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水面蒸发量的气候学计算

合集下载

水蒸发量计算

水蒸发量计算

水蒸发量计算
水蒸发量的计算公式通常为:水分蒸发量=水面上升的水位×水面积×水的蒸发热。

其中,水面上升的水位可以用水位计或量杯等工具进行测量,水面积可通过测量水体的长、宽和深度并进行计算,水的蒸发热一般取为每千克水蒸发需要消耗的热量,约为2.45×10^6J。

此外,在气压不变的情况下,选择增加水表面的空气流速以及增加水的面积,就能够增加蒸发量。

例如,通过风扇不停地吹,且换个直径很大的水盆就可以起到一定的加湿效果。

请注意,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数据可能因具体条件和需求而有所不同,如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蒸发量计算公式

蒸发量计算公式

蒸发量计算公式
1 蒸发量计算公式
蒸发量(Evaporation)是指大气当中蒸发到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
分量。

它受到气温、湿度、风速、地表特征以及日照时数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蒸发量公式可用来表示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蒸发量的
计算公式如下:
Evaporation= Ea×e ×s ×h× c
其中:Ea是气温的影响系数,e= ea×RH, RH是湿度的影响系数,s是日照时数的影响系数,h是风速的影响系数,c是地表特征的影响
系数。

2 蒸发量的影响因素
气温:气温越高,蒸发量越大。

非常高的温度可以令地表湿度含
量大幅下降,进而导致大量水蒸发,温度越低,蒸发量越低。

湿度:湿度主要是取决于空气中的潮气,当空气中潮气多时,空
气容易吸收水分,这样气温即使比较高,也会减少蒸发量。

反之,湿
度越低,蒸发量越大。

风速:风速越大,蒸发量越大。

这是因为风速越大,空气中流动
性越强,能够较快地将水份从地表带走,从而提高蒸发量。

日照时数:日照时数越多,能够将水份蒸发的量也就越多。

晴天
可以使地表蒸发更多,而多云或雨天可以减少地表蒸发量。

地表特征:地表特征也会影响蒸发量,如不同的地表反射率和透
过率,和地表吸收的热量的大小都会对蒸发量产生影响。

3 应用
蒸发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了解不同的环境参数对水蒸发的影响,从而针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提高农作物的生长。

此外,这个公式还可以用来研究区域的水分循环情况和水分平衡,为
水资源调查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水面蒸发量计算公式

水面蒸发量计算公式

水面蒸发量计算公式
水面蒸发量计算公式是计算水面比表面空气温度更高时,水面受到蒸发影响的量,即每平方公里水面(面积)每小时蒸发量。

蒸发是大气中空气对水、阳光照射对水的作用,在水体表面形成水蒸汽,从水体表面运动而抵达大气中。

由于大气的温度和饱和空气的浓度,在不同的气象要素条件下,蒸发过程中的蒸发速率不同。

因此,水面蒸发量的计算公式是:
水面蒸发量=蒸发强度×地表水面表面积比表面空气温度差(K)
蒸发强度=温度、湿度、饱和空气浓度等气象要素的综合作用而产生的蒸发强度,既以实测值为基础的集合体,也可以以某种计算模式及建模结果给出。

因此,根据该公式,可以得到每千平方公里水面每小时蒸发量的数值,用以评估地表水的养分量和水体对气候系统的影响。

通过对水面蒸发量的计算和分析,可以有效控制因气候变化而导致的水源亏缺和水质下降。

蒸发量计算——精选推荐

蒸发量计算——精选推荐

水面蒸发计算模型研究闵骞(江西省水利厅鄱阳湖水文分局,江西九江332800)摘要:根据水面蒸发形成机制和水面蒸发量与气象要素关系的试验分析结果,选择饱和水汽压差、风速、相对湿度作为水面蒸发计算因子;综合国内外水面蒸发计算研究成果,选取适用的风速函数和相对湿度函数,提出一种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水面蒸发计算模型.简要评析目前国内出现的3个水面蒸发全国通用计算公式,指出这3个公式尚存在欠缺,有待进一步完善;最后提出水面蒸发计算模型研究应统一水面蒸发量标准,正确选择风速函数,并应加强水面蒸发计算模型空间变化规律的研究.关键词:水面蒸发;风速函数;相对湿度;水文计算;计算模型水面蒸发是湖泊水库等自然大水体水量平衡的主要项目,正确估算水面蒸发量,对水资源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极为重要.水面蒸发量计算方法的研究,是个较古老的课题,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绝大多数计算公式是利用局部地区单站观测资料,由经验分析取得的,或为纯经验公式,或为半经验公式.由于水面蒸发对微地形、微气象条件的影响非常敏感,加上近地面空气水平平流对器测蒸发量及其与气象因素关系的影响突出,造成水面蒸发经验公式具有很强的局地性特征,使得由单站资料建立的水面蒸发量计算公式,缺乏空间上的适应性(或大范围通用性),难以在其它地区引用.建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水面蒸发量计算模型,不仅可以满足当前水文分析计算、径流预测预报、水资源调查评价中的技术需求,还可以为今后建立旨在广大范围(全国乃至全世界)普遍实用的水面蒸发量通用计算公式,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基础.时至今日,尚未有水面蒸发世界通用计算公式问世的报道,但见于报道的水面蒸发全国通用计算公式则已有3例.本文利用多站水面蒸发实验资料,检验它们的引用误差,以说明这3个公式尚有待进一步完善.1一种适应性较强的水面蒸发模型1.1计算因子选择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以饱和水汽压差Δe和风速W为因子的道尔顿模型E=Δef(W)[1~3].笔者在这次建模试验中,发现利用双因子模型E=Δef(W)模拟月、旬水面蒸发量与月、旬平均饱和水汽压差、风速的关系时,不同季节出现正、负号不同的系统偏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同季节的相对湿度差异很大,而且具有显著的季节*****替演变特性,造成模型拟合误差正、负号随季节而交替变化.如果加入相对湿度的影响,其拟合误差明显减小,尤其是季节性的系统性误差基本消失.说明将相对湿度r作为水面蒸发计算模型的因子,对于提高水面蒸发量的计算精度,有明显的积极意义.故此,本文选择以下形式的3因子水面蒸发模型:E=ΔeF(r,W)(1)1.2模型结构的设计令F(r,W)=g(r)f(W),则有:E=Δeg(r)f(W)(2)式中:E为水面蒸发量,mm/d;Δe为饱和水汽压差,hPa;r为相对湿度,以小数计;g(r)为相对湿度函数;W为平均风速,m/s;f(W)为风速函数.由式(2)可见,构建本文提出的水面蒸发量计算模型的关键,在于相对湿度函数g(r)和风速函数f(W)具体形式的确定.从理论上说,空气相对湿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流经水面的空气的水平非均匀性特征[4].但目前我国各地空气温湿观测高度一般采用150 cm或200c m,远远超出了有限水域温湿适应层的高度[5,6],故即使观测到的相对湿度达到1,贴近水面层空气的水平非均匀性特征依然存在,因此,g(r)中必须设置常数项.先假设f(W)为一次线性函数,即令f(W)=p+qW,由E/Δe~W线性相关分析决定系数p与q;再根据~r相关点的分布特征,选择g(r)的形式为式中a,b为待定系数.风速虽然是公认的影响水面蒸发的重要气象因素,但各地在建立水面蒸发经验公式时,都认为风速对水面蒸发的影响是最难模拟的.绝大多数研究成果中,将风速函数设置成带常数项的幂函数形式,即令:其中风速幂指数α的取值,有2.0,1.0,0.85,0.76,0.5等几种,我国一般采用α=1,即使用线性风速函数.笔者曾根据鄱阳湖岸边陆地(都昌)、半岛(康山)、岛屿(棠荫)3站水面蒸发实验资料,分析风速幂指数随环境的变化特性,提出风速较小的站取α=1较好,风速较大的站应取α<1;风速越大的站,α应取越小的数值[7].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随着W 自零逐渐加大,风速函数的二导阶数d2f(W)/d W2呈大于0,等于0,小于0的变化过程[8],表明在不同风速段,风速函数f(W)应使用不同的幂指数α,即α随着W的增大而减小.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结合笔者反复试验情况,本文采用以下变数作为风速函数的幂指数:风速函数(式(4))中设置常数项A,说明当风速仪测得的风速为零(W=0)时,水面仍然有蒸发现象存在.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风速仪受到技术性能的限制,当风速很小时,难以测出真实风速;二是在水平风速接近零时,空气的脉动紊流依然存在.将式(3),(4),(5)代入式(2),得到本文提出的水面蒸发计算模型为其中a,b,A,B,m,n均为模型参数.1.3模型参数的确定,点绘E/Δe~W相关点群分布图,通过点群中心初步确定一条E/Δe~W关系曲线,在此曲线的W=0和W=1处,分别读出SA和SA+SB值,由此得到SA=0.1098,SB=0.1765.相关分析中,得到相应的a,b值.本文通过设置近1000个Si值,经计算机反复筛选,取S =0.2441,求得A=0.4498,B=0.7232;a=0.09,b=0.2567.代入式(6),即为本文提出的水面蒸发量计算模型的具体表达式:。

蒸发量计算公式

蒸发量计算公式

蒸发量计算公式
蒸发量计算公式
蒸发量计算公式是评估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气候环境中水分的循环、热量的传递和能量的转化。

在气候变化中,蒸发量代表了水在气候系统中的流动,它可以提供有关水汽的量化信息,并且可以用来衡量气象和气候条件的演变。

蒸发量的计算公式是:蒸发量(mm/day)=降水量(mm/day)+水汽通量(mm/day),其中,降水量是指地面降水量,水汽通量是指大气层中水汽传输的量。

蒸发量的计算是基于气象和气候条件的变化,因此,蒸发量的计算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温、湿度、风速等。

气温的升高会增加蒸发量,而湿度的降低会减少蒸发量。

风速的加快也会增加蒸发量,因为风会带走地面的水分,使之进入大气层,从而增加蒸发量。

蒸发量的计算也受到气象要素的影响,如辐射、沙尘暴以及湿气,在这些要素的作用下,蒸发量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蒸发量的计算可以提供有关水汽的量化信息,从而为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参考,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从而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水库蒸发量如何计算和监测

水库蒸发量如何计算和监测

1 水库蒸发量计算水库大坝是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筑物,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设施。

水库建成后可起到防洪、灌溉、供水,养殖等作用,但水库作为高势能体的储物空间,对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构成巨大的危险源。

因此对水库大坝的安全监测意义重大,水利各级主管部门也多次下发加强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的要求。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通过实时感知大坝的各种环境、水文、结构、应力、渗流等参数信息,计算分析大坝的整体稳定性情况,并对危险及时准确的报警,长期掌控大坝的安全状况和发展趋势。

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主要监测项目:坝体表面三维位移变化;坝体浸润线(渗透性)监测;库区雨量/蒸发量监测;库区水位监测;坝体渗流量监测;应力应变监测(主要混凝土坝);主要监测设备:渗压计、雨量计、液位计、量水堰计,应力应变计、倾角计、裂缝计,高清摄像头、低功耗智能采集器、云端数据服务平台。

特点及优势:24小时在线监测,多种数据上报方式;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米度具有从感知、采集、平台、用户管理等全流程的研发能力,具有多年完整的项目集成经验;产品集成度高,安装及维护方便;系统采用B/S架构,具备多用户访问,分级管理的功能。

2水库数据管理云平台水库数据管理云平台,简称“葛南云”,是基于云计算及物联网的云平台。

葛南云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即用即得的监测服务,葛南云集“云端采集”、“云端存储”、“云端管理”、“云端分析”为一体,为用户构建完整的健康感知物联网。

葛南云平台可以解决传统的监测软件带来的问题:云计算可以动态提供可伸缩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虚拟化资源,并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用户不需要关注底层的硬件资源,因此节省大量的运维和硬件成本;并且葛南云平台提供开放的数据服务接口,无论中小型项目还是大型业主单位,云平台能够云平台能够打破信息孤岛,真正实现数据的融合,让监测管理变得更加有效。

水库蒸发量计算基础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预报预警系统巡检管理系统文件管理系统南京葛南实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是专业从事岩土工程安全监测仪器及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高科技型企业。

计算水面蒸发量范文

计算水面蒸发量范文

计算水面蒸发量范文水面蒸发量是指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水体蒸发的量,它受到地表水蒸发潜热供应、气体层水蒸发供应以及湍流因子的影响。

在地球系统中,水面蒸发量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水面蒸发是指水体由液态转变为气态过程中的能量需求。

蒸发会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象要素。

同时,水面蒸发也会在气象和水文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促使水汽向大气中输送,形成云、雾等天气现象,并最终降为降水供给地表自然环境以及农业和生活用水。

水面蒸发量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1.罩式蒸发量计算法:罩式蒸发量计算法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测量方法,通过在水面上方设置一个遮光罩,并测量在一定时间内,遮光罩内外光照强度的差值来得到水面蒸发量。

2.蒸发皿法:蒸发皿法是常用的实地蒸发量观测方法,通过在地面上放置一定面积的蒸发皿,并在一定时间内测量蒸发皿中水面下降的高度,从而计算出水面蒸发量。

3.能量平衡法:能量平衡法是通过测量地表能量平衡的方法来推算水面蒸发量。

该方法基于辐射、传导、对流、湍流等能量交换过程的研究,并将地表能量平衡方程与观测数据相结合,从而推算得到水面蒸发量。

4.水量平衡法:水量平衡法是通过测量输入和输出水量的方法来计算水面蒸发量。

该方法考虑了各种降水、径流、蓄水和蒸发过程之间的水量平衡关系,通过分析不同储水位下的水量变化,计算得到水面蒸发量。

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的需求和条件,可以选择适合的水面蒸发量计算方法。

同时,由于水面蒸发量的复杂性,还需要考虑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表特征和水文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水资源管理、灌溉规划和气候变化等研究中,对水面蒸发量的准确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预测水面蒸发量的简易方法

预测水面蒸发量的简易方法

预测水面蒸发量的简易方法闵骞(江西省都昌蒸发实验站,江西都昌332600)摘要:以气温和中雨以上降水天数为因子,建立两个预测月、旬水面蒸发量的简易公式.检验表明,其拟合误差和预测误差都较小,可以应用在水资源分析与预测等实际生产中.关键词:水面蒸发量;预测;气温;中雨以上降水天数近几年来,随着水资源科学管理水平与要求的不断提高,水面蒸发量的预测已引起人们的重视.预测方法主要有时间序列分析法和气候模型法,前者依据水面蒸发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外延型预测模型;后者根据水面蒸发量与气象因子间的经验关系,利用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因子预报值,估算水面蒸发量预测值,即以经验公式作为水面蒸发量预测模型.前者操作简便,但不确定性大,精度较低;后者需要以气象预报结果为依托,其精度主要依赖于气象预报的准确程度.一般认为后者比前者的物理机制更明确,预测结果的可靠性更高.作者曾以彭曼公式为基础,建立了一个预测水面蒸发量的气候学模型[1].其优点是充分利用了水面蒸发实验中取得的各项资料及它们之间关系的信息,但公式结构较复杂,中间环节较多,因此,该预测模型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也较多.本文试图利用与文献[1]中相同的气象预报因子,建立结构更简便的水面蒸发量气候学预测模型,目的在于从公式结构上尽可能减少中间计算环节和影响预测模型精度的不确定性因素.1模型与因子的选择目前我国广泛应用的水面蒸发量计算模型,除彭曼公式之外,还有道尔顿公式和质量转移公式,它们的表达式分别为[2]:式中:E为水面蒸发量;Δe为饱和水汽压差;W为风速;A,B,α,C为经验系数.将以上两式对W求导,得到:由式(3)和式(4)可见,水面蒸发量E随风速W的变化(即W对E的影响)受到饱和水汽压差Δe的制约,说明Δe不仅是E的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影响E~W关系的重要因素;另外,各地在水面蒸发实验资料的分析中均发现,E~Δe的相关密切程度远远高于E~W,表明Δe对E的作用明显大于W对E的作用,Δe是影响E的最重要因子.前面已经说过,使用气候模型法预测水面蒸发量的基础,是首先要知道有关气象因子的预报结果.因此,水面蒸发量预测模型的结构及其所包含的因子(自变量)均由气象预报所给出的条件决定.目前我国气象部门对月、旬的气候预报,一般只给出气温与降水(包括降水量和各级降水的天数)的预报值,而不给出风速预报值,故水面蒸发量预测模型中不能包含风速.取消风速后(相当于以一个常数代替W),式(1)和式(2)可以统一写成:E=sΔe(5)其中Δe=e0-e,e0为表面水温对应的饱和水汽压,e为水面以上空气的实际水汽压,它们分别由以下两式确定:式中:t为表面水温;T为空气温度;ρv为水汽密度;L为水的蒸发潜热;Rv为水汽的比气体常数.一般情况下,表面水温t与气温T之间呈线性关系[3],因而,Δe与T的关系可以概化为Δe=aexp(bT)(8)式中:a和b均为系数.将式(8)代入式(5),并令m=Sa,成为E=mexp(bT)(9)如果进一步考虑不同季节之间相对湿度r的差异及其对水面蒸发的影响,可以加入相对湿度函数g(r)对式(9)进行修正,成为E=m′g(r)exp(b′T)(10)式(9)和式(10)即为本文采用的水面蒸发量预测模型.2预测公式的确定与检验对式(9)两边取对数,得ln E=ln m+bT,由ln E~T相关分析,求出m =0.7525,b=0.06782,得出以下经验公式:E=0.7525 Nexp(0.06782 T)(11)式中:E为月或旬水面蒸发量,mm;T为月或旬平均气温,℃;N为月或旬的天数,d.式(10)中的参数m′,b′和函数g(r)是在式(11)基础上经辗转相关分析得到的,步骤如下:式(11)和式(12)就是本文提出的两个水面蒸发量简便预测公式.其中式(12)中的r为月或旬平均相对湿度(用小数表示),它的确定方法在文献[1]中已作讨论,是由每个月或旬内的中雨以上天数n查算而得的.利用式(11)和(12)计算江西都昌蒸发实验站1980~1995年逐月、旬水面蒸发量,与实测蒸发量进行比较,得出其拟合误差,见表1.由表1可见,式(11)的误差稍大于式(12)的误差,且均大于文献[1]中修正彭曼公式的拟合误差,但差别不大,表明式(11)和式(12)的拟合效果与修正彭曼公式相当,可用作水面蒸发量的预测.根据江西省都昌县气象站1996-1999年逐月、旬发布的中长期气象预报(公告)资料,利用式(11)和式(12),计算各月、旬水面蒸发量的预测值,与都昌蒸发站水面蒸发量实测值进行对比,表明其预测误差仅稍大于文献[1]中修正彭曼公式的预测误差,可以达到生产上的基本精度要求,见表2。

水库蒸发损失率计算公式

水库蒸发损失率计算公式

水库蒸发损失率计算公式水库蒸发损失率是指在水库中,由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的影响,水表面上蒸发的水量所占总水量的比例。

水库蒸发损失率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描述。

我们需要计算水库中单位面积的蒸发量。

通常,气象数据中会包含相关的气温、湿度和风速等信息,这些数据是计算蒸发量所必需的。

我们可以使用Penman-Monteith公式来计算单位面积水库的蒸发量。

该公式考虑了气温、湿度、风速以及其他因素对蒸发的影响。

公式如下:E = 0.408 * Δ * (Rn - G) + γ * Cn * (es - ea) / Δ + γ * (900 / (T + 273)) * u2 * (es - ea) / Δ其中,E表示单位面积水库的蒸发量,Δ表示饱和水汽压和实际水汽压之间的差值,Rn表示净辐射,G表示土壤热通量,γ表示心理常数,Cn表示风速修正系数,es表示饱和水汽压,ea表示实际水汽压,T表示空气温度,u2表示风速。

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得出单位面积水库的蒸发量,然后就可以计算整个水库的蒸发损失率了。

水库蒸发损失率的计算公式如下:Loss Rate = (E * A) / (V * t)其中,Loss Rate表示水库蒸发损失率,E表示单位面积水库的蒸发量,A表示水库的表面积,V表示水库的总容量,t表示时间。

通过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水库的蒸发损失率。

这个数值可以用来评估水库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指导水库管理和水资源规划。

需要注意的是,水库蒸发损失率的计算结果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水库的形状和深度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的修正和调整。

水库蒸发损失率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Penman-Monteith公式来计算单位面积水库的蒸发量,然后根据水库的表面积、总容量和时间来计算蒸发损失率。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评估水库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并指导水库管理和水资源规划。

水库水面蒸发、水温分析计算大纲

水库水面蒸发、水温分析计算大纲

FCD11050 FCD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水库水面蒸发、水温分析计算大纲范本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1997年8月1水电站技术设计阶段水库水面蒸发、水温分析计算大纲主编单位:主编单位总工程师:参编单位:主要编写人员:软件开发单位:软件编写人员:勘测设计研究院年月2目次1. 引言 (4)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4)3. 基本资料 (5)4. 水库水面蒸发分析计算 (5)5. 水库水温分析计算 (8)6.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11)31 引言1.1 工程概况工程水库区地处北纬~、东径~之间,行政区隶属省(区) 市(县)。

工程开发任务以为主兼顾、、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枢纽。

最大坝高m,正常蓄水位m,总库容万m3,电站总装机MW,防洪库容万m3。

1.2 基本要求SGJ214-83《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和DL5021-93《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对水面蒸发、水温分析计算的基本要求为:(1) 根据工程水库的自然地理条件、水库特性、运行调度原则,进行典型水库和参证水面蒸发站的选择,以及工程水库水面蒸发和水库水温分析计算方法及主要关系系数选择。

(2) 结合工程水库附近已建水库的水面蒸发资料和水温资料论证本工程计算成果的合理性及可靠性。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2.1 有关本工程(或水文专业)的文件、报告(1) 可行性研究阶段水文分析专题报告;(2) 可行性研究报告;(3) 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4) 初步设计任务书、项目卷册任务书及其他专业对本专业的要求。

2.2 主要设计规范(1) SDJ214-83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2) DL5021-93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程;2.3 主要参考文献及有关项目观测规范(1) 水文测验手册(第三册:资料整编和审查);(2) 地表水资源调查和统计分析技术细则;(3) 计算依据已建水库和测站有关文献及沿革;(4)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5) 水面蒸发观测规范;(6) 水温观测规范。

水面蒸发量分析计算

水面蒸发量分析计算
wa t e r c o n s u mp t i o n s . I t d e t e r mi ne s t he mo i s t o f a r e g i o n, c o mb i n i n g wi t h t he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o f wa t e r i n c o me i n a r e g i o n a 1 .T he r e f o r e i t i s a v e r y i mp o r t a n t t a s k t o s t u d y t he wa t e r s u r f a c e e v a p o r a t i o n . Hy d r o l o g i c a l de pa r t me n t s a r e u s i n g t h e D- 2 0 p a n i n a f r o z e n p e io r d, E4 i O1 o r 8 0c m e v a p o r a t o r p a ns i n i c e — f r e e pe io r d t o d e t e r mi n e s u r f a c e e v a p o r a t i o n, c o n v e r s i o n c o e f f i c i e n t s i s u s e d a n d c o n v e ts r t o E- 6 01 a n d he t s p a t i a l a n d t e mp o r a l v a ia r t i o n l a w o f wa t e r s u r f a c e e v a p o r a t i o n i s a n ly a z e d i n t h i s pa p e r . Ke y wo r d s:wa t e r s u r f a c e e v a p o r a t i o n; e v a p o r a t i ng d i s h;c o n v e mi o n c o e f ic f i e n t ;d a t a s e ie r s;r e g i o n a l 目 日 di s t r i b u t i o n; l a w o f t e mp o r a l a nd s pa t i l a v a r i a t i o n

鄱阳湖水面蒸发量的计算与变化趋势分析

鄱阳湖水面蒸发量的计算与变化趋势分析

收稿日期:2005-11-16作者简介:闵 骞,男,江西省水利厅鄱阳湖水文局,工程师。

5水资源研究6第27卷第2期(总第99期)2006年6月鄱阳湖水面蒸发量的计算与变化趋势分析闵 骞(江西省水利厅鄱阳湖水文局,江西九江332800)摘 要:利用器测折算法与气候模式法,分别计算鄱阳湖周围康山、棠荫、都昌、星子、湖口5站的单站水面蒸发量,以5站两种方法计算值的平均值代表鄱阳湖大湖面的水面蒸发量,求得鄱阳湖1955~2004年各月的水面蒸发量和蒸发水量,结果为: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081.2mm,年蒸发水量27.06亿m 3。

对年、月水面蒸发量在近50a 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表明除5月份外,其他各月蒸发量和年蒸发量均呈逐渐减少趋势,年蒸发量平均每年减小2.79mm,年蒸发水量平均增加2.01亿m 3,对湖区水资源持续利用和湖泊环境将产生明显影响。

对水面蒸发量递减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水面蒸发量;变化趋势;气候变化影响;鄱阳湖水面蒸发是湖泊水、热循环与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湖泊水面蒸发研究,历来受到湖泊科学工作者的重视。

对于鄱阳湖水面蒸发,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初做过一些分析研究[1,2],但只是初步的,况且时过20多年,有必要利用更长序列的实测资料,开展一次新的、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本文将实测资料序列延长到2004年,对鄱阳湖年、月水面蒸发量进行了重新计算,并用以分析年、月水面蒸发量在近50a 来的变化规律,供湖泊科学工作者参考。

1 水面蒸发量的计算到目前为止,一直未对鄱阳湖水面蒸发量进行直接观测,只在湖周围设置了多个地面小型蒸发器观测点,对湖面蒸发进行间接测量;为了利用这些间接资料,较准确地计算出鄱阳湖的水面蒸发量,在鄱阳湖北岸的都昌县城郊东湖(由鄱阳湖港汊堵口而成的小湖泊)设立了一处水面蒸发专项实验站)都昌蒸发实验站;该站分别在东湖水面和岸边陆地设置漂浮观测场和地面观测场,进行水面蒸发量及辅助气象项目的同步观测,其中漂浮观测场收集到1980~1987年8a 资料,地面观测场收集到1980~1999年20a 资料。

水库蒸发损失率计算公式

水库蒸发损失率计算公式

水库蒸发损失率计算公式水库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调节和储存设施,但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水库中的水会通过蒸发逐渐减少。

为了有效管理和利用水库水资源,需要对水库蒸发损失率进行计算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水库蒸发损失率计算公式,并探讨其应用。

水库蒸发损失率是指水库中水分因蒸发而减少的速率,通常以百分比或毫米/年的形式表示。

了解水库蒸发损失率对水库管理和水资源规划至关重要。

通过计算水库蒸发损失率,可以评估水库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调度方案,确保水库的可持续发展。

水库蒸发损失率的计算公式通常基于气象数据和水库特征参数。

一种常用的计算公式是根据潜在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的比值来计算水库蒸发损失率。

潜在蒸发量是指在一定气象条件下,水体表面完全蒸发所需的水量,而实际蒸发量是指实际发生的水库蒸发量。

水库蒸发损失率计算公式如下:水库蒸发损失率 = (实际蒸发量 / 潜在蒸发量) × 100%其中,实际蒸发量可以通过水库水位观测和蒸发皿观测等方法得到,潜在蒸发量可以通过气象观测和气象数据分析得到。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水库面积、水库深度、风速、湿度等。

这些因素对水库蒸发损失率的影响可以通过经验公式或实测数据进行修正。

在计算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尺度,如日、月、年等。

水库蒸发损失率的计算结果可以用于水库管理和水资源规划的决策支持。

通过监测和分析水库蒸发损失率的变化趋势,可以评估水库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水库的水量调度,预测水库的供水能力,合理安排水资源利用计划,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除了水库蒸发损失率的计算,还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水库蒸发损失。

例如,可以在水库表面覆盖薄膜或浮动物体,以减少水体与大气的接触;可以种植适宜的植被,以增加水库蒸发面积的阻隔;可以合理调整水库水位,以减少水体暴露在大气中的时间等。

这些措施既可以降低水库蒸发损失率,又可以提高水库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太湖水面蒸发量的气候学计算

太湖水面蒸发量的气候学计算

太湖水面蒸发量的气候学计算太湖位于中国安徽省,为一个大型淡水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之一。

长期以来,太湖一直处于枯水期,这是由于长期河入水量减少,水文及水质等诸多因素。

空气湿度的变化和气温的升高,也直接影响到太湖水面蒸发量的变化。

本文利用气候学的原理,以湖水面蒸发量的变化为例,介绍太湖水面蒸发及影响因素的气候学计算方法。

一、太湖水面蒸发量的概念蒸发是大气自身的水分,通过水蒸气从大气中转移和凝结而进行的自然水分循环过程,也是大气中水滴状水分的重要出路。

当气温上升或湿度下降,使水状气溶胶转化为水滴,水滴状水分从液态的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太湖水面蒸发量是指太湖水面每小时蒸发的水量。

二、气候学计算太湖水面蒸发量一般情况下,太湖水面蒸发量的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气温、湿度等气象因素的影响,其中太阳辐射是气温及湿度变化最重要的因素。

计算太湖水面蒸发量时,采用Penman-Monteith蒸发计算模型,即: E= Ac + Ea(Rn-G)其中,E为太湖水面蒸发量,A为太阳辐射截面积,c为湿度的系数,Ea为气温的系数,Rn为太阳辐射,G为地面散热量。

具体的计算方法是:首先,计算太阳辐射截面积A;其次,计算太阳辐射Rn;再次,计算地面散热量G;最后,由湿度系数和气温系数综合计算出太湖水面的蒸发量E。

三、改善太湖水质的建议由于太湖水文及水质等因素,使太湖近年来面临枯水状况,从而对地方经济发展、景观美化、水资源管理有一定影响。

为了改善太湖水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1)建立有效的水文模型,定期观测太湖水位,加大改革水资源调配的力度;(2)加快污染治理速度,建立完备的污染源治理制度,积极探索污染源控制的新方法;(3)加强保护性林带护坝等工程,改善太湖表层水文及生态状况;(4)全面实施河口治理和流域综合管理,提高河口与流域管理能力;(5)积极实施水质综合治理,建立有效的水质监督管理体系;(6)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科学管理;(7)强化法律规范和监督执法,加强对水质污染的打击。

太湖水面蒸发量的气候学计算

太湖水面蒸发量的气候学计算

太湖水面蒸发量的气候学计算
太湖水面蒸发量的气候学计算是一项关键性的气象研究。

蒸发是气候过程中的主要转移过程之一,控制着水在各个层面的转移。

它也是湖泊,河流,瀑布和水库体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太湖的水面蒸发量以及湖底沉积的水温对于气候的变化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量化太湖水面蒸发量的气候学计算非常关键,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气候变化和水体变化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控制生态系统,并正确估算水资源需求。

太湖水面蒸发量的气候学计算通常基于湖面的实时数据和数值模型以及对城市的实地观测来进行。

太湖研究表明,在有关水面蒸发量的气候学计算中,气温,湿度和风力被认为是影响蒸发量和湖泊水温变化的三个关键因素。

为了精确计算太湖水面蒸发量,还需要考虑面积,温度,热辐射,湿度,风力等复杂因素。

一般来说,气象观测站的观测数据需要采集两个以上的变量,以通过统计分析获得可靠的模型参数。

此外,采用数值模型,可以更准确的预测太湖的蒸发量。

使用数值模型,可以紧密结合室内实验数据和实地观测数据,模拟太湖的温度和蒸发量的实际情况,并可以更准确的预测太湖的水位变化情况。

使用数值模型,也可以估算风雨强度,掌握湖沼强度,以及揭示大风雨天气对太湖水位和温度变化的影响等等。

总之,量化太湖水面蒸发量的气候学计算对于我们理解水体变化,正确预测水位变化,更好地控制生态系统和估算水资源需
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施气候学计算时,我们必须一举多得,努力利用实时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型的优势,使计算更加精确。

只有通过这样的计算方法,我们才能够准确估算太湖水面蒸发量,并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

水面蒸发量的一种气候学计算方法

水面蒸发量的一种气候学计算方法

水面蒸发量的一种气候学计算方法
P-M模型(Penman-Monteith Model)是一种计算水面蒸发量的气候学
模型,其中, Penman 指的是墨西哥大学的霍利爵士(Sir Horace),而Monteith 则指的是英国农业部自然气候主管特拉弗·蒙泰斯(Trevor Montheith)。

该模型考虑了多种复杂气候因素,如大气湿度、覆膜降水、植被及能量平衡等;它是一种非线性统一模型,用来计算水面蒸发量。

它在气候学中被广泛使用,并采用指数函数来反映热力学过程。

P-M模型的基本形式由Penman根据其它气象参数如大气温度、全天空
辐射、地表温度、地表差温等等来设计,其公式表示如下:
E = (/)×(/)×RS + (1- /)×RSo
其中,E为平均日蒸发量,为大气的空气密度,为热力学水汽分压系数,为地表反照率,RS为潜热通量可变部分,RSo是潜热通量常
量部分,为大气绝热系数。

蒸发量的计算

蒸发量的计算

蒸发量的计算蒸发量用重量M(Kg)来标度供热量Q(J)由温升热与气化潜热两部分组成。

1.温升热量Q1(J):温升热与蒸发介质的热容和蒸发介质的温升成正比,即:Q=C×M×ΔT;ΔT=T2-T1 热容C:J/Kg.℃这是个非常简单的公式,用于计算温升热量,液体的饱和压力随温度的提高而上升至液体表面上方压力时开始蒸发。

2.蒸发潜热Q2(J)为:Q2=M×ΔHΔH:液体的蒸发焓(汽化热)J/Kg3.总供热量Q=Q1+Q2蒸发的速度主要决定于蒸发物体表面空气的水蒸气饱和度。

饱和度越低则蒸发速度越快。

饱和度达到100%时则停止蒸发。

风可将蒸发物表面饱和度较高的空气吹走,换为饱和度较低的空气,所以提高蒸发速度。

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气压越低、蒸发量越大。

风速大时蒸发量也大如何计算循环水的蒸发量E=RR*Delta T*( 0.0013-0.0015)RR循环水系统的循环水量delta T温差( 0.0013-0.0015) 参数,可以根据季节在0.0013到0.0015之间选。

水的蒸发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一方面,水表面处的水分子由于热运动,会飞离水面,而水面上方水蒸气中的水分子,也要飞回水面。

如果飞出去的水分子数大于飞回来的水分子数,宏观上表现为水在蒸发,如果单位时间内飞出去的水分子数小于飞回来的水分子数,宏观上表现为水蒸气在液化。

单位时间内飞回来的水分子数量决定于水面上方水蒸汽的压强--蒸汽压。

蒸汽压越大,单位时间内飞回来的水分子数越多。

水蒸气的饱和度越大,蒸汽压就越大,所以,水就越不容易蒸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库水面蒸发量的气候学计算重要程度说明:水文部分,同样,不出意外的话每个院校每年都会考。

主要考察的难题就是利用水循环,水量平衡机制,来说明某一区域污染情况,水库建设的影响等等。

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常考的湖泊,比如(巢湖,滇池,太湖等等),百度一下~,了解一下他们污染的原因,初试复试都有可能会考你哦。

考点1:水循环(下面的都是背的)(1)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的过程。

(2)水循环的基本过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3)水循环的基本类型①大循环:发生在全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又称为外部循环。

作用:海陆间循环把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联系起来,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更新。

②小循环:发生在海洋与大气之间或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又称为内部循环。

(4)水循环的意义(记点,不要都背)①水循环形成水圈,联系四大圈层。

水循环不仅将地球上的各种水体,组合成连续、统一的水圈,而且在循环过程中渗入大气圈、岩石圈与生物圈,将地球上的四大圈层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

②水循环进行各大圈层的物质输送、能量传输。

地球上的水循环是巨大的物质和能量流动,是具有全球意义的能量传输过程。

水循环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分配,使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以缓解。

③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后通过大气循环输送到陆地上,形成降水。

降水又参与到陆地系统中,对地表现与陆地系统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而陆地上的径流,不仅向海洋输送泥沙、有机质、各类营养盐,从而影响海洋系统。

④水循环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流水以持续不断的冲蚀、搬运、堆积、溶蚀作用,在大地构造的基底上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形态。

⑤由于存在水循环,水才能周而复始的被重新利用,成为可再生资源。

考点2:水量平衡(概念记下来)水量平衡:是水循环的数量表示。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全球或任一区域水量都应保持收支平衡。

高收入则高支出,低收入则低支出。

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的三个重要环节,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则是水量平衡的三个重要因素。

从全球水量平衡中可以看出:(这四点看一下,不要死记硬背)①海陆降水量之和等于海陆蒸发量之和,说明全球水量保持平衡,基本上长期不变;②海洋蒸发量提供了海洋降水量的85%和陆地降水的89%,海洋是大气水分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③陆地降水量中只有11%来自陆地蒸发,说明大陆气团对陆地降水的作用远远不及海洋气团的作用;④海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陆地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海洋和陆地水最后通过径流达到平衡。

【南京大学2013年真题】分析长江三峡大坝工程的进展与洞庭湖水沙变化之间的关系。

【南京大学2012年真题】问答题:洪泽湖大坝超期使用的危害。

【南京大学2011年真题】问答题:湖泊水污染难以防治的原因。

【南京大学2008年真题】问答题:水循环和水量平衡方程,并用其因子变化描述某城区河湖环境污染状况。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真题】论述题:什么是水循环,各循环在地球表面的作用?【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真题】简答题:试述水分循环的地理意义。

米娜桑是不是可以看到,基本上都是用水循环,水量平衡原理来分析某一地区产生的某种问题?回答这种问题的时候,可以按照以下步骤:①介绍一下题目中所问区域的地理位置,基本情况。

(比如长江三峡我们就可以说,三峡大坝建于湖北宜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等等…②写上水量平衡和水循环的概念。

③展开写一下所考地区的水量平衡,水循环状况,并列点回答它所问的“原因”,“危害”这些答题词。

考点3:河流(河流很重要哦)1、河流、水系和流域的概念河流: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动,这就是河流。

河流一般是在高山地方作源头,然后沿地势向下流,一直流入像湖泊或海洋般的终点。

河流是地球上水文循环的重要路径,是泥沙、盐类和化学元素等进入湖泊、海洋的通道。

水系:河流沿途接纳众多支流,并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就是水系。

水系的划分属于相对概念。

大的江河水系由若干一级支流构成,一级支流又由若干二级支流构成,逐级延伸。

长江及其水网构成中国最大的水系。

流域:每一条河流和每一个水系都从一定的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这部分陆地面积就是河流和水系的流域,也就是河流和水系在地面的集水区。

分水岭:划分相邻水系或河流的山岭或河间高地。

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界。

【西南大学2014年真题】名解:河流【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真题】名解:水系2、水系形式①按照一定的岩层构造、沉积物性质和新构造应力场的反映,水系形式通常分为:树枝状、格状和长方形三类。

②按照干支流相互配置的关系或它们构成的几何形态划分可分为:扇状水系、羽状水系、梳状水系和平行水系四类。

③按照水系流向的相互关系划分:向心水系和辐散状水系。

【兰州大学2011年真题】名词解释:河流平衡剖面3、河流的纵横剖面①落差:河源与河口的高度差,就是河流的总落差。

某一河段两端的高度差,则是这一河段的落差。

②比降:单位河长的落差,叫做河流的比降。

通常以小数或千分数表示。

③河流纵断面:以落差为纵轴,距河口距离为横轴,据实测高度值定出各点的坐标,连接各点即得到河流的纵断面图。

它能够很好地反映河流比降的变化。

影响河流纵断面变化的因素:岩性、地貌类型、河流年龄等。

④河流横断面:河槽中垂直于流向并以河床为下界、水面为上界的断面。

由于地转偏向力和弯曲河道中河水离心力的影响,水面具有横比降。

由于流速分布不均匀,水面还发生凹凸变形,所以河水面几乎不可能是一个严格的平面。

4、河流的分段一条河流常常可以根据其地理-地质特征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

①河源:是指河流最初具有地表水流形态的地方,因此也是全流域海拔最高的地方,通常与山地冰川、高原湖泊、沼泽和泉相联系。

②上游:是指紧接河源的河谷窄、比降和流速大、水量小、侵蚀强烈、纵横面呈阶梯状并多急滩和瀑布的河段。

③中游:水量逐渐增加,比降已较和缓,流水下切力已开始减小,河床位置比较稳定,侵蚀和堆积作用大致保持平衡,纵断面往往成平滑下凹曲线。

④下游:河谷宽广,河道弯曲,河水流速小而流量大,淤积作用显著,到处可见浅滩和沙洲。

⑤河口:是河流入海、入湖或汇入更高级河流处,经常有泥沙堆积,有时分汊现象显著,在入海、入湖处形成三角洲。

5、流域特征对河流的影响①流域面积是流域的重要特征之一。

河流水量的大小和流域面积的大小有直接联系。

除干旱区外,一般是流域面积越大,河流水量也越大。

②流域形状影响河流水量变化。

圆形或卵形流域降水最容易向干流集中,形成巨大的洪峰。

③流域高度主要影响降水形式和流域内的气温,进而影响流域水量变化。

④流域方向或干流方向对冰雪消融时间有一定得影响。

如流域向南,降雪可能较快消融,形成径流或渗入土壤。

⑤河网密度:是指流域中干支流总长度和流域面积之比,即单位面积内河道的长度。

河网密度是地表径流丰富与否的标志之一。

流域气候、植被、地貌特征、岩石土壤渗透性和抗蚀能力,是河网密度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6、水情要素(易考名解,背)河流的水情要素包括水位、流速、流量和水温与冰情等四个方面,以此认识河流的特征及其地理意义。

(1)水位:河流中某一标准基面或测站基面上的水面高度,叫做水位。

水位高低是流量大小的主要标志。

流域内的径流补给是影响流量、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其他因素比如流水侵蚀作用、径流补给形式的变化、潮汐、拦水坝等也对其产生影响。

水位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河流水位有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山区水源河流甚至有日变化。

(2)流速:指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它决定于纵比降方向上水体重力的分力与河岸和河底对水流的摩擦力之比。

通常采用等流速公式(薛齐公式)计算某一时段的平均流速。

(3)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过水断面的水量,叫做流量。

流量是河流重要特征之一。

流量变化将引起流水侵蚀过程和流水的其他特征值的变化。

随着流量的变化,水位也发生变化。

(4)水温与冰情1、影响水温的因素:①河流的补给特征是影响河水温度状况的主要因素。

不同的补给对河流的温度影响是不同的,如由冰川和积雪补给的河流水温必然较低。

太阳辐射和流域气温等也影响河水温度。

②河水温度也随时间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③河水温度还随流程远近而发生变化。

流程愈近,水温与补给水源的温度愈接近;流程愈远,水温受流域气温的影响愈显著。

④河流水温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河流流向的影响。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向北流入北冰洋的大小河流,愈往下游水温愈低。

2、冰情当气温降到0℃以下,水温降到0℃时,河中开始出现冰晶,岸边形成岸冰。

冰晶扩大,浮在水面形成冰块。

随着冰块增多和体积增大,河流狭窄处和浅水处首先发生阻塞,最后使整个河面封冻。

7、河川径流(1)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西北大学,兰大都考过,理解掌握)径流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可以划分为几个特征阶段:①停蓄阶段降水落在流域内,一部分被植物截留,另一部分被土壤吸收,然后经过下渗,进入土壤和岩石孔隙中,形成地下水。

降水量超过上述消耗而有余时,便在一些分散洼地停蓄起来,这种现象叫做填洼。

停蓄于洼地的水也不能立即变为径流,所以这个阶段叫做停蓄阶段。

②漫流阶段植物截留和填洼都已达到饱和,降水量超过下渗量时,地面便开始出现沿天然坡向流动的细小水流,即坡面漫流。

坡面漫流逐渐扩大范围,并分别流向不同的河槽里,叫漫流阶段。

这个阶段只有下渗起着削减径流形成的作用。

③河槽集流阶段坡面漫流的水进入河道口,沿河网向下游流动,使河流流量增加,叫做河槽集流。

河槽集流阶段大部分河水流出河口,小部分渗入河谷堆积物补给地下水。

待洪水消退后,地下水又反过来补给河流。

河槽集流过程在降水停止后还将持续很长时间。

这个阶段包括雨水由坡面进入河网,最后流出出口断面的整个过程,是径流形成的最终环节。

【兰州大学2012年】简答题:径流的形成过程。

【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复试题:河川径流与集流的形成过程。

【西南大学2009年】简答题: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请简要说明。

(2)径流计算单位①流量Q:单位时间内通过河道过水断面的水量。

②径流总量W:在一特定时间内通过河流测流断面的总水量。

③径流模数M: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产出的水量。

在所有计算径流的常用量中,径流模数最能说明与自然地理条件相联系的径流的特征。

通常用径流模数来比较不同流域的单位面积产水量。

④径流深度y:是指流域一年的径流总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它相当于该时段内平均分布于该面积上的水深。

常与径流模数一起,作为衡量区域水量丰沛的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