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合集下载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徐海龙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归去来兮辞》是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册中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

第五单元是汉魏晋散文,汉魏晋散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本文的作者陶渊明是汉魏晋散文作者中最杰出的代表。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散文中较重要的一篇作品,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评价其“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

”。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辞赋的特点,了解陶渊明文中的所述之志;(2)背诵课文能力目标: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语朴实,用典自然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高尚情操,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3.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地官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作者鄙视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2)背诵全文。

4.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述志中流露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2)归纳实、虚词的用法。

二、说教法1、朗诵教学法。

本文属于辞赋,宜抓住辞赋押韵的特点,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在指导诵读中引导学生鉴赏文章。

2、点拨教学法。

以文中表现陶渊明思想的语句为重点进行点拨教学。

三、说学生高一(6)班学生平时上课课堂气氛较好,学生反映较敏捷,能跟随老师思路,积极配合老师。

但是对于文言文的学习,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差,在文章的翻译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设计:以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对陶渊明所做的定位来引入,先让学生明白陶渊明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在文章中去细心体会;2、授课设计:(1)、让学生反复的诵读,初步领会文章意思;(2)、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以方便学生背诵文;(3)、教师找出一些能表现出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和学生一起分析,很深层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对文章中“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一句的理解;(4)、解决课后练习题。

归去来兮辞优秀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优秀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作者是东晋时期的陶渊明。

这篇辞赋作于作者辞官归隐之初,文中不仅描绘了作者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更抒发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归去来兮辞》是古代抒情散文的典范之作,对于学生了解古代文学、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提升文学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目标方面,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能够流畅地翻译全文;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诵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归隐情怀,领悟其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在于理解文中的字词和句式,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教学难点则是体会作者归隐的深层原因,以及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说学情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

但对于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和这篇辞赋的深刻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究。

高二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在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三、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韵律和节奏,感受作者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点拨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给予点拨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掌握字词读音和含义。

2、合作学习法: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探究学习法:学生深入思考文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归去来兮辞教案(7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7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7篇)《归去来兮辞教案(7篇)》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目的① 感受并体会本文潇洒脱俗而富于人情味的特点。

②反复吟咏,自然成诵,感悟到本文言语之妙。

③重点弄清下边词语的意思并加以积累:役、奚、谏、觞、策、憩、岫、景、盘桓、畴、棹、窈窕、行、曷、期、聊。

教学设想古评家曰:《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自然率直文字”,“观其词义,潇洒夷旷,无一点风尘俗态”;又曰:“一种旷情逸致,令人反复吟咏,翩然欲仙。

”自读此文,要反复体味,多朗读、吟咏,在读中体察作者的情感,感受言语的质地、芳香,深入言语肌里。

不为背而背,进入情境,自然成诵,把注意力集中到本文的言语本身,感受言语的精妙,而不仅仅停留在字句意义的解释,方为佳境。

内化言语,实现言语积淀,通过积淀言语,领悟作者心灵的搏动。

教学步骤与内容一、自由朗读两遍。

一些不能读准的字音,对照注解,在文中注上音;不懂的词义,对照注释,弄清意思,重点把握上面提及的字词;但不拘泥词句的翻译,不必读一句译一句,把它当作现代文朗读一样,只在不能通畅处才看注解,把注意力集中到文句的特点,并注意文句所构筑的形象,为再读作铺垫。

点拨。

(一)作者及本文背景。

陶潜,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但到渊明时,家境衰落。

29岁那年,开始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

此后又做过几任参军一类的小官,每次任职时间都很短。

十几年中,经济状况每况愈下,39岁那年,不得不亲自参加农业劳动,但“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后来,在亲友的劝告下,再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彭泽令便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

本文作于决意归隐而尚未成行之际,为想象田园生活而得。

(非课文注解所言作于辞官之初)陶渊明为什么不愿意做官?一则是因为他不愿受官场役使。

他任彭泽令时,郡里派了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精选12篇)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精选12篇)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精选12篇)《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体会感悟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的思想进行简洁辨析。

二,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三,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

[教学步骤]一读--一字一词读,凭借解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弄懂上面提到的字词,理睬文义。

二读--概括地读,分清层次,理清各层次的大意。

三读--细细品读,体会感悟的情感,粗略辨析的思想。

四读--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

五读--熟读成诵,琅琅上口。

(说明:诗歌、辞赋肯定要强调读,在读中积词会意、读中感悟、读中辨析、读中融会贯穿,文言诗歌、辞赋,尤要强调如此。

)一、精要了解和其性情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

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后人亦有疑其说者。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

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者。

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理想,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散文以《桃花园记》最出名,而辞赋以本篇最出名。

有《陶渊明集》。

留意几点:1、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理想和"骞翮思远翥'的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理想的机会。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归去来兮辞》说课稿1一、单元教学指要:汉魏晋是我国散文迅速发展的时期,其主要标志是:《史记》、《汉书》等纪传体史书的出现。

西汉散文中最先发展起来的`是政论文,而已贾谊的《过秦论》最为著名,__总结了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劝讽汉文帝对人民实行仁政。

两汉时期,是我国史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史记》这样的鸿篇巨著。

《鸿门宴》是《项羽本纪》中的精彩片断。

这一时期,除了历史散文取得空前伟大的成绩之外,政论和抒情言志的作品也大量涌现,这也是散文发展的一个原因。

《归去来兮辞》在内容上一扫魏晋玄学佛理的玄渺空幻,代之以田园生活人情物态的清新淳朴,表现了率真超脱的精神面貌。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有关陶渊明的文学、文化知识以及“辞”这种文体的特点。

(2)掌握本课出现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名词动用、意动用法、使动用法。

(4)掌握本课出现的宾语前置和介宾短语后置句。

2、价值观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一文中写出了他脱离黑暗污浊的官场,欣然归隐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他不愿意同流合污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虚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归去来兮辞:衬字,不表示任何意义乃瞻衡宇:句首发语词复驾言兮焉求:助词(之:在文言文中做动词有两个标志,一是它后面有一个表示处所的词,二是他前面有一个“所”字或疑问代词)2.实词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问征夫人以前路:行人三径就荒:家园帝乡不可期:大帝居住的地方,仙境聊乘化以归尽:顺应自然的变化四、教学过程1.导入: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进入课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1600多年前,他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社会,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这个人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既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一篇重要文言文。

这篇文章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它在教材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掌握文章的大意,能够流畅地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和文学审美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陶渊明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点字词和句式的讲解与积累。

对作者情感变化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难点文中所体现的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文章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领悟。

二、说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章的韵律之美,理解文意。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归纳总结法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理解和记忆。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引出课题《归去来兮辞》。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进一步感受文章的韵律之美。

3、疏通文意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标注出疑难字词。

小组内交流讨论疑难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重点讲解疑难字词和句式。

4、研读课文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从“心为形役”的无奈到“归去来兮”的喜悦,再到“田园将芜胡不归”的急切,以及归途中和到家后的愉悦。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优秀7篇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优秀7篇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优秀7篇归去来兮辞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掌握必要的文言基础知识如“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了解辞赋特点,体悟作者的情感3、背诵全文教学难点: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一)导语:“兼济天下”规范了多少中国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我国较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名篇《归去来兮辞》,看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到他醉情于山水田园之乐的原因,并体悟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先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二)预习检查:1、齐读原文2、自找毛病:正字音,断句读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

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

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3、文中有三句话”归去来兮”“归去来兮”“已矣乎”,你觉得该怎样读?大家自由读一读。

点读,读得怎样,待会儿见分晓。

4、字词句式(1)引壶觞以自酌引:取过来(2)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3)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愉快(4)”复驾言兮焉”是什么句式宾语前置(5)文中还有哪些宾语前置句“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三)课文内容:1、标题自由浏览注解①2、“辞”是一种文体,它有“铺采螭文、体物写志”的特点。

所谓“铺采螭文”,即铺叙、讲求骈偶。

齐读第二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铺叙的。

归途—→归家—→归园↓↓↓↓前四句抵家室内生活室外生活3、诵读全文,朗朗上口。

归去来兮辞教案(精选7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精选7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精选7篇)《归去来兮辞》教案篇一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1、明确诵读要求——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下题注为准。

3、参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齐答:陶潜)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听语顿的特点——三字句2、1顿;四字句2、2顿;五字句2、3顿;六字句3、3顿或1、2、1、2顿。

三、研习课文(一)、读悟第1段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指名朗读本段。

思考: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设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陶潜的这种“心为行役”,视入仕为‘迷途“的心情有他的诗为证:幻灯片1《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设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明确:鄙弃官场,蔑视权贵,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二)、读悟第2段齐读本段。

讨论: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2、抵家时的欣喜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从何看出?明确: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7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7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7篇)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脉,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抒发的真挚情感。

2、通过陶渊明的归隐行为,初探陶渊明的归隐情结。

【教学重点】理清文脉,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抒发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陶渊明的归隐行为,初探陶渊明的归隐情结。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鉴法、讨论法【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以“归”字导入课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诗经·采薇》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唐·王维《渭川田家》找出上面几句诗中共同使用的字“归”,分析“归”的内涵。

归,女子出嫁。

字形采用“止”和“帚”作边旁。

帚,掃除也,婦所職也。

古風,男主外,女主內,故帚(掃除)乃婦之所職也。

——《说文解字》二、经纬之归:寻归隐脉络围绕“归”字,梳理文章脉络。

教师范读文章。

明确:归因——归乐——归旨(三归)三、旷真之归:悟归隐真情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

——萧统《陶渊明集序》(一)觅三因。

引导学生从小序中寻找作者归隐的原因。

明确:至性自然、违己交病、程氏妹丧。

(二)析三乐。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归隐后的生活乐趣?明确:居室之乐、庭园之乐、户外之乐2、作者通过那些主要手法表达了归隐后的生活乐趣?引导学生重点鉴赏文中的动作描写、景物描写和精于用字等方面的手法,体会作者归隐后的情怀和品格。

(三)思三问:引导学生思考最后一段作者连续发出三个问“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

四、诗赋之归:探归隐情结陶渊明最终放弃了官场,回归了田园,可是根据陶渊明自己曾经写的诗,他年轻的时候也有一颗展翅高飞,建功立业的宏大之心,你怎么理解他最后对官场的放弃?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其五)》田园生活在陶渊明的笔下是美好的,可是真实的田园生活果真如此吗?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必修五4《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必修五4《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鄙弃官场生活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实词的一词多义。

3.朗读理解课文,结合有关背景知识探究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与率性而为的个性。

【教学设想】因课文内容比较艰深,故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

【教学方法】讨论、比较、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预习】1.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2.分类归纳古汉语常识。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例: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例:①景翳翳以将入。

(景,太阳。

今常用义“景色”、“光景”等)。

②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亲属戚属。

今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3)一词多义。

(归纳“奚、胡、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行、引、乘、策”等四个实词的一词多义。

)疑问代词例:奚①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②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胡①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什么)曷①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焉①复驾言兮焉求(什么)何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什么)实词见教材练习二(4)词类活用例: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颜怡。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傲世。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作名词,空膝的小屋。

)策扶老以流憩(流,动词作状语,没有定规地随时随地。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感吾生之行休(行,动词作状语,将要。

)(5)古汉语特殊句式宾语前置例: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

“焉求”,即“求焉”,求什么。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

)注:以上为预习参考题。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独立或与同学一起完成,以扫清阅读障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8篇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8篇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8篇《归去来兮辞》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晚上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一、说教材: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如此推崇,可见此文自然很值一读。

我今天就来说一下这篇文章,《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

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得以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全篇围绕着作者的乡间生活写着归隐的乐趣,如顾盼园中之景的悠然自得,如春种秋收的田中之乐。

然而在作者快然隐居的背后我们分明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隐士,是世乏知音的孤寂,还有一丝有些犹疑的洒脱。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

《归去来兮辞》所在的单元也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要重视诵读和背诵。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文为自读课文和这届高一学生基础比较好的特点,我设置了一课时内容,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辞的文体特点和诗人所述之志。

2、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1、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于朴素,用典自然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疏通文句,归纳本文需要掌握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租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德育目标: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隐,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其中,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而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则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二、说教法:在教和学的舞台上,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

传统的“一言堂”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地位,我设计了一下教学法:1、自读法。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自读课文,相对于本单元其他篇目,它的词句理解难度较低。

《归去来兮辞》(并序)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并序)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并序)说课稿《归去来兮辞(并序)》的说课稿陈宁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归去来兮辞并序》,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课时、教学过程、小节、作业设计、板书十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予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归去来兮辞》(并序)位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

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要求学生悉心体会,注意领略其中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能熟读成诵、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

这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及高中语文前四本必修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文言修养。

因而摒弃字字落实、句句疏通、讲求语法的传统上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文本,鉴赏这篇千古美文,通过语言来把握文章的奥秘。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弄懂并积累“来、谏、樽、觞、审、容膝、策、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积累下面的词语和名句--口腹自役、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2、掌握陶渊明诗文语言“平淡自然”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授、朗读、讨论等方法,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与热爱田园生活的欣喜之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四、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高中阶段的学生,学生的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积累文言常识和把握文章的情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两大重点。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1、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弄懂并积累“来、谏、樽、觞、审、容膝、策、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积累下面的词语和名句--口腹自役、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并且背诵全文。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PPT课件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PPT课件
愿景:音乐和文学联姻,给优美的古典诗词配上音乐, 这如同给古典诗歌插上腾飞的翅膀;在课堂教学上尝试运 用“唱读法”教学,亦如同给语文课堂插上飞翔的翅膀。 激情飞扬的高效语文课堂,才能够真正培养、提高学生鉴 赏、探究的能力,才能开拓出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片
天地。
2020/3/23
22
课堂总结,兼与君共勉
你活在世外桃源里,品咂着似水流年,你的归隐留下了不朽的
诗篇。回首间,流芳百世,千古流传。陶渊明,你的固穷守节,
你的出淤泥而不染,为中国文学史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2013届 李兴毅)
教师:你曾心怀猛志,渴望大济苍生;你无适俗之韵,性本钟爱
丘山!当乡里小儿颐指气使,当黑暗官场死水一潭,你转身归
去,毅然决然,留给世界一个傲岸不屈的背影,寻找属于你的
11
《归去来兮辞》说课——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设计
我读 归去
我唱 归去
我辩 归去
我用 归去
2020/3/23
12
教学过程设计:(一)我读“归去”
▪ 1.新课导入 ——我写颁奖词
学生:广袤无垠的田园里,你挥洒汗水,那是你对超然独世的追
求;蝶飞花落的丛林间,你衣袂飘飘,那是你对自然自由的喜
爱;清风明月之下,你举杯畅饮,那是你对洁身自好的坚守。
考纲链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
2020/3人/23文精神。
13
教学过程设计:(一)我读“归去”
▪ 2. 挖空练习 ——我读文本
课前预习发放挖空训练,新课导入后重点检查小序和第 二段,采用小组PK的方式(请A组一名同学任点B组一名 同学回答小序挖空内容,然后请B组一名同学任点A组一 名同学回答第二段挖空内容)。 设计意图:本文作为一篇典范的文言抒情散文,有较为丰 富的文言知识和特殊现象。比如“以、而”等虚词,“脱 然、乘化”等词语,“复驾言兮焉求”“胡为乎遑遑于河 之”等特殊句式,“眄庭柯以怡颜”中的“怡”等词类活 用现象。通过挖空练习,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梳理并积累 这些文言知识。 考纲链接:(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 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精选3篇)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精选3篇)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精选3篇)《归去来兮辞》篇1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辞官归隐、放飞心灵的欢快喜悦之情。

2、品味语言,体会融情于景的写法,落实文言知识点。

学习重点:1、把握文意,体会感情。

2、落实文言知识点:(1)实词活用:怡、日、悦、乐、棹、善(2)重要虚词:以(3)文言句式: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倒装句:复驾言兮焉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乐夫天命复奚疑?学习难点:1、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让学生在体味文章情感的基础上,理解陶渊明的辞官归隐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坚守高贵、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

学习时间为1课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了解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当代作家周国平在他的《灵魂只能独行》一书里讲了北宋大文豪苏轼的一个典故:有一次苏轼饭后踱步,他掂着大肚子问他的侍从:我这一肚子装的是什么?他的前呼后拥的侍从们纷纷回答,有的说是文章,有的说是见识,苏轼皆不以为然,只有他的侍妾朝云一语中的:先生藏了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是的,苏轼是一个不屈己媚人的大丈夫,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满腹经纶,却仕途坎坷,他最崇拜的人就是陶渊明,(出示陶渊明的头像),他曾经和了陶渊明的全诗,对陶渊明的诗文备加推崇。

欧阳修说:“两晋无文章,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宋庠也说:“陶公之《归去来兮辞》,是南北朝文章之绝唱。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陶渊明,一起欣赏他的《归去来兮辞》。

学习内容和步骤如下:一、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文言文的教学,诵读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我对学生的要求是:文言文的课堂要不断传出书声琅琅。

本文的诵读分三个层次:首先让学生明确文言文诵读的基本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后指名学生朗读,学生初步感知。

其次,教师指导诵读,引领学生把握几个重点句的情味。

首句“归去来兮”应读出冲出牢笼、放飞心灵的解脱、畅快之情,第三段首句“归去来兮”应读出享受家园之乐的舒适、宽慰之情,末段首句“已矣乎”则要读出诗人参透一切、彻底放下的旷达之情。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说课稿【1】【教材分析】《归去来兮辞》是必修五第二单元的一篇辞,属于古代抒情散文。

是一篇作者要脱离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书。

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决归隐田园的思想和为了追求精神自由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今仍能引起很多文人的共鸣,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学情分析】一.学生在初中时曾经学过陶潜的《桃花源记》,对其人其事及其思想情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可以此作为突破口。

二.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

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预习,自主学习,提出疑难,疏通文意。

三.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方法。

如何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意,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是重点的授课方向。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疏通文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知识现象。

2、利用辞的体例和押韵的特点朗读并背诵全文。

二.能力目标:在诵读中感受陶潜的归隐情结,体悟作者情感,并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三.德育目标:学习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 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现象。

2.了解作者的归隐原因及其在文中的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教法设计】1、自读法。

本篇的词句理解难度较低,课文注释较为充分。

因此,这堂课可以提前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完成疏通课文的任务,然后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文句,学生之间相互解答,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的文言常识。

2、研讨法。

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针对其复杂情感的流露,教师可组织学生充分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的深层思考。

3、诵读法。

这篇文章是讲求音韵的辞赋,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生才能更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课堂设计】一、导入“源中一日,渔耕自得其乐,无论魏晋世外千年,饱暖皆为使然,何须有汉”借这幅对联引出《桃花源记》,。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归去来兮辞》说课稿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去来兮辞》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开场白: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二,说教材《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

描写的是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

《归去来兮辞》所在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要重视诵读和背诵。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辞赋的特点,了解文中陶渊明所述之志。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1.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语朴素、用典自然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高尚情操,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理解述志中流露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本文属于辞赋,宜抓住辞赋押韵的特点,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在指导诵读中引导学生鉴赏课文。

2.点拨教学法。

以文中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为重点进行点拨教学。

3.探究拓展法。

提倡学生进行浅近的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研究性学习的小题目,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探究未知的兴趣。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说课稿一、选课和背景本篇说课的选课是《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五言律诗,作者是先秦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是屈原创作的《楚辞》之一。

楚辞是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文学类型,属于诗经和后世各家统称的楚辞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学习《归去来兮辞》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楚辞这一文学类型,了解古代文学发展历程,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这篇《归去来兮辞》以其简洁优美的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个性特色备受文学爱好者的青睐,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归去来兮辞》的作者、创作背景及文学特点。

2.掌握《归去来兮辞》文中的词语和语法结构。

3.理解《归去来兮辞》表达的思想和意义,并从中领悟文学艺术的魅力。

能力目标:1.通过解析词句,梳理篇章结构,使学生学会语言分析和领会诗歌的艺术之美。

2.激发学生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民族自信。

情感目标:1.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2.鼓励学生对于故乡和家乡的热爱和体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教材分析《归去来兮辞》是楚辞中的一篇,全诗共有四十句,每句五言。

整篇诗的内容是篇中人物思乡之情以及对家乡、亲友等的怀念之情的表达。

全诗以“归去来兮”为呼唤,旨在表达人生有归处、人有返乡之心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对家乡和亲友的情感。

2.讲解(1)文学背景和创作背景屈原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

屈原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楚国流传千古的美丽诗篇”。

《归去来兮辞》也是在屈原流亡归隐后创作的。

屈原曾经担任过楚国大夫的职务,有着卓越的才华和政治才干。

然而,他的政治理念却与当时的国君有所冲突,不得不背井离乡,在流亡途中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背诵精华版)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背诵精华版)

5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今天上午的1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板书《归去来兮辞》)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归去来兮辞》是鲁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5课,与《荷塘月色》共同构成“走进自然”这个模块。

本单元旨在在自然的怀抱里净化自己的灵魂,放飞自己的情感。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一篇文言文,描写了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习此篇课文对帮助学生学习以后的文言文,树立高洁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这是他们进入高中接触的第三篇文言文。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文言知识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是,相对而言,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还有所欠缺。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辞的文体特点;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2、能力目标:了解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提高品位语言的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学习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了解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四说教法和学法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和点拨法三种(1)诵读法主要是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小组齐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2)讨论法主要是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点拨法我主要点拨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样准确理解一词多义的几种含义2、学法: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归去来兮辞(并序)》说课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归去来兮辞(并序)》说课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说教学效果与反思
我采用了诵读和了解背景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达则兼济天下”规范了 多少中国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他的‘济世 “的确让人费解。我们一起学习了他的名篇《归去来兮辞》,我们能从中 找到他醉情于山水田园之乐的原因,并体悟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欧阳 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 为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 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鸣。
(二)、整体感知
1、标识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概括每个层次 的大意?
朗诵分析,同桌探讨,捋清楚全文脉络
(二) 整体感知 登高一览众山小 首先,我会引导学 生圈画出重点实词和虚词,并让他们汇报对这些实 词虚词的预习情况。扫清了字词的障碍后,有利于 对整篇文章的把握。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 文,对整篇文章的大意进行概括,鼓励学生同桌间 互相交流并回答,我会对学生给予肯定,并进一步 在学生回答上总结完善。梳理文章大意有利于为接 下来深入研读做了有效的铺垫,也更好地发挥了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
叁 教法和学法
教法
学法
诵读法 讲授法 研讨法 预习法 诵读法 探究法

说教学过程与策略
(一)、导入环节
播放《归去来兮辞》的音频,使学生快速进入 情景。
(一)身临其境 俱怀逸兴壮思飞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铁一样把学生 牢牢地吸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 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将在教学伊始,用多媒体 播放田园画面并借助音乐配读《归园田居》。 目的是让学生们在画面的感染和音乐的熏陶下 感受到大自然的亲切与美好,从而也为学生深 层体味陶渊明的真情真味打下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归去来兮辞》说课稿6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归去来兮辞》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一、说教材:《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

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得以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如此推崇,其文自然很值一读。

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

《归去来兮辞》所在的单元也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要重视诵读和背诵。

”根据本文为自读课文的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设置了一课时内容,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疏通文句,归纳本文需要掌握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3、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诵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即作者在述志中流露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

(三)德育目标: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隐,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其中,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而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则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作者远远瞧见家门便“载欣载奔”,可见因为能购归隐田园心中着实高兴。

全篇围绕着作者的乡间生活写着归隐的乐趣,如顾盼园中之景的悠然自得,如春种秋收的田中之乐。

然而文章欢愉的气氛中却不时跳出一两句让人恻然的言语,如“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或棹孤舟”,“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怀良辰以孤往”,“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等。

在作者快然隐居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隐士,是人生苦短的慨叹,是世乏知音的孤寂,还有一丝有些犹疑的洒脱。

二、说教法:1、自读法。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自读课文,相对于本单元其他篇目,它的词句理解难度较低。

因此,这堂课可以学生为主,由学生自己完成疏通课文的任务,然后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文句,学生之间相互解答,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的文言常识。

2、研讨法。

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学生大多能得到陶渊明是个高风亮节的文人,作者乐于田园的隐居生活等结论,针对其复杂情感的流露,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往深一层想。

3、诵读法。

古文,必须通过诵读才能培养出一种古文的语感,尤其是这篇文章是讲求音韵的辞赋。

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生才能愈来愈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会使用到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介绍文体,归纳重点文学常识时,直接的投影展示,便于学生迅速掌握知识点。

三、说学法:1、预习法。

学习一篇课文,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文言文,知识量大,所需掌握的内容多,不经预习直接听课,学生很可能会不知老师所云者何,听课效果大打折扣。

反之,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听课时对文章重难点的把握就会事半功倍。

2、自读法。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学文言文,实际上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读懂文言文。

《归去来兮辞》表情达意,笔到意随,音韵和谐,文辞流畅,天然无饰,便于学生理解品读。

借此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再好不过了。

3、探究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针对文章内涵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一来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二来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约3分钟)以筝曲《渔舟唱晚》引入课堂。

提问:听这首古筝曲,你认为它讲述了一种怎样的生活?引导学生回答到安逸闲适,没有世俗纷扰的生活。

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渴望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我们熟知的散文《桃花源记》、诗歌《归园田居》都是这一题材的文作,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一篇他的辞赋《归去来兮辞》。

(二)介绍文体:(约2分钟)找一位预习充分的同学,描述辞的文体特征。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

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

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三)通读文章,疏通词句,总结重点字词句式:(约15分钟)由于预习充分,在课堂上可给学生少许时间(2分钟左右),整理一下思路,提出难以理解的词句,学生之间相互答疑,老师从旁予以纠正。

总结:1、重要实词:役(役使)、谏(谏正、劝止)、觞(酒杯)、策(拄着)、憩(休息)、岫(山穴)、景(太阳)、盘桓(徘徊、留恋不去)、畴(田地)、棹(划船)、窈窕(曲折幽深的样子)、行(将要)、期(至、及)、聊(姑且)。

2、重要虚词:①五个疑问代词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复驾言兮焉求(干什么)曷不任去留(何)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②来:来虚词,可当助词讲,无义。

兮: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

以:介词(让;用;把;因为;按照;带着)连词(同“而”,表修饰;同“而”,表并列;表目的.,来;才;因为)而:代词(通“尔”,你的)连词(表假设,如果;表转析;表并列;表修饰;表承接)之:代词(他们;我;这、此;这样的人,这类人)结构助词(定语中心词之间,的;主谓间取消独立性;宾语提前标志;中心词与补语间,得;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3、古今异义词:是、非、亲戚。

4、词类活用:幼(形-名)、怡(使动)、傲(形-名)、日(名-状)、策(名-动)、时(名-状)、悦(意动)、乐(意动)、琴(名-动)、书(名-动)、棹(名-动)、善(形-动)。

5、通假字:曷。

6、特殊句式:①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②问征夫以前路(状语后置)③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④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⑤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⑥乐乎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四)涵咏体味文章思想感情:(约20分钟)1、学生自由诵读一遍文章,老师检查学生诵读情况。

2、请一位朗诵水平较好的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完成一项任务:画出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学生活动)3、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语句:(学生品读思考,老师予以点拨)①归去来兮!②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③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④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⑤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要点:结合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作者卓然不群,厌倦了黑暗腐败的官场,强烈的渴望乡园田居的生活。

对于他来说,物质的享受并非他的追求,精神的愉悦才是他最终的归宿。

)①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②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③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长关。

④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⑤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要点:乐于田园生活,诗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所以他才能生活的如此惬意自得。

)①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②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③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④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⑤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要点:人的情感是复杂的,这些语句就是作者在文中乐的背后隐现出的忧。

有出世的逍遥,也有误入歧途的痛悔;有得养天年的安乐,也有人生苦短的感叹;有家人亲友相伴之乐,又有曲高和寡,知音难寻的伤感;有离开官场的决绝,也有对国事的一丝牵挂。

全文可说是乐忧相生。

)(五)小结:《归去来兮辞》是作者诀别官场的宣言书。

通过这节课的品读分析,我们发现作者的情感世界极为丰富,乐忧互现,决绝与犹疑并存,但有一个信念却是不变的,那就是与官场彻底决裂。

因为作者深深知道自己心怀天下,“大济苍生”的抱负在那黑暗的官场是无法实现的,因而他更乐于归隐田园,做一个不问世事的隐士。

他的高洁与坚定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六)再次朗读课文。

(七)作业:1、将本文改为一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散文,500字以上。

2、背诵课文。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2一、开场白: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二、说教材《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

描写的是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

《归去来兮辞》所在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要重视诵读和背诵。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归纳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掌握重点语句,帮助理解课文。

2诵读课文,梳理本文行文思路。

3、赏析本文的写作特点:情景交融,情感真挚。

了解“赋”的文体特点。

4了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四、重点、难点1、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

因此,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魏晋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a.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

b.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和文体特点。

2、本课的教学难点为:这篇文章的内容,学生不难理解,难点在于理解作者“一心两端”,“心为形役”的思想感情五、教学程序:本篇课文篇幅很短,内容理解简单,因此,可以用一节课时完成(45分钟),主要教具是歌曲CD、图片、课件。

(一)导入新课:1、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欣赏一段音乐。

(〈Takemehomecountryroad〉一小段)2、提问:请一位同学给我说说听到这段音乐的感受。

预想答案:轻松、自然、安适、和平、恬静、质朴。

3、引出课文: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看来大家对田园生活都非常喜欢,下面我们要学习一篇与田园生活有关的文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二)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简介(为理解文章作铺垫)以前,我们学习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文章,对他已经很熟悉了,我想请一为同学来为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作者陶渊明,以及他的作品中主要包含的思想。

对没有介绍的内容做补充。

教法说明:由于对文言文讲述过多,在前面的阶段,应多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来说。

(三)精读课文并总结文言知识1.读悟第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要读出作者的自责、自悔、自醒的心境,要悟出作者厌恶官场的原因——“心为形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