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化学成分研究
三种贝类的脂类成分及其营养价值评价
414 Acta Nutrimenta Sinica, Aug., 2009, V ol.31 No.4三种贝类的脂类成分及其营养价值评价The Lipid Components and Nutritional Evaluation of Three Seashells 刘书成,李德涛,高加龙,李小莹,章超桦,吉宏武(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湛江 524025)LIU Shu-cheng, LI De-tao, GAO Jia-long, LI Xiao-ying, ZHANG Chao-hua, JI Hong-wu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25, China)贝类中脂类成分含量大约在2%左右,但是在脂肪酸组成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EPA 和DHA)含量相当丰富。
EPA(二十碳五烯酸)具有明显降低血浆中的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改善机体脂质代谢,抗炎抗癌和提高免疫力作用[1];DHA (二十二碳六烯酸)则促进大脑发育,预防老年痴呆症以及保护视力[2]。
贝类的脂类成分中富含磷脂成分如磷脂酰己醇胺,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3]。
然而,对贝类的脂类成分研究,以往只分析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4-8],对胆固醇、磷脂、中性脂和极性脂脂肪酸组成的研究很少[3,9]。
本研究测定湛江产青蛤、皱肋文蛤、华贵栉孔扇贝的脂类成分包括粗脂肪、磷脂和胆固醇含量、总脂、极性脂和中性脂的脂肪酸组成,为湛江贝类资源的深加工和开发提供实验数据。
1 材 料 与 方 法1.1 材料青蛤(Cyclina sinensis)、华贵栉孔扇贝(Chalmys nobiliss)、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2008年3月购于湛江市东风市场。
贝类品种由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全国贝类专家蔡耀国教授鉴定。
鱼贝类体内含有主要碳水化合物是多糖糖原和粘多糖
6.1 含氮成分
➢ 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 ➢ 肽(peptide) ➢ 核苷酸(nucleotide)及其关联化合物 ➢ 甜菜碱(betaine)类 ➢ 胍基化合物(guanidino compound) ➢ 奥品类(opine) ➢ 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 TMAO) ➢ 尿素(urea)
• β –丙氨奥品( β -alanopine)
鱼贝类体内含有主要碳水化合物是 多糖糖原和粘多糖
➢奥品类化合物的结构
•上述化合物都是分子内具有共同的D-丙氨酸骨架,采取D-丙 氨酸分别与L-精氨酸、L-丙氨酸、甘氨酸、牛磺酸及β –丙氨酸 以共有亚氨基的形式相结合的结构。 • 在生物体内,丙酮酸与上述5种氨基酸以尼克酰胺二核苷酸 (NADH)为辅酶,通过各自的奥品脱氢酶催花生成。例如:
90 230 90 90 60 80 40 40 50 80 50 + 13400 330
10 90
500
120 200 70 70 30 40 40 80 50 70 40 + 6670 160
20 110
630
120 130 30 40 30 20 20 20 30 30 + 20 40 110
+
130
30
150
30
40
2990 3230 490
10
260
230
20
1640
170
240
760
50
120
30
10
10
30
30
90
40
70
牡蛎壳组成特性及其综合利用研究
牡蛎壳组成特性及其综合利用研究牡蛎是我国最大的养殖经济贝类之一,其加工产生的下脚料牡蛎壳高达数百万吨,已成为养殖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因此,研究牡蛎壳的组成特性并探索它的综合利用,既可消除污染,又可提高牡蛎养殖的经济效益。
本文采用ICP-MS、XRD、FTIR、TG、ESEM等分析技术对牡蛎壳的组成、物相结构、热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采用生物和化学手段对牡蛎壳的特性进行了研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牡蛎壳超微粉在农产品加工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利用。
主要结果如下:(1)牡蛎壳中碳酸钙为生物合成型碳酸钙,含量为94.3%。
无机元素组成中钙含量达39.8%,磷0.089%;微量元素中锶含量高达2631 mg/kg;牡蛎壳中含17种氨基酸,其中天门冬氨酸含量最高为1800 mg/kg;这些组成特点是牡蛎壳综合利用的前提,又是应用中必须详加考虑的因素。
(2)湿法球磨超微粉碎比高频振动超微粉碎可制得更细的牡蛎壳粉,但造成可溶性物质流失;水分、物料填充率对牡蛎壳粉粒径大小有较大影响。
(3)牡蛎壳粉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根霉、青霉、黑曲霉都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其水提液对它们没有抑制作用;(4)牡蛎壳粉富含碳酸钙,在泡菜生产中添加具有降酸增脆效果;在果汁发酵过程添加可起降酸和澄清作用,并且酒精度可提高60%;作为魔芋凝胶的凝固剂添加则可改善保水性和凝胶强度,分别提高了 9.36%和55.1%。
(5)牡蛎壳粉呈多孔性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吸附性,可应用于农产品加工和环境治理;在香蕉储存过程中添加,吸附了乙烯气体,香蕉的保藏期延长了33%;用于含铬废水的处理,去除率可达98.23%;用于甲基橙废水的脱色处理,脱色率可达74.2%;在燃煤中作为脱硫剂添加,固硫率达到80%,有效地减少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硫的排放。
提出“牡蛎壳多级综合利用思路”,为解决“经济效益制约综合利用技术推广”这一瓶颈提供新的思路。
贝类毒素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
• HPLC法的缺点:
• HPLC法需要根据小鼠生物测定法进行广泛的标定,而且 该方法存在PSP分析标准品全球缺乏的普遍问题,每种 PSP类似物的毒性种类都是唯一的,很多类似物很容易相 互转化,对样品中的原始或潜在总毒性作出判断较困难的。
•
气相色谱法(GC)已不直接用于PSP测定,仅做有机成分的粗略测定
• 免疫化学法:
• 血球凝聚
• 放射免疫分 析(RIA)
• 酶联免疫分析(ELISA)
小鼠生物测定法
• 1937年由Sommer等人建立了PSP的小白鼠生物试验法,该方法是目前惟一 得到国际公认的AOAC标准生物检测PSP的方法,目前大约有81% 的国家采用 该方法检测PSP。
• AOAC鼠单位的定义:使一只20g重的小白鼠腹腔注射后15min内死亡的毒素 最小剂量即为一个鼠单位,1MU的毒素含量相当于0.18g的STX。
• 该方法在概括样品毒性方面相当有效,是目前最常用的分析、检测方法,易掌 握.不需要使用专门仪器;
• 但也有较多的限制,如该法不能确定样品中毒素结构;灵敏度低,其检出限约 40μgSTXeq/100g贝肉;该法在标准程序中不同小鼠的品系、批次、损伤程 度和大小对毒素的灵敏度有很大的波动性;浪费较多的毒素和需使用活体动物; 操作繁琐等。
• SN/T 1735-2006 进出口贝类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检 验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低限为125μg /Kg (合 STXeq计)】
• SC/T 3023-2004 无公害食品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生物法
主要国家和地区麻痹性贝类毒素限量标准
国
家 或 组
软体动物贝壳中的有机质研究进展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J o u rn a l o f Zh a n jia n g O cean U n ive r s ity V o l.20 N o. 1 M a r ch 2000第20 卷第1 期2000 年3 月软体动物贝壳中的有机质研究进展张刚生1童银洪2( 1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州五山510640; 21 湛江海洋大学珍珠有限公司, 湛江524025)α关键词贝壳有机质中图分类号Q 501水可溶有机质(S M ) 水不可溶有机质( I M)软体动物贝壳一般由方解石或文石等C a C O 3 矿物(无机相) 和少量有机质(m a t r ix )组成。
贝壳被认为是由有机质调节而形成的1 , 因此对壳中有机质的研究是了解贝壳形成机理的关键, 自1972 年C ren s h a w 2 首次用温和的去钙化剂ED TA 去钙化后, 使壳中有机质大分子部分或完整地保留下来, 开创了有机质研究的新领域; 最近几年, 对贝壳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使人们对贝壳中有机质的成分和功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对壳中有机质的研究为人们进一步提高养殖珍珠的质量、珍珠改色及利用贝壳形成原理研制高级的有机2无机复合材料提供了充分的依据3 。
1研究方法贝壳中有机质的生物化学研究一般采用以下流程4 ~6 : ①用体积分数为30% H 2O 2 或体积分数为100 gƒL N aO H溶液除去贝壳表面的表壳层和其它粘附的有机物; ②将壳机械破碎成粉, 用体积分数为3% 醋酸或体积分数为10% ED TA (pH = 7~8) 溶去壳中的碳酸盐(去钙化) ;③去钙化液采用超滤法或透析法除去溶液中的C a2+ 和醋酸( 或E D TA ) ;④除盐后的溶液高速离心分离( 20 000~30 000g, 时间20~30 m i n ) , 离心分离后的上层清液称为可溶有机质(S M ) , 呈颗粒状的沉淀物称为不可溶有机质( I M) ;⑤S M 采用离子交换色谱、高压液相色谱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 GE )等方法分离提纯, 确定各分离组分的分子量; ⑥将未分离的和分离的I M和S M 在6 m o lƒL H C l 中水解24 h ,温度100 ℃, 进行氨基酸分析。
海洋贝类中药牡蛎的化学与生物活性研究
海洋贝类中药牡蛎的化学与生物活性研究贝类中药是临床研究中研究比较久的,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用药和药理学经验。
牡蛎是软体动物,其贝壳可以作为中药牡蛎,在我国的临床用药中有着上千年的用药历史,在中医中,牡蛎具有安神、补阴、散结的效果,在临床中和其他的药物联合使用,对于治疗失眠、头晕、肿瘤等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因此加强对海洋贝类中药牡蛎的化学特性和生活活性研究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标签:海洋贝类;中药;牡蛎;化学与生物活性贝类中药在我国的临床用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贝类中药具有安神、化痰、补阴、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等疗效,同时在中药用药过程中,和其他的中药联合使用,对于其他的常见疾病,比如高血压疾病、结核等疾病都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加强对海洋贝类中药牡蛎的化学和生活活性研究,对于促进我国中医药的发展起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1.贝类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贝类中药在我国的用药时间非常久了,已经超过了2000多年的历史,在用药的配置过程中,我国对于贝类中药的用药情况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和临床用药习惯,贝类中药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疾病的作用,对于其药理作用下面我简答加以介绍。
1.1贝类中药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海洋贝类能够有效地缓解胃酸以及胃部其他的疾病,比如胃部烧灼等,在贝类中药中所含的胶质和胃液形成了一层很好的保护膜,能够防止细菌造成对胃部的破坏,同时也能够促进疾病表面的伤口愈合,海洋贝类中药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1]。
在做小鼠实验的研究中发现,贝类中药能够促进小鼠肝糖原增加,使得小鼠体内出现的干细胞肿胀等情况得到进一步改善,消除炎症的发生,对于改善小鼠的肝细胞损伤,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贝类中药同时也具有很好的保护肝脏和消化系统的效果。
1.2贝类中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在石决明酸提取液的降血压效果研究过早,我们发现这种药物能够对家兔起到很好的凝血作用,在小鼠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服用珍珠精母口服液后能够明显地缩短出血时间,并且在其他的试验中我们都发现,牡蛎海洋贝类牡蛎具有较好的凝血和降血压作用,在珍珠水层提取物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组胺会使得小鼠的肠管出现很大程度的收缩,这样能够避免小鼠出现过敏反应,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反应等,这样极大地改善了小鼠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其死亡率[2]。
牡蛎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2)
牡蛎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摘要:牡蛎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为药食同源。
牡蛎肉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糖原、大量的活性微量元素及小分子化合物,其壳中含有大量碳酸钙。
牡蛎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抗病毒、保护肝脏、降糖、抗肿瘤、抗氧化、抑菌等作用。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牡蛎肉、牡蛎壳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旨在为牡蛎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牡蛎化学成分生物活性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Bioactivities of oysterAbsrtact: oyster has delicious meat and high nutritional value. Oyster meat contains a variety of amino acids, glycogen, a large number of active trace elements and small molecular compounds, the shell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calcium carbonate. Oyster has immune, anti-fatigue, anti-virus, liver protection, hypoglycemic, anti-tumor, anti-oxidation, bacteriostasis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oyster meat and oyster shell are reviewe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of oyster.Keyword: ostracean chemical composition bioactivity目录目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近海区域贝壳类海产品重金属含量探究
近海区域贝壳类海产品重金属含量探究周丽群(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台州 318020)摘 要:贝类因其肉质鲜美,且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维生素等成分等深受人们的喜爱,但贝类的重金属污染会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通过测定分析近海贝类中的铅、镉、铜等重金属的含量,探究近海贝类食用安全性,可以增强人们重金属污染防治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
关键词:近海区域;贝类;重金属;含量贝类是台州沿海居民日常饮食中的重要海产品,但贝类动物有很强的重金属富集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广泛使用铬、镉、铅、铜就不可避免地使工农业废水、城市污水、废气、废渣排放中这四种重金属污染排放量随之增加,如不做好充分的防治措施,肯定会在日积月累中影响贝类动物的生存环境,加之贝类动物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富集能力,进而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可能潜在的威胁。
铬若含量过高会引起中毒,镉是我国排放总量控制的一个重点监控指标,能引起慢性中毒等,两者都是可通过食物链传递的重金属。
铅是会对神经、造血、消化等多个系统造成危害毒性的重金属。
食用受重金属污染的贝类对人体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徐慧等于2009年10月至2014年8月对台州近岸海域贝类养殖区的水质、泥质及贝类自身体内的重金属镉含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蛤、缢蛏、贻贝均没有超标[1]。
虽然经检测从2014年到2016年采集的水产品样品186批次不同种类水产品的检测分析发现,台州部分地区近海水产品中铅、镉的残留量逐年下降,但同时也发现贝类水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指数明显高于其他类水产品[2],加上贝类动物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人们不应该放松警惕,而应该时刻关注贝类动物的重金属含量问题。
为了解目前台州近海区域贝壳类海产品重金属含量现状,抽取台州各地海鲜市场和超市里的花蛤和蛤蜊作为样本进行检测分析。
一、试剂和主要仪器分析用水为超纯水。
硝酸、高氯酸、磷酸二氢铵等试剂均为优级纯。
标准品为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浓度为1000mg/L的标准贮备溶液。
贝壳的化学成分
贝壳的化学成分大家都知道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那它还有什么其他的化学成分吗?以下是本人要与大家分享的:贝壳的化学成分,供大家参考!贝壳的化学成分一一、贝壳的形态、内部结构贝壳分左右两片或单片是外套膜所分泌,90%以上为碳酸钙和少量有机质。
在贝体的外部起保护内脏作用。
从剖面看,其结构一般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为角质层。
由壳质素构成,色黑褐而薄,由外套膜边缘分泌而成,亦称壳层;其次中层为棱柱层,较厚占壳的大部分,为并列的方解石的石灰质小柱组成,它主要由外套膜缘背面分泌;珍珠质层,是贝壳最内一层,它由叶状的霰石(文石)构成,表面光滑,色泽美丽,具强珍珠光泽,为整个外套膜表面分泌而成。
二、贝壳的化学成分珍珠贝类的贝壳和珍珠同是由一部分性质相同的上皮组织分泌而成,因此,它们的化学成分类似乃至相同,若贝种类不同或生活环境差别很大时,它们的化学成分也会有异。
贝壳的无机成分主要为碳酸钙,其次为氧化钠、二氧化硅、氧化镁及三氧化二铝等,此外还有10多种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如锶、镁、铝、硅、钾、铁、钙、铷、铅、锌、铜、锰、铬、钒、磷等。
贝壳的有机成分中含有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酸等16种氨基酸,并与珍珠中的氨基酸相近。
对于贝壳的化学成分特征的研究。
人们最感兴趣的是其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组成特点,因为这些是人们开发利用贝壳的关键所在。
由于贝壳和珍珠所含的微量元素及氨基酸基本相同且含量相近,而这些微量元素及氨基酸有相当一部分是人体缺乏并需要得到补充的物质,因此贝壳中珍珠层粉是代替天然珍珠当药用的最佳原料,也是人们理想的微量元素供应物。
我国贝壳的资源尤为丰富,所以对其成分研究。
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贝壳的化学成分二珍珠的硬度:在珍珠中,霰石微小的结晶分别与壳角蛋白密切结合,使得珍珠表现出的硬度比无机界的碳酸钙结晶还要高。
方解石的硬度为3,而构成珍珠的霰石硬度为3.5至4,而珍珠的硬度一般在3.5至4.5之间。
珍珠的弹性:珍珠专家们作了这样的实验,采用三粒日本养殖珍珠、两粒澳洲或委内瑞拉珍珠一粒中国珍珠和一粒淡水珍珠;让它们从70厘米的高处,分别依次落在玻璃板上来测定它跳跃的高度。
5种贝类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研究
收稿日期:2000207203作者简介:劳邦盛(19742),男,硕士,电话:(020)85290196,传真:(020)85290706,E 2mail :laobs @ 。
研究简报5种贝类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研究劳邦盛1, 盛国英1, 傅家谟1, 闻克威2, 张 干1, 闵育顺1(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1)摘要:用氯仿2甲醇法测定了广州海鲜市场上棕带仙女蛤、波纹巴非蛤、文蛤、栉孔扇贝和园华扇贝等5种贝类的脂肪含量,并用GC 2MS 法测定了它们的脂肪酸组成。
5种贝类鉴定出的脂肪酸都在99%(质量分数)以上。
它们的脂肪含量都大于1%(质量分数),园华扇贝的脂肪含量最高。
它们的ω2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ω2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基本上都大于2。
两种扇贝的廿碳五烯酸(EPA )和廿二碳六烯酸(DHA )含量都比较高。
分析结果表明,园华扇贝不仅脂肪含量高,而且EPA 与DHA 的含量也比较高,是EPA 和DHA 理想的提取原料。
关键词:气相色谱2质谱;贝类;脂肪;脂肪酸中图分类号:O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713(2001)022*******1 前言 海洋生物中含有丰富的ω23多不饱和脂肪酸(PU FA ),其中廿碳五烯酸(EPA )与廿二碳六烯酸(DHA )的含量较高。
EPA 与DHA 对促进生长发育、癌症及心脑血管病的预防等均具有特殊的作用[1,2]。
有关贝类脂肪酸的研究很少有报道,且报道[3~5]中或脂肪含量数据缺少,或鉴定出来的脂肪酸少,或贝类具体种属的鉴定缺少等,这大大地阻碍了贝类深加工的发展。
贝类深加工发展的滞后反过来又影响了贝类养殖业的发展。
我们用气相色谱2质谱法(GC 2MS )对广州海鲜市场上棕带仙女蛤、波纹巴非蛤、文蛤、栉孔扇贝和园华扇贝等5种贝类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并用氯仿2甲醇法[6](即Bligh &Dyer 法)测定了它们的脂肪含量。
马氏珠母贝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马氏珠母贝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黄庆杜正彩侯小涛范氏芳草罗花邓家刚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35期摘要通过查阅国内近20年相关文献,对马氏珠母贝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 S9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5-12526-03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Dunker)),又称合浦珠母贝、珠牧、珠母、真珠母、明珠母,生活在波浪较为平静的内湾、泥沙、岩礁或石砾较多的海底,是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和生产珍珠的主要母贝。
马氏珠母贝分布于我国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福建、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山东沿海海域,另外在日本海域亦有分布[1]。
早在汉代就流传有“合浦还珠”的故事,至宋代广西合浦沿海一带开始大量采集马氏珠母贝天然珍珠,至今还保存着当时钦差大臣收珠的“珍珠城”遗址(现称白龙圩)。
20世纪初,日本首先用它作为母贝养殖生产珍珠。
20世纪60年代,我国成为马氏珠母贝养殖珍珠的出口国。
国际上公认我国出产的南海珍珠(即马氏珠母贝所产珍珠)的质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在中医用药方面,较常用的部位是其贝壳与珍珠。
贝壳的功效作用是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清肝明目、止血,适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心悸失眠、癫狂惊痫、目热、翳障、吐血衄血、崩漏等病症[1]。
珍珠自古以来就是中医的名贵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安神定惊、平肝潜阳、收敛生肌以及治疗妇女血崩等功效[2]。
现代研究发现,珍珠具有抑制褐质素的功能,可增强细胞活力,延缓细胞衰老,而人体的衰老与褐质素的增多有密切的联系。
珍珠可促进人体胶原细胞的生长,修复人体受伤组织,并可促进其再生[3]。
现代对马氏珠母贝研究较多的是其提取物药理活性、遗传育种、插核育珠以及珍珠层的结构、成分和成因等方面。
笔者综述了马氏珠母贝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三种海洋生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共3篇
三种海洋生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共3篇三种海洋生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1近年来,海洋生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备受关注。
海洋生物包含了大量的海藻、海绵、珊瑚、软体动物等,其所蕴含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在医药、化妆品、食品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重点介绍三种海洋生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海藻海藻是海洋中最常见的生物之一,常常被人们作为食物和药材。
海藻中含有大量的多糖、蛋白质、维生素等成分。
其中最具有研究价值的是海藻的多糖。
海藻多糖具有一系列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肿瘤、抗氧化、降血脂、增强免疫力等。
海藻多糖的生物活性是由其化学结构所决定的。
比如,海带多糖具有多种抗肿瘤活性,其主要成分是一种被称作“褐藻酸”的多糖。
此外,海藻多糖还具有降低血糖、调节肠道菌群等作用。
因此,海藻多糖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海绵海绵是一种具有原始形态的多细胞动物,其体内还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
例如,黄色海绵中的一种成分叫做“大环素”,具有抑制肿瘤、抗菌、抗病毒等多种活性。
此外,还有一种叫做“双壳贝毒素”的物质,是一种非常强的神经毒素,具有杀死昆虫、捕食者的能力。
因此,这种毒素在农业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此外,海绵中还含有一种叫做“潜在鸟嘌呤”(PAA)的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真菌等多种活性。
PAA能够与DNA、RNA结合,发挥其抗癌、抗病毒的作用。
因此,海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珊瑚珊瑚是一种具有钙质的海洋生物,其体内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珊瑚素”,属于一种红色的叶黄素类生物活性物质。
珊瑚素是珊瑚体内的主要色素之一,能够吸收光能产生电子,从而发挥其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活性。
此外,珊瑚中还含有一种成分叫做“珊瑚三醇”,是一种类似于维生素D的物质,可以调节钙代谢,增强免疫力,对于骨骼健康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此外,珊瑚还含有一种化合物叫做“珊瑚二烯酮”,能够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
贝类化学成分研究
海洋贝类中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摘要:通过对海洋贝类的矿质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组成及其功能以及限量元素,并就其在不同种类中的含量和组成差异做相关比较,得出贝类属于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矿物质的食品,其中一些微量元素如锌、硒、是人体必需的重要物质,含量较高。
海洋贝类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这些活性物质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和抗高血压等药理学功能。
海洋贝类在制药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上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海洋贝类;矿质元素;活性物质;海洋新药;功能性食品Research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arine Shellfish Abstract:Through the related comparison of the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in different marine shellfish, and the study of th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mineral elements , biological active substances and limited elements in marine shellfish, we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 shellfish are foods with high protein, low fat, and rich minerals, some of which is an essential trace element important material with higher levels, such as zinc, selenium. Marine shellfish are rich in active ingredients which can enhance immune function, anti-tumor,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antioxidant and anti-hypertensive.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shellfish in the pharmaceutical and functional food has a great potential.Key words:marine shellfish; mineral elements; active substances; marine drugs; functional food贝类,属软体动物门中的瓣鳃纲(或双壳纲)。
文蛤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文蛤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杜正彩等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02期摘要文蛤是一种传统的海洋中药,文蛤壳入药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
通过查阅国内外近20年的相关文献,对文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文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S96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2-00439-03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又称为花蛤、海蛤、黄蛤、蛤蛎,为软体动物帘蛤科(Veneridae)文蛤属的海产经济贝类。
文蛤素有“天下第一鲜”的美称,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药用价值也较高。
文蛤的药用部位包括外层贝壳与壳内肉质2个部分,古代以贝壳入药为主,现代对肉质部分的研究较多。
文蛤作为一种海洋传统中药,其药用历史已有2 000多年,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文蛤壳的记载,称其“主恶疮饰,五痔”。
《本草经疏》记载:“文蛤能消散上下结气,故主咳逆胸痹腰痛胁急也”。
《长沙解药》记载:“文蛤,清金利水解渴除烦,化痰止咳,软坚消痞”。
清代汪昂的《本草备要》中也有文蛤除瘤的记载,在民间流传有“海蛤治癌”的秘方。
《广西海洋药物》中归纳文蛤壳具有“软件散结、清热化痰、止咳、利湿之功效,主治口渴烦热、咳嗽气喘、咳逆、胸痹、瘰疬、痰核、咯血、崩漏带下、痔瘘等病症”[1]。
文蛤在我国北至辽宁、南至广西、广东、海南等沿海地区均有分布,是我国沿海传统养殖的主要经济贝类之一[2]。
基于此,笔者对近年来对文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化学成分文蛤中含有多种活性天然产物和许多重要化合物,如蛋白质、多肽、多糖、核酸、甾醇、牛磺酸类化合物等[3]。
另外,文蛤还富含EPA和DHA等多烯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人体易吸收的各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及丰富的矿物质(Na、K、Ca、Mg)和微量元素(Fe、Zn、Cu、Cr)等[4]。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5种海洋贝壳类中药微量元素比较研究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5种海洋贝壳类中药微量元素比较研究该论文比较研究中国药典收载5种海洋贝壳类中药的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并探讨微量元素与功效的相关性。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51批次贝壳饮片中的钴、铜、锌、钼、硒、砷和钡等7种微量元素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等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发现硒元素的含量在上述贝壳类中药同品种不同批次饮片中的差异性较小,但在不同品种间有显著性差异,可作为区分不同品种贝壳类中药的关键元素之一。
此外,对同一中药品种来说,在不同批次饮片中含量差异较小的无机元素还有:石决明中钴(Co)、铜(Cu)、钼(Mo)和钡(Ba),珍珠母中Co和砷(As),瓦楞子中Mo,As和Ba,蛤壳中Zn,提示以上微量元素可以作为该生药质量控制的潜在化学指标。
从PCA得分散点图可见,瓦楞子和蛤壳能归为一大类,牡蛎、石决明和珍珠母归为另一大类。
已知前两者是化痰药,后三者属于平肝潜阳药,这提示贝壳类中药所含的微量元素与其功效有一定相关性。
PCA分析所得因子载荷矩阵提示,硒元素可能是导致贝壳类中药功效差异的重要化学基础。
该文通过对5种海洋贝壳类中药51批次饮片的微量元素比较分析,寻找该类药材不同品种间的差异性,为该类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标签:贝壳类中药;微量元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主成分分析;多元统计分析[Abstract] A comparable study were carried out by determination of trace elements on five marine-derived shel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Ostreae Concha,Haliotidis Concha,Margaritifera Concha,Meretricis Concha,and Arcae Concha),which were recorded in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0 version). Seven trace elements in 51 batches of this type of shell TCM were analyz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combined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methods. The content of element Se,which exhibi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drugs,could be used as a key element to distinguish this type of drugs. Meanwhile,the contents of elements Co,Cu,Mo,and Ba in Haliotidis Concha,Co and As in Margaritifera Concha,Mo and As in Meretricis Concha,Mo,As,and Ba in Arcae Concha,and Zn in Meretricis Concha were relatively stable. In the PCA plot,Arcae Concha and Meretricis Concha could be efficiently distinguished from Ostreae Concha together with Haliotidis Concha,and Margaritifera Concha.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a correlation with their medicinal function. In conclusion,trace elements in marine-derived shell TCM could not be neglected for their quality control.[Key words] marine-derived shel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ace element;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doi:10.4268/cjcmm20152120贝壳类中药是指来源于软体动物门,药用部位为贝壳的一类中药。
贝壳
贝壳的力学特性是其宏观结构的硬质属性和微观结构的辅助属性之间相互作用的宏观表现。研究发现,珍珠 层内部结构与人骨相似,是由有机质将纳米级颗粒状的无机矿物相互连接形成的晶片状结构,形成有机质和无机 质的桥样结构,即成为具有良好力学特性的珍珠层结构。贝壳的力学特性主要受到裂纹偏转、纤维拨出及有机质 桥接作用的影响。贝壳正是在多种因素、多维度的协同作用下,才表现出良好的力学特性。因此,充分了解贝壳 及其产物的力学特性,有助于高级贝壳工艺品和贝壳粉基建筑材料的开发 。
贝壳(5张)贝壳通常利用7种基本结构形成贝壳,其中交联薄层、珍珠层和棱柱层结构是最常见的形式。尽管 结构不同,但这些层主要由多晶硅阵列构成。单一晶硅通常全部朝向至少一个方向,或者朝向三个方向。每一个 结晶通常在矿物沉积前植入或者与有机质相连。珍珠层的结构和形成机制是贝类结构研究的重要方面。研究发现 珍珠层有机质的不可溶部分和可溶部分共同作用,形成了100%的文石;不可溶部分(含有一定的未脱净的可溶性 部分)单独作用,形成文石和方解石混合物;可溶部分单独作用,只形成了方解石。研究认为在贝壳形成过程中, CaCO3晶型的形成是由贝壳有机质的可溶部分和不可溶部分共同作用。贝壳中每种基质蛋白的特性表明有机质和 碳酸钙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作为天然复合材料,贝壳的结构研究受到广泛,因为它们的机械强度和脆性刚度远高 于任一单一物质的单纯晶体 。
结构组成
不同种类贝壳的宏观结构和组成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特异。头足纲(Cephalopoda)贝壳珍珠层文石结构多为 “砖-泥”式粘连结构(20~50nm)。腹足纲(Gastropoda)贝壳排列规则的文石层的交错结构与头足纲贝壳差异较 显著。鳃纲(Lamellibranchia) (双壳类)的壳,其微观结构比头足纲和腹足纲更加复杂。研究发现双壳类贝壳 与其他品种贝壳的晶体组成和排列方式不同。因此,不同种贝壳的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的厚度也不同。贝壳 三层结构的排列连接方式决定了其外在结构特点。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贝壳的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 层在贝壳的不同位置存在相异性,且珍珠层中文石片的厚度从近棱柱端至贝壳内侧面逐渐变大,棱柱层中棒状结 构与角质层和珍珠层中的文石片呈近垂直交接。牡蛎壳不存在文石层结构,即不存在珍珠层,这也说明牡蛎难于 形成晶莹皎洁珍珠的原因 。
近红外光谱法鉴别常见海洋贝壳类中药饮片的研究
近红外光谱法鉴别常见海洋贝壳类中药饮片的研究该研究以《中国药典》收载的5种海洋贝壳类中药饮片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该类饮片的鉴别。
结果表明,该法能很好地区分牡蛎、石决明、珍珠母,但蛤壳与瓦楞子没有得到区分;牡蛎与其他样品在第一主成分上有明显区别,其中4 236,5 263,7 142 cm-1等处载荷系数较大,提示第一主成分可能与药材中碳酸钙、水分含量等有关;蛤壳及瓦楞子与其他样品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大差异,其中5 000~ 4 430 cm-1等处载荷对此贡献较大,提示第二主成分可能与药材中含NH,CH基团的蛋白质等有机物密切相关。
分析贝壳类药材的功效与其在近红外光谱PCA分析图中分布的相关性,发现两者较为一致。
蛤壳与瓦楞子均为化痰止咳药,在PCA分析图中位于相同区域;牡蛎、石决明和珍珠母同为平肝潜阳药,但石决明与珍珠母均能明目,在PCA分析图中相距较近;牡蛎具软坚散结之功,在PCA分析图中与前两者有较大差距。
以上结果提示,有机质小分子是海洋贝壳类中药不可忽略的重要药效物质基础。
标签:贝壳类中药;海洋中药;近红外光谱技术;主成分分析;谱效关系贝壳类中药是指来源于软体动物门,药用部位为贝壳的一类中药。
贝壳类中药是海洋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12种海洋中药(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瓦楞子、蛤壳、海藻、昆布、北沙参、海龙、海马、珍珠、海螵蛸)中就有5种为贝壳类中药。
由于贝壳是软体动物的外骨骼,故该类中药的化学成分具有共同特征,即含有95%左右的无机物碳酸钙[1]。
目前我国药典就是以碳酸钙含量为指标,进行贝壳类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控制。
在实际生活中,市售贝壳类饮片多为粉末或细小薄片状,因此难以采用性状鉴别、一般理化鉴别等方法进行准确鉴定。
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是近年来发展较迅速的一种快速分析技术,有着光谱获取速度快、样品无需复杂预处理、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在药物、食品、农产品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2-5]。
双壳贝类软体部位活性物质研究概况汇总
双壳贝类软体部位活性物质研究概况【关键词】双壳贝类;软体动物;活性物质;生物活性;综述贝类隶属于软体动物门中的瓣鳃纲,现存种类有1万多种,主要生活在海洋和淡水湖沼中,由于其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理构造,常被称为“水环境检测器”[1]。
贝类一般由软体部位和外壳组成,根据外壳的特点还可分为5类,而现阶段研究较广的为双壳贝类。
据《内经》、《本草纲目》等古文献记载,贝类的软体部分不仅是食用佳品,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化学药物不良反应认识的提高,开发低毒高效的新药已成为热点。
通过对贝类的深入研究,发现贝壳主要含有碳酸钙,其软体部位含有大量生物活性物质,且资源丰富,已经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是新药和功能性食品开发的重要切入点。
笔者现将对国内外一些较常见的双壳贝类软体部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双壳贝类软体的主要活性物质资料表明,各国学者应用现代研究方法已经从双壳贝类软体部位中分离和鉴定出了许多结构新颖、作用独特的天然物质,其中主要有多糖及其复合物、活性肽、牛磺酸等,具有很高的药学价值。
1.1 多糖及其复合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发现,多糖及其复合物在生物体中不仅是作为能量资源和构成材料,更重要的是,它存在于一切细胞膜结构中,参与生命现象中细胞的各种活动,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从多种贝类软体中提取出具有与植物多糖相似生理活性的多糖类化合物,该类多糖的研究是新药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尹氏等[2]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从文蛤(Meretrix meretrix)软体中提取出含有生物活性的多糖类物质,并确定最佳工艺为超声提取30 min,提取2次,料水比例为1∶20。
王氏等[3]采用热碱提取法,从我国东海近江牡蛎肉中得到牡蛎多糖(Oysterpolysaccharides,Ops),研究表明,该多糖能增强小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并有一定的抗肿瘤和抗氧化作用。
沈氏等[4]在4 ℃时,用浓度为5%的NaOH溶液提取河蚌多糖,其纯度含量最佳,药理研究显示,该多糖具有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活性、增强巨噬细胞(Mφ)的吞噬作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贝类中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摘要:通过对海洋贝类的矿质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组成及其功能以及限量元素,并就其在不同种类中的含量和组成差异做相关比较,得出贝类属于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矿物质的食品,其中一些微量元素如锌、硒、是人体必需的重要物质,含量较高。
海洋贝类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这些活性物质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和抗高血压等药理学功能。
海洋贝类在制药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上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海洋贝类;矿质元素;活性物质;海洋新药;功能性食品Research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arine Shellfish Abstract:Through the related comparison of the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in different marine shellfish, and the study of th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mineral elements , biological active substances and limited elements in marine shellfish, we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 shellfish are foods with high protein, low fat, and rich minerals, some of which is an essential trace element important material with higher levels, such as zinc, selenium. Marine shellfish are rich in active ingredients which can enhance immune function, anti-tumor,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antioxidant and anti-hypertensive.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shellfish in the pharmaceutical and functional food has a great potential.Key words:marine shellfish; mineral elements; active substances; marine drugs; functional food贝类,属软体动物门中的瓣鳃纲(或双壳纲)。
因一般体外披有1-2块贝壳,故名。
常见的牡蛎、贻贝、蛤、蛏等都属此类。
贝类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倍受人们的喜爱,除了供食用外,它还是是我国的传统海洋中药材,大多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镇静安神、软坚散结等作用。
已知我国近海约有贝类3000余种,入药的仅仅近140种,目前成功地进行海水养殖的贝类品种更少,仅限于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 Gould)、长牡蛎(Ostrea gigas Thunberg)、毛蚶(Arca subcrenata Spengler)、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er)等不足30种。
食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中医营养学的“药食同源”、“药食同理”和“药食同用”的理论是保健食品的理论基础之一,已形成中国独特的保健食品科学。
贝类以其悠久的药用历史,丰富的资源和较小的开发领域成为开发功能食品的良好来源。
因此,本文综述海洋贝类的矿质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组成及其功能以及限量元素,并就其在不同种类中的含量和组成差异做了相关比较。
1 矿质元素海洋贝类中的矿质元素含量丰富,种类主要为:K、Na、Ca、Mg、P、Cu、Fe、Co、Mn、Zn、Se等。
其中一些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重要物质,如锌、硒、碘等元素含量较高。
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 Gould)、翡翠牡蛎(Perna virid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丽文蛤(Meretrix lusoria)、毛蚶(Arca subcrenata Spengler)、和长竹蛏(Solen gouldii)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是重要的海洋贝类经济动物。
它们的矿质元素的含量见表一[1]。
表一六种贝类矿质元素的含量(10-6)Table I Content of six kinds of mineral elements in shellfishK Na Ca Mg P Cu Fe Co Mn Zn Se 翡翠贻贝305.2 1430 210.3 312.4 91.40 25.12 55.16 0.121 6.13 56.14 0.647 栉孔扇贝544.3 610.3 19.2 284.3 341.2 16.23 42.41 0.148 7.26 20.51 0.604 近江牡蛎1951 3720 561.4 475.2 220.4 32.15 10.94 0.130 10.42 161.1 0.456 丽文蛤568.1 1430 104.1 151.1 342.0 17.25 9.59 0.132 12.71 14.82 0.135 毛蚶541.3 2060 67.1 292.3 104.3 4.73 12.84 0.170 20.17 9.22 0.144 长竹蛏2922 2151 83.4 425.1 577.0 4.24 13.01 0.131 15.16 17.17 0.155由表一可知,六种贝类都富含矿质元素,尤其是翡翠贻贝含硒、钙、铁、锌等矿质元素较高,近江牡蛎含锌、钙、硒等元素较高,栉孔扇贝含硒、铁等矿质元素较高。
陈华絮对广东省湛江市的的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管角螺(Hemifusus tuba)、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ertexta)这五种贝类壳中和软体部的常量元素进行研究。
五种贝类贝壳中的常量元素含量差异不大,Ca 为33.73-39.99mg/kg ,Mg 为3.62-4.95mg/kg ,Na 为5.29-6.66mg/kg 。
而贝壳中的微量元素Mn 则变化不大,九孔鲍壳中含Mn 最高,是大规格方斑东风螺的14.88倍,是小规格方斑东风螺的10.86倍。
五种贝壳软体部的常量元素含量差异不大,为0.57-5.74mg/kg 。
东风螺软体部常量元素的含量低于其他几种贝类,大规格东风螺软体部中只有Mg 含量高于小规格东风螺;软体部的微量元素含量差异较大,近江牡蛎软体部Cu 含量最高,分别是东风螺(大、小)、波纹巴非蛤、管角螺和九孔鲍的3.49、23.75、128.19、4.49、60.69倍,波纹巴非蛤则富含Fe 、Mn 和Zn 。
大规格东风螺软体部微量元素除Zn 以外均高于小规格东风螺。
2 贝类功能性成分2.1 脂质贝类食物中含有多种固醇物质,其中胆固醇的含量并不高,不足总固醇量的一半,其余非胆固醇、甾醇大部分不能或很难为机体吸收,因此贝类不产生升血胆固醇效益[2]。
贝类食物中所含的非胆固醇甾醇主要包括22-脱氢胆固醇、菜籽固醇、24-亚甲基胆固醇,其分子式见图一。
24 胆固醇22H 3C H 3CH 3CCH 3CH 322-脱氢胆固醇H 3C H 3C H 3C CH 3CH 322 菜籽固醇H 3C H 3CH 3CCH 3CH 322 24H 3C O24-亚甲基胆固醇H 3C H 3CH 3C CH 3CH 3 24H 2C图一 胆固醇和非胆固醇甾醇Figur e Ⅰ Non-cholesterol sterols and cholesterol贝类所含的脂肪量相当低,一般为2%左右,相对于蛋白质含量,其脂肪更是低于一般动物性食品,而且其中的n-3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当丰富,约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45%,其中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可降低血浆中甘油三酯和血浆胆固醇水平,改善机体脂质代谢。
而贝类食物中富含的磷脂成分如磷脂酰乙醇胺也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因此贝类是一种良好的低脂膳食。
H3COOH二十碳五烯酸OHO二十二碳六烯酸OHO二十碳四烯酸图二多不饱和脂肪酸Figure II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有人对方斑东风螺、管角螺、波纹巴非蛤、九孔鲍这五种贝类软体部的脂肪酸含量进行研究,发现大规格东风螺软体部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低于其他几种贝类,东风螺软体部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近江牡蛎但低于波纹巴非蛤、管角螺和九孔鲍。
东风螺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其他几种贝类,尤其是小规格东风螺,比近江牡蛎、波纹巴非蛤、管角螺和九孔鲍分别高出近33.33%、161.85%、100.85%、111.84%。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二十碳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见图二)均以东风螺软体部含量最多,值得注意的是大规格东风螺软体部EPA含量高出小规格东风螺2倍以上,而DHA的含量正好相反。
2.2 氨基酸及活性蛋白贝类是一种高蛋白食品,章超桦等[3-5]对马氏珠母贝、翡翠贻贝、波纹巴非蛤等贝类的食品化学特性作了研究表明,几种贝类的蛋白含量特别是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且均衡,与陆上植物的必需氨基酸有一定的互补性。
贝类氨基酸的特点是牛磺酸(见图三)含量很丰富,牛磺酸是人脑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游离氨基酸,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血脂、降血压、降低胆固醇、保护视力、促进大脑发育及预防胆结石等多种生理功能[6]。
鲍灵是鲍鱼中提取出的一种糖蛋白,具有抗肿瘤、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
从水产品鱼虾贝类中提取的三碳、八碳和十一碳活性肽对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但对正常人无效。
活性肽即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其对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疾病以及衰老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近几年来, 从贝类水解产物中分离出抗肿瘤多肽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抑制肽是通过抑制体内ACE 的活性达到抑制血压的上升或抗高血压的功能[8]。
在海洋贝类体内存在多种抗菌肽, 目前对贝类抗菌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贻贝。
贻贝抗菌肽是一类小分子的阳离子抗菌肽, 与人的中性粒细胞作用相似。
在机体受到细菌感染后引起抗菌肽增加并在数小时迁移至感染部位, 在感染部位吞噬细菌以发挥其抗菌活性[9]。
贝类活性肽的抗病毒活性也有相应的报道, Achour等[10]发现牡蛎提取物能够提高感染H IV的免疫细胞的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