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路径表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2019年版)各级医疗机构的医院都需要遵循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
这个流程适用于首次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ICD-10:I63)。
诊断脑梗死的标准是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XXX编著,XXX)来确定的。
患者需要出现急性起病,局灶症状和体征,伴随或不伴随意识障碍。
同时,头颅CT必须证实颅内无出血改变。
治疗方案包括整体治疗和特殊治疗。
整体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维持呼吸道通畅,以及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等措施。
特殊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降纤治疗、神经保护治疗和中药治疗。
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进入路径标准需要满足第一诊断符合ICD-10:I63脑梗死疾病编码的要求。
同时,如果患者同时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也可以进入路径。
住院后必需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头颅CT、胸片和心电图。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心肌酶谱、血脂、双颈动脉加双椎动脉彩超、TCD和头颅MRI等检查项目。
选择用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可使用脱水药物、降压药物、抗菌药物、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缓泻药、防治应激性溃疡药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和中药治疗等。
最后,需要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生命体征监测是必要的。
2.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也需要监测。
九)出院标准:1.患者病情必须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1.脑梗死病情危重者需要转入ICU并进入相应路径。
2.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4.既往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脑梗死可能导致既往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脑梗死规范化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ICD10:I63)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7.01脑梗死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脑梗死的诊治重在根据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病因及病理进行分型分期,综合全身状态,实施个体化治疗。
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
(一)一般性诊断1、临床特点(1)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动态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在发病前可有TIA 发作。
(2)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
(3)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2、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血小板、凝血功能、血糖等。
(2)影像学检查:脑的影像学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脑梗死的范围、部位、血管分布、有无出血、陈旧和新鲜梗死灶等,帮助临床判断组织缺血后是否可逆、血管状况,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变。
帮助选择溶栓患者、评估继发出血的危险程度。
①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②头颅磁共振(MRI)③经颅多普勒超声(TCD)④血管影像⑤其他(二)临床分型(OCSP 分型)OCSP 临床分型标准:1、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表现为三联征,即完全大脑中动脉(MCA)综合征的表现:大脑较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失语、失算、空间定向力障碍等);同向偏盲;对侧三个部位(面、上肢与下肢)较严重的运动和(或)感觉障碍。
多为MCA 近段主干,少数为颈内动脉虹吸段闭塞引起的大片脑梗死。
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有以上三联征中的两个,或只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或感觉运动缺损较TACI 局限。
提示是MCA 远段主干、各级分支或ACA 及分支闭塞引起的中、小梗死。
3、后循环梗死(POCI):表现为各种不同程度的椎-基动脉综合征:可表现为同侧脑神经瘫痪及对侧感觉运动障碍;双侧感觉运动障碍;双眼协同活动及小脑功能障碍,无长束征或视野缺损等。
脑梗死临床路径
脑梗死临床路径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l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病学》(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2015)。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2.头颅CT证实颅内无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
1.整体治疗:(1)维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2)心脏监测;(3)控制体温在正常水平,38℃以上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存在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4)控制血压(发病24小时内血压升高应谨慎处理);(5)控制血糖:目标是达到正常血糖;(6)不能经口喂食者给予鼻饲,以维持机体营养需要,避免吸入性肺炎。
2.特殊治疗:(1)溶栓治疗(发病3-6小时之内);(2)抗血小板治疗;(3)抗凝治疗;(4)降纤治疗;(5)其他改善脑血循环药物;(6)神经保护治疗;(7)中医中药治疗。
3.急性期并发症的处理:(1)降低颅内压。
存在颅内压升高的征象时,采取降颅压措施,药物可选用20%甘露醇,严重时可考虑去骨瓣减压;(2)梗死后出血(出血转化)处理;(3)抗癫痫治疗;(4)吞咽困难处理:鼻饲;(5)肺炎:有发热者予抗生素治疗;(6)排尿障碍与尿路感染处理:尽量避免留置尿管,尿路感染予抗生素治疗;(7)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尽早活动,抬高下肢,避免患肢静脉输液;无抗凝和溶栓禁忌的DVT 和肺栓塞患者建议肝素抗凝,必要时溶栓(症状无缓解的近端DVT和肺栓塞患者)。
(8)防治应激性溃疡。
4.早期康复治疗。
5.早期开始二级预防,见《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2015)。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脑梗死临床路径表单
脑梗死临床路径表单
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A)
(一)适用对象
单纯脑梗死无合并症或合并轻微无需特殊处理的合并症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1、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动态起病下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
2、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3、头颅CT提示MRI提示
(三)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
2、无意识障碍
(四)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
2、有各种类型意识障碍
3,进展型
(五)治疗常规
1、内科综合支持治疗,应特别注意血压调控
2、抗脑水肿,降颅高压
3、改变脑循环
4、神经保护剂
5、中药活血化瘀治疗
6、康复治疗
(六)标准住院日:10-20天
(七)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
2、肢体或语言功能稳定或改善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合并症,进展性,病情危重,不能出院
2、患者拒绝出院
二脑梗死临床路径表单A。
脑梗死临床路径表单
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ICD-10: I63)。
(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指南 2014》(中华医学)1、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动态起病下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2、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3、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责任缺血病灶时),或持续24小时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4、排除非血管性疾病;5、颅CT提示或MRI提示。
(三)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指南 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1、一般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监测体温、血压、血糖2、改善脑循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如溶栓、脑血管介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纤、扩容等方法。
3、神经保护剂: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4、中医中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5、并发症处理:监测控制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必要时选择手术;癫痫防治;感染及褥疮防治,深静脉血栓防治6、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7、根据个体情况启动二级预防措施(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疾病编码(ICD-10: I63)。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小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部X片、心电图(4)颈部动脉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5)颅脑CT,有条件的可行颅MRI+DWI(弥散加权成像)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ANA)、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等],红细胞沉降率、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水平,易栓检查,抗心磷脂抗体,维生素B12、叶酸。
脑梗死临床路径表单医生版
注意事项 □ 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
程记录 ”中说 明原 因和 继续
疗
病情变化及检查结果。
工 □ 脱水剂减量或停用。
治疗的方案。
作 □ 酌情复查三大常规、生化
全项和凝血功能。
□ 病情稳定者可予以出院
□ Essen 卒中危险评分(出院 前完成)
临 时 医 嘱:
临 出 院 医嘱:
3) 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
梗死影像学表现或外伤(如骨折)证据。
4) 缺血性卒中伴有蛋白 C 缺乏、蛋白 S
⑤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缺乏、活性蛋白 C 抵抗等易栓症患者
□ 禁忌症:
5) 卧床的脑梗死患者用于预防深静脉血
①既往有颅内出血史,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
栓形成和肺栓塞
出血史;近 3 个月有头颅外伤史;近 3 周有胃出
2
时间
住院第 2 日
住院第 3 日
住院第 4-6 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重 点 医 嘱
主要护 理工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 上级医师查房并完成病程 □ 上级医师查房并完成病程 □ 三级医生查房并完成病程
□ 评估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病 因;评 价神 经功能 状态 ,根 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 出现合并症或并发症者,予 以对症处理
医师 签名
3
时间
住院第 7-13 日
住院第 14 日
□ 三级医生查房并完成病程 □ 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 评估
□ 评估辅助检查结果,评价
(NIHSS/Glasgow )
神经功能状态,根据病情 □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出院后
主 要 诊
调整诊方案 □ 出现合并症或并发症者,
脑梗死临床护理路径(修改)
日期
住院
(第1天)
住院
(第2天)
住院
(第3天)
住院
(第4-5天)
住院
(第6天)
住院
(第7-14天)
住院
第15-20天)
出院日
主
要
护
理
工
作
○执行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Ⅰ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遵医嘱用药
○午夜后禁食、翌日晨抽空腹血
○入院护理评估
○监测生命体征
○入院介绍
○卫生处置
○心理护理,消除恐惧,稳定情绪,配合治疗
5、保持个人卫生、每日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6、定期复查,如出现头晕、言语不清、恶心呕吐、肢体瘫痪加重,随时就诊
7、出院72h内电话回访
护士签名
审核签名
○监测生命体征Βιβλιοθήκη ○合理卧位:抬高床头15°-30°,活动时动作应缓慢
○评估吞咽功能,指导高维生素、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适量糖类饮食,防止误吸
○观察药物反应、减少有创操作
○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鼓励床上大小便
○执行医嘱及护理常规
○应用脱水、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促脑代谢药物
○协助血液检查
○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停止各种医嘱、整理病案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提供爱心联系卡
○出院宣教:
1、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适应生活,个人生活自理
2、高蛋白、富含纤维素、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少食动物内脏、腌制品,限制烟酒、浓茶
3、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改药及增减药量,了解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4、坚持康复锻炼(包括语言及肢体)、劳逸结合、循序渐进
脑梗死临床路径表单
□必要时相关科室会诊
□继续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
□继续他汀类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继续防治并发症
□继续中医康复治疗
□通知病情稳定患者及其家属出院准备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 期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说 明原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
□出院宣教:出院后继续规范脑卒中二级预 防、控制危险因素、生活方式等
□床旁康复训练
临时医嘱:
□出院
□出院前神经系统功能评估(NIHSS, Bathel指数)
□出院带药
病情 变异 记录
口无口有,原因:
1.
2.
口无口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中心卫生院
脑梗死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ICD-10: I 63)
患者姓名: 性别:_ 年龄:_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_月_日出院日期: 年_月_日 标准住院日:15-30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
□体格检查(包括NIHSS评分、GCS评 分及Bathel评分、吞咽功能、营养评 估)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二/三级护理
□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
□抗血小板(或抗凝)
□他汀类药物治疗
□床旁康复训练
临时医嘱:
□异常检查复查
□复查血常规、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长期医嘱:
□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二/三级护理
□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
□抗血小板(或抗凝)
脑梗塞临床路径
2. 32
9. 28
营养脑细胞、抗血小板聚集及活 血化瘀药物对症用弱
1
400. 00
400. 00
低分子肝素钙针5000u*l支
2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2
2. 90
5. 80
住院第6天
双人间
1
30. 00
30. 00
住院诊查费
1
10. 00
10. 00
二级护理
1
13. 00
13. 00
医疗废物处置费
双人间
1
30. 00
30. 00
住院诊查费
1
10. 00
10. 00
一级护理
1
16. 00
16. 00
医疗废物处置费
1
2. 30
2. 30
住院静脉输液(第-)
1
4. 64
4. 64
住院静脉输液(每加)
4
2. 32
9. 28
营养脑细胞、抗血小板聚集及活m化瘀药物对症用药
1
400. 00
400. 00
低分了肝素钙针5000u*l支
780. 00
吞咽功能障碍评定
1
25. 52
25. 52
徒手平衡功能检查
1
12. 76
12. 76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1
16. 24
16. 24
等速肌力测定
1
25. 52
25. 52
言语能力评定
1
25. 52
25. 52
失认、失用评定
1
25. 52
25. 52
住院静脉输液(第一)
1
脑梗死临床路径
脑梗死临床途径(县级医院)一、脑梗死临床途径原则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
第一诊疗为脑梗死(063)。
(二)诊疗根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体现:急性起病,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2.头颅证明颅内无出血变化。
(三)选择治疗方案。
1.整体治疗:(1)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止感染等并发症;(2)维持呼吸道畅通,鼻导管吸氧;(3)不能经口喂食者予以鼻饲,以维持机体营养需要,避免吸入性肺炎;(4)控制血压;(5)减少颅内压。
存在颅内压升高的征象时,采用降颅压方法,药品可选用 20%甘露醇,严重时可考虑去骨瓣减压;(6)控制体温在正常水平,38℃以上应予以物理和药品降温;(7)防治应激性溃疡;(8)早期康复治疗。
2.特殊治疗:(1)溶栓治疗(发病 3-6 小时之内);(2)抗凝治疗;(3)抗血小板治疗;(4)降纤治疗;(5)神经保护治疗;(6)中药治疗。
(四)临床途径原则住院日为 8-14 天。
(五)进入途径原则。
1.第一诊疗必须符合 1063 脑梗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含有其它疾病诊疗,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解决也不影响第一诊疗的临床途径流程实施时,能够进入途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 2 )肝肾功效、电解质、血糖、凝血功效;( 3 )头颅、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状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酶谱、血脂、双颈动脉加双椎动脉彩超、、头颅。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品:甘露醇、呋塞米等。
2.降压药品:收缩压不不大于180 或舒张压不不大于110 时,可选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尼群地平、硝苯地平等3.抗菌药品:按照《抗菌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85 号)执行,无感染者不需要使用抗菌药品。
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实验成果调节抗菌药品。
4.溶栓治疗:尿激酶等。
5.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肝素等。
中风病(脑梗死)临床路径
实用标准文案一、中风病(急性脑梗死)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印发。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华医学会脑血管学分会。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 证候诊断:参照诊疗方案(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诊疗方案。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 编码:I63.902)的患者。
2.病期属于急性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六)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凝血功能检查。
(4)心电图。
(5)胸部DR片、腹部B超。
(6)经颅多普勒超声(TCD)(7)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
(8)头颅影像学检查(CT)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MRI、心脏彩超检查、双下肢血管B超、血粘度检测、肿瘤三项检测等。
(七)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中脏腑:醒神开窍为主,按照阳闭、阴闭分证论治,及时扶正固脱。
(2)中经络:以活血通络为主,辨证予以平肝、清热、化痰、通腑、益气、养阴等法。
脑梗塞路径表格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
□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或二级护理
□饮食:普食流食 半流食 低盐低脂饮食 糖尿病饮食 管饲饮食
以下延续第一日治疗:
□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
□口服他汀类制剂
□降压治疗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和大病历
□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病情、治疗方案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或二级护理□饮食:普食流食 半流食 低盐低脂饮食 糖尿病饮食 管饲饮食
□卧床,床头抬高15-30度□选择以下1-2种治疗方法
(1)抗血小板
(2)抗凝治疗
口降压治疗
□口服他汀类制剂:
□降纤治疗:
□静脉针剂清除自由基制剂:
□饮食:普食流食 半流食 低盐低脂饮食 糖尿病饮食 管饲饮食
以下延续前述治疗:
□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
□口服他汀类制剂
□降压治疗
□降纤治疗(视疗程和辅检结果终止)
□改善循环制剂
□脱水剂(考虑减量、停用)
□扩容治疗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的检查
□如果使用华法令,每日测PT/INR;若使用普通肝素,每日监测APTT
□主任医师查房
□修正诊断,鉴别诊断及新进展
□指导下一步诊疗
□书写上级医师查房纪录
□评估辅助检查结果,评价神经功能状态
□有手术指征者转科治疗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变化及检查结果
□病情稳定者康复科评估,并制定康复计划
重
点
脑梗死临床路径
脑梗死临床路径(2015年版)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l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2.头颅CT 证实颅内无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
1.整体治疗:(1)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预防感染等并发症;(2)维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吸氧;(3)不能经口喂食者给予鼻饲,以维持机体营养需要,避免吸入性肺炎;(4)控制血压;(5)降低颅内压。
存在颅内压升高的征象时,采取降颅压措施,药物可选用20%甘露醇,严重时可考虑去骨瓣减压;(6)控制体温在正常水平,38℃以上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7)防治应激性溃疡;(8)早期康复治疗。
2.特殊治疗:(1)溶栓治疗(发病3-6小时之内);(2)抗凝治疗;(3)抗血小板治疗;(4)降纤治疗;(5)神经保护治疗;(6)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3 脑梗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液分析(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 3 )头颅CT、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酶谱、双颈动脉加双椎动脉彩超、TCD、头颅MRI。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呋塞米等。
2.降压药物:收缩压大于180mmHg 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 时,可选用依那普利、赖诺普利.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无感染者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ICD-10住院号:性别: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患者姓名:年龄:
实际住院天数: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查看既往检查:头颅CT或核磁
□初步诊断,急性脑梗塞,确定治疗方案
□需要吸氧者吸氧
□阅读CT扫描结果,排除脑出血
□追访检查结果
□正确执行医嘱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静脉取血
□护送患者到相关科室检查,如脑CT、MRI等
□掌握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时交流与开导,使其配合治疗,达到心理康复。
□正确执行医嘱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正确执行医嘱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无□有,原因:
1.
□无□有,原因:
1.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头颅ct或核磁初步诊断急性脑梗塞确定治疗方案需要吸氧者吸氧阅读ct扫描结果排除脑出血追访检查结果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签医患沟通并管理血压abcd评价神经功能状态评价完成首次病程及病程记录主治医师查房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评估检查结果分析病因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评价神经功能状态防治并发症请相关科室会诊上级医师查房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调整治疗方案评价神经功能状态记录会诊意见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变化防治并发症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一级护理或二级护理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低盐低脂饮食
□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凝血功能
□抗凝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辨证施治中药治疗
□降脂治疗
脑梗死临床路径
脑梗死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梗死( ICD-l0: 16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一神经病学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者,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2.头颅CT证实颅内无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
1.整体治疗:(1)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治感染。
(2)维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吸氧。
(3)不能经口喂食者给予鼻饲,以维持机体营养需要和避免吸入性肺炎。
(4)控制血压。
(5)降低颅内压。
提示可能存在颅内压升高的情况时采取降颅压措施,药物可选用20﹪甘露醇,严重时可考虑去骨瓣减压。
(6)控制体温在正常水平,38℃以上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
(7)防治应激性溃疡。
(8)早期康复治疗。
2.特殊治疗(1)溶栓治疗发病3-6小时之内(2)抗凝治疗(3)抗血小板治疗(4)降纤治疗(5)神经保护剂(6)中药治疗(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163脑梗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 3 )头颅CT、胸片、心电图、双颈动脉加双椎动脉彩超、TCD;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或DSA。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吡拉西坦、速尿等。
2.降压药物:收缩压大于180mmHg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可选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尼地平、拜心同等。
3.脑细胞代谢剂:胞二磷胆碱、乙酰谷酰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等。
4.抗菌药物可选用美洛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依诺沙星等。
5.缓泻药。
6.防治应激性溃疡应用法莫替丁或泮托拉唑。
脑梗死临床路径表单
□低盐低脂饮食
□陪护一人
□监测生命体征
□执行上日医嘱,据病情调整
□维持基础用药
可选项:
□心电监护
□保留导尿
□病重
□吸氧(大面积梗死或脑干梗死者)3L/min
□鼻饲(吞咽困难者)
临时医嘱:
必选项:
□复查异常化验
□如果使用华法林,测PT/INR;
主要护理工作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入院宣教及护理评估
□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及瞳孔意识变化,及时向医生反应病情变化
□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
□静脉采血(当天或次晨空腹),留取大小便标本
□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与护理
□遵医嘱执行中心静脉药物配置
□饮食与疾病相关知识指导
□患者及家属心理护理(必要时)
□做好安全护理及患侧肢体康复锻炼指导
□健康宣教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与护理
□控制体温,可予物理和药物降温
□防治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
□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及应用各类药物
□主治医师查房,书写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评价神经功能状态
□评估辅助检查结果
□继续防治并发症
□必要时多科会诊
□记录会诊意见
□开始康复治疗
□主任医师查房,书写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评价神经功能状态
□继续防治并发症
□必要时会诊
□非洛地平5mg-10mg,qd po
□低分子肝素4000-5000IU
皮下注射bid
□他汀类药物酌情选择
□阿托伐他汀钙20mg-40mg qn po
□瑞舒伐他汀钙10mg qn po
□辛伐他汀20mg qn po
□尼莫地平4mg qd静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l0:I63)。
一: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2.头颅CT证实颅内无出血改变。
二:选择治疗方案:
1.整体治疗:(1)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预防感染等并发症;(2)维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吸氧;(3)不能经口喂食者给予鼻饲,以维持机体营养需要,避免吸入性肺炎;(4)控制血压;(5)降低颅内压。
存在颅内压升高的征象时,采取降颅压措施,药物可选用20%甘露醇,严重时可考虑去骨瓣减压;(6)控制体温在正常水平,38℃以上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7)防治应激性溃疡;(8)早期康复治疗。
2.特殊治疗:(1)溶栓治疗(发病3-6小时之内);(2)抗凝治疗;(3)抗血小板治疗;(4)降纤治疗;(5)神经保护治疗;(6)中药治疗。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3脑梗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头颅CT、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酶谱、血脂、双颈动脉加双椎动脉彩超、TCD、头颅MRI。
五、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呋塞米等。
2.降压药物:收缩压大于180mmHg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时,可选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尼群地平、硝苯地平等
3.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无感染者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4.溶栓治疗:尿激酶等。
5.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肝素等。
6.抗血小板治疗:可选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7.缓泻药。
8.防治应激性溃疡: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9.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10.中药治疗。
六、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2.监测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七、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脑梗死病情危重者需转入lCU,转入相应路径。
2.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4.既往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脑梗死可能导致既往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九、参考费用标准:4000-5000元。
(二)神经内科脑梗死临床路径表单(医生版)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
注:加粗字体项目为单病种质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