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认定标准
植物病害的初步诊断
植物病害的初步诊断马丽香白城市洮北区平台镇农业站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或者遭受到其他寄生物的侵染,植物的正常发育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反常变化,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影响其使用价值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农民对专业知识的缺乏,对发病植物用错药、重复用药、过量用药的现象普遍存在,给生产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因此广大农业生产者了解一些简单的病害知识,对生产中出现的病害症状有个初步了解,做到对症用药、合理用药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我将简要的介绍一下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及诊断:一、植物病害的两个衡量标准(1)病害必须有病理程序;植物染病后,先引起生理功能的改变,然后造成组织结构的改变,最后发病植物外观表现出病态。
这些病变均有一个逐渐加深,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
(2)病害必须造成损失。
以上两个标准缺一不可,比如一些突发性的自然灾害虽造成了经济损失,但由于不存在病理程序所以不是植物病害。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发病后,其外表均表现出不正常的状态,即我们常说的症状。
主要包括病状与病征两个方面。
(一)病状类型植物发病后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称病状。
大致可分为变色、斑点、腐烂、萎蔫、畸形五类。
1.变色指植物病部细胞内的叶绿素被破坏或形成受到抑制,以及其它色素形成过多而表现不正常的颜色。
2.斑点指植物病部局部细胞和组织坏死;但不解体,所形成的各式各样的坏死斑。
3.腐烂指植物病部整个组织和细胞被破坏而消解。
4.萎蔫植物失水而使枝叶凋萎下垂的现象。
5.畸形植物发病后,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或毒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
(二)病征类型指病部所长出的病原物的特征。
主要有以下几类:(1)霉状物;(2)粉状物;(3)颗粒状物;(4)线状物;(5)脓状物。
三、植物病害的病原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原因称为病原。
按其不同性质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
1.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是不能传染的,所以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一、症状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和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即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病状。
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征性表现称为病征。
(一)病状植物病害的病状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1、变色植物生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颜色称为变色。
原因:由于叶绿素或叶绿体受到抑制或破坏,色素比例失调造成的。
变色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褪绿和黄化:整个植株、整个叶片或其一部分均匀地变色,褪绿是由于叶绿素的减少而使叶片表现为浅绿色;当叶绿素的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就表现为黄化。
属于这种类型的变色,还有整个或部分叶片变为紫色或红色;不是均匀地变色,如常见的花叶:由于形状不规则的深绿、浅绿、黄绿或黄色部位相间而形成不规则的杂色,不同颜色部位的轮廓是清楚的。
变色部位的轮廓不很清楚,就称作斑驳。
斑驳症状在叶片、果实上是常见的。
典型的花叶症状,叶上杂色的分布是不规则的;有的可以局限在一定部位,如主脉间褪色的称作脉间花叶;沿着叶脉变色的称作脉带或沿脉变色;主脉和次脉变为半透明状的称作明脉。
病害的病原类型:植物病毒病和有些非侵染性病害(尤其是缺素症)常常表现以上两种形式的变色症状;有些植原体引起的病害往往表现黄化症状。
此外,田间还偶尔发现叶片不形成叶绿素的白化苗,这多是遗传性的。
烟草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白菜辣椒病毒病菜豆花叶病苹果花叶病2、坏死指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死亡。
原因:通常是由于病原物杀死或毒害植物,或是寄主植物的保护性局部自杀造成的。
表现: 坏死在叶片上常表现为坏死斑和叶枯。
坏死斑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因病害而不同,但轮廓都比较清楚。
有的坏死斑周围有一团变色环,称为晕环。
大部分病斑发生在叶片上,早期是褪绿或变色,后期逐渐变为坏死。
坏死发生在花朵上,则直接降低花卉的观赏和商品价值。
病斑的坏死组织有时可以脱落而形成穿孔症状,有的坏死斑上有轮状纹,这种病斑称作轮斑或环斑。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第二章
园艺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概念
3.子囊菌亚门 Ascomycotina
除酵母菌为单细胞外,其它子囊菌的 营养体都是分枝繁茂的有隔菌丝体,无 性繁殖在孢子梗上产生分生孢子。产生 分生孢子的子实体有分生孢子器、分生 孢子盘等。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 子,大多数子囊产生在子囊果内,少数 裸生。
1.白粉菌属(1)闭囊壳和附属丝(2)子囊和子囊孢子 2.核盘菌属(1)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2)子囊盘 (3)子囊、子囊孢子和侧丝
※白锈属
Albugo
孢囊梗不分枝,短棍棒状,密集在寄主表皮下成栅栏 状,孢囊梗顶端串生孢子囊。如油菜白锈病菌。
2.接合菌亚门 Zygomycotina
营养体为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在孢子囊内产生 不游动的孢囊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接合 菌绝大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弱寄生菌。接合亚
门真菌主要是根霉属Rhizopus 无隔菌丝分 化出假根和匍匐丝,假根相对处向上长出孢 囊梗。孢囊梗单生或丛生,分枝或不分枝, 顶端着生孢子囊。孢子囊球形,囊轴明显, 成熟后囊壁消解或破裂,散出许多孢囊孢子。 接合孢子表面有瘤状突起。如甘薯软腐病菌。
※疫霉属
Phytophthora
孢囊梗开始分化而与菌丝不同,孢子囊球形、卵形或 梨形,成熟时脱落或不脱落,萌发时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 产生芽管。如马铃薯晚疫病菌。
※霜霉属
Peronospora
孢囊梗主轴较明显,粗壮,顶部有2~10次对称的二叉 状分支,分支的顶端尖锐。孢子囊近卵形,有色或无色, 无乳突,成熟时易脱落,萌发时直接产生芽管,偶尔释放 游动孢子。如油菜霜霉病菌。
植物病害概念
流胶
桃流胶病
4.萎蔫(wilt):
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缺水凋 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组织完好。
植物萎蔫表现症状: (1)全株性—根及主茎的维管束组织破坏。 (2)局部性—侧枝及叶柄的维管束组织受到侵染,单 个枝条或叶片发生萎蔫。 常见植物萎蔫症状:
枯萎、黄萎、青枯。
枯萎 由于干旱、根系腐烂或输导组织受阻,部分枝 条或整个树冠的叶片凋萎、脱落或整株枯死。一般 由真菌、细菌或生理原因引起。如榆枯萎病、唐菖 蒲枯萎病、大理花青枯病。
黄 瓜 枯 萎 病
5.畸形(malformation):
畸形是植物被侵染后,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 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如细胞数目增多或减少、 体积增大或变小,导致局部或全株呈畸形。矮化 (stunt)、矮缩(dwarf)、蕨叶(fernleaf)、瘤 肿、丛枝或发根,此外还有卷叶、皱叶、扁枝、叶片 肥厚、扭曲等。畸形的病状在病毒病中较为常见。
新 芽 腐 烂
3.腐烂(rot):
湿 腐 苹 果 腐 烂 病
干 腐 苹 果 腐 烂 病
3.腐烂(rot):
干腐—苹果腐烂病
3.腐烂(rot):
软腐
桃树褐腐病(冬季僵果)
桃树褐腐病 (生长期)
流脂或流胶 病部 有树脂或胶质自树皮 渗出,常称之为流脂 病或流胶病。流脂和 流胶的原因比较复杂 ,一般由真菌、细菌 或生理原因引起,也 可能是它们综合作用 的结果。如马尾松枯 梢病病梢上流脂、桃 树流胶。
病害三角与病害四面体
1933 林克(Link)提 出病害三角学说(Disease Triangle): 感病的寄主植物、具有 致病性的病原物和有利于发 病的环境构成病害三角形的 三个边,三角形的高度或面 积代表病害严重度,各边的 长度影响三角形的面积。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2.在维管束组织内扩展
细菌从水孔或伤口侵入,进入维管束组织,引 起莠蔫症状。
常见的细菌病害
青枯病、软腐病、角斑病、溃疡病、辣椒疮痂病、桃穿孔病、水稻白 叶枯病、水稻细菌条斑病、姜瘟病等
白叶枯病(水稻)
细菌性角斑病(豆角) 细菌性缘枯病(黄瓜)
细菌性腐烂病(香蕉)
黑腐病(甘蓝) 青枯病(瓜类、西红柿、豆类)
水流传播
人为传播
昆虫等 介体传播
一、植物病原真菌
是一类大多数能形成丝状分枝的营养体, 有细胞壁和细胞核, 不含有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孢子的生物群。
真菌与细菌的异同
真菌:有完整细胞结构,有真正的细胞核。 细菌:有完整细胞结构,只有核区(胶体状),核酸 游离在核区。
根据腐烂的部位有根腐、基腐、茎腐、果腐、花腐等
白菜软腐病
番茄脐腐病
4、病状的类型--萎蔫
萎蔫: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
而发生的缺水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 组织完好。
分为:枯萎、黄萎、青枯。
黄瓜枯萎病
5、病状的类型--畸形
畸形:植物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 而表现的异常生长现象。
(1)增生型: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增多,局部组织出 现肿瘤或癌肿、丛枝、发根等。 (2)增大型: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巨型细胞),但细胞数量 并不增多。如根结、徒长恶苗等。
病症。
黄瓜霜霉病
豇豆白粉病
豇豆锈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三、 症状的变化
1.典型症状
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 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症状成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 2.综合症 有的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 这种情况称谓综合症。例如稻瘟病在芽苗期发生引起烂芽,在株期侵染叶片则表现 枯斑,侵染穗部导致穗茎枯死引起白穗。
植物病害诊断
一植物病害的症状1植物病害的定义→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能够忍耐的程度,使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这种偏离了正常状态的植物就是发生了病害。
2病害因子引起植物生病的原因成为病原*生物因素:所引致病害称为传(侵)染性病害。
*非生物因素:所引致病害为非传(侵)染性病害,又称生理病害。
①生物性病原→这类病原均为有生活力的生物,成为病原生物或病原物。
→病原物生活在所依附的植物内(或上),这种习性被称为寄生习性;病原物也叫寄生物,它们依附动植物叫寄主。
ⅰ生物性病原的种类真菌:菌物界细菌:原核生物界植原体(类菌原体):原核生物界线虫:动物界寄生性植物:植物界病毒和类病毒:病毒界(非细胞形态)病原物的大小②非生物病原(生理病害)植物生理病害的病原包括物理和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的变化化学因素:包括营养的不均衡(大量和微量元素)、空气污染、化学毒害等。
3植物病害分类①按病原类别分→植物病害分为侵(传)染性病害和非侵(传)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又根据病原物的类别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和寄生性植物病害等。
→进一步可根据病原物的分类系统如真菌病害分为霜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等。
这种分类的优点在于,每类病原物及其所引致的病害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也最能说明病害发生发展的规律和防治上的特点。
②按寄主类别分→按寄主作物类别分,植物病害可以分为大田作物病害、果树病害、蔬菜病害、花卉病害、棉花病害和林木病害等。
→每个类别又可细分,如蔬菜病害又可分为茄科蔬菜病害、十字花科蔬菜病害、葫芦科蔬菜病害等。
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了解每种(类)植物上存在的各种病害问题,以便统筹综合防治计划。
③按传播方式分按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分为气传病害、土传病害、虫传病害、种苗传播病害等。
其优点是可根据传播方式不同考虑防治措施。
④按受害器官分植物各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有较大的差别,以致为害的病害种类、发生规律和防治特点都有不同。
植物病害鉴定方法
植物病害鉴定方法植物病害鉴定方法是农业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够帮助农民及时、准确地识别植物发生的病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下面是一种常用的植物病害鉴定方法,供参考。
植物病害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病害的观察、采集标本、实验室检测和分析病害类型等几个步骤。
首先,进行病害的观察。
农民在田间地头或温室内,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外观来初步确定植物是否发生了病害。
病害的外观特征包括植株的生长状况、叶片的颜色、形态和均匀性等。
同时,还需要观察病害的发病部位、病斑的形状和大小。
这些观察可以提供直观的信息,有助于快速初步判断病害的类型。
接着,进行采集标本。
一般来说,需要采集植株的受病部位和健康部位作为标本。
对于叶类病害,可以采集植物的叶片,确保植物的不同部分都有标本。
采集时要注意避免外界污染,尽量保持标本的原始状态,以便进行后续的实验室检测。
然后,进行实验室检测。
将采集到的标本放入塑料袋中,并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实验室检测通常包括病原菌分离、培养、观察菌落特征、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等。
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可以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和数量,进一步分析病害的类型和传播途径。
最后,分析病害类型。
根据病害的观察、采集标本和实验室检测的结果,可以对病害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分析病害类型包括确定病害的诱变源、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
对于病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可以通过防治病害源、剪除病株、使用抗病品种和适当施用化学药剂等措施进行防治。
此外,还可以调整种植密度、灌溉和施肥等措施,提高植物的抵抗力,降低病害的发生。
总之,植物病害鉴定方法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通过观察、采集标本、实验室检测和分析病害类型等一系列步骤,可以准确地鉴定植物的病害类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农作物的生产安全和产量稳定。
同时,也为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继续鉴定植物病害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病害的发生原因、影响和防治措施。
植物病害诊断的依据和程序
植物病害诊断的依据和程序1.引言1.1 概述概述植物病害诊断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旨在准确地确定植物受到的病害,以便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
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遭受到病原微生物、虫害或其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导致生长异常、死亡甚至减产的现象。
植物病害不仅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还会对人类的生活和环境造成威胁。
植物病害诊断的目标是通过观察和分析植物的症状、病原、环境因素等,确定病害的类型和原因。
这对于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准确的诊断,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病害防治措施,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病害诊断的过程需要依靠科学的方法和技术。
通常包括观察植物的症状、收集样本、实验室分析、病原鉴定等步骤。
植物病害的诊断还需要考虑到病害的发生规律、病原的传播途径、病害的发生环境等因素。
只有全面、准确地了解这些因素,才能正确地诊断植物病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植物病害诊断的依据和程序。
在概述部分,我们已经明确了植物病害诊断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讨植物病害诊断的依据和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过程。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让读者对后续内容有一个清晰的预期。
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用来引入植物病害诊断的主题,并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概述。
将介绍植物病害诊断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以及本文的目的。
通过引言,读者可以对植物病害诊断的意义和本文的主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讨论植物病害诊断的依据和程序。
在植物病害诊断的重要性方面,将会详细介绍植物病害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及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防控病害和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而在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原则方面,将会介绍如何从病害症状、病原体鉴定、病害发生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植物病害的产生原因。
判断植物病害的三个标准
判断植物病害的三个标准
植物病害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面临的常见问题之一,因此及时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植物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在判断植物病害时,有三个主要的标准可供参考。
首先,观察植物叶片的外观和颜色。
植物受到病害感染后,叶片往往会出现明显异常的情况。
例如,病害可能导致叶片出现黄化、枯萎、斑点或鳞片状的病斑等症状。
此外,部分病害还会导致叶片变形、卷曲或出现裂纹等现象。
因此,仔细观察叶片的外观和颜色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植物是否受到病害感染。
其次,注意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发展趋势。
植物在受到病害侵袭后通常会出现生长减缓、发育不全或者停滞不前的情况。
比如,植物可能出现落叶、花芽不开放或果实不结实等现象。
对于某些病害而言,患病的植物甚至会出现死亡或枯萎的情况。
因此,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发展趋势,可以评估病害对植物的影响程度。
最后,了解植物的栽培历史和环境条件。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传播通常与栽培历史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了解植物的栽培历史,包括种植时间、品种选择以及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等方面的情况,有助于排除其他因素对植物健康的影响。
此外,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也可能对植物病害的发生和传播产生影响。
因此,综合考虑植物的栽培历史和环境条件,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植物是否受到病害感染。
综上所述,判断植物病害的三个主要标准是观察叶片的外观和颜色、注意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发展趋势,以及了解植物的栽培历史和环境条件。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标准,可以及时发现并判断植物是否受到病害感染,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以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
植物病害诊断方法
植物病害诊断方法植物病害诊断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任务之一,它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和诊断病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害的扩散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观察法: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诊断方法。
通过仔细观察植物的外部表现,如叶片的形状、颜色、叶脉的变化等,可以初步判断植物是否受到病害的侵害。
同时需要注意观察病害的发生部位,如叶片、茎、根部等,以及病害的发展程度和症状的变化。
例如,黑斑病会在叶片上形成黑色斑点,而病斑边缘会变得黄色或暗绿色。
2. 切片法:这是一种常用的病害诊断方法,特别适用于诊断内部病菌或病毒的侵害。
首先需要从植物受感染的部位取样,将样本切成薄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的细胞结构和病原体的存在。
通过观察细胞内的病变症状和病原体的形态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病害的类型。
3. 病原学检测:病原学检测是一种确诊病害的重要方法,通过检测植物组织或体液中的病原体DNA或RNA序列,可以准确辨别病害的病原体,例如细菌、真菌、病毒等。
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包括PCR(聚合酶链反应)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这些方法需要实验室的设备和专业知识,能够对病害进行准确的鉴定,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4. 土壤检测:有些病害是由土壤中的病原体引起的,因此土壤检测也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
通过采集受感染植物根部周围的土壤样本,并将其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可以观察和鉴定土壤中的病原体。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由真菌或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的诊断。
5. 病害传播试验:有些病害是由昆虫或其他载体传播的,因此通过病害传播试验可以确定病害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
例如,可以将受病害侵害的植物或病原体接种到健康植物上,观察它们是否能够传播疾病,从而确定病害的传播途径和传播速度。
在进行植物病害诊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植物样本进行观察和检测。
样本应包括受感染的植物器官和病变症状明显的部位。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受到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病毒等)侵害所导致的病害现象。
及时准确地诊断植物病害对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植物病害诊断方法。
一、外观观察法外观观察法是最常用的植物病害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对植物病害患部的外观进行观察,可以初步判断病害类型。
例如,苹果树叶片出现黑斑,可以初步判断为苹果黑星病;番茄叶片出现黄化,可以初步判断为番茄黄化曲叶病。
此外,还可以观察病害部位的病征,如病斑的形态、颜色、边界等,以进一步判断病害类型。
二、病原体分离法病原体分离法是一种常用的植物病害诊断方法,通过分离病原体并进行鉴定,可以确定病害的病原。
具体操作步骤为:将患病组织切下,经过表面消毒后,分离出病原体;将分离得到的病原体进行纯化培养,并观察其形态特征;利用生物学、生化等方法进行进一步鉴定,如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通过病原体的鉴定,可以准确确定病害类型。
三、病理解剖法病理解剖法是一种通过解剖植物组织,观察病变部位的组织结构变化,进而判断病害类型的方法。
通过对植物病变组织的解剖观察,可以发现病原体的存在形态、繁殖方式等特征。
例如,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病害组织中的真菌菌丝、孢子等,从而判断出真菌性病害。
四、病原体检测法病原体检测法是一种通过检测植物体内的病原体DNA或RNA,来确定病害类型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病原体检测方法有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等。
通过对植物体内的病原体DNA或RNA 进行特异性扩增或检测,可以准确鉴定病害类型,并且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
五、病害发生规律分析法病害发生规律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病害的发生规律,来判断病害类型的方法。
通过对病害的发生时间、发生区域、发生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初步判断病害类型,并且了解病害的发生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例如,某地区的某种作物病害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发生最为严重,可以初步判断为真菌性病害。
植物病害的定义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植 物 病 害 的 基 本 概 念 03 植 物 病 害 的 病 因 04 植 物 病 害 的 防 治 05 植 物 病 害 对 农 业 的 影 响
植物病害:植物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干扰,导致正常生理功能受到破坏,出现异常生 长或死亡的现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Hale Waihona Puke 标题添加标题根据症状分类:分为变色、坏死、 腐烂、萎蔫、畸形等类型。
根据传播方式分类:分为土传、 气流传播、水传、昆虫传播等类 型。
叶片症状:变色、 斑点、坏死、腐 烂等
茎干症状:腐烂、 溃疡、裂纹等
根部症状:变色、 腐烂、丛生等
果实症状:变色、 斑点、凹陷、腐 烂等
真菌:引起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 体之一,如锈病、白粉病等。
产成本。
病害威胁食品 安全:植物病 害可能引发农 药残留等问题, 对食品安全构
成威胁。
影响农作物的营养成分 降低农作物产量
产生有毒物质,危害人体健 康
降低农作物的品质和口感
降低作物产量:病 害会导致植物生长 受阻,产量下降, 影响农业收益。
增加生产成本:为 了防治病害,农民 需要投入更多的农 药、化肥等生产资 料,增加了生产成 本。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传播途径:病原体如何传播,如 昆虫、风雨等
发病条件:影响植物发病的因素, 如气候、土壤等
选用抗病品种
合理施肥和灌溉
轮作和间作
精耕细作
防治原理:通过药物的作用 杀死或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 繁殖
农药种类:杀菌剂、杀虫剂 和除草剂等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PPT.
茭白黑粉病
茭白
蒜苗
蒜黄
思考: 1、这些图片中属于植物病害的是哪几幅? 2、什么叫植物病害呢? 3、判断植物病害的标准是什么?
一、 植物病害的定义
1、什么叫植物病害、病理程序?
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或储藏运输过程中 ,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 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干扰和破坏,表现出 各种病态,甚至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 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形成湿腐。
腐烂
4、萎蔫
萎蔫是指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侵染 后,生理机能受到破坏,阻止和影响水分的 运输,使枝叶凋萎下垂的现象。
常见的萎蔫有:枯萎、黄萎、青枯。
枯萎
黄萎
青枯
5、畸形
植物发病后,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或毒素类物 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一般常见的有: (1)肿瘤:病组织过度增生肿大形成肿瘤。 (2)丛枝:有的植株过度分化造成丛枝。 (3)徒长:有的植株生长特别快,发生徒长。 (4)矮缩:有的植株生长受抑制造成矮缩、小叶、 小果。 (5)皱缩、卷叶:病组织生长不均匀引起皱缩、卷 叶等
肿瘤
丛枝
徒长
矮缩
玉米黑条矮缩病
矮化
小叶
缩叶
(二)、病征的类型
14.在往返家校的路上,要注意交通安全,行路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一、消防安全例会应定于每月第一周召开。会议主要的内容应以研究、部署、落实本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计划和措施为主。如涉及消
1、霉状物 防安全的重大问题,应随时组织召开专题性会议
加碱操作与加酸相同。常用的碱为氢氧化铵(氨水),因为它是弱碱,对成分的破坏较弱,易于控制其用量,且加热后即可除去,不 产生残留。有时也选用碳酸钙、氢氧化钙、碳酸钠等。碳酸钙为不溶性的碱剂,能除去很多杂质,如鞣质、有机酸、树脂、色素等, 使用比较安全,在浸提生物碱或皂甙时常用。氢氧化钙与碳酸钙作用相似,只是微溶于水,而且碱性稍强。碳酸钠有较强的碱性,只
植物病害怎么辨别?一看就懂,超级实用!
植物病害怎么辨别?一看就懂,超级实用!农业生产中,作物病害防治至关重要,要想对症下药,首先就要做到将作物几种病害区分开来,本文教您辨别作物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生理性病害以及药害。
认识一种蔬菜病害,首先要从症状诊断开始。
通过症状诊断,至少可初步把病害与伤害或虫害区分开来;可把侵染性与非侵染性病害区分开来;可把真菌性、细菌性病害与病毒性、线虫性病害区分开来。
这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在田间诊断时,除了注意症状观察外,还要注意病害在田间的分布、发生和发展等情况,更要注意病原检查。
田间症状观察症状是病害诊断的重要依据。
首先要区别是伤害、虫害还是病害,如果是病害,还要区别是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
从植株病害症状表现来看,病毒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多表现全株性症状;而真菌性、细菌性病害,以局部性的居多;线虫性病害在发病初期与缺素症相似。
从病部上病征的表现来看,真菌性病害往往可见霉状物、粉状物、小黑点(粒)等病征;细菌性病害潮湿时可见胶黏状物(菌脓);病毒性和线虫性病害病部上虽无病征,但有花叶、皱缩、矮化、根肿等特有病状。
田间诊断时,除了注意症状观察外,还要注意病害在田间的分布情况,非侵染性病害没有传染蔓延的迹象,田间分布较均匀而普遍,且发病地点常与地形、土质或特殊环境条件有关。
由霜冻、寒潮、干旱等气象条件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常大面积连片发生,受害的也不只一种蔬菜;由土壤酸碱度不适或缺营养元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也往往连片发生。
由农药、化肥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只发生在施药、施肥的田里,而且被灼伤的斑点,其大小、形状很不规则。
侵染性病害有传染蔓延的迹象,且常常表现随风向或水流方向蔓延的趋势,或表现由点到面、由轻到重的蔓延扩大过程。
此外,在病害诊断时,还要注意了解栽培管理过程近期天气情况,并善于从病田和无病田的对比中发现影响病害的有关因素,为病害诊断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根据。
病害诊断是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症状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第十一讲 植物病害诊断技术
④子座:菌丝体与部分寄生 组织结合的一种垫状物。
(二)真菌繁殖体
1、无性繁殖
(1)概念: (2)孢子类型: 游动孢子(A)、芽孢子(D)、 节孢子(E)、分生孢子©、孢 囊孢子(B)
(二)真菌繁殖体
2、有性孢子: (1)概念: (2)孢子类型: 接合子、卵孢子、接
合孢子、子囊孢子、 担孢子
(三)真菌的生活史
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 开始,经过一定的生长和 发育阶段,最后又产生同 一种孢子的过程。
真菌的无性阶段一年生长季 节中可反复多次产生多次无性孢 子,次数越冬危害越大。有性阶 段一个生长季节中只发生一次。 个别,只有无性阶段如兰花炭疽 病,只有菌丝不产生孢子的例猝 倒病。
第十一讲 植物病害诊断技术
一、 植物病害诊断
1、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植物病害: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或种苗,球根,鲜花切花和成株在贮藏及运输 过程中,由于受到病原物的侵袭或不良环境的 影响,在生理上,组织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 病理变化,致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显著阻碍, 并引起叶,花,果等器官变色,畸形和腐烂, 甚至全株死亡,从而降低了花木的产量及质量, 造成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观赏价值和园林景 色。这种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第二节 非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
营养失调 水分失调 温度 有害物质
一、营养失调—引起缺素症
缺N:矮化,分枝少,失绿变色和组织坏死。 缺P:生长受抑制,植株矮化,叶片深绿灰暗无光, 具紫色,最后凋落。 缺K:叶片常出现棕色斑点,不正常皱缩,叶缘卷曲, 最后焦枯。 缺Fe、Mg:白化,黄化。 缺Zn:生长手抑制,易引起畸形,如桃树小叶等。
子囊果有四种类型:
闭囊壳 子囊腔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定义及理解定义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定义及理解定义: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种苗,球根,鲜切花和成株储藏的过程中受到了致病因素(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侵袭,整个植株,器官,组织和局部细胞的正常生理生化功能紊乱,解剖结构破坏,形态特征改变,以致园林植物生长不良,品质变坏,产量下降,甚至死亡,严重影响观赏价值和园林景色这种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如何理解植物病害,1,病害与损伤的区别:植物病害有明显的病理程序(病理变化过程)而损伤不发生病理程序病理程序植物感病后在生理上到组织结构上到外部形态上产生的一系列变化。
植物受到昆虫或其他动物的伤害不能称为病害,而成为损伤。
2病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植物病害是相对于人类的产生和经济而言,对经济生态景观造成损失的“病态”才视为病害,否则不被当做病害。
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1病原:导致植物病害发生的直接原因。
植物病往往先后由一个或多个因素引起,只有其中“最直接”的一个因素才称为病原,其余为诱因例四季海棠茎腐病,高温是诱因病原为土壤中的病菌病原的种类1生物性病原(侵染性病原):真菌(主要病原),细菌,病毒,类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藻类,螨类,此类病原均为生物,可称为病原物或寄生物,其中细菌和真菌称为病原菌非生物性病原(非浸染性病原)物理因素温度不适水分失调光照,化学因素营养物质(如缺素),有毒物质的污染。
两大类病害侵染性病害:生物性病原具传染性,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病原不具传染性2感病植物易遭受病原侵害的植物称为感病植物,对寄生生物来说则称寄生3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包括了气候土壤栽培等非生物和人昆虫其他动物及植物周围的微生物区系等生物因素,环境条件直接或间接的与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相关联病害三要素病原,寄主,环境。
植物侵染性病害是以上三个因素相互做用的产物加上人的因素构成的四角关系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1病变生理病变到组织病变到形态病变2病状的概念及类型1病状: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表现出来的特征。
植物病害的定义、类型和危害
植物病害的定义、类型和危害一、植物病害的含义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遭受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其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
二、植物病害的特点1、植物病害是根据植物外观的异常与正常相对而言的。
健康-正常,病态-异常。
2、植物病害与机械创伤不同。
植物病害有一个生理病变过程,而机械创伤是往往是瞬间发生的。
3、植物病害必须具有经济损失观点。
韭黄是遮光栽培所致,韭黄就是颜色黄黄白白的韭菜,它跟绿色韭菜是同一种植物,是在韭菜撒种之后,在苗床上铺满了稻杆,韭菜发芽之后,因为照不到阳光,无法刺激叶绿素的形成,因此就不会变成绿色了! 其营养价值要逊于韭菜。
黄黄白白的颜色是韭菜体内其它色素的颜色;茭白黑粉菌菌丝寄生在植物菰即茭草的叶、茎和根上,茎肿大,幼嫩,可供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纤维多,可预防和治疗肝脏和胃肠道溃疡等,并助消化和通便,防肠癌,江苏等地均有分布;郁金香受病毒侵染而出现杂色花型曾使其价格高于黄金,虽生病却非病害;上述不但没有经济损失,而且提高了经济价值,故不属病害范畴。
三、病原及类别四、植物病害的类型1、按植物病原类别分最客观最实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病因类型分类,它的优点是既可知道发病的原因,又可知道病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
根据这一原则,植物病害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侵染性病害,即由病原微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
如真菌、细菌、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等侵染所引起的病害;第二类是非侵染性病害,也叫生理性病害。
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所引起的病害,如温度过高或过低、水分过度或干旱、肥料过多或营养不足、大气或土壤污染等引起的病害。
如日灼病、缺素症、冻害、水涝等。
2、按被害植物类别分农作物病害、果树病害、蔬菜病害、花卉病害、林木病害等。
农作物病害又可以分为水稻病害、小麦病害、玉米病害、棉花病害等。
3、按植物的发病器官分根部病害、茎秆病害、叶部病害、花器病害和果实病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害认定标准
植物病害认定是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准确诊断植物病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植物病害认定的主要标准:
1.症状识别
症状识别是植物病害认定的第一步。
植物发病后,通常会出现异常的生理、生化、解剖等方面的表现,这些表现可以作为诊断病害的依据。
症状识别需要掌握不同病害的特征和症状,如叶片黄化、萎缩、坏死、溃疡等。
同时,需要注意区分病害的症状和自然状态下的植物变异。
2.病原鉴定
病原鉴定是植物病害认定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病原进行鉴定,可以明确病害的种类、病原物的种类、病原物的分类地位等。
病原鉴定包括显微镜观察、病原分离培养、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
其中,分子生物学鉴定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已成为病原鉴定的主要方法之一。
3.病害流行
病害流行是植物病害认定的又一重要标准。
不同病害的流行规律和传播途径不同,通过对病害流行规律进行研究,可以掌握病害的传播途径和扩散方式,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同时,需要了解不同病害的潜育期和传染期等特征,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4.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是植物病害认定的必要标准之一。
针对不同病害的流行规律和传播途径,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
在选择防治方法时,需要考虑防治效果、对环境的污染等因素。
同
时,需要注意不同防治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等。
总之,植物病害认定需要结合症状识别、病原鉴定、病害流行和防治方法等多个方面的标准进行综合判断。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诊断准确性和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