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脑炎

[急症处理]

1.痰热壅盛

证候表现起病急骤,热势多高,神识不清,或谵语妄动,或昏愦不省,项背强直,阵阵抽搐,唇干渴饮,喉中痰鸣,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泄泻,舌红绛,苔黄或黄腻,脉数。

辨证要点本型在临床上以热炽为主,证由外感温热病毒,内犯心肝,上扰脑窍。神昏者以热闭心脑为主,抽风者以肝火动风为主。初起也有邪犯肺卫未解,或邪犯肠胃未清者,各有其症,不难辨别。

治法主方清热泻火为主。清瘟败毒饮加减。

方药运用常用药:石膏(先煎)知母、板蓝根、黄芩、黄连、栀子、天竺黄、浙贝母、银花、生地、玄参、水牛角片(先煎)。本证治疗以清热泻火为本。但解表透汗、清肝泻火、通腑泄热、清肠燥湿应随证选用,不可固守一方。病毒性脑炎证候表现各异,应随病机而应变。

若初起畏寒发热、流涕咳嗽,继而头痛呕吐,银翘散加葛根、法半夏、蚤体、板蓝根、石决明、钩藤,冀其病毒达表,汗出而散.若先有腹泻腹痛、恶心呕吐,随即头痛项强,葛根黄芩黄连汤加马鞭草、地锦草、藿香、生薏仁,鸡苏散、陈皮、焦山楂,以清肠化湿,清其本源.

患儿病重,已见神昏谵妄抽搐者,清营汤合羚角钩藤汤,常用药:水牛角、生地、钩藤、黄连、黄芩、龙胆草、连翘、板蓝根、玄参、白僵蚕等。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喉中痰鸣者,加服猴枣散;昏愦不省者,加服安宫牛黄丸;频频抽掣者,加羚羊角粉、紫雪丹吞服。此期症状凶险,须积极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以提高生存率,减少后遗症。

经治疗后,神清搐止,热势未清者,仍以清瘟败毒饮减其剂而用之,驱邪务尽。并注意随证渐增养阴生津之生地、玄参、麦冬、石斛

等,或健脾助运之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神曲等,以助康复.2。痰气郁结

证候表现起病缓慢,症见神志抑郁,表情淡漠,目光呆滞,喃喃自语,或无由哭闹,饮食少思,小便自遗,肢体乏力,苔白,脉弦滑。也有表现为狂躁者,症见神识昏乱,烦闹不安,目瞪怒视,不知秽洁,善惊易怒,骂詈叫喊,甚至毁物伤人,舌红,苔腻或黄,脉滑数。

辨证要点本型于临床中常有两种表现:若热象不著,以痰浊蒙闭清窍为主,表现为神明失主之象;若表现为狂躁者,则属痰火为祟。辨证时,应抓住其要,审证视之.

治法主方涤痰开窍。涤痰汤加减。

方药运用常用药:陈皮、半夏、天竺黄、浙贝母、石菖蒲、远志、矾水炒郁金、胆南星、川芎、朱茯神、大青叶等。偏痰火者,加龙胆草、黄芩、蚤休;躁扰不宁者,加磁石、礞石、牡蛎、石决明;兼抽掣者,加钩藤、天麻、白僵蚕、全蝎等。还可配用中成药,如牛黄清心丸、醒脑净注射液等。

本型痰浊内蕴,心肝之气郁而失主,故见症以精神症状为主。所涤之痰,为无形之痰浊,一般宜温化泄浊,同时应配合开窍醒神、顺气解郁。若属痰火内扰,还应清肝降火。若癫痫发作,结合癫痫治法处治。

3。痰阻经络

证候表现神识不清,肢体麻木、瘫痪,或面瘫、斜视,舌紫暗,脉弦滑。

辨证要点此证常见于痰热壅盛、痰气郁结两证之后,以经络受邪为主。痰阻经络,因而肢体失用,面目不正。经络运行不畅,气血循行障碍,常伴血瘀。肢体废用日久,则可延为气血、肝肾亏虚。本型也可与上二证并存,急性期即见瘫痪症状,也可由其证转化而成,即恢复期方见本证。

治法主方涤痰通络。指迷茯苓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方药运用常用药:半夏、茯苓、天竺黄、胆南星、郁金、川芎、红花、赤芍、桃仁、地龙、枳壳、丹参等。肢体强直者,加鸡血藤、

全蝎、僵蚕、白花蛇;震颤者,加白芍、当归、龟版、鳖甲;多汗者,加龙骨、牡蛎;肉削者,加黄芪、党参;骨槁者,加地黄、枸杞子、沙苑子、菟丝子;肢凉者,加桂枝、附片。

临证治疗中,常以涤痰、活血药物合用,日久兼正虚者分别采用补气养血、补益肝肾之品。早期用针灸、推拿治法,对于促进瘫痪部位恢复功能有益。

【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护理】【其它疗法】【现代研究】【疗效评定】病毒性脑炎

(概述]

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脑实质炎症。临床表现与病变的部位、范围及程度有关,其症状及体征多种多样,轻重不一.分类方法不统一,可按病因学、症状学、定位体征或病理形态学等进行分类。根据其流行情况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虫媒性的急性流行性脑炎,主要包括流行性乙型脑炎、森林脑炎;另一类是不经虫媒传播的原发性病毒性脑炎,又称急性散发性脑炎。本文所论述的范围为急性散发性脑炎。

由于可引起急性散发性脑炎的病毒众多不一,故本病发病季节、年龄较为分散。多为散发病例,偶见某些病毒所造成的流行发病。自1957年开始报告以后,60年代的发病率缓慢上升,70年代以来发病率明显增高,据国内局部地区报告,年发病率为3.67—4.33/10万,农村的发病率略高于城市。发病男女之比约为1:1.4,青壮年和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发病较为多见。

中医学中无急性散发性脑炎的病名。本病属中医温病、急惊风等范畴,以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者可归属于癫狂.尽管中医学无此病名记载,但自1957年被报道以来,对本病的中医范畴、病因病机、临证表现、治则治法、处方用药、预后转归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尤以中医、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本病,在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等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病因病理)

一、病因

中医学认为本病为外感温热病毒所致。

因其所感温热病毒有异,故其所受也有所不同。虽然其感受的途径不一,但多自口鼻而入。病毒侵袭小儿,自口鼻而入者,多先犯于肺卫,而见畏寒、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由口而入者,则多先犯于脾胃,可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嗣后,多因患儿正气不足,或素体痰湿内蕴,邪毒内陷心肝脑窍,发生本病。

现代研究表明,引起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病毒较多,临床以肠道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EB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等较为常见。

二、病理

1.病变脏腑在心、肝、脑窍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病变脏腑主要在心、肝、脑窍。

现代研究表明,本病的病变范围与性质,常与病毒的侵袭及人体对感染的反应有关。其脑组织病变的基本特点是;①病变广泛:可累及大脑、脑干、小脑、脊髓及脑膜。②病变的程度:一般白质病变较灰质为重。③病灶的特点:为大片边界不清的水肿、脱髓鞘、软化、坏死、弥漫性的胶质细胞增生;有时可形成局限性“假肿瘤性肿块”,但不形成脓肿。④血管周围单核及淋巴细胞浸润,形成袖套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红细胞外渗。⑤神经细胞的病变:神经节细胞变性,尼氏体消失。细胞核深染、破碎及溶解,神经原水肿,神经原及胶质细胞内有包涵体形成。

2。痰、热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本病发生后,痰热相结,热炽生惊动风,痰鼓蒙闭清窍,因而患儿除发热、头痛、项强外,随之心神失主,肝风妄动,轻则嗜睡、烦闹,重则昏愦不语、频频抽掣。若热势不炽,证以痰浊为主,蒙闭心窍,阻滞脑络,以致神识迷乱,则可无以上热盛之象,反见精神异常,如抑郁呆滞,喃喃自语,或狂躁不宁,毁物哭喊等,也有如癫痫样发作者。痰阻经络,则血行不畅,肢体失用,可见肢麻无力,行走不稳,甚至瘫痪。总之,病机以热、痰为主。偏热者易致内陷内肝,导致昏迷抽风;偏痰者则属无形之痰蒙心阻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