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X—染色质的观察

合集下载

人类X-染色质的观察

人类X-染色质的观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验材料与药品
材料:女性口腔颊部粘膜细胞( 材料:女性口腔颊部粘膜细胞(用牙 签刮取) 签刮取) 试剂:,1NHcl,2%硫堇 试剂: %
实验步骤
取材
牙签刮取口腔粘膜 细胞, 细胞,涂于洁净 的载玻片, 的载玻片,凉干 或烘干( ℃ 或烘干(40℃)
解离
加入1NHCl水解 加入 水解 10min(37-40℃) ℃
漂洗
流水淋洗、 流水淋洗、凉干
漂洗
染色
2%硫堇染色 % 15min(室温) (室温)
观察
流水淋洗、 流水淋洗、烘干 或自然干燥
作业
• 绘制粘膜细胞、指出X-小体 绘制粘膜细胞、指出 小体
人类X-染色质的观察 人类 染色质的观察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材料与药品 实验步骤 作业




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观察和鉴别X-染色质的简 初步掌握观察和鉴别 染色质的简 易方法,识别其形态特征和所在部位。 易方法,识别其形态特征和所在部位。

实验原理
• 人类正常染色体组成: 人类正常染色体组成:男性为 22AA+XY;女性为 女性为22AA+XX性染色体。女 性染色体。 女性为 性染色体 性的两条X染色体,在间期有一条呈异固缩 性的两条 染色体, 染色体 形式,保持高度浓缩状态, 形式,保持高度浓缩状态,因此易于用适 当的染料加以显示, 当的染料加以显示,成为便于观察的性染 色质( 小体 小体, 氏小体)。 色质(X-小体,Barr氏小体)。 氏小体

山东大学遗传试验报告,人类X染色质的制备和观察

山东大学遗传试验报告,人类X染色质的制备和观察

山东大学遗传试验报告,人类X染色质的制备和观察X染色质(又称巴氏小体,性染色质小体,X小体)是由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失活的X染色体在间期细胞核中呈异固缩状态(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直径约1μm,贴近于核膜边缘的染色小体。

巴氏小体在显微镜下为一结构致密的浓染小体,一般靠近核膜处,约1-1.5μm大小。

形状多样有卵圆形,三角形,月牙形,线性等。

正常女性口腔粘膜细胞中约30-50%有一个巴氏小体,男性则低于1-2%。

细胞分裂间期X染色体在细胞核中出现异固缩现象:浓缩、染色深、无活性;在细胞分裂期巴氏小体可形成正常的染色体形态;复制时间比有活性的X染色体稍迟一些。

在个体中,X染色质数目等于一个个体的X染色人体数减1。

1949年,加拿大学者Barr在雌性猫的神经元细胞核中发现一种染色很深的小体,而在雄性猫中则极少出现。

Barr 称这种小体为核仁随体,现在我们通常称为巴氏小体。

1961年,Mary Lyon提出了X染色体失活的假说:1.雌性哺乳动物的两条X染色体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有转录活性,另一条X染色体无转录活性,呈固缩状,形成X染色质。

2.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早期。

3.失活是随机的。

X染色体的随机失活是性别决定机制为XY的动物为平衡两性之间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剂量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的调控方式(因为Y染色体上的基因数量很少,因此雌性个体必须通过减少X染色体上基因剂量的方式使两性个体间基因剂量取得均衡),即所谓的“剂量补偿”,这也是X染色体失活的意义所在。

人们对X染色体失活的机制、不同物种的剂量补偿方式及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据研究,X染色体的失活发生胚胎发育早期,在X染色体长臂靠近着丝点的一段序列控制X染色体的失活,称为X染色体失活中心(XIC),将这段序列通过易位方式转移到常染色体,也能引起常染色体的失活。

XIC 中含有一个转录后不翻译的RNA基因:Xist基因(X - inactive - specifictranscript),它的表达量与X染色体的失活有关。

人体X—染色质的观察

人体X—染色质的观察

★ X-染色质的形态:
1.结构致密的浓染小体,轮廓清楚; 2.大小约1u左右,常附着于核膜边缘或靠 近内侧; 3.其形状有微凸形、三角形、卵形、短棒 形及双球形;
FEMALE
MALE
三.实验材料
1.女性口腔颊部黏膜细胞
2.毛发根部细胞
四.实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
显微镜
试剂: 1M盐酸、蒸馏水、改良苯酚品红
1932年美国遗传学家H.J.Muller首先在 果蝇中发现了剂量补偿效应,并把它看作 是维持雌雄两性生物基因表达的一致所特 有的一种遗传效应。 剂量补偿效应:在XY型性别决定机制 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 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
进一步研究发现,所有哺乳类雌体细胞中都 有一条这种表现的X染色体; Lyon假说: 1961年由Lyon提出,又称单个活性X染色体假说。 1.正常雌性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中 只有一条有活性(activation X, Xa),另一条失活 (inactivation X, Xi); 2.失活是随机的; 3.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 4.杂合体雌性在伴性基因的作用上是嵌合体。
2.毛发根部细胞的观察:
拔取一根带有毛根的头发,自基部截取 2cm左右置载片上,再加一滴1M盐酸解离5-7 分钟,待毛根后鞘软化后拔去毛干,蒸馏水 清洗3-5次,滴加一滴染液染10-15分钟,吸取 多余的染料,再覆以盖片,隔一片吸水纸用 手指轻度加压后镜检。
六.实验结果
1.观察50个女性可数细胞,同时观察50个男 性者为对照,分别计算显示X-染色质细胞 所占的百分比。 2.观察中选绘4-5个典型细胞,示明X-染色质 的形态部位。
Barr小体
Barr小体
Detection of sex chromatin by Thionin stain ×400

实验五.人体X染色质体的观察

实验五.人体X染色质体的观察
遗传学实验(八)
人类X染色质的观察
漳州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系 2012.12
实验目的
掌握观察与鉴别X染色质的简易 方法,识别其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 为研究人体染色体的畸变与疾病提供 参考条件。
实验原理:
1949年,加拿大学者Barr等人在雌猫的 神经元细胞核中首次发现一种染色较深的浓 缩小体。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他雌性哺乳动 物(包括人类)在间期细胞中紧贴核膜内缘 有一个染色较深,大小约为1微米的三角形 或椭圆形小体,称之为巴氏小体,也称为X 染色质。X染色质的数目总是比X染色体的数 目少1,所以正常女性有一个X染色质,正常 男性则没有X染色质。
5日的工作:
1. 准备用品: 消毒棉球 牙签 一次性纸杯 45%冰醋酸 吸水纸 2.配制下次实验的药品吉姆萨染液。
(正常女性口腔粘膜细胞中约30-50%有一个 巴氏小体,男性则低于1-2%。)
注意事项
1.刮口腔上皮前要漱口; 2.刮时用牙签钝头刮取,以免划破口腔; 3.第一次刮下的脱落细胞用酒精棉球擦去,在原位重复刮 一下制片; 4.盛放酒精棉球的小广口瓶,瓶盖用完即时盖好; 5.涂片略干再加改良苯酚口红; 6.染色时间不要太长,否则核质着色深,X染色质体不易 区分; 7.毛囊细胞要充分解离,压片前可先用解剖针敲片,使细 胞解离; 8.可数细胞的标准:核质染色呈网状或颗粒状;核膜清晰, 无缺损;染色适度,周围无杂质。
三、实验材料 发根或口腔上皮细胞等 四、仪器设备药品试剂 显微镜,载玻片及盖玻片 冰醋酸, 70%酒精,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牙签 等。
五、实验步骤
1.口腔颊部粘膜细胞巴氏小体观察 刮取颊部粘膜上皮细胞→涂片→ 涂抹范围一张盖玻片大小,涂均匀, 晾干滴加1%苯酚品红2分钟→盖上盖 玻片覆以吸水纸用手指轻压后→镜检 2.发根细胞巴氏小体观察 拔取带毛囊头发一段→45%冰醋 酸解离5分钟→剥取毛囊→染色2-3分 钟→压片观察

人X染色质的观察

人X染色质的观察

染色质是细胞间期核周期不同阶段的存在形式。染色质主 要有两种类型:在细胞分裂期凝缩而在间 期松散(成为弥散状)的称为常染色质;在所 有时期一直凝缩着的称为异染色质。
• 实际上异染色质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 各种细胞中都处于凝缩状态,最晚进行复 制的异染色质,这类异染色质不含有结构 基因,没有什么“功能”,称之结构异染 色质;另一类则是在有些细胞或在一定的 发育时期和生理条件下才表现为凝缩状态 的异染色质,这类异染色质虽含有结构基 因,但从生理上讲,绝大多数基因是失活 的,称为兼性异染色质。如X染色质就是一 种兼性异染色质
返回
主要仪器、材料及试剂
(1)材料 口腔上皮细胞
(2)主要仪器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牙签、滤纸、 吸管。
(3)主要试剂 ①固定液 ②染色液
返回
主要仪器、材料及试剂
(1)材料 口腔上皮细胞
(2)主要仪器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牙签、滤纸、 吸管。
(3)主要试剂 ①固定液 ②染色液
返回
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
(1) 清水漱口三次以上,用灭菌牙签的钝 头刮取口腔颊部细胞(将第一次刮取物弃 去),涂于干净的载波片上使成一薄层,空 气中干燥。
(2)固定:60%冰醋酸中固定20min. (3)染色:加几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
10-15min.清水冲去浮色。
(4)镜检: 在低倍镜下,可见口腔粘膜上皮细胞核为圆形或 卵圆形.细胞质不着色;换油镜,选择典型的可 计数细胞进一步观察,可计数细胞的判断标准是: 核较大、染色清晰、轮廓清楚、无皱褶及缺损, 染色质为细丝状或均匀的细粒,核膜周围无细菌 污染:在可计数细胞内,仔细寻找X染色质:X染 色质的特征是:染色深,轮廓消晰,平凸形、半 圆形、扁平形或三角形,大小为1—1.5um.多位 于核膜内侧缘:统计X染色质的阳性率(至少应观 察100个细胞)。

人类X染色质的制备与观察

人类X染色质的制备与观察

人类X染色质的制备与观察摘要:人类X染色质(巴氏小体)是由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失活的X染色体在间期细胞核中呈异固缩状态(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直径约1μm,贴近于核膜边缘的染色小体。

根据X染色体失活与Lyon假说,雌性哺乳动物的两条X染色体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有转录活性,另一条X染色体无转录活性,呈固缩状,形成X染色质。

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早期,且失活是随机的。

本实验以人口腔颊部粘膜细胞、发根毛囊细胞为材料制备X染色质标本,通过硫瑾染色、压片等方法观察巴氏小体。

本次试验的目的是掌握鉴定人类X染色质的方法,在显微镜下正确识别X染色质,即Barr小体的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了解X染色体失活的有关假说以及为失活X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地特点。

1.引言1.1巴氏小体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另一对为性染色体。

女性为XX,男性为XY。

X与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在减数分裂时可以相互配对,其余部分则不同源。

Y 染色体含有很少的基因,而X染色体则含有大量的基因。

男性与女性的常染色体数目是一样的,所含有的基因数目也相等;但是女性含有两条X染色体,而男性一条X一条Y,因此女性性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剂量远高于男性,然而研究发现女性伴性遗传基因的表达剂量与男性是大体相同的,其原因可以用剂量补偿效应解释。

剂量补偿效应(dosage compensation effect)的定义: 在XY性别决定机制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雌、雄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

也就是说,在雌性和雄性细胞里,由X染色体基因编码产生的酶或其它蛋白质产物在数量上相等或近乎相等。

剂量补偿存在两种情况,雌性哺乳动物一条X染色体异染色质化(失活),只有一条X 染色体具有活性,使雌雄动物虽然X染色体数目不同但基因产物的剂量是平衡的;另一种是X染色质的转录速率不同,如果蝇雌性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都有活性,但它们的转录速率低于雄性细胞X染色体的转录速率。

人类X染色质(巴氏小体)制备与观察

人类X染色质(巴氏小体)制备与观察

⼈类X染⾊质(巴⽒⼩体)制备与观察⼈类X染⾊质(巴⽒⼩体)的制备与观察摘要巴⽒⼩体是由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失活的X染⾊体在间期细胞核中形成的呈异固缩状态,贴近于核膜边缘的染⾊⼩体,在遗传学、细胞观察⽅⾯有重要意义。

实验中作者取⼈⼝腔颊部上⽪细胞与发根⽑囊细胞进⾏硫瑾染⾊操作,通过显微观察对巴⽒⼩体进⾏识别与计数,描述巴⽒⼩体的形态,并统计其在不同性别⼈体细胞中的出现率。

引⾔在哺乳动物体细胞间期细胞核中,除⼀条X染⾊体外,其余的X染⾊体失活并呈异固缩状态,此即为巴⽒⼩体。

⼜称X⼩体、性染⾊质,直径约1µm,通常位于间期核膜边缘。

1949年,加拿⼤学者Barr在雌性猫的神经元细胞核中发现⼀种染⾊很深的⼩体,⽽在雄性猫中则极少出现[1]。

通常⼈类男性细胞核中很少或没有巴⽒⼩体,⽽⼥性有1个,性染⾊体异常的患者如XXY、XXYY、XXX、XXXY等,巴⽒⼩体的数量=X染⾊体数量-1。

综合巴⽒⼩体与哺乳动物性染⾊体的剂量补偿效应,Lyon M.F 于1961年提出Lyon 假说,主要内容有:(1)正常的雌性哺乳动物两条X染⾊体只有⼀条在遗传上有活性,另外⼀条失活;(2)X染⾊体失活是随机的。

因此表达是随机的,结果在杂合⼦中会出现嵌合现象(mosaic)。

例外:有袋类失活的X染⾊体全部是⽗⽅的。

(3)失活发⽣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如⼈在受精后的16天(5000-6000个细胞时)。

⼀个细胞的⼀条染⾊体⼀旦失活,这个细胞的后代细胞中该染⾊体均失活。

Lyon假说虽然可以解释⼀些问题但不是全部,如⼈类中的44AXO型个体表现为Turner 综合症、44AXXY表现为Klinefelter综合症。

随着⽣物学和医学的发展⼈们已经认识到单条X染⾊体失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失活的染⾊体上存在失活区和⾮失活的。

如⼈类中位于X染⾊体上的基因,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AHF(抗溶⾎第Ⅷ因⼦)等是⾮失活的,⽽Xg⾎型基因是失活的。

性染色质:人体X-染色质观察

性染色质:人体X-染色质观察
一般,在正常女性细胞中可能出现一个Barr小体,正 常男性细胞中丌可能出现Barr小体;(正常女性口腔 粘膜细胞中约30-50%有一个Barr小体。在丌同实验 室中计数的差别较大,而在男性中则仅只偶尔可见丌 典型者——这是环境引起代谢的暂时现象,约2%以下 )。对于性染色体畸变的个体。 Barr小体数 = 细胞内X染色体数 – 1 。
四、实验用具药品
1.仪器用具:显微镜、载玱片、盖玱片、剪刀、镊子、 酒精灯、牙签 2.药品试剂:改良品红、醋酸洋红、50%醋酸、蒸
馏水
8/20
性染色质:人体X-染色质观察
五、实验步骤:
1.口腔颊部粘膜细胞的观察 用牙签从女性口腔两侧颊部刮取上皮粘膜细胞,在 原位刮取2-3次,分别涂抹在干净载片上,待稍干后, 滴加1-2滴1%醋酸洋红染液,常温下染色2-5分钟,勿 使干燥,压片后镜检。 要点:先漱口
五、实验步骤:X-染色质的辨认
低倍镜下检出典型的可数细胞: 标准:A、核质呈网状或细颗粒状分布;B、核膜清晰, 核无缺损;C、染色适度;D、周围无杂菌; 高倍镜下观察:1、核膜内侧边缘;2、核仁附近;3、 染色质中间游离部位。(正常女性口腔粘膜细胞中约 30-50%有一个Barr小体。在丌同实验室中计数的差 别较大,而在男性中则仅只偶尔可见丌典型者——这 是环境引起代谢的暂时现象,约2%以下)
5/20
性染色质:人体X-染色质观察
二、实验原理:
X染色体失活假说:在正常的雌性哺乳动物的体细胞 中,一条X染色体在遗传上有活性,而另一条处于失 活状态。这种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失活是随 机的。
6/20
性染色质:人体X-染色质观察
三、实验材料 :
上皮粘膜细胞、带有毛根的头发
7/20

实验九 人体X-染色质的观察

实验九 人体X-染色质的观察
研究表明,巴氏小体是X染色体异固缩的结果,也称为X染 色质或X小体,在细胞周期中比有活性的X染色体复制稍晚。
2.莱昂氏假说 (Lyon hypothesis)
1961年 M.F.Lyon提出:
① 正常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的两条 X染色体之一在遗传性状表达上是 失活的;
② 在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 X染色 体失活是随机而恒定的;
5. X染色质检查的应用
X染色质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作为性别鉴定 和性染色体异常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例如:克氏综合症(XXY)、特纳氏综合征 (XO) 、其它性染色体异常的患者如XXX, XXYY等。
三、实验材料、器具和药品
材料:女性口腔黏膜细胞、发根细胞。
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无菌 牙签等。
药品: 60%醋酸 、45%的醋酸 、 石炭酸品红。
四、实验方法
1.口腔黏膜细胞X染色质(Barr小体)显示方法
⑴ 取材:漱口3~4次后,用无菌牙签从面颊部内侧刮取 口腔黏膜细胞,第一次的刮取物弃去,在原位重复刮 2~3下,涂在载玻片上; ⑵ 固定:加一滴60%醋酸固定5min,用滤纸吸去多余 醋酸; ⑶ 染色:加一滴石炭酸品红染色2min; ⑷ 制片:盖上盖片,垫上滤纸用拇指压片; ⑸ 镜检:低倍→高倍。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观察与鉴别X染色质的简易方法; 2. 识别X染色质的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
二、实验原理
1. X-染色质的发现
1949年M.L.Barr等研究发现: 雌猫神经元细胞间期核内——凝缩的深染小体。
进一步发现:其它雌性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也同样有这种 结构。
而且在其它细胞的间期核中也可以见到这一结构,称之为 Barr小体(巴氏小体)。
六、作业

实验五.人体X染色质体的观察

实验五.人体X染色质体的观察
遗传学实验(八)
人类X染色质的观察
漳州师范学院 生命别X染色质的简易 方法,识别其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 为研究人体染色体的畸变与疾病提供 参考条件。
实验原理:
1949年,加拿大学者Barr等人在雌猫的 神经元细胞核中首次发现一种染色较深的浓 缩小体。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他雌性哺乳动 物(包括人类)在间期细胞中紧贴核膜内缘 有一个染色较深,大小约为1微米的三角形 或椭圆形小体,称之为巴氏小体,也称为X 染色质。X染色质的数目总是比X染色体的数 目少1,所以正常女性有一个X染色质,正常 男性则没有X染色质。
三、实验材料 发根或口腔上皮细胞等 四、仪器设备药品试剂 显微镜,载玻片及盖玻片 冰醋酸, 70%酒精,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牙签 等。
五、实验步骤
1.口腔颊部粘膜细胞巴氏小体观察 刮取颊部粘膜上皮细胞→涂片→ 涂抹范围一张盖玻片大小,涂均匀, 晾干滴加1%苯酚品红2分钟→盖上盖 玻片覆以吸水纸用手指轻压后→镜检 2.发根细胞巴氏小体观察 拔取带毛囊头发一段→45%冰醋 酸解离5分钟→剥取毛囊→染色2-3分 钟→压片观察
镜检: 在女性的间期细胞核内侧靠近核 膜处有约1微米大小的反光极强 的颗粒状亮点,即为巴氏小体。 材料不同,观察结果可能有不同, 且必须和核仁区别开来(核仁往 往离核膜较远或接近核中央部 位)。
四、作业
1.分别观察男女各50个可数细胞, 计算显示X染色质所占百分比。 2.选绘典型细胞,标明X染色质体 的形状和部位。
5日的工作:
1. 准备用品: 消毒棉球 牙签 一次性纸杯 45%冰醋酸 吸水纸 2.配制下次实验的药品吉姆萨染液。
(正常女性口腔粘膜细胞中约30-50%有一个 巴氏小体,男性则低于1-2%。)
注意事项
1.刮口腔上皮前要漱口; 2.刮时用牙签钝头刮取,以免划破口腔; 3.第一次刮下的脱落细胞用酒精棉球擦去,在原位重复刮 一下制片; 4.盛放酒精棉球的小广口瓶,瓶盖用完即时盖好; 5.涂片略干再加改良苯酚口红; 6.染色时间不要太长,否则核质着色深,X染色质体不易 区分; 7.毛囊细胞要充分解离,压片前可先用解剖针敲片,使细 胞解离; 8.可数细胞的标准:核质染色呈网状或颗粒状;核膜清晰, 无缺损;染色适度,周围无杂质。

人体X-性染色质的观察一

人体X-性染色质的观察一
X染色体的数目-1
6、Barr小体大小、形态、位置:
X-染色质的形态表现为一结构致 密的浓染小体,轮廓清楚。
大小约1μ m左右。 常附着于核膜边缘或靠近内侧。
形状有微凸形(馒头形)、 三角形、卵形、短棒形(长方形)、 圆球形等。
7、鼓槌状突出物
在血液的多形核白细胞分裂形成过 程中,裂出形成有一细缝连结的鼓槌 状突出物( Barr小体)。
8、性别异常
正常女性口腔粘膜细胞中约有3050%的Barr小体。
男性中偶尔可见不典型者。大于3% 即性别异常。
Y小体:
用 荧 光 染 料 如 盐 酸 阿 的 平 、 QH 染色后,可在间期核中看到一个直 径约0.3微米的强荧光小体,即 Y小 体
或在中期核中看到Y染色体的长 臂发出强荧光。
三、实验步骤
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初步掌握观察与鉴别x染色质的简易方法识别其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
实验四、人体X-性染色质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初步掌握观察与鉴别X-染
色质的简易方法,识别其形态特征及所在 部位。
2、为进一步研究人的染色体畸变与疾 病(性别异常)、鉴别胎儿性别(羊水细 胞涂片)提供参考条件。
1、核质呈网状细颗粒状分布; 2、核膜清晰,核膜无破损; 3、染色适度; 4、周围无杂菌。
四、作业
绘制口腔粘膜细胞图,示X-染色 质的形状和部位。
Hale Waihona Puke 二、实验原理1、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有明显的
直接关系的染色体。
2、性染色质发现: 1949年Barr等发现,在雌猫的神经 细胞核内有一个凝缩的深染小体, 在雄性的细胞中没有。
3、X-性染色质形成:
进一步了解到,雌体细胞中的两 条X-染色体在间期时有一条处于凝集 而不活跃的状态(异固缩状态),形 成明显的染色中心,染色中心这就叫 X-性染色质、 又叫Barr小体。

人类X染色质观察

人类X染色质观察
人类X-染色质的观察 实验十 人类 染色质的观察 (X-Chromatin) )
陈宗礼 齐向英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X-染色质标本的制作方法; 识 别人类细胞X-染色质的形态特征及所在位 置,为进一步研究人体染色体的畸变与疾病提 供参考条件。
二、实验原理
1949年Barr等发现,在雌猫的神经细胞核内 有一个浓缩的深染小体,在雌性的细胞中没 有。后来了解,在雌体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 体在间期是有一条,(或这条的大部分)处 于凝集而不活动状态,从而形成了这种X-染 色质(或称性染色质,Barr’s body)后来进 一步发现。在所有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广泛从 在。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3. 水洗:用蒸馏水冲洗两次,用吸水纸吸 去剩余水分。 4. 染色压片:稍干后滴加1-2滴2%乳酸醋酸 地衣红,室温下染色20-30分钟,勿使干 燥,然后加盖片复以吸水纸,用手指轻度加 压后待检。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二)毛发根部细胞涂片的制备: 1. 取材:拔取一根带有毛根的头发,自基 部截取2cm左右置载片上。 2. 预染:在毛根部加一滴地衣红染液预染 片刻。
二、实验原理
X-染色质是异染色质化的失活的X-染色体, 普遍存在于哺乳类雌体细胞中。人类在女性 两个X染色体中,有一个是失活的呈异固缩 状态(不包括胚胎发育早期及配子形成的时 期)。在间期核表现为深染的X-染色质。正 常情况大小约为1-1.5mm,频率在13-39%左 右,而在正常男性个体中缺乏这种现象(02%)。因而通过X-染色质的检查可鉴别胎儿 性别,并为判断性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 提供参考资料。
三、实验材料
口腔黏膜细胞或发根细胞。
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验器具和药品试剂
1. 器具:显微镜,洁净的载片和盖片,压 舌板,刮片或牙签,吸水纸。 2. 试剂:95%乙醇,5%醋酸,2%乳酸醋酸地 衣红。

中山大学人类X染色质标本的制备与观察报告

中山大学人类X染色质标本的制备与观察报告

人类X染色质标本的制备与观察张皓予15335203一、实验目的1.掌握人体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制备的方法。

2、正确识别巴氏小体的特征及其所在位置。

3、说明人体细胞中核内X染色体的数目与性染色体数目之间存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X染色质呈现于女性体细胞间期细胞核内。

在口腔黏膜细胞、羊水脱落细胞、皮肤结缔组织等细胞中均可检出。

用苯酚品红改良染液染色后,便可观察到染色较浓,多位于核膜内侧缘,呈凸平形、卵圆形、扁平或三角形,直径约1μm大小的小体。

女性细胞核中出现率为40%~60%。

Barr与Bertram首先(1949)在雌性猫的神经细胞核中发现,在多数核中部有一个小的深染的小体,而在雄性猫的同样细胞中只能偶而观察到这种小体,此后许多人的研究指出这种与性别有关的两型现象在有袋类、偶蹄类、食肉类与灵长类等动物的多数组织细胞中存在,而在噬齿类中只在少数组织中可以观察到。

这种染色质小体现在称为“性染色质”(sex chromatin),或称为“巴氏小体”(Barrbody)。

这种小体常位于核膜的内表面,呈Feulge n阳性反应,表明就是DNA的成分,有证据表明,性染色质的存在就是由于在雌性哺乳动物核中存在两个X染色体,其中一个X染色体处于失活状态。

雄性个体只有一个X染色体。

因此原则上男性不应有性染色质。

但如果一个男人有XXY染色体,那就会有一个性染色质,虽然表现为男性。

同样,XXX的三体应当有两个巴氏小体。

因此,性染色质实质上就是一个失活的X 染色体。

为什么失活的X染色体会以巴氏小体的形式显示出来?目前,已有许多证据证明,在雌性个体中那根失活的X染色体已经异染质化,成为功能性异染质。

使用放射自显影的方法已经证明,失活的X染色体的固缩周期与其它染色体就是不同步的,它在S期就是晚复制的。

此外,人们也已发现,晚复制的这根X染色体常位于核的边缘,这个位置也正好就是巴氏小体出现的位置。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与用具显微镜,水浴锅,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

实验十一 人类X染色质的观察

实验十一 人类X染色质的观察

五、作业 作业
(1)观察50个女性可数细胞,同时观察50个男 性可数细胞为对照,分别计算显示X-染色质 细胞所占的百分比。 (2)观察中选绘4~5个典型细胞,示明X-染色基部截取 2 cm左右置载玻片上, (2)在毛根部加1滴2%乳酸醋酸地衣红染液, 片刻后再加1滴50%醋酸(或只加50%醋酸), 低倍镜下观察。
(3)待毛根鞘软化后拨去毛干,重新加1滴 染液,覆以盖玻片, (4)在酒精灯上轻微加热后静置5 min,隔 一片吸水纸用手指轻度加压后镜检。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观察与鉴别X染色质的简易方法 识别其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
二、实验原理
剂量补偿效应
人类正常男性体细胞中只有1条X染色体,不失活, 故见不到X染色质; 女性的2条X染色体中,在间期时有一条不表现活 性而保持浓缩状态,因此易于用适当的染料加以 显示,成为便于观察的性染色质体(或称X-小体、 Barr小体)。
1材料正常女性口腔颊部黏膜毛发根部细胞2实验器具显微镜洁净的载玻片和盖玻片刮片吸水纸3实验药品和试剂95酒精50醋酸2乳酸醋酸地衣红1口腔颊部黏膜细胞的观察1用清洁灭菌的刮片从女性口腔两侧颊部刮取上皮黏膜细胞在原位刮取23次2分别涂抹在干净载玻片上每次可涂13片涂抹范围为12张盖玻片大小
人类X染色质的观察 实验十一 人类 染色质的观察
三、实验材料
1、材料
正常女性口腔颊部黏膜、毛发根部细胞
2、实验器具 实验器具
显微镜、洁净的载玻片和盖玻片、刮片、吸水纸
3、实验药品和试剂 实验药品和试剂
95%酒精、50%醋酸、2%乳酸醋酸地衣红
四、实验步骤
1、口腔颊部黏膜细胞的观察
(1)用清洁灭菌的刮片,从女性口腔两侧颊部 刮取上皮黏膜细胞,在原位刮取2~3次 (2)分别涂抹在干净载玻片上,每次可涂1~3 片,涂抹范围为1~2张盖玻片大小。

中山大学人类X染色质标本的制备与观察报告

中山大学人类X染色质标本的制备与观察报告

人类X染色质标本的制备与观察张皓予15335203一、实验目的1.掌握人体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制备的方法。

2.正确识别巴氏小体的特征及其所在位置。

3.说明人体细胞中核内X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数目之间存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X染色质呈现于女性体细胞间期细胞核内。

在口腔黏膜细胞、羊水脱落细胞、皮肤结缔组织等细胞中均可检出。

用苯酚品红改良染液染色后,便可观察到染色较浓,多位于核膜内侧缘,呈凸平形、卵圆形、扁平或三角形,直径约1μm大小的小体。

女性细胞核中出现率为40%~60%。

Barr和Bertram首先(1949)在雌性猫的神经细胞核中发现,在多数核中部有一个小的深染的小体,而在雄性猫的同样细胞中只能偶而观察到这种小体,此后许多人的研究指出这种与性别有关的两型现象在有袋类、偶蹄类、食肉类和灵长类等动物的多数组织细胞中存在,而在噬齿类中只在少数组织中可以观察到。

这种染色质小体现在称为“性染色质”(sex chromatin),或称为“巴氏小体”(Barr body)。

这种小体常位于核膜的内表面,呈Feulgen阳性反应,表明是DNA的成分,有证据表明,性染色质的存在是由于在雌性哺乳动物核中存在两个X染色体,其中一个X染色体处于失活状态。

雄性个体只有一个X染色体。

因此原则上男性不应有性染色质。

但如果一个男人有XXY染色体,那就会有一个性染色质,虽然表现为男性。

同样,XXX的三体应当有两个巴氏小体。

因此,性染色质实质上是一个失活的X 染色体。

为什么失活的X染色体会以巴氏小体的形式显示出来?目前,已有许多证据证明,在雌性个体中那根失活的X染色体已经异染质化,成为功能性异染质。

使用放射自显影的方法已经证明,失活的X染色体的固缩周期与其它染色体是不同步的,它在S期是晚复制的。

此外,人们也已发现,晚复制的这根X染色体常位于核的边缘,这个位置也正好是巴氏小体出现的位置。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与用具显微镜,水浴锅,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

人类X染色质的制备与观察

人类X染色质的制备与观察

姓名系年级学号日期科目遗传学实验题目人类X染色质的制备与观察人类X染色质的制备与观察摘要:巴氏小体是由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失活的X染色体在间期细胞核中形成的呈异固缩状态,贴近于核膜边缘的染色小体,在遗传学、细胞观察方面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实验掌握鉴定人类X染色质的方法,在显微镜下正确识别X染色质,即Barr小体的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了解X染色体失活的有关假说以及为失活X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地特点。

本实验中通过取人口腔颊部上皮细胞与发根毛囊细胞进行硫堇染色、显微观察识别巴氏小体并进行计数,来描述巴氏小体的形态,并统计其在不同性别人体细胞中的出现率。

引言1949年,加拿大学者Barr在雌性猫的神经元细胞核中发现一种染色很深的小体,而在雄性猫中则极少出现。

他以更多的动物组织做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有袋类、偶蹄类、食肉类、灵长类(包括人类)等动物的不同组织的体细胞中,同样显示这种性别差异。

Barr称这种小体为核仁随体,现在我们通常称之为巴氏小体。

Barr推论这种小体是由性染色体的异染色质衍化来的。

20世纪60年代前后,根据对性染色体异常病人的X染色体与X染色质数目的关系的研究发现,X染色质数等于一个个体的X染色体数减1。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一个X染色质是一条异染色质化的X染色,在间期其DNA的复制要比其他的染色体晚(Morishima,1962)。

在一个个体中,究竟是来自父本还是来自母本的X染色体失活,则是随机的,这种随机失活是生物体内的剂量补偿机制(Lyon,M.,1962)。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X染色质是一种包含结构基因的异染色质,这种异染色质通常称为兼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 chromatin)。

因为X染色体的失活是个比较复杂的生物学问题,目前对这一现象仍然存在着一些难以解释的疑点。

例如:是否所有组织的全部细胞中,在任何时间都存在这种X小体?失活的X小体是如何进行复制的?虽然对X小体存在着一些不同看法,但目前X染色质的检查,在医学遗传的研究中,临床和法医诊断上仍具有一定的意义。

人类X染色质的制备与观察

人类X染色质的制备与观察

人类X染色质的制备与观察姓名摘要:X染色质(巴氏小体)是由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失活的X染色体在间期细胞核中呈异固缩状态(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直径约1μm、贴近于核膜边缘的染色小体。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口腔粘膜、头发根鞘细胞制备X 染色质,通过染色、压片等方法观察巴氏小体在细胞核内的分布及形态等特征,目的是通过实验掌握观察与鉴定人类X染色质的方法、在显微镜下正确识别X染色质的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以及了解X染色体失活的有关假说和失活X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人类染色体畸变与疾病的关系提供基础方法、为遗传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通过此次实验,我们达到了实验预期,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关键词:X染色质(巴氏小体)、口腔黏膜细胞、头发根鞘细胞1.引言X染色质小体(或称巴氏小体、性染色质小体、X小体等)是由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失活的X染色体在间期细胞核中呈异固缩状态(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直径约1μm、贴近于核膜边缘的染色小体。

巴氏小体在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中出现异固缩现象,表现出浓缩、染色深、无活性的特点。

巴氏小体在细胞分裂期可形成正常的染色体形态,但复制时间比有活性的X染色体稍迟一些。

巴氏小体在正常女性体内是由女性两个X 染色体中的一个失活形成,位于间期细胞核中,紧贴核膜内缘,大小约1~1.5 μm,呈现三角或椭圆形小体。

巴氏小体在女性体内数量为X染色体数减1。

”1949年,Barr在猫神经元核仁附近发现一种染色很深的小体,他仔细研究发现这种小体出现在大多出现在雌猫神经元中,雄猫的神经元中则极少出现,即这种小体与性别有关。

Barr称这种小体为“核仁随体”,并推测小体是由两条性染色体的异染色质衍化来的。

他以更多的哺乳纲的代表性动物的不同组织做了观察,结果发现有袋类、偶蹄类、翼手类、食肉类、灵掌类(包括人类)的多种组织的体细胞中,同样显示这种性别差异(即雌雄二型现象)。

观察X染色质小体数在当时成为检测X染色体数是否产生变异的快捷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毛发根部细胞的观察:
拔取一根带有毛根的头发,自基部截取 2cm左右置载片上,再加一滴1M盐酸解离5-7 分钟,待毛根后鞘软化后拔去毛干,蒸馏水 清洗3-5次,滴加一滴染液染10-15分钟,吸取 多余的染料,再覆以盖片,隔一片吸水纸用 手指轻度加压后镜检。
六.实验结果
1.观察50个女性可数细胞,同时观察50个男 性者为对照,分别计算显示X-染色质细胞 所占的百分比。 2.观察中选绘4-5个典型细胞,示明X-染色质 的形态部位。
★ X-染色质的形态:
1.结构致密的浓染小体,轮廓清楚; 2.大小约1u左右,常附着于核膜边缘或靠 近内侧; 3.其形状有微凸形、三角形、卵形、短棒 形及双球形;
FEMALE
MALE
三.实验材料
1.女性口腔颊部黏膜细胞
2.毛发根部细胞
四.实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
显微镜
试剂: 1M盐酸、蒸馏水、改良苯酚品红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1.口腔颊部黏膜细胞的观察:
a.刮取口腔黏膜细胞: 漱口,用牙签从女性口腔两侧颊部刮取上皮黏膜 细胞,原位刮2-3次,分别涂抹在干净载片上,每 次可涂1-2片,涂抹范围约盖片大小(男性做对照)。 b.染色: 待稍干后,滴加1-2滴改良苯酚品红,染色10-15分 钟。
c.压片: 加盖片,覆以吸水纸,用手指轻度压片。 d.镜检: 镜下检测典型的可数细胞,标准是: ⑴ 核质呈网状或细颗粒状分布; ⑵ 核膜清晰、无缺损; ⑶ 染色适度; ⑷ 周围无杂质。
1932年美国遗传学家H.J.Muller首先在 果蝇中发现了剂量补偿效应,并把它看作 是维持雌雄两性生物基因表达的一致所特 有的一种遗传效应。 剂量补偿效应:在XY型性别决定机制 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 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
进一步研究发现,所有哺乳类雌体细胞中都 有一条这种表现的X染色体; Lyon假说: 1961年由Lyon提出,又称单个活性X染色体假说。 1.正常雌性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中 只有一条有活性(activation X, Xa),另一条失活 (inactivation X, Xi); 2.失活是随机的; 3.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 4.杂合体雌性在伴性基因的作用上是嵌合体。
实验三区别X染色质:通过实验 初步掌握简易方法,识别其形态及所 在部位,为进一步研究人体染色质的 畸变与疾病提供参考条件。
二.实验原理
1949年Barr等发现,在雌猫的神经细 胞核间期有一个凝缩的深染小体,而在雄 性的细胞中没有。 后来了解,在雌体中的两条X染色体在 间期时有一条(或这条的大部分)处于凝集而 不活动状态,从而形成了这种X-染色质(或 称性染色质、Barr小体)。
Barr小体
Barr小体
Detection of sex chromatin by Thionin stain ×400
七 .实验分析与讨论
1.分析此次实验成败的原因。
2. 此次实验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八.思考题
为什么雄性的一条X-染色体不浓缩? 它的合理的解释是什么?它的遗传学意义 是什么?
九.参考文献
1.遗传学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遗传学实验方法和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类正常的男女体细胞中,分别有XY 和XX性染色体,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中, 在间期也有一条不表现活性而保持浓缩状态, 因此易于用适当的染料加以显示,成为便于 观察的X-染色质(Barr小体)。 在个别的雌或雄体中,有多于2条X染色 体时,在间期细胞内除一条外,其余都将形 成X-染色质,以维持剂量补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