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全国卷Ⅰ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真题(山东卷)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真题(山东卷)
(山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历史试题
(解析版)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
1.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人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
5.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这些变化体现了中国向西方学习 深入,这种深入主要是当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深入,故选B;“西学东渐”的深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思想解放的推动都是导致这些变化出现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是民族危机的加深,排除ACD。
6.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求全
A.文化取向的迥异B.政治立场的不同
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差异
【答案】B
【解析】
【详解】儒家学者认为礼乐能够促成社会和谐,而墨家认为礼乐不利于国家治理,反映了两者代表不同的阶级立场,政治立场不同,B正确;两者的差异不是文化取向上的差异,排除A;C是表象,排除;D与题无关,排除。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Ⅰ)一、选择题(共12 小题,每小题4 分,满分48 分)1.(4 分)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B.爵位C.谥号D.行业2.(4 分)“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
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
这主要是因为()A.南方经济的影响B.统治集团的更替C.北方文化的衰落D.民族融合的结果3.(4 分)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代文化的新气象。
以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A.初唐书法B.秦王破阵曲C.飞天壁画D.唐三彩4.(4 分)如表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据钱穆《国史大纲》)影响表如表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朝代时间长短B.王朝力量强弱C.疆域面积大小D.经济格局变化5.(4 分)辽与西夏分别是契丹与党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两者的相似之处是()A.两族均源出秦汉时期的东胡B.创立政权在宋朝建立之后C.仿汉字结构创制本民族文字D.均曾与北宋结为兄弟之国6.(4 分)1858 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7.(4 分)1917 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
”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A.批判封建皇权B.反对尊孔复古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8.(4 分)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 我军……对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
2021年全国卷Ⅰ文综历史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28.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名师解析 史小军: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乙卷41-42题深度解析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
”这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一书的开篇之语。
在此之前,对于希腊人而言,神话就是他们的历史。
《历史》前半部分以追问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原因为起点,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后半部分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全过程,故该书又被称为《希波战争史》。
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又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
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
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如在埃及通过询问当时作为知识分子——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等 材料二《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
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
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
《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历史》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
(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撰写史书应该包括的要素。
(5分)【解析】 本题再现多年一贯坚持的“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特点。
本题取材于新教材选择性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课后的学习拓展。
2021年高考全国卷Ⅰ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高考全国卷Ⅰ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
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A. 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 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 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 分封制度受到挑战2、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
该作品体现了A. 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 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 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3、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
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
这说明宋代A. 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 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 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 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4、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
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 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 体现儒家思想观念C. 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 确立四民社会结构5、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
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 22.8% 17.5% 17.2%据此可知,当时A. 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 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 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 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6、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
2021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新课标Ⅰ)带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12题;共48分)1.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
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A. 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 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 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 分封制度受到挑战【答案】 D【考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下诸侯获得封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根据“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知楚王自立为王的做法是对分封制的破坏,说明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答案为:D;A项说法过于绝对,礼乐制度依然存在,排除;王位世袭制始终存在,并没有消亡,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宗法血缘关系,不能说明宗法关系开始解体,排除C。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原有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走向瓦解。
2.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
该作品体现了()A. 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 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 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答案】C【考点】三国至隋唐五代文学艺术【解析】【分析】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场景,也展现了唐代美术发展水平,承载着史学研究和艺术审美双重价值,C项正确;西域指新疆以及更西的地方,《步辇图》的画面上没有反映西域风情,A项错误;《步辇图》中没有体现市民生活和市井风情,B项错误;《步辇图》中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没有体现浪漫主义重视想象、突出情感等特点,D项错误。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唐代的文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反映了唐朝的民族政策,说明美术作品具有史料价值。
2021全国一卷历史答案
2021全国一卷历史答案24、【答案】C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农业,由题干中的“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砖中集体劳作的场景可知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 26、【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
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史官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君主的言行,所以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7、【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
由“直属六部”、“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等内容可知巡抚的出现削弱了六部的权限。
故选C。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8、【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由“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可知外来工业品深入到中国的民众生活中,可知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 29、【答案】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30、【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
根据题干信息“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特别是把“争取民主”归为“谬误名词”可知体现了国民党维护一党专政的用意,故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3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现代中国的对外交往。
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所以中国加大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故选B。
(解析版)2021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及详细解析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才能测试〔历史〕考前须知: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一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二卷必须用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一卷一、选择题:此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阐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 聚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好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表达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好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消费者的利益,其成就表达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
点睛:对古代科技的考察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察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此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楚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重经历、重实用〞的特点。
此题中的D项容易误选,应结合墨家代表的阶级利益考虑。
2.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根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唐代的藩镇除了河朔型擅自任免官员、拥兵自立外,其他类型的藩镇均由中央任免,并且驻兵防止分裂和异族进犯,维护社会治安。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 (全国乙卷) 解析版 有答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历史一、选择题1. 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
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
这说明A. 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 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 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 社会生产持续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诸侯国接受天子分封并进行世袭统治,西周中期至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不断发展,垦田数量增多,推动了诸侯国内部分封规模的扩大,故D项正确;井田制在战国改革变法中被废除,排除A项;春秋时期,随着诸侯国实力增强,传统分封体制受到冲击,天子权威日益削弱,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直接体现对诸侯国君权力地位的影响,排除C项。
故选D。
2. 如表是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据如表可知,在此期间A. 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B. 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 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D. 个体农耕经济衰退【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数据可知,西汉末到东汉中期,长江以南的豫章、零陵等郡的人口成倍增长,而长江以北的代郡、太原、汝南等郡的人口却不同程度下降。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长江以南地区经济发展加速有关,故A正确;东汉时期豪强大族势力逐渐增强,故B错误;材料数据无法说明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C错误;个体农耕经济衰退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
3. 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含本逐末”。
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士者也。
”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
从中可以看出宋代A.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B. 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 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D. 四民社会地位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宋代官府强调重农抑商,而苏辙则强调舍农工商贾而为士、郑至道则强调士农工商皆本业。
2021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历史部分)(新课标Ⅰ卷)带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历史部分)(新课标Ⅰ卷)一、单选题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
《尚书》等五经是孔子编订的典籍,而《论语》则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属于后人编订。
汉代将《尚书》等五部书尊为经典主要是因为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而儒学思想根植久远,五经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著作,因此《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故选C。
2.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 D【考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西汉的灭亡与东汉的兴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农业,由题干中的“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砖中集体劳作的场景可知应选D。
本题暗示我们需要根据热点进行专题系统复习,包括之前老人教版的相干知识点,注意适度采用老教材的知识点。
3.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答案】A【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
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史官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君主的言行,所以选A。
4.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新高考I卷:《历史》科目2021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高考精品文档新高考I卷历史科目·2021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同卷省份福建、广东河北、湖南江苏、山东、湖北新高考I卷:《历史》科目2021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以下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人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
这反映了两者()A.文化取向的迥异B.政治立场的不同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差异答案:B2.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
下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时期调整概况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答案:C3.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
该时期是()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B4.明中叶以后,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
这说明当时()A.画本成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B.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C.社会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D.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答案:D5.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答案:B6.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
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
2021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Ⅰ卷)带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Ⅰ卷)一、选择题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墨家的思想。
从材料“圆”“直线”等名词可以看出,墨家对自然科学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反映了墨家思想来自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A项诸子百家的其他派别思想从材料无法看出,排除A项;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完整”科学体系的内容,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从材料无法看出,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墨家的思想,旨在考查对历史材料的认识能力,难度中等。
墨家学说在战国时期是显学,反映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力量的壮大。
儒家思想因为主张仁爱,在春前战国时期与时代不符,得不到重视。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其它各家的思想也需要掌握。
2.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 D【考点】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五代十国【解析】【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状态并未结束,虽然藩镇掌握财政大权,很多并不上供,但是名义上官员要接受中央任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藩镇只是赋税不上供,不能说控制了朝廷的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B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项明显与历史史实不符,故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唐代藩镇割据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难度较大。
本题很容易选择A项,就是因为材料中涉及到地方赋税不上交的情况,迷惑性比较大。
202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考招生考试历史试题(新课标Ⅰ)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新课标Ⅰ)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洗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
这说明西周时期()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2.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
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
这一现象说明()A.皇权旁落B.相权转移C.地方权力削弱D.行政效率降低3.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竟坡。
以下为若干记载。
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4.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
这()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5.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
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6.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
2021全国乙卷历史解析
2021全国乙卷历史解析一、背景介绍2021年全国乙卷历史试题,延续了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风格,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试题涵盖了古今中外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试题特点1. 考查范围广泛:试题涵盖了古今中外历史,内容丰富,知识点全面。
从古代政治制度到近代社会变革,从经济发展到文化交流,都有所涉及。
2. 重视基础知识:试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等。
同时,也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3. 强调分析能力:试题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识记历史知识,更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价,解决实际问题。
4. 关注时事热点:试题紧密结合时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全球化、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三、解题技巧1. 注重基础知识: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尤其是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等关键要素。
2. 掌握分析方法: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同时,也要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从现实的角度思考历史问题。
3. 关注时事热点:在备考过程中,要关注时事热点问题,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为解答试题提供帮助。
4.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解答试题时,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同时,也要注意答案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四、例题解析【例题】(材料)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解析】1. 审题:首先需要理解题目的要求,即要求回答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需要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2. 定位知识:需要回忆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联系加强的表现,如通商口岸的开放、外资的进入、洋务运动的开展等;同时也要了解中国社会的变化,如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主思想的传播等。
2021年山东卷历史高考试卷(原卷+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I卷)(适用地区:山东)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人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
这反映了两者A.文化取向的迥异B.政治立场的不同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差异2.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
如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时期调整概况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3.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
该时期是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4.明中叶以后,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
这说明当时A.画本成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B.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C.社会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D.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5.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6.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
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全国卷Ⅰ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本次高考历史试卷相对于往年而言,难度略有增加,但
整体难度较为平稳,各大题型出现情况符合历史考点和历年趋势。
下面我就整张试卷进行解析。
一、选择题部分
1. 选A。
该题考查了对文化传统的理解。
“道家思想”、“根本之道”这些词语都是与道家相关的,而儒家思想则更强调教化和治理。
因此答案为A。
2. 选B。
该题考查了对甲骨文的了解。
题干的“日”字
中心不规则的部分就是甲骨文的“日”字,所以答案为B。
3. 选C。
该题考查了对唐朝的了解。
王勃是唐朝初年的
文学家,他的代表作《滕王阁序》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散文之一,所以答案为C。
4. 选D。
该题考查了对宋朝科举考试的了解。
科举制度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其中进士是最高等级的考试,所以答案为D。
5. 选B。
该题考查了对北欧神话的了解。
卡尔瓦拉是北
欧神话中的一个地方,同时也是《卡尔瓦拉》这部史诗的故事发生地,所以答案为B。
6. 选D。
该题考查了对英国民主制度的了解。
万国公法
和英国制宪法一样,都是以民主、法治、自由、人权为基础的,所以答案为D。
7. 选C。
该题考查了对北美殖民地的了解。
新英格兰是
美国的东北部地区,早期是英国殖民地,后来发展为现在的六
个州,所以答案为C。
8. 选A。
该题考查了对日本战国时期的了解。
小早川元就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大名,最初侍奉于大名龟山城,后来成为熊本藩的藩主,所以答案为A。
9. 选B。
该题考查了对20世纪国共两党合作的了解。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合作,共同对抗日军,所以答案为B。
10. 选C。
该题考查了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丝绸之路是连接东方和西方的古代贸易路线,其中的“丝绸”指的是指中国的丝绸,所以答案为C。
二、解答题部分
11. (1)选B。
(2)选B。
(3)选C。
(4)选A。
(5)选D。
该题考查了对明朝的了解,需要考生对明朝的政治、文化、军事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
而对于解答题的部分,同样需要考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12. (1)选D。
(2)选A。
(3)选C。
(4)选B。
该题考查了对满洲人的了解,需要考生对满清建立及其演变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解答题部分需要考生结合相关史料进行分析,阅读材料并掌握记述重点。
13. (1)选C。
(2)选A。
(3)选B。
该题考查了对印度宗教文化的了解,需要考生对印度宗教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有一定的了解。
解答题部分针对克里木热的抵抗运动进行分析,需要考生对相关史实有一定掌握。
14. (1)选D。
(2)选B。
该题考查了对土地革命的了解,需要考生掌握其发生时间和原因、影响等相关知识点。
对于解答题部分,需要考生筛选材料并进行具体分析。
15. (1)选A。
(2)选C。
(3)选B。
(4)选D。
该题考查了对“百家争鸣”时期的哲学思想和历史文化
的影响,需要考生对于相关思想进行了解。
解答题部分需要考生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论述。
总的来说,本套试题对考生的历史素养、知识理解和分
析能力等作了综合性考查。
针对此类试题,考生需要具有全面的历史知识储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扎实的历史分析能力,不断强化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