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各课学案汇总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附答案
教师寄语: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学习目标 1 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 腾”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反复朗读,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3、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然后解释词义: 凝成( )___________________ 诱惑( )___________________一瞬间( )________________ __ 隐秘( )___________________ 喧腾( )___________________ 痴想( )_________________ 二、 理解探究 2、听读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想像诗歌中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整体感知诗 歌内容和思想感情 3请学生说出对诗歌意旨的理解。 三、合作释疑 4、学生研读诗歌,提出理解中的疑难诗句,小组合作探究: ⑴ “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 ⑵ 怎样理解“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⑶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⑷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 ⑸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 ⑹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5、再探 ⑴ “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⑵ 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⑶ 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⑷ 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 睛”蕴含着怎样的意 味和感情? ⑸ 有人说,这首诗在艺术上波澜迭出,紧扣人心,结合阅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四、课内精读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 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_________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_______在远方为我_______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_________?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_________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_________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_________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_________你的眼睛…… 1、依据课文为上文空缺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2、解释画线词语的含义: ⑴ 一座座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一次次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何理解? ⑴ 诱惑着我的山顶: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⑵ 漫湿我枯干的心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文意思说一说要想实现理想应具备怎样的精神? 5、你心中的希望是什么?你是如何追求希望的?五、拓展延伸 乡愁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通用6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通用6篇)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篇1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学会读书。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学会读书。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所学的《孙权劝学》导入二、介绍作者1、教师结合课本的注解,简单介绍有关冰心的情况。
学生认真听记,初步了解冰心。
三、检查预习情况四、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本文的写作顺序?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五、研读课文1、“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2、读书有哪些好处呢?学生讨论“好”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从文中找出这方面的语句,具体分析。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例如: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代的“天系大势”。
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
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可以“知道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读《聊斋志异》对文言作文有很大帮助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第11段“从读书中……得不到的”小结:本节我们重点分析“读书好”具体表现在在四个方面,这些都是作家的经验之谈,希望我们读后有所收益。
3、“读好书”在冰心看来又应是如何的?在欣喜回忆晚年不能“行万里路”,仍能“读万卷书”情况后,分别从古典文学、现代文艺作品两方面给读者传授挑选、比较书的经验。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部编版 语文新学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3(5篇)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部编版语文新学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3(5篇)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部编版语文新学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3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培养学生不屈不挠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难点:1.托物言志的写法和抒发的情感。
2.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他叫贾平凹,凹这个字在普通话里念ao,如凹凸不平,但在北方方言和这位作家的名字里念wa。
来,一齐读他的名字。
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太阳路》。
今天再来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篇文章——我的小桃树。
二、夯实基础(一)字词过关伫(zhù)孱(càn)嵬(wéi)懊丧(ào)执着(zhuó)矜持(jīn)猥(wéi)琐(1)伫立:长久地站立。
(2)生灵:生命。
(3)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4)矜持:拘谨,拘束。
(5)去远足:清明节前后去郊区三步走。
(6)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7)楚楚:较弱柔美。
(8)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9)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0)烧:形容外表光亮。
这里用来形容桃花开得旺,开得艳。
(二)简介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创作《废都》。
七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学案
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1.在山的那边4.一写我童年时候的想望和困惑;二写我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
5.诗人说,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就是说,“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
山那边是海,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
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险。
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山指的是重重艰难险阻。
6.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7.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8.“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9.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
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10.先要想为什么“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
再想照亮前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11.①“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②“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
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③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④“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12.示例:北大是我心中的“海”,我渴望在北大的图书馆尽情地翻阅我喜欢的书籍,尽管现在我没有能力考取重点学校,但我仍然会去拼搏奋斗。
我想,只要我有坚定的信念,我会爬过一座座象征困难的“群山”,最终圆我的北大梦。
13.①深根依然喧腾翻攀③翻④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14.①“山”可以让人想到艰苦的生活环境、工作中的重重困难、人生道路的曲折、历史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等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1-30课定稿学案-20
课题:看云识天气学案序号:17自由空主备人:语文学案资源建设小组课时:2;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2)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4)积累有关谚语。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2)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说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1)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2)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区分云彩繁多复杂的形状、种类。
学法指导1.朗读法。
本文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描摹细致、用语准确,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
2.观察与联想。
本文语言生动,表述形式多种多样,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云。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3.图表概括法。
课文主体部分重点介绍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涉及的云层、光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可引导学生通过列图表,使之结构层次清楚,内容明确。
预习导学(1)注音:峰峦.()一霎.()间点缀.()绫.纱()弥.漫()晕.()头转向月晕.()崩塌..()(2)释义:峰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霎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轻盈弥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崩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姿百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无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模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顷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体常识:本文作者(),著名的()作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套精品教案及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套导学案及教案导学案1 春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品味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句子,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学习重难点: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知识链接:1.作者及其散文: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
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
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2.复习散文知识(1)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2)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失职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学法指导:梳理文中字词并多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红笔标记你所喜欢的句子,并批注你喜欢它的理由;2.分析该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又有何特征?3.标记文中你认为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对其进行赏析。
学习内容一、基础梳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 wǎn()转酝酿()()liáo()亮 hōng()托应和()()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1)涨(2)散()()()()(3)晕(4)藏()()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各课学案汇总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蔚蓝的王国》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冰心诗四首》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峡》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七颗钻石》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天上的街市》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梦溪笔谈》二则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宇宙里有些什么》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斜塔上的实验》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本命年的回想》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伟人细胞》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十三岁的际遇》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幼时记趣》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往事依依》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古代诗歌四首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次北固山下》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郑人买履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诺曼底号遇难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冰心诗三首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繁星》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各课学案汇总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为你打开一扇门》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为你打开一扇门》下册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四首》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使至塞上》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歌词三首》互动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我的中国心》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再别康桥》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现代诗二首》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词三首》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沁园春·雪》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新闻两篇》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录音新闻》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个太阳》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国宝—大熊猫》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松树金龟子》教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松鼠》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凡尔赛宫》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柳叶儿》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我们家的男子汉》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颗枸杞豆》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月迹》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赵普》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我的老师》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1—30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1—30课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1.在山的那边学习目标1.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1.重点: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难点:初步领悟课文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预习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这些生字词注音并解释,掌握这些词语的运用。
(1)痴想(chī):(2)隐秘:隐蔽,不外露。
(3)铁青: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4)凝成(níng):凝结成。
(5)诱惑(yòu huò):吸引,招引。
(6)喧腾(xuān):喧闹沸腾。
(7)漫湿:水满湿润。
(8)枯干(kū):失去水分,没有水。
(9)一瞬间(shùn):一眨眼之间。
2.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童年时代,每个人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我们可以从诗中找到答案。
三、合作学习1.朗读指导,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
2.老师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全班齐读课文。
5.探究质疑:”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讨论并归纳;”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世界。
6.探究质疑: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讨论并归纳:因为”我”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而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是”隐秘”的。
7.探究质疑: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讨论并归纳:”铁青”不仅写出远山的颜色,也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
”我”爬上山顶,本以为能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精选15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精选15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篇1一、教学目标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2、理清*的层次结构。
3、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
他所写的小说《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自己、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济(jī)南一髻(jì)儿薄(báo)雪伦敦(dūn)贮蓄(zhùxù)水藻(zǎo狭窄(zhǎi镶(xiānɡ)三、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①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②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③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2、组织学生就上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明确: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3、根据下面的结构示意表,理解*结构。
并把每部分的要点,概括的写在文旁的空白处。
无风声有山——小雪点染的山(秀气)宝地——晌晴——像摇篮(温暖、舒适)温晴有水——贮满绿藻的水(绿清亮)四、细读、分析课文。
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自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指导他们就*各段的内容、描述方法和语言,在课文一旁的空白处写些简要的批注。
各段问题和提示如下:1、第1自然段①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作者把济南与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各课教案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各课教案汇总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各课教案汇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小编为您精心设计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希望此文章能使教师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主旨;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课文感知:《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体会的情感。
我们要理解诗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读,体悟“海”与“山’’的象征意义,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意味。
学生先自由朗读,再听老师朗读,在进行读诗的指导。
整体感知:朗读全文,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诗歌,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难;“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
)问题探究: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体会感知: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教学方式: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然后讨论回答、相互评论、补充(可由教师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答案不必求统一,让学生在听读讨论后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套同步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套同步学案(含答案)二六皇帝的新装【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体会想像和联想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体会文章各种精妙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形象。
3、联系生活,深刻理解作品寓意,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重点是领会作品内涵,养成诚实价值观【学习难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2、写作背景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
当时,丹麦成为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3、体裁介绍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更衣()称职()随声附和()的确()赏赐()陛下()滑稽()骇人听闻()爵士()御聘()2、你能解释下列词语吗?呈报:滑稽:骇人听闻:不可救药:3、本文选自,体裁是一篇,作者是(国家)著名童话作家。
他一生创作了、、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4、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2)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3)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找出文中陌生的字,借助工具书掌握它的音、形、义。
【合作探究】5、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6、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试就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
【七年级】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附答案)
【七年级】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附答案)人教版语七年级上第1《在的那边》学案教师寄语: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
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自学目标1 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词语。
2、初步介绍诗歌常识。
反反复复朗诵,认知诗歌蕴藏的哲理。
3、领会诗中“”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自学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以下加粗字注音,然后表述词义:凝成()___________________欲望()___________________一瞬间()__________________隐密()___________________喧腾()___________________痴想()_________________二、理解探究2、反杜林论录音,学生英语口语,想象诗歌中具备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整体认知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3请学生说出对诗歌意旨的理解。
三、合作布季谢4、学生研读诗歌,提出理解中的疑难诗句,小组合作探究:⑴“隐密的真意”指什么?为什么说道“隐密”?⑵怎样理解“那边的啊,铁青着脸”?⑶“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在这里就是什么意思?⑷“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⑸“一颗从小飞的种子”指什么?为什么说道就是“飞的”?⑹“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5、再寻⑴“在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⑵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就是用信念血肉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就是“信念血肉的海”?诗中是不是提问这个问题?⑶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⑷结尾抒发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抒发?“在一瞬间点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⑸有人说,这首诗在艺术上波澜迭出,紧扣人心,结合阅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1-30课定稿学案-3
课题:秋天学案序号:14主备人:语文学案资源建设小组课时:1 授课时间:一、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何其芳的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2、了解诗歌的常识,结合诗的意境,品味诗的语言。
3、了解诗歌凝练、形象的特点。
4、比较阅读中,体味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1、了解诗歌的常识,结合诗的意境,品味诗的语言。
2、了解诗歌凝练、形象的特点。
三、学法指导:诗歌要有感情的诵读体味意境,感悟思想。
四、预习导学:1、★掌握下列关键字词(会写会解读准确)肥硕():栖息():寥阔():枯竭():清冽():2、★何其芳(1912—1977)代表作品______散文集《_______》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五、学习内容:(一)学习导入(二)检查预习(三)★理清文脉本诗通过对三幅图——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描绘,再现了秋天迷人而丰盈的收获,瑰丽而丰富的色彩,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____ _____ 感情。
(四)★深入探究:(课堂题)1、“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是从哪个角度写的?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采用什么修辞手法?“稻香”有何深意?3、“秋天游戏在鱼船上”中的“游戏”有何深意?(五)★★品味赏析1、如何理解“秋天栖息在农家里”?语文活动:搜集有关秋天的诗2、“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一句运用哪种修辞?有何作用?3、“草野”为何因“蟋蟀”声而“更寥阔了”?★★拓展延伸关于秋天的诗句,古人笔墨颇多。
下面就请同学们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尽可能多的写出古人关于秋的诗句吧。
★★中考链接()(有删改)◆林语堂在我们的生活里,有那么一段时光,充满了早秋精神,这时:翠绿与金黄相混,悲伤与喜悦相杂,希望与回忆相间。
在此一段时光里,青春的天真成了记忆,夏日茂盛的回音,在空中还隐约可闻。
这时看人生,问题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真正的生活;不是如何奋斗操劳,而是如何享受自己主有的那宝贵的刹那;不是如何去虚掷精力,而是如何蓄存这股精力已备寒冬之用。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汇总5篇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汇总5篇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汇总5篇语文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他们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新的价值。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篇1】知识与能力1、积累搓捻、企盼、繁衍等词语。
2、了解海伦·凯勒,学习她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3、领会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爱及高超的教育艺术。
过程与方法1、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清课文思路。
2、合作探究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的独特性。
3、找出文中有关“爱”的句子并进行仿写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海伦对光明的渴望,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重点1、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
2、海伦的对光明的渴望。
教学难点什么是爱及海伦成功的因素。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扫除文字障碍。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课文作者以及她的老师的有关材料,课外能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开阔视野,增加课外积累。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自备道具,让一位学生蒙住眼睛,塞住耳朵,从台前走回座位,并谈自己的感受。
刚才我们通过这个游戏感受到了聋盲人生活的不容易,那么对于既看不见,又听不见,也不会说话的海伦·凯勒来说的人来说,她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是谁把她从黑暗、无声、无语的世界拯救出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海伦·凯勒写的《再塑生命》。
二、作者简介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小嘴也不会说话了。
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
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67页,Word版)
初语七上教案执教者:七上语文第01课. 春. 教案教学目标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整体感悟①导入新课课文中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
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研读与赏析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问题组]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好词好句)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目录:一、第一单元教案二、第二单元教案三、第三单元教案四、第四单元教案五、第五单元教案一、第一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课文:《春》、《济南的冬天》、《夏感》、《秋天》、《古代诗歌四首》2. 语法知识: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语法知识。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语法知识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查找相关资料。
2.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课文:《古诗十九首》、《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2. 语法知识: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语法知识。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语法知识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查找相关资料。
2.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第三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合集(全)24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渭城朝雨邑清晨,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红杏枝头春意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的主要特点: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八种: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用。
整
体
感
知
1、文中哪句话阐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即找出全文中心句?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这些限制词说明了,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只是一种推测,具有不准确性,不行。还有“有时”、“推测”。
3、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作者能把深奥的科学知识解说得生动活泼,主要是因为他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请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体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再仿照造句。
你找出的比喻句: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学习难点
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学习方法
1.朗读法。本文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描摹细致、用语准确,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
2.观察与联想。本文语言生动,表述形式多种多样,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云。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学案及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学案及说课稿题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纯真、友好的情感氛围,体会诗情画意。
2、品位,多角度多侧面地感受作品的美,理解作品的内涵。
3、产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愿望。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金波,著名儿童学作家。
他的诗歌被誉为“美的向导,爱的使者”。
1992 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2、写作背景我常常想,失明的人最痛苦,没有了视觉,就像丢失了整个世界。
我在写《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时候,常常紧闭着双眼,体验盲人那个永远的黑夜,这使我对盲人的痛苦感同身受。
我同情他们,爱他们,想给他们安慰,想激发更多的人关爱他们,并在关爱别人的过程,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这种思想感情,久久地在我心中激荡,这已成为我创作这篇童话的感情寄托和动力。
3、体裁介绍童话是儿童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一、【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哞哞()咩咩()孪()生潺潺()踉踉跄跄()()痒酥酥()2、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啊□萤火虫就在我的手上□□影子兴奋地告诉盲孩子□□你把它接过去□它一点儿也不烫手□真的不烫手□□3、填空题。
(1)、本选自________________,是一篇美丽的抒情________(体裁),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从“影子”“萤火虫”等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中,概括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主题。
(2)、本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这种写法与我们学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
4、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完后用自己的话介绍盲孩子的他的影子的故事,并归纳一下本的情节发展步骤。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各课学案汇总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各课学案汇总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陌上桑》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文二则》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六则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伤仲永》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小溪流的歌》学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犟龟》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心声》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美猴王》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陌上桑》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文二则》学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六则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伤仲永》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小溪流的歌》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犟龟》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心声》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美猴王》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空城计》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竹林深处人家》学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树林和草原》学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故乡》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项链》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想北平》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滹沱河和我》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苏州赋》
初二语文《胡同文化》学案下载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避雨》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学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忆读书》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各课学案汇总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陌上桑》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文二则》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六则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伤仲永》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小溪流的歌》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犟龟》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心声》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美猴王》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陌上桑》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文二则》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六则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伤仲永》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小溪流的歌》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犟龟》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心声》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美猴王》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空城计》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竹林深处人家》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树林和草原》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故乡》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项链》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想北平》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滹沱河和我》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苏州赋》
初二语文《胡同文化》学案下载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避雨》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学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忆读书》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