用,并将城市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作为一个整体在同一层次进行规划与管理[2,3]。
2.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理论目前我国的城市非建设用地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与城市建设用地比较缺少城市规划编制、规划管理等。
而城市非建设用的问题的提出,是由于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土地利用不合理、盲目扩张而造成了城市生态破坏,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致力于建构城乡统筹的完整规划体系——对“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辨析与延伸讨论
Ie K ywo d l o — r a e elpme lndpln n L ndcls icain a ig s a e rsN nubndv o nta a nig a a sf t i o Plnnn y m U anr a itgr e de elp e t t r b ur lne at v o m n
“ 乡 城 规划 演 的过程中,规划理念 、 究 角与工 进 研 视 作思 等方面发生转变的产物。 路 需要指出的是,“ 非城市建设 用 地规 划”的内涵模 糊 ,沿 用这个 命题难 以做进一步 的深 化研究和 实践 。
笔者认为,要解决现实 中存 在的非城市建设用地问题, 在满足规划 理念性需要 的同时, 最基本的是要 解决好 “ 城市建设 用地 与 “ 非城市建设 用地” 的统—分类问
E bi 哪 Ura 妇 lh s b nRua it gaeP n gSy tm: nu o nD v o rlne r t n I se No - ̄a e el pme t a dPa nn n ls S n e n L n ln igA ay i o gB s/
[ lll subnd vl m n l dep n s u kynn u a e e p e t n i us n a e c  ̄ d E o g r r a d Ms r c A r a e e p e t n x a d q i l o - r nd v / m n l d d c s i s s a t c l y i i n l l l o a c , b o a s o h e o p o
城市非建设用地利用及土地资源管理研究
城市非建设用地利用及土地资源管理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非建设用地利用和土地资源管理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非建设用地的有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城市环境。
因此,对城市非建设用地利用及土地资源管理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城市非建设用地是什么以及其利用的意义对于开展研究非常重要。
城市非建设用地是指未被用于建设的土地,比如农田、荒地、绿地和水域等。
在城市化进程中,这些土地常常被忽视,导致土地浪费和环境问题的出现。
然而,这些非建设用地的合理利用可以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通过保护农田和水域,可以维护生态平衡和食物安全;通过开发绿地和荒地,可以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因此,有效利用城市非建设用地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城市非建设用地利用的方式和方法也是研究的重点。
城市非建设用地利用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农田保护、河流湖泊保护、绿地建设和荒地开发等。
农田保护是指保护耕地资源、维护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河流湖泊保护是指保护水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绿地建设是指建设城市公园和绿化带,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和健身的场所;荒地开发是指对于荒地进行开发和利用,提供土地资源和经济效益。
而城市非建设用地利用的方法包括政策引导、法律法规、经济激励和市场机制等。
通过健全的政策和法律,可以规范城市非建设用地利用的行为;通过经济激励和市场机制,可以提高城市非建设用地利用的效率和盈利能力。
因此,研究这些方式和方法对于提高城市非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城市非建设用地利用与土地资源管理密切相关。
城市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合理管理土地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土地资源管理包括土地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旨在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最大化效益。
宏观调控方面,政府应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如土地供应政策、用地管制政策等,合理调控土地市场供求;而微观管理方面,城市应建立健全的土地使用制度,加强土地评估和监管,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乱用。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探索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探索【摘要】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快速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建设用地激增,探索化解中心城发展与农村地区两个方面用地扩张压力的途径,是当下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在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当前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发展困境进行思考,同时,本文结合在呼和浩特市辖区的相关实践,在“两规”衔接、空间管制、gis技术运用、规划管理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实践;呼和浩特1.“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解析1.1 概念与内涵实质的矛盾“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出现是基于规划管理部门对城市建成区外围用地,监管难度日趋困难,希望以此提高空间管制绩效。
但由于“非城市建设用地”概念本身存在缺陷,与现有国土规划体系关系模糊,当前对“非建设用地规划”的讨论还难以达成共识及转化为合适的行动策略。
1.2 多方利益主体博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经营在部分地区被转化为单纯的土地经营。
在土地财政的驱使下,一方面,地方政府、规划部门、开发商等通过土地资源的运作(市场或非市场手段)来促进增长,形成处于绝对强势地位的发展型政体(何丹,2003年);另一方面,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缺乏规范的引导,少数农民采用各种手段违规私自改变土地用途,以提高自身收益。
政府与农民之间围绕土地问题的博弈,造成非城市建设用地不断蚕食的局面,无法形成有效地保护和发展。
1.3 规划管理体制缺乏强制性当前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尚未形成法定层面的管理依据,规划的强制性力度普遍不够。
同时实施细则、规划检测与监督机制的缺乏,都将大大削弱规划的战略意图和管理效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与相关研究的出现可以视为是试图为城市空间发展“守住底线”,并有条件的“反守为攻”。
2.“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实践——以呼和浩特市辖区为例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中心城的用地扩张是必然的,非城市建设用地管理或城市增长管理的目标绝对不是简单的限制增长,而是倡导和建立“精明增长”,防止和减少低效率、蔓延式的增长。
浅谈“非城市建设用地”管理的适应性和强制性
浅谈“非城市建设用地”管理的适应性和强制性摘要:“非城市建设用地”管理在认识、内容、实施管理过程中存在局限性,导致“非城市建设用地”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应从控制内容和方式、实施管理制度上完善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强制性内容和管理体制,以增强适应性。
关键词:非城市建设用地适应性强制性管理本文所指“非城市建设用地”,是指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在规划期内不被用于城市建设的用地。
由于社会经济变化与城市发展过程的复杂性,有许多因素是很难准确预测, 因此,城市规划的实施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
“非城市建设用地”管理实施就是一个不断调整完善的适应性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强制性管理来增强“非城市建设用地”管理实施的适应性。
意义:确保城乡建设发展能够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谐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上下位规划的衔接,避免下位规划在深化、细化过程中影响强制性内容的落实。
规划涉及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内容比较综合复杂,增强强制性有利于突出重点,强化规划的实施和监督检查。
1 “非城市建设用地”管理的适应性问题1.1 “非城市建设用地”的评价与选择不明确城市规划中有关土地调查、分析、评价和规划等各项工作,无论是自然条件评价、建设条件评价还是用地的经济性评价,都是围绕选择和决定规划建设用地的这一目标进行的。
而城市建设用地选择的理论与方法告诉我们:哪类土地是可以使用的,哪类土地的使用成本更低。
但是没有明确规定,在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控制范围之外,哪此土地是不可以使用的?哪类土地是应该严格控制使用的?1.2 “规划失控”与“规划滞后”对“非城市建设用地”的侵占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在城市规划规定的城市建设用地的位置与规模范围之外,任何城市建设活动都是违法的。
而在实际的建设活动中,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与范围往往突破城市规划的控制要求,一是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速度超过了城市规划编制时所预测的速度;二是城市建设与开发的主体,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利益,在城市建设用地控制范围外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活动。
城市更新背景下辅助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市设计方法初探——非建设
城市更新背景下辅助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市设计方法初探——非建设用地纳入城市规划管理的思考作者:张琳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8年第12期非建设用地指的是除城市建设以外的土地或未利用土地,例如,城市绿化建设用地、基本农田等,从其性质上来看,非建设用地是排除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以外的土地。
所以,非建设用地也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纳入到城市规划管理中,能够综合考虑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从而制定的科学的用地方案,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1、非建设用地现状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生态用地、农业用地的面积逐渐减少。
而且很多城市将大量的优质土地纳入了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中,无节制的进行土地资源破坏与利用,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土地资源的质量,也出现了土地闲置、资源浪费情况。
甚至有些地区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加快城市化发展速度,在未进行土地整体规划之前,就随意在非建设用地上选择建筑建设位置,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发展循环,而且我国对于非建设用地的管理也没有依据,我国用地规划失控情况经常出现[1]。
因此,从当前非建设用地的现状来说,将非建设用地纳入到规划管理中十分必要,提高了我国对土地资源的控制作用,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土地资源浪费等情况的发生。
2、非建设用地规划原则分析为了防止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失控扩张,我国应结合当前非建设用地情况以及形势,制定保护原则,管理不合理占地以及不合理使用非建设用地的行为。
另外,严格的规定要配合科学的技术手段才能保证作用的最大化体现,例如,在保护原则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明确划分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之间的界限,保障社会发展能够清楚的区分出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从而保证非建设用地土地资源不受破坏。
将非建设用地纳入到城市规划管理中,应通过协调性原则的制定及时补充非建设用地规划与管理内容,从而保障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协调;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应重新规划非建设用地灾难城市建设中的比重,从而协调城市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0730.城乡非建设用地概念界定辨析
0730.城乡非建设用地概念界定辨析舒沐晖【摘要】当前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城市非建设用地的概念界定,给相关研究带来困惑。
本文通过对当前四个主要的概念提法和相应的界定进行了收集整理,并从空间范围、区别于城市建设用地的关键特征、功能属性、研究对象构成、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等五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对比,认为在相同的研究基础和目的之上,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概念界定,分别体现在研究的视角、研究成果的应用、研究的侧重点等方面。
由此提出在“城乡一体化”规划理念转型的背景下,建议以“城乡非建设用地”形成统一的概念提法,其界定内涵包含城镇内外两个空间层面、以突出自然属性为主,突出其对城镇功能和空间结构上的生态支撑作用,与城乡建设用地形成相互依赖和包容的平等关系。
【关键词】城乡非建设用地概念界定辨析近年来,城市非建设用地的研究日益得到学术界的重视。
“非建设用地规划研究的出现是与中国城市都市区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是应对快速城市化过程对中国原有城市规划体系、体制的冲击的积极反应。
”①但作为一个在传统规划与管理中被忽视的领域,在其概念界定上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提法及界定内涵,给相应的研究带来很多的困惑,为此本论文希望通过对概念的辨析来理清研究的思路和重点。
1.现有主要概念界定国内最早出现类似概念的是在1991年修订的香港城市规划条例中,明确的提出了“城市非建设性用地”的组成②,内地自从《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中创新性划分八大类用地类型以来,我国众多学者和一些地方根据各自开展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很多概念提法和相应的界定,主要包括以下四个主要的概念:1.1 非城市建设用地张永刚(1999)总结《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中的用地分类,认为总规中的八大类用地类型中除城市建设用地以外的农田保护用地、水源保护用地、组团隔离带用地、旅游休闲用地、郊野游览用地、自然生态用地和远期发展备用地等都属于“非城市建设用地”,并总结认为“非城市建设用地是城市规划区内对应城市建设用地的土地资源总称”,并指出“城市整体生态圈的建构不容忽视,非建设用地是城市生态圈的重要载体,对这部分土地资源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具有深远的意义,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关键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城市建设用地的概念辨析及其规划控制策略
城市建设用地是指城市规划范围内用于城市公共建设、居住安置和经济活动等
城市发展需要的土地。
而非城市建设用地则是指城市规划范围之外的一个相对抽象和笼统的概念,包括了农村建设用地、特殊用地、生态用地、防护用地、基础设施用地以及未利用地等,这些用地类型在城市规划和控制中,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非城市建设用地类型解析
农村建设用地
农村建设用地是指农村用于住宅建设、农业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和其他生产生
活用地的土地。
在中国,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建设用地逐渐从单纯的农业生产和村庄的组织布局,向农村城镇化与城乡融合的方向发展。
因此,合理利用农村建设用地,促进农村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是非常重要的。
特殊用地
特殊用地是指土地的特殊用途性质和功能,如森林、草地、荒地、沼泽、滩涂、水域等。
这些土地既具有自然保护和生态功能,也具有科研、旅游、观赏等特定的用途。
特殊用地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不同于其他用途的土地,需要特别加以保护和管理,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生态用地
生态用地是指为生存和繁衍自然生态体系而设立的用地,如自然保护区、野生
动植物栖息地、山地、湿地等。
这些用地对于生态稳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质量控制等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用地逐渐被开发利用,所以如何在城市发展中平衡发展和生态保护,是一个难题。
防护用地
防护用地是指为防止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危险源等的侵害而设立的用地。
例
如山体防护用地、河道堤防用地等。
防护用地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必要的保护和预防作用,避免或降低因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而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损失。
基础设施用地
基础设施用地是指为城市公共、公用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等)而设立的用地。
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和居民生
活的必需品。
在城市规划中,基础设施用地规划和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强规划和控制,做好各类基础设施用地的规划和布局。
未利用地
未利用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类非城市建设用地,它不仅包括了荒地、荒山、沙
漠等不能开发利用的地,还包括了余地、空置地和待开发地等可以利用的土地。
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未利用地,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控制策略
非城市建设用地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合理利用非城市建设用地,
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也能够为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因此,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控制策略至关重要。
加强监管和规划
政府需要加强对非城市建设用地的监管和规划,严格执行规划、充分听取社会
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纳入到城市规划中。
要注意不同类型的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和控制的差异性,加强其在城市规划中的权重,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城市发展需要和人民利益,制定合理、精细和科学的规划。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在非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和控制中,生态环境保护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政
府部门应该适当增加生态用地的比例,切实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
同时,在其他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也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加大环境风险控制力度。
完善土地利用政策
政府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非城市建设用地,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政策,促进其
有效利用。
同时,应该加大对乱占、强占和非法处理非城市建设用地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确保土地资源的清和稳定。
为了鼓励各类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合理利用,政府还可以大力推出土地收购、出租、抵押等各类激励政策,鼓励土地所有者把土地用好用活。
引导社会投资
政府可以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对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和建设投资,推动其产业
化和商业化。
如在农村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中,可以通过农村集体或合作社的方式,引入现代农业和优质资源,实现稳定的农产品供应和农民收入。
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PPP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特殊用地、生态用地、防护用地等的投资,从而更好地保障和应对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非城市建设用地是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部分,其类型多样,规划控制策略复杂。
如何合理利用非城市建设用地,促进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问题。
政府需要加强对非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和监管,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和建设。
只有如此,才能让非城市建设用地真正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支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