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技术规程
黄土丘陵区穴衬膜造林技术
黄土丘陵区穴衬膜造林技术
曹世雄;冷平生;陈莉;陈源泉;高旺盛
【期刊名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5(27)3
【摘要】穴衬膜栽植技术是指树木栽植时,在挖好的栽树坑底部和四周衬贴一层防渗薄膜(厚度为0 0 0 0 7mm可降解塑料薄膜) ,树木栽好覆土浇水后,再在地表面覆膜,防止栽树浇水(施肥)的渗漏和蒸发,使树根在栽植后较长时间内处于含水量较高、四周封闭的潮湿土壤之中,从而达到提高成活率和促进林木前期生长的目的.1997—2 0 0 1年,作者在延安市宝塔区枣园镇下砭沟小流域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法进行了
5a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防止树根周围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蒸发与渗漏,促进
浅层根系的生长发育,保水作用可持续4个月以上,对各种树木成活率和生长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在黄土丘陵地区可提高林木成活率3 1 5 % ,年均枝条生长量提高5 7% 。
【总页数】5页(P1-5)
【关键词】人工造林;穴衬膜栽植技术;黄土丘陵区
【作者】曹世雄;冷平生;陈莉;陈源泉;高旺盛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林业
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延安市水土保持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28
【相关文献】
1.穴状衬膜基盘造林模式应用效果研究 [J], 景峰;朱金兆;郑柏青;卢小敏;张学培;云波兰
2.半干旱黄土丘陵区覆膜造林试验初报 [J], 王昌宁;梅曙光
3.四翅滨藜在黄土丘陵区的覆膜造林试验 [J], 郝向春
4.渭北黄土丘陵区不同杜仲造林技术比较分析 [J], 吕茵; 和军; 温臻; 菜小录; 李润龙
5.黄土丘陵区抗旱造林技术与整地技术 [J], 侯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土丘陵沟壑区造林模式
黄土丘陵沟壑区造林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规划设计: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
进行造林规划设计,确定造林的树种、密度、配置方式等。
2.整地方式:在造林前,需要进行土地整理,包括清理杂草、
平整土地、挖掘树穴等,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3.树种选择: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需求,选
择适合生长的树种,如松树、柏树、杨树等。
4.混交方式:为了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和生态效益,可以采用混
交造林的方式,即将不同树种混合种植在一起。
5.苗木栽植:在整好的土地上,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进行苗
木的栽植,注意苗木的质量和栽植的深度、间距等。
6.抚育管护:造林后,需要进行抚育管护工作,包括浇水、施
肥、修剪、除草等,以保证苗木的生长和成活。
7.检查验收:造林完成后,需要进行检查验收,对造林质量进
行评估,确保造林效果符合要求。
8.档案管理:对造林过程中的规划设计、施工记录、检查验收
等资料进行归档管理,以备后续使用。
以上是黄土丘陵沟壑区造林模式的基本步骤,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还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平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油松容器苗造林技术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油松容器苗造林技术【内容摘要】随着林业建设工程项目的增加,有效研究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十分重要。
本文结合有效的工作实践,进一步研究林业工程建设过程如何有效采取合理的抗旱造林技术,以保证林业生产质量,为林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效保证,促进林业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油松容器苗造林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地造林的一项成功造林技术,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高。
通过近年来麟游县两个国有林场在天保工程、三北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项目造林建设中的应用和对比分析,该技术效果好,适宜土石山区和岩石裸露立地条件差的地块造林,可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油松;容器苗;山地造林;渭北地区麟游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宝鸡市东北部,东经107°19′-108°2′北纬34°33′-34°58′,东西长65.28公里,南北宽46.35公里。
属渭河支流漆水河上游,海拔最高1664米,最低740米,平均海拔1271米。
以页岭为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沟壑纵横、坡缓川狭、沟梁相间、少有台塬;气候冬春干旱,夏秋季多雨,而且时空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三个月。
由于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恶劣,造林立地条件差,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麟游县就从2001年开始利用油松容器苗造林、推广油松容器苗育苗,年育油松苗容器500万袋,累计造林面积6.8万亩,占全县造林面积的60%左右,苗木生长良好,保存率在85%以上。
通过油松容器苗造林的试验、示范、推广、总结,油松容器苗造林成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抗旱造林优选树种。
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对油松容器苗育苗、造林技术的见解:一、油松容器苗造林的特点1、油松容器苗具有根系再生能力强、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成林早等优点。
2、油松容器苗造林能够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不伤根,使苗木充分利用容器中原有的营养土和水分,不用缓苗,直接生长。
[1]3、油松容器苗造林具有节省种子、充分利用育苗地、造林时间长、抗干旱、耐瘠薄、造林成活率高的优点。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技术规程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技术规程(原创版)目录一、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意义二、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特点2.1 地理位置2.2 气候条件2.3 土壤类型2.4 植被状况三、人工造林技术的原则3.1 适应当地条件3.2 科学规划3.3 合理树种选择3.4 精细整地3.5 提高林木密度3.6 保水抗旱四、人工造林技术的具体实施4.1 集流整地方式4.2 树种选择4.3 造林密度4.4 整地技术4.5 保水抗旱措施五、效果评价与建议5.1 效果评价5.2 存在问题与建议六、结论正文一、引言1.1 背景介绍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植被遭受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土地资源退化严重。
为了改善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积极推行人工造林技术,以恢复和改善当地的植被状况。
1.2 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介绍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技术规程,为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以提高人工造林的效果,促进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二、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特点2.1 地理位置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河南、山西等省份。
2.2 气候条件黄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烈,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
2.3 土壤类型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壤主要为黄土,质地疏松,易侵蚀。
2.4 植被状况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稀疏,覆盖度低,植被类型单一,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
三、人工造林技术的原则3.1 适应当地条件人工造林技术应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地理、气候、土壤和植被等条件,选择适应当地的树种和造林技术。
3.2 科学规划在进行人工造林前,应进行科学规划,包括树种选择、造林密度、造林方式等。
3.3 合理树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条件、生长快、抗逆性强的树种。
3.4 精细整地在造林前,应进行精细整地,提高土地质量,为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子洲县造林技术
子洲县造林技术浅谈摘要:子洲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雨量在400mm以下,气象灾害频繁,经常受干旱、大风、低温、干热风等危害。
自然条件差,森林植被盖度低,而且天然林比例极小,人工造林是提高森林植被盖度的基本途径。
这一区域,水资源贫乏,可供林木生长的水分志缺,在以天然降水为主要水原的条件下,必须加强各造林技术环节,采用先进造林技术措施才能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郁闭成林,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子洲县造林技术一、适地适树、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适地适树是各项造林技术的基础,只有根据不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造林树种,造林才能获得成功。
经过多年来造林实践,选择耐干旱、耐贫瘠、抗性强、生长速度快、防护作用大的树种为主要造林树种,如紫穗槐、刺槐、柠条、荆条、山杏、侧柏、油松、枣树等。
二、注重个体遗传基础,选用良种壮苗良种壮苗具有良好的个体遗传基础和营养物质积累水平,能够较好地适应自然环境,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造林后缓苗期短,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造林后缓苗期短,易成活,也是林木旺盛发育的前提。
在子洲,首先应选择适于当地的自然条件,符合生长经营目的的优良树种,如乡土树种山杏、紫穗槐、刺槐、柠条等,其次选择根系发达,苗干粗壮,无病虫害,达到造林用苗规格要求的壮苗。
三、集流整地,改善林地水分条件集流整地实质是建立一个小型的径流区集水系统,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产生径流的集流面、截流渗蓄径流的地方植树带或植树坑。
子洲县干旱期较长,大部分地区缺少灌水条件,采用集流整地技术,是缓和林木与土壤水分间矛盾,保证成活成林,减轻水分流失的根本措施。
在丘陵山区,适用于雨季前,采用水平沟、水平阶、反坡梯田、鱼鳞坑整地方法,或采用集水区喷(铺)防渗材料进行集水,整地带宽50cm-1m,带间距2-3m,,沿等高线方向设置。
近几年这些方法大量运用于退耕还林中,效果明显,集流程度高,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技术规程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技术规程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技术规程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土壤侵蚀频发,植被退化日益严重。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进行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时,我们需要遵循以下技术规程,以确保造林活动能够全面、有效地进行。
首先,选择适宜树种是关键。
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壤特点复杂,需要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抗旱耐寒的树种。
在树种选择时,要考虑到树木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以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并同时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其次,科学规划造林布局。
为了实现植被恢复和土壤保持的目标,需要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和水土保持的要求,合理规划造林的种植密度和布局。
在沟壑边坡和裸露地区,可以采用阶梯式造林方法,利用林带、坡梯、沟坎等方式,提高植被的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
再次,科学施工技术。
在造林过程中,需要进行耕地整理、改良土壤和施肥等操作,为树木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通过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树木的生长发育。
此外,还要注意营造良好的通风和排水条件,保证树木在生长过程中的充分供水和通气。
最后,加强管护管理。
人工造林以后,需要加强对植物的养护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
此外,还要建立监测系统,定期对植被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的水分、养分状况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管理措施,以提高人工造林的效益。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改善黄土丘陵沟壑区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积极落实各项技术要求,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
只有通过科学的技术规程和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实现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出更好的生活环境。
黄土丘陵区抗旱造林技术与整地技术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80XIANGCUN KEJI 2021年3月(中)黄土丘陵区抗旱造林技术与整地技术侯虹(托克托县森林保护站,内蒙古托克托010200)[摘要]黄土丘陵区降水较少,导致造林时苗木成活率低。
采取有效的抗旱造林技术与整地技术,有助于拦蓄径流,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改善土壤条件,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基于此,本文对黄土丘陵区抗旱造林技术与整地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抗旱;造林;整地;黄土丘陵区[中图分类号]S72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909(2021)08-80-2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生态环境非常恶劣,需要通过提高降水利用率来提升造林成活率。
目前,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提高造林地的水分供给以及降低无效供水量两个方面。
其中,提高林地水分供给的主要方法是采取整地措施,实现对坡面径流的拦截,为林木的生长提供水分。
另外,通过整地可以有效疏松土壤,去除杂草,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情况,有助于林木成活。
1黄土丘陵区抗旱造林方法及技术1.1造林方法1.1.1植苗造林法。
该方法在黄土丘陵区造林工作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有助于提高苗木成活率。
进行植苗造林时,需要注意栽植穴的大小。
多数情况下,栽植穴的深度大于苗木主根长度,宽度大于苗木根幅。
在苗木栽种过程中,需要将其扶直,保证苗木根系得到充分舒张,同时需要确保苗木栽种的深度适宜[1]。
此外,对阔叶树进行植苗造林时,需要对其进行修剪,结合实际情况修枝截干,确保其能适应生长环境。
1.1.2播种造林法。
该方法也是黄土丘陵区常用的一种造林方法。
在一些交通不便、易成林成草的区域,多使用播种造林法。
阴坡造林法更适合黄土丘陵区的地形地貌,如果采取阳坡造林法,则阳坡面积原则上不超过30%才可以进行播种。
播种时,需要合理改良、优化土壤,结合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催芽,同时采取合理的播种方式,如点播和条播,多数情况下覆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两三倍。
当前黄土丘陵区人工造林技术探讨
当前黄土丘陵区人工造林技术探讨黄土丘陵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主要黄土地貌形态。
它是由于黄土质地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区雨季集中于7、8月份、降水强度较大,被地表流水冲刷形成的。
黄土丘陵区地形起伏,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形成水分条件完全不同的小环境,而且本地区的水分蒸发量大,增加了人工造林的难度。
过去这一地区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低下,其主要原因是造林技术运用不当,在造林中把关不严,加之受恶劣的气候影响,春季造林时干旱多风,根系供水能力弱,导致苗木失水死亡,即使造林后第1年成活,也经受不了旱季与冬季的考验,秋季或来年苗木大量死亡;加之造林成活后管护不力,人为破坏严重,使造林失败。
造林后对幼林缺乏必要的抚育与管理,只要求成活率,不重视造林质量与后期管理,造成低效林与小老树,致使森林无法发挥其效益。
本文从造林的整体过程探讨了黄土丘陵区造林技术。
1 造林设计1.1 科学的规划设计是保证造林质量的前提科学的造林规划设计是提高造林质量的重要环节。
黄土丘陵区由于地形复杂,坡向、坡度、坡位不同时,在同一地区可形成许多小气候,不同的立地类型土壤含水量不同。
造林规划设计是造林的基础工作,具体的讲就是根据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在对宜林荒山、荒地及其它绿化用地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实用的一整套造林规划和造林技术设计方案,使营造林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达到高质量、高效益。
1.2 造林模式与树种选择根据造林地不同的立地类型,选择不同的造林模式。
按坡向、海拔、坡度等进行立地类型的详细划分。
黄土丘陵区常见的造林树种有侧柏、油松、樟子松、刺槐、杨树、柳树、元宝枫、紫穗槐、文冠果、连翘、沙棘、柠条等。
在树种设计中,坚持“适地适树适林种”。
选择树种根据:①树种抗逆性强弱;②树种耗水量与水分利用率大小;③树种生长动态与当地降雨分布吻合;④树种的生态群落林学特性等。
1.3 合理混交混交林配置:①行间混植,按规则的行间混交,同一树种组成的行沿等高线分布,与其它树种组成的行相间排列。
黄土丘陵区造林技术
黄土丘陵区造林技术(一)人工造林技术特点基本上与山区造林技术相同,下面主要讲一下它的特点。
1.整地使用最多的整地方法为水平沟,其次还有鱼鳞坑、机械开沟、穴状。
2.造林沙棘和山杏用一年生苗早春植苗造林,油松用1.5-2年生苗造林,樟子松用 2.5-3年苗造林,针叶树容器苗在雨季造林。
柠条多在雨季播种造林,一般采用穴播,播种量10-20粒/穴,覆土1-2・5cm,播后要踏实,许多地区把柠条播在沟埂上。
3.抚育由于本地区很干旱,对幼苗松土保墒极为重要。
有条件的地区造林当年可适当浇水。
4.造林密度和混交造林密度行距比较大,一般为5-8m,株距乔木为1.5-2m,灌木 1-1.5m。
常采用乔灌木树种带状或行间株间混交,许多地区在沟内栽植乔木,沟埂播种柠条,形成乔灌行间混交。
(二)退耕地治理模式黄土丘陵区,包括浅山丘陵、土石丘陵是开垦土地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过度开垦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因此是主要退耕区域。
退耕还林还草要遵循的原则:(1)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2)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3)以生态效益为主,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
根据以上原则,结合退耕地的立地条件,采取不同的建设模式,下面主要介绍林草结合模式。
1.树种、草种选择树种选择要适应性强,耐干旱贫瘠,保持水土效果好,最好能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常用树种有油松,樟子松、落叶松、山杏、沙棘、柠条等。
草种的选择应适应性强、多年生、饲用价值高、产量大,常用草种有沙打旺、苜蓿、草木樨等。
2.林草配置(1)以油松、樟子松、落叶松为主的针叶树防护用材林与牧草带状间种林带至少10行,株行距2X2m或2X3m,间种草带最大可为20m。
(2)以山杏、沙棘为主的灌木防护经济林与牧草带状间种林带至少2-4行,株行距1・5X2m或1X3m,草带带距最大为25m。
(3)针叶树与灌木混交或以柠条为主的灌木防护林与牧草间种针叶树与灌木(沙棘或柠条)行间混交,林带最少10行;灌木林带最少4行。
黄土丘陵区抗旱造林方法及技术措施
2 造林方法及技术措施
2.1 造林方法
根据宁夏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多年一线实践经验, 发现在宁夏地区黄土丘陵地带进行植树造林,其方法多 种多样,植苗造林、播种造林、插条造林以及容器苗造 林法都是实现丘陵地带生态绿的极佳方式。 2.1.1 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是黄土丘陵地带造林方法的主要方式。在
收稿日期:2017-05-17 作者简介:李建钧(1979—),男,回族,宁夏泾源人,专科,助理工 程师,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第11卷第18期 南方农业 Vol.11 No.18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2017年6月 Jun. 2017
黄土丘陵区抗旱造林方法及技术措施来自李建钧,董 伟(宁夏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756000)
摘 要 黄土丘陵区特殊的地况地貌决定了林区植苗造林较为困难的现状,基于宁夏固原市六盘山的丘陵地 况,分析在这种地貌条件下的播种造林技术,以实现丘陵区林业资源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抗旱造林;方法措施;黄土丘陵区 中图分类号:S728.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7.18.024
2.2 技术措施
宁夏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的实践证明,黄土丘陵区的 造林技术性策略选择应以整地、栽培、覆盖、树干保护为 42
南方农业2017年6月下正文-20170817.indd 42
2017/8/17 14:59:39
李建钧,董 伟:黄土丘陵区抗旱造林方法及技术措施
主,才能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实现造林绿化全覆盖。 2.2.1 整地 一般而言,整地要早于播种,在决定造林之前的一 两个季节就要开始整地,如计划秋季进行造林,则夏季 就要开始整地;计划春季造林,则秋季就要开始整地; 计划夏季造林,则春季就要开始整地。整地的时间早于 造林时间,才能保证土壤蓄水量,使得雨季时蓄足的水 分能够很好保存,以备旱时之需。 2.2.2 栽培 在截杆埋土时,对于那些中小规格的苗木,要在 其根茎部位的最上方截取 5~10 cm,选择土壤中比较湿 润的部分,进行苗木覆盖,并将虚浮的土层拍实,待春 季苗木发芽时,刨开覆盖的土层。若要深度栽植,在苗 木栽植时就要保证其大半部分能被土层覆盖,且苗木深 入地下的部分要有 70 ~ 90 cm ,深挖一定规格的树坑, 保证树坑的外部较高而内里较低,在冬季来临之时,在 苗木的躯干部分缠上塑料薄膜,或者粉刷涂白,进行苗 干保护。对于一些大苗,要进行深栽,最好是栽到土层 30~50 cm处,从而保证水分需求和土况。 2.2.3 树盘覆盖 树盘覆盖的方式有覆膜、覆草、液体覆膜。覆草 时,注意将覆上的作物秸秆压实靠牢,防止风沙的侵 袭,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经济林工程建设。按照 1∶ 100 的 比例,将保水剂喷施于树盘周围,此法可以称为液体覆 膜。液体薄膜的方法比较易于操作,实用性较强。
黄土丘陵沟壑区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探讨
龙涧水土保持区、高阳山经 济林区 5 个区域,共涉 及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立地类型 1 1个。各立地类 型特点 树种选择如下 : , 和 黄土沟壑区沟底型 : 在长期的水蚀作用下,形 成的丘陵沟壑交错分布, 地形破碎 , 水土流失严重, 侵蚀沟的沟底一般坡度小于或等于 l。 。树种选 5 择 : 、泡桐、楸树 、苦楝、合欢、刺槐、臭椿 、 杨 紫穗槐 、核桃 、柿 、樱 桃 、桃 、苹果 、石榴等 。 黄土沟壑 区沟坡型 : 在长期的水蚀作用下,形 成的丘陵沟壑交错分布 , 地形破碎, 水土流失严重, 侵蚀沟的缓坡利用现状多为农耕地或果园,斜陡坡 多为 未利 用 的荒地 或难 利用 地 。树 种选择 :侧柏 、 刺槐 、 皂荚 、紫穗槐 、花椒 ,柿、枣、连翘 、黄刺
。
黄土沟壑 区塬面型 :在长期的水蚀作用下,形 成的丘陵沟壑交错分布 , 地形破碎 , 水土流失严重, 丘陵塬面、梁 峁顶 ,坡度通常小于 5 。,大部分为 农耕地 , 有些撂荒地 。 树种选择 : 雪松 、 侧柏 、 、 杨 泡桐,楸树 、合欢 、刺槐 、皂荚 、紫穗槐、核桃 、 柿 、枣 、桃 、苹果 、石榴 等 。 黄土丘陵多砂姜轻 中壤土型 :黄土丘陵区,土 壤属褐土类的褐土亚类 、石灰性褐土亚类 ,土壤质 地为轻壤 或中壤,土壤 中砂姜较多。树种选择:侧 柏、 、 杨 泡桐 、楸树 、 合欢 、 刺槐 、 皂荚、紫穗槐、 核 桃 、柿 、花椒 、枣 、桃 ,苹果 、石榴 等 。 黄土丘陵少砂姜轻 中壤土型 :黄土丘陵区,土 壤属 褐土 类 的褐土 亚类 、石灰 性褐 土亚类 ,土壤质 地为轻壤或中壤, 土壤 中砂姜较少。 树种选择 : 、 杨 泡桐、楸树 、栾树 、合欢、核桃 、柿 、石榴等。
黄 土丘 陵多砂姜 粘土 型 :黄 土丘 陵区 ,土壤 属 褐 土类 的褐 土亚类 、石灰性 褐土 亚类 ,土壤质地 为 粘 土 ,砂姜较 多 .树种 选择 :刺槐 、侧柏 、紫穗 槐 、 =
3高原丘陵山区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高原丘陵山区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城关镇林业工作站011600)清水河县地处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接地带,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山区,其地貌类型复杂,地表形成千沟万壑,纵横交错,整个地形是山、川、沟相间,山峦起伏,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90%以上。
清水河县地处中温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属半干旱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由于地形复杂,境内地区气候变化差异明显。
主要特点为冬季寒冷漫长,春季温暖干燥、风沙较大,夏季炎热而雨量适中,秋季凉爽明快,气温由东向西随海拔降低而递增,温差受地形影响,随季节变化,年内降水量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内,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常以暴雨、山洪形式出现,年平均降雨量413.8mm,最高年份为1967年620.8mm,最低年份为1962年184mm。
年蒸发量2 577.2mm,为降水量的6.3倍,干旱年份可达14倍;大风天气多集中在春季,主要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2.6米/秒。
一般阳坡、梁脊、卯顶等土层瘠薄的地块,由于植被稀少、蓄水能力差,地表覆盖不好、水分蒸发较快,遇旱则干,要想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效,必须把抗旱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一、抗旱造林技术措施(一)适地适树。
应以耐干旱、耐瘠薄的油松等针叶树种为主,其次可栽植沙棘和柠条,形成乔灌相结合的种植类型,不仅在干旱季节保证了种植的保存率,同时在成林后形成的林分格局层次分明,树种丰富,避免了树种的单一性。
(二)整地技术。
一般水平阶整地比鱼鳞坑和小穴整地好。
不同的整地方式对地表径流的临界作用是:水平沟为75%以上,鱼鳞坑为30%以上,小丘为15%以上。
在整地时间上一般以雨季最为理想,春季次之,秋季最差。
(三)集水技术。
干旱地区影响树木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是“水”,通过修筑水窑,把自然降雨的水集中起来,为主旱期苗木的生长提供水源。
(四)栽植技术。
选用苗木必须选用没有病虫害,符合规格的一级壮苗,标准是指根径粗、须根多、发育健全、顶芽饱满、色泽正常的苗木。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技术规程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规划设计、造林类型分区、树种选择、种苗、整地方式、树种配置及混交方式、苗木栽植、抚育管护、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黄土丘陵沟壑区工程造林。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T18337.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LY/T160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2083全国营造林综合核查设计规程LY/T1000容器育苗技术LY/T2358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技术规程LY/T2595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林营造技术规程LY/T2357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乔灌草配置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原由于沟谷流水侵蚀和坡面黄土物质移动等原因形成地形破碎、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丘陵沟壑区地貌区域。
山西省黄土丘陵沟壑区涉及忻州、太原、吕梁、临汾等4个市。
3.2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降水量在300-500mm,年干燥度1.5-2.2,地形地貌以梁峁状丘陵为主,坡陡沟深,地表切割破碎、沟壑纵横且密度较大、植被盖度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低山区。
主要涉及静乐、娄烦、古交、岚县、交城、兴县、临县、方山、石楼、永和、大宁、蒲县、吉县、乡宁等14个县(市、区)。
4规划设计4.1指导思想以减少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维护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改善吕梁山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同时兼顾经济效益、景观效果。
实行多林种科学布局,多树种合理配置,乔灌草结合,建成适合山西省实情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绿色生态屏障。
4.2基本原则a)生态优先、兼顾其他;b)近自然、低扰动;c)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种源;d)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e)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保护生物多样性;f)科学规划、流域治理。
内蒙古黄土丘陵地区造林技术探析
内蒙古黄土丘陵地区造林技术的探析-园林内蒙古黄土丘陵地区造林技术的探析关湘茹,庞晓燕,吴元和(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监测规划院,呼和浩特010020)摘要:内蒙古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多呈梁、峁状。
立地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较脆弱,长期以来,虽然选择乡土树种进行大规模荒山荒地造林,由于受自然条件和造林技术不高等因素的制约,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不显著,文章从造林的整体过程探讨了黄土丘陵区造林技术。
关键词:黄土丘陵;立地条件;造林技术中图分类号:S725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4-10-22作者简介:关湘茹(1972 -),女(满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工程师,内蒙古黄土丘陵地区位于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境内12个旗县、(市)的全部或部分地区,是我国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原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再加上这些地区黄土高原母质疏松,雨季集中且降水强度较大,经地表流水冲刷等特点所致,水土流失极为严重,这不仅成为困扰本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问题,而且也为黄河下游地区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通过植树种革、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进行水土保持的任务十分艰巨。
坡地营造各类水土保持林、薪炭林、经济林;滩川地区营造农田林网、小片用材林。
并且选择合适的树种,才能达到绿化、美化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1 自然条件1.1 地形、地势内蒙古黄土丘陵地区地形多呈梁、峁状,沟壑纵横。
海拔在1000~1600m之间。
黄土厚度从西向东逐渐减少,从北向南逐渐增厚。
清水河一带黄土厚度达40~100m,和林、凉城一带几M至40m上下。
黄土丘陵区大部分为黄河流域水系,由于黄土高原母质疏松,雨季集中且降水强度较大,经地表流水冲刷地表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后形成的,地表切割强烈,沟壑密布,沟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5~7km、河网面积占流域面积的35%~50%,多呈“U”型或“V”型。
国家林业局公告2014年第12号――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规范
80
LY/T 2316-2014
绿化植物废弃物处置和应用技术规范
81
LY/T 2317-2014
观光果园总体设计规范
82
LY/T 2318-2014
腊梅栽培技术规程
83
LY/T 2319-2014
竹芋盆栽生产技术规程
84
LY/T 2320-2014
四季秋海棠无土栽培技术规程
林业信息术语
28
LY/T 2266-2014
林业信息元数据
29
LY/T 2267-2014
林业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范
30
LY/T 2268-2014
林业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框架
31
LY/T 2269-2014
林业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框架
32
LY/T 2270-2014
林木良种数据库建设规范
33
LY/T 2271-2014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123
LY/T 2357-2014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乔灌草配置规范
124
LY/T 2358-2014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技术规程
125
LY/T 2359-2014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技术规范
126
LY/T 2360-2014
野生动物疫病危害性等级划分
127
LY/T 2361-2014
150
LY/T 2383-2014
结构用木材强度等级
151
LY/T 2384-2014
木质颗粒燃料
152
LY/T 2385-2014
预油漆装饰单板
153
LY/T 2386-2014
当前黄土丘陵区人工造林技术探讨
2014年第9期现代园艺当前黄土丘陵区人工造林技术探讨冯建伟(大宁县林业局,山西临汾042300)黄土丘陵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主要黄土地貌形态。
它是由于黄土质地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区雨季集中于7、8月份、降水强度较大,被地表流水冲刷形成的。
黄土丘陵区地形起伏,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形成水分条件完全不同的小环境,而且本地区的水分蒸发量大,增加了人工造林的难度。
过去这一地区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低下,其主要原因是造林技术运用不当,在造林中把关不严,加之受恶劣的气候影响,春季造林时干旱多风,根系供水能力弱,导致苗木失水死亡,即使造林后第1年成活,也经受不了旱季与冬季的考验,秋季或来年苗木大量死亡;加之造林成活后管护不力,人为破坏严重,使造林失败。
造林后对幼林缺乏必要的抚育与管理,只要求成活率,不重视造林质量与后期管理,造成低效林与小老树,致使森林无法发挥其效益。
本文从造林的整体过程探讨了黄土丘陵区造林技术。
1造林设计1.1科学的规划设计是保证造林质量的前提科学的造林规划设计是提高造林质量的重要环节。
黄土丘陵区由于地形复杂,坡向、坡度、坡位不同时,在同一地区可形成许多小气候,不同的立地类型土壤含水量不同。
造林规划设计是造林的基础工作,具体的讲就是根据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在对宜林荒山、荒地及其它绿化用地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实用的一整套造林规划和造林技术设计方案,使营造林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达到高质量、高效益。
1.2造林模式与树种选择根据造林地不同的立地类型,选择不同的造林模式。
按坡向、海拔、坡度等进行立地类型的详细划分。
黄土丘陵区常见的造林树种有侧柏、油松、樟子松、刺槐、杨树、柳树、元宝枫、紫穗槐、文冠果、连翘、沙棘、柠条等。
在树种设计中,坚持“适地适树适林种”。
选择树种根据:①树种抗逆性强弱;②树种耗水量与水分利用率大小;③树种生长动态与当地降雨分布吻合;④树种的生态群落林学特性等。
1.3合理混交混交林配置:①行间混植,按规则的行间混交,同一树种组成的行沿等高线分布,与其它树种组成的行相间排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技术规程
1. 引言
黄土丘陵沟壑区是中国西部地区的典型地貌,其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为了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活条件,进行人工造林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人工造林技术进行规程的制定,以指导相关工作的实施。
2. 造林区划
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地貌特点和生态环境现状,将造林区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2.1 丘陵造林区
丘陵造林区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类型,其地势较为平缓,土壤相对较好。
在丘陵造林区,应注重选择适应性强、抗旱抗寒的树种,如柏树、云杉等。
同时,要合理进行地形整治,修建沟渠、梯田等,以减少水土流失。
2.2 沟壑造林区
沟壑造林区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特殊类型,其地势陡峭、沟壑纵横。
在沟壑造林区,应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如修建护坡、植被覆盖等。
选择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的树种,如杨树、柳树等,以增强地质稳定性。
3. 树种选择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人工造林中,树种的选择至关重要。
树种应具备以下特点:
3.1 抗旱性强
黄土丘陵沟壑区降水较少,干旱是造林工作的主要挑战之一。
因此,选择抗旱性强的树种至关重要。
如油松、红槐等树种,能够适应干旱的气候条件。
3.2 抗寒性强
黄土丘陵沟壑区冬季寒冷,温度较低。
因此,选择抗寒性强的树种对于保证造林成活率至关重要。
如云杉、柏树等树种,能够适应寒冷的气候条件。
3.3 适应性强
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壤贫瘠,养分含量低。
因此,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能够适应贫瘠的土壤条件,对于提高造林成活率至关重要。
如杨树、柳树等树种,能够适应贫瘠的土壤条件。
4. 土壤改良
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需要进行土壤改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水土。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土壤改良措施:
4.1 施肥
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合理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关键。
可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有机肥和无机肥进行施用。
4.2 土壤覆盖
通过覆盖秸秆、草木灰等物质,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湿度和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覆盖物质的分解还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4.3 水土保持工程
在沟壑造林区,可以修建护坡、植被覆盖等工程,以减少水土流失。
这些工程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壤,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5. 种植技术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人工造林中,种植技术的操作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造林的成活率和效益。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种植技术:
5.1 选种
根据前期的调查和树种选择的原则,选择健壮、生长迅速、抗病虫害的优良苗木进行种植。
5.2 预备地
在种植前,需要进行预备地的整理工作。
包括除草、翻土、平整等工作,以为苗木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5.3 种植
在种植时,应注意树木的栽植深度、株距和行距。
树木的栽植深度应适中,株距和行距应根据树种的生长特点和土壤条件进行合理确定。
6. 养护管理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人工造林中,养护管理是保证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养护管理措施:
6.1 浇水
在干旱季节,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提供充足的水分供应。
6.2 防治病虫害
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
6.3 修剪
定期对林木进行修剪,保持树冠的形态,促进林木的生长和分枝。
6.4 施肥
根据林木的生长情况,合理施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
7. 结论
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人工造林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本文编写了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技术规程,包括了造林区划、树种选择、土壤改良、种植技术和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这些规程能够指导相关工作的实施,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效益,促进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生态环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