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介绍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0344feec81c758f5f61f679d.png)
一、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中国哲学对待宗教的 态度是若即若离,无 可无不可。 中国哲学较多地采用 警句箴言、引证比喻 表达方式介于说理和 说教之间。
一、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希腊哲学与宗教几乎没 有交集,它可以说是与 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 物。 希腊哲学的方式,最为 思辨、充满着论辩、推 理和证明。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看 到希腊哲学的特征是: 1、非宗教。 2、思辨。
一、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3、希腊哲学思辨的特点
理智: “理智”即希腊文的“奴斯”,又译做“心灵”。希腊 人和其他民族一样,也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朽。但 “理智”的观念则是哲学特有的,第一个雅典哲学家阿 那克萨戈拉首次提出心灵是万物的本源,苏格拉底对此 大加赞赏再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提倡,理性主义最 突出最明显的体现了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 希腊哲学家认为理智是无形的、纯粹的实体,它推动万 物而不被任何事物所推动,弥漫于世界而能保持自身统 一。当理智和人的灵魂相通时,它构成了灵魂的纯粹部 分,统摄着灵魂一切的活动。这就打破了灵魂与身体不 能分割的思想。
2、闲暇:作为哲学思辨的必要条件
古希腊拥有比任何其他民族都要发达的奴隶制,贵族享 有充分的闲暇。希腊哲学家多为贵族,他们不必为生计 操劳,因此才能从事纯粹的思辨活动。于是,亚里士多 德把“闲暇”作为哲学思辨的必要条件。但闲暇只是一 切智力活动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能够利用闲暇 从事哲学思辨,这是希腊人的特殊之处。 从词源上看希腊文“闲暇”(shule)派生出西文“学校” (school)。学校是柏拉图之后哲学家活动的主要场所。 这样,从事哲学研究在希腊是一门独立而崇高的职业。
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
西方哲学的特点
![西方哲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a414d3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8.png)
西方哲学的特点
西方哲学是在古希腊的文化的强化下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它
的科学性、创新性、生活方式上,融合了理性和感性。
西方哲学的宗
旨一直致力于探索真理的本质和揭示人类的未知境界,使人们参考历
史来提高自己的本质,努力创造改革。
西方哲学包括学者们自行发掘
的思想体系,如前卫哲学、存在主义哲学、经验主义哲学、实证主义
哲学。
西方哲学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多元的文化背景,其中古希腊哲
学主要包括伊壁鸠顿主义、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等,他们认
为万物有其本质,探究它们的本质。
罗马哲学以及后世的唯物主义则
认为真实的世界只有物质的存在,拒绝神祇的存在,专注追求物质的
真理。
中世纪时期的西方哲学在宗教反响的影响下,修辞学、文言学、逻辑学广泛发展,从论证、体证和辩论三种形式来推断道德价值。
以新古典哲学为代表的新哲学哲学,主张自然规律的发现,努力
提高科学的信息和知识的揭示,以科学成果取代宗教的框架,极力传
达上现代哲学思潮,研究形而上学和经济法学,为整个社会都给带来
新的思想和发展的方向。
西方哲学在不断地发展着,其所造就的思维
模式和精神财富在全球范围有着重要的影响。
西方哲学体系简述
![西方哲学体系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810200fb7c1cfad6195fa7fd.png)
西方哲学体系简述哲学,并不仅仅是具有卓越思辨能力的个人的鼓励思考,更是有着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
它是组成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想要阐述西方哲学体系,就不得不将历史重温,让沉睡的先哲再与我们走一遭时光长廊。
西方哲学史是哲学与科学息息相关、与宗教相互渗透而又相互对立的历史。
正如伯兰特.罗素所说: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西方哲学史是哲学与科学息息相关、与宗教相互渗透而又相互对立的历史。
古希腊哲学是在摆脱宗教信仰和神话束缚的过程中诞生的,它从一开始便与科学结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
哲学是从预言过一次日蚀的泰勒斯开始的。
泰勒斯认为万物是由水组成的,他也是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而另一位代表人物阿那克西曼德则认为,万物都出于一种简单的元质,但是那并不是泰勒斯所提出的水,或者是我们所知道的任何其他的实质。
他更提出一个重要论述:"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消灭后复归于它,这是命运规定了的,因为万物按照时间的秩序,为它们彼此间的不正义而互相偿补"。
最后以为代表人物阿那克西美尼在古代要比阿那克西曼德更受人称赞,他对于毕达哥拉斯以及对于后来许多的思想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的思考可以认为是科学的假说,而且很少表现出来夹杂有任何不恰当的神人同体的愿望和道德的观念。
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里,毕达哥拉斯建立了一种宗教,主要的教义是灵魂的轮回和吃豆子的罪恶。
他们相信依靠数学可使灵魂升华,与上帝融为一体,万物都包含数,甚至万物都是数,上帝通过数来统治宇宙。
这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和其他教派的主要区别。
帕梅尼德斯认为现有的万物是一直都存在的。
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与虚无,而已经存在的事物也不会消失于无形。
西方哲学的介绍
![西方哲学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804447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5.png)
西方哲学的介绍古希腊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摇篮,也是欧洲乃至整个西方哲学的故乡。
古希腊哲学的最早流派米利都学派约产生于公元前7世纪或前6世纪,在此之前,古希腊哲学也有一个漫长的孕育时期。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古希腊哲学产生的前提是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在最古老的神话中,讲到了天地的开辟、众神的诞生、人类的起源等等。
在古希腊人的想象中,神和人是同形同性的,神具有人的形象和人的感情。
神和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是永生不死的,他们比人更高大、更有力量,而且主宰着人间的祸福和命运。
奥林匹斯山的12个主要的神实际上就是自然力的化身。
至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如柏修斯、海格立斯、提修斯等等,都是神和人所生的半人半神。
他们的经历、事迹虽然很离奇,却反映出古代希腊人在同自然力量的长期斗争中所作出的光辉业。
可见,古希腊神话是当时的历史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特殊的、形象化的反映。
古希腊神话在荷马著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史诗以及赫西俄德所编的《神谱》中保存得很完整。
荷马的两部史诗对古希腊文化影响很大,《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实际上是一种集体创作。
荷马史诗最初出现在什么时候已经无从查考,现存的形式是庇西特拉图带给雅典的,他在公元前560至前527年(包括间断期)执政,所以是公元前6世纪的作品。
荷马史诗初胚的形成期要早得多。
赫西俄德为公元前8世纪希腊诗人,他的《神谱》描绘了一个诸神的谱系。
它用传统的神话作思索的基础,通过对诸神产生原因的探究,曲折地表达了对万物起源进行解释的愿望。
在希腊的神话中,关于奥尔弗斯的传说对后世希腊哲学有相当影响。
相传他是色雷斯王奥依罗的儿子,懂音乐。
后世以神秘的创世说附会之,形成教派流行于希腊世界。
奥尔弗斯教义认为,现世生活充满痛苦和无聊,人被束缚在一个轮子上,永无休止地在生死循环里转动。
唯有靠生命的净化,靠一切苦行,才能免于轮回,达到与神相通、合一。
信奉奥尔弗斯教义的人时时追求一种所谓神我合一的狂喜迷醉的状态,他们相信以这种方式可以获得其他方式所不能达到的神秘知识。
西方哲学史——精选推荐
![西方哲学史——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928def3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16.png)
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名词解释1、始基本原:是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基本观念,他的本意是“太初”,希腊哲学家认为最初的存在的东西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始终起作用,因此,事物的最初状态或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者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
2、逻各斯:本义为言语、思想、思维、理性等等。
作为哲学术语最早出现在赫拉克利特的著作中,意为世界的普遍规律性。
3、理念:柏拉图哲学的基本概念,是指理智的对象,亦即心灵之眼看到的东西。
4、实体:亚里斯多德哲学的概念。
他说:“我们可以在很多意义上说一件东西是,但一切事者都与一个中心点有联系,这个中心点是确定的东西,他毫无歧义地被说成为实体。
”(或者:斯宾诺莎的哲学概念,他说:“实体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
”)5、流射说:原子论者关于感觉的性质的解释,认为感觉是可感的对象中的影像流射在人们的感官中所造成的印象。
6、同类相知说:恩培多克勒的认识论思想。
他认为,事物与事物相似,因此对一种事物的感觉与这种事物相似,它设定了认识的内容和认识的对象的符合论。
7、异类相知说:阿纳克萨戈拉的认识论学说,认为事物和事物之间相对立,因此感觉与事物相反,即认识是由事物的相反性质所造成的相反的活动。
8、文艺复兴运动: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技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
新兴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它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9、三表法:培根将材料的分门别类称为“三表法”。
即所有正面的例证构成具有表,所有反面的例证构成缺乏表,不同程度的例证构成程度表(又称比较表)。
从而清晰地根据这些例证推导出一般结论。
10、四假相说:培根形象地把科学发展的障碍比喻成假相,归结为4个:“种族假相”,指人性的缺陷,人的感性理性缺乏科学所需的重力态度和客观性,导致主观与客观相混淆;“洞穴假相”,是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市场假相”,指语言交往中产生的误解;“剧场假相”,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
西方哲学特点
![西方哲学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0f18a3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7.png)
西方哲学特点西方哲学特点:一、反映自然物质观西方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希腊,从那时起,希腊哲学家就开始研究自然界的物质本质,并形成了一门独特的物质论。
他们认为,物质能够改变世界,而思想只是物质变化的表现形式,因此,西方哲学倾向于思考物质本质、物质因果关系。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曾说:“凡是有形的、可动的、可见的、可听的,都是本质上归于物质而非精神而有所区分。
”正是由于受到物质论思想的影响,西方哲学家在研究各个哲学问题时,都会以物质思维为主导,以物质为先,以物质论作为研究出发点。
二、着重于客观实践西方哲学还强调客观实践,他们强调人 philosophy with the natural sciences. 必须实践,而且需要基于客观事实而实践,实践的本质在于“通过实验来用自然的法则和推类的方法不断开发,并将之融入其他学科,使哲学发展得更深及更宽调”。
在西方哲学中,客观实践可以分为哲学实验、哲学实用、哲学教学等,而哲学实验是最能体现西方哲学宾观实践观念的,它是通过对事物进行实践,以发现真理的过程,它也是实践的关键,是最精确的事实的有力的证据,有助于哲学家们思考和理解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化。
三、追求逻辑性西方哲学强调逻辑性,西方哲学家们认为,人的推理活动必须遵循某种逻辑秩序,才能寻得真理,观点也应该符合一定的逻辑结构,逻辑性是西方哲学思维的基础,它是西方哲学家认识事物本质真相的核心标准,如卡尔·马克思曾说:“理念并不取决于信仰,而取决于逻辑。
”因此,西方哲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会强调逻辑性,以避免混乱和迷信,以确保其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四、重视辩证唯物主义西方哲学的发展走向也受到反映自然物质观的影响,主张根据客观实践发现真理,推崇“复兴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从古希腊时期由亚里士多德开始,也就是说,辩证唯物主义是古代西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自斯宾说引入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以来,辩证唯物主义就成为西方哲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框架,它把研究事物本质、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看作是社会实践——即生产活动的反映,不断提高客观的知识,更好的认识社会物质事实。
西方哲学内容
![西方哲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bfa373a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66.png)
西方哲学内容
西方哲学是指起源于古希腊,并在欧洲和北美洲得到发展的哲学体系。
西方哲学的内容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逻辑学、美学等方面。
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和知识的起源、本质、范围和方法的哲学学科。
古希腊哲学家笛卡尔提出的“我思故我在”成为认识论里的经典名言。
形而上学是研究存在本身的哲学学科。
形而上学的主要问题是存在的本质和存在的分类,以及存在和本质的关系。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规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哲学学科。
西方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幸福就是最高的善”这一伦理学经典名言。
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理论的哲学学科。
西方哲学家霍布斯提出了“人人自卫”这一政治哲学经典名言。
逻辑学是研究正确推理和推论的学科。
西方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体系成为了西方哲学中的经典。
美学是研究审美判断和艺术创作的哲学学科。
西方哲学家黑格尔提出了“艺术就是绝对精神的表现”这一美学经典名言。
总的来说,西方哲学的内容非常广泛,包含了众多的学科和思想体系,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 1 -。
西方哲学史讲稿
![西方哲学史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1d01b23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b.png)
西方哲学史讲稿一导论1、西方哲学的源流;古希腊是西方哲学的精神家园。
(黑格尔)(希腊得名于神话:普罗米修斯生丢卡利翁与皮拉,他们是大洪水后仅剩的两人,他们的儿子希伦是希腊人的始祖。
)(中国古代哲学求之于本国的历史与典章制度,古希腊哲学则求之于各个国家之间的知识交流,这当然有地域(海洋文明)的因素,也有文化的因素,中国儒家是父母在,不远游,而希腊哲学家有机会就出海游学,如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柏拉图等)(与古埃及、古巴比伦的文化交流,与希波战争(前492——前449)所带来的文化交融。
)古希腊文化的进展:地理环境:要紧是欧亚两洲交界处的爱琴海地区,包含后来的希腊半岛,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与爱琴海上诸岛屿与它南部的克里特岛。
(包含现在的土耳其与意大利一些地区,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的区域进一步扩大,并使希腊文化向各个地区蔓延。
)(大希腊化)希腊人在此建立了十二个城邦,其中米利都、爱菲斯、萨摩斯在前六至七世纪最发达,而希腊哲学也就从这些地方开始发源。
希腊各城邦在前五世纪未受雅典与斯巴达操纵前,基本各自为政,百家争鸣。
希腊航海业与工业发达,多矿产资源,但少平原,粮食需外购,因此与外界交流频繁。
文化的渊源:爱琴文明分克里特文明(前3000——前1400,有象形文字与线形文字,毁于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与迈锡尼文明(前1600——1125,前十二世纪的特洛伊战争,毁于多里斯人入侵,线形文字绝迹)。
九至八世纪形成所谓的希腊民族,有共同的语言,要紧是埃俄利亚、伊奥尼亚、多里斯三个民族,孕育了后来的希腊文明。
文字:象形文字(前2000年)——线形文字(前1700——前1125)——从腓尼基(前十四世纪左右出现22个辅音字母,是世界最早的字母文字)学到字母文字(前九至八世纪,卡德摩斯带来十六个字母);字母文字与象形文字的区分及其造成的文化差异)(黑格尔,感性直观与理性思辨的不一致)思想的起源:神话、史诗(荷马史诗、赫西奥德《神谱》、寓言向哲学的转化(象征与思辨,感性与理性,诗性与玄学(维科))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与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西方哲学十五讲
![西方哲学十五讲](https://img.taocdn.com/s3/m/c258e87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d.png)
西方哲学十五讲1. 哲学的起源与定义哲学是人类对世界和人生本质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的学科。
本讲将介绍哲学的起源和定义,以及其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1.1 哲学的起源哲学起源于古希腊,起初是对自然和人类存在的探索。
早期的哲学家如泰勒斯、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等,提出了关于宇宙的基本构成和本质的理论。
1.2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门追求智慧的学问,其探讨的范围广泛,包括对知识、存在、真理、价值等问题的研究。
哲学不仅关注于问题的解答,更关注于问题的提出和思考的过程。
2.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开端,对后世哲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讲将介绍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性哲学家的理论。
2.1 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认为理念是思想世界的原型,而现实世界只是理念的影子。
他通过对话形式的哲学著作《理性篇》等,展示了他的理念论思想。
2.2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理念论持有批判态度,他强调研究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和其本质。
他的形而上学理论对后世哲学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 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是指西方哲学中发生在基督教教权统治时期的哲学思潮。
宗教与哲学的关系成为中世纪哲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3.1 信仰与理性的关系中世纪哲学家如奥古斯丁、圣安西蒙等,探讨了信仰和理性的关系。
他们认为信仰是超越理性的,但也主张理性与信仰相辅相成。
3.2 后期斯科拉哲学在中世纪晚期,斯科拉哲学成为主流。
托马斯·阿奎那、威廉·奥卡姆等哲学家,通过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研究,对神学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的探讨。
4. 文艺复兴哲学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代哲学思想的重新发现和批判促使了新的思考和创作。
本讲将介绍文艺复兴哲学的主要特点和代表性哲学家的观点。
4.1 人文主义的兴起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强调人类的价值和尊严,重新关注人类的能力和才华。
伦勃朗·由尔芬、蒙蒂亚纳等哲学家提出了人文主义的理念。
4.2 笛卡尔的怀疑主义笛卡尔以怀疑一切的态度出发,通过思考自我存在的证明,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观点。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总结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389564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8.png)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总结西方哲学史,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促进人类实现理想、发掘真理、促进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西方哲学史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西方文明,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文化,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
本文从古典哲学、中世纪哲学、新哲学和现代哲学四方面,对西方哲学史的知识点作一简要总结,供广大读者参考。
一、古典哲学古典哲学指的是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五世纪前后的古希腊及其后罗马时期的哲学思想,包括了古希腊诸子百家和古罗马哲学家所流传下来的思想。
其中,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及其代表作有: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学》、《尼克泰洛斯》、《礼记的形而上学》;柏拉图的《理想国》、《共治知识》、《君子论》;亚里斯多德、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三大名家构成了古希腊哲学三权分立。
古罗马哲学家从柏拉图及其后学派受其影响,发展出以维吉尼乌斯为首的“新柏拉图主义”思想,影响深远。
二、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是指罗马教会的哲学思想,是在古希腊及其后罗马时期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在基督教的思想影响下,以阿瑟尔、阿尔贝托、彼得拉多等哲学家的系统性思想体系为标志的哲学流派,主要体现在注重概念分析,倡导逻辑表达、精细化论述,把物理完美性扩展到精神上;强调理性统一,批判和反思传统哲学系统;否定简单的可感知的论证,以教会的传统和圣经为准则。
三、新哲学新哲学是指14世纪以后的哲学思想,是在中世纪的基础上,结合尼采、福柯、杜威、梭罗等哲学家的思想,发展形成的哲学思潮,其主要特征表现在:注重实践,追求真理和合乎逻辑;强调全面科学思维,综合各学科,实现科学统一;反思传统哲学,摆脱其束缚,向现代科学方向发展,构建新的哲学体系。
四、现代哲学现代哲学是指十八世纪以后的哲学思想,是在新哲学的基础上,结合海德格尔、康德、休谟、黑格尔、维特根斯坦等伟大哲学家的理论,充实发展到今天的哲学思潮,其主要特征表现在:注重合乎逻辑的科学思维,努力构建一致的思想体系;重视实践,客观描述客观事物;摒弃形而上学,真实反映客观现实,探索客观真理;注重对人类存在本质进行研究,探索人类自身的价值。
西方哲学词典手册
![西方哲学词典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447235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5.png)
西方哲学词典手册西方哲学词典:1. 绝对论:绝对论是一种关于实体的哲学理论,它旨在描述实体的不变性。
它认为实体是超越事物的一种外在元素,存在于物质和精神之外,是一种不可改变的绝对真理。
2.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它将精神和物质视为客体和主体,即只有精神才是现实的最终根源。
它只关注思想,否认物质实体的存在。
3.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它对物质的唯一主张是:物质是实际存在的,物质世界是我们所有知识的唯一来源,思想乃至精神也是物质的形式和表现。
4. 生命价值论:生命价值论认为,一个生命的品质和价值是因一个人在生活中实现的成就而决定的。
它主张,人们应当以自己更高的价值标准来生活,努力发展自己,从而获得更多的东西。
5. 心性论:心性论是一种以心性为中心观点的哲学思想,认为心性是一切现象的根源。
它认为,心性不可见,而且是一种抽象的智能实体,可以主宰一切生活。
6. 宇宙本源论:宇宙本源论是一种关于宇宙的哲学理论,认为宇宙的本源是一种超越性的精神实体,是宇宙的根源。
它认为,宇宙的普遍规律是由本源所赋予的,而这种普遍规律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宇宙以及其运动的本质。
7. 宇宙观:宇宙观是一种把宇宙看作一个完整整体而推断出来的哲学思想。
它认为,宇宙是一个完整有机体,一切都是彼此共存、相互联系,并且包含着一致的规律。
8.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认为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核心和根源,应通过发展自身智慧和良知来实现自由和幸福。
它也注重人的自由意志,认为人应该有权掌握自己的命运,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9.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一种对行为的研究,主张从行为的外在现象出发,行为是一种可以被客观测量的物质表现,主张任何精神的行为都是由刺激和反应的连续无穷的变化进行控制的。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f9735e3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9.png)
西方哲学史古希腊哲学的开端古希腊是西方哲学的发源地,其哲学思想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开始萌芽。
最早的哲学家被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他们探究自然界和人类的本质。
其中,泰利斯、安庞尼、赫拉克利特等人都留下了重要的哲学著作,为后来的哲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思想的高峰古希腊哲学在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三位哲学家的贡献下达到了巅峰。
苏格拉底提出了“知识即美德”的观念,鼓励人们通过自我反省来追求智慧。
柏拉图则通过理念的概念,建立了一个超越现实世界的“理想国”的模型。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逻辑、形而上学和伦理学等体系,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中世纪哲学的衰弱中世纪是基督教文明的时代,哲学受到了神学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以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纳为代表的思想家,试图将基督教信仰与古希腊哲学融合,形成了“信仰与理性”的复合体系。
然而,神学的束缚限制了哲学的独立探究,导致哲学的创新受到了挑战。
文艺复兴以后的哲学启蒙运动文艺复兴时期开启了人文主义的浪潮,哲学的思想开始逐渐解放。
启蒙运动的哲学家如笛卡尔、斯宾诺莎、洛克等,提出了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观念,对传统宗教和神学观念进行了挑战。
他们开创了现代哲学的新方向,为后来的哲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当代西方哲学的多元发展当代西方哲学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涌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思潮和学派。
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不同的哲学观念相互交织,构成了当下哲学界的丰富多彩。
如海德格尔、胡塞尔、福柯、德里达等哲学家的思想在当代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西方哲学的发展。
结语西方哲学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变发展,从古希腊的思辨哲学到当代哲学的多元化,一直都在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西方哲学史见证了人类智慧与思想的传承和发展,为人类对世界和人生的认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启示。
西方主要哲学流派及观点
![西方主要哲学流派及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ed32ee3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4.png)
西方主要哲学流派及观点1、希腊罗马古典哲学米利都学派(泰勒斯等)(把世界归结为自然某一具体的现象或物质,如水、气)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赫拉克利特(宇宙是变动的火,由逻各斯(规律)支配)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爱利亚派(巴门尼德)(万物本源,就是意识认定的永恒“存在/是者,否认变化与运动)苏格拉底(强调用内省法获取知识)柏拉图(具体的万物背后是永恒的原型理念)亚里士多德(质料与形式的区分,宇宙由土、水、气、火、以太五元素组成,提出第一推动者“神”的存在,等,最全面的早期哲学)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诺)(“太一”为世界之本,理性规律、灵魂、具体事物皆为太一流溢而成)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万物、灵魂皆为原子,快乐为人生目的)犬儒学派(第欧根尼)(鄙视外在功利,主张清贫生活)斯多亚派(马可·奥勒留、艾比克泰德)(强调人的“善”与“德”,主张服从命运,同时把握自我)2、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奥古斯丁(以哲学理论来阐释上帝的存在、三位一体、灵魂的救赎)(经院哲学)亚里士多德主义(托马斯·阿奎那)(以亚里士多德的理性哲学思想来阐释上帝的本质、存在、美德)意志主义(司各脱)(以自然意志作为世界运动的本因,源头则是上帝)奥康主义(不能外在求证的知识应该被删去——“奥康的剃刀”,等)3、近代西方哲学早期自然哲学(培根、达芬奇、牛顿等一大批科学家、哲学理论家)(主张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科学来支持解释自然的理论)唯理论(理性主义)(笛卡儿)(我思故我在,知识的最终来源是上帝,物质、灵魂互为对应平行)(斯宾诺莎)(强调思维/观念和广延/物质是无限的上帝的两种不同表现形态,一种为内在,一种为外在)(莱布尼茨)(世界由性质连续的“单子”组成,包括精神和物质,都是“单子”觉醒程度不同的表现)经验论(经验主义)(洛克)(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物质有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前者在物本身,后者则是知觉产物)(休谟)(最初知觉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时空和因果都是知觉的产物)(贝克莱)(存在就是被自我感知,对世界整体的感知则是上帝)(德国古典哲学)先验唯心论(康德)(知识最初来源于不可言说的“物自体”,经过认识主体用时间、空间、因果性的主观规范,才成为可表述的知识或观念/现象)绝对唯心论(费希特)(经验知识,是由意识深处的绝对自我,通过不断设定非我,把握非我而产生)(谢林)(自然逐渐自我觉醒,发展为与客观自然对立的自我意识,然后自我意识回归到自然中去,最终会与客观的自然达到绝对同一,即能意识自身的绝对实在)(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客观唯心主义,世界在一方面,是客观存在性历史的发展演化,另一方面又是主观意识从感性到理性的不断飞跃,当意识到自我意识的发展就是客观存在性的发展时,你就达到了上帝的绝对真理)青年黑格尔派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指出神是人类本质追求的外化,崇仰“爱”)早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实践论唯物主义,强调实践劳动的决定性作用,使自然一方面在人类面前呈现出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又随着人的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即“历史的自然,自然的历史”4、现代西方哲学早期非理性主义克尔凯郭尔(否认人有固定统一的本质,强调个体存在的偶然性与自由性,此为接近上帝之路,存在主义之先驱)唯意志论(叔本华)(世界的本体是无因果的本然的意志,时空、因果则是理性认识意志的结果,人生因欲求的无止境和受阻碍而痛苦)(尼采)(命运由自己把握,而非上帝的规范,故主张弱肉强食的“权力意志”)生命哲学(伯格森、狄尔泰)(世界是“生命之流”在时间上的“绵延”与进化)新黑格尔主义(布拉德雷)(绝对唯心辩证法的发展)新康德主义(柯亨、卡西尔)(先验唯心论与科学哲学结合的产物,但否认独立于意识的物自体的存在)现代英美哲学功利主义(边沁、密尔)(社会上人的行为其实是在追求个人幸福的最大化)实用主义(詹姆士、杜威)(事物成为知识对象的前提,就是它的实用性,只有经过人的追求和实验,才能得到真理)早期分析哲学(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主张逻辑本体论,世界的本体并非分离的实体,而是相互关联的逻辑关系)后期分析哲学(维特根斯坦、斯特劳森、罗蒂等)(认为哲学问题的产生是日常的语言遭到错误理解的结果,主张从语义进行分析达到语言与实在的本质关系)证伪主义科学哲学(波普尔)(否认科学可以达到绝对真理,提出三个世界——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观念世界)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库恩、费耶阿本德)(反对以脱离实践的纯粹逻辑作为表述世界的方式,而强调科学经验在历史上的积累)弗洛伊德主义(弗洛伊德)(强调潜意识和性欲对个人行为的决定性作用,梦、文明活动等是潜意识受外在道德压抑而在意识层面变相体现的结果)西方马克思主义之法兰克福学派(马尔库塞、哈伯马斯)(以马克思的辩证法、弗洛伊德的本能说,着重研究物质文明对人的奴役与异化作用,主张改变人的社会交往模式,减轻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现象学/欧陆哲学胡塞尔(提出现象学方法,主张回到事物本身,研究意识对知识的构建性作用)存在主义(海德格尔、萨特、加缪等)(强调个人在世界上的先于反思意识的存在,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人的存在不同于物的存在,人的存在是自由的,不是被完全规定的——存在先于本质)解释学(伽达默尔、德里达)(认为对历史的研究,不可能还原为历史事实,而是现代视角与历史遗物的对话)结构主义(索绪尔、阿尔图赛、斯特劳斯、拉康)(主张对各种知识系统,优先进行整体结构的研究,并强调这种结构的先验性、永恒性,它是正确研究系统各要素的前提)解构主义(德里达、福柯、德留兹)(否认统一的知识结构的存在,批判理性在片面追求本质的同时丧失了世界的丰富性,认为人与世界、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不是主客认知关系,而是主体间对话关系,肯定思想的多元化)。
世界三大哲学体系
![世界三大哲学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d4a38a9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7.png)
世界三大哲学体系
世界三大哲学体系: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印度哲学。
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哲学,主要重视的方向是理性和逻辑的关系,并且一般用实验和科学的办法进行最终的分析和判断。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有着很大的区别,主要代表是先秦哲学,讲究以社会和人本为主要出发点,并且比较重视感性方面的。
哲学体系介绍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主要为了更好的研究人和社会的关系,和政治方面也有比较紧密的联系,其中比较代表性的就是道家思想,主要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
西方哲学
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哲学,西方哲学最主要是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走的也是比较科学理性的研究之路,提倡用科学数据为基本的依据,只有实验才是验证真理的唯一途径。
印度哲学
主要讲究宗教的关系,在印度不管是什么思想理论都喜欢和宗教扯上关系,不管是什么想法都必须用宗教包装。
另外在印度哲学看了,人的内心主要是由外界的各种刺激诞生出来的,是可以脱离心灵独自存在的。
西方哲学简史资料
![西方哲学简史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90132eff61fb7360b4c65e5.png)
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自然哲学的基本观念(读书5遍)早起哲学家思考的“自然”是“本性”。
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把自然定义为“运动和变化的本原”。
“本原”的本意是“太初”即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事物存在和运动缘由。
“本原”的这两层意思分别被译为“基质”和“原则”。
希腊人所说的“世界”指天地之间一切事物的总和,或指这些事物的秩序。
在对本原的探讨过程中,他们与提出了一与多,静与动,变化与永恒的关系问题。
自然哲学家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思考世界的原因和秩序,这标志着人类思想的一大进步。
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第一节伊奥尼亚派伊奥尼亚派:米利都学派:泰利斯(水本原说)、阿那克西曼德(无定说)、阿那克西美尼(气本原说);爱菲斯的赫拉克利特(火本原说)著作:《论自然》1、无定说(名词解释1)(1)阿那克西曼德看到水本原说的局限性,认识到世界万物及性质的多样性不能被归结为某一特定的物质形态和属性。
他认为,“在火、气、水、土之中任何一种都不能生成万物。
”生成万物的本原被称作“无定”,因为它没有任何规定性,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是调和各种规定性的中性状态。
(2)阿那克西曼德把“无定”分化为万物的过程当做生成,把与之相反的万物归复于“无定”的过程当做消亡,生成与消亡共同构成世界的运动。
他还认为,一些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的消亡,于是提出“补偿原则”,根据这个原则,从“无定”中分离出事物的生成过程是对“无定”的损害,因而要使一些事物回归“无定”作为补偿。
2、火本原说(1)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秩序(一切皆相同的东西)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2)本原有两层意思:一是火的活动状态(活火),即火的燃烧和熄灭;二是世界秩序,它是永恒不变的原则,决定着火的火的分寸,并在所有事物之中保持着自身的同一。
火本原说没有简单地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变化状态,而是在一与多、永恒和变化的关系中把握本原。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总结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a2c589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02.png)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总结西方哲学史是人类思想发展的重要历程,涵盖了从古希腊到现代的众多哲学流派和思想家的观点与理论。
以下是对西方哲学史的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总结。
一、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其对后来的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通过对话和追问的方式,探讨了诸如正义、美德、勇气等重要概念。
他强调“认识你自己”,认为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二)柏拉图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理想国》中。
他提出了理念论,认为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理念才是真实、永恒和完美的。
(三)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他的哲学注重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分析,在逻辑学、物理学、伦理学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
他强调通过经验和观察来获取知识,提出了“实体”的概念。
二、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主要受到基督教神学的影响。
(一)奥古斯丁奥古斯丁是早期基督教哲学的重要代表,他的思想融合了柏拉图哲学和基督教教义,强调上帝的至高无上和人类的原罪。
(二)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他试图用理性来论证基督教的教义,提出了“五路证明”来论证上帝的存在。
三、近代哲学近代哲学是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开始强调理性和经验的作用。
(一)笛卡尔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强调通过怀疑和思考来确立知识的基础,开启了唯理论的哲学传统。
(二)培根培根则倡导经验论,主张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获取知识,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
(三)洛克洛克进一步发展了经验论,认为人的心灵如同一块白板,知识来源于经验。
(四)休谟休谟对经验论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他质疑因果关系的必然性,认为因果关系只是人们基于习惯和联想而形成的一种观念。
四、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近代哲学的高峰。
(一)康德康德试图调和唯理论和经验论,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哲学:(英Western philosophy)在古希腊产生并在西方发展的哲学思想、理论的统称。
其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5世纪为古希腊罗马哲学;(2)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为中世纪哲学;(3)从15世纪中叶到19世纪40年代为近代哲学;(4)从19世纪40年代以后为现代哲学。
古希腊罗马哲学是奴隶制时期的哲学。
它接受了埃及与巴比伦文化的遗产,摆脱神话而产生。
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公元前7至前6世纪,集中研究宇宙的本原问题。
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以“水”、“无限者”、“气”为宇宙本原。
认为本原产生万物,万物又回归本原。
爱非斯学派的赫拉克利特以“火”为世界本原,认为逻各斯是宇宙的规律性,提出朴素的宇宙变化的辩证法思想。
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数”为万物的本原,认为数永恒不变,万物是数的摹本。
埃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提出,世上唯一真实的东西是“存在”,“存在”是完整的、唯一的、不动的、无限的,现象则是变化的。
后期的自然哲学家又提出“四元素”(水、火、土、气)、“种子”、“原子”等概念,以探求宇宙的本原,并提出“奴斯”促使“种子”产生变化、运动并构成无数的宇宙和具体事物。
(2)公元前5世纪,研究重点由自然转向人。
这时的智者不相信有真正的存在和客观真理。
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道德与法律是由人的意见约定俗成的。
高尔吉亚则提出没有什么东西存在,即使有物存在也无法认识,即使可以认识也无法传达给别人。
苏格拉底主张有客观真理,人有认识事物的可能,并运用归纳法下定义。
(3)公元前4世纪,进入系统化阶段。
柏拉图提出理念论,认为与现象世界相对立的理念世界是永恒不变的真实世界,现象世界则在变动中,是不真实的现象世界分有理念世界。
亚里士多德批评柏拉图“理念论”,称“理念”为“形式”,认为事物的形式不能离开个别事物或经验而存在,具体事物是由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构成的。
形式与质料之间有辩证的统一关系。
但又提出“第一推动者”是没有质料的形式,以此作为事物最后目的和运动的最终原因。
他创立的形式逻辑,为传统逻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亚里士多德去世后,古希腊哲学逐渐与罗马文化相结合。
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提出了原子量的学说,卢克莱修提出系统化的原子论,斯多亚派提出普纽玛(能动的张力)理论,新柏拉图主义提出流溢论。
基督教形成后的五百年间,教父哲学为基督教教义提供了哲学解释。
奥古斯丁总结了教父哲学。
中世纪哲学是封建社会的哲学。
天主教在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都占据了统治地位,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
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1)5—11世纪。
研究重点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
波伊提乌重新提出波菲利在亚里士多德《范畴篇》的导论中所提到的共相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它所涉及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是以后唯名论与唯实论争论的来源。
埃里金纳认为普遍的整体是最真实的,神就是总体,它创造万物,又在万物之中。
(2)11—14世纪初,是经院哲学的全盛时期,唯名论与唯实论的斗争普遍展开,唯名论的代表为洛色林、阿伯拉尔,认为共相只是名称、概念,强调个别事物的实在性,否认共相离开个别而独立存在。
唯实论的代表为安瑟伦、托马斯·阿奎那,主张共相离开事物或先于事物而存在。
唯名论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唯实论则以柏拉图的理念论为依据。
其斗争是教义(如化质说)与教阶体系(强调整个教会组织是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中的实际矛盾的反映。
(3)14世纪初至15世纪,形成亚里士多德主义和阿威罗伊主义。
唯名论的唯物主义倾向也在许多哲学思想中有所增强,其代表是R.培根、邓斯·司各脱、奥卡姆等。
神秘主义的体系以爱克哈特为代表。
近代哲学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哲学。
伴随人的自我觉醒而形成。
人的思想从宗教彼岸世界返回到尘世,发现自然和自身,追求知识和人的自由。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15—17世纪初,研究中心是人和自然,形成人文主义和自然哲学两股思潮。
人文主义以人道反对神道,要求个人解放,个性自由,用世俗的教育提高人的控制自然的能力,反对禁欲主义。
其代表是意大利文学家但丁、彼特拉克等,柏拉图主义的费奇诺,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彭波那齐。
自然哲学主张用经验观察的方法说明世界,并以理性的演绎方法寻求自然的普遍规律,其代表为波兰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德国开普勒、意大利伽利略。
意大利布鲁诺认为宇宙是无限的,自然界即神,它由单子构成,单子是物质和精神、质料和形式的统一体。
(2)17世纪初—18世纪末,研究中心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关系,形成经验论与唯理论两个派别。
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代表是英国F.培根和洛克。
认为后天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是认识的来源,感觉是可靠的。
F.培根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知识就是力量,洛克认为观念是外界事物在人心灵上留下痕迹的产物。
唯心主义经验论的代表是英国贝克莱和休谟。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
世界上除了感知的观念之外,什么也没有。
事物是感觉的综合。
休谟则认为真实存在的只有知觉,知觉以外的是不可知的。
唯心主义唯理论代表是法国笛卡儿和德国莱布尼茨,认为只有在公理基础上经理性的推理,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
笛卡儿提出“天赋观念”说,认为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都独立存在,并统一于一个绝对的实体“上帝”。
莱布尼茨认为一切观念都是天赋的,初存于人心中,经加工后才真正显现出来。
唯物主义唯理论的代表是荷兰斯宾诺莎。
认为认识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只有理性才能把握它,感觉经验不可靠。
斯宾诺莎视自然界为唯一的“实体”,个别事物是实体的变形,认为只有通过理性把握唯一实体,才能认识个别事物。
18世纪时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的还有百科全书派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法国启蒙思想家。
前者的代表是拉美特里、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后者的代表是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这一阶段哲学的总的特点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
(3)18世纪末一19世纪40年代,研究中心是精神、自我、意识、主体和人。
主要代表是德国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前四人力求在克服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的前提下,把世界统一在思维的基础上,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精神的。
康德试图以批判哲学探讨理性的来源、能力与范围。
认为人的认识有两个方面,一是自在之物刺激人们的头脑而产生印象与观念,二是由人的统觉形成的先天感性形式与知性范畴使知识成为可能,人的知识只是现象界的认识,自在之物是不可知的。
人认识宇宙时发生认识上的二律背反,即理性上的矛盾。
费希特认为世上一切都是“自我”创造的,主体“自我”创造客体“非我”,又达到自我与非我的统一。
谢林提出同一哲学,认为客体和主体、自然和精神、存在和思维都是同一的。
黑格尔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这一最高的统一体自身辩证地发展的过程。
绝对精神由于自身的矛盾而展开为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逻辑学中,绝对精神在时、空之外发展,在自然哲学中,“外化”为自然界,到精神哲学中又复归于自己,完成自然界、社会与人的思维的统一。
费尔巴哈认为除了自然界和人,世上再没有其他东西。
神和上帝是人的本质异化的产物。
自然界产生人,产生精神。
但他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它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合理思想,并改造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
苏联哲学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建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发展了苏联各民族的哲学,东欧各国的哲学在此时期亦有所发展。
现代哲学是自由资本主义转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哲学。
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也有分成三个阶段的,即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为界把20世纪哲学发展分为两个时期,强调其发展的一方面。
但20世纪中哲学的发展是有连续性的)。
(1)19世纪40年代一19世纪末。
西方流行的哲学派别有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唯意志论、生命哲学、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等。
实证主义的代表是法国孔德与英国斯宾塞。
他们继承英国经验主义的传统,认为哲学应当研究实证的知识,认为哲学知识是超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中立的知识”。
马赫主义是实证主义思想的继续发展。
唯意志论的代表是德国叔本华与尼采,前者提出生命意志论,后者提出权力意志论。
主张意志高于理性,是宇宙的本体和本质,其思想源于康德的本体与现象的分裂,并进而把自我的知觉对象看成现象,把本体看成意志的体现。
生命哲学是唯意志论的继续发展,其代表是德国狄尔泰、齐美尔,法国柏格森等,其生命指人类生活的整体,包括生命的整体、创造物、社会组织、文化成就、人心的内在活动与外在表现,认为历史也是生命的表现。
新康德主义从1865年出版的德国李普曼的《批判的论述:康德和模仿者》而开始形成,号召回到康德去,总的趋向是抛弃康德哲学中的自在之物的客观性,把经验看成主观的,发展康德的唯心主义经验论与不可知论。
分为马堡学派与弗赖堡学派:前者的代表是德国柯亨、那托尔卜,注重以康德主义解释自然科学的成就,把实在说成纯粹思维的产物,把物质、原子、电子、力等归结为概念,否认其客观性;后者的主要代表是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注重于研究历史哲学,否认历史发展的规律,认为历史是偶然的现象的堆积,以伦理学社会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新黑格尔主义在英国、美国、意大利、德国均有所发展,主要以非理性主义解释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倾向于以经验解释黑格尔的绝对理性,用黑格尔内在联系作为实在的特征,并以这种解释说明社会现象。
但主要代表的观点各有特点:英国格林以绝对自我解释绝对精神;布拉德雷提出现象与实在的对立;美国罗伊斯以意志解释理性;意大利克罗齐以其精神哲学体系代替理性体系,并以差异代替矛盾;克洛纳以非理性的生命解释理性的运行。
这一时期的哲学基本趋向强调主观的意志与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使哲学向唯心主义经验论发展。
(2)20世纪的主要哲学派别有实用主义、新实在论、分析哲学、新托马斯主义、人格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科学哲学、结构主义、释义学等。
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为美国皮尔斯、W.詹姆斯、杜威等。
把经验当作世界的基础,认为经验由行为的效果表示出来,由主观意志所决定,反对真理符合说。
因实用主义强调人是认识的中心,形成了人本主义的分支,又因强调自然即是经验,形成了自然主义的分支。
新实在论认为主观经验与关系等共相均是实在的,主张直接的认识是真实的。
在实在主义基础上产生的反对派,反对新实在论者把经验与对象等同,认为在对象与主体之间有一种认识的表象作为中介,形成批判实在论。
分析哲学是从马赫主义发展而来,英国罗素的逻辑原子论与维也纳学派石里克、卡尔纳普等的逻辑实证主义是它的早期形式。
以数理逻辑解释经验,强调真理在于证实,反对形而上学。
以后又与实用主义相结合形成美国刘易斯的概念的实用主义、莫里斯的科学的经验主义、奎因的实用主义分析哲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