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笔记(考研期间根据根据[《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主编]整理)有缺:港台部分看朱栋霖诗派不全:七月诗派九叶诗派很重要穆旦的诗可拿来练论文现代部分第一章 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现当代文学三十年重点

现当代文学三十年重点

第一章:1 、名词解释:①“中国现代文学”指1917——1949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

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而言的。

②“双簧戏”文学革命提出后,漠然无应。

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编者的一封信》),刘半农:《复王敬轩书》史称“双簧信”。

③文学研究会时间:成立于1921年1月,持续时间最长。

地点:北京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12人刊物:《小说月报》。

文学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主张“为人生而艺术”。

共同点: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倾向于现实主义,借鉴自然主义,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④创造社时间:1921年6月地点:日本东京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等留日学生。

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作月刊》、《洪水》等刊物。

主张: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炮轰。

创作:流派特色十分明显,侧重表现自我,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

后期:提倡“表同情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1925年的“五卅运动”是分界。

2、文学革命的实绩(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2)外国文学思潮涌入和新文学社团蜂起,呈现思想大解放的局面;(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4)文学创作取得引人注目的实绩。

3、胡适与周作人初期的文学理论(一)胡适:对新文学理论建树最突出、影响最大的是在《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白话文学论”和“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二)周作人:1、提出新文学应该是“人的文学”的主张。

2、提出“平民文学”的口号。

3、提出文学革命不仅要实行“文学改革”,最重要的是要实行“思想改革”。

4、总之,是以人道主义为指导,适合了“五四”个性解放的热潮,推进文学革命。

4、第一个十年的创作的总特征1、理性精神的显现;2、感伤情调的流行;3、个性化的追求;4、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名词解释名词解释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

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

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

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现代》:1932年5月由施蛰存主编的大型文学期刊《现代》创刊,为新感觉派小说提供了最重要的发表阵地。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作为一个小说流派已经形成,并开始步入成熟期。

沈从文: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湖南凤凰人。

苗族。

京派作家代表人物。

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

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的。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4、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6、20年代的三次文学论争:(1)1919年3月,北京大学旧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新潮》相抗衡,近代翻译文学家先驱林纾,旧文学观念顽固,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

(2)1922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五四时期及文学派系《学衡》派: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7、文学研究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1)时间地点: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

(2)发起人: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12人。

(3)主张:“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

《现代文学三十年》最全笔记(精心整理)

《现代文学三十年》最全笔记(精心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提纲》A.文学思潮与运动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双簧信: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

稳健的文化抉择。

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

鲁迅《估学横》,批驳。

文学革命实绩:1。

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的建立: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文学生力军建设新文学。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赵树理)【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赵树理)【圣才出品】

第22章赵树理22.1 复习笔记一、赵树理概述1.赵树理及其著作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晋城市沁水县人。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是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成长起来的作家,代表了19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1943)、《李有才板话》(1943)、《李家庄的变迁》(1946)等,他的创作被树立为“赵树理方向”。

2.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赵树理方向”首先是一种文艺政策性的引导,是对当时(乃至五六十年代)文学“主流”的一种阐释与倡导,关键是顺应大众化、农民化的审美追求,正好适应了当时解放区的社会变革需求,因而赵树理式的主题与文学语言形式被推崇到主流的位置。

(1)一种新型文学方向的代表赵树理被解释为一种新型文学方向的代表,是能体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提出的文艺路线的典范。

由于赵树理的创作顺应了大众化的文艺方向,这种“方向性”的提倡对整个解放区文学乃至五六十年代的文学,都影响巨大。

(2)一种生活实践的内在的要求赵树理追求大众化主要是出于一种生活实践的内在的要求,是与农民进行精神对话的自然需要,因此能够忠实地反映农民的思想、情绪、意识、愿望及审美要求,并真正能为普通的农民所接受,这是赵树理及其所代表的这一代作家最突出的特点。

(3)以亲身经历的历史变革为文本赵树理的创作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历史变革的文学记录,这决定着他(及他所代表的一代作家)自觉地追求创作对现实生活的紧密配合的宣传、鼓动作用与指导作用,又不滞留于公式化概念化的困境,这就有力地保证了赵树理式的“问题小说”政治倾向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4)对“五四”以来新文学“欧化”倾向进行反省赵树理是在对“五四”以来新文学“欧化”倾向进行反省的基础上,建立他那种格外偏重大众化、通俗化的文学主张的。

他主要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艺术营养,这在解放区作家中也有代表性。

他们虽然也在承续“五四”新文学的传统,但和1920、30年代诸多新文学作家不同的是,他们与西方文学处于相对隔绝状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诗(二))【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诗(二))【圣才出品】

第16章新诗(二)16.1 复习笔记一、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1.中国诗歌会(1)中国诗歌会的成立中国诗歌会于1932年9月在上海成立,其代表刊物有《新诗歌》旬刊等,发起人有穆木天、蒲风、杨骚、任钧(卢森堡)等人。

他们提出要“捉住现实”,要求诗人站在“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立场上去把握与反映现实,要求“诗与诗人的大众化”。

(2)中国诗歌会的创作特点①及时、迅速地反映时代重大事件,表现工农大众及其斗争,强调诗歌对实际革命运动的直接鼓动作用。

②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大大加强了诗的理性化色彩与主观性;同时强调“自我”在“集体”、“小我”在“大我”中的融合。

③在艺术表现上,大都采取直接描摹现实的方式;在诗歌形式上,提出了“歌谣化”的主张,还做了创造诗歌形式的各种试验,运用了如大众合唱诗、诗剧等多种形式,试图使诗成为“群体听觉艺术”。

(3)代表作家作品蒲风的《我迎着狂风和暴雨》《钢铁的海岸线》《茫茫夜》《六月流火》;杨骚的《乡曲》;殷夫的《孩儿塔》;田间的《中国农村的故事》;王亚平的《十二月的风》;穆木天的《在喀林巴岭上》《守堤者》等。

(4)中国诗歌会的不足①中国诗歌会的创作,扩大了新诗的表现领域,但把诗歌作用归结为直接的宣传与鼓动,容易忽视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质;②艺术上比较粗糙;③把反映现实生活重大题材推于极端,导致了诗歌的单一化。

2.臧克家(1)臧克家在他的诗中提出了“坚忍主义”,即严肃地正对现实生活中的险恶苦难,沉着而有锋棱地去迎接磨难。

这显示了臧克家在精神上与中国农民的深刻联系,并由此称其为“泥土诗人”。

其代表作有《烙印》《罪恶的黑手》等。

(2)臧克家往往将感情、倾向性凝聚隐藏在诗的形象里,讲究诗的形式的凝练、整齐,以及诗的节奏、韵律,从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中国传统诗歌(特别是“苦吟”派)的影响。

二、后期新月派的创作1.后期新月派的形成后期新月派是前期新月派的继续与发展。

它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月刊新诗栏及1931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基本成员包括前期的徐志摩、饶孟侃以及陈梦家、方玮德等为基干的南京青年诗人群。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新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资料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新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

稳健的文化抉择。

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

鲁迅《估学横》,批驳。

文学革命实绩:1。

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的建立,标示: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文学生力军建设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钱理群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 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钱理群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 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n“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鲁迅《估学横》,批驳。

n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会刊:《小说月报》。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做“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现实主义的一派。

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n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6月。

日本东京。

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田汉等。

我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我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n“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鲁迅《估学横》,批驳。

n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会刊:《小说月报》。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做“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现实主义的一派。

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n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6月。

日本东京。

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田汉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第一章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一、名词解释: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

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三闲集》20年代末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二心集》30年代初对民族主义的斗争,与新月派的论辩。

《准风月谈》《伪自由书》《花边文学》对30年代上海半殖民地商业社会的透视和批判。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对明清思想文化学术及儒道各家的审视。

《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抗议国民党法西斯专政,反击中共左倾路线。

《集外集》《集外集拾遗》书信集《两地书》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一、简答、论述:1、鲁迅小说成就(钱理群版)☆☆☆☆☆鲁迅小说的高度成功,可以概括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前者指独特的题材与思想发现;后者指小说结构模式与形式首发的创立匕Wr °①“表现的深切"一一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A.鲁迅创作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所以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由此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B.鲁迅观察与表现的视角也是独特的:a、重在表现“病态社会"里人(知识分子与农民)的精神“病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 最全名词解释 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 最全名词解释 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

稳健的文化抉择。

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

鲁迅《估学横》,批驳。

文学革命实绩:1。

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的建立,标示: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文学生力军建设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全部名词解释(上)1 晚清文学革新运动(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

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袭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 《新青年》杂志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新文化运动以此为肇始,1917年迁京,1919年借五四运动大势将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新青年》集中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特色,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提出“人权,平等,自由”的思想,确认“人权平等之说兴”与“科学之兴”“若舟车之有两轮”。

是推进现代社会进化的基本条件。

《新青年》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在《新青年》集结的急进知识分子主要从两方面推进思想启蒙运动:其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其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1918年1月号起,《新青年》改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钱玄同轮流编辑,鲁迅撰稿。

3 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新文化运动直接促成了文学革命,而文学革命又成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最有实绩的一部分,文学革命的性质与导向,成就与局限都与新文化运动息息相关。

(1)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促进了“新思想,新学术”发展,新文化运动借北大学术的自由空气推波助澜,导致了1919年五四爱国学生运动,文学革命在这种背景下发生。

(完整版)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完整版)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一、名词解释: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

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巴金)【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巴金)【圣才出品】

第12章巴金12.1 复习笔记一、巴金概述1.巴金及其著作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他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青年时代深受“五四”新思潮影响,曾赴法国留学。

在现代文学阶段,以全面抗战爆发为界,其创作历程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

从1928年9月写处女作《灭亡》起,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为前期,主要作品有《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由《雾》《雨》《电》三部中篇合成)及《家》;从全面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为后期,主要作品有《春》、《秋》(与《家》合称“激流三部曲”)、《憩园》、《火》三部曲(又称“抗战三部曲”)、《第四病室》和《寒夜》。

前后约二十年的时间,巴金写了20多部中、长篇小说,70多篇短篇小说,以及大量的散文随笔等,还有30多种外国文学译作。

2.巴金的文学史地位(1)巴金始终以战士的姿态从事创作,敢于坚持向旧事物开战,敢于喊出真实的声音,他的作品与时代的脉搏紧相呼应,在读者中有很大的感召力。

巴金所提供的带有强烈主观性、抒情性的中、长篇小说,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小说一起,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而巴金小说所创造的“青年世界”是1930年代艺术画廊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部分,巴金也因此为扩大现代文学的影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2)前期,巴金的小说大都是写旧家庭的崩溃以及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作品带有无政府主义的色彩,但更引人注目的是那种叛逆与追求的躁动情绪,其主导面是反专制反封建的。

(3)后期,巴金的作品转向深沉,冷静的人生世相描写代替了奔放的抒情咏叹,这种风格的衍变固然跟当时令人窒息的现实社会气氛和作者在战时生活中所经历的磨难有关,更是由于作者摆脱青春时期的浪漫而趋向中年人的沉稳。

二、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1.概述巴金前期小说创作非常丰富,一共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和60多部短篇小说。

题材比较广泛,有写工人、农民、城市贫民悲苦生活与抗争的,如中篇《砂丁》《雪》和短篇集《光明集》与《将军集》中的一些作品,但更多更集中的是那些描写青年反抗者、革命者的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完整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完整版

现代评论派:1924年,胡适与陈西滢、徐志摩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称为现代评论派。

其成员多是欧美留学归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以《现代评论》为主要阵地,为美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张目,支持北洋军阀当局,诬蔑群众革命运动。

1927年7月,《现代评论》迁至上海,遂由原来依附于北洋政府转而投靠国民党政权。

太阳社:1928年1月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屯阝(阿英)、洪灵非、孟超等,全都为共产党员。

"这些《太阳》下的文学者,要求光明,要求新的人生,他们努力要创造出表现社会生活的新文艺。

"同时创办《太阳月刊》,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左联成立时,该社自行解散。

革命文学论争:指1928-1929年鲁迅、茅盾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到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批判清算鲁迅、茅盾、郁达夫等,全盘否定五四新文学传统。

文艺大众化运动: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的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必须以"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明确规定"文学的大众化"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大众化问题成为左翼文学理论的焦点之一。

普罗文学:1928-1930年革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学的主要作者。

普罗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时期白色恐怖下的心态。

代表作有蒋光慈《短裤党》《菊芬》等。

革命的浪漫蒂克: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时期,创作方面也存在过一些幼稚倾向,其中最突出的即所谓"革命的浪漫蒂克"情调。

【重要】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全部名词解释

【重要】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全部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1 晚清文学革新运动(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

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袭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 《新青年》杂志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新文化运动以此为肇始,1917年迁京,1919年借五四运动大势将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新青年》集中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特色,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提出“人权,平等,自由”的思想,确认“人权平等之说兴”与“科学之兴”“若舟车之有两轮”。

是推进现代社会进化的基本条件。

《新青年》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在《新青年》集结的急进知识分子主要从两方面推进思想启蒙运动:其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其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1918年1月号起,《新青年》改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钱玄同轮流编辑,鲁迅撰稿。

3 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新文化运动直接促成了文学革命,而文学革命又成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最有实绩的一部分,文学革命的性质与导向,成就与局限都与新文化运动息息相关。

(1)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促进了“新思想,新学术”发展,新文化运动借北大学术的自由空气推波助澜,导致了1919年五四爱国学生运动,文学革命在这种背景下发生。

中国现代文学30年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30年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第一个十年“八事”: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从不同角度针砭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阐述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工具已经丧失活力,从内容到形式都提出了革新的要求,文学革命的发难之作。

“三大主义”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从启蒙角度抨击了旧文学之“阿谀夸张、虚伪迂阔”,认为文学与国民性是互为因果的。

学衡派以1922年1月南京创刊的《学衡》杂志而得名,文学革命时期的守旧派,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人,相信靠传统伦理道德来凝聚中国,反感新文化运动的激进性质,主张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甲寅派文学革命时期的守旧派,章士钊复刊甲寅周刊,发表《评新文化运动》,试图从逻辑学、语言学、文化史等角度论证白话文不能取代文言文,甚至断定白话文已成强弩之末,遭到新文学阵营一致反对,纷纷从不同角度批驳甲寅。

双簧戏文学革命长岛过程中,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写信,汇集种种旧文人对文学革命的言论,刘半农福新辩驳,在《新青年》刊登,扩大文学革命影响。

鲁迅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周树人,弃医从文,《新青年》编辑,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彷徨》《呐喊》等,1930年发起成立做脸,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呐喊》鲁迅第一本小说集,名字意指他受新文化运动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明显保留着“五四”高潮期奋起呼唤的特色。

《狂人日记》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百花短片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中国现代小说开端。

《阿Q正传》鲁迅《呐喊》,展现辛亥革命前后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有特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章回体,典型人物阿Q、赵太爷、吴妈、王胡、假洋鬼子……《野草》散文集,以诗的意向呈现作家这时期内心的紧张,与对绝望的反抗。

《朝花夕拾》10篇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是作家步入中年后,对自己家乡和早年生活往事与道路的“反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学研究会(人生派)五四时期,由叶绍钧、许地山、周作人等12人在北京成立的反帝反封建进步文学社团,主张“文学为人生”,引领现实主义思潮,新文化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

钱理群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名词解释

钱理群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名词解释

1 《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

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2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3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4 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n?人的文学? :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 ,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 ,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

鲁迅《估学横》,批驳。

n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会刊:《小说月报》。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做?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现实主义的一派。

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n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6月。

日本东京。

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田汉等。

《创造》《创造周刊》《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忠实表现作者?内心的要求? ,强调创作的?直觉?与?灵感? ,文学美感,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革命? ,侧重自我表现,浓重的抒情色彩。

初期创作:郭沫若《女神》,郁达夫小说,田汉戏剧。

以1925年五卅为界后期:?表同情于无产阶级? 后期创造社刊物更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宣传。

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929年2月,创造社为国民党政府封闭。

新月社:1923年于北京成立。

代表人物:胡适、陈源(陈西滢)、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原是一个文化社交团体。

1926年4月,徐志摩在《晨报》上开辟的《诗镌》为其代表性刊物。

和新月社有关的有影响的文学活动,一是新月诗派的活动;二是1928年《新月》月刊的创办。

n新月派:现活动分前后期。

前期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要求创造新诗的新格式新音节,闻一多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新诗?三美?的格律诗理论主张,闻一多、徐志摩及朱湘、饶孟侃、刘梦苇等等发表新格律诗创作,称为?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 ,对新诗发展有积极意义。

后期1931年,徐志摩又创办《诗刊》,后期有陈梦家等等。

是年,陈梦家编《新月诗选》,收18人的诗,展示了新月诗派阵营及诗作成就。

新月派的小说家有沈从文、凌叔华等。

n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

《语丝》创刊于1924年11月,1930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

《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

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 ,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 。

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湖畔诗社: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为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

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

文学史上称这四位诗人为?湖畔诗人? 。

该诗社以写作爱情诗闻名。

被朱自清评为?真正专心致志作情诗?的诗歌团体。

内容以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为主,清新、美丽。

形式自由,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天真、开朗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展现了五四新人的青春人格与气质。

进入第二个十年的标志:1928 年1 月,全部共产党员作家太阳社创办了《太阳》月刊,上海共同倡导? 革命文学?。

同年 3 月,胡适,徐志摩,梁实秋为核心的《新月》月刊创刊。

?独立的原则? ?健康的原则? ?尊严的原则? 。

了解:此时期显著特征:1,五四时期的相对思想自由的氛围消失,文学主潮政治化。

2 ,革命文学运动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运用,决定此后面貌。

3 .左翼文学兴发,多种倾向文学互竞,丰富30 年代文学创作。

革命文学论争:背景: 1. 现实政治的推进。

2,作家的思想自身的发展。

3,国际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的影响。

创造社和太阳社VS五四时期已成名的作家,鲁迅,矛盾等文艺思想对立:马克思主义VS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作家:梁实秋,朱光潜,沈从文。

?为艺术而艺术? ?超脱现实?原则)这两种文艺思潮的论争贯穿30 年代。

较重要的是:左翼作家VS?新月派? ,左翼VS京派n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于1930 年3 月2 日在上海成立,会议选举鲁迅、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委员。

创办《前哨》、《世界文化》、《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月报》等刊物。

?左联?的成立,对于团结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 和推进革命文学运动,培养革命青年作家队伍,繁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36 年在共产国际的干预下宣布自动解散。

n 京派:30 年代,以北京为中心的小说流派,沈从文是?京派第一人? ,还有周作人、废名、芦焚、林徽因、萧乾、朱光潜等。

所以称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当时在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作品较多地在京津刊物上发表。

京派文人活跃于《现代评论》、《水星》、《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文艺杂志》这些报刊上。

主张关注人生,但是与政治斗争保持距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世俗化。

多数是现实主义手法,也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散文化、诗化。

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三大派别:左翼,京派,海派(集中表现在30Y 的上海。

代表作家:张资平、叶灵凤)第二个十年历史特点:广阔的社会历史内容,对民族灵魂开掘的历史深度,从历史潮流中吸取战斗激情和力的美。

是中国现代文学日趋成熟的标志。

特点:1. 文学与战争救亡发生紧密联系。

(最显著)2. 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学。

3. 孤岛文学战士形成的地缘政治文化,对文学的制约。

分为: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上海?孤岛?抗战初期:昂扬激愤的英雄主义,救亡。

相持阶段:沉静下来,正视战争残酷,现实腐败,沉郁苦闷,对战争,民族前途的忧虑。

重新认识民族,自己,寻找民族振兴的出路。

具体:1. 爱国主义主题的扩展与深入,题材纵深立体开拓,多样化趋向。

面对现实,总结历史。

面向自己(财主底儿女们,路翎)2. 长篇小说,多幕剧,长篇叙事诗,抒情诗。

(财主,霜叶红似二月花,四世同堂)3. 主题集中:对腐朽现实政治的否定+知识分子的自我内省,历史总结。

解放区:民族形式的革新与大众化,创作基调明朗,朴素。

对新社会新制度的赞美+人民斗争生活的热情描绘。

翻身解放成新人。

形成新评书体,新章回体小说,民歌体叙事诗,新喜剧。

沦陷区文学:(七七事变后,东北+华北沦陷区)乡土文学。

雅文学和俗文学在对立中接近n 文协:1938 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武汉。

名誉理事:周恩来,孙科,陈立夫。

老舍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理事中无鲁迅。

会刊是《抗战文艺》口号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 。

要求文艺紧密地与抗日斗争相结合。

标志着30 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自由主义文学,国名党民族主义文学汇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包括国共两党作家在内的大联合。

n?孤岛?文学:指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存在时间是从1937 年11 月上海沦陷至1941 年12 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

这时期的租界,四面都是日军侵占的沦陷区,仅租界内是日军势力未到而英法等国控制的地方,故称" 孤岛" 。

文艺工作者利用租界这一特殊环境进行抗日文学活动,称" 孤岛文学" 。

代表《夜上海》《长夜行》等反映沦陷区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剧本。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 年座谈会上。

正式发表于1943 年《解放日报》内容:党如何领导文艺,文艺的?外部关系?问题,核心命题:革命文艺?为群众?及?如何为群众? 。

根本的,原则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 ,?首先为工农兵服务? ?工农兵方向?小说第一个十年:4.五四小说取得文学正宗地位:梁启超?小说界革命? ,出版传播手段进步。

5.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n问题小说:主要在1919—1923年兴盛一时。

文学研究会诸作家由于文学?为人生?的要求,探讨什么是人生,人生有何意义等有关人生的一般问题的小说,同时关注各种社会问题,并试图给出答案。

这类小说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前期发展。

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冰心的《超人》,王统照的《沉思》,叶绍钧的《一生》,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庐隐的《海滨故人》等。

问题小说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写实派作家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相碰撞的产物,也是五四启蒙精神和作家的人生思考相结合的产物。

问题小说的题材比较广泛,表现了作家们对社会现实及人生的深切关注。

n乡土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乡土小说?是指二十年代在鲁迅小说影响下,一些来自乡村,寓居京沪等大都市的年青人,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制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审美地表现乡村生活的小说。

作者主是是文学研究会和未名社、语丝社一些作家,主要有许杰、王任叔、彭家煌等。

主要作家作品:王鲁彦《菊英的出嫁》?冥婚? 。

彭家煌《怂恿》《活鬼》。

台静农《地之子》。

许钦文《疯妇》。

人生派写实小说: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乡土小说作家群组成+叶圣陶。

王鲁彦《柚子》集,彭家煌《怂恿》集成就最大。

n?自叙传?抒情小说: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